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简介

学术之路 2023-03-25

中国政法大学完成2023-2024年博士生导师招生条件认定工作,266人!

中国政法大学第七批博士生圆满结束在吉安市政法单位的实习

第六、七届中国政法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学位情况!798人博士学位!
中国政法大学校庆期间累计喜获2.8亿元捐赠!超千万元物资捐赠!
中国政法大学拟设置这几个新的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与新疆政法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奋楫扬帆再出发 笃行不怠启新程——中国政法大学召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进大会
中国政法大学拟更名交叉学科“纪检监察理论”公示

现将法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相关情况依次介绍如下:

法律史学  

法律史学是全国第一批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的法学二级学科。法律史学于1981取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1983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政法大学设立中国法制史博士点;1984年6月开始招收第一届博士生。这是中国政法大学历史上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也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法学博士研究生。1988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制史学科被国家教委评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2000年该学科再次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4年12月,该学科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下设中国法制史、中国法文化史、法律社会史等研究方向。导师队伍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学术传承和学术影响力。

在学术研究方面,该学科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法律史学理论研究与法律文化传承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国际交流相结合,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和国际居于领先地位。人才培养方面,该学科不断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为适应新时代法律史学的人才培养需求,法律史学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为本科生开设中国法律史、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史研讨课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中国法律史专题研究、外国法律史专题研究、比较法律史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典籍研究、中外法学史名著导读等课程。法律史学科课程设置合理,结构完善,旨在使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法学理论

中国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从事法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院校之一。法学理论于1981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学科研究特色鲜明,主要集中在法理学的主流问题领域,讨论“法律的理论”而不是“关于法律的理论”。该学位授权点汇聚了一大批我国理论法学学科的知名学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科研实力均为国内一流水准。其中,法学方法论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老中青结合的梯队型学术团队。特别是有关法律论证的研究,一直占国内主导地位;关于论题学法学的研究开创了学科先驱,填补了国内的研究空白。在法哲学研究方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德国法哲学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后增进并加大对古典法哲学、英美法哲学等的研究力度,重点聚焦在自然法、法实证主义等主题。在法社会学领域,主要涉及法律与文学、法律与文化等之间的学科交叉关系。

宪法与行政法学

宪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下设三个研究方向:宪法学、行政法学、党内法规。(1)宪法学方向。中国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从事宪法学(早期为国家法学)教学和研究的院校之一。1952年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成立,第一任院长钱端升教授即是著名的宪法学教授。宪法学于1984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招收第一届博士,2007年成立博士后流动站。自1984年以来,本校已经培养了数百位宪法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硕士,专业排名在国内名列前茅。中国宪法学方向以中国宪法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宪法的原则、基本概念、制定与修改、宪法发展历史以及我国宪法确立的各项制度、规范进行研究。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宪法学研究师资力量强大、研究深入,对于宪法条文解释、基本权利保护研究具有优势。宪法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宪政史、人大制度、基本权利保障、国家机构研究和港澳基本法。(2)行政法学方向。行政法学方向是学校较早获得学位授予权限的学科之一。该方向于1984年取得行政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第一所拥有行政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该学位授权点汇聚了一大批我国行政法学学科的知名学者,师资力量位居全国首位,教学与科研实力均为国内一流水准。该学科主要以规范行政权与人民之间的法律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目前形成了以法学院行政法学研究所、法治政府研究院和诉讼法学研究院三大研究机构为支柱,以中欧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和法律硕士学院为依托的,以行政法基础理论、比较行政法、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部门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结构完整、体系完备、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3)党内法规方向。2017年下半年设立,并于2018年4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我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党内法规方向硕士研究生、第二家招收党内法规博士研究生的院校。党内法规学科具有鲜明的公法特质,和中国宪法行政法在政治逻辑上具有同构性,在法治原理具有诸多共享性。党内法规方向侧重于对党内法规的原则、基本概念、制定与修改、党内法规发展历史以及各项党内法规制度、规范进行研究

民商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从事民商法学教学和研究的院校之一。民商法学是国内高校中较早获得民商法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1984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民商法学学科拥有一支学缘结构多元、学科方向齐全、梯队健全、人数众多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全国范围内拥有教师最多、开设课程最齐全的法学二级学科之一,在公司法和商法基础理论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教材等优质教学资源。

