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远望》社论,刊载于《远望》(2017年9月号;总348期)。原標題為〈翻越六座大山,识得本来面目〉。
被称为「最后的儒者」、「中国的脊梁」的梁漱溟,在论及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特色时,说中国「文化早熟」、「理性早启」。他指的就是创始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文化。西周文化由2568年前诞生的孔子集其大成,承先启后,传于弟子,创建儒家,于是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由于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于是他被尊为「至圣先师」。1939年,国民政府明令以其诞辰(当时认为是8月27日)做为教师节;1952年,退至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将孔子诞辰(及教师节)定在9月28日,以迄于今。
2016年海峡两岸祭孔文化节
自从1994年李登辉带头发起「去中国化」以来,所有代表中国的人事物在台湾的地位便逐渐没落。其中,台独教改起到极其关键的培养「天然独」的作用。民进党在2016年全面执政后,立即废止了马英九任内毫无诚意虚应故事的「课纲微调」,然后修改法规,安排反课纲微调有功的独派学生加入教育部课程审议会,意图藉助这些「天然独」的无知与无畏,继续深化台独教改。他们选择的主战场,就是还残留着些许中国色彩的历史科与国文科。
台独教改继续深化
今年7月3日,国家教育研究院公布「十二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纲(草案)」,其中的高中历史课纲将原来必修8学分减为6学分,中国史部分由1.5册减为1册,且其编写方式由原本较传统的中国朝代编年史改为放在「东亚史」脉络中,以主题方式呈现。该草案以「避免政治争议」为借口,对课纲用字力求「中性」,甚至首创带「问号」的开放性课纲,教学生质疑「谁的历史?谁写的历史?」。其主要用意,就是摧毁年轻世代的历史意识和中国认同,斩断他们对其祖先及祖国的历史传承感,使他们彻底成为「无历史感」的一代,然后就可以随意对他们灌输任何符合台独「政治正确」的历史叙事和政治立场。
此外,为了继续削弱台湾社会残存的中国大传统(「大传统」即借着学习、反思而继承的思想及价值观),民进党也没忘记对国文科下手。8月20日,教育部课程审议会通过将高中国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比例从原先的「45%至55%」降至30%,还通过网路投票选出10篇推荐文言文,其中只有4篇是传统的经典文言教材,其他都是在「台湾主体意识」指引下选出来的冷僻作品,甚至还包括日本人中村樱溪所写的台湾游记文!
在课审会中积极推动这种文化自残的林致宇(反课纲微调运动健将、静宜大学学生,现为该会普高中分组委员)扬言:国文老师虽然会教国文,但不一定知道学生想要什么、社会的需求是什么;过去歌颂唐宋古文八大家都是在「造神」,其文章传递封建、保守、古板的思想;台湾也有很多文言文,且贴近这片土地,「台湾文学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远大于唐宋八大家。」台湾文学学会理事长、台独「诗人」向阳也公开支持高中国文课纲「大幅调整」。他主张:国文教学只是要让学生会写自传、求职信,和朋友在网路沟通时,能写出一篇很有逻辑的短文。换言之,在其眼中「国文」跟英文、日文、韩文一样,只是一种浅层人际沟通的工具语言,而不需学习经典作品所蕴含的美学与道德价值。
就在高中国文课纲争议延烧之际,又传出台湾教育部正发函各大学中文系进行「学科标准分类调查」,拟将「中国文学系」改隶为「华语文细学类」,而将华文系归在外国语文学类,于是「中文」将不再是「国文/国语」。此议虽暂因反弹声浪过大而喊停,但显然这就是蔡当局将继续推动的政策方向:将「中文」视为「外文」。
我们可以预见:在这样的「中文」观及「国文」教育下,未来的台湾青年除了会空洞地喊叫「爱台湾」,将无法分辨「火星文」与正规的中文,也没有能力用精准的中文概念讨论、思考复杂的思想问题或任何公共议题,更会丧失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核心价值理念。更有甚者,由于人类是藉助「语言」来进行思考,「语文能力」实际上就是「思考能力」。因此,台湾年轻人中文语文能力的衰退,会连带使他们学习不好其他任何一门非母语的语文。其结果,就是这个岛屿整体的道德水平、思辨能力的大幅退化。
然而,这正是台独的一贯手法:先以价值相对主义假称「多元」,以历史虚无主义冒充「客观」,将台湾年轻世代的历史感、是非观、思辩力全面破坏,使其成为仅受感官欲望牵引的「人形动物」。然后,再借着铺天盖地的「去中国化」教材及宣传,将这些年轻人洗脑成人造「天然独」。
连横在日据时代眼看日本人在台湾压制中国文化,使中文与汉语(闽南语)逐渐衰微,于是为文指出:「夫台湾之语,传自漳、泉,而漳泉之语传自中国,其源既远,其流又长。…台湾之语,高尚优雅,有非庸俗之所能知,且有出于周、秦之际,又非今日儒者之所能明」;他更引用清儒龚自珍语:「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但他略去后一句「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以免显露反殖民立场),以凸显历史意识的重要性。于是,连横不但着手整理台语,还写了《台湾通史》,以维护岛上的中国文化传承。然而,连横逝于1936年,来不及看到日据末期「皇民化」对台人「去其文、去其史」的高潮,他当然更难想象这种本应只有殖民者才干得出来的恶行,如今却在台湾自己选出的执政者主导下更有效率地进行着!而这种台独的「国民教育」,其目的根本就是教出一批批认贼作父的「非国民」,以充当美日台独围堵中国大陆的马前卒。
