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扎实推进扩优提质行动 主动应对义务教育入学高峰|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厅长笔谈

李奕 人民教育
2024-08-31


民小编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这是对基础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的重大论断。建设教育强国,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基点作用,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人民教育》特别推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厅长笔谈”栏目,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下,邀请各省(区、市)教育厅厅长笔谈在系统谋划教育强国建设中如何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的战略定位、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天,一起来看北京市如何坚持减量发展的思路,主动应对学龄人口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受人口周期性增长和生育政策调整影响,北京市未来10年中小学学位需求呈波次递进,面对学龄人口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北京市教委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坚持减量发展的思路,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向往。


一是坚持“盘活存量”与“扩充增量”双向发力,让好学校真正办在“家门口”。我们将集团办学作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力支撑平台,促进教育供给由单体学校向集团、学区供给转变,在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已超过70%的基础上,统筹全市各区有效扩大集团办学覆盖面,探索学区、集团内教师使用效率提升和学生联合培养、贯通培养新机制,加快推动一批新优质学校成长。实施新一轮365对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义务教育学校,促进课程、活动、师资、教研、管理等教育要素和优质资源有序流动共享,聚焦学生实际获得,使城乡学生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坚持“新建即优质”的原则有效扩增中小学优质学位,2021年起连续三年提前超额完成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新建、改扩建和接收配套学校共计89所,新增学位11.2万个。在“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17所优质中小学校,目前已建成7所,累计形成优质学位2万余个。优化并落实建设用地、校舍建筑、体育场地等办学条件标准,为入学高峰留足空间。


二是整体构建基础教育大资源观和环境观,形成资源调配的“潮汐效应”。在学前阶段,统筹资源优化布局,巩固提升公办率,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积极推动托幼一体化,在充分满足3—6岁儿童入园需求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将托育工作作为儿童成长链条和教育培养链条向前延伸的重要载体,进行一体化设计。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优化教育集团类型结构,强化集团内和学校间人、财、物等各类资源无障碍流动,实现现有资源错峰统筹,探索应对学位压力的新路径。在高中阶段,积极鼓励核心区和中心城区学校到“多点”地区、生态涵养区办学,在缓解核心区和中心城区学位紧张压力的同时,为郊区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构建集约高效的空间发展格局。


三是深化“五育融合”,建立健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德育工作方面,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展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培训展示活动,将新的素材选择和情境创设引入课堂,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以首善标准打造实践育人品牌,组织开展“七个一”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国家博物馆、抗战纪念馆、首都博物馆、党史陈列馆等场馆,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方面,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研制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全部15个学科的教学指导意见,在全市中小学统筹开展“质量月、评价月”活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启动了全市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持续推进“有组织的阅读”。在体育美育工作方面,研制加强学校体育美育资源条件保障三年行动计划,为不同个性禀赋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印发了新时代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培养学生身心俱佳、相互促进。在劳动教育方面,大力建设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构建因地制宜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体系,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基础素养的培养基底,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底层。


四是创新教师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提高教师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效率。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聚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全链条一体化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育人能力各项工作上台阶。打通区域学段、学科界限,改变教师在单一学校、单一学科供给的结构,在集团、学区等场域内实现跨校、跨年级、跨学段、跨学科的教学融通,鼓励和培养教师承担融合课、项目学习、大单元教学等,助力教师优质服务属性及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更多元的合作组织和共同体内共享共用。打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壁垒,建立“法人统筹型”教育集团和城乡共同体或多法人联合体,实现“多校一长”,集团、学区内实现编制、招聘、职称、岗位设置等资源要素的统筹、动态管理。落实交流轮岗若干措施,通过制度支持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有序流动,进一步提升交流轮岗质量。统筹考虑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波峰梯次推进的情况,采取每年保持一定数量新入职教师同时控制增量规模的策略,激发队伍生机活力,保持教师队伍平稳发展。


五是创设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将智能化作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积极探索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实施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助推教师智力资源线上流转。2023年,近1500名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为全市1万余名初中学生开展在线辅导交流答疑,共计辅导近15万次,郊区学生占比76.7%,使数字教育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支撑。建好用好北京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已建设覆盖小初高3个学段、12个年级、15门学科的9000余节数字课程。着力推进200个“双师课堂”学校试点,3000余名教师成为双师主讲,以常态化“双师课堂”教学实践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积极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和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探索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学生学习。


六是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家庭教育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构建家庭教育新格局。启动研制《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指南》,指导学校按照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实际需求,提供精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深入推进家校合作组织建设,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比例达到100%。建立家长培训体系,开发了从入幼儿园前到高三毕业后各学段各年级成体系的96节家长培训课程,依托市民终身学习平台“京学网”“京学”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持续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资源单位数量达到700余家,涵盖党史、国情、科技、体育、艺术等多个领域,每学期为学生提供2000多个活动课程,充分发挥了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


下一步,北京市将坚持首善标准,全面落实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努力夯实教育强国基点。

(作者系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9期

文章作者|李奕

责任编辑|施久铭

微信编辑|贾舒婷


推荐阅读

习近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培育孩子的安全感,父母要做好这三件事 | 家长慧
隐性校园欺凌不可忽视,需始终加强防范 | 观点
老师,您如何开展暑期安全教育?| 每周一问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