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董子禄的风月无尘:浮世清音 清景无限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3-02-05



你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明】王阳明:《传习录》

 




约了快三年的访谈,终于在《风月无尘》画册付梓前达成。眼见董公子禄的声色花木、酌酒鸢鸟一点点构成他的艺园空灵,精神飞地,也道出其中基本的审慎与矜谨。他在诸多花鸟作品里想象自己的独步与孤寂,想象那些青灯孤盏的绘夜,绮丽之梦,编织之悦,总是能激出几分“此花心内,彼花心外”的清风。


他的创作,刻刻不敢怠慢,分寸、色泽、矿物色提炼的光晕,欲言又止的如凝态液体的泼彩……我时常想象,也许细读他的作品,就等突如其来的声响打断飘荡之中的寂静。他的作品太静谧了,言词替代了行为的完成,在构建那些灵动的花鸟之境的同时,无声转换成有声,有声又默默浸润那釉色般迷人的画形;墨色逡巡游弋,成为满幅面的背景,承担他的行旅、创造、闲居与沉醉。





关于任何一位画家都会经历的艰难与折重,他没有说出来。访谈里他试图跳出那些众人皆知的身份转换(从军人到特立独行的画家),十余年艰辛觅“颜”寻“色”的行旅,但毫无疑问,我关注并印证他不凡的经历,这两点无法绕过。


现在就剩一个可疑的安慰:在抛却他佛像画家的专工身份之外,我们如何解开他花鸟作品的纽扣,进入那片飘荡在如水风中的静湖?

 


| 点击视频即可观看

他的创作,刻刻不敢怠慢,分寸、色泽、矿物色提炼的光晕,欲言又止的如凝态液体的泼彩……我时常想象,也许细读他的作品,就等突如其来的声响打断飘荡之中的寂静。






01

艺事:三十折点

 

董子禄的艺事,以30岁为折点。

来自甘肃武威的他,访谈里提到鸠摩罗什,提到海藏寺,提到莲花山,凉州迢迢,如梦如戏。“自幼秉承父志,好文艺,读诗书,习书法。”17岁入伍空军,直到29岁脱了军装告别蓝天。天空作诗,白云为书,“工作之余他常徜徉于书店、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揣摩学习。”我读到的这些经历,可能更来自他展示的那些旧旧的“课业”:《心经》条幅、对联、习字、稿子,他的父亲给了他书法的蒙育,以“书写”为基,后涉及绘画与篆刻……


| 《红叶伯劳》138×31cm  纸本重彩 2018年



30岁那年,在严格的某种自律之外,他以书画为思、为索,接通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节点。他所熟知的西北风物与地貌,成为他后来为人作画的底色,而深沉专注的态度,成为他后来“优质的材料”、“匠人的精神”、“文人的思想”、“修行的虔诚”之作画四诀的永恒倒影。于是,他的故乡的习惯转变为眷恋,对自由和艺术的渴真,不断提醒他动身,内心细腻的奔赴绘事,终究成为他的马上命途。面对安稳高薪的工作选择,“一意孤行,重拾画笔”。眼见起步阶段“居陋室、入市井”,我记得访谈里他提到的三位近现代艺术大家对他心灵的扣响,张大千、于非闇、谢稚柳——浮世清音,巧妙诗笔,他在潘家园寻觅到于非闇先生那册《谈中国画的颜料》开启他的“寻色”之旅,“色”之理,颜之道,工之精,情之态,终日潜心于书画笔墨,颜料之质,“拜画册为师、临前人之作、观敦煌石刻、摩万佛之宗”……还有,谢稚柳先生之作对他作品的“修养”之气点题命首,张大千先生的敦煌之作,用色之技,为画之艺,成为他后来专事佛像绘画的心象卷首。



| 《蜂蝶图》 130×56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这些,无非就是他30岁立于岁月潮头的一次“回身转意”。


