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孩子是“天才”的时候,你该如何教育?看看这位父亲是如何做的!
当你发现自己7岁的孩子拥有极高的数学天赋,或者语言天赋,可以破解高度复杂的方程式,亦或者过目不忘,出口成章,作为父母的你将如何培养孩子?
文 | 巴山
面对天才少年的问题,中国一直不乏其案例,所谓天才班(或精英班),以及少年大学生更是遍地开花,然而经过一二十年的折腾,最后却成了“鸡肋”,而成为行业精英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有人说,“是鹰就应该放在鹰群里”,而比较务实的人则认为,“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与其在精英人群里垫底,还不如在普通人之中出类拔萃!
前段时间一则题为《因教育孩子起争执 公公怒扇儿媳耳光》的新闻上了热搜,家庭两代人之间关于教育理念、方式的矛盾引发了大众思考,“隔代教育”渐渐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无独有偶,在美国也发生了类似的“故事”。
一对美国“父女”与“外婆”之间就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爆发了冲突,甚至对簿公堂。“父亲”叫Frank,是一位船厂修理工,女孩叫Mary,一个准备上小学一年的7岁小女孩。
在这样的一个“单亲”家庭之中,“父亲”Frank很早就发现了孩子天赋异禀,但他对此并不感到惊喜,反而他对孩子超乎寻常的“早熟”和超强的“数学天赋”表示担忧,因为他只是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想孩子面对过多的学习压力,更不想把孩子送到什么“天才班”!
于是Frank把 Mary送到了一所普通小学就读,而Mary则表示不屑一顾,觉得学校里的孩子都幼稚不堪,知识过于简单。
虽然Mary有着超乎寻常的智力,但也有“知识盲点”,像Frank话语中复杂一点的词汇,往往会让Mary产生疑惑。
而好邻居Roberta则认为孩子有些“特殊”,不应该这么简单地送到学校,而Frank则认为,孩子需要同龄的朋友,融入新的人群,掌握社交技能等等,最后邻居也无话可说。
这让我联想到这些年来,有不少家长看不惯国内的“应试教育”把孩子接回家自己教,这些父母也都是“狠角色”,从大学教授到知名作家,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童话大王”郑渊洁教育儿子的故事。
开学第一天,古灵精怪的Mary对老师讲的一加一,二加二等于几的小儿科显然不感兴趣,这也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教师为了灭灭这孩子的狂妄劲儿,于是出了几道数学题想考考她。
从个位数的加减法到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小女孩对答如流,老师懵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孩子,最后问了一道两位数乘以三位数的题,小女孩停顿了几秒钟,还是准确无误地答了出来,老师差点惊掉了下巴!
小女孩的“出格”行为迅速引起了校长的注意,并建议将孩子送到“天才学校”,接受更高级的教育,并承诺帮助孩子申请全额奖学金,而这所学校的费用为每年3万美刀。
也就是说可以一分钱不花,送你上美国十分牛X的“私立学校”,这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无异于“天上调馅饼”,然而Frank果断拒绝了......!
而学校校长一再表示,学校的条件无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而Frank觉得把孩子当成“普通人”就好,不想让孩子显得过于与众不同。
这让笔者想到这些年中国高校的顶级学府中的那些少年大学生们的境遇,曾经红极一时的状元、天才们,如今却籍籍无名,杳无音信,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违背自然(社会)规律的“天才班”,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揠苗助长”?
女教师Bonnie对Mary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上网搜寻孩子的相关信息,结果叫人瞠目结舌,小女孩的母亲居然也是一位天才数学家,而不幸的是在几年前却自杀身亡,而Frank则是Mary的亲舅舅。
这加深了Bonnie的好奇心,在酒吧找到Frank,通过聊天得知,原来当年Frank的姐姐就是缺乏社交能力,无法分清男人的好坏,情路一直颇为坎坷。
谈及父母的时候,Frank的父亲在他8岁的时候过世,母亲是一个保守而顽固的英国人,毕业于剑桥大学,同样醉心于数学,并渴望在数学史上建功立业。
然而当她知道女儿怀孕之后,从此断绝了来往,因为在她看来,这多年的苦心栽培付之东流,名留青史的理想破灭,也由此因爱生恨!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何尝不是如今中国万千家长内心的真实写照?!
