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美|60年前陆小曼给成都杜甫草堂画的杜甫诗意山水画来了!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2-12-25

作者丨谢礼恒

编辑丨三三  

特别鸣谢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王金声

图片丨陆小曼杜甫诗意图四件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提供,谢绝转载及复制

其余图片由来自王金声《金声长物》

设计丨张涵

 

今年5月,上海的王金声先生辗转找到我,想约陆小曼50年代末给成都杜甫草堂画的几件画作图版,要给陆小曼编辑一本专题画册,还费心找到草堂当年写给陆小曼约画的信,信封上的草堂地址还是“成都新西门外”,我一看那照片就想起在草堂那些年采访的日子,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数位老朋友的相交,相熟。王先生是沪上名人,国内知名收藏家,除了雅藏写收藏文章也是一把好手,去年将数十年来在报章发表过的旧文,涉及晚近文人书画、信札以及文玩之类的散文随笔,“或长或短,一堆散沙碎石,友人见之不弃,谓之散金碎玉,颇可玩味,恰又主政‘文人空间’,才有了结集的机缘,凑成一本《金声长物》。”


丨陆小曼与徐志摩



王先生签名的《金声长物》寄给我的时候我还未与他交谊,眼见他心诚,我专程去托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先生。数十年前草堂写给陆小曼的信,言辞诚切;那四张杜甫诗意图(登高、宿府、客夜、南征)画得娟媚动人,加上这位闺秀画家一生传奇,故事颇多,如今陆小曼的后人(旁系亲属)欲重编撰专题画册,上海中国画院、浙江博物馆这几处存有陆小曼画作的单位也愿意分享(浙江博物馆存陆小曼画作据说是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先生捐赠),果然雅事一桩,难怪刘馆长一听慨然应允,后终于将画作的高清图样传给王先生备存编辑,我也算完成一件重托。王先生更托陆小曼后人转赠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一件陆小曼高清照片复制品(德国制),以为回应。我想,这张照片可在今后于草堂举办陆小曼专题书画展时一同展出,更是件讨人心欢的事!


  丨登高图 画心纵66横100厘米 纸 陆小曼 1959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丨客夜图 画心纵67横100厘米 纸 陆小曼 1959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丨南征图 画心纵66横99.5厘米 纸 陆小曼 1959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丨宿府山水图 画心纵70横101厘米 纸 陆小曼 1959年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


丨成都杜甫草堂与陆小曼之书信


王先生后来告诉我,陆小曼当年画完作品奉上,稿酬分文未取,也算是追慕杜甫胜地的遥远回响。陆小曼年谱里还提及过此事,说当年陈毅元帅还专门问起,陈先生是徐志摩学生,称小曼为“师母”。可见陆小曼对此事也颇为认真重视。这些段落在王先生友人丁言昭《悲情陆小曼》一书里专门写过,(《悲情陆小曼》是2008年3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丁言昭。该书简述了陆小曼的一生,以及与他生活过的三个男人王庚、徐志摩和翁瑞午的婚姻。作者采访了翁瑞午的家人和健在的一些当事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完整地叙述了陆小曼的一生。)

 

我那日认真读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当年给陆小曼的信:


小曼同志:我们准备在今年举办“杜甫生平”展览,为了充实这一展览的内容,必须绘制很多画幅,用作陈列展品,我们诚恳地希望您在百忙中抽暇为这个展览绘制几幅画,用作永久的陈列品,既富意义,又与草堂增色不少。为蒙允诺,请速复示,当将拟烦绘制的画幅内容、尺寸寄上。至于画幅稿酬,也盼一并告知,以便奉上。务望大力协助,我们无任感谢。


特此函请,敬侯复示。


此致。敬礼。


成都市杜甫草堂管理处(公章)1959、4、9



至于陆小曼的绘事,王先生《金声长物》里几篇文章轻重缓急娓娓道来,后文专录精华部分,以饕读者。只是网上文字杂乱报道甚多,大多都说陆小曼经历十余年绘艺,终于在1941年假座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楼上,开了一个饶有意味的个人画展。画展山水、花鸟都有,作品多达100多件,受到参观者的相当好评。此后又在1949年、1955年以优异的绘画水平,两次入选全国美展。“随之小曼又马不停蹄,再接再厉,并且在1958年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和正式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职画师。接下来在1959年,她还有幸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1964年秋,小曼又投入精力,为成都杜甫草堂画了四幅条屏山水。关于小曼爱画山水,她曾自述:‘我爱大自然,但我无法旅游(因病),因此我愿陶醉在丹青的河山风景中。’”现在看来,草堂这封信明确落款1959年,作品上也明确写明“一九五九年作”,如是勘误。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陆小曼为何要画给情圣徐志摩?这些画里竟然藏着结怨的秘密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徐志摩72岁嫡孙在成都,他花两个小时给我讲了一堆秘密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金声长物|一本书阅尽百年文人掌故


以下内容节选自《金声长物》

 

