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原版娃”本质上是应试娃
目标决定规划
上次写了启蒙阶段的方案(《给朋友做的一个英语启蒙计划》),大家很感兴趣。这次就聊聊进阶阶段的英语学习。
如果说启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有效输入,那么进阶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有效输出。
有效输入,也就是培养听读的兴趣和习惯,对于家长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我上篇文章,主要针对那些难以亲自辅导孩子英语,又想省时省力省钱的父母。
但是也有很多家长自己懂英文且不吝投入。他们不但尽力给孩子寻找丰富的英文视听读材料,上大量的外教课,有的甚至送孩子去国外上夏校,以创造沉浸式的英语环境,培养“原版娃”。
总之,想省有省的做法,想奢有奢的做法,都能见效,只不过有快有慢。
那你会不会感到担心,投入少,就输起跑线了呢?
不一定。
“原版娃”,指的是从启蒙就开始大量阅读原版读物的孩子。在谈及英语启蒙的成果时,很多家长都会津津乐道于孩子的口音是多么标准,读过的书有多少,词汇量有多大。
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尤其是初中以后,你会发现,大部分“原版娃”本质上是“应试娃”。他们的目标一直是升学,手段一直是考试。
在小学里,他们的英语学习以择校为目标,主要任务是获得校外英语级别证书。不少孩子的英语课外学习就是备考,一级一级地上课,一级一级地考试。从剑桥KET考到CAE,从小托福考到托福,用来夯实简历。
到了中学,他们就来了一个180度逆转:大幅减少对英语的投入,吃小学的老本,为其他学科学习赢得时间。
这个选择看上去很不“原版”,但非常合理,都是为了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越往上走,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越激烈。比起奥数,提升英语成绩要容易得多。而且,只有小学高段或者中学生的家长才能理解后期的学习压力。考虑到中考英语难度明显低于课外的英语考试,小学积累的英语能力的确可以让孩子初中省不少事。
何乐而不为?
有一位上海家长说起自己当年在英语启蒙上花费的巨大投入后悔不迭。她说:“我当时还给孩子送去国外的夏校。没想到孩子进入初中才发现,这些都没用。必须要数学好,才能考进四公!”
当然,也有的家长看不上这种做法。另外一位家长痛心疾首地说:“英语绝对不能刷题,必须要学以致用,要长期坚持。”
我说:“什么领域要做出成绩,都是要大力投入、深入钻研而且长期坚持的。地理要学好就要上山下海、翻山越岭;生物化学物理要做好不仅要上课还要做实验;语文要读万卷写万字。中学里一共有十门功课,一天总共24小时,那么英语排到第几呢?”
当然,这位家长很难理解公立学校学生和家庭的压力。因为他孩子在国际学校,而且是美国国籍。
可以说,决定是否长期坚持的,并不是热情和投入,而是家长的目标。出路不同,投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
保温没有那么容易
其实,我很同意这位家长对于语言学习长期性的认识。要真正用好一种语言,需要长期坚持。
问题是,由于学习压力和时间的局限性,很多家长的目标并不是让孩子长期用英语,只是把它当作跳板,而且是一架起来就永不掉落的跳板。
现在有一个流行观点:小学时候把英语水平提到高考程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以后保温即可。
但是,以赢得考试为目标的学习,培养的是备考能力还是英语能力?英语水平,是不是像个子一样,拉高了就不会再缩回去?
我在BetterRead的文章《小学搞定PET和FCE,为什么初中英语拿不到高分?》里对此有过讨论。小学英语能力提高,的确中学可以省很多劲。但是中学英语考试和课外英语考试不同。中学英语平时考教材,要求掌握教材,但是通过KET、PET甚至FCE的孩子,到了中学也不一定次次得高分,更别提满分了。
原因有三。
一是考试标准、题型不同。 课外考试、校内测试、区统考,各有各的出题思路,无法简单套用。
二是备考课程和能力提升的课程不同。备考是追求在短期内尽快掌握考试套路,熟悉题型,确保得分。能力提升则对英语听说读写有全面要求。备考课程短期内的确有助于和考试相关的英语能力提升,这是因为你在这个阶段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但是一旦考试结束了,投入就减少了,效果也很难长期持续。
三是语言会用进废退。
总之,小学提升英语能力到了中学会轻松一些。但这是有限度的。如果不再持续付出努力,那么早发力和晚发力其实是殊途同归。
合理投入需要三招
保温不容易,但是要持续大力投入也很难做到。那么减少投入和保持英语能力这两者,如何选择呢?
