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赠书 | 江晓红:英汉指称转喻意义建构的认知语用研究(何自然序)
《英汉指称转喻意义建构的认知语用研究》是江晓红教授第二本研究转喻的专著。她的第一本关于转喻的专著《认知语用研究:词汇转喻的理解》(2009)是由冉永平教授和我写的序言,该书是她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处女作。江晓红是我2004年招的最后一批博士生,但她攻读学位期间适遇我行将退休,于是我将指导她的责任转托给冉永平教授,可以说,她是双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业的一位广外优秀博士生。
作者:江晓红 著
定价:48.00元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长按二维码可购买
比起晓红十年前的处女作,她现在这本专著对转喻的见解显得更加细致、更加深入了。这十年间她对转喻的研究情有独钟,从没间断,完成并发表过多篇论文:《转喻词语识别的语境制约》(2010)、《转喻词语理解的认知语用机理探究》(2011)、《转喻研究述评:认知语言学视角》(2011)、《指称转喻的语用动机研究》(2014)、《转喻回指照应的认知语用阐释》(2016)、《认知语用视域下转喻的修辞功能》(2016)、《学龄前儿童转喻能力发展实证研究》(2019)等。从这些论文中我们看到作者将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试图以分析转喻意义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构建一个有助于分析指称转喻的使用、理解和习得的认知—语用模式。作者将上述课题研究的收获进行系统的综合和总结,并吸收当今这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本书中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转喻指英语的metonymy。其实,学界对将metonymy译为“转喻”或“借喻”还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metonymy并无“喻”,即没有“比喻/比方”的用意,而纯粹指“借而代之”的“代”的意义。但也有学者除将metonymy细分为无“喻”有“代”的metonymy(如The pot is boiling,pot借代water)之外,还分出有“喻”无“代”的metonymy(如Mary is just a pretty face,a pretty face 喻美丽),以及分出兼有“喻”和“代”的metonymy(如The crown has not withheld its assent to a Bill since 1707,the crown在这里既是“代”也是“喻”了)。然而,本书要探究的并非术语本身的翻译,亦非修辞格中“喻”和“代”的异同,而是高屋建瓴地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转喻的研究来探索人类的认知和词语意义扩展的方式。因此我们只需知道现在谈论的“转喻”是metonymy就足够了。
本书作者江晓红教授的学术背景和擅长领域是语用学。她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大学任教期间曾一度留学英国,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随关联理论创建人之一的Wilson教授深造,专攻认知语用学。通读全书,我们就会发觉该著述和坊间对转喻研究不同的几个亮点:
(1)作者探索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之间的联系与统合,试图通过对转喻的研究探索词语理解的认知语用机理,从而提出一种新的认知—语用的整合分析模式。
(2)结合语用学原理谈转喻的理解,提出要正确认识转喻所替代的事物,必须确立喻体和本体概念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并非固定不变,它的确立取决于语境,转喻的含义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动态生成的。
(3)转喻具有明显的语用指称性,本书将研究重点放在指称转喻。要确定转喻词语的指称就要注意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依赖语境的动态性,词语实际应用过程的指向就会随着动态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转喻指称的意义建构必然基于认知语用,而非仅局限于语义逻辑。
(4)在充分认知动态语境的基础上理解转喻词语的思路是:①通过喻体去联想本体的意义;②通过突显本体概念中的某些特征来认知本体;③通过理解喻体的含意来明确转喻表达所蕴含的认知效果和语用功能。
(5)本书专章研究儿童对指称转喻的习得状况。作者运用实验心理学的实证设计,考察学龄前儿童能否理解“特征代人”的新颖转喻,从而合理解释语境是触发和感知转喻词语意义及概念命名的重要语用动因。
