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化——古籍里的传统医学文化与当代生活艺术的潜移
展览时间:2019.6.22—2019.8.1
展览地点:四川省图书馆一层展厅
扫二维码,回看策展人开幕导览直播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4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作者丨谢礼恒
摄影、图片丨谢礼恒
访谈录音整理丨张涵
设计丨西子
部分图片来源丨上海艺域文化工作室 摄影:方正、计贺@尔见摄影
“你是一朵开在悬崖的百合,抛去世俗,决裂的守着一方天宇。任由风雨吹去,一身的娇媚,留下一世的孤独和凄凉。”一位张爱玲迷在《莫道痴情人也怨》的题记里一直愁着这段情。
病来如山倒,情苦系相思。好在四川省图书馆6月22日开展的“‘默化——古籍里的传统医学文化与当代生活艺术的潜移’中医药古籍文化展”上可寻得让张爱玲忧心病症的这剂药方,它是西汉名医淳于意精心配制出来专克“女子相思病”的法子。
在我所涉猎的具有当代艺术形态的展览中,“默化——古籍里的传统医学文化与当代生活艺术的潜移”可算得上第一次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中,较为独立呈现中医古籍与当代艺术关联的匠心展览。
”淳于意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在他记录的25张病例中有14人被治愈,11人死亡,如此实诚的笔录让后世足以一窥早期医案朴实求是的行事准则。一开始见到这“淳于意25病例,女子相思病(治愈)”的一行字,心里还是一愣:这淳于意(约前215年—约前140年),古代医家名。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姓淳于,名意。淳于意曾任齐太仓令,曾从公孙光学医,并从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后因故获罪当刑,其女缇萦上书文帝,愿以身代,得免。《史记》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寒热,众医皆以为寒热也。臣意诊脉,曰:“内寒,月事不下也。”即窜以药,旋下,病已。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所以知韩女之病者,诊其脉时,切之,肾脉也,啬而不属。啬而不属者,其来难,坚,故曰月不下。肝脉弦,出左口,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
短短127个字,以“欲男子不可得也”作为诊断病因,乃啬而不属(闭塞不通)的原因。古籍里早就说了,这是“思春”脉的解析。
- 药物标本 -
脉脉相承又千年,中医以其老迈而广博的姿态傲立于世,让人高山仰止,望而却步。如今,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四川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以及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共同承办的“‘默化——古籍里的传统医学文化与当代生活艺术的潜移’中医药古籍文化展”以全新表达方式,从传统医学浩瀚的古籍文献与文物出发,聚焦中医思想,联手柴一茗、陈弘礼、郭鸿蔚、梁绍基、米兰达·莫斯(Miranda Moss)等多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和开放式的对话,融汇呈现百余件珍贵古籍文献、文物及特制展品。
“默化”展将古医文化、文献与当代艺术罕见地互动起来,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做了一次全新的立体表达,亦是“古籍文献活化”的一次大胆创新尝试。展览得到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青海藏文化博物馆、声音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展期将至8月1日。
《生理病理》
藏医曼唐
馆藏: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藏医学的三棵生命树,用树、枝、叶的形式,将《四部医典》156章的内容进行了非常形象和概括化的介绍。其中第一棵即为此“生理病理”树。
