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4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作者丨张涵 谢礼恒
编辑丨谢礼恒
图片提供丨三水堂设计
设计丨西子
“美术越是迫近理想就越美,而工艺则是越接近现实便越美。”设计往往是打通美之灵魂与实用工艺之间的技术要道。它是模仿、克服惰性、超越陌生、局部优化、游戏、思维范式、依赖与选择、竞争、生产、运筹、互动管理与心理……等等的综合与矛盾结合,它自然是以人为主体的一门艺术,但本质上来说,它是一门形而上的技艺,它代表着温度、心绪、抒情方式、秩序与商业。
”五年后,那个著名的老朱总算是回来了。不知道他的名字“朱险峰”是否来自于“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首著名的诗。他曾创办过成都最大的空间设计公司之一“葵美树”,与著名的日本设计师三浦榕合作多次,并和亚洲一线设计师合作,为餐饮巨头“俏江南”设计过数家门店,在自由与商业、传统与现代、内秀与外放的边缘游走并创作;数年前他急流勇退,“卸甲归田”,转身玩茶画画出国求学,谦虚接受岁月历练,可喜欢的依旧是节节文人的襟怀,当年豪迈无比高歌猛进的公司与设计师朱险峰的名字一起,一边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的口中传奇与盛情谈资,一边成为成都乃至西南设计行业的风雨缩影,巧巧衬出朱险峰的事业路径,运势风雨,崎岖转弯,自有己径。
老朱的工作室两年前开始挂满自己的绘画作品,水墨氤氲,那是他驰骋设计沙场十多年身心俱疲的见证与慰藉。新画的几幅大画怔怔铺在墙上,画的是伦敦一袭傲骨的身影,他在“修养期”本想去德国进研设计学,可惜语言有别,最终在妻子陪读下选择了伦敦艺术学院潜心拜会现代设计之精粹。该学校在每年暑期开设近300门短期高研课程,朱险峰兴趣勃勃,那段时间他几乎逢课必上,疯狂吸纳当代设计的各路风华。到底是老川美画室里泡出来的人,留在教室里的他,很快找到当年苦学的热情,一段时间下来,收获满满。
老朱的茶杯水温,依旧倒映当年他放下一手心血创办起来并经营十余年的“葵美树”设计公司的闻笛场景,卖掉股份,收拾自己,一时间多少有些惶恐;身边朋友一个个转向更深的自己,挣钱的继续挣钱,当然也有的亏了大钱,忙生忙活的继续“宜酒食,长富贵,乐无事”,而他却安心静静画起画来。他说自己并不大适合当这个“峰总”,还是更喜欢别人喊他“老朱”或“朱儿”,绰号里透着亲切。
三日何能知食性,一生未必解人情。从“朱儿”到“峰总”,如今再叫回“老朱”……2015年他创立三水堂设计,2016年到2019年分别在北京大学、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导师工作室研修班学习,先后师从著名画家何家林、方向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方向导师工作室画家。一边画画,一边又收茶、喝茶、玩茶,依旧有老川美、老画者那份古典主义的心思与“打路”。更寄希望从绘画过程中提升自我修为。
这是蓄能,是管窥,是重启。
老朱这些年重新转向学习纯艺术,提高自我审美和个人修养,和画家好友一起切磋,反复玩味建筑、空间、设计之间的平衡关系。单飞后的他自己画画的时间也多了很多。轻灵、颤动,也接下一些“力所能及”的设计单子。老朱动手能力特别强,可以一个人从画草图到做设计、动画都能完成。他的手太幸福,既有艺术家“匠心手作”的体验感,也让设计更显出人的温度,那是“人情”。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及多年的积累,老朱积淀了厚重的中国文化素养,设计上适时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国元素,但又不受制于传统,当代人毕竟活在当代,他会因地制宜融入现代时尚的元素,使之东西方完美结合,并运用到商业设计及建筑设计之中。“设计既是时尚的又是经典的,无论是东西方文化,都有它的来源”,老朱擅长的设计风格既是复杂的又是简约的,这一点从他的作品中可见端倪透——善于掌握这种“复杂-简约”、“传统-当代”的平衡关系并享受其间,这和他擅长传统绘事,又擅融入西方当代元素密不可分。他说做设计的思维切忌传统,传统底蕴+当代思维+设计转化,体悟良史境界+熟悉商业运作——优秀的设计未必立即投合市场的红火口味,而一定是耐得住时间与商业的双重考验,娓娓道来,满身欢欣。
