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灵与肉的禅悟——李烜峰的雕塑艺术

艺术观潮 2020-10-20



『纵观艺术之态  尽享艺术之美』


Throughout the State of Art  

Enjoy the Charm of Art 



李烜峰|Li Xuanfeng


个人简介

1974出生。

200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201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雕塑创作方向,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雕塑院青年雕塑创作中心副主任,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副教授,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主要参展

2017年《跃·梦》参加“首届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囡囡》《凝香》《甲子仲春》《白》等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中国美术馆(北京);《孟小冬》参加“中国戏韵雕塑大赛”(南京)。

2016年《甲子仲春》参加“匠与意——同曦·中国青年雕塑展”(南京);《康巴》参加“2016中国美术馆贺岁大展——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5年《论持久战》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雕塑展”(北京);《理想国-栋梁》参加“第六届北京双年展”(北京);《甲子仲春》参加“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里维拉美术馆(墨西哥、北京)。

2014年《高原春天》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太原、北京);《凝香》分别参加“第四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专题展览“中国写意雕塑展”(长春)、“艺像青岛——中日韩雕塑雕塑展”(青岛);《白》分别参加“2014中国网球公开赛名家雕塑展”(北京)、“邂逅——中法艺术对比交流展”(巴黎)。

2013年《那达慕》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美展”(济南);《无间道》参加“法国大皇宫中国美术代表展”(巴黎)。

2012年《空眸》参加“中国当代雕塑家群展”(北京);《揭谛 揭谛》分别参加“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行进中的中国美术”年展(上海)。

2011年《晏殊·晏几道》参加“首届南昌中国雕塑艺术节”(南昌);《无间道》分别参加“青蓝相承,由技入道——中国雕塑院群展”(北京)、“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福州);《我的双重性格》参加“青岛中国雕塑院分院建院雕塑展”(青岛);《英骥子》参加“长春国际雕塑大会雕塑展”(长春)。

2009年《和谐之舞》分别参加“中国雕塑百家联展”(北京)、“徐悲鸿奖·2009中国宜兴城市雕塑大赛”(宜兴);《无间道》分别参加“中国雕塑年鉴展”(北京)、“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长春、北京)、“不在现实——2009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北京);《暴雨将至》参加“中国首届雕塑大展”(北京)。

2008年《和谐之舞》参加“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宫白羽》参加“人文平台——中国当代雕塑家实验肖像作品展”(天津);《失落的世界》参加“第二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长春);《无间道》参加“中国首届MFA优秀作品展”(北京)。

2007年《和谐之舞》分别参加“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家邀请展”(北京)、“2007泛雕塑艺术展”(北京);《失落的世界》分别参加“2007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上海)、“中韩造型艺术交流展”(长春);《守望者》参加“长白山国际艺术创作营”(长白山)。

2006年《跃·梦》参加“2008北京奥运景观雕刻大赛”(北京);《女孩像》入选“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展”(北京)。

2004年《女孩像》参加“中韩雕塑交流展”(上海)。

2003年《向右倾斜的二胖》参加“2003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长春);《期待》参加“吉林省第二届青年美展”(长春);《纤夫的足迹》受邀参加“2003重庆国际沙雕艺术节”(重庆);《意·往昔》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长春)。

2002年《正步走》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长春);《甜蜜的一天》参加“中韩雕塑交流展”(长春);《而立之年》参加“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长春)。


主要获奖

《孟小冬》获“中国戏韵雕塑大赛”剧韵奖。

《甲子仲春》获“匠与意——同曦·中国青年雕塑展”匠韵奖。

《高原春天》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

《那达慕》获“中央电视台雕塑大赛”提名奖。

《晏殊·晏几道》获“首届南昌中国雕塑艺术节”政府奖。

《和谐之舞》获“中国雕塑百家联展”优秀奖。

《无间道》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

《和谐之舞》获“徐悲鸿奖·2009中国宜兴城市雕塑大赛”创作奖。

《暴雨将至》获“中国首届雕塑大展”新锐奖。

《期待》获“吉林省第二届青年美展”三等奖。

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


作品收藏

《渔家傲》中国美术馆藏;