拦阻台人认祖归宗的六座大山
如前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西周初年的政治理想,后来由孔子的「述而不作」承先启后,所形成的儒家核心价值(仁、义、礼、智,民本,德治,天下观等)。我们若能认识儒家思想的优越性,就会产生坚定的文化自信,进而萌发民族复兴的使命感与信心。但是,经过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近两百年的帝国主义外力入侵,再加上五四以来的反传统运动和国共内战、两岸分治,今天的中国人要正确认识老祖先(儒家)的本来面目,势必要翻越重重险阻。其中,最难认识我们祖先本来面目(也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者,就是生在台湾的台籍本省人。对其而言,要认识西周时期中国人(或至少是春秋时期的孔子)的精神面貌、思想格局,必须翻越六座大山,其中每一座都比青藏高原更为高大险峻。
一、国民党的反共。该党从1945至1987年,为了与中共争政权,以法西斯主义式的特务专政统治台湾,严重伤害台湾人心(不分省籍)。虽然在大陆文革期间,国民党为了反共而推行「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实际上却排除或扭曲了中国文化(实即儒家思想)里与其统治利益不相符合的合理成分。并且,因为该党领导人不能提供良好的身教,加上特务统治违反宪法与道德,使得教育体制中的儒家文化变成考试用的死材料,说服力和吸引力大减。更糟的是:该党为了反共,人为地使台湾人民与中国大陆长期隔绝、敌对;即使在两岸开放交流以后,该党也以其独台立场与台独相互为用,以致岛上人心日益疏离于中国本土。
二、日本的殖民统治与皇民化。日本在1895至1945年间殖民台湾,将台湾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推行诬蔑、丑化中国的宣传与教育。台湾老一代的本省人受日本教育影响,不论自觉与否,往往习于轻视中国。1988年以来,在独台与台独的轮替统治下,反华与去中国化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思潮,并经由教改深深植入年轻人的心中。台独为了建立对立于中国的国族认同,刻意继承、继续推动日本殖民时期的皇民化运动,使台湾人更难了解、认同自己祖先的文化。
以上两座大山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登辉和马英九。李公开宣扬其日本认同。在他写的《「武士道」解题:做人的根本》一书中,他说:「对于总统任内十二年的奋斗,我自诩确实能一贯始终地朝理想奋进,而我内心最大的支柱,当然就是早年『日本教育』打下的『大和魂』,也就是『武士道』精神。」他并自承他在1996年首次民选总统时提出的「心灵改革」政见,就是「试图在台湾让武士道精神以独特形式发挥,…希望藉此奠定『新台湾人』精神的稳固盘石。」并且,在他执政期间,「堪称是我全力灌注、最终努力目标的,便是『教育』。」当年李登辉发动的台独教改,被陈水扁发扬光大,又被马英九延续至今。而马英九本人就曾在李登辉的「循循善诱」之下,公开宣布要做「新台湾人」,并在1999年单独捐助成立「新台湾人基金会」。这些事证,都显示了日本皇民化与台独、独台之间盘根错节的密切关系。这是如今阻碍台湾人重新认识中国文化、重建中国认同的最直接障碍所在。
三、中共建政以后掉入过左的陷阱。中共在1949年建政以来,虽然整体方向是朝向民族复兴,但是从1957年反右直到1978年以前,几度掉入了过左的陷阱。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大方向已导回正轨,但腐败和贫富悬殊曾几近失控。即使中共正极力改善这些不良现象,而且成功地引领中国的复兴,但是过去的历史(以及现存的问题)经过国民党反共与台独反中的扩大宣传,早已成为台湾许多民众的成见,继续妨碍他们正面认识中国大陆。
四、「五四」以来的反传统思潮。五四运动时,一大群西化派人士为了救国,在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大张旗鼓地丑化、反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此一思潮一直发展到中共文革达于顶峰,1978年以后才逐渐改正。但因这是一个「中国人自己反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运动,因此其负面影响力极大。直至今日,大陆仍迟迟无法落实早在2013年宣布的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的政策,便是一例。