《药物图释·白银镜》
15世纪 48.5x8.8x2cm
馆藏: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馆藏《药物图释·白银镜》为15世纪书写本, 长48.5cm 、宽8.8cm、厚2cm。内容为彩绘的藏药材图谱及文字注解,对每种药物的来源、生产环境、性味、功效予以叙述。共收载药物一千多种,这是藏医药书籍中的经典著作。此书对研究、考证藏族早期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以及藏族药物学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浩浩汤汤,中医文化的传承与递进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本展上万件古籍药书,百余件展品构成了八个错落的时空单元,数十件珍贵古籍文献和文物也是首次亮相在世人面前。
- 古医起源展厅 -
- 中医哲学展厅 -
- 传统藏医展厅·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副馆长多杰加 -
- 生命与神秘大自然展厅 -
- 理法方药·医艺同境展厅 -
- 巴蜀医风医德展厅 -
- 生命诗学展厅 -
用朴白的艺术语言讲述深邃的中医溯源是本展最通俗易懂的切入点。展览用八个单元回答了八个问题,从传统医学浩瀚的古籍文献及蜀医深厚历史与文物出发,聚焦中国传统医学中医思想,联手艺术家们一起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和开放式的对话。由“古医起源”、“中医哲学”、“传统藏医”、“生命与神秘的大自然”、“理法方药·医艺同境”、“医书浩瀚”、“巴蜀医风医德”以及“生命诗学”等八个部分组成。
“以往的古籍展览都是以文献年份为主,而这次我们以艺术的视角来接触古籍里的传统医学文化还是特别好玩儿的一件事。”作为此展策展人,旅法研究员宁琤希望观众进入的是一个医学的世界,而走出来的则是一个艺术的世界。
- 中医哲学展厅·策展人宁琤进行导览 -
- 传统藏医展厅`-策展人宁琤进行导览 -
在观展印记里,有一间四方都是书架盛满上万册古籍的展厅给了我极大震撼。“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挂满条屏的箴言把视线所及填得满满当当,让观众浸润其中,化字于心。
- 医书浩瀚展厅 -
四川省图书馆珍藏的国内珍稀版本《太平圣惠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等22种珍贵古籍文献,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珍藏的《四部医典·后续部》(16世纪)、《药物图释·白银镜》(15世纪)等四部重要藏医文献,13件来自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以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珍贵文物及录像等展品都会在行进的动线上跃然观者眼前,让那些往日显得冷涩的药籍医理附上了灵动的外衣,似乎不多看几眼都是对美的敷衍。
- 中医古籍展示 -
- 太平圣惠方一百卷,(宋)王怀隐等撰,清抄本,杨守敬跋,五十一册 -
将药方书写于纸面,这是中医自古为之的传统。但把药方绘制成画,一定是川籍青年艺术家郭鸿蔚独特观察所得。
郭鸿蔚《解忧愁图 1——付氏解郁方》
2019 纸上水彩 65x50cm
特别委托创作作品
创作与用药关系:付氏解郁方中,君药为党参、白术补脾阳。党参似断续之树,延绵参差;上生白术,团簇铺开,如同形态各异的细胞。臣药为山药,围绕主药,并合白芍穿插党参呈几何序列排开。当归、地黄为使,佐以柴胡、香附升阳解郁,渐生形象。为除烦躁,图形即均匀平铺开来,又藏形象,引人凝神观想。
病症自述:外出打牌,无病。回家入门全身疼痛、烦躁不安、喋喋不休。
病因分析:妇人病多郁症,以血为本,育阴养血,益气健脾为主,慎用或少用芳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再用之。
付氏解郁方:当归20克、白芍30克、生地20克、白澍20克、党参30克、山药30克、柴胡5克、香附5克、浮小麦50克、大枣30克、 炙甘草30克。重用育阴养血、健脾益气,轻用芳燥。
郭鸿蔚《解忧愁图2——癫狂梦醒汤》
2019 纸上水彩 65x50cm
特别委托创作作品
