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刀笔生花——诗人雕塑家魏小杰

艺术观潮 艺术观潮 2020-10-20


『纵观艺术之态  尽享艺术之美』


Throughout the State of Art  

Enjoy the Charm of Art 


魏小杰

陕西人,艺术学博士。现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常委。 

曾获河南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河南省省级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与技术拔尖人才、郑州大学首届学生最喜爱的教师、郑州大学第八届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城市景观雕塑、中国传统雕塑的研究。其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九届美展、第十一届美展、全国第四届体育美展、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美展、北京奥林匹克艺术之梦——2007北京国际城市空间雕塑展、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雕塑百年——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开馆暨雕塑展览、人文平台——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家实验肖像作品展、礼赞生命——5.12中国汶川大地震抗灾周年纪念雕塑展、探索——创新中国中青年雕塑家作品邀请展、众声喧哗——第四届中国宋庄艺术展、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滑田友奖——淮阴中国母爱主题大奖赛铜奖、2013中国雕塑年鉴展、中央电视台首届雕塑大赛学术奖、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节美术展览、2015年朝圣敦煌首届国际城市雕塑作品大展特别奖、2015太原国际双年展、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2016第五届中国·青岛(即墨)国际雕塑艺术节、2016云岗国际佛教雕塑艺术大展、2017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等40余次,并获省级一等奖10余次。部分作品曾赴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展出。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诸多机构收藏,其作品曾落成于奥运会北京射击馆、天津人文公园、鄂尔多斯世界雕塑艺术公园、淮阴中国母爱雕塑艺术公园、银川市新月广场、山东即墨雕塑公园、河南省文学院、郑州市嵩山路、河南中医学院、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及郑州大学等地。

出版有《晋南宋元寺观彩塑式样研究》《心灵的抽屉》《吟箧萍踪》3部、《三维世界的翱翔》《立体构成》《中原画风——魏小杰、解少勃作品集》等著作及教材9部,发表论文多篇。


《晋南唐宋元寺观彩塑样式研究》序


文 / 周晓陆

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诗人


地域文化或区域文化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地域文化一般以自然地域为基本单元,研究某个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变自然地理单元为文化单元,研究各个不同地域之间文化单元的异同与相互影响。地域文化研究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质,研究这一区域内政治、经济的发展,研究这一区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表现,研究地域经济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个更大地理空间的文化和具体地域文化,是一个大范畴的文化和小一些范畴的关系:小范畴脱离不了大范畴的统辖,大范畴也需要若干小范畴内涵的支持。《晋南唐宋元寺观彩塑样式研究》正是魏小杰教授最新的一部研究区域历史文化、古代艺术的专著。

晋南地区位于山西省的南部,包括晋城、长治、临汾、运城等市。晋南地区西南有黄河映带,正南有中条山耸峙,东部为太行山屏障,汾河冲积平原土质肥厚,解州盐池盛产优质食盐。这一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是人类活动遗迹非常密集的地方。旧石器时代的匼河文化、丁村文化、下川文化以及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都在这里闪烁过夺目的光辉。至于襄汾陶寺遗址,夏县东下冯遗址,等一系列遗址,都揭示了黄河中游最早的国家形态,与历史文献上记载的夏代有重要的关系。从三代时期一直到近现代,由于农业、盐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晋南地区一直是黄河中游重要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之一,它既是黄河文化带和中国北方文化大区域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形成了自己的比较独特的文化面貌。

在这一地区有众多古代聚落、村落遗址,有古代的城址,有古代的工厂作坊、集市商贸中心,这些都值得人们深入地考察研究。在世纪之交的时候,笔者参加了陶寺古天文学遗址研究,论证了东亚大陆罕见的自然科学遗产。前不久,我的一个同事对山陕文化的研究,就揭示了这一地区的商旅文化的繁盛。上面所举例子都是这一地区区域文化的好例。

