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成长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乘风破浪的姐姐》我一直在追,感慨当明星也真是不易,真人秀的呈现,前一秒可能把你捧上天,下一秒镜头记录下的某个场景某句话,又会惹来尖锐的口诛笔伐。
《甄嬛传》里饰演过浣碧的演员蓝盈莹,就经历了这么个两重天:
一方面,她凭借在solo表演中的精湛表现,拿到了30个小姐姐中的第一名,赢得大家心服口服,一下子成了励志代表:
舆论都在夸她干一行像一行,能背沙袋吃苦、能死抠每一个细节,最终才能有这么好的舞台爆发力:
但到上周播出的第二次公演前排练中,蓝盈莹却“翻车”了,说起来,竟然同样是因为“努力”:
蓝盈莹和黄龄、吴昕分到了一组,3个人的曲目《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相对其他组的歌,稍微“平”了些,唱跳变化的空间不是很大。
蓝盈莹特别想要她们组呈现更惊艳的舞台效果,于是提议可以上乐器,比如她弹钢琴、黄龄弹吉他,吴昕当主唱。
不过吴昕的声乐基础并不好,老师们认为这个安排不合理,3个人里面,两个玩乐器另外一个不玩,也很奇怪。于是蓝盈莹又提出,让吴昕也学点什么,比如弹贝斯,这样3个人都能上乐器了。结果听到这个提议后,吴昕整个人的脸都垮掉了,这么短时间,对于一个贝斯零基础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连黄龄也说,这个确实难,就算是她自己,也做不到的。吴昕接受采访时压力溢于言表,开玩笑说非要临时学乐器,只能退赛了,在后面的练习中,她也明显焦虑重重,尤其是蓝盈莹那么拼,吴昕不好意思有一点放松,休息的时候,还是会拿着手机背背词儿,怕被蓝盯住。一时间,“蓝盈莹好胜心”登上了热搜,“努力”又成了蓝盈莹的不是,有不少人觉得她心机、自己想表现,就不顾别人。其实要我说啊,蓝盈莹挺好,吴昕的反应也没错,这个事儿呢,也完全不怪“努力”,而是本质上,这俩人的生活态度取向、优先级就不一样。
假想一个蓝盈莹似的妈,遇到了一个吴昕似的娃,一个特别鸡血向上、一个超级讨厌压力,这俩人凑一起,就很容易不对付。但并不是说两个不同的人,就不能组队、不能合作了,无论是比赛、工作还是家庭中,我们必须得有觉察力、尊重差异,也需要学会,“和什么人、说什么话”。一、蓝盈莹和吴昕,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格优先顺序”
在上《姐姐》之前,我就有关注蓝盈莹了,真是一个自带鸡血的小姐姐,她喜欢给自己制定很多的计划,然后一个一个打勾完成。如果从心理学“人格优先顺序”(也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如何获得归属感、重要性/意义、与掌控感的一种行为与反应模式)来看,蓝盈莹是“力争优秀”(道德优越型):
她会专注目标、事情本身的达成与精益求精,看重意义与价值感,就好像作为一个演员,她会苦练,让自己的演技更上层楼;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说要成团、赢得比赛,就一定会倾尽全力、誓达目标。所以我们会看到蓝盈莹在镜头前,永远透着股“向上”的劲儿,只有她带着沙包进场开练,练到很晚了,还云淡风轻发自内心地和老师说,再加一小时。这样的人的确有带动作用,也适合做团队leader,但问题是,组员吴昕,不是这种“力争优秀”型,她优先喜欢的达成目标的方式,和蓝盈莹是完全不一样的。之前看《我家那闺女》,对吴昕的生活方式印象太深刻了,她喜欢养生、葛优躺,能宅家一整天不出门、啥事儿不安排,也乐在其中:和许飞《姐姐》第一轮公演时住一个屋,能说出“10点出门10点起床”这种话:她绝对不是不努力,观众缘一直不错,事业很成功,在《姐姐》中的表现也是很优秀的。只是她努力的方式不一样,人格优先顺序似乎更多指向“安逸型”,尤其不喜欢压力与痛苦,所以当蓝盈莹提出10天练成贝斯时,妥妥地踩到了吴昕的雷区:压力过大、超出一定程度的时候,蓝盈莹这个类型会愈挫愈勇,“你越说我不行,我越行给你看”,吴昕却很可能直接歇菜、甚至选择放弃。学习了好几年的心理学和正面管教,都对这个部分有深入的探索,在不了解“人格优先顺序”和“生活态度取向”时,我们很容易戴上自己的“滤镜”去看别人,想当然的以为,我自己能做到,别人也能做到。蓝盈莹让人反感的,也正是于此,她特别努力,是好的,但强迫别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就会出问题了。