从设计思维反思,回归到思想源头,朱险峰有着一套自我的深切体悟。“西方思想‘入世’情结很重,倡导人们参与世俗而去改变它。而东方思维是‘出世’,对社会各路观点的融合更多。这些思想对我的设计非常有用。”朱险峰既认同东方主义对传统技法几近苛刻的要求,但又不沉溺于那样的极致当中。在他看来,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自己对世界的观察方法。
“我热爱生活,是个很‘入世’的人。从此出发,我还要把设计做下去。”现在的朱险峰对经手的设计思索已不局限于美学的范畴,传统的商业设计对他的影响已潜移默化渗透进了他的作品中。“我希望平和地重新进入这个市场。”朱险峰笑言,这是“老一代设计师自我蜕变的当代化进程”。
涉世是被世事和时间浸润后的悠长百味,朱险峰除却设计专业的顺势之心,也有着自己坚守的处世之道。随着阅历和案例不断增多,朱险峰很清楚现在的设计已不能仅仅站在美学基础上去考量,“实践经验”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标准。
面对自己过去不那么“先进”(或者说冒进)的思路,沉寂数年后的朱险峰已有一套新的自我实践操作:他过去总爱跟客户分享自己对“商业设计”的概念,“早先是‘商业第一,设计第二。’现在我认为商业和设计之间的平衡更为重要。”在对商业前景预测和行业业态预估、未来发展以及对待特定商业消费人群的精准对接上,朱险峰认为自己既在不停总结,也有自己一套独到领会和解读方式。“设计师应该帮助业主提升自身的空间文化,而不是在业主的空间里做一个自己的私人空间。”
面对每一次崭新的开始,朱险峰从没有过半点懈怠。他总爱直切主题,洞悉每个案子需要体现的“目的性”,在餐饮、娱乐、酒店等空间的把控上,他更是得心应手,表达着客户希望传递出的功能与美感。无论他追求的“平衡”如何落实,设计师本人的设计思维终归会从作品中凸显。朱险峰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这也导致了他作品中可能大量出现木结构、植物、庭院等较为天然、自然的安排。他说自己的作品常常用到光线与室外景观,善于“外景内用”的他也由里及外透着爽快。他强调自己的设计作品要有文化性,但同时更希望它在视觉中更显年轻。
访谈中时常翻看他之前的设计案例,效果图、实景图,层层叠叠中总有隔着袅袅晨雾欲辨满园繁花消息的意味,偶尔一些特别的设计细节,像寄来的书里掉出一张色彩靓丽的青翠留影,背面还写着几行简约的贺岁吉语,古典主义浓厚,像是久寻不得的梦笔。就像他自己说的,过去的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强调宏观,而经过这些年沉淀,转而对微观的,不被人们注意到的细节多了一层精心。“但总的来说,对自己更加‘诚实’了,‘活脱’了,也自在了,早年的求学经历,后来的商海沉浮,再到最近几年的问学因缘,绘事求素,我希望我及我的设计是客观的,诚实的,娓娓道来的”。
愈是经历过风雨的人,心之波动愈会平静。秋分前的那个下午,坐在老朱的三水堂工作室听他聊往事。在没有语言撩动情绪的平淡空隙,不由得注意到面前经历了各种风风火火的他端起手上那盏老树普洱时的表情:活络,从容。
三水堂力力着着竖了新旗,年年散新枝发新芽,深情慰劳,那是他画里魏紫姚黄的吉兆了。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4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