五、鸦片战争迄今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轻视和误解、曲解。西方人挟其船坚炮利,以其傲慢与偏见对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传播文化沙文主义。中国人因长期无法对抗帝国主义,不得不「师夷长技」,但学而屡败,败而再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逐渐丧失了文化自信,崇洋成为风气,于是极易接受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轻视和误解。这就是五四反传统思潮的背景。我们可以说: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是先受挫于西方人的入侵,再自毁于五四的反传统。如今我们即使排除了五四的影响,还必须看清楚西方帝国主义只是物质力量的优势,并不代表其文化(尤其道德)全面优于中国,才能看到自己传统文化超越时代的优越性所在。
六、秦代以来的专制君主制之影响(阳儒阴法)。西周时的中国是贵族政治(所谓「封建」),君臣之间地位差距较小,加上建立周朝的周公等人的忧患意识(从「殷鉴」得知「民本」的重要和「天命」在于民心的道理),因此才有「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等思想。甚至从汤放桀、武王伐纣等史实中,还得出「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孟子)这种「暴君放伐论」。以上这些思想代表了原始儒家思想合理的一面。但在秦统一以后,废封建、立郡县,君权不再受到封建贵族阶层结构性的限制,导致传统儒家思想被迫变形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藉灾异来劝说皇帝自我克制君权)和白虎通义的「三纲五常」主张。于是,儒家思想被专制皇权变形、利用,为民请命的抗议色彩、道统牵制正统的作用淡化,容易被视为君主专制的代言人。因此,我们要认识西周时期的思想文化,还必须突破秦以后两千多年专制君主政制对人心和思想的箝制,以及对原始儒家的扭曲、变造。
以上这六座大山,横亘于今天受教改荼毒的台湾青年与其祖先的文化渊源之间,遮蔽其心智、消磨其自信,轻则使其崇洋媚外,重则使其认贼作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中国人可能面临不同的大山。如果要见到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即西周的政治文化)的本来面目,在台湾,本省人需要跨越以上六座大山,外省人(第一代)则需跨越五座(一、三至六);但外省二代或三代若已被台独转化,那么他也需要翻越全部六座大山。至于大陆上的中国人,反共的右派还需翻越后四座大山,而共产党人则至少要翻越最后三座大山。这些翻山越岭的道路都不是阳关大道,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学习和深刻反思。而对所有中国人而言,最难跨越的大山,恐怕是第六座:两千年来君主专制对儒家思想的扭曲。要翻越这第六座大山,必须善于体认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之处,剔除长期君主专制的扭曲,才能直面孔子及其他古圣先贤,见到我们中国人的本来面目。
大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要复兴,就必须恢复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在2012年提出对当代中国成就的三种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但这三种自信,还需要一种更根本的自信作为基础,才是真正的自信。这种最根本的自信,就是对自身民族的文化创造力的自信,也就是文化自信。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明之处,体会到中国文化对于人类前途所能发挥的贡献,然后就会对这样的文化传承感到高度的自豪与自信。有了这样的文化自信,所有其他的自信才有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才能不卑不亢地面对世界其他民族,担负起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对人类的使命。
与台湾最二十余年的「去中国化」逆流相反,大陆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领导下,正走上「再中国化」的正道,重新评估中国传统(包括孔子代表的儒家),建立文化自信。
我们注意到:早在2011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曾访问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表露他重视传统儒家文化的态度;(见张新民,〈只有儒家才能解决中国认同分裂〉,《远望》2016年1-3月号,转自《儒家网》)当他在2012年11月接任总书记后,翌(2013)年9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即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徵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拟将大陆的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9月28日);同年11月12日,中共18届3中全会通过决议,在教育领域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月26日,习在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公开说:「我这次来曲阜就是要发出一个信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参与贵州大学文化书院举行的第三期读书会活动─“我读《大学》——以‘五四’精神解读‘修齐治平’的当代价值”为主题的“溪山论道”。
