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素养”怎么教?中美英印四国专家齐支招

巴山 顶思 2019-11-23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际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竞争力,针对“国际课程”与“全球素养”这一热门话题,11月16日在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上印度公学校长Sanjeev Kumar Sinha,世界外国语小学国际部校长陈吉菁,亚洲协会全球教育中心项目发展执行总监Alexis Menten,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东亚区高级经理李娜、东亚区经理冯玉润、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执行校长Rachel Borland女士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观点。


文、编  |  巴山

01 

印度教育体系与全球影响

印度公学校长 Sanjeev Kumar Sinha以“印度教育体系与全球影响”为题讲述了印度从公元3世纪以传授宗教文化与传统技艺的“临时学校”到现代印度教育体系所面临的变革与挑战


印度公学校长 Sanjeev Kumar Sinha先生


众所周知,自印度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印度承袭的是英国的教育体系,但与英、美国家不同的是,印度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英、美国家则更倾向于“批判性思维”,Sanjeev校长这样讲到。


针对多样化的培养,他提到印度学校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例如印度的数学老师,不仅要懂得数学,还有懂得其他学科的知识,并教育学生。而印度教育伟大的成就之一是实现了“宗教的融合”,即不同教派之间的学生可以和平共处在一起学习,并相互尊重


同时印度加强了对“实用知识”的教学,偏重于“技能与职业教育”的发展。Sanjeev先生还提到了印度教育现在所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方法”落后,没有较好的教育标准,还有就是学生在完成中等教育的时候,缺乏“职业规划”及“专业性的指导”


二、在高等教育阶段,从“课程设置”到“课外实践”的设计都差强人意,学校对于学生的“创造力”、“沟通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学生的工作技能和就业能力,以及很多的技术方法无法在现实场景中得到应用。


三、虽然过去三十多年印度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所以印度需要加快速度整合技术,开发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教学品质,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到“课程更新与考试改革”,课程更新要向以教学为基础的教学体系转变,传授给学生工作和生活的技能,使他们更具有创造性,鼓励学生理解、探究科学事实,对于科学、数学和英语等科目,要设计一个通用的国际化课程。


至于“考试改革”,Sanjeev校长认为,不仅仅要考察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印度就必须改变人才能力方面的建设,要给予“英语教育”更多的关注,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学习、接受全球性的教育课程。


02 

培养有全球竞争力的学生

世界外国语小学国际部校长陈吉菁女士就PYP框架下对于本土课程融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她介绍了世外小学发展历程以及三个关键的时间点,从1993年世外小学成立,同年成立“境内部”,并建构了指向师生发展的“世外梦想”课程体系。


世界外国语小学国际部校长陈吉菁女士


2001年成立了“双语部”,它跟“境内部基础课程完全同步,并增添了“外交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补充和拓展。2005年,世外小学专职成为“纯私立学校”。同年成立IBPYP部门


2007年世外获得IB授权,课程以PYP课程框架为核心,培养具有IB十大培养目标的终身学习者。在POI内将各学科整合,实行一中一外包班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IB十大培养目标


陈校长说,“世外的办学理念是‘让学生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学校’,25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到底该给学生展现怎样的世界?更好学校应该是让孩子去发挥自己的个性、寻找自己的兴趣。至少去上学的时候,他们觉得,“我要上学了”,而不是“啊,我又要去上学了


未来世界是无法避免“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数字公民”,甄别有用的信息,具有利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参与社会进步,这都是“世外”所希望孩子能够掌握的。



陈吉菁女士RiskRule两个方面探讨了对学生的培养,从Risk角度看,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让他们充满好奇心,保持着对新生事物的探究欲,充满热情,不断探索、尝试,不惧失败;同时从另一个角度Rule来看,世外希望孩子可以遵守游戏规则遵守校规遵守社会公德,从被动的去遵守到在无外部约束下做一个自觉的诚信。


我们觉得世外人应该富有天赋,更应该是勤勉的,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始终要有忧患的意识,懂得谋求共赢。应该最大化的体现自己的价值,永远追求更好的境界,也就是要不断的超越自己。


‘世外人’应该是善于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富有感染力的表达,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去尊重别人、相互沟通。这个世界是非常多元的,你怎么样能够去包容周围跟你不同的意见,能够在细微处察觉他人的需求,能够对不同的文化有一个理解。但是最重要的,是他要有一颗包容心。”陈校长这样讲到。


