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在线课堂将成主流?!全日制学校应该如何做?
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了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
四川嘉祥教育集团迅速响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早启动了“嘉祥云课堂”在线课程项目(以下简称“在线课堂”),展现了强大的教育服务意识和能力,以及为“生活美好,社会吉祥”的社会担当。笔者参与了项目部分工作,对未来全日制学校教育做了一些思考。
文|安杰 冯薇
编 | Jade
在线课堂的启动
嘉祥教育集团的在线课堂方案明确了在线课程平台搭建和课程建设两大重点并进,并且通过形成闭环工作流程来保障在线课程的顺利实施及不断优化。
集团的在线课程方案明确了在线课程平台搭建和课程建设两大重点并进,并且通过形成闭环工作流程来保障在线课程的顺利实施及不断优化。
在集团的统筹下,各部门校区积极联动配合,为课程上线搭建平台。
图 1:在线课堂平台搭建图
学科课程是在线课程项目的核心,在线课堂分为录播课与直播课,录播课可供远端校区分享和向社会开放,直播课为各校区针对各级学生的学情针 对性的实时授课。
图 2: 在线课堂课程建设图
在线课堂的反思
与众多学校一样,如此大规模,急需求的在线课堂对于嘉祥教育来说也是第一次, 在实施期间,也暴露出了一些全日制学校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教师实际的教学素养与在线课堂的师资需求之间的矛盾
和绝大多数学校一样,在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嘉祥教育缺少的不是工具和线上平台,而是懂得如何去在线上平台上课的教师,如何在在线平台上教的更好的教师。
当前很多学校的师资趋于年轻化,这虽然有利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却让部分教师欠缺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更不要说面临更大挑战的线上课堂。
所以我们在开课前期即通过学术委员会、教科院和外聘专家对年轻教师的每节在线课堂进行了试讲和打磨,以使教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线上教室。
02
校区间差距大
嘉祥教育有多个校区,分别处于不同地域。不同的地域位置导致了开展在线课堂的硬件设备、教师观念、学生配合度、家长支持度的差距较大。
按照当地教育主管单位的要求,嘉祥教育的不同校区和年级在不同时间分别开始在线课堂。
我们利用好这一“时间差”,将先开课的学校和年级遇到的问题、困难、挑战和应对方法梳理总结好,对后开课的学校和年级予以“传帮带”,最大限度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03
对线上和线下教学不同的估计不够充分
在线课堂开课初期,我们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之前预估到的,比如平台和网络的稳定性、学生学习生物钟的紊乱、学习惰性的出现。
和很多学校一样,我们没预估到有些情况,比如教师讲-答-练的比例分配,如何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小组互动、自我内省互动等,以及家长的焦躁情绪对教师授课的压力。
在线课堂对全日制学校的现实意义
01
从国家层面来看
2019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在线教育,有利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建设'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我们注意到,近几年一大批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敏锐地进入在线教育行业,成为在线教育的先锋军。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全日制制学校反倒略显迟钝,这次疫情下“不得已”开设的在线课堂也是对学校的在线教育的一次形势倒逼和产品升级。
02
从全球范围来看
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国家教育政策中心2017年报告》, 2015至2016年,美国有 500 多所高中采用全日制网络授课的方式,参与学生近 28 万名。还有 130 余所学校采用混合制(线上和线下结合)教学方式,服务了超过 3.6万名的学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你听我说,一个粉笔 一本书”,而是“人人皆为我师、时时都是学习、处处都是课堂”,而在线课堂能够 完全实现这一教育发展趋势。
03
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来看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应具有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信息意识”和“社会参与-实践创新-技术应用”等素养,“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
这些发展目标很难靠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教学实现,必须通过更加开放的在线教育对教学模式做结构性的改变,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效果。
04
从教师的教学效果来看
在线课堂打破了师资辐射范围的局限性,优秀老师教授的优质课程将惠及更多的学生。
除了课程视频以外,在线课堂留下的板书、作业均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一键保存,方便在课堂时间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在课后回放查看,补充提升。
同时也可作为学校学情的客观分析因素,通过技术手段为学生更智能地推送针对性练习,使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将原来的“线下学习和练习,人工分析和感知学习效果”进化为“线上学习和练习、学习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学习数据”。
但是同时教师也面临一些现实的挑战,如对技术操作的不够熟练;课堂师生互动性弱,交流方式受限;直播课时,学生的专注力都在屏幕上;信号的延迟、设备的调整、上课节奏的不流畅、过多的非教学事务处理,都会让教师觉得教学不够完美。
05
从教师的教研手段来看
从教师的教研手段来看意义是积极的。
在线课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让多地域和学校的教师可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它们可以以课程视频、电子文档等多种形式,储存在容量巨大的云空间内,方便老师们随时查看和调用。
学科备课组的建设跨越了校区,实现了更多想法的融合与碰撞。通过互联网的链接,成员们群策群力,各自发挥优势特长,科学分工,设计并汇集出了一节节高品质的课堂。
学科专家们也得以加入多个校区/学段的备课组,在前期课程准备阶段听取老师们的思路, 给出指导建议;在后期课程实施阶段,专家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关注到每位教师的授课情况,及时给予老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整个教研效果也得到了完善和优化。
06
从学生的学习行为来看
在线课堂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或回放课程视频、板书、笔记等实现自学与查漏补缺,实现分层有效的“自适应”学习。
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对学生学习情况做精确和个性化的了解,发现学生在知识和理解方面掌握不够的地方,推送给教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学情依据。
但是相比实景课堂教学,在线课堂的交互性和直观性较差,缺乏课堂互动,而群体式学习产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反思平衡和批判创新。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在线课堂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明显偏少,多数课程里的老师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学生完成作业和老师批改作业的方式也缺乏面对面的交流。