该学科博士专业主要包括民法学(含罗马法)、商法学(含公司法、证券法等)、婚姻家庭法等研究方向,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尤其强调学术能力的培养。基于该专业与市场经济的密切关系,该学科同时为实务部门培养众多高端法律人才。

刑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从事刑法学教学和研究的院校之一。刑法学学科于1981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03年招收第一届博士,是学校具有传统优势的省部级重点学科。刑法学专业主要采用各种方法研究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等相关问题,包括刑法解释学、刑法哲学、比较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法史学等相关内容。导师队伍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学术传承和学术影响力。

在学术研究方面,刑法学科贯彻刑事一体化思想,注重基础理论与司法实务相结合、法律解释与实证调研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国际交流相结合,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和国际居于领先地位。在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刑事法学科的各种分析工具解释刑法、运用刑法的能力。为适应新时代刑法学的人才培养需求,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刑法学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旨在使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为本科生开设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刑法学研讨、刑法学案例研讨、经济犯罪与刑罚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刑事法研讨、外国刑法、刑法前沿问题多论域对话、“课堂制造”刑法学、法学实证研究方法指导、西方犯罪学、中国刑法史等课程。

诉讼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从事诉讼法学教学和研究的院校之一。诉讼法学学科于1981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后于1986年批准设立博士点,是全国第一个诉讼法学博士点。1999年,入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点现设有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监察法学三个研究方向。(1)刑事诉讼法学方向。刑事诉讼法学方向主要研究诉讼程序、诉讼制度以及刑事诉讼理论与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侦查鉴定理论和方法等问题。该方向导师队伍实力强大、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学术传承和学术影响力。(2)民事诉讼法学方向。该方向是全国第一个民事诉讼法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民事诉讼法学方向的建立和发展主要依托民商经济法学院民事诉讼法研究所以及诉讼法学研究院的民事诉讼法教学科研团队,是一支学缘结构多元、研究方向齐全、梯队健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国内民事诉讼法学领域享有盛誉。该方向下设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民事证据法学与民事强制执行法学四个研究方向。该学科研究生培养注重专业理论基础、学术创新能力与比较法视野,旨在培养具备独立学术研究与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

经济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最早从事经济法学教学和研究的院校之一。经济法学学科是国内第一批取得经济法学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学科,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个培养经济法学博士的学科。该学科于1984年取得硕士授予资格,1993年取得博士授予资格。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该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和法律改革趋势,不断开拓创新。相关导师承担了来自全国人大、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国务院相关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多项研究和立法课题;与国内外著名法学院校及学者建立了广泛密切的合作关系;深度参与了中国反垄断法、国有资产法、破产法、预算法、企业所得税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的立法活动,为培养高水平的经济法学理论与实务研究的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十余年来,经济法学科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术成果、学术平台、学术声誉等各方面均已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国内法学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是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学术重镇。近年来,该学科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强调学术研究与教学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最早从事国际法学教学研究的院校之一。自1952年建校时起,学校就设置了国际法学科。老一代国际法学者、如汪暄、朱奇武等为我国的国际法教学和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1年11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点获批,1986年7月,国际法学专业博士点获批。1989年3月12日成立国际经济法系。1998年我校国际法学科被评为司法部重点学科,2002年我校国际法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同年在原国际经济法系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下设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等研究方向,现有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38人。导师队伍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学术传承和学术影响力。

在学术研究方面,该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国际交流相结合,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和国际居于领先地位。人才培养方面,该学科不断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为适应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需求,国际法学院增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法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等,不断探索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新时代国际法学的人才培养需求,国际法学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为研究生开设国际法基础原理、国私专题研讨、国经专题研讨、国际私法著作精读、WTO法律制度、国际环境法、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国际私法前言问题研究、海商法专题、国际贸易法、国际知识产权贸易法、公司法、美国法导论、国际组织法、谈判、法律写作、国际航空法、仲裁、网络空间法等课程,采用全英文或中英双语教学,注重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国际法学科课程设置合理,结构完善,旨在使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是全国较早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法学二级学科。该学科于1998年取得硕士授予资格,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博士研究生,在国内环境法学界享有盛誉,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声望。该学科依托民商经济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聚集了一批全国知名的环境资源法学者和优秀的青年学者,学缘结构多元,梯队完整,且具有突出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该学科的博士生培养,注重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和学术视野,旨在培养具备独立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和跨学科研究与突出创新能力的理论型、复合型、国际型的高精尖人才。