转喻(metonymy)在汉语传统修辞学中常指“借代”,作为修辞格,“借代”是“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手法(倪宝元:《修辞》,1980)。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转喻和隐喻(metaphor)等传统修辞都被提起并划入认知范畴来研究。转喻被看成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而不把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或单纯的修辞功能。目前学者们对转喻的认知研究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他们提出了诸多不同的见解。指称转喻乃当前转喻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但言语交际中指称转喻的语用功能尚未有文献进行过深入研究,晓红在本书中将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做了一些联系与统合,分析不同语境下转喻的指称和含意,揭示交际者选择使用转喻的语用动因,从而使读者深化了对指称转喻的认识。总之,晓红的新作《英汉指称转喻意义建构的认知语用研究》拓展了认知语言学对转喻的交际功能方面的研究,为转喻的认知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何自然
2019年9月于广州白云山
序作者简介:
何自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创始人、名誉会长,曾连续两届入选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内外多个学术刊物编委。在国内外发表论文逾200篇,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和国内外第一部从理论建构和应用探讨两方面系统研究语言模因的专著《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以及其他语用学、语用语法等专著和译著十多部,其论著在有关学科论文中的被引用率一直排在全国前列。
本书作者简介
江晓红,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国家公派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访问学者。曾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肇庆市拔尖人才、肇庆学院教学名师、肇庆学院科研十佳教师、肇庆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知联会理事、肇庆市知联会常务理事、广东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等,迄今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中国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曾获肇庆市多项优秀社科成果奖。
本书导读
本书为何自然先生主编的语用学学人文库之一,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运用思辨和语言直觉辅以语料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对转喻的理解、使用和习得的认知语用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全书以指称转喻的使用、理解和习得为主体架构,分析其产生的动因和功能、认知途径、回指机制,试图进一步探讨转喻生成与理解的制约因素和推理机制,以及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探索和发现。
本书目录
总 序
序 一(何自然)
序 二(冉永平)
插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本书结构
第2章 转喻研究述评
2.1 引 言
2.2 转喻的传统修辞学研究
2.3 转喻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
2.4 转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2.5 转喻的语用学研究
2.6 结 语
第3章 转喻分析的认知语用视角
3.1 引 言
3.2 转喻的认知观
3.3 转喻的语用指称性
3.4 指称转喻分析的理论视点
3.5 结 语
第4章 指称转喻理解的认知语用机理
4.1 引 言
4.2 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在转喻研究上的互补性
4.3 指称转喻理解的认知语用分析
4.4 结 语
第5章 指称转喻识别的语境制约
5.1 引 言
5.2 转喻识别的句法和语义关系
5.3 转喻识别的认知突显性
5.4 动态语境观
5.5 转喻识别的语境制约
5.6 结 语
第6章 转喻回指照应的认知语用阐释
6.1 引 言
6.2 转喻回指的解释方案
6.3 转喻回指的制约因素
6.4 转喻回指的认知语用机制
6.5 结 语
第7章 指称转喻的语用动因研究
7.1 引 言
7.2 指称转喻的语用特征
7.3 指称转喻的语用动因
7.4 结 语
第8章 认知语用视域下转喻的修辞功能
8.1 引 言
8.2 转喻的修辞功能
8.3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转喻的修辞功能
8.4 转喻修辞功能的认知语用学阐释
8.5 结 语
第9章 基于汉语新闻语篇的“首都/国家代政府”转喻研究
9.1 引 言
9.2 “首都代政府”转喻和移情理论
