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知少年的经济学思维

Javage 无知少年的书房
2024-09-21

文字|无知少年

ID|Javage

图片|Javage

字数|5.1千字


         

 

         

 

历时三百余天的经济学之旅,总算暂告段落了。这一年的经历犹如奔向世界各大知名商学院幸运地旁听了数名经济学大佬的讲堂。甚至在读到古典巨著之时,似乎有种穿越至已故的巨人身旁,如干透的海绵掉入了池塘,渴望滋润的那种求知欲。
         

 

总算可以交差2022年终的目标计划——没有食言

对于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小白来说,没有捷径可言,脑子总是浮现一句话,“读原著、看原文、悟原理”。于是就先从经济学的经典“三论”(《国富论》《资本论》《通论》)开始学习。
         

 

刚开始时,云里雾里,简直就是天书。读起来每个字都认识,但是串在一起不知道是个啥。还有更难办的是,这些巨人总喜欢发明创造新词。不仅如此,他们还各自组建自己的流派。哦,我的天,思维糊成一团,乱七八糟了
         

 

不过,好在我学“三论”之前有个习惯,就是先阅读关于作者的传记,大概了解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当读完“三论”以及“张五常经济学”后,思维上已有了初步的框架,再读别的教科书(如曼昆、保罗·萨缪尔森等著作)就会有种“降维打击”的赶脚了。
         

 

闲言少表,接下来阐述无知少年的经济学思维。


文章结构

·《国富论》《资本论》《通论》


·经济学流派


·张五常经济学、以经济学视角回顾改革开放


·我的经济学思维




         

 

经典“三论”

         

 

西方经济学发展了二百多年。18世纪的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兴起惹来管制,促成了亚当·斯密的宏伟巨著——《国富论》

(点击图片链接,即可跳转阅读)

19世纪大资本家的出现惹来贫富分化,促成了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

点击图片链接,即可跳转阅读)         

 

20世纪初的金融业兴起惹来大萧条,促成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点击图片链接,即可跳转阅读)         

 

没有大时代的转变,写不出如此经典的三大巨著。是他们改变了时代,还是时代造就了他们?
         

 

当读完《资本论》后,质疑「剩余价值」这模糊概念的种子在心中悄然发芽。当读完张五常教授的文集后,我略显不孤独(厚着脸皮强行站队)。之后便不断地阅览诸多经济学大咖们的著作,我有些兴奋了。遂写下此篇文章:
         

 

《质疑「剩余价值」》(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即使他的理论思想错得离谱,也很难改变他在国际地位的事实。
         

 

当读完凯恩斯的《通论》后,我同样疑惑不断。诸多论点压根看不懂,有些论述含糊不清甚至故弄玄虚。当时我的想法是,一定是我的认知水平低下所造成的,这么宏伟巨著,怎么可能如此一般。
         

 

同样是带着疑虑不断地阅读诸多经济学大咖们的著作,之后我发现似乎不是我的个人问题,而是凯恩斯写这本《通论》就是为了抨击奥地利学派。
         

 

如保罗·萨缪尔森(凯恩斯主义者、有效市场拥趸)所诉,“这本书写得不好,组织糟糕……它傲慢、脾气暴躁、好辩,在致谢部分又表现得不够慷慨大度。它充满了子虚乌有和混乱的东西……闪耀的洞察力和直觉散布在单调乏味的代数里。尴尬的定义会突然之间过渡成令人难忘的华彩乐章。” 
         

 


遂写下此篇文章:《凯恩斯主义之罪?》(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另外,我发现萨缪尔森这人蛮有意思的。这么一个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会说出这般言辞,真是让人琢磨不透。更神奇的是,他是有效市场理论的主要拥趸,却把自己的资金放在伯克希尔(巴菲特入主后)股票上。

查理·芒格曾毒舌般评论道:“萨缪尔森的教科书里写的是有效市场理论。说股票的价值就是它的交易价格,没有人能打败股市,对所有号称可以打败股市的投资专家都持怀疑态度,巴拉巴拉巴拉。自己却早早地把钱交给巴菲特。通过成为伯克希尔的股东,萨缪尔森对冲了他的有效市场理论,顺便还发了大财。”

         

 

经济学流派

         

 


经济学流派有七八种,较为著名的有四大门派:马克思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奥地利学派(领军人物:哈耶克)、芝加哥学派(领军人物:弗里德曼)
         

 

这些流派的理论思想都离不开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贡献。
         

 

