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作者丨谢礼恒
编辑丨Captain
摄影丨张涵
特别鸣谢丨董瑜 朱墨 邓梅
设计丨西子
“花开花落,不经意间我就68岁了。人有很多无奈自己无法选择,但人又有自己的选择,比如我如何选择做人,选择什么样的爱好。与其追求成功,不如追求优秀。我觉得这样活着就有意思了,人老要老出风骨,静要静得优雅。”
——孙娩兵
”- 孙娩兵 -
写字画梅犹写人。我当然难以想象,四哥孙娩兵曾作为他们那一代人在人际关系中的中心位置,多少算得“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为人作艺,有人打破脑袋撒遍钱,名片印十八个头衔也没用。文化圈既有形又无形,不存在权力结构,故也不认一般意义上的权力。没有头头,只有中心人物。
四哥自打年轻时就活得真。艺术野疯狂之前发的两篇推文一出来,后台留言里铺天盖地都在说这位“老炮儿”活得通透。性情中人、好热闹,当然现在好静,为画也为人,曾揽天下闲事,会八方来客;好川菜、好交友、好木雕、好为文,为自己的年轻气盛撑腰也为历经磋磨服气,穿针引线于揉碎的岁月诗梦里生生长出一支支凌霜红梅。
(点击图片查看:“老炮儿”四哥的字海梅深:江湖文心孙娩兵)
(点击图片查看:65岁开始画画,勤读书做木雕开菜馆:孙四哥的画室叫江湖)
尘土飞扬的世道,一场由四川省文物总店主办的《诗梦入梅香——孙娩兵作品展》,2019年5月25日上午在诗婢家美术馆清芬开幕。展览从“个案”角度入手,以小窥大,在呈现孙娩兵书画作品的同时,也力图讲述民间文人和普通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过程中的动人故事。展览开幕式上迎来各界嘉宾300多人,各方宾朋阶层领域之庞繁,令人咋舌。
孙娩兵,号晚缤,江湖人爱尊称他为“四哥”。生于成都,师从四川著名水墨画家、书法家、版画家邹文正先生。受家庭熏陶,他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自小研习书法,为人好学,进修汉语言文学,自学哲学、历史典籍,早年从事过木雕,曾任四川工艺美术会常委。为了在艺术修行之路上更进一步,花甲之年的孙娩兵正式拜入邹文正先生门下,从此以书入画,不断钻研。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孙娩兵45幅以“梅”为主题的水墨画,15幅书法作品。关于四哥的作品,策展人董瑜、朱墨、邓梅写了不短的文章。孙先生笔下之梅,气势豪放,层次万千,与其生命修炼融为一体。这是孙先生在生活砥砺与江湖道义中参透的传统精髓的表达;也是在远离“正史”或“主流”的逆境中师古出新,不拘教条的艺术实践成果。他以点滴的个人实践,徐徐拨开了中国传统文人内心最孤傲不羁、最具担当、最富情趣的那片精神世界。
四哥的生平起伏多已在之前两篇文字里提及,今日换换口味,说道作为“书画新客”的他。
有人说,花甲古稀之年,学书入画未免时光太浅,换作一般人是万万学不透彻之一二的。可奈何是他,即使只是幼年研习过书法之道,如今遥隔半个世纪,再拿起笔时也全然是一派得心应手的模样。“活得越老,练得越勤,就越想将儿时的把戏捡起来。”其笔下生出的俏字俊梅,如同当下的他,历经洗礼,愈发有力!我始终觉得,写字画画之于他这样胸中有血、心头有伤的人来说,对化解都市的勾心斗角和人生的千古忧愁,百利而无一害,而之于他内心承继传统文脉、创个体艺术身心大统而言,更是血液的召唤。
岁月了过无痕,年纪愈大,愈要追索生命韧性,这一点,极其佩服孙四哥。连他自己都说:“花开花落,不经意间就68岁了。人有很多无奈自己无法选择,但人又有自己的选择,比如我如何选择做人,选择什么样的爱好。与其追求成功,不如追求优秀。我觉得这样活着就有意思了,人老要老出风骨。静要静得优雅。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就在65岁时拜师学了画梅花。此次画展我最想展示的是‘老有所能’。我真正开始画画后才觉得自己挖了一坛精神老酒——画画让我幸福。”
