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取图丨何多苓美术馆“杨明:沉重的塔身”刷爆朋友圈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2-12-26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作者丨谢礼恒

采访整理丨张涵

图片来自各位的朋友圈,谢谢亲们不吝

设计丨西子

聚会在10月13日晚的蓝顶何多苓美术馆再次开始。艺术家杨明的朋友圈也在这一天与何多苓美术馆及相关的艺术家之间相交。与以往不同,初黑的夜色把蓝色的射灯邀请出来,把何多苓美术馆的白墙换了一身秋装。

这一次展出的是那些已超脱雕塑材质消亡判断的“雕塑诗人”杨明的作品。“沉重的塔身——杨明雕塑展”里的作品在抛弃表象永恒性的同时,却拥有贯穿亘古洪荒和遥远未来的神秘力量,或者说是令人失语的冲击感。这种反抗和背叛赋予时间性以极为独特的内核呈现及解读外延,流淌自雕塑家杨明诗意的精神性底色。

这件为何多苓美术馆量身定做的作品的最终展览效果,让杨明觉得为这件作品花的所有时间和辛劳都是值得的 -

10月13日,应著名艺术家何多苓之邀,杨明《沉重的塔身》在何多苓美术馆展出,这是杨明作品在成都的首次亮相,特别精选出了1994年至2019年的13件雕塑作品及17件雕塑小稿。其中包括上世纪90年代的“椅凳”系列、2000年后的“呼吸”系列、2016年开始创作的“湃”系列以及特意为此次展览创作的最新作品。


开展前的下午,“轻安雅集”专为展览做了一场名为“时间之外”的杨明雕塑艺术分享会。这既是雕塑展《杨明:沉重的塔身》的展前深度导赏,也是对杨明雕塑创作的一个梳理和回溯,也能让更多爱家对当代雕塑的大致框架和概貌有所了解。

分享会上,往期嘉宾、艺术家何工与杨明展开对谈,雕塑与装置、架上绘画的互动和彼此刺激一定会擦出别样的火花。

(点击图片查看:回顾丨时间之外,在反叛的路上永无止歇

(点击图片查看:洁尘书房·预告︱时间之外——杨明雕塑艺术分享会,艺术是苦役也是幸福


艺术是苦役,也是幸福。

杨明为“沉重的塔身”展特别创作的最新作品, 是“湃”系列的新的挑战,体量比以往创作过的作品更为宏大,总高达到8米,从参观修建中的何多苓美术馆时起,杨明便在构思怎样将创作与美术馆整体空间产生对话。材质与环境一直是雕塑表现力逃不开的前提。

- 杨明这件8米高的新作,从构思初便在考虑怎样与何多苓美术馆整体空间产生对话 -

在选取聚氨酯创作“湃”系列之前,杨明采用过的材质包括青铜、大理石、不锈钢、玻璃钢、木材、陶瓷等等,杨明表现出对材质的强大控制力和创造能力,但同时他又迷恋和依赖材质的不可控性。“假如条件允许,我将做各种材料的尝试。当一种材料在控制和无法控制之中有一个契合点是无法绝对把握的,这种材料就可能是激发我这些创作的外在的东西,让我很想去抓住它,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想办法去驾驭它,我们相互的搏斗对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这也可以理解为对雕塑家而言,材质只是一种媒介,“我要做的事情,和材料无关,但是这个材料能让我去完成它。杨明说,“我从来不把陶瓷当做陶瓷来做,陶瓷在我眼里,就像木头或者青铜一样,只是我为什么用陶瓷?可能陶瓷有某种吸引我的地方,所以,你看到的是一个雕塑家的作品,而不是一个做陶瓷的人做的陶瓷作品。”对于目前喜爱用的聚氨酯,杨明所看中的也是这种最脆弱最没用最轻柔的材料所具有的明显的勃发的生命力。

