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孩子温暖的名字,都值得温柔以待 | 我爱写随笔

田苗 人民教育 2024-04-05


民小编说

每次接手新班级,老师们都要面对几十张新面孔,记住几十个新名字。这对于老师来说既是一场记忆挑战,也是迅速拉近和学生距离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的名字都是温暖的,都值得我们温柔相待。一起来看这位老师与她的“记名字”的故事——


山河有名,人亦然,教育生涯中,您遇见过哪些温暖的名字?


我和新一届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并非始于见“面”,而是见“名”。初见名,它们一个个规规矩矩地躺在表格里,等待我去一一唤醒。这个念着好听,这个字有点难读,这个想必是个男孩,这个肯定寄寓了父母的厚望......几多猜想,几分期盼。


终于等到与学生第一次见面,表格里的名字便有了归属。此时,每一个名字有了温度,变得更加鲜活。接下来,我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记名字。从教这么些年,好听的、调皮的、经常在我面前晃悠的名字总是记忆“优先级”,其余能不能记住全凭四个字——顺其自然。


但是在认识新一届同学之际,我鼓起勇气给自己立下一个小目标:开学三天之内记住50个孩子的名字,并能准确叫出任意一个同学的名字。我向大家公开了这个小目标,表示愿意接受大家的监督和惩罚。


那么,立下的小目标实现了吗?且听我分享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开学第四天科代表竞选后。课间,刚上任的语文科代表跑进办公室,神秘地问:“田老师,您知道我为什么竞选语文科代表吗?”“你喜欢文学?喜欢阅读?你初中也是语文科代表?”我满是疑惑。她一直摇头,“因为您记住了我的名字!”她自信地说,“田老师,您知道吗?语文课我举手发言时,您一下就喊出了我的名字,当时我惊呆了,从小到大从没有一位老师能如此迅速准确地记住我的名字。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当语文科代表!”不仅是她惊呆了,我也惊呆了,如此平常的一个举动,竟会在一个孩子心中激起振奋向上的浪花。还没待我反应过来,她的眼眶一下子红了,眼泪唰地一下流了下来:“初中的时候,直到初三老师都还没记住我的名字,还是用‘那个同学’称呼我......”我赶紧牵起她的手,轻轻地说:“因为你有一个温暖的名字。不光现在,多年之后,我都会记得有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有这么一个美好的女孩出现在我的教育生涯中。”说完,我俩相视一笑。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开学一周后。周末返校时,一位妈妈送孩子到校,我们俩在校园里碰巧遇见。她很开心地告诉我:“田老师,您对孩子太用心了!这周末回家,孩子特别自豪地告诉我,‘田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记住了我的名字,还叫我帮忙搬书,并且送给我一本《乡土中国》,其他同学可没这个待遇哦!’”原来,一个名字,一声轻唤,也能化为幸福的暖流,流进孩子与家长的心田。


第三个故事的情节线有点长。开学报到那天,一个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与其他孩子不太一样的是,整个报到过程他一直牵着妹妹,爸妈也在一旁陪伴着。报到完毕,他爸爸略显担心地与我沟通:“田老师,我们家孩子有点内向,他担心自己不能适应新环境。”我回答道:“您放心,学校和老师们会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会很快适应并且喜欢上新学校的!”通过这样的对话,我记住了他的名字。第一周的一节语文课上,孩子们被一个问题难住了,一向踊跃的双手纷纷放倒。这时,他举手了。惊喜之余,我赶紧点他来回答:“小B,真棒,这个问题由你来回答!”这一次,我没有直接喊他的名字,而是亲切地称呼他为“小B”,我仔细观察着他的反应,他一改平时的羞涩,满脸自豪,大方作答。当晚,他在暮省里写道:“被老师喊了小名,喵姐太亲切啦!”我顺势在这行字下回复道:“温暖的‘小B’,你值得拥有!”这一波简单的互动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他,我发现他开始主动和老师交谈,积极参与班级团体活动,在体锻课上帮同学捡球,课下给老师送回遗忘在教室的U盘,热心、贴心、暖心的“标签”非他莫属。


故事到这里,之前提出的问题也该揭晓答案了。三天内记住50个孩子的名字,我立下的这个小目标实现了吗?尽管过程很艰辛,从早到晚都忙于匹配名字和人脸,连睡前都在复盘,但是功夫不负有人心,我做到了!


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诚然,记名字,于我是工作所需;于学生,却如“蝴蝶效应”一般,老师一句准确的呼唤能在学生心中激起一场盛大的心花怒放。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万物相生”一说,师生也置身于这种相生关系中,名字便成了师生间最初的纽带。纽带不会凭空系上,它需要人去维系,需要老师主动跨出这一步,将每一个温暖的名字,搭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这简单的一搭,不仅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鼓励,不仅能传递无法言说的幸福感,也能激起学生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存在感。试想,作为老师,你的名字在自我介绍时会被全班大多数孩子记住,而你也能在短时间内记住他们的名字,校园里偶遇时,一句“田老师好!”,一句“小B好呀!”双向奔赴的美好不就在此刻发生了吗?


每一个名字,都有温度,都值得我们温柔以待。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


征  稿 


人民教育微信公号“随笔”栏目长期征稿,喜欢写教育随笔的读者朋友们记得给我们投稿哦。投稿邮箱为rmjywx@126.com。字数在1500字以内,文章须本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投稿请注明“随笔”栏目投稿。


文章作者|田苗微信编辑|陶玉祥、实习编辑 贾舒婷

推荐阅读

孩子在家写作业总是磨磨蹭蹭?三招制服小“磨”王 | 支招老师,您如何适应教师轮岗后的工作变化?| 每周一问
有效推进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 |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②
居安思危、多措并举,守护学生安全常抓不懈 | 大家讲安全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