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新冠病毒∆382突变与毒性减轻有关,或有助疫苗研发
随着疫情发展,新冠病毒的突变情况反复引起关注。比如席卷全球的D614G突变,有实验给出了支持D614G变异病毒更具“感染性”的证据,但不足以说明变异后的病毒更具“传播性”。
而在《柳叶刀》最新发表的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中,新加坡研究团队指出了与患者症状减轻有关的一种突变——新冠病毒基因组ORF8(开放阅读框8)区域∆382突变(382个核苷酸缺失),这一变异会影响基因中ORF8的转录。
研究团队指出,进一步研究该变异的影响,可能将为治疗方法和疫苗的研发带来洞见。
截图来源:Lancet
在2020年1月和2月新加坡的新冠病例中,相关研究人员监测到了Δ382变异的新冠病毒。很快,在中国台湾地区、孟加拉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也发现了该变异毒株以及ORF8区域不同核苷酸缺失的变异毒株。据研究团队介绍,尽管这一变异毒株在大流行早期有所传播,但在3月之后就不再检测得到了。
在SARS流行早期,也曾监测到过SARS病毒基因组中ORF8区域的核苷酸缺失突变,尽管临床意义不明确,但在体外研究中,Δ29变异SARS病毒的复制效率要低于野生型病毒,因此推测其引起的症状可能相对较轻。顺着这个思路,研究人员也想到了,Δ382变异的新冠病毒是否可能“毒性”更弱呢?
▲新冠病毒Δ382缺失和相似突变(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因此,研究团队回顾性地分析了新加坡7家公立医院的病例,对比了感染Δ382变异和野生型新冠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
在2020年1月22日-3月21日期间,对278例确诊患者的所感染病毒株筛查,共纳入了131例确诊患者,其中92例(70%)感染了野生型新冠病毒,10例(8%)混合感染了野生型和∆382变异新冠病毒,29例(22%)只感染了∆382变异新冠病毒。
从患者人口特点来看,各组患者的性别和合并疾病的情况相似,但相较于野生型病毒组,∆382变异病毒组的患者更年轻,65岁以上人口更少(3% vs 11%)。
从临床表现来看,只感染∆382变异新冠病毒的患者发病更晚,平均体温更低,全身性炎症更少。但两组患者的病毒载量没有差异。
更重要的是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与只感染野生型新冠病毒的患者相比,Δ382变异组患者需要补充氧气治疗的几率更低(0/29 [0%] vs 26/92 [28%]),在调整年龄和合并疾病的影响后,只感染∆382变异新冠病毒的患者需要补充氧气的风险只有前者的7%。
从免疫指标来看,感染Δ382变异新冠病毒的患者,体内的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的浓度也较低,而这些因子与重症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指出,ORF8是冠状病毒突变的热点区域,从这项研究数据来看,该区域核苷酸缺失对临床的影响,似乎是感染症状较轻,全身炎症更轻,患者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更有效。
这项研究让我们对新冠病毒的变异有了新的认识。期待更进一步的发现能更好推动应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和疗法研发。
新冠研究近期报道:
题图来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
参考资料(可上下滑动查看)
[1] Barnaby E Young, et al., (2020). Effects of a major deletion in the SARS-CoV-2 genome on the severity of infection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Lancet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1757-8[2] Su YCF, et al., (2020). Discovery and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382-nucleotide deletion in ORF7b and ORF8 during the early evolution of SARS-CoV-2. MBio, DOI: https://doi.org/10.1128/mBio.01610-20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点“在看”,分享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