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佳音】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以来的台湾史?

遠望 两岸远望 2019-04-06

 点击蓝字 一键关注

立足臺灣 胸懷中國 遠望天下



*作者石佳音,为远望杂志社总编辑、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本文刊载于《远望》(2015年10月号;总325期)。



研究历史,是为了了解当下。就台湾政治史而言,任何解释观点,必须能一贯解释以下四个重要事件/史实,才可能成立:

一、二二八事件在光复后一年多就发生;

二、党外运动台独化;

三、国民党独台化,放弃统一目标;

四、全岛去中国化(绿化),类似太阳花那样的反中运动一触即发。


这四件事,都与两岸关系有关。因此,我们必须从两岸关系的基本结构谈起,才能理解台湾的政治变迁。


在两岸关系史上,有三件事决定了近百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基本结构


一、从1895年迄今两甲子,两岸之间除了二战后短暂的4年以外,不仅长期分离而且彼此对立──先是1895-1945年,台湾被迫编入日本反华阵营,从与中国对立的一面参与了整个日本侵华的历程;后来在1949-1988年,国民党又将台湾作为反共的基地,使两岸对立加深,甚至彼此隔绝。


二、这种「分离、对立,甚至隔绝」的两岸关系,培育出相异于且对立于中国(大陆)的国族认同,即所谓「台湾主体意识」。


三、这段两岸分离且对立的历史,始于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我们先谈谈前一段两岸分离的历史。


如果我们将文化传统按照是否需要经由有意识的读书学习而传承,便可区分为「大传统」(须经学习而得的思想)和「小传统」(只需耳濡目染便可习得的习俗)。那么,相对于大陆,台湾社会的中国文化是以小传统为主。这是因台湾社会是移民社会所致。


在1895年以前,除了明郑政权以外,台湾的汉人大多是因经济原因而渡海来台,带来的中国文化「大传统」较为浅薄。清廷将台湾纳入版图后,虽然也奖励文风、开科取士,但因台湾本地汉人不热衷读书应考,于是大陆漳泉等地的考生来台冒籍应考蔚为风气,屡禁不绝。因此,当日本占据台湾时,台湾虽是汉人为主的社会,但大传统根基并不厚实。在乙未割台之役中,许多上层仕绅(进士、举人)因奉旨或不愿臣服于日本而离开台湾。造成的后果有二:一、在岛上的中国大传统被大幅削弱,对殖民者透过教育体系强加于台湾人民的日本大传统抵抗力降低,这是「皇民化运动」在台湾比在朝鲜成功的原因之一;二、台湾失去了全岛性的本土领导阶层,以致在整个殖民时期无法出现如朝鲜三一运动那样的全岛性抗日事件。


日本人深知: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生活工具,它背后有其文化、价值、观点、立场。所以日据时期对台湾人的基础教育(公学校)特别着重日语教育。于是,在日据时期,台湾人只要想要受教育、读书、读报、听广播,基本上只能够从日本人的观点看待世界、中国、日本,和自己。在日据时代成长的台湾人察觉不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已经无从对照,不知道中国的世界观是什么样的。


但是,用日文看世界,当然就跟中国对立,因为日本的崛起就是敌对于中国的。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以强兵为富国之本,强兵后的侵略对象就是中国。日本的富强,整个建立在侵略中国的基础上。促成日本经济起飞的第一桶金就是甲午战争勒索自中国的赔款,其后日本的现代化,就是建立在进一步剥削、侵略和残害中国的基础之上。但是,台湾社会自甲午战争后就被收编到日本的世界观里,让多数台湾人变得敌对于自己的祖国而不自知。