《康巴》中国美术馆藏;

《理想国·栋梁》中国美术馆藏; 

《甲子仲春》中国美术馆藏;  

《高原春天》中国美术馆藏; 

《白》中国美术馆藏; 

《囡囡》中国美术馆藏;

《和谐之舞》中国美术家协会藏;

《蔡伦》广州世界科学家雕塑园收藏。

《无间道》《白》《囡囡》《天籁》《跃梦》等私人收藏。



作品欣赏



《脊梁》

青铜

100×33×41cm

2018年

入选“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脊梁》创作说明:

《脊梁》是以汶川抗震救灾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的现实主义雕塑创作,它具有纪实文学般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悲剧的审美特征。我的这组雕塑创作即是围绕着悲壮、抗争、雄浑等关键词来进行创作的。针对第一轮评审时的专家意见和采风活动成果,我对雕塑进行了调整,具体可分为:纪实性处理、电影性情景编排和写实与写意并举的塑造三个方面。



《理想国·栋梁》

青铜

160×50×90cm

2015年

入选“第六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入选“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藏


《理想国·栋梁》创作说明:

一群建设自己梦想的人,每个人都是自己梦想的栋梁。



《高原春天》

青铜

45×50×130cm

2014年

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

入选“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藏



《揭谛 揭谛》

青铜

120×35×50cm

2012年

入选“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入选“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揭谛 揭谛》创作说明:

作品刻画的是三个藏地的修行喇嘛,都穿着厚实的长袍,或将头部裹起,或将身体紧抱,体现出修行的艰难及破迷开悟的不易。他们也分别借指戒、定、慧三个阶段。作品以大笔触、长线条为主,兼工带写,塑画合一。



《无间道》

树脂

100×45×70cm

2009年

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

入选“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梦》

青铜

60×26×12cm

2017年

入选“天地大美——新时代中国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



《渔家傲》

青铜

230×60×200cm

2017年

中国美术馆藏

《孟小冬》

青铜

20×20×60cm

2017年

获“中国戏韵雕塑大赛”剧韵奖。



《观》

青铜

50×24×42cm

2016年

入选“天地大美——新时代中国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



《甲子仲春》

青铜

20×20×66cm

2015年

获“匠与意——同曦·中国青年雕塑展”匠韵奖

中国美术馆收藏



《凝香》

青铜

33×13×53cm

2014年



《囡囡》

青铜

20×20×60cm

2013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白》

青铜

20×20×60cm

2013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那达慕》

青铜

28×18×80cm

2013年

获“中央电视台雕塑大赛”提名奖

中央电视台收藏



《康巴》

青铜

20×15×50cm

2012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高原之梦》

青铜

43×33×73cm

2012年



《跃·梦》

综合材料

49×18×94cm

2007年



《天籁》

青铜

30×10×50cm

2007年



《和谐之舞》

青铜

130×30×90cm

2007年

获“中国雕塑百家联展”优秀奖

获“徐悲鸿奖·2009中国宜兴城市雕塑大赛”创作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藏



《失落的世界》

青铜

25×13×90cm

2006年

入选“2007上海国际雕塑年度展”



《角落》

青铜

30×20×66cm

2005年



《春》

青铜

30×20×63cm

2005年



《女孩像》

青铜

参加“2004中韩雕塑交流展”



直面 “灵与肉”的禅悟

扭曲并相互挤压着的肉身、无助的依靠和无奈的守望以及灵与肉分裂过程中二者强烈地吸引与排斥产生的能量共同凝聚成了李烜峰雕塑作品的视觉特质和精神张力。这种来源于灵与肉冲突的力量既是人类先验和超验的永恒精神范式,更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哲学命题。如果“向死而生”是任何人存在的必然状态,那么“活在当下”又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在精神与肉体之间、瞬间与永恒之间,李煊峰用艺术的方式展开了严肃而执着的探讨,可以说禅悟“灵与肉”既是李烜峰作为普通人生活的状态,也是其作为雕塑家创作一直坚守的精神诉求。