由于这一个地区的农业、手工业的发达,居民人口众多,社会发展相对稳定,在中国古代文化表现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宗教寺观也就保存得特别发达。人们都知道,山西省是中国古代地面建筑保存最好的一个文物大省,而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属于寺观。古代寺观从物质文化研究入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寺观环境,二是寺观建筑本身,第三是寺观中崇拜的内容表现。当然环境和建筑不是魏小杰教授这部专著研究的要点。在寺观的崇拜表征物当中又可以分为塑像、壁画、仪礼性用品(香炉、旗帜、帷幔,等等),以上都可以作为专题性研究,魏小杰教授选取了其中彩塑样式的研究可以说是独具慧眼的。


《祈—和平的祝愿》玻璃钢50×30×83cm2006年


《印象尼泊尔》玻璃钢70×75×140cm2010年


《似水年华》铸铜高280cm2010年

《消融》铸铜160×100×60cm2011年

《阎仲彝先生像》铸铜120×90×240cm2014年

《盼》玻璃钢130×52×186cm2016年 

《盼》局部一

《盼》局部二

《思维菩萨》
玻璃钢着色150×90cm2016年


彩塑,是中国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造型,很有意义的是,中国彩塑的历史可以循着文化的线索追溯到女娲娘娘抟土造人的时代,“女娲抟土造人”本身当然是个神话,但是可以部分地折射出在石器时代,人们由于宗法的需要有过抟土塑人的过程。由于在华北旧石器时代遗存当中已经见到过用石器打制的小人、小动物的造型,人们有理由相信,当时的人们可以用柔软得多的泥土塑造动物形和人形,这一点我们寄希望于考古学的发现。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两大骨干地区,北及辽河流域,南达珠江流域都出土了相当丰富的泥塑、陶塑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甚至神灵形象。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红山文化女神彩塑像,出土于辽宁凌源县牛河梁的女神庙遗址;从其头部的比例看,当时女神的全身高度约达到两米左右;用黄色粘土塑造,泥胎掺有植物草茎,内胎泥质较粗,捏塑的脸部,耳、鼻、嘴等用较细的泥质。从此以后,直至明清时代,中国彩塑均不乏精品。下面略举出一些: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文化遗址出土的泥塑跪坐人像,龟兹文化的诸石窟(以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土拉千佛洞等为代表)的彩塑,甘肃天水麦积山北朝的泥塑佛教造像,甘肃敦煌石窟从北朝一直到元代的超过两千尊历代彩塑,从新疆吐鲁番到贯穿整个河西走廊、直到宁夏各个时代的彩塑佛像,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唐代佛教塑像,四川天庆观唐代道教彩塑,江苏苏州保圣寺九尊罗汉塑像(一说为唐代杨惠之作品,也有人说是唐塑宋修,或北宋作品),山东长清县灵岩寺宋代泥塑罗汉像,山西太原晋祠宋代塑像,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塑像,辽代辽宁义县奉国寺塑像,山西大同华严寺辽代彩塑,山西平遥双林寺明代彩塑,江苏苏州东山紫金庵明代彩塑罗汉形象,陕西蓝田水陆庵明代佛教彩塑,云南昆明筇竹寺清代彩塑,等等,都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受专门的宗教寺观大型彩塑的影响,在民间,随葬、摆设、玩具的泥塑制品从唐代到明清都有出土,成为泥塑艺术的民间别枝。

综上所述,中国漫长的泥塑、彩塑史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文化的珍宝,甚至可以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珍宝。由于时代的原因,地域的原因,有关寺观的级别的原因,工匠的技艺水平的原因,造成了这些泥塑造像的方法并不完全一致。我近距离地观察过克孜尔、敦煌、麦积山、奉国寺、水陆庵、保圣寺等彩塑的遗物,从支架捆缚,加植物的茎秆,泥胎成型,细部捏塑,着彩施画,都有着种种的不同。我看到的这种种不同,可是不可能用雕塑学的语言准确地叙述它,也就无法科学的表达它。值得高兴的是,魏小杰教授作为一个成熟的雕塑艺术家,可以用雕塑家的、雕塑艺术的语言解读晋南地区的寺观彩塑。这样,从一寺一观,一佛一神的塑造,到总结出一个地域单元的彩塑工艺特征,到跨时代的基本的传承,这部著作就使我们回到了唐代、宋代、或者元代能够亲眼目睹似得,观察当时的、当地的艺术家们、工匠们,怎样用泥、草、木、金属、彩料,一步一步的塑造出这一批人间瑰宝。