这个事实,在李登辉当政以后,为了推行去中国化而逐渐能公开讲述。例如,行政院新闻局发行的《光华》杂志在1995年11月号中刊出陈淑美〈回到历史现场:台人眼中的中日战争〉一文,指出:对受日本教育的台湾人而言,「『九一八』、『一二八』及『芦沟桥事变』,是『满洲(事变)、上海(事变)』,及『支那事变』。从词汇到内容,他们与大陆籍老人对战争的理解,显然有所不同。芦沟桥事变,他们体会不到『全民奋起、对日抗战到底』的激昂,南京大屠杀,没人知道日军杀害三十万平民的残暴;相反的,(宜兰老人蓝金兴说:)『学校、机关放假一天,大伙儿分旗子、提灯笼上街去游行,吃红豆包子庆祝捷报』。」换言之,除了到大陆参与祖国对日抗战的极少数人,大多数台湾人只能从日本的观点和立场看待整个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但是,日本并不满足于使台湾人旁观日本侵华,还要积极动员台湾人参与这场对抗祖国的战争。于是,从1937年起,日本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这场运动,目的在将台湾人从精神上打造成效忠日本天皇的「皇民」。专门研究皇民化的独派史学家周婉窈指出:台湾人的「中国性」因为皇民化运动而「多少减低了,尤以青少年为然」。这一段文字看似轻描淡写,却是今日台湾媚日台独的历史渊源。在皇民化运动中成长的台湾人习惯于从对立于中国的日本观点看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我的一位朋友的父亲在日据时代被拉去当军夫,送到海南岛修铁路。我在上世纪90年代时曾经听他说:我们被美国打败了。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是战胜国国民,终身都觉得自己是日本人,是战败国国民。当时我对此种观点还觉得颇为讶异,没想到现在已经成为台湾岛上主流(台独)的标准史观。


1937年至1940年,是“皇民化”的“国民精神总动员”时期,举办各种活动,企图从思想上消除台湾人的祖国观念。


当1945年台湾光复时,台湾人民很自然地因为战争及殖民统治结束而高兴,但是他们并不能立即与分离且对立了半世纪的中国大陆人民在心灵上接轨。他们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突然从日本手中被丢进中华民国的怀抱里,难免感觉适应不良。并且因为台湾人此前听日本宣传,中国就是个落后、不卫生的国家,什么都比不上日本,它居然打败「大日本帝国」来统治我们,当然看起来很难顺眼。所以「二二八事件」其实起于两岸之间意识底层的国族认同冲撞,在战后百废待举的困难时期,几乎难以避免出事。但此一事件加深了台湾人和大陆人的隔阂,再加上白色恐怖的强化,以致马英九年年要为二二八代表国民党道歉,犹不能免于绿营的批斗。



国民政府收复台湾以后,理所当然地会在台湾推行「去日本化」。但是,国民党的去日本化基本上是失败的。其原因有四:


一、国民党为了反共,不惜利用、拉拢日本,不但在南京的战犯审判中将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宣判无罪,并请他将参与侵华的日军军官组成「白团」,来台湾帮国民党策划、训练军队反攻大陆。为了维系对日关系,国民党在台湾也长期与本土亲日势力合作,打压具有民族意识的台籍人物(多为左翼的社会主义者)。于是,国民党不仅在1952年的中日和约中放弃了对日索赔,也未清除在台湾的日据时期代表「皇民精神」的建筑、遗址。结果近年来在去中国化大潮中,皇民史观成为主流,这些建筑、遗址又被大量恢复。


二、在违宪的「动员戡乱」和长期戒严下,国民党政权制造的白色恐怖造成大量政治受难者(其中其实外省人受迫害的比例远高于本省人),使「中华民国」对许多台湾人来讲负面印象太强。


三、国民党在台湾确实曾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包括2013年被大陆引进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最初叫做「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一字之差,可堪玩味)。但是国民党宣扬的儒家思想是秦以后「法家化」的儒家,将原始儒家的民本精神大幅淡化。而且,儒家的传承首重身教,二蒋靠违宪戒严和白色恐怖维持统治,讲起儒家的仁、义、礼、智怎么会有说服力?所以国民党宣扬的中国文化很难感动人。


基于以上三点,台湾人支持国民党的都不见得认同中国,而反国民党的则自然以「不认同中国」为共同心理基础,并很容易反过来认同本省人共有的历史记忆:被日本殖民。于是,本省人为主的党外运动在1970年代兴起,80年代变转向台独,90年代在李登辉主导下开始去中国化,更逐渐显露出其再皇民化的本质。在这样的大潮中,国民党却只能顺应,原因在于:


四、国民党始终坚持无条件反共。两蒋的反共,出于民族主义的成分少,出于一党之私的比重太高,于是成为「为反共而反共」,以不共戴天的仇恨心来反共。结果,不仅不惜与日本战犯合作,而且为了反共而长期将两岸隔绝,丑化大陆的一切事物。如此无条件反共的后果,一方面使国民党在1971年失去联合国代表权后立即转向独台,开始抗拒统一;另一方面「无条件反共」与台独的「反中」、「仇中」难以区分,在事实上为李登辉开始推动的去中国化打下基础。当大陆结束文革动乱、走向常态、逐渐复兴时,受国民党反共教育影响的台湾人(包括外省人)并不是乐观其成、共策统一,反而很容易从习惯性的反共、疑共扩大成反中、仇中,使台独搞的去中国化在这个岛上几乎不分族群地所向无敌,媚日台独成为主流。在这样的氛围下,马英九连自己提出的和平协议都不敢推动,对台湾有利的服贸协议居然还惹出一场学乱,连抗战胜利及台湾光复70周年都不能堂堂正正的纪念。


综上所述,从马关条约开始,两岸分隔且对立长达两甲子。半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种下反中仇中的「台独」种子;国民党的无条件反共,再种下「独台」的种子。前者使二二八成为难以避免,后者使台独成长茁壮,最终成为主流。最后在李登辉时期,借着台独教改将反中仇中的意识借着「国民教育」灌注到台湾年轻人内心深处,将台湾年轻人自幼教育成「非中国人」。去年7月,蔡英文宣称:「台湾意识」,这个认同台湾、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已经变成年轻世代的「天然成分」。


最近大陆凤凰网历史频道制作的「走近台湾本省统派青年」纪录片在抗战胜利70年前夕播出。受访的10位台湾籍统派青年显示:「天然成分」可能纠正,台独教改可以破解。但是,要彻底拨乱反正,首先必须正视历史,尤其是正视历史中那些「不愿面对的真相」(inconvenienttruth)。唯有真正认识了历史中的前因后果,才能对症下药。





【阅读更多】

【远望社论】破解「反共義士」神話(三) 

【远望社论】如何破解人造「天然独」(四)

【远望社论】为何有些台湾人不愿当中国人?只因有六座“大山”阻断

【远望社論】台湾光复了吗?──带你看台湾遍地开花的媚日遗迹

【潘朝阳】文化台独 “建国”在望

【程志寰】台湾人的反中意识剖析



找更多文章吗?后台右下角”历史讯息”点开可以快速找到您需要的文章



>>>>歡迎訂閱遠望雜誌!



《远望》创刊于1987年3月,是台湾最老牌的统运刊物。
《远望》的宗旨:发展统一理论,宣扬统一理念,推动统一运动。
《远望》的期许:立足台湾,胸怀中国,远望天下。
《远望》需要两岸中国人共同参与、支持,以图国家统一、民族复兴。

若您认同我们的理念,支持《远望》的宗旨,请以实际行动,如订阅杂志,或小额打赏,与在台湾的我们共同努力。

您可以透过最下方的"赞赏"功能进行小额捐款,

或者我们提供下列汇款方式,请于后台留言输入下列任一选项:

(1)银行 (2)支付宝 (3)微信

如需專人服務,請加微信:yuanwangcntw


*透过文章'"赞赏"功能订阅电子版,只需支付250!!

透过''赞赏''订阅的读者请留下联系方式,我们会有专人与您联系喔!





>>>>订阅、打赏问题,专人服务请扫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

远望30年──回顾与前瞻

【视频】「统运30.远望30──回顾与前瞻」座谈会

《远望》各期目录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专人服务请洽远望客服
微信ID:yuanwangcntw


点击右上分享到:QQ空间朋友圈

点击查看资料,免费关注



*因应公众号赞赏功能升级,赞赏帐户申请中,欲对《远望》进行赞赏支持的读者,可透过下方微信或支付宝二维码打赏,谢谢!

你们的支持是远望前进的动力!



长按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


*因应公众号赞赏功能升级,赞赏帐户申请中,欲对《远望》进行赞赏支持的读者,可透过上方微信或支付宝二维码打赏,谢谢!

你们的支持是远望前进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