《国富论》最大的贡献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个人‘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些假装为公众幸福而经营贸易的人做了多少好事’。”
         

 

简言之,这只“看不见的手”其实就是私欲(自私)。
         

 

亚当·斯密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论述。
         

 

1、经济学视角:“我们的晚餐,不是因为屠夫、 酿酒师和面包师的善心, 而是因为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通过只在意自己的私欲,却能创造出超乎想象的社会财富,利己即利他。
         

 

2、politics视角:“每个人,只要他不去破坏公正的法则,都有按照自己的方式获取自身利益的完全自由,都有携其产业和资本与其他任何人或统治者展开完全竞争的自由。”这说明了在交易环境下,只要公平竞争,是可以达成自由贸易的。    
         

 

3、govt视角:“①保护社会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②尽可能保护社会任何成员不受其他任何成员的侵犯或压迫,即设立完全公正的司法机构;③建立和维护个人或小团体不感兴趣投入的某些必要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机构。”
         

 

通过这三个视角,逐渐演化出「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它们共通之处都是自私可以创造社会财富。这边排除「凯恩斯主义」的原因是,它在自私的角度上并非把govt包含在内,他们主张的是govt是全能且仁慈的,这是违背“看不见的手”。
         

 

「奥地利学派」在自私的角度上偏激进,他们主张自由竞争,且货币之锚应该全盘实行金本位制。而「芝加哥学派」则较为温和,他们认为govt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上述第三条),并负责维持货币稳定。
         

 

两大学派有着诸多分歧,我挑两个叙述下,①通货膨胀;②大萧条。
         

 


分歧1:通胀         

 

简单科普下「通胀」:通胀发生于货币供给量增速显著高于产量增速的情况下,而且每单位产量的货币量增长得越快,通胀率就越高。——《自由选择》弗里德曼
         

 

「芝加哥学派」认为,大部分经济学家都支持一定程度上的通胀,是因为适度的通胀,能逼迫大家积极提升社会生产率,避免大部分现有财富拥有者成为食息族,享受其他人的努力成果。
         

 

「奥地利学派」认为,通胀总是使得普通收入者越来越不可能依靠自己防老;它打击人们的储蓄热情,鼓励负债;它通过消灭中产阶级,在完全无产者和富人之间制造危险的隔阂,对于遭受拖延日久的通货膨胀的社会,这一隔阂是其典型特征,也是这些社会如此紧张的根源。——《自由宪章》哈耶克    
         

 


分歧2:大萧条         

 

「奥地利学派」认为,在生产前端的资本品中受到了决策者执行错误的货币政策影响,导致生产后端的消费品加速增长。货币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将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发生不可避免的经济周期(危机)。
         

 

「芝加哥学派」则认为,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失误——采用货币紧缩,他们认为大萧条本可以避免。
         

 

关于《大萧条的真相》(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从govt的权力界定角度看: 

「马克思主义」主张govt包办一切,扼杀所有自由市场,最终目标消灭私有制(出自《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凯恩斯主义」主张govt灵活干预,让govt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市场无效之时,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奥地利学派」主张自由市场,无需govt。
         

 

「芝加哥学派」主张govt做好自己的本分,维护好货币稳定即可。
         

 

总之,「奥地利学派」相对尖锐、偏激进,如哈耶克所述,强调集体利益的危险就在于它要求权力的高度集中,而权力行使者所铺就的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凯恩斯主义」则是利用集权下的干预经济走向一条《通往繁荣之路》。至于是“奴役”还是“繁荣”之路,摇摆不定。

「芝加哥学派」则较为温和,如弗里德曼在politics上主张力挺哈耶克,而在经济学套路则师承凯恩斯(货币总量)。    
         

 

另外,愚以为,弗里德曼较为中立的原因或许出于他的生平。大萧条时期他是个socialist,在获得三所大学学位后,加入了罗斯福新政的行列。他曾说,“新政救了我们的命”。二战结束后,申请奖学金到剑桥深造。在剑桥遭遇了凯恩斯主义者们。

         

 

其他经济学著作

         

 

很多人反映过,读张五常教授的《经济解释》特别拗口、不顺畅。带着疑问尝试后,感觉蛮顺畅的呀。
         

 

我发现不存在上述问题估计是:

①我先看了张五常的众多书籍,习惯了他的语法(粤语式中文);②先看他之前的作品(入门级很轻松,不烧脑),循序渐进;③在唐书院的熏陶下,思维早已有了初步的框架。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归功于张教授功力之深,以简单的理论用出变化来解释世事。
         