西方学者一直试图揭示情感、意志这类精神现象的由来和本质属性。伯特兰·罗素认为:一切精神现象都只是从感觉和意象中构造出来的;【1】詹姆士·兰格认为:我们思考悲伤、害怕、愤怒以及热爱这类粗糙情感的自然方式是,关于某个事实的精神的知觉激起了被称为情感的精神属性,并且这后一种心灵状态产生了身体上的表现;【2】坎农发现,疼痛、害怕和愤怒出现在影响肾上腺素供应的环境中等等。东方佛、道哲学也将灵与肉的关系作为展现其终极关怀的核心要义。无论是认识论的由外至内逻辑推理,还是主体论的由内至外的内省和禅悟,人们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并控制悲伤、痛苦这类情感,从而实现到达自由状态的终极理想。尽管在这样的探寻过程中,人们会永远充满无限的迷惘与无助。

雕塑家李烜峰选择了通过主体内省和禅悟方式介入人生和艺术的探索,为此,“人”是他作品唯一的题材。他的作品整体上可分为两个系列:其一,当灵与肉发生冲突与碰撞时,通过肉身折射出的极具不安与挣扎的形态。这一系列作品包括《无间道》《守望者》《暴雨将至》《我的双重性格》等;其二,当灵与肉和谐统一时,通过肉身传递出的平和与安详的诗意形态,这一系列作品包括《女孩像》《天籁》《和谐之舞》《跃梦》等。

第一系列的作品在形式上充满运动感、紧张感,作品中的人体在艺术家预设的语境下相互挤压、缠绕,彼此“排斥并吸引”着。人与人之间的紧紧依靠并非来自爱的本能,相反是来自巨大外力所产生的不安全感,这一外力是灾难来临时对心灵挤压所产生的恐慌,而这莫名巨大的恐惧没能给人带来“崇高”,相反却引起观者对这一外力本身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知欲望:人们如此恐惧的对象是什么?是怎样的力量使得人体出现如此的“非常态”变异?笔者认为,这一恐惧绝不是源于自然的威胁,因为李烜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所谓现实主义艺术家,表现现实的真实性不是他的艺术目标,尽管李烜峰具有纯正和高超的写实本领。这一恐惧一定是来自人类的内心,是由恐惧本身而产生的恐惧,是人的宿命,是人类对明天的焦虑和无助,是在神性下凸显出的人的渺小与不完整性!

在作品《无间道》中艺术家选取了佛教描绘的状态,以符号化的人体团绕成挣扎、不安的整体形态,个人化地契合了无间道这一主题。无间道来源于佛曰:“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无间道(无间地狱)是《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里“avicinar aka”的新译,旧译为“阿鼻地狱”,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中最苦的一个,也是民间所谓“十八层地狱”中最抄底的那一层。雕塑家摆脱了传统佛教雕塑中本生故事的世俗化描述方式,采用作为“人体”本身的人体(这里的人体没有典型性特征,也没有现实的所指,而只是人体这一纯粹性的概念)创造出远离现实层面的“非对照性”形象。无形中,《无间道》这件作品摆脱了作为佛教典故的限制,升华到无界限的人本的层面,自然,这件作品的容量和象征性被无限的扩大了。《我的双重性格》是继《无间道》之后,李烜峰创作出的又一件“冲突”系列的代表作品。艺术家通过类似摔跤的形式呈现出个体的人在精神世界里的抗争与困惑。这件作品常常让我想到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作品中同一个人的两个不同的性格方面在同一个机体内产生了冲突,这种精神性的抗争的能量既是隐形的,又是巨大的,同时,具有强烈的悲剧性,这来自人的身心在成长过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冲突与抗争。