9.3 研究方法
9.4 发现与讨论
9.5 结 语
第10章 儿童指称转喻习得实证研究
10.1 引 言
10.2 研究设计
10.3 研究一:学龄前儿童转喻理解
10.4 研究二:学龄前儿童转喻缩略表达
10.5 研究三:学龄前儿童转喻命名
10.6 综合讨论
10.7 结 语
第11章 结 语
11.1 本书总结
11.2 主要创新点
11.3 今后发展方向
附 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语用学学人文库
语言学学人文库是由著名语言学家何自然先生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用学精品丛书。本丛书旨在促进我国语用学教学与研究的繁荣,使汉语、外语学习和实际运用得到应有的重视,使汉语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使用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并为在国际上普及汉语和宣传中华文化而助力。
语言学学人文库着重反映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评介当前国外语用学学科的前沿课题;第二,结合和借鉴国外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和提高我国汉语和外语的教学与研究;第三,介绍我国学者在语用与社会、语用与文化、语用与翻译、语用与心理、语用与认知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编委会
主 任:何自然
副主任:陈新仁 何 刚 姜望琪
冉永平 熊学亮 张绍杰
成 员:洪 岗 侯国金 黄希敏(台湾)
霍永寿 廖美珍 林大津
刘绍忠 莫爱屏 曲卫国
魏在江 文 旭 吴亚欣
谢朝群 杨文秀 于国栋
曾衍桃 张 辉 张克定
张新红 周 榕
文库书目
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
何自然 陈新仁 等 著
社会用语的语用心理分析
陈新仁 等 著
语用学探索(增订本)
何自然 著
语用翻译探索
李占喜 著
基于商业咨询顾问话语
实践的身份建构研究
袁周敏 著
语用学视角下的
新闻转述研究
景晓平 著
英语疑问附加语的
语用研究
毛延生 著
误解与心理偏差
吴亚欣 著
社会文化理论与语用习得研究
段琳琍 著
新闻标题的主观性:语用身份论视角
吴 珏 著
汉语文化特性面子表征的语用研究
周 凌 著
委婉语解读的社会—认知语用学研究
邓兆红 著
特称描述语理解机制的语用学研究
李 娟 著
英汉指称转喻意义建构的认知语用研究
江晓红 著
以上图书在当当、京东、天猫、淘宝、
暨南大学出版社官方微店有售
欢迎选购阅读
语言学著作出版
长按二维码跳转至公众号后台
在对话框回复“著作出版”
洽谈出版
语服君给大伙儿送福利啦~
即日起至10月23日23:59:59
在本文底部留言处
写一段走心的文字(想要得到本书的理由)
留言集赞数最多的前五名读者
将获得包邮赠书
推荐阅读
推荐丨吴礼权《汉语名词铺排史》:汉语修辞学的前沿成果(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
推荐丨张玉金《出土战国文献动词研究》:古汉语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
重磅 | “中华文化外译书系·汉字中国”出版,助力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推荐丨何自然、陈新仁等《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国内外第一本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专著(语用学学人文库)
推荐 | 李占喜《语用翻译探索》:基于语用学理论的翻译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推荐 | 景晓平:语用学视角下的新闻转述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推荐 | 李娟:特称描述语理解机制的语用学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推荐 | 邓兆红:委婉语解读的社会—认知语用学研究(语用学学人文库)
推荐 | 吴珏:新闻标题的主观性:语用身份论视角(语用学学人文库)
推荐 | 袁周敏《基于商业咨询顾问话语实践的身份建构研究》:基于会话过程研究身份建构的专著(语用学学人文库)
推荐 | 陈毅平:《红楼梦》称呼语翻译研究(语言服务书系 · 翻译研究)
推荐 | 庞雅:海南闽语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研究(语言服务书系 · 方言研究)
推荐 | 李艳娇:基于语料库的日常会话评价功能研究(语言服务书系 · 话语研究)
推荐 | 黄海翔:《孙子兵法》英译的文化研究(语言服务书系 · 翻译研究)
推荐 | 张权:网络环境下英语规则化趋势研究(语言服务书系 · 语言教学研究)
推荐 | 尉万传:言语幽默的语用认知探究(语言服务书系 · 语用学研究)
推荐 | 朱城:《汉语大字典》释义的准确性问题(语言服务书系 · 辞书研究)
荐书 | 安华林、刘娅琼等编著:汉语学习词典多维研究(海雅文丛)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欢迎后台留言
获取更多语言学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