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时很多家长这么做,真的对吗?
最近带娃在小区玩,说到孩子越来越大不好管,有个奶奶抢到了话头,开始和大家兴致勃勃地分享“经验”:
她说2岁半的孙子浩浩挺淘气的,好好说道理经常不管用,最近她找到了“治”他的方法:“不听话,我就把他关屋里!锁门!然后他就老实了。”
浩浩奶奶说的“锁门”,不是大门,而是让孩子独自待在家里的一个房间里,承诺不哭不闹了、或者求饶了才放他出来,“可管用了!就连我现在一说‘关屋里’,他都老实呢!知道怕我了。”老人家更得意了。
有几个年轻的妈妈也跟着附和,“就是啊,以前我们这代是关‘小黑屋’或者罚站,现在已经好多了,不能太严厉,但孩子做错了,也得得到教训啊!”
还有个和我说,“我知道,这个叫什么‘time-out’,冷静!暂停!”
Time-
out
“Time-out”本来是竞技比赛中“暂停”的意思,引申到育儿,是指当孩子在发脾气、行为不端、吵闹的时候,通过让孩子到某个房间静一静、或者让孩子对着一堵墙好好反思一下的方式,起到“中断和暂停”的效果,但是,time-out在执行中,往往容易走偏。
我就曾是其中一个。
在《宝贝,对不起,妈妈做错了》这篇文章里,我分享过自己的失败经验:小叶子1岁半的时候,有次要爬高拿零食,这个动作太危险,我制止了,她还是哭个不停、不达目的不罢休。
我决定停止讲道理,试试我刚学的“积极的暂停”,想着:
这比普通的暂停温和有爱多了,只不过是我去了客厅,孩子留在房间,没关门;只不过是我想和孩子各自冷静,让她意识到:我不生气了、你不哭了,我们才能往下心平气和地沟通。
但随后那僵持的4、5分钟,让我终身难忘。
我没等到一个冷静下来的孩子,反而让她越哭越凶,她可怜巴巴地看着我,我却故意回避和她眼神直接接触,也拒绝去房间抱抱她,一门心思“彼此暂停”!
终于,我暂停不下去了,孩子哭得太凄凉,仿佛我要抛弃她、不爱她一样!
最终,这次失败的“暂停”,让我开始认真地反思,自己到底错在了哪。我在文中也分享了,和美国正面管教高级导师Cheryl请教的经历。
我明白了,关于暂停,哪怕是“积极的”:
1、并不适用于3岁以下的孩子。
2、暂停的目的,是让孩子感觉变好,而不是变得更差。如果让孩子感觉更差了,那不是暂停,而是惩罚。
3、孩子或许会在“被暂停”后变乖、求饶、认错,但如果孩子并不理解什么是“暂停”,那只是他们求生存、想摆脱困境的策略而已,而不是真的反思和成长。
如果我们曾经有过被“罚站”、“面壁思过”、“关小黑屋”的经历就会懂得(如果没有,一个小小的角色扮演,就能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在被大人推搡着进入一个封闭的空间、或是伫立在一道屏障前,孩子可能真正的反思吗?也许有,但更多的,是会恐惧、委屈以及抗拒,心想着,“妈妈好可怕!”“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之前看《妈妈是超人》,世界拳王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处理两个孩子打架的时候、把他们关进“小黑屋”的做法,就引起了争议:有人力挺,更多人在质疑,这是不是一种变相的“惩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35nrbmg9&width=500&height=375&auto=0
的确,视频里兄弟俩是被妈妈强行推进小房间的,孩子们没得选择;被关进小屋的瞬间,小儿子就哭了,一直站在门边撕心裂肺地哭着,不断地叫喊着“妈妈”;
冉莹颖却在门外和儿子们说,“你们不哭了不打了,就让你们出来。”
儿子们最终选择了听话,妈妈开门的一瞬间,哥哥还亲了弟弟一口,看起来是很“有爱”,但孩子们是真的懂得要彼此相爱,还是为了被放出来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姿态呢?
后来有一次,邹市明和孩子练拳击不小心把孩子打出了鼻血,父子三人即便不情愿,也被冉莹颖送进了小屋。
我们不是不可以给孩子暂停,但是:
1、一定要让孩子准备好!要让孩子清楚地理解,“暂停”是怎么一回事,而且需要花时间训练。
这也是为什么要等到孩子至少3岁、甚至更大,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逐渐理解“因果关系”,更容易听懂大人的话。
这对我们来说也很考验,不仅要告诉孩子,什么叫“积极暂停”、怎么做,它不是惩罚而是帮助,而且内心也要这样想。
在孩子还没发脾气的时候,就要花时间反复地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提前知道,当自己情绪不好、即将和家长发生冲突时,可以选择先去暂停,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平复一些再来沟通。
2、要让孩子感觉变得更好,而且亲手参与布置。
“积极暂停角”的布置,也需要花时间,而且让孩子作为主力出主意和布置,比如说,孩子喜欢家里的什么位置?喜欢在那里布置些什么?
只要是能让孩子感觉好起来的东西,比如绘本、玩具、玩偶,都可以带过去,提前布置好,而且孩子平时就喜欢待在那、感觉会变得好的地方。
自从失败的暂停后,我还没有刻意在有冲突时,让孩子“积极暂停”过,但小叶子两岁多时,我就买了小帐篷,其实有点小私心,希望她喜欢这个“私密”空间,把这里当作“积极暂停角”,现在看来,是很可能呢!
3、孩子不满3岁时,我们是最好的示范者。
虽然不适合让不到3岁的孩子积极暂停,但我们在自己很难过的时候,和小一点的孩子说,“我需要去自己的特别的地方待几分钟,直到我感觉好起来。”也是可以的。
甚至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孩子最终会慢慢理解,哦,原来这就是“暂停角”,偷偷地说,我家的一处暂停角,在我的卫生间:)
回到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其实都是为了孩子更好。
并不是只有简单粗暴的惩罚,才能让孩子明白道理,小黑屋和面壁思过,真的out了。爱才是更持久和强大的力量,更何况,孩子的很多行为是适龄的,他们的情绪大脑要到25岁才成熟,哪那么容易就乖乖巧巧的呢?
但愿咱们的孩子,都不再经历这种痛苦,开开心心地长大!
—— End ——
- 作者介绍 -
吉吉,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微博/个人公众号:吉吉pure;微信:mancz321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词,一起做靠谱爹妈:
【情绪】孩子大发脾气好想揍他,怎么办?
【技能】当妈这几年,我学会的无数技能
【沟通】养个蛙才能佛系?不不不,你离什么烦恼都不是事儿,可能只有一小步……
【操控】留美学霸12年春节不归,写万字控诉父母:别再肆意操控我!
↓↓↓ 点击阅读原文,送你一本实用育儿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