军事法学

军事法学于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资格。中国政法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置学科并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地方高校,在师资队伍、学科特色、学术研究和社会影响力等各方面在国内军、地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

军事法学学科是介于法学和军事学之间的一门具有独立地位和特征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横跨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战争动员学、军队管理学、军事后勤学、军事装备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国防经济学等多个分支学科,研究内容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和多领域等特点。中国政法大学军事法学学科设有军事法基本理论、军事立法学、军事司法学和国际军事法学四个研究方向。

人权法学

人权法学是学校2005年自主设置的法学二级学科。该学科分别于2005年、2007年招收国内首批硕士研究生和首批博士研究生,是我国首个由高校自主增设的授予人权法学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人权法学专业研究生的二级学科/专业。2006年,人权法学学科被确定为中国政法大学特别扶持的新兴学科;2007年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12月,人权法学学科所依托的人权研究院成为首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之一。2017年9月,人权研究院入选第二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

在学术研究方面,人权法学学科以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保障和实现为目标,以人权法的制定和实施为对象,以我国人权法治建设为核心,以国内和国际人权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既注重从人权的视角检讨法律的应有价值、现存缺陷和改进方向,也注重从法律的视角探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可行途径、适当机制和有效措施,其范围涵盖理论法学和多个部门法学,在国际人权法、特定群体人权保障、平等与反歧视、国家人权机构、工商业与人权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人才培养方面,人权法学专业注重培养具有优秀的政治和学术素养、高尚的学术和职业道德、出色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系统的人权法学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专门人才。

证据法学

证据法学是学校2005年自主设置的法学二级学科,也是全国首家设立证据法学硕士、博士学位点的法学二级学科。该学科下设证据法学、法医学和物证技术学三个方向。2009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证据科学作为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立项建设;2009年,教育部批准“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0年,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被中央政法委遴选为十家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之一;2012年,证据科学研究院成为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参与单位;后获批2014年度“111计划”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的实体性单位;2019年,证据科学首批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

该学科以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证据科学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证据科学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为依托,以证据科学的重大理论问题、科技前沿问题和国家法治建设的重大需求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并重点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总结概括我国司法实践中运用证据的规律和方法,加强证据法立法、证据应用规则等研究与教育。

知识产权法学

知识产权法学是学校2006年自主设置的法学二级学科。该学科主要依托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建设,汇聚了国内知识产权法学界一批知名学者,专业体系完整,在国内知识产权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和学术地位,在国外知识产权学界也有一定影响。在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国家政策背景下,近些年来本学科取得长足的发展。

比较法学

比较法学是学校2006年自主设置的法学二级学科。该学科于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2009年,学校成立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近年来,该学科学位点陆续设立欧盟法研究所、港澳台法研究所和中意法与罗马法研究所,以推进和加强国别法研究水平。目前,该学科师资队伍规模和教学科研实力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比较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比较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民商法、比较公法和比较法律文化四个研究方向,导师团队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养过硬,具备国际化研究视野和学术背景。

在学术研究方面,该学科立足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注重国内与国外研究相结合、法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耕以大陆法系、普通法系和其他代表性法系的跨法系比较研究,以及地区法律比较研究。人才培养方面,该学位点致力于培养精通国内法和外国法,掌握一门以上外语,能够独立进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法与经济学

法与经济学是学校2007年自主设置的法学二级学科,也是我国首家授予法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法与经济学二级学科。2008年,法与经济学学科被评为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该学科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术成果、学术平台、学术声誉等各方面均已取得了突出成绩,现今已成为我国法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的学术重镇。

“法与经济学”学科主要运用法与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法律的形成、设计和实施,分析法律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对法律的运行做出评价、提出建议,使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该学科下设四个子学科方向:法律与金融,转型市场与法律,法律的经济分析,市场与监管。