早在1993年中国威海国际石刻艺术大赛上 ,杨明的作品《蚀》获得最佳作品奖,之后催生出广为人知的“椅凳”系列,开创性的“滴淌”雕塑语言正是这一阶段尝试的提炼与集合,让他一举成为中国超现实主义雕塑家的代表人物。此后杨明又创作了“我的面孔”系列、“纪念碑”系列以及陶瓷系列,再到延续至今的“湃per系列”。

-《蚀》代表杨明作品的根本性转变 -

-“陶瓷”系列被何工认为它的试错的意义远大于作为作品成立的意义 -


- “湃per系列”开始,杨明选取聚氨酯作为创作材质,惊叹于这种最脆弱最没用最轻柔的材料所具有的明显的勃发的生命力 -

展览自10月13日开幕后的一周,我几乎都可以从各位莅临现场的艺术家、粉丝和艺术学院师生的朋友圈见到关于这场展览的图文,一些写得极为动人。联想起之前孟蔚红女士专题撰写的一篇杨明的访谈(更像是一篇评论)发布在艺术野疯狂上:

(点击图片查看:相同的孤立无援与幻灭—杨明:湃per在孤独中到来

他认为好的艺术有一个特点,即相对内敛,“你和它发生某种联系后,你能感受到哪种深不可测的东西,就像一行好诗,它能给你带来很多东西。

通过朋友圈的方式,几乎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宏观又最微小的切口(角度),读懂一场展览——正如张月在一篇观展手记里这样写:杨明选择了在夜晚启幕这场特别的展览,以阿硕的话来讲,“在这夜晚的沉静,为杨明的这些雕塑作品烘托出了最适宜的氛围层次。

通过网络直播,何多苓在美术馆做起了“导览”:杨明是毛焰的同学,在苏州,这个展览我们从一年前就已经商定了。我个人很喜欢他的作品。雕塑家都是很严格的人,所以一字成诺,现在展览成行值得庆祝。过去他的作品我很喜欢,现在的作品更带来惊喜。他的新作有一种远古的气息,包括色彩、制作本身都有很多即兴的东西,让人特别兴奋。

何多苓在杨明的作品面前 -

杨明的布展也是一大特色。这是他和他的团队花了一个星期来呈现的效果。今天我看到后特别惊喜。

对于这件特别为美术馆定制的作品,当时杨明看到美术馆有一个9米挑高的空间,专门回去做了一个9米高的作品分段截取后运到现场安装。我觉得从制作到分段组装整个过程特别好,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地球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作品里几乎都有,仔细看的话会非常神秘。你几乎无法一眼看到全部,这件作品放到美术馆空间里也特别好,一下子就成了观众的打卡点。

-《沉重的塔身》在何多苓美术馆紧张布展 -

而杨明则在现场介绍,何多苓老师在建美术馆时就谈过要邀我来做一个展览,这是我莫大的荣幸。这件九米高的作品是8月份来看过空间后特别为此制作的。现在看来,我觉得还是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每一次展览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可能,我都会全力做好。我觉得这次展览用作品把何多苓美术馆的空间连接起来,这是我很满意的一点。二楼空间的这件抽象作品我觉得最好的一点就是虚拟的空间和实体的空间能很好的有机利用起来。

在何多苓美术馆享受最熟络的聚会,这是大家最心照不宣的亲切感。这晚来到现场的,艺术家杨明和何多苓的好朋友们看到这些充满了“参与感”的雕塑作品,大家一齐上阵,体态庞大作品纷纷成了轮番驻足的“打卡”圣地。随着时间推移,朋友圈里也热闹了起来。

作为好友,作家洁尘面对杨明的这些作品,说她一下子就丧失了描述,也丧失了与某种美学经验相连接的途径。“也就是说,我被刷新了……流淌和凝固都关乎时间,关乎形体,是时间作用于形体之后的各种消蚀、转化、灭亡和新生。

