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提早20年保护!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标志物,会是它吗?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症最常见的形式,也是老年人中高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针对AD患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早期患者通过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因此,早期有效诊断AD异常重要。
近日,《柳叶刀-神经病学》(The Lancet Neurology)发表重磅研究成果,证实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在AD症状首次出现前21年就已经开始发挥保护作用。不仅如此,其细胞表面受体TREM2在脑脊液中游离水平的加速升高,减缓了AD高风险人群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沉积、Aβ依赖性tau蛋白致病作用、大脑皮质萎缩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等。
研究指出,基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TREM2在疾病早期发展中的保护性作用,TREM2水平变化可能是AD临床研究的关键标志物,靶向TREM2疗法有望成为对抗AD的未来潜在方向!
截图来源:The Lancet Neurology
TREM2是小胶质细胞表面受体蛋白,在小胶质细胞活化、存活以及吞噬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脑脊液中可检测到游离的TREM2(可溶性TREM2)。
既往动物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脑脊液中TREM2水平可用于衡量小胶质细胞活性,随着TREM2水平的增加,小胶质细胞对大脑的保护作用也随之增加。
人体研究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D患者脑脊液中可显示出较高的水平的TREM2。此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结果提示,TREM2遗传变异与AD的发病有关,其罕见错义突变甚至可使AD发病风险增加近3倍!
当前研究人员基于脑脊液分析以及认知评估结果,对显性遗传阿尔茨海默病网络(DIAN)观察性研究中的248例受试者数据进行了纵向分析(DIAN观察性研究中登记了受常染色体显性AD影响,如PSEN1、PSEN2、APP致病性突变携带者家庭成员)。
▲受试者基线特征(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研究人员通过受试者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发病年龄推算其AD症状发作年龄,并借此分析AD疾病前阶段其脑脊液可溶性TREM2变化特征,以及与AD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研究人员利用新型技术,有效排除了选择性剪接产生的无跨膜结构域TREM2,因此可以更为精准地对脑脊液中可溶性TREM2水平(而非所有形式TREM2蛋白)进行特异性分析。
研究发现,早在症状发作(估算症状发作年龄)21年前,AD显性遗传突变携带者脑脊液中的可溶性TREM2就开始增加。结合其他淀粉样蛋白以及tau蛋白分析,TREM2增加的速度越快,AD典型脑相关进展事件出现的速度就越慢。
不仅如此,疾病极早期阶段脑脊液中较低水平的β-淀粉样蛋白42(Aβ42),与后续可溶性TREM2更快程度地增加有关。这或许提示,在影像学检查尚未能发现AD时(即PiB-PET检查摄取值尚未升高),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就已经触发了可溶性TREM2的产生,小胶质细胞可能对淀粉样蛋白相关致病途径异常敏感。
PiB-PET检查显示,受试者脑脊液可溶性TREM2水平更快程度地升高降低了淀粉样蛋白积聚速度,TREM2水平变化可能是β淀粉样蛋白积聚的早期保护性反应。结合认知评估结果,可溶性TREM2较快水平的增加,对减少大脑结构萎缩、减缓认知下降等具有有益作用。
总体而言,当前研究结果表明,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极早期阶段,淀粉样蛋白的沉积触发了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而这可能是通过其细胞表面TREM2受体介导。研究结果与既往阿尔茨海默病神经成像项目(ADNI)中的结果也相一致,即基线脑脊液较高水平的可溶性TREM2,与受试者后续认知下降、大脑结构萎缩的发展减缓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既往多项研究的结果提示,可溶性TREM2与脑脊液中tau蛋白、p-tau181等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而当前分析显示,可溶性TREM2的水平在临床前阶段就开始增加,并且与脑脊液中检测出的淀粉样蛋白有关,但是与tau蛋白、tau蛋白在苏氨酸181上的磷酸化(p-tau181)无关。
论文指出,当前这项研究的发现为可溶性TREM2的复杂动力学特征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明确的证据。AD显性遗传突变携带者可能早在症状出现前,就已经出现了可溶性TREM2水平的快速增加。
TREM2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疾病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保护性作用,而靶向TREM2疗法有望成为对抗阿尔兹海默病的未来潜在方向!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The Lancet Neurology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参考资料
[1] Estrella Morenas-Rodríguez, et al. (2022).Soluble TREM2 in CSF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ther biomarkers and cognition in autosomal-dominant Alzheimer's disease: a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study. The Lancet Neurology,DOI:https://doi.org/10.1016/S1474-4422(22)00027-8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点赞,在看,传递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