创作与用药关系:君药桃仁,以为中轴;旁生芽弧,色浅而隐,却见赤芍。赤芍为臣药,于漩弧中顺流而放。炙甘草为使,依附桃仁。红花似光环,环伺君臣。而香附、柴胡、陈皮等为佐,香附、陈皮亦顺弧而居,也有布于边陲;柴胡细碎为阵,如书如字,好似醒梦咒语。整个画面布局古典,亦让人联想起医学剖面图。
病症自述:因早恋曝光,抑郁良久。有施暴冲动,失眠,情绪波动,易怒。学习成绩下降迅速。拟癫狂梦醒汤,四剂后渐入平静,准服月余而安。
病因分析:此症乃气血凝滞脑气所致。
癫狂梦醒汤:赤芍 15克、桃仁 12克、红花 10克、大枣 10个、柴胡 10克、香附 10克、木通 6克、半夏 10克、大腹皮12克、青皮 10克、陈皮 10克、桑皮 10克、苏子 10克、浮小麦50克、炙甘草20克。
郭鸿蔚《解忧愁图3——苓甘五味汤》
2019 纸上水彩 50x65cm
特别委托创作作品
创作与用药关系:茯苓为君,半夏为臣,如盆地内平原。大黄似卫城,干姜似山脉,炙甘草似烽台,细辛、五味、桃仁似木林——此皆佐使,护卫平原,易守难攻。
病症自述:失眠2月,多方不效。白天无倦意,大便秘结,饮食尚可。面色红赤、声高洪亮、舌绛苔黄,脉沉弦。
病因分析:肝脾失和,胃肠和热。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失眠其实只是一症状而已,导致它的病因实属“痰饮”。“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治疗″痰饮"的原则是:"以温药和之"。
苓甘五味汤:茯苓3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 细辛6克、深大黄10克、北五味10克、法半夏15克、杏仁12克。
郭鸿蔚《解忧愁图4——还神归元茶》
2019 纸上水彩 50x65cm
特别委托创作作品
创作与用药关系:地黄为君,构架中心;当归为臣,延展轮廓。当归、二冬如光四射,又勾勒圈弧,渐欲成阵。阵内参苓填之以补心气,五味佐之以收心气。画面结构有如巫术图案,神秘之中自成方圆,阵列井然。此阵安心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除怔忡,定惊悸,清三焦,祛烦热,养精神。
病症自述:43岁男性老师,本我果断、干练,但拥有三个他我。第一重人格是13岁女孩,温柔善良,喜买菜做饭,喜给人讲儿童故事,对自己寄居在一个中年男子的身体里感觉到非常失望;第二重人格是8岁男孩,易怒,常常自虐,不喜欢其他共同寄居的人格,曾经偷过一套警察制服,常在深夜穿上制服上街溜达;第三个人格是67岁老妇,喜自怨自艾,爱在夜晚哭泣,不愿接受他人的关心,有自杀倾向。
病因分析:此人三种人格的归属脏腑为:第一个在情为喜,在脏为心。第二个在情为怒,在脏为肝。第三个在情为悲,在脏为肺。病因疑是劳心伤血致″魂飞魄散"。心主血,主神志;肝藏血,藏魂;肺藏魄,主气。故方养心血为主,心血充则肝有藏、脾有统、肺气方足,则不至魂飞魄散。
还神归元茶:地黄30克、当归15克、柏子仁10克、二冬30克、玄参30克、丹参15克、人参10克、桔更10克、茯神30克、远志10克、五味10克、龙眼15克、大枣30个、木香10克、炙甘草10克。
郭鸿蔚近年来探访巴蜀各地,围绕四种“情志病”案例创作了《解忧愁图》系列纸上水彩作品。其中就有针对治愈少女早恋抑郁的药材绘本,也有对失眠劳心整治方子的记述。不同的病症也从纸面的色调上分出了轻浅鲜陈。愈是针对青年者,画面的色彩愈是跳跃。对于年轮的界定,似乎从郭鸿蔚的水彩绘本中也能读解出各自表情。
研究中医多年的声音行为艺术家、声音博物馆创始人陈弘礼(曾用名陈底里)的作品像股清风,他以古医哲学为引特别制作的空间声音作品《物语》及多件艺术作品不争不抢,会伴随我们的视线参观完整个流程。陈弘礼说:“中医作为自然科学,药材有动物、植物、矿物质,其实每个物质都有自己的声音。好的环境,好的药材,才会产生好的中医大家,这都是不可分割的。”
- 陈弘礼作品 -
陈弘礼想以全息声的方式,将流动、抽象、漂浮的声音与场域相结合,让听者感受到阳光一样的包裹和笼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声音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还是来自于内心,万物皆空,唯心造者实。”
- 中医哲学展厅·声音艺术家陈弘礼在讲解声音作品 -
而现工作、生活于上海的当代艺术家柴一茗则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了由26张册页组成的浪漫而神秘的《山海之图》。这也是得自《山海经》中关于中医药学的文献的启发。他结合其故事典故,以当代水墨的方式进行了全新的图像转化。
柴一茗《山海之图》
2019 宣纸 水墨册页 11x33cmx26页
