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 | 教育改革需登高望远

朱永新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05-26

基础教育改革是事关我国教育整体发展、事关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基础教育改革成效显著。基础教育改革有哪些理论基础?有哪些实践模式?改革的对象与目标是什么?如何从哲学的深度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明确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论(第2版)》一书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该书第一版出版于20127月,曾获得福建师范大学第七届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在第1版的基础上,作者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新的理论成果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融入了作者的新思考、新研究,更加贴近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专门为此书作了题为“教育改革需登高远望”的序言。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论(第2版)》

张荣伟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微商城”购买图书!

内容简介:本书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荣伟教授《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论》的修订版,该书围绕我国基础教育及基础教育改革,从哲学层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一些比较有影响的重大教育实验改革案例进行了评析;对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片面化、简单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了批评,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确立了一个哲学框架。

序言

观察任何事物,最重要的是明确立场,最难得的是找到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或“制高点”。同样,“制高点”是决胜的关键。或许,这个“制高点”就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哲学。只有找到了这个“制高点”,只有从本体论(什么是改革)、价值论(为什么改革)、方法论(怎么改革)等不同维度确立可靠的改革观,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才可能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获得实质性进展。否则,“顶层设计”无从谈起,必然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必然出现形式主义、盲目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偏向。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论》这本书在构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哲学(观)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这本书自觉地构建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认知框架,试图为探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确立更为宏观、更为根本、更为可靠的问题域。我经常说,问题的高度和深度直接决定理论的高度和深度。细读全书,可以看到清晰的问题意识和严谨的逻辑结构。我想用下表来呈现本书的内容框架。

主题

内容

前言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当代格局

我们在争论什么  我们在借鉴什么  我们在探索什么

言说方式

谁在言说  向谁言说  如何言说

话语类型

意识形态话语  知识精英话语  平民实践话语  大众诗性话语

行动逻辑

谁来改革  改革什么  怎么改革

实践模式

行政模式  专家模式  校本模式  共同体模式

主体形态

 

政策规划型主体  理论建构型主体

实践突破型主体  商业炒作型主体  社会公益型主体

对象与目标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改变父母的家教理念  改变人才的评价制度  改变教育的研究范式

教学关系范型

 

多教少学  先教后学  以教定学  教学分离  教学互损

少教多学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教学合一  教学相长

九大学派

 

情境教育  情感教育  理解教育  生命化教育  主体教育

指导—自主学习  新基础教育  新教育实验  新课程改革

结语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通过这个框架,我们可以看到,本书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脉络、现状、问题的把握是系统全面的,分析是鞭辟入里的。我们知道,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顶层设计”非常重要。“顶层设计”所强调的是“全局意识”和“整体谋划”,它需要拥有一个考察教育改革现状的整体认知框架,需要拥有推动教育改革的可靠的立场、视角和思维方法,或者更直接地说,需要一个教育改革的哲学。可以说,正因为改革哲学的不同(虽然有些改革者自己并没有自觉的哲学意识,但事实上也会有个人混沌的偏好喜恶),或改革者在立场、视角、思维方面存在差异,才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教育改革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哲学头脑?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何以走向理性和自觉?荣伟这本书本身就是一部教材、一个案例。这本书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一些比较有影响的重大教育实验改革案例进行了评析;对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片面化、简单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了批评。所有的基础教育改革者,不妨用本书所构建的框架图,来解剖一下自己的教育哲学,分析一下自己的言说方式、话语类型、行动逻辑、实践模式、主体形态等,从而更自觉地从事教育改革与探索。

基础教育改革的力量和智慧来自哪里?我一直认为,我们长期以来的做法是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为主,最终往往走向了封闭、保守和大一统,丧失了灵活性和创造性。许多改革为什么没有深入持久地进行?为什么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儿小?为什么经常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就是因为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形式主义是对付官僚主义最有效的办法,也是一线校长、老师用脚投票的意见表达。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也分析过教育改革的困难之处。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变革是从课堂开始的,是从教师开始的。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该学会关注并且推广那些行之有效的民间教育实验成果,应该汲取民间教育改革的智慧。这也是荣伟这本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文章节选自《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论(第2版)》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微信编辑时文章略有改动。


往期文章

围绕“大概念”设计STEM课程

新书速递 |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研究

康老师的“烦恼” ——《教育中的三个世界》的幕后小故事

家长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欺凌问题?有关部门这样“支招”

“破落户”私立学校逆袭为日本第一名校,只因一堂语文课?!

孩子喜欢超级英雄,面对其中的暴力情节怎么办?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