当人们从历史时代的角度,统揽各个时代的重要的艺术遗产的时候;当人们以宗教学的角度,看到以艺术的形式、艺术的语言阐释佛教、道教以及民间宗教教义的时候;试想,以最形而下的方法、角度出发,在艺术家和工匠的手指间去认识这些造像的形成,这些造像就能够反映出对当时的人们以震慑,并唤起未来的人们对艺术的认知与向往,这便是我曾经讲到过艺术考古所要考虑、所要做的。

魏小杰教授的依据艺术考古、美术史所作的工作,在这本书当中是散布得比较广的。在本书第一章第三节寺观彩塑技法分析中,比较集中地谈了这些艺术的、工艺的技法。在第四章当中,就个案也多次地、甚至反复地进行了相关技法分析。在第五章当中,谈到了唐宋元时期的技法对周边地区彩塑产生的影响,以及当地明清彩塑对于唐宋元时期的技法的传承。这便是艺术考古学用动态的方法,考量历史文化遗产,考察活生生的艺术创制活动,考察依附于宗教的美的取舍、肯定、发扬,其上下左右穿插纵横地研究寺观彩塑,使这批遗产以鲜活的方式,能够为今天人们所把握。


《家庭亲情系列—孕育》铸铜60×60×220cm2002年


《家庭亲情系列—暖》

铸铜

70×50×40cm

2006年



《家庭亲情系列—三口之家》仿铜60×30×120cm2008年

《家庭亲情系列—朋友》

铸铜

70×60×50cm

2008年


《时代楷模系列作品》玻璃钢2018年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携手铸梦项目

(从左至右:王选院士、邓稼先院士、华罗庚院士、黄大年教授)


《时代楷模系列——王选》

玻璃钢

120×50×40cm


《时代楷模系列——邓稼先》玻璃钢100×60×60cm

《时代楷模系列——华罗庚》玻璃钢120×50×40cm

《时代楷模系列——黄大年》

玻璃钢

120×50×40cm


魏小杰教授是近年以来活跃在雕塑界、高校专业管理的有影响的年青教授,她一面在进行艰苦的博士研修,一方面还要承担起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繁重的教育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甚至她还担任了西安美术学院首届硕士生、博士生学生会主席。她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奔波在郑州和西安之间,其工作的认真,学习科研的艰苦是大家都能感觉得到的,这部著作基于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就在这一撰作的时期,她对晋南地区从唐代到宋元时期的寺观进行了多次实地的调查研究,从她调查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是我们目前见到的比较完整的晋南地区古代彩塑资料。在她调查的这些寺观当中,既有久享盛名的,现在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例如临汾广胜寺,新绛福胜寺,山西晋城青莲寺、玉皇庙,二仙庙,等等;也有一些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寺观。她通过历史记载,文物学考察和艺术技法分析,对这些寺庙提出了她的断代意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为黄河流域有关的考察和研究提供了比较好的范本。这些,表现了科学研究的后学转精、后学更全的学术特点,我想后来再研究晋南地区古代彩塑的学者,会对魏小杰教授心存感激的。

我非常感兴趣的是,魏小杰教授指出晋南唐宋寺观的彩塑形成了特定的鲜明的样式,有稳定缓慢的样式传承,释道儒并存的艺术形象,技艺纯熟的工匠,质朴温和的平民情趣。具有一种边缘化,非主流化,浓郁的民间色彩的样式,她命名为一种地域文化艺术单元——“晋南样式”, “晋南样式”当然是全晋、黄河中游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宗教寺观彩塑模式或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或艺术单元,这是一个大胆的学术的意见。我以为以后的研究者无论是赞同、补充、甚至是不同意所谓的“晋南样式”,魏小杰教授的研究都成了一种靶向标本。于是,我支持她的研究和这个概念的初步提出,并且希望她做的更加细致、更符合学术规范,更契合历史的和艺术的实际。