柴一茗,当代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其作品多年来致力于以水墨这一媒介表现超现实的意向,将现当代绘画理念与书写、中国传统美学相融合,在抽象思维与形象世界间,以随性的水墨笔触,勾勒出隐喻暗涌的奇妙宇宙。艺术家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山海之图》启发自《山海经》中关于中医药学的文献,并结合其故事典故,以当代水墨的创作方式进行了全新的图像转化。
柴一茗的作品常在抽象思维与形象世界间来回行走,以随性的水墨笔触,勾勒出隐喻暗涌的奇妙宇宙。“把我的作品放在第一个部分‘古医起源’,从虚的画作到实的中医,暗合了从无到有再生万物的概念。”柴一茗说他自己喜欢藏书,对中医、动植物、神秘主义的内容也很感兴趣,他也一直在中国哲学这条线索下坚持着自己的研究,从未停歇。
来自南非的艺术家米兰达·莫斯(Miranda Moss)在“生命与神秘的大自然”单元里特别带来了她创作的沉浸式互动装置《含羞的植物(The Timid Wilderness)》,为的是生动再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神秘感应。
米兰达·莫斯(Miranda Moss)《含羞的植物》
2019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特别委托创作作品
艺术家米兰达·莫斯工作、生活在南非开普敦。她在作品中将简单的科技和日常物品与难以捉摸的自然现象相结合,这种创作方法被定义为“科技炼金术”。她的作品大量地充斥着人与自然对抗的张力,并致力于通过转瞬即逝的元素、古灵精怪的物品、令人好奇的互动机制来揭示我们给环境带来的长期影响。
《The Timid Wilderness》是一个沉浸式的互动装置,是由一个个害羞的鲜花组成的丛林。这些花朵对声音格外敏感,特别是人所发出的声音——当噪音水平过高时会隐藏起来,当恢复沉默时会再次绽放。作品的灵感启发来源于昆虫,昆虫通过探测在紫外线光谱中可见的花朵图案进行授粉,这件作品通过想象,营造出一个超自然、发光的世界,向我们与自然环境的交流方式发问。在成为一种有趣的互动作品的同时,也包括了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旨在开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更好的沟通。
她说,这是她想对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及敏感、脆弱与共生关系的探索。米兰达·莫斯的作品所用之物全是废物利用,但那些羞涩的,姹紫嫣红的,随声摇曳的“花朵”让人与“自然”产生了最贴切的感应。或呼吸,或高呵,或踱步,那些就像生有耳朵的“花草”会与路人完成一次又一次“心领神会”的问候。
行至最后一个展陈单元,看到蚕丝便让我想起了从1989年开始养蚕创作实验的艺术家梁绍基。他以蚕的生命历程为“材料”,在顺应自然中又有他掌握自然规律的一面。梁绍基说,当自己排除了纤维装饰性的藩篱,回到生命的原点时,他才发现蚕吐丝便是生命的纺织,蚕茧就是一个生命母体的象征。
梁绍基的养蚕艺术创作实验持续了30多年。在这些日复一日的艺术实践中,他以蚕丝所具有的令人信服的象征意涵追问着生命的起始和终结。以小窥大,从微观悟及宏观,这是梁绍基得益于艺术之上更广阔的感知。
- 梁绍基《金》2019 黄色蚕丝 铁剌 铁板 -
人们都说他的作品是“生命诗学”,而在他看来,“蚕丝是时间和生命在漫长的旅途中存在和存在者的一个显现。”1988年,梁绍基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创作了作品《易:魔方》。“当时我用工业织造的丝纺布制成方框,再把干茧钉上去,每个干茧就是一个‘象’。我将《易经》演化成72块数理概念的几何形魔方,觉得‘象’的组合和魔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梁绍基说他喜欢见到艺术与哲学、科学的对话。
- 梁绍基作品《云》 -
“中医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深厚的中国哲学体系,中医体现的是‘道器合一’,而现在的当代艺术也正在转向一个整体性思维,这两者是相通的。我们认为,在世界文明史中,中医以及它背后的哲学系统是一个珍贵的活标本,是一个有趣的参照物。”时隔几日,我依稀还记得行至参观尾声策展人宁琤的结语。
猛药去疴,一场展览下来不知这剂参有“艺术”的方子可把张爱玲的心疾平复?
