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12岁以前应该做的30件事(这所学校的新劳动教育让学生“玩”嗨了)

2016-05-21 董筱婷 戴君 人民教育

春天里,一年级的小朋友种蚕豆;二年级种土豆;三年级种桑养蚕;四年级种油菜;五年级种向日葵;六年级养殖。


初夏,四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割油菜咯,金黄黄的一片油菜花在地里热情地等待着快乐的小精灵。


秋天的收获节,学校挖土豆开展土豆义卖,孩子们吃着自己亲手种植的土豆,发现了从没有过的香甜。


冬天到了,孩子们在拔萝卜后研究萝卜过冬的秘密,学习植物根的形态和作用。


这哪里是学校,根本是农场嘛!没错,这所学校真的有一片20余亩地的“开心农场”。他们把课堂搬进了农场,让傻傻分不清禾苗和韭菜的学生变成了“小农夫”,让担心孩子不爱劳动怕苦怕累的家长舒心地笑了。几年下来,“开心农场”成了孩子学习、体验、探究的实践载体,而“新劳动教育”也成为浙江杭州富春七小的一张金名片。


1
开学第一课,我要像葵花一样灿烂成长

 一(5)班的吴浩源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走进浙江省杭州市富春第七小学,校园彩旗飘扬,龙舞队、笛子队、鼓乐队轮流表演精彩节目,哥哥姐姐们热情地迎接着弟弟妹妹的到来。在一位哥哥的带领下,小浩源来到自己的教室。大哥哥给他一个大大的向日葵花盘,里面是一粒粒饱满的葵花籽。哥哥说这是他亲手播种的,向日葵代表着阳光向上。大哥哥把美好的祝愿送给了吴浩源,小浩源的小学生活从一株向日葵开始了!
 


你瞧,多特别的开学第一课!


向日葵是富春七小的校花。每当九月开学,富春七小都会组织学校六年级学生举行赠送向日葵仪式。校长章振乐说,向日葵象征着阳光、健康,希望七小的孩子像向日葵一样健康成长,能够爱劳动、爱学习,做一个有朝气、有骨气、有才气的东吴小俊才。


大哥哥告诉吴浩源,等到五年级的时候,他就能在自己班的承包地里,亲手种下向日葵苗。花苗会慢慢长高,开出灿烂的向日葵来。小浩源听着听着,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自己种的向日葵花了。
2
“开心农场”,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

每周一的田野课堂是二年级的叶青小朋友最期待的了。今天,章老师要带全班同学到“开心农场”土豆种植区给土豆拔草。历经2个月的成长,土豆种子从贫瘠的土壤中顽强地钻出地面,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已然长得非常茂盛。

小叶青来到地里,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种的几颗土豆苗。小叶青东瞅瞅西看看,只好怯生生地问老师:“老师,怎么区分土豆苗和杂草啊,我担心拔错了。”“老师,我也分不清”。章老师弯下腰来仔细地跟同学们讲解:这种叶子尖尖的、细细的就是杂草,清除杂草必须连根拔起,手握住杂草根部然后用力一拔就好了。

章老师边讲解边做示范,孩子们在小队长的组织下,分组分地分工拔草。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杂草全部清除。同学们把杂草整理好带到兔子养殖区,选取干净、鲜嫩的草喂给兔子吃。


“开心农场”是富春七小利用周边20余亩土地开辟的体验区,实行项目承包责任制,分片划出责任区,落实到各班进行日常的管理养护,这是学校进行新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
在“开心农场”,孩子们亲近土地,在炎炎烈日下拔草、摘菜,虽然累但是很快乐。他们不但在劳动中认识了农作物,知道了24节气,也体会了“粒粒皆辛苦”,享受了丰收的喜悦。正如章校长和学校的老师们所认为的,“新劳动教育”首先是一种成长的体验。
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别说拔草了,对农具都非常陌生,为此,富春七小还建立了一间小小的农具博物馆,里面放置了各类农具共计200多件,其中有些是学生家长捐赠的。孩子们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亲自用一用这些农具,也初步了解了农耕文化,是不是棒棒哒~
3
农运会、舌尖上的七小、爱心义卖,收获节活动好不热闹

一年一度的“收获节”是富春第七小学一个盛大的节日,也是学生和家长最喜欢的学校活动了。在农运会上比赛独轮车运货、在“舌尖上的七小”中品尝各种美食、在爱心义卖活动中推销自产土豆,七小的孩子们在这一天忙得不亦乐乎。

这天,绿草如茵的操场上搭起了一座座白色的帐篷,帐篷下是一个个美食摊位,来自富春七小所有年级组以及共同体学校的孩子们是各个美食摊位的“老板”。当然,他们“卖”美食不收钱,顾客仅需凭手中的参与券领取美食。虽然每张券“限购”3份小吃或手工艺品,但聪明的小朋友会将各自的参与券合在一起,几个人拼团购买,这样就能品尝更多的美食啦!

