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了20天,和孩子的亲情小船要翻了……”

吉吉pure 慢成长 2023-05-17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欢迎扫码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如果不是疫情的关系,小叶子的幼儿园,今天都开学了。但眼下连啥时候能放心出门都还不知道,就这么每天和精力旺盛的“神兽”24小时相处,总有那么几次,你真的很想发火
 
拿周末来说,我想抽空处理点工作上的事儿,和小叶子约定了时间,把pad拿给她,上面一个识字APP她特别有兴趣,最近每天都在学。
 
大概20分钟过后,她跑过来找我,声音超~级~温柔,一听就是有点小心思,果然——“妈妈,我能玩会pad里的游戏吗?
 
本来就是之前怕长途路上无聊才下载、平时不能玩的,而且考虑到她已经看了20分钟屏幕,我就拒绝了。

立马撇嘴儿,晴转阴。
 
我指着识字APP里的几个新字,想看看她边玩边学认识几个了。
 
这要是平时,小叶子会很开心地念出来,结果我连指几个,她都耍脾气,故意说不知道、不认识。
 
“好的,你确定不知道吗?那我们先关掉,歇会儿眼睛再看。”我又问了一次,她继续说不知道、和我对着干。
 

好,关上pad的一霎那——
 
哭声瞬间爆发,声音还特别大!见我还是没有给她开pad,情绪激动中,小叶子还一把抢过弟弟手里攥着的小玩具,结果小的也哇哇哭。
 
我感觉耳朵充斥着嗡嗡声要爆炸,又不想吵醒正在隔壁房间小睡的奶奶,当下好像自己也有股洪荒之力很想发泄,想去“收拾”惹事儿的老大!
 
然而通过权威去恐吓、震慑、甚至打孩子,是一种会让父母上瘾的惩罚,也是一种恶性循环,孩子从中并不能学到什么,即便克制住了顽皮的冲动,也是出于对外界权威和惩罚的恐惧,而不是内在真正学到了自我控制和反省。
 
所以才有了那句话,也是我之前和自己的约定。类似情形时,需要按下“暂停键”:“越是在孩子不可爱甚至可憎的时候,越要去拥抱她。”
 

我把小叶子揽进怀里,而不是斥责推开她,她还是继续哭,但我能感受到,这个时候的哭是因为得到了支撑和爱
 
同时,还是需要做些什么,帮助孩子快点穿越情绪的风暴
 
家里有个游戏盒子,刚好在我们手边,我引导她注意到这个很漂亮的盒子,打开。当注意力被稍稍转移,哭声也跟着减弱。
 
里面有一些卡片,是孩子的各种感受,上面画了有的孩子在哭、有的在笑,有的在生气,对应的,则是各种感受词。
 

我拿起其中的几张,问小叶子,你现在是什么感受
 
她明显顿了顿,注意力从哭,放到了眼前的这件事上,指了指一个画着哭着的孩子的卡片。我告诉她,“哦,这张是难过。你现在很难过,是吗?
 
她点点头。
 
“那你想要自己是什么感觉呢?我邀请她继续找找,有没有其他卡片能代表她想要的。
 
小叶子指了指画了笑脸的那张。
 
“嗯,这是高兴。
 
我继续说,“你现在是难过,你想要高兴,那你觉得你需要做些什么事儿?能从难过,变成高兴呢
 

小叶子陷入了思考状,虽然她和我摇摇头,不肯说出可以做什么、或是还说不出,但这个过程,其实已经帮助她从情绪激动,转为了平静
 

 

上过正面管教课堂的朋友,对“情感脸谱”肯定不陌生,我特别推荐大家家里挂一张,或者要有这类情绪的卡片。(文末我也整理了这方面的资源,回复“情绪”可以免费下载)
 
通常我们会教孩子识别情绪,但刚才的3个步骤(识别当下情绪、思考想要的情绪、思考如何做才能去到想要的情绪),我是在拜访深圳的一所正面管教落地的小学时学习到的,他们会用同样的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
 
两个孩子打架了,老师会邀请孩子走到“情绪脸谱墙”,请他们各自挑出代表当下情绪的那个脸谱,以及想要什么情绪,然后再启发他们自己说出可以怎么做。
 
孩子通常自己就能意识到,继续打架解决不了问题,同时还能了解到,同一个事件中,和自己打架的同学有什么感受
 
——这实在是比老师耳提面命强调纪律、简单粗暴批评找家长好太多了。
 

当孩子的情绪被精准识别,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始“更高级”的对话了——复盘整个事件,帮助她之后更有能力处理情绪、学会解决问题。
 
我用了这6步,引导孩子一步步地去表达

1、  原因(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的时候”):“我想要继续玩pad里的游戏,妈妈不同意。”
2、  情绪(我感觉……):“我感觉生气、难过。”
3、  做了什么(描述身体的动作、反应,心理的感觉):“我哭了好长时间,还抢了弟弟的玩具扔了出去,我感觉脑袋一片空白。”
4、  表达需求(我想要什么/我需要什么):“我想要妈妈抱我”、“我想要继续玩”。
5、  确认第3步,能否帮助孩子实现她的“想要”:“你一直大哭、扔东西,就能继续玩pad了吗?”“你想妈妈抱抱的时候,是说出来妈妈更容易知道,还是不说出来?”
6、  启发孩子回答,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可以怎么做。
 
这几步会让孩子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什么事情触发了什么情绪、然后做了什么样的行为,最关键的是最后两步
 
我会经常在孩子发脾气后和她确认,乱发脾气,有没有帮助她离想要的东西更近。

——“想要”很重要,它能反过来驱使我们做出更符合目的的行为,减少达不到目的的无益举动。
 

当然了,如果一些“想要”本来就和之前的约定不一样,可以去肯定“想要”本身,比如每个孩子都想一直玩pad看电视,可以有这样的想法,但不意味着,约定可以随便被打破
 

 

疫情的这段非常时期,咱们都辛苦了,我也做不到一直是个温柔、好脾气的妈妈,也没法每一次孩子爆发时,都及时地拿出情绪脸谱……
 
没关系的,只是多个选择,如果你真的按捺不住洪荒之力什么方法都想不起来,就先去喝口水、蹲个厕所,然后记得在喝水和上厕所的地方贴个提示卡片吧:

“在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拥抱


识别二维码,点公众号图标
回复关键词情绪到后台
领取情绪认知卡片资源

回复“戴口罩”
领取免费新冠病毒认知绘本下载资源

回复“冬季游戏”
领取28个室内带娃游戏、47张游戏模板


 —END—

你好,我是吉吉
一个喜欢掏心窝子分享的二宝妈一个致力让所有人看见所有人的写作者、教育者慢成长是我和花时间原创的亲子号会持续输送解决方案、希望与勇气想围观我们的日常欢迎添加我们的私人微信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




关注慢成长,还有更多吉吉和花时间用心写的文字:

点击 “在看”,帮助更多孩子认识情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