- 左起:声音艺术家陈弘礼、策展人宁琤、南非艺术家米兰达·莫斯(Miranda Moss)-
关于策展人
宁琤(Laura Ning)
策展人、文化项目策划者、文化政策分析员及撰稿人。
在转入艺术领域前,一直在高科技行业工作,曾任I.T. United (现SOFTTEK) 中国区执行副总裁。自2006年起定居巴黎,先后在法国拉蒂格国家艺术基金会等艺术机构工作。2015至 2016年间促成毛继鸿艺术基金会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战略合作,2016年9月受命为毛继鸿艺术基金会首席执行官。
关于艺术家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
柴一茗
当代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其作品多年来致力于以水墨这一媒介表现超现实的意向,将现当代绘画理念与书写、中国传统美学相融合,在抽象思维与形象世界间,以随性的水墨笔触,勾勒出隐喻暗涌的奇妙宇宙。艺术家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山海之图》启发自《山海经》中关于中医药学的文献,并结合其故事典故,以当代水墨的创作方式进行了全新的图像转化。
陈弘礼(曾用名陈底里)
1968年生于湖南长沙,199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声音行为艺术家,声音博物馆®创始人。实力派独立音乐人,实验电子先锋音乐、声音采样及沉浸式声景艺术的倡导及实践者。
郭鸿蔚
1982年出生于四川,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他的艺术创作主要以绘画为主,同时也涉及拼贴、影像等媒介。艺术家把绘画当做是一种收集形式这一理念贯穿他最近的创作中,其创作对象主要针对生活中的物,包括日常生活用品以及花、真菌或矿石等标本。郭鸿蔚的作品在东京惠比寿映像祭、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美国橙县艺术博物馆、意大利米兰当代艺术馆、美国坦帕美术馆等多处展出。
此次作品呈现了艺术家根据赵真豪与赵直林医生针对四种现代人病症而开出的药方展开的艺术创作,借由视觉描绘揭示出了现代人生活之中的种种精神与情绪病症。
梁绍基
1945年出生于上海,1986年至1989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万曼研究软雕塑,现工作与生活在浙江天台。以蚕的生命历程为“材料”,是艺术家梁绍基最广为人知的创作方式,以强调与自然的互动为特征,他的艺术与生物科学等跨学科领域发生着关联。梁绍基从1989年开始了养蚕的创作实验,实验持续了30多年。在30余年的艺术实践中,形而上哲思与诗性冥想贯穿始终,梁绍基以蚕丝所具有的令人信服的象征意涵追问着生命的起始和终结,从微观世界中窥见宏观命题。
米兰达·莫斯(Miranda Moss)
出生于1990年,现工作、生活在南非开普敦。她在作品中将简单的科技和日常物品与难以捉摸的自然现象相结合,这种创作方法被定义为“科技炼金术”。她的作品大量地充斥着人与自然对抗的张力,并致力于通过转瞬即逝的元素、古灵精怪的物品、令人好奇的互动机制来揭示我们给环境带来的长期影响。
默化——古籍里的传统医学文化与当代生活艺术的潜移
展览时间:2019.6.22—2019.8.1
展览地点:四川省图书馆一层展厅
扫二维码,回看策展人开幕导览直播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4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