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将难以保证,情绪上也会产生明显的倦怠。
另一方面,家长需要为学生听课提供相应电子设备,如何管控孩子的网上行为,无教师现场监控的课堂学习效果到底如何,孩子长时间的久坐与设备辐射等,必然会引起家长的担心和焦虑。
从学生身体健康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全天全科全部在在线课堂上学习,在电脑或手机前久坐,为保证声音清晰学生可能还需要长时间佩戴耳机,长期势必会引起身体不适。
07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
在线课堂也成为校长们的新课题,包括:
硬件设备的配置是否能够很好的支持到在线课堂的流畅开展;
怎样对老师进行有效率有效果的操作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线上教学;
怎样不在现场的情况下管理学生,更好地联合家长,特别是在家长复工后保证学生的出勤和听课的时长;
怎样帮助缓解老师的在线课堂行课压力,减轻老师的疲倦感;
以怎样的激励方式,帮助老师保持教学热情,鼓励他们进行创新;
怎样在长时间的在线课堂下维护学生的身体健康,以保证学习的持久性;
怎样管理课程资源;
怎样以学生为中心,评估课程和优化课程等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集团和学校地管理者在在线课堂建设时需要思考的。
如何积极应对在线课堂的未来发展
01
对于教师来说:
更新思想,转换思维。
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师需要开放思想,乐于接受新事物, 对趋势化的线上学科教学充满探索与挑战之心,积极适应,敢于征服,勇于创新。
同时善于换位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满意度和体验感,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终身学习的典范。
提升教师素养,提高备课标准。
在线教育不是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矛盾的,它首先是“教育”,“在线”是其方式手段,所以我们不能摒弃原有教育的优秀元素, 彻底另起炉灶,而是更加扎实做好备课、磨课、听课等常规教学工作。
在线课堂对学生的注意力要求高,怎样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保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
需要老师采取任务式或者问题式的教学目标,及围绕 这一目标呈现的精炼的教学内容,针对核心概念、重要知识点等设计的必要教学环节、特定的教学活动等,以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时在线。
所以在网络教学环境下, 更应该加强教师的备课,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居家学习课程资源,包括自学材料、作业、检测试题等。
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建设。
虽然是物理空间较远的线上授课,但是老师们更应加强与学生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从而弥补线上教学产生的距离感, 以帮助学生获得最理想的情感参与。
线上课堂更需要学生抱着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动机,坚定的学习信心参与学习。
所以在线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给予学生更多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加强自我管控,减少依赖性,提升自主学习意识,这些也是在线课堂中营造思维活跃的和谐学习氛围的必需。
熟练硬软件操作技能。
在线授课教师需要主动学习并熟悉在线课程平台操作, 认真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
教师在直播课时上课节奏是否流畅,绝大部分取决于其对软硬件操作是否熟悉。这也需要教师不断演练,认真试播,总结经验,才能对诸如软件切换、按钮设置等的运用得心应手。
02
对集团及学校来说:
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
是最值得探索的方案。
学校可以以部分年级、部分学科为试点,积极探索科学设置在线课程和课堂教学课程的比例,将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分解与分布,鼓励教师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不断调整、寻找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融合的平衡点,最终形成最佳的混合型体验,使学生获得在线上和课堂上的不同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精心选择在线教学平台
通过对比筛选与试用体验,挑选出最能满足学校自身实际教学需求的在线平台。
平台应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实用易用的特点,还要考虑到学校内网容量和平台流量是否能支持全校师生同时在线,并播放大量视频、音频文件。
学校选择的平台确实能帮助老师减轻工作量,便利师生交流共享。除了播放的主平台和备用播放平台,还要重点关注到为学生学习效果保驾护航的辅助平台或功能, 如作业布置与批改、在线测验、答疑讨论、学习记录等。
平台的管理服务程度也会影响到师生的在线参与度与使用体验。
不断完善并优化线上资源库建设。
学校应高度重视线上资源库建设,健全资源库管理制度。
帮助教师树立共享的开放意识和自觉性,强调分享对于加强沟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带来的优势。
号召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使其真正投入教学, 从而反促资源库的调整与更新。同时加强维护,保障资源库的安全与稳定。
做好在线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估,
建设高质量在线课程的标准。
组织专家力量, 以多种形式完成对课程及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
积极邀请学生及家长对在 线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严格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明确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并不应 该因为授课形式的不同降低对学生学业考核的要求。
完善形成高质量在线课程的标准, 通过比对以不断优化升级在线课程。
关注在线课程师生的身心健康及对教师的相应激励。
学校学科课程的在线化是一个长期建设、规范与完善的过程,对于教师及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挑战。
集团和学校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此过程中师生产生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
对于教师要积极支持、有效激励,帮助他们保持在线教学的热情和创造力,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的最佳实施。
本文作者:
安杰:现任嘉祥教育集团教科院副院长,从事国际教育管理十余年,历任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嘉祥国际高中校长。
冯薇:嘉祥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创新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曾于高校任教,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注册考官,多年担任剑桥商务英语及剑桥少儿英语考官,现致力于创新教育研究及高中升学指导。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 美国在线教育硕士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