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新刊 | 科学教育关键环节、青少年读书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旨向、高中多样化发展思考……第7期杂志来了

民小编 人民教育 2023-07-01

民小编说


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加速社会的发展,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状态,这对加快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本期封面主题聚焦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邀请相关专家就关键环节和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助力办好科学教育,努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本期杂志还关注青少年读书、信息化助力基础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改革、教育情境中人与技术的深度融合、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只等您打开杂志,一起品读。





社评






《青少年读书是为终身发展“打底子”》(温儒敏)


阅读能力是基本的生活能力,而在中小学阶段强调多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是为终身发展“打底子”。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实践,很大程度上还要通过读书来逐渐建构自己的思维能力、对世界的认知,以及涵养自身的心理、性情、人格等。读书的效果需要慢慢积累,不会立刻体现在分数上,一切短视的、为了暂时提高分数而挤占孩子读书时间的行为都不可取。立足终身学习发展长远考虑,才是引导青少年阅读的正确思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zhongguogong


《坚定青少年“四个自信”的文化理路》(任志锋)


坚定青少年“四个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正所谓“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坚定青少年“四个自信”,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根基,引导青少年自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深刻汲取中华文化智慧,积极投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方向,引导青少年以科学的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智润心,以历史使命激昂斗志,真正将“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奉献祖国。要拓宽“四个自信”的文化视野,引导青少年增强文化自觉,客观认识世界,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互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zhongguogong


《信息化助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施为路径与实践逻辑》(闫寒冰)


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面临着成本与效益的巨大挑战,而信息化作为通用的使能技术,可以在教育公平领域发挥巨大潜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施为路径,包括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支持教育服务个性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支持高效管理与现代治理等。要想提高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效能,除了要遵循信息化教育的一般逻辑外,还要遵循面向教育公平、更具针对性的实践逻辑,包括在项目规划与管理方面坚持系统推进与持续加持;在资源建设方面坚持头部化与适应性;在促进欠发达地区教师发展方面坚持角色化与伴随性;在教育公平治理方面重点关注动力机制与增值评价。






封面主题






加快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本期封面主题聚焦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邀请相关专家就关键环节和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助力办好科学教育。


《行—知—行: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质量的路径》(叶兆宁、周建中、周宏燕、杨元魁)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期,中小学科学教育要在实践与认知的交互作用下,促进科学思维与探究实践的深度融合;运用高阶思维提升实践活动的思维品质;通过“大观念+真实问题”开展实践育人;重视科学教育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实施,形成课内外、校内外协同的教育机制。


《科学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变革》(刘德华、蒋乐薇)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野、竞争、对峙、争执一直影响着教育界内外对科学教育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着科学教育的合理展开。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本质出发,历史地认识科学研究活动特点及现代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复杂影响,发现科学研究及科技成果应用所呈现的人文精神。全面地认识科学与人的关系是理解科学教育人文情怀的思想基础,同时还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探讨科学教育如何把科学内蕴的丰富资源转化为教育影响力,以彰显科学教育的人文情怀。


《学校科学教育变革的四个指向》(刘新阳)


学校科学教育肩负着为全民科学素养毕生发展奠基的重任,在世界课程与教学变革进程中受到广泛重视,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方面呈现一些普遍性的变革指向,也形成了一些国际共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正面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机遇与挑战,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是科学教育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本文将立足中国现实、融合国际视域,围绕学校科学教育的变革指向展开反思与探讨。


《办好科学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胡卫平、窦赏)


高质量科学教育是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构建完善的教师发展体系、强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增强科学教育研究与学科专业建设,促进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实现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观点






《“双减”要进一步做细做深做长远》(张辉武)


自2021年7月中央发文部署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已历时近两年。按中央文件的要求,“三年内成效显著”。当前行程已过大半,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下一步重点要在四个方面做细做深做长远:在负担总量上要更精准,在负担结构上要更精准,在负担群体上要更精准,在负担责任上要更精准。






思想库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旨向与关键要素》(任春荣)


人的社会关系的完整性、自主充分的发展应成为教育评价的关切,而核心素养和自我实现是全面发展的能力载体和动力需求。促进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改革应丰富评价类型,适应多元化学习活动;丰富量尺表达,满足多样化个性需求;坚持人的完整性评价理念,激发学生终身发展的内驱力。教育治理能力评价要关注教师资源充足性、教学环境支持性和教育形式多样性等对全面发展机会的保障。






研究






《在中国教育情境中实现人与技术的更好融合》(刘永谋、王春丽)


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以新科技服务于教育现代化目标,可以视为将诸种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技术治理活动。从技术治理的视角看,认识和把握数字化的限度,警惕和规避数字化风险,实现人与智能技术在中国教育情境中的深度融合,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治理






《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建议》(董君武)


20多年来,在政策引导下,高中教育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得到有力推进。然而,由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中教育需求的持续增长,要满足学生和家长对高中教育多元化的需求,需要大力加强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建设。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政府、学校和社会等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精彩目录】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教育部2023年度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工作总结交流会在江苏无锡召开
教育部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座谈会在江苏常州召开
整合学校医院心理健康资源,这里的“校—医结合”模式为学生保驾护航 | 关注
防治校园欺凌,班主任应该如何做?| 支招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