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学科评估,教育部最新答复!

学术之路 2023-03-25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464号建议的答复

教学位中心建议〔2022〕7号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科学学科评估系统营造高校创新性学术氛围的建议”收悉,经商科技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学术期刊规范管理,改革核心期刊评选方式

2021年6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中宣发〔2021〕17号),明确要求提升学术引领能力、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完善学术期刊相关评价体系,着力提高我国学术期刊质量。

为加强学术期刊规范管理,力戒功利浮躁,杜绝“关系稿”“人情稿”,坚决抵制和纠正学术不端行为,科技部建立科技期刊预警机制,将存在学术声誉较差、版面费收取过高、稿源分布异常、发文量增长速度畸高等问题的国际科技期刊,列入预警名单;将罔顾学术质量、管理混乱、商业利益至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国际科技期刊列入黑名单,对发表在黑名单期刊上的论文,在各类评审评价中不予认可。教育部会同中国科协组织开展对期刊滥发论文问题的专项检查,要求教育部主管在京科技期刊,特别是全年发布论文数量在2000篇以上的期刊,开展自查并接受检查验收。同时,加强对“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等涉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引导规范,引导相关单位在学术评价、人才评价中准确把握学术期刊的评价功能,防止简单“以刊评文”、以“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等评价学术期刊及论文质量。

二、关于建立更加科学的学科评估系统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对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作出部署,对学科评估提出具体要求。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强化“质量、成效、特色、贡献”的评价导向,着力改革科研评价,增加创新性指标。以多维破“五唯”,不唯论文、奖项指标,设置“学术著作”“专利转化”“新药研发”“农业新品种”等指标,多维度评价科研成效。改革学术论文评价,采用代表作评价方法,聚焦标志性学术成果,淡化论文收录数和引用率,避免“以刊评文”,按照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教科技〔2020〕2号)精神,不将SCI、ESI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规定代表作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期刊论文,突出标志性学术成果的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加强“代表作”和“社会服务贡献案例”评价,通过开放性“留白”,由高校自选、自述,充分体现办学定位与特色贡献,推动和引导高校营造创新性学术氛围。

三、关于系统推进科研诚信建设

保持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健全高校学术规范监督机制,建立并持续落实学术不端与师德失范的处理处罚联动机制,对违背科研诚信行为人从学术、师德、党纪三方面处理,在严肃查处科研诚信重大案件方面,建立常态化通报机制,在相关责任人所在单位网站、主管部门网站和科技部网站公开通报调查结果,已累计通报20批次500余篇论文的查处结果。同时,科技部开通了覆盖全国的科研诚信管理信息系统,支撑开展诚信审核和联合惩戒,对存在科研诚信问题的个人及单位限制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等。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任务承担单位科研作风学风、科研诚信主体责任,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将限制参加有关科技活动。教育部加强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引导,充分发挥教育部科技委专家学者资源优势,开展“百名院士委员进校园”活动,组织科技委委员举办各类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

四、关于加强科技评价体系建设

2018年6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确立了注重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围绕科技成果“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推动科技评价标准化建设,研究发布《科技评估通则》《科技评估基本术语》等多项国家标准。

教育部建立健全各种课题评审、立项、中检、结项、清理等公开制度,督促高校专家学者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要求专家客观、公正履职,遵守职业道德,严格保密,不透露评审情况等,并加强对同行评价的社会监督。同时,科技部建立随机抽取、规定轮换、承诺和公示制度。坚持评审过程全程留痕,将项目申报受理、评审立项全过程纳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对于非保密项目,全面推行视频评审、电话录音、评审结果反馈、立项公示等举措,加强评审公正性。向社会公布评审立项规则,评审过程中采取“一人一票”的评审方式,避免少数专家掌握过重话语权。严格执行项目评审回避制度,允许项目申报人在评审前提出需要回避的单位和个人。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科技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学术期刊管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学术不端和科技违规行为时刻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评价改革,破除“五唯”顽疾,改进学科评估,优化指标体系,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评价体系;扎实推进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建设,大力营造潜心科研、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氛围。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2年7月28日

中国政法大学博导:科研人员始终要坚持训练和养成基本的学术素养
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抽检重点考察本科生基本学术规范和基本学术素养!不是选拔性、水平性评价!
多所高校发布关于2022年9月17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停考的通知
教育部批准华中科技大学简称为华中大、华科大
教育部八连发,助力中小学、乡村教师提质!
教育部:双减,我们是认真的!25家学科类上市公司不再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
关于双减政策落地,教育部连续给出3个答复!
中国政法大学2022本科新生大数据来啦!
江汉大学2022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出炉!773人
山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预通知
浙江省法学会宪法与地方立法学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通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8期法学论文要目
《证据科学》2022年第3期要目
《经济法学评论》稿约(2022),一个月审稿周期
“中联重科杯”第三届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1号公告
部分法学期刊的新媒体汇总

全国各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申请难易程度发布!

全国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汇总,撤销6个!学科排名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2022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博士146人、83人!

河海大学2022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博士554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博士271人

陕西师范大学2022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博士581人

华南师范大学2022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发布,博士381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2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博士30人!

又是月末时间,别忘了给自己及父母的手机充话费

因为同一件事,8名在校大学生被抓

西南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大数据发布!

原公安局长、政法委书记被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徽建筑大学2022级新生大数据,4814人、4503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暨南大学2022级新生大数据,3829人、4863人!

中国药科大学、山西工商学院2022级新生大数据,2871人、5667人!

上海海事大学、新疆医科大学2022级新生大数据,3993人、4540人!

宁夏大学、许昌学院2022级新生大数据,4965人、7235人!

2022年以来我国发布的重要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意见、指导性案例等汇总!
“85后”李一飞,任桂林市政府秘书长
教育部答复建立健全碳中和教育相关一流课程与教材体系的提案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享受同等待遇?
关于把沈阳体育学院扩建为辽宁体育大学的建议建言
2022年度促进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拉美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启动
2023研考学子需提前做好的8点准备
学术之路2022年8月推送图文汇总
问津学术2022年8月推送图文汇总
考博之路2022年8月推送图文汇总
法研在线2022年8月推送图文汇总
问津学术圈2022年8月推送图文汇总
热烈祝贺学术之路开通盖楼功能,让交流更顺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