最重要的是,2014年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此,「文化自信」就逐渐成为胡锦涛所提三个自信的基础。例如:同年3月7日,习指出,「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同月26日,大陆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10月15日,习近平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12月20日又说:「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同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共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最后,今(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个划时代的重要文件,也是中共建党以来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最正面的肯定。延安整风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只是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策略中国化,使之适用于农民占大多数的中国,而《意见》则可能启动下一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儒家化」。这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极其重大。
《意见》中四次提到文化自信,还开宗明义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意见》提出的目标是:「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文件中提出的「核心思想理念」(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及「中华人文精神」(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大体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
民族复兴,必须基于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当然必须包括对孔子及儒家的再评估、再认识,并再度心悦诚服。只有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里本来就有的感人力量,才能将我们这个被将近两世纪的内忧外患严重撕裂的民族重新凝聚起来。
如今的台湾,台独率兽食人,独台助纣为虐,导致祖国成异国,敌国变友邦;孔子跟黄帝、孙中山一样被视为外国人,教师节早已成为告朔之饩羊。除了民俗文化(小传统),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大传统)在这个岛上几乎已成禁忌。为了中国的统一,以及两岸未来的心灵契合,我们乐见中共主动带头攻克阻碍中国人认识中华民族本来面目的艰难险阻。在孔子诞辰来临之际,我们再次呼吁大陆尽快落实4年前国务院法制办的拟议,将教师节改在9月28日。
【阅读更多】
【石佳音】信而好古,敏以求之── 论「文化」与「自信」
【張瑋珊】文化自信与中华复兴── 认识中国、认识台湾、认识自己
【程志寰】东西文明冲突与中华民族复兴
【吳啟訥】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特殊实验──论国民党在台湾的三民主义实践及其成败
台湾光复了吗?──带你看台湾遍地开花的媚日遗迹
>>>>歡迎訂閱遠望雜誌!
《远望》创刊于1987年3月,是台湾最老牌的统运刊物。
《远望》的宗旨:发展统一理论,宣扬统一理念,推动统一运动。
《远望》的期许:立足台湾,胸怀中国,远望天下。
《远望》需要两岸中国人共同参与、支持,以图国家统一、民族复兴。
若您认同我们的理念,支持《远望》的宗旨,请以实际行动,如订阅杂志,或小额打赏,与在台湾的我们共同努力。
您可以透过最下方的"赞赏"功能进行小额捐款,
或者我们提供下列汇款方式,请于后台留言输入下列任一选项:
(1)银行 (2)支付宝 (3)微信
如需專人服務,請加微信:presciencetw
*透过文章'"赞赏"功能订阅电子版,只需支付250!!
透过''赞赏''订阅的读者请留下联系方式,我们会有专人与您联系喔!
了解更多
远望30年──回顾与前瞻
【视频】「统运30.远望30──回顾与前瞻」座谈会
《远望》各期目录
专人服务请洽远望客服
微信ID:presciencetw
点击右上分享到:QQ空间朋友圈
点击查看资料,免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