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哭!老华侨打开45年前神秘箱子,发现这些绝版珐琅耳环

八月未央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董桥讲到他的好朋友沈茵珍藏了一件掐丝珐琅蕃莲纹圆盒确是华缛绚烂,典丽无比。明代景泰年间的精品。不输台湾“故宫博物院”那件,是七十年代初她舅舅送给她的生辰礼物。

七十年代好像对“礼物”来说,还是一个动情的概念。掐丝珐琅蕃莲纹圆盒釉彩艳丽,缠枝蕃莲线条多姿,花瓣丰润,花心似桃,配上蓝天蓝地越发显得精神。掐丝珐琅送给标致的仕女最合适,古书上认定珐琅器皿是美人闺阁玩物,非士大夫文房清供。现在的知性美人们,好似都迷恋明代手艺的气韵,因为透着简洁的韵致,《崇祯宫词》里说的是“赐来谷雨新茶白,景泰蓝承宣德瓯!”

- -  水滴

- -  云烟

- -  云雀

我读到了《春明梦馀录》中说的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永乐果园长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

年轻一辈恐怕是不好景泰蓝这口了。瓷器表层的玻璃光叫釉,瓦片上的玻璃光叫琉璃,涂在金属器物外表的那层玻璃光叫珐琅釉。写明代清代珐琅工艺朱家溍先生写得简明好看,陈夏生也好,台湾《故宫文物月刊》上登过好几篇。陈夏生说玻璃、瓷釉、琉璃和珐琅釉原料大致相同,成分都是矽酸盐类。好多人搞不清楚,石英、长石、硼砂和金属氧化物怎么一烧就烧结成珐琅釉。

珐琅器分掐丝珐琅、内填珐琅和画珐琅。我们当然都喜欢掐丝珐琅,粗略通的人知道那是珐琅器中最早的发明,多是铜胎,偶有金胎银胎,掐丝珐琅元末从阿拉伯传进中国。阿拉伯人信回教,蒙古人称阿拉伯为大食,明初《格古要论》于是称掐丝珐琅为“大食窑”、“鬼国窑”,后来称“法蓝”、“法朗”,明末清初《春明梦馀录》改叫“珐琅”。听说十五世纪明代景泰年间蓝地掐丝珐琅色温质润,“景泰蓝”大名大红,掐丝珐琅随之也叫景泰蓝。

- -  鸳鸯

- -  香梦铃

- -  醉颜酡

今天是平安夜,我们想讲一个关于七十年代的景泰蓝的故事。

关于礼物,关于一个老人,一段过往,一段七十年代景泰蓝。

1978年,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来说,发展对外贸易,换取外汇显得尤为迫切。

很多年轻人也在这个时候走出国门。24岁的小张就是其中的一个。

- -  七十年代的法国

辞掉英语老师的工作,去外经贸部进出口公司驻比利时代表处,组织优质的工艺品出口,是小张对家人的说辞。还有一个原因是,小张的初恋女友去了法国。

初恋女友到了法国,很快有了新恋情。小张旧梦重温的愿望落空。

在这段情场失意的日子,小张认识了同岁的华侨小李。小李祖籍潮汕,最早在柬埔寨开小商店,红色高棉时期跑到巴黎。当时进出口公司正好要扩大在国外的业务,需要熟悉当地情况的人,于是便请了小李当司机。

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直接改变了两个在海外闯荡的年轻人的命运。

- -  雪姬扇

- -  豆荚

- -  秋帆

- -  银杏

小张的初恋女友遭遇了家暴,孤身在海外,只有向小张求援。小张找到了初识的小李帮忙,小李一口应允。

这世上很多有始无终的感情,就像回忆里依稀的光,照亮了生命里重要的时刻、重要的人。

小张失去了爱人,却意外收获了兄弟。

小张对小李说,你不要再干司机了,干脆跟我们一起做出口。

长达三十年的合作就这么开始了。

小李拿出所有积蓄,凑了500多万法郎,在巴黎郊区买了一个仓库。回国后的小张给他发货,并提供了最优的结账条件。

- -  花蕊

- -  年轮

- -  铁扇

- -  绿蕉

- -  东瀛

小李的外贸生意越做越大,一两天就发一个箱子,有时候到年底,几十个柜子一起发。因为这些传统的中国工艺品,旧瓷、绣品、崖刻、玉刻、料器、漆器、藤编、银饰不断销往海外,小李在欧洲的仓库越来越多,他的家族慢慢转型房产、电子行业。