 

建议先从简单的入手,循序渐进。书籍难度系数从易到难的顺序是:

《吾意独怜才》《童年的回忆》<《五常学经济》<《新卖桔者言》<《货币战略论》<《中国的经济制度》<《佃农五十忆平生》<《经济解释》<《佃农理论》
         

 

《经济解释》读后感(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以经济学视角回顾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制度》(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关于改革开放的历程:《置身事内》(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这样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刻苦、聪明、勤奋、有耐力,只要能看到明天有希望,他们可以在今天忍受着巨大的艰辛。
         

 

每个时代总有这么些弄潮儿不畏艰险而敢于摸着石头过河,只要他们没趴下,就拼了命的向前冲。真可谓,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
         

 


经济学思维

         

 



为啥学经济学?         

 

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释世事。常看到一句话,“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虽然能够清晰地表述投资之所以,但总是缺少点底层逻辑,无法更科学地解释说明,深表遗憾。
         

 

就好比,常有人提起,在经济低迷之时到底是「空仓」好还是「满仓」好,这底层逻辑其实就是投资者对货币的定义。若把货币视为财富,则空仓;若把资产视为财富,则时刻满仓。

感恩经济学,让我得以解释自己对财富的认知。
 

 

参看《我的财富观》(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更加中立地看待世界,清楚地知道谁在为谁谋取利益,是造福还是另有隐情。套用李俊慧的话:“我学经济学主要是为了不被经济学家骗。”
         

 


学经济学不是为了赚钱         

 

环顾现实,虽然从事经济类相关工作的人,确实处在不错收入的阶层,但不见得是最富有的那层。最富有的人,也不见得他是经济学专业的人。
         

 

窃以为,若是认为选修经济学专业能教会学者赚钱,那真是错得离谱。

正常情况下,学校主要教的是有效市场理论,α、β 、方差之类的东西。毕业后甚至需要洗白重来。
         

 

如查理·芒格所言,“我和巴菲特各自从学校毕业进入商场,发现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极端不合理,这些不合理的事情显然对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但教授从来没有提起过。要理解这些不合理的事情很不容易——我几乎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去学了人类误判心理学:我认识到自己的抗拒态度会让自己浪费很多钱,还会降低对自己所热爱的事物起到的帮助作用。”
         

 


没有富豪是经济学家         

 

张五常是这么说的,“学经济可以协助赚钱吗?可以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或减少受骗的机会,但我没遇到过一位富豪是经济学家。我母亲的投资命中率比我高,但她连书也没有读过,不识字。”
         

 

为啥会这样,我发现了一处细节。
         

 

张五常教授著作中有个知识点叫「仓库理论」。他主要将资金投资于无产出的古玩和房产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是这么操作的),而非巴菲特式的投资于有产出的资产。
         

 

愚以为,这与经济学者的本职有关,他们寻求的是对他人行为以科学角度来解释世事。他们极度厌恶“风险”(这与价值投资的风险不是一个概念)。或许他们认为投资的回报是将来的事,将来的事今天不能确定,所以有风险。「风险」是无法精确量度的。
         

 

因此选择「无产出」(风险最小)的资产是确定性的。也因此,经济学家们会更愿意投资于无产出的物品上,并且选择对象是可以①抗通胀;②通过时间生息的物品。
         

 

而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则是寻找「有产出」的确定性投资对象。
         

 

   
过于在意「风险」的量度,将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好似巴菲特那句话,“宁愿模糊的正确,也不精确的错误”。
         

 

但这观点对于经济学家们而言确实不易。张五常对此做出过解释:“土地与人脑均是财富累积的仓库(仓库理论),但有产出的收入,其市值的增减与财富相关联,是由收入的预期以利率折现决定的。凡是牵涉到“预期”经济学,都不容易。”——《经济解释·卷五》
         

 

真可谓,困难不在于想出新主意,而在于摆脱旧观念。——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学经济学不一定对赚钱有帮助,但能够对赚钱的现象做出科学解释。
         

 

深知经济学博大精深,而我历经了三百余日的经济学之旅还是没搞明白。张五常说了,“不把思想写下来,不可能清楚自己想的是什么。”

可当写完这篇文章后,我更不懂经济学了,是真的不懂,目前只能简单且粗浅地解释事务之所以。不过,足矣。至少从一个超级小白鞭策成一个无知者,幸甚至哉。
         

 

本文只是无知少年对经济学的粗浅认识,必将存在诸多疏漏与错误。请不吝赐教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无知少年的书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