以上的学生素养也构成了世外小学的课程体系与目标。而陈校长所在IB部门的“育人目标”同样是希望学生具有博爱精神,以及共同去承担、建设更美好、更和平世界的责任,所以学习IB课程的学生应该是会反思,积极思考,乐于交流,关爱他人,胸襟开阔的人。


而陈吉菁校长认为,“全球素养”对于她而言,其实就是作为孩子、老师做人或者做事的准则,也是所有校园文化的积淀所在。


03 

全球竞争力的评估

亚洲协会全球教育中心项目发展执行总监Alexis Menten女士从“全球竞争力的评估”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亚洲协会全球教育中心项目发展执行总监Alexis Menten女士


如何应对世界的瞬息万变,在人类科学技术文明一日千里的时代,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人常说,“世界在变化,教育也在变化”,所以大家的共识是需要不同的的“方法”来满足不同的课程“需求”,而科技数学其他课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Alexis女士讲到,在强调“学术课程”的同时,还需要一些“软技能”,即批判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合作方式(团队精神),这些都是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年轻人掌握的。而“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年轻人针对社交网络媒体上的信息进行甄别和过滤。



年轻人需要更高校地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无论是社交,还是工作,都需要增强他们的沟通,众所周知,“素质教育”适应于高度竞争力的全球经济。根据麦肯锡的数据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大概有8300万人将失业,很多雇主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因为这些人缺乏相应的能力,只有不到一半的雇主觉得,“他们有足够的、合格的、入门级人选”,造成职位的空缺是因为人们缺乏相应的技能。


增强全球竞争力不仅是因为就业形势,还有就是世界多种族的日趋融合和文化的多样性,而人们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解,年轻人在面对这一难题的时候,要尊重、理解对方的文化,这就需要学习文化技能,不同的文化传统,还要学习说多种语言,了解同龄人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通过沟通来和平的解决分歧,所以教育对于全球竞争力而言至关重要。


Alexis补充说,“我们十分强调相互理解,理解全球优势,让学生能够增强各方面的实力,不光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就业,还为了让他们能够更独立的解决繁杂的问题。我认为大部分人都知道一个共识,那就是联合国通过的“千年发展目标”和其它机构发出的一些目标,这些都可看出教育在全球竞争力中日益凸显的作用。



早些时候OECD发表了一本杂志,是有关全球教学竞争力在当今世界快速变化,在PISA排名和我之前分享的定义相连接起来,根据我们全球教育行业的排名以及一些实质性的指南,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很好的去在全球竞争力的教学上做得更好给出目标。


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所有的元素共同聚集到一起,我们看到在全球竞争力培养上有很多的学校、老师都非常棒。对于我们而言,我想说:如何找到最好的方式、方法,相互之间分享,能够去支持我们的老师变得更好。这样一来,我们全球竞争力在全球所有学生当中都能够学习到。”


04 

如何通过全球视野课程的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东亚区高级经理李娜女士和东亚区经理冯玉润女士以“如何通过全球视野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题做了精彩的演说。


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东亚区高级经理李娜女士


无可否认的是21世纪人类跨入了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充满着未知与挑战,同时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展,缩短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人群流通也变得非常简单,社会高速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焦虑以及不确定性。


从“阿尔法狗战胜世界棋王”到“无人酒店”,“无人餐厅、超市”的出现,人类的工作将来会逐渐被“机器人”所替代,人类不得不反思,到底技术革命是解放了我们?还是抢了我们的饭碗?我们人类未来的出路何在?


到2020年有500万的工作将会消失,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需要我们的学生具有更多的技能,成为终身学生者,让他们可以在充满未知的世界取得更多的成功”,李娜女士这样讲到。


那么“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际人才呢?从PISA全球胜任力下,也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见下图),希望他们更多的能够探究世界。不仅从自己的角度,并且还可以从“多元化视角”来理解我们的全球理念。



李娜女士介绍说,达沃斯论坛也对“2020年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做了调查,“企业需要未来人才所具备的Top1技能”是“口头沟通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离不开语言的交流,怎么把你的信息传递给别人,别人可以更好地接收你的信息,“语言表达能力”将是未来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项核心技能。


面对未来世界对当今学生提出的这些要求,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程如何能够帮助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今天分享的法宝就是“剑桥全球视野课程”。首先,这是一门跨学科、以技能为发展目标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研究、合作等能力。这门课程从小学延伸至高中,根据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与规划,培养目标贯穿一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灵活安排,既可以把它作为单独的一门课,也可以把它融入到其它学科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从个人、当地、以及全球不同视角来探究各种话题,通过小组活动、研讨会等形式,不仅可以和当地的学生,更可以和全球一万多所剑桥学校的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某个话题。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东亚区经理冯玉润女士以“传统、文化与身份认同”为主题与现场嘉宾一起模拟了一堂剑桥全球视野课,共同探究“文化如何影响我们对身体吸引力的看法及生活方式”这一问题。