这次品尝美食还进行投票统计,以每个摊位参与券的多少为准,看着哪个摊位的美食最受欢迎。六年级组的“小老板”为吸引顾客,起劲吆喝,“快来吃鹌鹑蛋,吃了鹌鹑蛋,考试考100分”。更不乏现场发挥的,二年级组的孩子们看到卡通人物“孙悟空”来到摊位前,就喊“吃了农家乌米饭,像‘孙悟空’一样聪明能干”。

这边操场草地上是“舌尖上的七小”,那边跑道上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农运会。所谓农运会,是富春七小体育老师根据传统农耕活动,在体育竞技中融入农具、农事元素,独家创编的一些农事运动项目,不仅让学生玩了趣味游戏、锻炼了身体,还让他们了解了农耕文化,体验了农事活动,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这次农运会上,二年级的孩子们就穿了一身蓑衣和斗笠参加比赛。他们比的项目叫“春华秋实”,实际上就是抛秧苗———身披蓑衣和斗笠,手拿3个秧苗,瞄准5米外的九宫格,把秧苗抛落在数字上同时用单脚跳运回起点。

放学后,二年级组部分班级学生代表当了一回售货员,在校门口开展了“有机土豆,爱心义卖”活动。全校师生、热心家长积极购买,1800多斤土豆,一会儿就卖完了,共卖了20000多元,这些爱心善款将由孩子们亲自送到家庭生活困难的同龄人手中。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们还能享受到美味的劳动果实。”一位购买了爱心土豆的家长点赞道。
正是面对现代孩子不爱劳动、不会劳动、沉迷于手机电视、远离自然等现状,富春七小才提出了以“天人合一,人事相趣”为宗旨的“新劳动教育”理念,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在富春七小的老师看来,新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劳动技能的培养,不仅仅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而是让学生在劳动中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激发生命的活力,培养学生多元能力,促进生命成长的教育。
他们想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体验人对生活的能动创造;感到劳动快乐,在劳动体验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的贡献;感到劳动有趣,能在劳动中发现自我的才能,获得成长的乐趣。                   
4
  课程整合,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料味”十足

自从学校开辟了“开学农场”,教授科学课的胡华英老师就经常被孩子们缠着问个不停。“胡老师,向日葵为什么向阳生长?”“茄子为什么是紫色的?它叶片上有紫色的叶脉,但是其余部分为什么是白色的?”“油菜叶片上白色的东西是什么?如果那层东西摸多了,油菜会不会死”……这不,胡老师统计了一下,有9位同学想研究关于植物叶片上细毛的问题,正好这周“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就带大家研究细毛问题吧。

“通过放大镜观察,我们知道了南瓜、柳树、茄子、马铃薯,这些植物的叶片上都有细毛,它们的细毛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胡老师问道。这些叶子可都是胡老师从“开心农场”里摘来的。


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操作起桌上的显微镜,两人合作,拿起放着不同叶子的载玻片,观察一片、记录一片。不仅是显微镜,iPad也成了孩子们探究细毛的工具——用拍照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到的细毛,然后再展示给不同组的同学,比比不同叶子的细毛是不是都一样。