几年前,华侨小李在巴黎过世。遵照父辈的嘱托,小李的后代将一箱老货物发回国内,交回已经年过六旬的老张手里。

因为事隔多年,运回的货也没有货物清单,谁都不知道没开箱的箱子里到底有什么。张说,我有时候到库房坐坐,就顺手拆一个盒子,看看里面是什么。有时候是茶壶,有时候是瓷碗,有时候是胭脂盒,跟拆礼物似的,那种感觉很神奇。

目前,拆出来保留最完整的是一批1972年北京珐琅厂生产的耳环。事隔45年,老张依然能准确的认出他们。

老张显得有些落寞,说不想你们卖得太快了,那段景泰蓝的时光走得匆匆,人有些遭不住那种倏忽而过的感觉。我想他说的是那种流逝感。有时他又说不想你们卖得太慢了,早点把这些东西拿走,免得人守在这里寂寞。

- -  练霓裳

- -  并蒂莲

- -  风月扣

- -  花间

于是我们又钻进这仓库里面淘,拍照,发现这里面好多东西都是七十年代的货,从合同号上就能看出来。七几字打头的,八几字打头的,不一样。像这种“烧蓝”的耳环,这是七几年的货,后来根本没有了,蓝得真好看,八几年的其实更多,但感觉越老一点的越有味道,好些旧瓷物件都是七几年出去的,后来就不让出了,超百年的货文物局那边就不让出国了。老人说,这些耳环的形状、花纹和感觉,一眼就知道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款式,有些传统的影子,也有随西方样式的,一点交织融合的感觉。现在好像一些人又开始喜欢这些东西,可一问厂里,那些老款式被淘汰太久了,师傅都做不出来了。

现在想想,一晃四十多年了,老辈人爱叫景泰蓝,可现代人稍微懂一点的人偏偏高眉,说景泰蓝不能笼括景泰年以前的制品,叫掐丝珐琅才能涵盖景泰之前之后的珐琅。朱家溍先生八十年代写过文章说,清宫制造部门都在珐琅器皿上拴黄签写明“某年某月某日造办处呈览铜掐丝珐琅某某一件”,他情愿叫“铜掐丝珐琅”,说是比较恰当,我们于是叫这批银质的耳环为“银掐丝珐琅”。

- -  相思树

- -  雪姬扇

- -  观恩诗

- -  青风亭

这批东西只有这一些些,我还是喜欢那个名字:时间的玫瑰。1月4号到7号,在诗婢家美术馆的古玩会上,要做一次新年特展,顺便把我自己珍藏的同批次首饰盒、“麻将壶”和其他首饰拿出来晒晒,这些耳环每一款就只有十枚,每一枚颜色都不一样,从未拆封。老辈人做事就是慢条斯理,讲究,不图多,图一个“安且吉分”。感兴趣的,可以点开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微店看看,看到好看的给我说几句知心话。得嘞。

其实,我们是想让它们成为一个七十年代的念想,戴在耳朵上,时刻提醒自己,我们都是景泰蓝。

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进入微店

凡是下单的各位珐琅迷,加送一个精致小首饰盒和艺术野疯狂一周年精选辑:《乌鸦穿过玫瑰园》。

文图:八月未央   美编:西子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谢无量竟像峨眉雪芽?刘墨、一壶山人约茶诗婢家

时间流水如芳华: 我们为什么会被益州画社七位先生的老照片湿润眼眶?

刘成海拜师程派传人李文敏 快雪时晴闲画戏:话说你迷他

许燎源和他的这十年:其实是这座博物馆收藏了许燎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