最后孩子的外婆伊芙闻讯而来,誓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以便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提供更优质、与其超常智力匹配的“天才教育”,解开人类未解的数学难题,从而名垂千古。
从小跟母亲一起长大的Frank对母亲的性格了如指掌,如果让她抚养孩子,那就意味着孩子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没完没了的培训机构、补习班,余生更是毫无幸福可言。
而母亲伊芙则指责Frank在毁掉孩子的人生,并十分冷酷地表示,他的姐姐就是当年过于软弱,没有坚持下来,否则将会名留青史,最终两个人的交谈不欢而散。母亲的野心勃勃让Frank寝食难安,因为Frank“最大的恐惧”就是毁掉孩子的人生。
一场争夺“抚养权”的大战就此拉开序幕,双方律师在庭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视,外婆欣慰自己的“宏图大业”后继有人,而Mary则觉得外婆跟妈妈生前十分相似,专横跋扈!
而法庭辩论又引出了一件陈年旧事。
就是因为Mary的母亲有着不同寻常的数学天赋,外婆对母亲寄予了厚望,教育方式异常苛刻——没有户外活动,没有兴趣爱好,不能参加社交活动,更不能谈恋爱,这种“斯巴达式”的教育,最终使得母女势如水火!
当Frank的律师责问儿女的教育问题,出生富有家庭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一个成为了修理工,一个则选择了自杀!暗示其教育方式存在巨大的问题。
而作为母亲的伊芙则十分冷漠地表示,为了让自己拥有天赋的孩子成就伟大,可以不惜一切,哪怕牺牲孩子的幸福也在所不惜!因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天赋负责!
而外婆伊芙的律师也不甘示弱,反问Frank,当年在他姐姐未自杀之前是名牌大学的“助理教授”,如今却如此落魄怨,怨不得别人。
原来姐姐死后,心灰意冷的Frank,为了外甥女的教育,以及姐姐的遗愿,宁愿舍弃光鲜体面的高薪工作,甘愿去船厂当一名普通的修理工,只是为了让外甥女接受平凡的教育,做一个“普通人”。
而Frank则认为,姐姐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做一个正常的、普通的孩子,可以尽情玩耍,可以有自己的朋友,以及一个幸福的人生。
外婆的律师则指责他剥夺了孩子的天赋,毁了孩子的大好前程。最后律师问他,“你觉得你继续抚养孩子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Frank沉默了,开始犹豫不决!
官司打到了一半儿,双方势均力敌。在均无胜算的情况下,外婆的律师与Frank的律师商议各退一步,把孩子送到“寄养家庭”,双方“皆大欢喜”。
而这一切不过是外婆的“缓兵之计”。寄养家庭不过是她的“掩护手段”,实际上还是想把孩子培养成顶尖数学人才,破解她和Mary的母亲两代人都没有解开的,足可以震撼世界的数学难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Frank识破了母亲的计谋,为了夺回孩子的抚养权,把姐姐当年破解方程式的文件摆在了母亲面前,并告诉母亲,姐姐临死的时候,明确地告诉他,成果一定要在“她”死后才能发表,而这个“她”就是他们的亲生母亲!
同时Frank劝告母亲不要在拿孩子一生的幸福作为赌注,既然数学难题已经被解开,她完全可以凭借姐姐的成果扬名海外!接下来的几年,她需要跟哈佛大学的教授一起来验证这一结果。
回归“教育的本质”,不过就是一场发现自我,成就个性的探索之旅,而教育者(父母和老师)的责任就是为孩子创造环境,让孩子发现自我真正的兴趣所在,并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一类人。
最后,舅舅Frank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一方面让Mary在大学学习高等数学,另一方面把孩子送到小学参加户外活动,这样不仅符合外婆的心愿,也发挥了孩子的天赋,同时拓展了孩子的交际圈,结识更多的同龄人,让孩子保有一个该有的童真。
而这个故事就是冷门电影《Gifted》(中文名:天才少女)的故事情节,剧情看似平庸,但豆瓣评分却非常高,或许是因为这部电影可以让很多人产生“共鸣”吧!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天才少年”的父母,或者老师,你又将如何面对这一难题,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或者手段呢?
*文中图片为电影《天才少女》剧照,其他源自网络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重磅
免费
专业发展
NEW
社群活动
NEW
人才招聘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