绘画给孙娩兵最真实的感受是:孤独中一股清欢,宁静中一股激越。人画到亢奋时,忘我境界的舒坦让他回味。他希望在有限生命里追求无限,“只有时间才能留住精品”。对于如何传承书画精神,他在展览开幕现场接受采访时谈到:“中国自古讲究书画同源,我认为传统很重要。你必须真正走进去,还能‘跳’出来,如果没有这个经历,纯谈创新,我认为这种艺术是无根的。我们几千年文化,延续下来的自有其道理,该如何汲取你所需要,再加自我修养结合时代气息,用个人之艺术语言去表达发挥,但传统肯定是‘根’,毋容置疑。我要求自己要在有生之年,用一介‘平民’的实践,去捍卫传统文化,还原艺术的本质。”
四哥在开幕式歇口气时拉着我,再度提起一个堪称“飞沙走石”的段子:2000年代最初几年,四哥从事过木雕,当时成都的木雕技术薄弱,他从全国各地招来了96名优秀的工人,为后来四川地区木雕工艺的发展做了些许贡献。他曾带工匠制作过一口雕刻精美繁复的棺材,棺盖为海水云纹龙;四周为吉祥八宝;棺内是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纹样,当时放在人民南路做展示,引起《成都商报》等媒体的关注。一位政府领导批评他,于是他请来道家研究专家和媒体大讲丧葬文化。在四哥看来,丧葬文化是道教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非今人所认为的衰败和不吉利,而是“视死如生”。此事引得美国华人报大加报道,如此才化解一场误会。四哥曾为四川工艺美术会常委,木雕厂的一些作品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监制,仿制过清宫的许多皇家木雕,以及徐悲鸿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等等。
我听他说起这等往事,满脸丘壑上露出光明。
- 仿1997年香港嘉士德拍卖3700万的清乾隆神龛 -
除了木雕,四哥还联合几个朋友推动川菜文化的传承,利用媒体推广品评正统川菜。他经常向人介绍清末川菜大师、“荣乐园”的创始人蓝光鉴。蓝先生把川菜定义为24个味性,35种技法,从中又能演变出1000多道川菜。今天很多所谓的川菜“大师”名不符实,能操习100种川菜都很困难。在荣乐园松云派大师、中国川菜烹饪大师王开发和被称为一代“菜痴”的川菜大师张元富的帮助下,四哥与他们一道努力,尽可能地恢复了民国川菜的部分制式。四哥推广正宗川菜之阵地名为“荣泽缘”,显然有意为“荣乐园”传承体系恩泽,代表其对蓝光鉴大师的致敬。在四哥看来,正宗川菜在清末民国。而今许多新派川菜大厨对川菜的内涵多有误解,大众以为川菜即以麻辣为主,实际上,正宗川菜只有三分之一涉及麻辣,其它三分之二都与麻辣无关。四哥正准备筹划一个大规模推广计划,就是把一批国家级川菜大师组织起来,亲自制作川菜,以微电影的方式推广,以展现川菜的博大精深和不为人所知晓的故事。
- 孙娩兵先生与川菜大师王开发先生(左一) -
- 荣泽缘 -
“展览饭”我吃得最少,一来作为一个写作者,自认还是应该处在幕后当个观察者,像是窥看外界的猎手,不敢拿着手表和高音喇叭大肆说话听话。我那日被朋友请进四哥位于光华村的“荣泽缘”,乃四哥向前辈“荣乐园”谦卑致敬而取名,一大桌传统川菜早已开席,按照民国风味习俗,器皿餐具里外讲究,味道仿佛穿就一身长衫款款而来。四哥无疑是最勤勉的川菜推介大使,他不现身,而是安排传菜员细细讲解每道菜之做法,如何吃才得其要领。这个环节俨然也是品菜重要一环。他是那种极讲规矩之人,有些老派,但又富于幻想,这书画与美食,正好帮他飞翔,飞向当下凉薄世道单调刻板的人际生活以外。敞开门结交朋友,关起门无话不谈。
在与孙娩兵先生来往的这些时日,尤其知晓他的传奇人生后,体会良多,是对艺术,对生命。
于艺术,此次展览中孙娩兵先生所画的梅花将书法线条的熟练运用融入绘画之中,尤以线条表现力为精彩看点,梅桩树干一笔呵成,不补墨,梅瓣勾绘片片生动,从不封死,结痂墨点依循树势而不拘泥于树形,层次丰富有动感。其师邹文正先生曾评价他的作品“放得开,收得住,用水好”。如不是对每处分寸把握得极好,又怎会呈现出这般丰富的层次。