“我们发现细毛形态有很多,有的像爆炸头,有的像针,还有的像五角星。”“我们发现细毛是透明无色的。”“我们发现每张叶子上的细毛都很多,分布很广”……

发现了细毛的各种特点,孩子们开始推测它对于植物的作用。不同的想法开始在课堂上交汇——有的认为“细毛像给叶片穿上了一件外衣”,起保温作用,可以抗寒;有的觉得“细毛就像我们的眼睫毛,能阻挡大量的灰尘,防止气孔被堵塞”,可以防尘;还有的说,每一根细毛头上尖尖的,像一根根的刺,可以防御大量小虫子的侵害。同学们俨然成了一个个小“科学家”。
因为“新劳动教育”,富春七小的课程有了大地,有了阳光,有了新鲜的元素,扎实而接地气。孩子们在拔萝卜的时候研究萝卜过冬的秘密,学习植物根的形态和作用;在向日葵园里绘画,描绘植物绚丽的色彩和多姿的形态;在播种蚕豆的时候学习周长的测量、乘法、估算等内容……有了这样的整合,劳动教育增添了全新的内涵,学科课程也有了更好的生长点,孩子们体验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方式。
新劳动教育“新”在哪里?两个方面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新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复合的而非单一的——立德为主,健体、育美和长智并存,各种实践活动都是服务于这个目标;二是“新劳动教育”在内容上与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等学科课程整合。由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富有情趣、更有活力,学校教育也更有实效、更有生命力。
5
三位一体,打造以劳动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因为“新劳动教育”,富春七小这样一所刚刚年满7岁的新学校在杭州已经小有名气了。经验愈加成熟,参观学习的学校同行也越来越多。在表示赞赏和艳羡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说到底,正是因为20亩地的“开心农场”,富春七小的劳动教育才能开展得这么有声有色,但大多数学校都是用地紧张,哪有这么大一片土地开辟出来作为“开心农场”?有人认为新劳动教育的经验难以复制。

听了同行们这样评价,章校长和他的团队重新开始思考“新劳动教育”的实践意义: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必须要丰富内涵并拓展外延,“新劳动教育”要变成学校日常生活实践活动,学校要打造以劳动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因此,结合以往的特色活动,为了使新劳动教育更加贴近学生,使学校教育更多元,以新劳动教育引领学校办学,提升教育品质,富春七小将新劳动教育从“开心农场”扩展到“生活整理课程”和“亲子合作课程”。

首先,针对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缺乏劳动能力的现状,学校推出了“生活整理”课程。于是,新学期没多久,孩子们就会领到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富春七小学生内务整理表》,表格上要求孩子周一到周五坚持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写完作业将红领巾、小黄帽、校卡放在书包旁边;睡前整理自己的床铺,起床后能自己整理床铺;要求孩子在双休日清洗自己的红领巾、小黄帽、小袜子。每完成一项打一个勾,作好记录,写好心得。

从教室内到操场,从学校到家庭,一系列的课程旨在培养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习惯成自然,长期下来,无论是下课,还是放学,只要离开教室,学生都会自觉地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学校还引导学生把“生活整理”的方法迁移到学习上,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整理,以促进知识的条理化和思维的系统化。

其次是亲子合作课程。亲子活动课程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各类活动。学校广泛征集意见,确定了《12岁以前应做的30件事》,这是“新劳动教育之亲子合作”的重要内容。完成这些事不限时间、地点、顺序,重在参与体验。这30件事包括玩泥巴、种菜、放风筝、野外夜行、爬树、用手和脚作画、挖野菜、独立购物、收集树叶、赤脚走路、野炊、露营、为小鸟做窝、用沙子垒城堡、自己做饭菜吃、钻山洞自己洗衣物等。这些事情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非常新奇,也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致欢迎。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曹宝龙认为,新劳动教育秉承了陶行知等教育大家“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但生活并不等于教育,因为生活是一种原始状态的集中,学习的内容没有结构化,而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结构化、有序的,按照人的生长规律排列。富春七小的新劳动教育一路走来,一步步升级,正是这样一系列的课程和实践活动,赋予了新劳动教育顽强的生命力。


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局长宋国胜表示:“富春七小立足学校特色,以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丰富学校课程,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是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优秀典型。新劳动教育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从学生到教师,改得有活力,改得有特色,改得有效果。”


“没有亲近过土地的孩子,没有幸福的童年。”富春七小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可以在农场里嗅到春天的气息、播撒希望的种子,可以在田野里结伴割油菜、与蜜蜂蝴蝶共舞。七小的老师也是幸福的,他们和孩子一起走进了大自然,仿佛回到了最美好的童年。七小的校长也是幸福的,他在《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园丁》这首诗里这样写道: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园丁,
春光里,种菜,踏青,赏油菜;
夏日里,朵朵葵花向阳开,俊才沙场展风采;
秋风起,硕果累累共分享,笛声悠悠庆丰收;
大约在冬季,拔萝卜,挖番薯,养兔子,读写绘…
我有一座乐园,面朝春江,春暖花开…

责任编辑:董筱婷


【特色】望麓园小学:怎么让习惯了“被服务”的孩子成为积极的小志愿者

【教师手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能拿我怎么办?(附教育良方)

【读新刊】学习作文的10个难题,著名特级教师帮你解决(老师和家长都应该看看)

【上海教育密码】为什么他们的老师也这么厉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