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7.12.17—2018.1.6
地址:成都·武侯祠美术馆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我看到彭先诚彭老跟吴一峰先生的女儿吴嘉陵聊天,偌大的武侯祠美术馆在12月16日下午竟然破天荒的开始限流。彭先生对吴嘉陵说,你和你父亲最像,太像了。我站在旁边,看着他们两位,竟有些惆怅。周围人多极了,巨大的人流和声浪在美术馆里汇聚、然后缠绕交织,形成一种巨大的磁场。
真是时间流水如芳华。☟ ☟
彭先生的深度访谈早在去年这个时候已经完成,那是我第一次与他深聊,在省诗书画院那间他的小工作间,他讲到了他心灵的牧歌和山水。稿件出来影响力不小,嘉德拍卖几位好朋友都说北京那边转的很多。后来以至于有几个月时间,都有不少藏家朋友,翻出好多年前买过的“彭先诚作品”发给我,托我转给他看看。可惜,没一件是对的,有好几张甚至错得离谱。16日下午是“益州画社启动展”的日子,选在成都武侯祠美术馆开幕。美术馆内部几乎重新做了装修和陈设,高级了许多,作品好像在那玻璃框里透着光。展览汇集了彭先诚、刘朴、吴绪经、秦天柱、叶瑞琨、魏学峰、蔡寅坤七位当代书画名家的代表作品45幅。作品呈现的方式和开幕式现场云集的嘉宾,这是很久没出现过的情景。(本次展览将从2017年12月17日持续至2018年1月6日,每日10:00——17:00,免费向公众开放。)
我想起之前很多的老画家们,在著名的“蓉社”活动时,那些金黄的银杏。法国大画家高更要年轻人画画师法真实,可是不要对着描画。他说,靠记忆画画才画得出自己的画。我又想起林风眠的画永远不是他眼前的人物景色,而是他心中的人物景色。神似之外,他常常借颜色去阐释触“景”所生之“情”。情无尽却不可用尽,他于是靠独创的颜色去渲染未尽之情。这是他的风格,也是高更说的“不要画得太尽”。赵清阁那篇《绒线背心的联想》第一段只有一句话:“又是霜叶红火的季节”,好得很。第二段接着写的竟是“凉风飕飕,为之要然!”那是“尽”了。“怎一个愁字了得”,偏偏不要它“了”。那是文学。
我一一翻看专门为益州画社启动编纂的画册,真是感动得眼眶湿润,开头是七位先生的合影,之前吴绪经先生说他们这几位六七十岁的画家,确实还壮心不已,我就想起《芳华》里那些热烈的镜头和年月:
彭先诚81年丝绸之路之行回来后风格形成,再到凉山写生求变,作为一种内省,他给我讲到那件重要的《溪山牧归》,是他在60年代文革中的一次漫长的徒步旅行中寻得的精气神,从成都经万县出三峡,沿神龙架边缘一直走到湖北河南的交界县光化。这段游历产生一个意境:了无人迹的大山里,每到黄昏,青峰云雾里,牛铃叮咚,寂静山中,此声格外动情。深受触动的彭先诚始终迷恋这一感受,旷野暮色,牧人归牧。我恍然明白:这作品就是他的一域芳华,牛马和人息息相关的联袂。从1966年到1999年,《溪山牧归》实际上在他心里酝酿了三十年。
- - 彭先诚 溪山归牧图 254x101cm 纸本设色 1999-2000年
我没想到,画册第一篇文章的第一张配文,竟然就是彭先诚1966年步行2000余里于武汉长江大桥的一张照片!我突然想,何不干脆就以这七位先生的世事芳华,来做一期纪念专题。我向每一位老师,都要到数量可观的珍贵照片,要和这七位加起来已460岁的艺术家,一起聊聊时间这回事。当然,也要“顺便”说说这益州画社的事。
- - 1966年 彭先诚步行2000余里于武汉长江大桥
- - 1977年川北写生
- - 70年代绘制宣传栏
- - 1980年与孩子们在一起
- - 两代水墨缘—彭先诚与彭薇香港苏富比画展
自是春归人拾梦,落花何必问东风。我换句更通俗的来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你看这七位先生,头发都白了。
刘朴:青葱少年的首次出游
记得一次乐山乌尤寺住持遍能法师邀伍先生去乐山。伍老师最终选择带刘朴一同前往。17岁的舟头,有了一位青葱少年的首次出游。随伍先生从眉山东门上船,经过青神,小游一些时辰,留宿一晚。第二日又上船,经过平羌小三峡,河道迂回,风光绮丽,他第一次看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动人景象。十七岁的刘朴内心终于也第一次荡起了山水的诗意涟漪。“那水平静温和,山水青绿,伍老师人不高,着长衫,立于舟头,颇有李白范致,他随性读诗,叫我记下这即兴之作,可我又记不住,老是打断他的诗意。”
- - 刘朴 眉山石笋峰记行 138x32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到得乌尤寺一住一个多月,遍能法师的藏书、书法、修为、禅心给了他很大震撼。很多时候,一到下午,伍先生和遍能法师就会到寺庙最前面和僧人摆龙门阵,聊着聊着伍老师就说想喝酒了,要我去买酒。黄昏时分,刘朴要从乌尤寺下山,山底一条河沟,当时无桥,要喊渡船,那场景真是古意盎然。转到大佛崖,到篦子街打酒,回来在麻浩喊渡船。真是快乐的一位少年!采访当日,刘朴想起自己当年的舟头,仿佛又听到启蒙恩师严肃的训导,回想起从乌尤寺山门到麻浩,翻大佛崖,去篦子街为老师沽酒的往事,更不会忘记回转路上经半山亭的心惊肉跳,在老师要求下熬夜背完诗文才能睡觉的漫漫星夜……刘朴的这一月“闲日”不闲,可抵十年尘梦:“我后来的山水情愫,多半来自这一月心境。”