董先生后入中央美院进修。2011年,上海韩天衡先生正好在成都杜甫草堂举办展览,董子禄在西安上军校时认识的一位韩先生弟子郑朝阳动议他入韩门拜师求艺。他当时立马从北京飞到成都拜会,草堂一会成为师徒两人的约识。当年12月,董子禄又在上海正式举行拜师礼。算起来今年正好是董先生拜师十周年。央美进修,创作渐入佳境,拜师韩天衡,更让其丹青工笔,笔墨突进。

 




02

悦色:墨影呈祥

 

之前读评论者写董先生作画严谨、刻画精细,构图简明,端庄大气,“花鸟虫鱼顾盼生姿、生动传神;近年尤对佛像绘画情有独钟,其佛画‘法相庄严、色彩明丽、追求厚重’,秉承了敦煌壁画的神韵,独具佛意和灵气。”去工作室一睹究竟,果然成绩斐然。多件阔尺大作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其“颜”与“色”让人难忘。难能可贵问一“色”:这十多年来,他苦行万里,跑遍国内诸多地方产颜料之地,采得各地矿物制作颜料,“经过淘洗、研磨、蒸、滤、漂等多种工序,亲自手工调制颜料,使其画作色浓而不艳,重而不厚,清新典雅,有着晋唐时代的华丽端庄,又有着六朝时期的内敛,独树一帜,个性鲜明,深得藏家喜爱。”


| 《富贵白头》 65×136cm 绢本重彩 2021年 (局部)


| 《青竹引灵禽》 55×10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循着于非闇《谈中国画的颜料》里的说法,1400多年前,在画家谢赫传述的“六法”中提到“随类赋彩”,1100多年前,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叙述了当时颜料产地,使用情况及历久不变的原因。后来各代有不少画家通过实践或多或少写出了使用颜色的经验。董子禄深研颜料用色之道,专情矿物颜料本身所蕴藏的巨大魅影,赤色(朱砂、朱标、银朱、赭石、黄丹),黄色(石黄、雄黄、雌黄、土黄),青色(空青、扁青、曾青、白青、沙青),绿色(石绿、孔雀石、铜绿、沙绿),白色(白垩、铅粉、蛤粉),黑色(黑石脂)……他“一个人干着数个人的事情,颜料等画材的采购者、制作者、绘者……”2007年他一次制作石黄时,没开窗户,过程中产生的毒气让他晕厥,幸得邻居及时发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他详述自己制作颜料的过程,手磨,机磨,漂制,分层,蒸煮……



| 《秋江芙蓉》 42×36cm 纸本线描 2014年



十多年前他收到最贵一块青金原石重达500克,耗资万元。问他如何如此执迷于研制矿物颜料,他回应:我的画,要有“优质的材料”“匠人的精神”“文人的思想”“修行者的虔诚”。这“作画四诀”应声于画,让人侧目。他的花鸟,取法品追于非闇、谢稚柳,工巧明丽,娟媚可人;佛像方面主要来源于敦煌壁画,张大千敦煌题材作品给了他极大震撼。他还多次登临敦煌莫高窟、榆林窟,更遍访各地古刹名寺,这对他的创作影响颇大。难怪一见他这些作品,墨影呈祥,灵气贴切。

 






03

莲作:清景无限

 

| 《莲花净 不染心》 65×45cm 纸本重彩 2016年



董先生的“莲作”堪称他花鸟创作的代表系列。


莲与极富情感状态的字“怜”是谐音双关,这个用法由来已久。除了董子禄长期绘禅、艺佛的创作理念与浸润之外,以“莲”“怜”为情绪抒写的他,恐怕更是欲通过莲花这一形象来表达个人作品诗意的搭建。这样一来,他作品里出现的暮暮朝朝,静态怡和,以诗歌性的而不是叙事性的空间感就形成了。这难免会让人想到苏东坡《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上半阙: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 《看取莲花净》 55×4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 《禅荷·二》 48×37cm 纸本重彩 2020年


