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是我们带娃时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

花时间 慢成长 2023-05-17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你好,我是慢成长创始人花时间欢迎扫码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刚过去的这个周日,发生了几件小事。


因为连在一起发生,我还挺感慨的,记录下来和大家聊聊。




第一件事:你身上有星星


首先是有个好朋友过生日。所以我们一群人,一早就带着肉、带着菜、带着零食、带着娃,到近郊一个房车烧烤基地开开心心聚餐。


穿串的准备工作


朋友的女儿比果果大三岁,特别懂事。除了陪我家的小妹妹一起玩儿,还对怎么烤串感兴趣,当起了小小烧烤师。


孩子在炭火前忙乎了很久,帮我们烤了许多蔬菜。等她回到桌边开始吃的时候,我一眼看到她身上、裤子上,星星点点都是飞溅上的酱料。


大家知道,烤蔬菜要刷油,不然很容易烤糊。小朋友应该是很专注地在烤菜,没注意到溅了自己一身。


因为穿的是浅色上衣、白裤子,这些酱料斑斑点点特别明显。我就赶紧抽了两张纸巾递给她擦。


这时候,她妈妈,也就是我朋友,在旁边看着女儿在那里擦,忽然开口说:“呀,你身上多了好多星星,在那里一眨一眨的!”


姐姐穿的白衣服


我忽然就很感动。


孩子把新穿的白衣服弄脏,妈妈担心洗不掉——这个场景太常见了。


温和的妈妈可能会嘱咐一句“衣服都脏了,下次小心点”;严厉的妈妈可能当场就批评两句;当然,也可能有妈妈不当回事,视而不见,觉得回家洗洗就好了。


但朋友和孩子的表达,却浪漫又童真——你为大家做了这么多事情,身上多了好多星星呀!


用孩童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了鼓励和自信。


怪不得那天我们在场的人都在说,这个小姑娘言谈举止好温柔啊,原来和妈妈的言传身教是离不开的。


我们不经意间的表达,是责备还是肯定,是批评还是接纳,都在一点一滴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第二件事:你还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吗?


聚餐在午后结束。果果下午有节课,我就带着她直接去上课。


因为是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老师在教室门上贴了张随机排位的座位表,方便孩子们对号入座。


我和大部分家长一样,在座位表上找到孩子的名字,把水壶往桌面上一放,就让孩子落座了。


这时,我注意到一个爸爸带着儿子站在门口,两人看了很久座位表


老师手写的座位表


就听那个爸爸说:“找找你坐哪里,自己能找到吗

男孩就指出了自己的名字,说:“在这里。”

“名字找到了,你坐哪里呢?你能看懂这个逻辑吗?”爸爸继续说。

男孩就盯着座位表一直看,还是找不到。

爸爸说:“你看看这个图上还有什么线索,中间是‘讲台’,然后哪边写的‘门’,哪边是‘窗’?”

男孩就用手分别指出来:“左边是门,右边是窗。”

那你的名字在教室什么位置?已经知道你的名字挨着门了,能找到自己位置了吗?”爸爸还在继续引导。

男孩还是有点迷糊,最后爸爸又解释:“你瞧,左边是门,你的名字就是挨着门旁边第一个啊。再找找是班里哪个桌子。”


虽然整个过程中,孩子对空间的认知没有那么快,爸爸的引导看上去没有很顺利,但我看着还是很受启发。

我曾经给大家写过一篇《美国幼儿园、小学,专门教孩子认识地图,培养空间思维的map skills》,还和大家分享怎么带孩子画教室地图来着——反过来不就是让孩子根据平面图找座位吗?

其实我们身边的生活里,不就有许多这种能锻炼孩子的机会吗?自己怎么没注意呢?


我写过的
空间思维玩法也是,在公众号多次分享的探索式学习方法PBL也是,当我们把这些锻炼思维的玩法,当成一个项目去看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宏大——


要专门设计,要拿出时间,要打印许多材料,要耗费精力去和孩子互动……可能还没开始就消耗了我们的一部分热情。


但事实上,这些玩法真的做起来根本就没那么难。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用到,核心无非就两条:


多问孩子“为什么”,让她/他去思考;

多让孩子自己来做,让她/他去动手、寻找。


锻炼孩子的思维,多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有时比我们费尽心机、各种设计要管用得多。




第三件事:当座位表不存在的人


那位爸爸带孩子找座位成功后,又有其他家长走了进来。一个男孩在妈妈的带领下,直接坐到了果果旁边的空座上(这个空座在第一排正中间)


巧的是,这个座位对应的名字是果果的一个女同学,发现俩孩子会挨着坐,果果挺开心的,刚才还在问我:“XXX什么时候来呀?”


忽然看到不认识的男孩子坐到旁边,她就偷偷拉我:“妈妈,这个男生怎么坐到XXX的位置上了?”


男孩的妈妈就站在自己儿子旁边,我想可能这位家长没看到座位表,就善意提醒了一句:“可以先看看门上的座位表哈。”


谁知这个妈妈用“谁用你多管闲事”的表情,瞪了我一眼不回答,然后就当我透明人,越过近在咫尺的我看空气。



后来,到的家长越来越多,都在门口看座位表。这个妈妈也凑过去看,找到了自己孩子的名字,用手一指,明显是在别的位置。我以为她会来让孩子换座位,谁知她还是装没看到,扭头走了。


过了一会儿,果果的女同学跟着爸爸来了。同学爸爸看到座位被占了,就跟男孩说挪个位子。小男孩也不站起来,就瞪着眼睛坐在那里。


我估计孩子可能也不知道挪到哪里去,这事儿还是要和家长说。同学爸爸不知道找谁,我就再次和那位妈妈说:“您给孩子换个座吧,坐这里的那个孩子到了。”


这个妈妈这才脸上悻悻地走过来,叫自己孩子坐到了正确的位置上——一个靠边的位子。



怎么说呢,占座行为挺常见的。家长想让孩子坐好一些的位置,值得理解。


为了减少这些纷争,许多机构、老师,都会排出随机的座位表,每周轮换,让孩子们都能坐到“好座位”,用规则来尽量确保公平。尊重规则,就是尊重我们自己的权益。


在我看来,课堂内外的规则,就是社会契约的缩影。未来孩子们走入社会,都要接受社会契约的约束。从法律、法规、劳务合同到社会公德、有序排队、不闯红灯……这些都是社会契约的一种。


而孩子对规则的理解、适应,都是从童年时的生活点滴、校园纪律积累而来的。更关键的,正是我们家长的言传身教,不是吗?


所谓“小细节处看人品”。人生总是由小见大。教育更是。



今天和大家闲聊一篇,其实就是我周日的一些观察和感悟。


带娃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我们愿意放慢脚步、用心观察,能悟出许多人生的况味来。


我想,大家平时带娃,可能也有过被别人触动的时刻,或者引发你思考的事情,欢迎文末留言说给我听听呀。


我们一起分享些碎碎念,吐吐槽,也是疗愈育儿压力的一种健康方式呢!😛


—End—


你好,我是花时间

一个当妈四年后赴美国读研

爱知识、有温度的心理学科班生

慢成长是我和吉吉的原创亲子号
致力于为妈妈们输送解决方案、希望与勇气
加我的私人微信,可看更多带娃日常和福利

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

👇👇

关注慢成长,还有更多花时间和吉吉用心写的文字:


你的每个分享在看,都是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