闺秀的字画,向来惹人喜爱,然“丹青之在闺秀,类多隐而弗彰”。大凡旧时女子,受旧式闺仪束缚,囿于深闺,行止受限,足不出中门, 即具清才无非织锦咏絮,吟诗作画实为怡情养性,而绘画题材袭旧摹古,无非花卉翎毛、婴戏仕女之类,且多以工笔为主,倘涉笔山水,往往亦似“随园”里的几许微波烟云。若精于此道者,仅冠以“某夫人”“某氏”替代,虽有管道昇、文俶和仇珠等享有画名,也常依附于赵孟頫之妻,文徵明玄孙女和仇英之女,未免有失公允。明清之际还真有不少惊艳闻名且雅擅丹青的女子,恰以青楼居多,如柳如是、马湘兰、薛素素等,惜才貌双全者多英年早逝,难逃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宿论,她们所遗的片楮零笺更是得到名流、士大夫的揄扬,珍爱有加。


丨周炼霞(1906-2000)四十初度


丨《红叶催诗到画楼》周炼霞作


近世闺阁画家倒也为数不少,她们大多系出名门或丹青世家,亦有为名家妻女者。曾见过一张“中国女子书画会”成员的合照,近三十位闺秀围桌或坐或立,相貌殊平平,出众者少。闺秀的姿色不必苛求,五官匀称、面目清秀即是姿色,而气质风韵尤为重要,才情不能随便冒充,会写会画才算数;倘若学识宏富,气质优雅,穿戴摩登入时,则更令人称羡。以笔者愚见,册中 罗列之闺秀,陈小翠、周炼霞、陆小曼能算,江采、谈月色勉强,仅此而已。不知何故未见著者收录凌叔华、张充和二人。


丨“中国女子书画会”部分成员合影


丨《秋林觅句》陈小翠作


丨《烟波拾菱翠》陈小翠作


丨《烟柳汀鹭白》陈小翠作


丨《云壑舒啸》陈小翠作


女子书画会员中,论画技,最出色的并非陆小曼,论名气则莫过于陆小曼。这位从旧时代 走来的前卫女子,似乎因为与徐志摩一段颇受争议的姻缘,才得以在民国史上留下一抹亮色,而小曼画的山峦树影也挡不住徐志摩挥手即来的一片云彩。有关陆小曼诸多传奇般的经历,绝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也不容我辈妄加评说。坊间有关徐志摩传记中的小曼则是以任性、奢华、嗜烟和挥霍无度的负面形象出现,而她闺秀画家的身份知道的人反而少了。


丨小曼用功图 


丨《山居秋霁》陆小曼作


丨《松荫观瀑》陆小曼作


陆小曼(1903-1965),原名眉,江苏常州人。父陆定,清末举人出身,留学日本担任北洋政府赋税司长,母吴曼华,擅画,故改眉为小曼。少年时小曼随父母定居北京,就读北京法国圣心学堂,自幼聪慧,集诸般才艺于一身,并精通英、法两种语言。



丨《草阁临流吟松风》陆小曼作


她的亲友曾做过如下描述:“人不够高,身材瘦弱,皮肤白晳,但她却别具一种林下风致,淡雅灵秀,若以花草拟之,便是空谷幽兰,正是一位绝世诗人心目中的绝世佳人……”“她从不刻意修饰,更不搔首弄姿,平日家居衣饰固然淡雅, 便是出门也是十分随便……一双平底便鞋,一件毛背心,这便是名著一时,多少人为之倾倒的陆小曼。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别具风韵。”虽无倾城之貌,可她有种与生俱来的魅力,胡适形容她是旧北京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丨胡适: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丨《溪桥归櫂》陆小曼作


丨陆小曼画山水


惟她耽于逸乐,周遭一直围绕一群惊才绝艳的朋友,又崇尚个性解放、恋爱自由,毅然离开赳赳武夫王赓,再嫁诗人徐志摩,被嘲“宁食中餐,不吃‘西点’”(王赓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与徐志摩成婚后,两人个性的相互辉眏,更是达到极致,他们发出的光和热形成了一个超强的磁场,“四明邨”的家中俨然成了文艺沙龙,吸引了胡适、江小鹣、邵洵美、吴湖帆、陈定山、贺天健、刘海粟、钱瘦铁以及翁瑞午等海内俊彦、丹青圣手,几乎天天诗洒酬酢,竟夕为欢。


丨小曼凝思图


丨陆小曼画扇


丨《武陵源图》陆小曼作


而当徐志摩如同一颗炫目的流星划过夜空,消失在开山的浓雾之中时,小曼的情爱天空轰然坍塌。值得一提的是,小曼在其生命当红绚烂之际,抽身而退,归于平淡,摒弃一切交际应酬,离群索居,独力揽下汇编《徐志摩全集》的工作,并重新捡起搁置多年的绘事。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往期精彩推荐







古笺风雅丨集诗书画印于一纸,古人的信纸原来这么美
从最美的和声到雅静的花道|从听觉艺术到视觉艺术
生活美学新提案丨让每家都有1幅画—富森美术馆开馆
何加林作品集 | 何加林凝视的空间:浅识山水画境的契机
“传统的复活":寻觅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条线索
昔日“天下第一家”的生活全景图
成都时代美术馆携12位艺术家以“看不见的城市”迎开馆展
安仁·成都院坝丨像孩子一样生活在院子里
“2020艺术万州·共在樱花渡”9月29日启幕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