这本著作是一本体量虽然不算很大,但是是对区域性历史、艺术的比较深入的研究,这可以作为魏小杰教授更深入研究的一个起点。因此,我贡献一些粗浅的意见。

第一,魏小杰教授可以结合自己的雕塑艺术创作之长,更加全面的分析唐宋元时期,在这一区域雕塑手法的具体特点,并且转化成可以在今天实验的手段。如果能再塑出一批标本性的作品,那就更加具有技术上与艺术上的说服力。

第二,力图对每一座寺观的历史和现状都要作出“方志式”的梳理。彩塑不是孤立的,它出现、存在、成长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文化艺术氛围之中,这些因素往往决定了彩塑艺术的发展走向。所以,希望更加深入的对历史社会环境作出考察,并且科学地记录总结它们与古代彩塑艺术的有机联系,使得这些彩塑成为有时代气息、反映当时人文关爱、有血有肉的文化遗产。

第三,如同魏小杰教授告诉我们的,晋南有为数不少的古代寺观,这些寺观中保存了比较大数量的各个时代的彩塑。那么,魏小杰教授应当提供一个艺术品评的标准,须知,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评价,是有所差异的。例如,各个时代作品间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其中有审美的时代差异。例如,同一时代,不同作品的艺术水准高下,以及造成这种高下的原因,其中有创作人群的种种原因。这样,才能提供一部有质感的整体艺术史。

第四,我国各地的泥塑历史遗产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有自然的原因,更有历史人为的原因,这种损坏还在继续。人们除了对艺术遗产的欣赏、研究以外,还应当具体地提出保护措施。我想魏小杰教授可以以一个雕塑艺术家的身份,从艺术的和技术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性意见,你们的考虑,往往能够补充文物保护专家的不足。

第五,“晋南样式”的提出是一个大胆的学术意见,希望以后能充实其内涵,举例其典型,区分出与其他“样式”的可能的不同。

魏小杰教授是一位诗人,已经出版多部旧体、新体诗集,她做的工作,亦是充满诗意的。行笔至此,题赠《西江月》一曲,祝贺本书的出版:

“太岳大河表里,桐封三晋之南。

一番彩塑动容谈,恰似晴波潋滟。

功力已存纸外,攀登当驻峰尖。

用心收获解池潭,且把中条摇撼。”


《凝》锻铜260×160×280cm2006年


《囍》

铸铜

160×100×60cm

2011年

江苏淮阴中国母爱雕塑公园


《驰》玻璃钢160×50×50cm2016年山东即墨

《嵇文甫先生像》铸铜220×60×60cm2016年郑州大学南校区

《考古学家安金槐》铸铜150×90×60cm2016年郑州商城遗址公园

《考古学家韩维周》铸铜150×90×60cm2016年郑州商城遗址公园

《考古学家邹衡》铸铜180×100×60cm2016年郑州商城遗址公园

《华佗》花岗岩95×95×260cm2018年郑州大学东校区



“真”好——魏小杰诗作卮议


文 / 郑志刚

美术评论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一个深孚众望的女雕塑家的键盘之上,到底能敲击出怎样的诗行呢?

不知道平素小杰是如何挤时间写诗的,在我印象中,她总在公务、创作、学问、家庭之间,不停地忙来忙去,哪里会有摆弄分行文字的闲情逸致?孰料她不仅写了,还写得有质有量、有滋有味、风生水起。我感叹,在她身上,有着一种蓬勃难遏的“向上的力量”。这股子力量,有若大磨一盘,磨蚀日月星辰,磨碎丛脞忧伤,最终,以诗歌的形态,玉屑般装满了人生的行囊。