社会法学

社会法学是学校2015年自主设置的法学二级学科。学校于2009年在原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社会法研究所作为社会法学科建设的实体依托。2015年社会法学科设立以来,学科建设在原有优势学科社会法基础理论、劳动法学基础上,着力发展社会保障法学、慈善法学、卫生法学、特殊群体保护法学等三级学科。

法律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伦理是学校2019年自主设置的法学二级学科。该学科所依托的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所,是全国唯一的专门从事法律职业伦理教学科研的学术机构,拥有31年的发展历史。2020年之前,法律职业伦理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行为规则方向)在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位授权点招收硕士博士生。2020年,法律职业伦理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法律职业伦理旨在通过研究、教学以及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服务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该专业下设三个研究方向:法律职业伦理基本理论;法官检察官职业伦理;律师职业伦理。

数据法学

数据法学于2021年由网络法学更名而来,是学校自主设置的法学二级学科,是全国第一个数据法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数据法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主要依托数据法治研究院以及民商经济法学院的数据法学教学科研团队,是一支学缘结构多元、研究方向齐全、梯队健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国内数据法学领域享有盛誉。

数据法学学科下设数据治理法学、数据与网络安全法学、数字技术与智慧法治和法治计量与评价四个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据权属确认、数据行为规范、数据安全保障、数据治理规则、数据垄断遏制、个人数据保护、数字技术开发与应用中的法律支持与风险防控、数字经济促进、数据法治建设、数字技术与智慧法治、法治数据的计量分析等。

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专业作为法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交叉学科, 2008年开始作为三级方向招收研究生,于2013年12月成为国内首个“法治文化”交叉学科博士点,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法治文化专业主要从文化的视野来研究法治,用法治的理念来构造文化。该专业下设法治理论、中外法文化史、法治思维与法律语言等三个研究方向,在研究生培养中鼓励个性研究和学术创新。注重从交叉学科的视野,既注重从法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又注重从哲学与逻辑、宗教与伦理、语言与翻译、文学与历史、思维与行为等维度开展研究,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持。法治文化专业师资雄厚、特色鲜明,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专业。


官方通报!多名律师被处分:向法官行贿、为承办案件的法官牟取物质利益!
中介抽成最高达70%?水滴筹回应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全文
警示:省委政法委通报两起法院系统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案例!
教育部答复关于推深做实法治进校园活动能动履行法治副校长职责的建议
官方答复在民办高校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的建议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

奖金675万!3位科学家,斩获“中国诺贝尔奖”!附历届获奖人
给2022级研究生新生的建议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22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27人!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14人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16人
2022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11人
广东省人民医院研究生导师名单,博导100余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2022年博士生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15人

关于公布2022年华东政法大学刑民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生征文评审结果的通知

国务院同意建立,孙春兰担任召集人!

国防科大力作:《男生追女生的数学模型》

浙江工商大学2022级新生大数据发布,5147人

南开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大数据新鲜出炉,还有一位1979年的!

山东交通学院2022级新生大数据,5220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大数据,5520人

天津大学2022本科新生大数据出炉!4741人!

欢迎通过互惠互利的方式支持本公众号的发展
如下面的话费充值
您充值100块钱的话费,我们可以获得0.56元的返佣。

一律师事务所被警告!
多名法检领导干部被查!
这些法律人除了有上百万的工资收入,还有巨额的...
放弃当985副教授而从政的“80后”北大博士后选调生,拟任县长!
第五届中国宪法学青年论坛会议议程
第四届中瑞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日程安排
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暨第34届海峡两岸财税法学术研讨会通知
《澳門法政雜誌》第8期要目

公众号可以发新广告啦!

又一所高校官宣:奖学金没了!

官方确认:硕士律师盗窃被抓!

20年目标明确!

两地官宣:这个考试暂缓组织

“生父性侵女子案”开庭,检方建议量刑7年,法院将择期宣判

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基本常识与政策,你关注的基本在这里了!

人大代表建议:高度重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加快员额制法官的入额提速,省高院答复

扫码进入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