还有人最讨厌被批评被安排,喜欢自己掌握节奏;有的人特别怕麻烦、被拒绝,喜欢和谐的关系、“你好我好大家好”。每个人都不能活成一座孤岛,而是需要在关系中,求同存异、相互理解。那么,如何去鼓励不同类型的人?或者当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为了一个目标使劲儿,就像《姐姐》成团、像父母鼓励孩子学习,可以怎么做呢?这世上的很多矛盾,大多是站在各站各的角度、各说各话。如果仅仅是指责谁谁谁没做好,我们只会在这个层面上一直卡着出不来,斤斤计较着得与失。但如果大家都能往后退一步,看见更大、更全的画面是什么,共同的目标、愿景是什么,就会有了良性沟通和相互理解支持的基础。比如我告诉这个读者,需要停止指责,大家坐下来一起聊聊,是不是有共同为了孩子好的愿望、这个愿望又有多强。如果是的话,那么指责妈妈本身,只会让妈妈情绪不好、进而影响到孩子。基于共同为孩子好的共识,我们可以商量,如何解决这个困难。好像蓝盈莹和吴昕这个队,也需要回到想让“整个队”有更好呈现的共识,激发这个愿景,再谈付出。不然,以每个人的本能优先顺序,就会更容易看见眼前的困难,选择用自己喜欢、舒服的方式去面对。我举个朋友的例子吧,她就是典型的“安逸”风格,讨厌压力与痛苦。之前我们上一个课,她和我说起,纠结要不要报一个小儿推拿班,但迟迟下不了决定,是因为很害怕课堂压力大、要去死记硬背好多穴位知识。这个时候,如果用蓝盈莹的方式打鸡血,对她说,“你可以的,一天背一点,绝对没问题,我可以,你也可以”,基本上没用的。我知道对她来说更舒服、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是什么,我是这么“劝”的:“是啊,没上过是会有这个担心,万一压力大,也不是你上课的本意了(共情)。这个课我了解不多,不过,既然是推拿,说不定上课环境和一般的课堂也不一样,比如点个香薰啦、灯光柔和啦、就跟咱们去按摩一样~累了还能放松休息(符合安逸生活态度取向的描述)。”她一听,眼睛一下子放了光,“啊,这就是我想要的!!你说的我现在就想去!”后来,她还真的就去了,而且课堂确实和之前想得不一样,是挺放松那种,她学得特别开心,还来谢谢我当时和她说了那些话。如果是对蓝盈莹,我会和她讲,这个目标达成对她会有多重要、对她的事业发展个人成长意味着什么、她会变得更优秀……同样的,对于不喜欢批评和被安排的人来说,给予ta一定的自主性和空间、多多赞美,是必要的。对于看重关系、讨厌被拒绝的人来说,允许ta说不,ta会很感激;强调关系,也更能影响ta做出倾向性的决定。回到蓝盈莹吴昕,如果蓝盈莹能在死磕的过程中,更多的能够觉察和同理到他人的状态,创造一些放松、愉悦的氛围,允许组员适当休息,吴昕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蓝盈莹也不容易的,常常打鸡血、使命必达的人,有时对自己,也会缺少宽容,懂得适当求助、承认自己也有不行的时候,比一直猛猛地向前冲,反而能走得更远。孩子的人格优先顺序,是在出生后、不断因着家庭、环境、自身所经历的事情,在塑造着的,5岁后,一般会看出个大概的倾向。所以呀,如果你是个鸡血蓝盈莹妈,遇到个吴昕安逸娃,也千万别责备孩子,而是想想更大的那幅图景是什么,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同时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多去回应、沟通、鼓励。每个类型的人,都有其他类型的影子,也都有自己做事的风格、努力的方式。我虽然和蓝盈莹类型不完全一样,但原来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打鸡血”型了,天天做计划打卡。到现在,我也还是认可有些人喜欢这种“上进”的生活方式,但只是越发觉得,不要用一套标准去要求所有人,也不是别人没做到,就不好。我们终究会发现,每个人都是如此的独特与复杂,每个人的特质背后,也有相应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去评判好与坏,而是求同存异:愿我们都能舒服又自在地,看见自己、看见他人,成为独一无二的,乘风破浪的小姐姐~~
一个喜欢掏心窝子分享的二宝妈一个致力让所有人看见所有人的写作者、教育者慢成长是我和花时间原创的亲子号会持续输送解决方案、希望与勇气想围观我们的日常欢迎添加我们的私人微信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