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一所名校是怎样炼成的
小学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儿童成长最关键的时期。追求“最好”的教育,培育“最好”的人才,是许多小学追求的梦想。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是一所大家公认的名校,是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但这所名校是怎样炼成的呢?《寻找教育的“最好”发生》为我们揭开了它的面纱。
中关村一小是一所具有70年历史的老学校,地处中关村科学院社区,向来受到社区知识界家长的关注,一直发展得很好。自从刘畅老师掌校以后,学校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近些年来学校追求卓越,以科研带教育,以科研促进师生的成才,开展了多种实验研究,召开了多次研讨会。我曾多次参加中关村一小的会议,亲身感受到学校在不断发展、前进。《寻找教育的“最好”发生》一书,可以说是中关村一小办学的一次总结,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是什么?是办学理念。“寻找教育的‘最好’发生”就是中关村一小坚守的办学理念。我们常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追求“最好”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思想境界,就像该书在“引言”中讲的:境界是一个人所处的“状态”,“有境界自成高格”,“能将师生的心灵引向‘高处’”。学校也需要一种高远的境界,引领全体教师追求卓越,把教育办得更好。
寻找教育的“最好”发生,不是一句空话。中关村一小对学校的建设做了详细的规划,制定了《中关村第一小学文化纲领》,内容包含:学校的共同愿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课程的设计要求、对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全书有一条主线——“自主教育”,强调教师的自主、学生的自主,师生都应做到“自主发展、主动适应、自我超越”。全书从课程、教学到学生的各种活动都贯穿了这条主线。
“自主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的本原。儿童的发展固然要有教师的指引、家长的呵护,但主要是依靠他们的自主学习、自我领悟。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需要有主动的内驱动力,然后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最好的“我”。这个“我”,既包括了个体的“我”,也包括了集体的“我”。学生就是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在和老师、同伴的共同学习中发展成长的。教师的成长也需要有自主性,明确了教育的意义,掌握了教育规律,提高了自我境界,就会爆发出创造力、创造出新经验,成长为“最好”的教师。教育就是发展,就是自我超越;学校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自我超越的平台。
本书本着“自主教育”的办学理念,讲述了学校是如何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多彩活动的开展、学校文化的建设等,内容全面而丰富,既有学理的论述,又有案例的描述和故事的呈现,而且图文并茂。从这些论点、案例和故事中可以看到中关村一小办学的全貌,也可以了解一所名校是怎样炼成的。
刘畅校长要我为本书作序,学校如此丰富的内容,很难在短短的序言中概括出它的精华。只能写这么几句,略表我的心意。
文章节选自《寻找教育的“最好”发生》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寻找教育的“最好”发生》
刘畅 等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微商城”购买图书!
内容简介:本书凝聚了中关村一小课程改革以来的阶段性成果,不仅表达了一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也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呈现了一小在课程建构、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学生发展及教师发展方面所做出的有益探索,充分展现了一小师生“做最好的我”的精神气质。
往期文章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