李烜峰通过创造出精神脆弱的、孤独的肉身形态,引发出个体对人类理想中自由状态的无限希冀;通过对作为“不完整主体性”的人的宿命的艺术化阐述,表达出艺术家对灵与肉和谐统一的不懈追求。这种带有强烈悲剧色彩的艺术作品为我们营造出了一种莫名的审美冲动和精神力量。

李烜峰另一系列的作品是塑造身心合而为一状态下的人物,作品通常流露出超然的喜悦和平安。人物状态自然平静,形象没有明确的现实所指,是超越了对象之上的某一类的象征,同时,她们呈现出非符号化、程式化的特质,又有近乎迷人的亲切感,这样的形象塑造使得作品的情绪与观者情感的关系若即若离,带有些许的神秘主义气息。总体上说,这一系列的作品塑造的是具有神性的肉身,她们在此时此刻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具有神的超然境界。这些人显然在精神和肉体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点,这也正是艺术家在现实中所追求的终极理想。李烜峰在这类作品的创作中显示出过人的艺术控制力,显然,他一直努力地寻找着、体验着并保持着一种“气场”,一种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理想得以实现后的精神愉悦。正是带着这样的诉求,李烜峰的这类作品虽然具象但不具体,虽然写实但拒绝俗气。

【3】“一种哲学就像一件艺术品,是一种更能引发思想而非思想中的“内容”的东西,这种东西保持着它的历史背景之外的一个意义,而且也只在这个背景之外才有意义。”如果梅洛—庞蒂上述的命题是正确的,那么至少有三个疑问得以解决:其一,艺术品和哲学一样都能引发思想;其二,这种思想是思本身,而非所思之物,是纯粹形而上学的意念;其三,艺术品和哲学一样,它们的意义并不完全限定在它产生的历史背景之中。为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件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在超越了现实时空的前提下所引发的纯粹思想。

李烜峰的雕塑作品显然具备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在要求,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感和强烈的仪式感,这使得在当下世俗社会中早已被边缘化了的人类的普遍情感被重新提出。李烜峰正是通过禅悟灵与肉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标准,而这样的精神追求在当下浮躁的社会形态里愈发显现出可贵的价值。正如康德所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李烜峰是一个有终极关怀的艺术家,无论从怎样的角度去看,他的雕塑作品都是地道的和充满精神性的。随着煊峰对灵与肉关系思考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并期待着他能够创作出更多、更深邃的艺术作品。


注释:

【1】、【2】[英] 伯特兰·罗素《心的分析》245页、246页,商务印书馆,2009年;

【3】[法] 莫里斯·梅洛—庞蒂《可见的与不可见的》250页,商务印书馆,2008年。


文/李书春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往期精彩


“美我时代·命运共同——第四届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 征稿在即

“乘物游心——吕品田绘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讯:生存·状态——刘向东绘画作品展

展讯:“王洁的水彩世界”作品展

“印象•春天——陈松涛雕塑作品展”北京爱慕美术馆开幕

▶ 韦振中:我心中的马思聪——雕塑《思——马思聪像》创作点滴

艺术家的良心和情怀——韦振中谈艺术

展讯:各随其性 各极其致|多彩贵州——国际水彩名家邀请展

展讯:印象•春天 | 陈松涛雕塑作品展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刘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赵彦龙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彭汉钦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谈

天地大美——“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奖”获得者:任艳明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黄炳谊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武定宇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周思旻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柳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冯国豪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陈健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王树山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邓柯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李迅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申红飙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马辉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刘元捷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李鹤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施海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郎钺

“铸时代篇章—青年雕塑家作品展”—马文甲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投稿联系方式:

E-mail:ysgc@vip.163.com

电话:010—88797730

13911014279

联系人:李太原

微信号:ysgc365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