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我的一生都被抑郁症困扰,虽然我一直都在工作,但这太艰难了。” Tommy Van Brocklin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她从15岁就开始患抑郁症了,如今已经60岁。患病的这段时间,Tommy一直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不幸的是,在她服药的10年后,药物逐渐对她不再起效 。在她陷入苦海、想要自杀期间,Tommy尝试了许多其他药物,但最后都无济于事。直至Tommy尝试了斯坦福神经调节疗法(SAINT)后,她的病情迎来了重大转机。“我睡得更好了,我完全戒了酒,我再次弹起了吉他,我享受遛狗……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我,积极乐观、热爱生活。”Tommy聊着自己的改变。
截图来源: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斯坦福神经调节疗法(SAINT)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研发的一种个体化的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斯坦福神经调节疗法是研究者基于间歇性theta脉冲刺激(iTBS)开发的一种新疗法。iTBS是运用磁场脉冲,使神经元细胞去极化并诱发电位改变,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和功能的技术。iTBS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但是该疗法的疗程较长,且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有所缓解。而斯坦福神经调节疗法解决了iTBS的这些局限性,新疗法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神经回路,定位磁脉冲并以更快的速度提供更多的脉冲来推进治疗。近期,斯坦福神经调节疗法的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研究中指出,这种新型的磁脑刺激疗法,能迅速(5天)缓解近80%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而副作用只是暂时的疲劳和头痛。这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了29名患有难治性抑郁症的参与者(平均患抑郁症的时间长达九年)。研究者将这些参与者随机分配至2组,其中一组患者接受斯坦福神经调节疗法,另一组的参与者接受模拟真实治疗的安慰剂治疗。研究的主要结果,是治疗4周后的抑郁症状评分,评分通过蒙哥马利-奥斯伯格抑郁量表 (MADRS)完成 。在试验组的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使用MRI来定位每个参与者的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内的最佳位置;该区域在功能上与膝下扣带回(subgenual cingulate)最相关,能够调节执行功能,例如解决问题和抑制不需要的反应。然后,研究者在与膝下扣带回关系最强的子区域(是抑郁症患者大脑过度活跃的一部分)应用疗法刺激。参与者每天接受10次脉冲治疗,每次1800次脉冲,两次治疗中间有50分钟的休息时间,连续治疗5天。该刺激加强了两个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对膝下扣带回活动的控制,从而调节了神经功能。两组的参与者均佩戴降噪耳机,并涂抹局部药膏以减轻痛觉。在研究期间,先前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参与者仍然保持正常剂量;先前没有服用药物的参与者,也不需要开始服用任何药物。
图片来源:123RF
论文中总结道:通常情况下,开始服用抑郁症药物的患者,其症状在一个月内都不会减轻。而采用斯坦福神经调节疗法后,参与者通常在治疗的几天内,就感觉症状有所缓解。该疗法疗程短、疗效高,为急诊或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提供了快速治疗的机会。研究人员希望,该疗法可以用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研究的通讯作者、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助理教授Nolan Williams指出:“该疗法的疗效显著且迅速,而且治疗是非侵入性的。希望这种疗法未来能广泛应用于急诊科和精神病房,因为这些患者的自杀风险最高。对于那些处于紧急状态的人,该疗法也可能会改变现有治疗方案。”相关阅读
治疗重度抑郁的曙光,《自然-医学》发表里程碑式新疗法进展
北大团队新发现:改善抑郁,可能减缓认知功能下降 | 解武祥研究员点评
《柳叶刀》子刊:中国成人抑郁患病率达6.8%,女性、失业者风险更高 | 世界精神卫生日
年轻人太难了……新研究指出年轻时抑郁,到了老年更易患痴呆症
参考资料
[1] Eleanor J. Cole et al., (2021) Stanford Neuromodulation Therapy (SNT):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DOI: 10.1176/appi.ajp.2021.20101429
[2] Experimental depression treatment is nearly 80% effective in controlled study. Retrieved NOVEMBER 1, 2021,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11-experimental-depression-treatment-effective.html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