- - (左)与李可染先生观看展览 (右)与李琼久先生
- - (左)与朱乐三先生 (右)与著名美术理论家王朝闻
- - 与张爱萍先生在刘朴作品前
- - 与冯建吴老师在一起
- - 与黄永玉先生一同用餐
刘朴谈到益州画社的启动:其实任何一个文化活动都有一个阶段性跟最后发展的一个轮廓。我觉得四川这个地域现在的特点很奇怪,很多四川人对本土的文化非常看重,非常在意本土文化,不容易离开。现在不像以前地域间隔那么大,交通也很方便。启动益州画社就是想把我们相对较少的这几个人的力量,扩展、影响到更多人,激起他们对四川文化进行关注,特别是中国书画的关注。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进去,让它更深厚,走得更远。但它不仅是画家关心的问题,也包括我们大文化共同的关照。
吴绪经谈益州画社:
从古到今,结社就是文人的一种有趣行为,你看兰亭雅集、西园雅集、西泠印社等等典范,就是文人通过艺术来施展自己的抱负,或者三俩好友切磋技艺,畅谈理想,增进友谊。尤其在当今社会的浮躁情况下,展览太多,太应景,太概念,缺乏深度思索。而这结社就是因为这几个朋友,有画山水的,有画花鸟,有画人物的,也有写书法的,写文章的,大家交道深长,甚至从小一起长大,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在一个比较清净的一个环境,切磋进步,思考艺术。
- - 吴绪经 闺中乐 重彩 69x69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几位先生,之前都各自身处体制,有一些客观上的局限。现在的益州画社,就是纯粹的学术民间组织,并且是由一种自发的长期的感情结合到一起。我们四川不是一直在呼唤什么巴蜀画派、天府画派、成都画派,这些基本上都是官方主导,这一次,是首次由官方转向了民间,并且是由四川比较有影响的几位画家,聚到一起,加之这七个人的艺术主张比较接近,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品位都比较接近。
大家能在一起度过余生,其实来日不多,但这七个人都还是有一些想法的,都希望能在剩下的时间里把精力用好,除了大家在一起玩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大家能够在一起切磋一些东西出来,能够在艺术这个层面上有一些突破。这七个人这么几十年来一起风风雨雨走过。早在六七年前,这几个人就曾经做过一本书叫做《西蜀寻道》,当时大家在一起把自己的想法、文章、画,合辑出了厚厚一本书,当时在四川就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 - 意气风发,在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学习电影
- - 1971年“油菜花黄了”川西平原的油画写生
- - 左二为著名导演、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在庐山仙人洞为电影《毛泽东的故事》选外景
- - 与著名画家加山又造夫妇在长城
- - 1990年于中央美院加山又造研究班
其实益州画社的这几位,提倡的是大包容,这七个人的辐射太大了,每一个人他都有很多朋友,学生,今天那么多人来就是一个实证。方方面面的四川艺术家都来了,包括美协领导,各级专家,甚至画油画的都来了。虽然看来是七个人,其实这几个人的包容性特别强,我们要营造一个非常好的学术环境、创作环境,争取搞出一些名堂来。
秦天柱
秦先生太低调了,面对一大簇记者的围绕,他倒是谦虚地说把近来的一些作品拿出来跟大家看看。我真是想找个时间,单独去看他那件在美术馆一二楼交接处的一面大墙上挂出来的荷花,真是一个半真半幻的世界。他的画好像可以制造虚构的情景,也可以塑造真实的情景,在这个世界里,摆布那些或热闹或清寂的人是虚幻的,作品诞生之时,就是这相应季节、更是相应心思的消亡之时。我特别想读到他的芳华世事,后来一想,除了照片,他的芳华都在这作品里。
- - 秦天柱 心情犹带小荷香 140x70cmx4 纸本 2017年
叶瑞琨:躺在草坝坝上看星星