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两者都要,关键就在于掌握合理投入的度。 主要有三招。
第一招: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这确保了你平时的小测和所有学校老师出题的考试能够取得良好成绩。要知道,学校老师出题主要是看你的教材掌握情况以及是否纠正了课堂或者作业中体现的错误。所以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至少在平时的测试上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
第二招:对考试进行针对性练习和复盘。
考什么,就研究什么。比如学校出题的测试,就研究教材和作业;区统考和中考就研究以往试卷;如果要了解高考,就去找一张做一下,而不是道听途说。
这是因为每一类试卷的出题思路和目标都不同,题型和判分标准也不一样。比如在平时小测的时候,老师可能会要求你必须用教材里的单词和短语来回答。但是到了中考和高考卷就不同。 因为中国的英语教材是一纲多本,不可能完全和某一种教材一一对应。 所以,我们必须熟悉相关考试的题型,做有针对性的练习。而不是用A考试来套用B考试。
除了研究出题思路之外,还需要分析试卷、梳理错题和复盘、定目标以及策略等等。具体怎么做请见BetterRead的以下文章:
第三招:每天至少听读半小时。
前两招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区别不大。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然后做好考试管理。也就是说,不做太多额外的努力。
这种做法能够应对中考,但是不一定可以应对高考。
因为中考是会考和选拔两考合一,难度比较低。高考的目的就是选拔,难度更高。如果初中只满足于应对中考,能力会逐渐下滑,到了高中就会有压力了。
所以我建议,至少还要加上第三招,维持英语启蒙期就培养的听读习惯。其中听要大于读。这是因为进入中学后时间非常紧张,听更方便利用碎片时间。
做到这点不算很难。但我想提醒的是,最好不要用短文或者时文听读来代替日常的听读。
很多短文听读实际上是应试训练,属于第二招里的备考。做有针对性的练习本身没有错,但是在应试之外,最好提供更丰富的英文内容,比如小说、社科和科普读物等等。这些或者能够让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获得有效输入,也会让孩子感受到英语学习不止是为了考试,从而为未来使用英语增加可能性。
要不要报班,报什么班?
除了这三点,我们还要考虑的是,要不要给孩子报班,给孩子报什么样的班?
在北京等部分城市,由于择校的需求,很多孩子小学阶段就要准备校外英语考试。中学则主要是应对校内考试和中考。
但是不是要以考试为目标来上课呢?
很多家长会在常规课程和备考课程之间犹豫。针对小学生的英文教材五花八门,到了中学主要集中在新概念上。此前我曾经在BetterRead的文章《要不要学新概念,相当于要不要吃饺子》中讨论了这件事。
我的建议和启蒙期是一样的,要选择孩子喜欢并觉得有所收获的老师和同学。他们构成课堂最重要的部分,并且为学习提供了动力和理由。
至于用于择校考试的课程和考试,我觉得没有必要一级一级地上课备考。在升学前半年到一年准备,而且只准备最适合孩子的级别就行。这样更省时省力。
另外,还想再提醒一下,我们要把备考提分和能力提升分清楚。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做法。
为什么不能一鱼两吃呢?我以单词学习为例。
很多人谈到英语学习,就会提到背单词。最主流的就是背中文释义的单词表,也有的用各种APP。
我家小朋友很少背单词,但是也用过一些网站来学单词。比如剑桥在线英语词典和vocabulary.com。BetterRead相关文章如下:
但是现在我发现,单词学习的关键是按照目标来学习。
如果你要搞定平时的测试,那么就必须要背上课学到的单词和词组搭配。因为测试考察的就是你是否掌握教材。
如果要搞定中高考呢?现在考纲已经取消了,要背就得背课标上的单词表。
这还不够。因为中高考很多生词出现在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里。这些单词也许不在课标里,但是出题人期望考生能够“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猜出”词的意思。所以,很多学生会在考前做真题,标出不认识的生词,汇集成自己的备考单词表。
第三种类型也就是朵拉所做的。课外基本不背单词,而是通过大量听读和频繁的写作训练来积累词汇量。
结果如何呢?
虽然考试不会遇上理解性的问题。但是如果考前不背单词,小测很难满分。
正如前文所说,英语怎么学,不在于热情,也不在于投入量,而在于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