现场嘉宾作为临时“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中。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这样的课堂帮助他们跳出了平时的思维定式,拓宽了理解问题的角度,激发了主动学习、分析问题的兴趣。


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东亚区经理冯玉润女士


她与大家分享了这堂课怎么去设计的,从剑桥的角度如何帮助老师去设计出这样的课程,以及在老师的日常教学中,如何落地执行这样的“教学方式”。


经过现场热烈的讨论,“冯老师”总结道,在“身体吸引力”这个话题,我们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就像看一个魔方,站在不同的方位看到的魔方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理解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影响,“冯老师”举了几个风趣幽默的小例子,如西非一个小国“以胖为美”,所以女孩从小就被家长要求每天喝50多盒的骆驼奶,不到十岁的时候就胖到无法跑步了。

 

在科技方面,“美图”功能在中国非常受欢迎,而最近iPhone新出的系统就自带磨皮功能,这却遭到了西方消费者的质疑,“我在照片里看起来好丑”。不难看出,中、西方在“美图、自拍”上面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这让笔者想到在欧洲生活多年的好友的一件轶事:欧洲的化妆品超市里很难看到“美白”产品,更多的是“美黑”产品,这源于人种皮肤以及气候的影响——白皮肤+阴雨天气,所以很多欧洲人一有晴天大家就喜欢出来“晒太阳”,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黑”代表着一种健康之美。


围绕“身体系吸引力”这一话题,“冯老师”希望“学生”设计一个团队项目,解决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例如,探讨“身体吸引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以以推行健康的饮食方式为目的。


在完成团队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思考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探究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开展这个项目要达到什么样子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结果,我们需要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候做?怎样做?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同样的问题。最后提交相关的表格,列出每个人在团队中的分工。

 

剑桥国际也鼓励学生成为一个善于反思的学习者,这也是为什么“冯老师”安排了《个人反思报告》这个任务。“学生”需要在《反思报告》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分析自己在团队活动当中的表现等等。

 

为进一步辅助“教学设计”,李娜女士补充说,“剑桥为我们的全球视野课程开设了“在线教学专区”,凡是参加了“剑桥全球视野课程”的学生或者教师都可以登陆这个社区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做法、经验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中学习、了解该如何教、教什么,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除此之外,还有定期举行的线上和线下培训,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大纲要求、提高教学技能,并配备相应的教案大纲、学生手册、老师手册和成绩分析工具等,帮助教师和学校顺利有效的实现课程的规划、设计和落地。


05 

培养身心健康的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最后圆桌论坛,演讲嘉宾都各抒己见,就国际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方法、终身学习都发表了精彩纷呈的看法,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执行校长Rachel Borland女士也参与了讨论,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出发,发表了个人独到的看法。


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执行校长Rachel Borland女士


以下是Rachel Borland校长的精彩发言:


我们是来自于国际双语学校,这个挑战就更加巨大。进行我们以前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例如,要教育不仅要管理英国、中国的学生,还有来自于国家的学生。平心而论,大家是否关注过我们自己的课程设计,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充分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整个世界。


以前都是通过“国际组织”留学,例如去到联合国的国际项目,这对于同学而言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能够参与到这些“访学”的项目。我们现在不光只是探讨这些问题,还要关注学生更上一个层次,他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比如说,未来半年、1年,乃至未来5年中,他们能够做哪些行动?每个个体能够为世界做出怎样的贡献?


我简单的谈一谈有关“教师的发展”,我们该如何去支持学生在全球素养方面的培养?实际上在我们学校,“师生文化”有着非常源远流长的历史。老师会经常去到一些学校,我们会看到,通过不同组织机构的比较,不同文化与课程之间是否能够适应。尤其是当一些学生来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和其它国家的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


我认为学生应该敢于跳出固有“框架”来进行思考,也就是所说的“创新”。通过家庭、家校和社会的合力,以及学校之间合力的教育,能够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一个自己身心健康且幸福的人。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中国国际学校图谱(2018版 中/英文)

重磅

 国际学校服务商名录(2018版)

免费

 国际学校升学指导报告(2018版 中/英文)

国际学校课程创新报告(2018版)

专业发展

 2019顶思“创变管理者”国际校长研修课程

NEW

社群活动

 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国际教育资源博览会

人才招聘

顶思人才—国际学校精准猎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相关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