泥土的芳香、大山的味道势必将留在那个年代的人心中到老。上世纪70年代,叶瑞琨在西昌当知青,这对他的成长很有意义。“我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没在大学里系统地读过书。我读的书都很杂乱,现在看来可能也不是坏事,可能对丰富我的绘画创作还有好处。当知青时没有人管,这就养成了遇到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去克服,而且不是在感到艰难的情况下克服,而是在乐天的状态下去克服的习惯。”做知青时,散漫野生的生活状态为叶瑞琨现在的创作奠定了精神花园的功用。“当年,我们可以步行几十里山路去吃一顿饭,现在是无法想象的。比如,这个知青点没有米、油,就没办法做饭,饿得不行了才会想到哪个地方可能有饭吃,最后可能走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最后就陆续约合到一起去找饭吃。当时是乐观的,因为自由。”在西昌时,冬天不冷,到了晚上天上的星星特别亮。没有煤油,点不起灯。室内室外一个样,叶瑞琨就经常躺在草坝坝上看星星。“后来发现,那时大山的野气已慢慢浸染进了我的内心。”
- - 1973年 看岑老师作画
- - 在藏区米亚罗写生 92.11
- - 大金塔(缅甸) 2005.5
- - 辅导小学生 2007.5
- - 与儿子在一起 2006.7
叶瑞琨提到益州画社:“我们七个人一直联络很多,也是好朋友,通过这么多年来,一个偶然机会,我们共同出了一本书,大家觉得基本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是一致的,审美观也趋同,所以是在这个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会团体,而且这个社会团体主要就是文化认同一致,觉得中国的文化更加广大,所以在这个状态之下,就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是肯定不够的,大家就抱团一起。抱团之后,本身是中国文化,比如蜀学就是属于中国文化里面的一个很奇葩的一个好东西,这么多年实际上是相对沉寂的。益州画社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性的,而是面向世界的。我们每个人对文化的研究最终都是在有使命感责任感的背景下进行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刚刚一启动,就已经在做未来十年的计划了。
- - 叶瑞琨 东坡四韵 34x26cmx4 水墨纸本 2014年
魏学峰谈益州画社:
益州画社的启动来源于这七个人都是相交30年的老友,而且在绘画艺术的探索、审美追求上都有一些相同的东西,大家想结一个社是想超越一般世俗形态,做一些比较纯粹的学术探索,武侯祠的这次展览是启动展。下来我们还要围绕如何总结四川美术发展的一些脉络,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如何承接古代,开启未来,将来还要在全国做一些巡回展,想通过一个纯学术的东西把四川真正的艺术精神向外传播。
- - 魏学峰 雨中竹韵 53.66x231.99cm 纸本 2011年
之前自发组织的“蓉社”、“蜀艺社”这些团体,包括有很多艺术大师都参与其中,今天的益州画社就更是一个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非官方,不设社长,大家平等相处,因为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真正艺术做到这一步就很难听到真言,到了地方,特别在四川这个区域内做到一定层次就更难听到。当然我们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充分地展开学术研究,批评,共同探讨一些问题,打破一些情面上的东西。另外,大家都觉得四川艺术家很难抱团,这是一个大的问题,说实话,四川艺术家每一位作为个体都很优秀,但作为群体力量,展现四川当代艺术的水平确实不是通过美协、书协、画院这种机构能够完成的。所以说超越这些之上,可能会做出一些更有意义的工作。
- - 魏学峰
- - 玩砚
- - 考察敦煌艺术
- - (左)指挥三星堆神树运回 (右)在梵高墓前
- - (左)与林清玄斗茶 (右)为法国德斯坦总统讲解敦煌艺术
蔡寅坤谈益州画社:
画社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建立了一个学术基础,我们在启动活动之后,我们不仅是在本土,甚至在省外,我们要把益州画社的传承文化长廊的学术做好,为当下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我们不是启动完了就过了,启动以后我们这条路怎么走,怎么深入的走这个非常重要,而且是在闲当中去走,是在学习当中和探索当中去走。所以这个展览有可能是在我们启动的今后的路上它是漫长的,但是休闲漫长当中有四个字:它将会达到“平中求奇”的效果。
- - 与恩师余中英合影
- - 蔡寅坤 君寿千年 365x58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展览时间:2017.12.17—2018.1.6
地址:成都·武侯祠美术馆
文:谢礼恒 美编:西子
▽ ▽ ▽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