“刀笔吏”这词儿,本指两汉之前那些削刮、书写竹木简牍的文职官员,如果移以强状小杰,或许也说得过去。你瞧,她一手持刀雕塑(当然还有凿、锤、弓把、点型仪等作业工具),一手搦管(眼下大部分时间是敲键盘)写诗,组织身份是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学位是博士,另外还有学术兼职一大堆,看作“文职官员”,谅不为过。于小杰而言,所谓雕塑,也许就是在石头、木头、金属抑或泥巴里,手法果敢地觅诗;而所谓作诗,无非是以形形色色的汉字为材料,颠来倒去、搬弄是非地雕塑罢了。所以,雕塑家也好,诗人也好,不过是“魏小杰”这尊雕塑或者这首诗的不同侧面而已。理解到这一层,我们就会听然而笑,既不惊羡,亦不暗妒,只管由衷地去面呈钦迟好了。

小杰的诗很重“情”,并且“情”得真醇、朴素、明澈、自然,绝不矫揉,毫无造作。我个人认为,至少在目下诗界,这是一种孤独而又可贵的美丽。就像野垄畔的一丛油菜花,在春风中百无禁忌地梳妆。譬如:“昨日星辰昨日风,缘聚一载转头空。朝夕相伴同窗谊,博学尊师不舍情。”“烈日炎炎似笼蒸,酷暑三伏修内功。故纸堆里觅新意,腰酸背痛面枯容。”“何必追问何必要说让它凝成一种心结静静地沉在心河任时光之水冲刷”“又是一年秋雨天无言,缠绵窗外滴答声不断微凉,伤感总是此季常怀旧沉溺,倦懒抱枕听雨卧在床神散,游荡风疾雨打花落地凄美,心悸”等,不具。

相对而言,小杰的诗作也许不如其雕塑那么精意,却反倒保留了某种“穷乡儿女造像”般的率性与天真。我尝一度耽溺于秦汉之际那些简、牍、帛书天马行空的挥洒,也为茂陵石雕、洛阳汉代刑徒砖文、南阳汉画、乐山崖墓题刻等满溢着朴厚、简拙、雄肆之美的艺术遗存而激动不已,当然,近体诗成熟之前的古诗、陕北信天游等民谣乡曲、民间泥玩具,都是我苦苦迷恋的对象。信如黄宾虹所言,它们兼具“民美”与“内美”,而远去“君美”。读小杰的诗,令我时时想起安阳灵泉寺石窟群中,那一件件为杂草与青苔所蔽、蛛网与积尘所封的佛像及题记。

读小杰的诗,读出一缕惆怅。也只有在这些逶迤的诗行中,你才能触摸到一个功成名就的女性真切而柔软的内心。原来,阳光、乐观、坚毅、理智、沉静、旷达、忙碌之外的小杰,也会为一片秋叶、一枚孤星、一帘疏雨、一抹霞霓而悄焉动容、黯然神伤。事实上,现实中的小杰并不如罗丹的《巴尔扎克纪念碑》那般奔放写意,她或许更接近于布朗库西的《鸟》,有一种精谨的纯粹。

在立秋十日之后依然溽热难耐的郑州,再次理出小杰的诗稿,陪着她周秦汉唐、天南海北地思旅,是一件线条复杂的事情。嚼句挥汗之际,不觉感慨莫名:光阴、名利,“朽”易;做人、写诗,“真”难!






更多精彩文章:



■ 2018年度“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与入围作品展开幕

■ 中央电视台《开讲啦》I  吴为山:将传统文化刻入历史长河

■ 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品展(1700-1980)

■ 以形抒情、达意、求趣、写魂——叶如璋雕塑作品

■ 原本·肉身——李鹤雕塑作品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今日开展

■ 盛况空前| 质朴的精神——陈坚水彩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 花语 • 陈妍音花卉水墨小品展开幕

■ 江山如画——金志远、徐孅伉俪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 水色里的诗情画意|赵建国2018水彩写生作品

■ 银色的世界——栾建国水彩画作品

■ 心绪的延伸——秦士智水彩写生

■ 我与自然的对话——薛继斌水彩写生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