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学校没开这门课,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人工智能科
连接改变教育
目前全球从事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大数据架构等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的人才已达190万,其中中国仅有5万人。《教育部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显示全国共200多所高校申请新设人工智能方向专业。与此同时,国家也开始推动人工智能人才梯队建设重心的下移,鼓励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在这里,小思邀请大家一起脑暴,探讨如何把握第四科技革命浪潮下的教育发展契机。
文 | 来运天
编 | 李美娜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从事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大数据架构等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的人才已达190万,其中中国仅有5万人;随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深化,该领域人才缺口预计将超过500万人,供求比例为1:10,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供需已经严重失衡。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显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人工智能方向专业成为最受关注的爆款,全国共200多所高校申请新设人工智能方向专业。如此多的高校申请人工智能课程,显示出我国对于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战略规划的重视。
同时,国家也开始推动人工智能人才梯队建设重心的下移。早在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人工智能进入高中新课标
教育部在今年1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有关情况。在此次“新课标”改革中,正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划入新课标。
人工智能进入高中新课标
新课标将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内容分成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以及选修课,课程结构如下:
从课程设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网络、软件、硬件、算法、甚至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都已经被纳入了K12教育的核心课程中。这种课程设计思路其实与美国的AP计算机科学原理课程(AP CSP)体系有些类似,着重关注创造力、抽象性、数据信息、算法、编程、互联网和全球性影响这七大重点。相对于作为补充性选修课程的AP CSP,本次人工智能课程设置无疑更向前迈进了一步——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生都将要学习人工智能课程。
从已经确立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中我们不难看出,“数据和信息”类别的课程受到更多的重视。除了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实际案例和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之外,学生被期望在学习新技术、利用新技术、反思新技术甚至创造新技术的过程中增加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和了解。
人工智能课程试点已经开始
已经有不少学校开始探索人工智能课程的实践方案,在这方面,南京走在了全国的前面,率先进行人工智能课程的试点。
2018年3月8日,“雨花台中学——人工智能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正式在南京雨花台中学国际部进行。据雨花台国际部主任吴威介绍 ,学校将以人工智能实践基地为平台,引入各种新技术和新课程,将人工智能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对接,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课程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从而更好的培养当代青少年的领导力、创新实践能力、人工智能素养、以及交叉学科创新思维,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雨中—人工智能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3月9日,全国首堂人工智能课程在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开课。在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联合指导下,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和中科院中科视拓合作推出了“人工智能进校园”课程。据了解。本次人工智能系列课程每个课时为70分钟,总计10个课时。课程主要包含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对学生的人工智能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是什么,有什么实际应用;
另一部分是通过目标检测和人脸识别这两个AI热门技术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相关AI技术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训练出自己的AI引擎并使用它们检测出各种物体、识别出不同人脸。
树人中学人工智能进课堂活动
而在今年4月底,我国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也在上海正式发布,上海、北京等地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 上海市市西中学开始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并建设起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未来,教材合作各方将在更多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师培训、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课堂教学辅助管理、包括平安校园在内的智慧校园建设等。这是国内K12教育体系首次引入AI教材,标志着人工智能教育正式在中国踏入K12教育阶段。
《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
今年5月,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通过展览演示、现场说课、主题交流、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优秀典型案例。活动中,来自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的范晶老师演示了一堂以声纹识别的概念与应用为主题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课上,老师不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声纹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还通过新颖的形式展示了如何利用声纹识别技术完成“锁定目标人”的作品任务。
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示范课
K12教育新风口
从全球范围来看,不止是中国在进行K12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战略布局,早在2016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曾投入40亿美金,提出《面向所有人的计算机科学教育》计划以期推动中小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并且积极推广编程一小时(Hour of Code)等活动。
奥巴马推行《面向所有人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计划
谷歌、FACEBOOK、微软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教育,凭借其技术优势进军这一具有广阔前景的应用场景。根据统计显示,美国K12阶段约有67.5%的孩子接受了在线编程教育,而这个数字在中国还不到1%,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随着我国各项鼓励人工智能教育政策的出台,这一情况有望在未来获得根本性改善。作为K12教育的新风口,各类人工智能教育项目也将陆续落地,形成完善的课程系统,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教学示范路径的变革,实现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和思维方式改变的最终目标。
作为国内首家专门面向中学生的高规格人工智能赛事,全国中学生人工智能大赛(AICC)正在火热报名中。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办,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文化寻力项目管理办公室、顶思 TopSchools协办。
大赛将设置人工智能数据分析(高中组)和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初中组)两个组别,邀请了多名专家学者全程参与评比。「 智 · 跃 」作为国内首家专门面向中学生的高规格人工智能赛事,将致力于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所有十二年级及以下的在读精英中学生,提供一个亲身了解、感受、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平台。
创建队伍截止日期: 2018 年 6 月 1 日 23:59:59
加入队伍截止日期: 2018 年 6 月 24 日 23:59:59
提交构想截止日期: 2018 年 6 月 24 日 23:59:59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大赛详情)
相关链接:
普教育示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