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声音 | 陆俭明:语言研究要与未来接轨

语言服务 2021-03-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战略研究 Author 陆俭明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2021年

第1期

Happy New Year

卷 首 语

 

陆俭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


语言研究要与未来接轨


文 | 陆俭明


我国的语言研究不断地继承、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修辞方面,都产出了大批研究成果,但还远远跟不上时代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这突出表现在,语言学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计算机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事业中,逐渐被边缘化。不是人工智能不需要语言学知识,而是已有的语言研究成果不怎么适应人工智能研究的需要。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计算机深度学习”的特点是“从原始特征出发不断自动学习高级特征组合”。人工智能的发展靠的是“数据”“算力”“算法”三驾马车驱动。人工智能“数据”部分极需要“有效的语言学知识”—— 从“范畴”(语音的、语义的、句法的、语用的等)到“规则”都给以“特征化”刻画、描写的语言研究成果,可是我们以往在“特征”研究方面是个软肋


要让语言研究跟上时代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语言工作者必须树立“与未来接轨”的意识与理念,必须了解与认识当今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和平与发展”,全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是逐步走上“数字化”之路,各学科进一步走融合交叉之路


反思以往的语言研究,习惯于理性主义地探究语言各个不同层面的规则,更多地注重“理论”思辨,注重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这就语言研究本身而言很需要,无可非议;可是对各层面“特征”的研究与描写则基本没用力,而这是语言研究数字化所必不可少的。数字化就是将信息转化为数据,以便于计算机存储、计算。语言研究要满足“数字化”要求,那么语言和语言研究成果的各个层面、各种单位、各种规则的性质都必须用“特征”来加以呈现。此外,以往语言研究对具体的“语言使用”,特别是对作为交际主体的人的能动性,以及在交际过程中除语言符号本身之外的其他非语言本体知识的作用,很不重视。未来的语言学研究应该更注重跟其他学科研究的互动。在这方面,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创立与发展已为我们树了个样板。


中国语言学要走“数字化”之路,走与其他学科融合交叉之路,语言学工作者自身一定要努力开展各层面“特征”的研究,要积极探究语言学与其他不同学科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找到语言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交叉的切入点、支撑点和着力点。同时,必须解决学科体制上的问题。在我们国家,语言学至今未能成为一级学科,还是依附于“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还只是个二级学科。这样的学科体制已严重影响我国语言学科的发展。一方面导致我国的语言研究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语言内部各层面打转转,研究者不容易打开思路;另一方面语言学在我国不能成为一个“母本”学科,不能确保语言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交叉,更不易走上数字化之路。因此必须解决学科体制上的问题。 


我们期盼中国语言学更快地走上数字化的道路,以使语言学能为当代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出力,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来源:语言战略研究




相关推荐


北大讲堂 |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1~75集汇总,附下载方法)

声音 | 陆俭明:科学研究的第一要素是兴趣

学苑 | 陆俭明:语言能力事关国家综合实力提升

学苑 | 陆俭明:两全其美——双语教学的理想目标

两会声音 | 王灿龙、张博委员:建议将语言学设置为一级学科及独立学科门类

声音 | 众学者谈:语言学应该成为一级学科

声音 | 李宇明:中文怎样才能成为世界通用第二语言

声音 | 胡壮麟:我所经历的新中国外语教育 & 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再出发

声音 | 王宁先生:中国语言文字学面临的抉择

声音 | 李朝:对英语专业办学和大学英语教师转型之管见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学术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共进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资源共享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10万+语言学人已关注微信号:Language-service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详情可后台回复“投稿交流”了解点击阅读原文

聆听更多学人声音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