- 孙娩兵先生在邹文正老先生画室 -
于生命,书法家、画家,抑或是艺术家,都不过是对现阶段孙先生单一的身份定义。他生命中每一阶段的寻觅与追求,其实皆可归结为“体味”二字,体味不同人生之乐趣,延长生命之纬度。而艺术之美,无非也在于人的“感受”。我看这梅花是喜悦,而你看却偏偏成了惆怅,我能说你错了吗?不能,因为艺术观赏本身即为“各取其美”,其道理和人们常说的哈姆雷特有异曲同工之处。
梅是傲骨铮铮,梅是宁折不弯,梅是年过花甲之子的倔强,梅是江湖侠士的怀中宝剑。观者之所以能在孙娩兵的书画里看见如此多样的形象,正是源于他对生命的热爱已经完整投射进入每一幅作品的创作灵感里,毫无保留之意。我能想象,四哥的餐桌、书案,都是冬去春来躺满各式试验品,理直气壮的安静,处变不惊的本事,时常说气韵其实是自赏的孤芳,上了年纪的人总觉得他那一代的人才有气韵,下一代没有。我想四哥这一代人从邹老先生那里接承的气韵,是服得了岁月的。这些人在马背上看遍了茅店月色和板桥残霜,到了乌啼时分忽然有些感悟,有些寂寥,枯坐逆旅静听阶前点点滴滴的雨声,心中多少想着自己曾打拼过的江湖,曾负气的少年时代,这叫气韵!这样的心路历程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有了孤独的性情才有,没有孤独的性情终归没有。
采访中我始终没有问及四哥的年少追风时代。其实四哥出生于成都市灯笼街5号一座古老的宅院,从小生活在传统文化浓郁、亭台楼阁的环境里,单是家里的堂屋就有五六十平米,堂上供着祖先牌位及画像。后来老宅拆掉,一度建成为武装部大楼。四哥1969年开始下乡,地点先在青川,后转双流,由于性格桀骜不驯、好斗,舞棍弄棒,许多人都怕他,返城是在1976年。
今天的四哥是江湖一员“老炮儿”,他认可的处世原则,就像纪录片那样,一幕幕,默默,沉沉。四哥敬佩历史人物杜月笙,我太能理解,毫不吃惊,他敬重杜月笙侠肝义胆,周济他人,甚至到死留给儿女的财富都少得可怜。其实四哥与杜月笙的小儿子杜维善有所交往,二人在古钱币收藏方面有许多交流。这是倜傥。
开幕式那日,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四川大学教授魏学峰先生等四川知名人士参加了画展开幕式,在谈到孙娩兵的作品时,魏学峰说:“尤从《毛公鼎》、《散氏盘》中悟道最深,他的篆书突破谨严之规律而独持写意之法,以草入篆,自成风貌, 花甲以后,始染丹青,不数年,则淡描疏影,着笔成春。我们能感觉到孙先生在创作中面对生命、凝固生命和启迪生命的几个过程。他以梅花为创作主题也契合了中国文化之精神。”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姚叶红提到,能从孙娩兵先生的作品里看到一股“士气”。“孙先生早年就看过不少书画,也对书画兴趣浓厚。应该说是眼很高,画画就是要眼高。值得钦佩!”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水墨》主编张江舟来电祝贺展览,贺电说:“四哥所画的梅多为繁茂怒放之红梅,有临寒独放之风骨,更趋桀骜高洁之品质。昔日在民间中的四哥好胜斗勇,侠肝义胆。今日浸淫书画,忘情笔墨中的四哥,多了些沉静,多了些稳健,多了些知性,不变的是侠义之气,这侠义是民间文人对中华文化之担当的家国情怀。”
“诗梦入梅香——孙娩兵作品展”五月底于诗婢家美术馆已然圆满落幕,这篇短文算是迟来的白描。都说“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个初夏,“四哥的梅”成了主角儿,少年得环境熏陶的四哥看多了国画书法,于今中年情怀十分秋,仿佛悟出了疏影横窗的玄机,竟又耽悦浮现传统风骨的墨梅红梅。既有这番偏爱,这番意识,加上他勤奋苦练,已小有所成,只是他总是低调,画也不卖,话也不多说,只怀着家国之感的传统,绝俗超脱的风骨,向丹青之中去细辨去萃取。
孙四哥不必过谦。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