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魔方》:在一种自鸣得意的自嘲口吻里逐渐陷入难以自拔的失控状态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之前听过一些关于戛纳电影节的内幕消息,说是每年的金棕榈作品往往并不是所有竞赛作品里的最好的一部,而往往是不同评审间互相妥协的折衷选择。去年的《我是布莱克》就是很有争议的结果,当我在欧盟影展上看了今年的金棕榈大奖作《魔方》后,也有了同样的体会。


这位瑞典导演可谓戛纳的嫡系成员,之前几乎每部新作都在此首映,《身不由己》和《游客》先后入围“一种注目”单元,《儿戏》入选“导演双周”。这部《魔方》更是以候补的身份入围本年度竞赛单元,看来戛纳对奥斯特伦德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新作仍然是导演一贯的嘲讽口吻,这回的对象是艺术圈子里的精英分子,用一件行为艺术作品“方形”引出对“旁观者效应”的探讨,继而也对资产阶级日常生活里的虚伪与道貌岸然做出无情的揭露。


然而有别于《游客》和《儿戏》围绕一个完整故事的叙事手法,这次采用的却是多个段子拼凑出男主人公遭遇一次意外事件而引发出的连锁反应及其后果。明显感觉出导演在整体上把握并不到位,这些接踵而至、话题十足的段子故事并不能很好地彼此融入叙事,要么处于游离状态(男主角与女记者的情节),要么单独拎出来过于突出而自成一格(晚宴上“猩猩”的荒唐行为艺术)。


导演洋洋得意地抛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劲爆话题:移民、阶级、道德、病毒营销、当代艺术困境等,看得观众眼花缭乱之际也令情节变得臃肿不堪,部分对白场景不够节制而显得冗长啰嗦。似乎奥斯特伦德在《游客》大获好评以后不甘心拍摄线索单一的小故事,开始向多线叙事挑战。然而过于膨胀的野心也彻底盖过了他昔日冷静而锐利的作者风格,令这部新作在一种自鸣得意的自嘲口吻里逐渐陷入难以自拔的失控状态,就跟那场宴会上以暴力事件告终的行为艺术一样,令人觉得震惊和意外。



近期热门影评


《食人录》:具有人类学与心理学分析深度之力作
《光》:河濑直美有点儿浪费掉这个极佳的题材
《寻梦环游记》:墨西哥人对待生死的豁然态度让人动容

《嘉年华》:引出对中国当代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

《梦鹿情缘》:女性性启蒙的梦幻日记




电影节

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

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名单

大表姐新片《母亲》威尼斯首映后遭遇两极评价
《水形物语》在威尼斯获赞 女主角有望成奥斯卡准影后


2017年戛纳电影节

第70届戛纳电影节落幕 中国影片首夺短片金棕榈

观赏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遗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新浪潮祖母与街头艺术家合作新片让戛纳观众落泪


2017年柏林电影节

第67届柏林电影节精彩落幕 华语影片空手而回

国产电影《好极了》首映被赞动画版昆汀

莎莉·波特如何在新片里创造出幽闭恐惧症?



访谈

阿伦诺夫斯基与佐杜洛夫斯基

泽维尔·多兰丨索菲亚·科波拉 伊莎贝尔·于佩尔


焦点影人

路易·加瑞尔让娜·巴利巴尔  简·方达 

阿兰·吉罗迪《湖畔的陌生人》《保持站立》

特里·爱德华·沙尔茨:《黑夜造访》《克利夏》

洪尚秀《之后》《克莱尔的相机》《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阿基·考里斯马基黑泽清 丨鲁本·奥斯特伦德 丨萨弗迪兄弟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