  尘:和雕塑家杨明成为朋友是近几年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如果足够,认识时间长短并不是特别重要。在与杨明交往的过程中,我自然会关注他的作品。这种关注之前是间接的通过图片来有所了解。恰恰雕塑这种艺术,平面图片里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其特有的空间感被剥夺了,在二维中去体会三维的效果,就有歪曲和耗损。好在这些年我到过苏州杨明的工作室,现场参观了他大量的作品。后来还有一次在杭州,我去参加了他的个展。雕塑家的作品,现场太重要了。

洁尘在杭州参观杨明《一切都从柔软的石头中升起》展,在“湃per系列”作品前“失语”-

  展览艺术总监赵欢:从修建何多苓美术馆时起杨明先生便在构思怎样将创作与整体空间产生对话。本件作品是"湃"系列作品的新的挑战,是一件比较抽象的作品,从体量上讲,也比他创作过的作品都更为宏大。

  孟蔚红:昨晚何多苓美术馆杨明雕塑个展洁尘书房专场,艺术家本人亲自导览娓娓道来,了解一件好的作品背后是怎样心智甚至体力的煎熬和较劲,了解一个好的展览是怎样在优势与局限之间找到平衡,获益匪浅,不得不说,全场最认真的听众是何多。

  唐红萍:前两天展览人潮中何叔专门介绍杨明给我认识,说我们都是学雕塑的。我92年毕业时,杨明已经参加了杭州的“首届全国青年雕塑家作品邀请展”!接下来的各个系列作品的语言都是那么的独具特色,魅力十足。孤独是艺术良药,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控,进而转换为好的作品的,祝贺杨明。

- 翟永明和唐红萍 -

  张月:杨明选择了在夜晚启幕这场特别的展览,以阿硕的话来讲,在这夜晚的沉静,为杨明的这些雕塑作品烘托出了最适宜的氛围层次。

当天光由白转蓝,再逐渐深暗下来的时候,雕塑自身那股柔和细腻的质感,越发的精神起来,就像在内有股精气,在光与影之间,透射出来,发出一阵绚烂!而这饱和色彩下绽放出来的光,却又在被扭曲的浓包、破败的丝网、颓废腐败的钢筋建材裹挟得透不过气来。

远看这些雕塑,一切是那么的美好,高饱和度色彩对撞冲击,高耸巨幅的体积却在流淌融化,这些在当代用于安放我们无助灵魂的一座座塔,却在坚强的表面下,流淌着脆弱和无助,看似表面的美好和绚烂,却在骨子里弥漫出无奈和悲伤……然后,再挺起身,振奋,做耸天入云的塔。

走出去,几张“流淌”的椅子孤零零地立在院子里,露台上,这本应是最稳定落座的椅子,却也打破了这样的平衡,象泪滴般融化滴淌着……本次杨明的雕塑展,贯穿了他超过20年的艺术作品系列,而这么多年,在他骨子里的风格依然具有惊人的延续性,脆弱和孤独始终弥漫在坚韧的外表下,在看似充满着高度审美和绚烂色彩的作品里,却始终弥漫着一股沉重的压力,这不是平凡的生活,这是精神的力量!


杨明

著名雕塑家,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艺委会会员。1962年生于福建浦城,1984至198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89至1999年在南京市雕塑工作室从事专业创作,2000年至今任教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环艺系。多次举办个展及获奖。作品被上海美术馆、威海国际雕刻公园、青岛雕塑博物馆等机构及个人收藏。

《杨明:沉重的塔身》

展览时间丨2019/10/13—2020/02/20

艺术总监丨赵欢

展览团队丨陈蕾 王忠言 刘宇 白东亮 戴红

展览地点丨何多苓美术馆(蓝顶当代艺术基地3期75栋)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4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往期推荐何曾墨守汉家文|第四届“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作品大赏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60余件大家书画精品大赏武侯祠美术馆 幽斋书房丨都市高楼里一位现代优先生锈的老文房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