|  《风起香随》 45×65cm 纸本重彩 2016年



苏东坡从梦中醒来,同时目睹一种空寂的场面:“寂寞无人见”。这个开头并不属于诗人醒来后睁开双眼,也不属于梦中的那双眼睛。这是一种只能存在于诗歌之中的情形——董先生的创作里同样有着“无人寂寞”与“寂寞无人”,他那些创新性的墨色背景(还有一些特制的背景效果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置换了传统花鸟画营造梦境的方式:“明月如霜”与“好风好水”都难以表达,而(墨色大面积背景的使用)这种大胆而且更令人难忘的方式犹如一种混沌中初醒的比喻,让莲的形象成为风的捕影。清高、清爽、清澈的禅意,悄然而至的自得与自怡给出了这影子最新的注脚:“清景无限。”


我们注意到,董子禄莲系列作品里有一些连续性的背景,在这里过去和现在连成一片,在感觉中无法区分。在这一幕基本的变形场景中,那仙然的花卉可以在一场润湿的绮梦中与贯通的禅意相会。在这些像是组合式的系列背景上出现了诸种可供玩味的细节形式:你可以想象水里的鱼跃,哗啦一声,跃出水面,又掉回水中,圆圆的荷叶上盛满露水,露水太重了,荷叶不能自持,于是露水泻落到水中,而水面却留下风的形状。



| 《紫气东来》 102×102cm 纸本重彩 2020年


|  《碧塘独栖》 33×132cm 纸本重彩 2015年



董子禄访谈里提到他常半夜起来画画,那个时候神经兴奋,往事鳞爪一一浮现。他像是我们意会里出现的捕梦者,那种恍惚忘我的梦境在茶、酒的催动中(董公喜茶爱酒圈内皆知)绝不是贸贸然允诺被破碎的梦的网络一一实现的那种幻想,正如斯宾塞所说的:“我发现这种工作与蜘蛛织网相同,一丝微风就能使它劳而无功。”很难在他的作品里找到那种缺少梦的脆弱的美,更多的是介入情绪联想的那种部分的自由。


他的作品没有那种大声扮演梦境角色的绮靡描述,换之以新的和尘世有着巧妙距离与亲密程度的花姿,越是细读,越容易从中披露寓于这两者的张力之中的美妙可人之处。

 


| 《幽兰·一》 成扇28cm

绢本设色 2020年


| 《幽兰·二》 成扇28cm

绢本设色 2020年

| 《幽兰·三》 成扇23cm

纸本设色 2020年


| 《幽兰·五》 成扇23cm

纸本设色 2020年





董子禄

西蜀印社理事

四川省工笔画协会会员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古人云:“闻过则喜”,吾愿事斯语,望世之君子,不吝赐教。近多所绘佛造像与重彩花鸟,世多赞誉,而不敢自专。复幸入韩先生天衡之门庭,受其诲教,自以为渐入佳境!尤喜敦煌绘画雄丽之大美,沉心于斯,或略得其风致一二也!为究画道之奥,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少喜文事,于书画印皆有小趣!







作者|谢礼恒

编辑丨艺术野疯狂

排版丨崔婷



特别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收录石刻400件横越1800年的精致静美








往期精彩推荐







32年后典藏本问世:国家图书馆藏赵之谦稿书《章安杂说》
深度爱猫人士为什么必须要收这本插图猫“圣经”?
敦煌日历2022:敦煌美术研究所专家的365个绝美想象
谁家猫儿最可爱?带上你的猫咪,换个地方看画展!
五彩彰施:民国织物彩绘图案
克孜尔石窟曾有伤心史:克孜尔壁画的“回家”之路
这个老太太用32年15次进入亚马孙森林
他们从几十万故宫文物中打捞384种中国传统色
《大风堂存稿:曾熙书画题跋录》重磅出炉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