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高考将不得“唯分数”“唯升学”论,评价方法将多元化!
从去年9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到近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无不说明了党和中央在教育改革上的强烈决心。而这对民办K12学校是利好还是利空呢?
文|Jade
编|Kate
靴子落地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
该法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通过5个方面22项重点改革任务,对教育评价进行了全新的要求。
并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早在2019年9月11日,习近平主席就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要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旨在解决以往教育评价的工具主义、效率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
因此,《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四个评价”的提出,既是对去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教育评价改革任务的落实,又为未来一个时期的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新路向。
针对基础教育阶段,顶思对该方案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范国睿教授曾表示,“基于结果的教育评价,评价目的在于判别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在初三、高三学年结束后,通过“一考定终身”的中考、高考来考核和选拔人才。这样的基于结果的评价方式因其在实践过程中易于操作、便于比较而备受推崇。
然而,这种基于结果的评价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质量,却会诱导对“结果”的片面追求。
如教学过程中的基于标准答案的重复训练,而常常忽视了思维培养。
对整个教育体系而言,也容易形成“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的局面。
范国睿教授强调,这一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非是指不要结果评价,而是要改进结果评价。使这个“结果”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教师、学校的真实状态。
为了能够更好地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真实状态,该方案在招生制度和评价体系上做出了要求。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在备受关注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上,方案提出:
要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
完善素质评价体系
为了改变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方案着眼于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强化体育评价。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改进美育评价。要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严格学业标准。对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学校须合理安排中高考结束后至暑假前的教育活动。
教师评价
教育教育离不开育人者。
一直以来,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KPI考核都与所带学生的成绩和中高考升学率挂钩。而这直接导致了老师为了获得更高的薪资而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要求: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
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
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并提出,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此外,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方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
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
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国家“苦”教育改革久已
一直以来,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强大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处于围绕应试科目运转的局面。重刷题、少实践;重分数、轻能力。
以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为代表的的学校培养了大批的高分学子,却在毕业后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小镇做题家”,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实,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了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并要求小学阶段,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中学阶段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重视实验操作;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
在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还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通过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和限制竞赛评优活动等有力措施,切实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有效规范了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更是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线上培训活动,切实减轻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
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部又在初中生评价中大力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方式等,使得“唯升学”的单一评价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扭转。
改革的方向从推行素质教育到为学生减负;从校内考查方式变化到校外培训班的限制,不一而足。但都因为作为“指挥棒”的中高考评价制度没有改变,因而收效甚微。
这一次的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无疑说明了党和中央在教育改革上的强烈决心。
但与此同时,教育评价本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评价过程中,如何落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四个评价”总要求还有待探索。
民办学校:机遇还是挑战?
正如前文所述,这次方案印发后,在2035年,要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而这一方案对民办K12学校有何影响呢?
从去年的“公民同招、民办摇号”开始,民办学校意图通过掐尖出成绩的路基本被堵死。受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大量的生源转向了公立学校,打算重走应试教育这条道路。
可以说,这段时间是民办K12学校的“至暗时刻”。
为了自救,今年很多K12民办学校都开启了双轨制教学。除了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外,也纷纷开设了针对中高考的课程体系。
与有着悠久应试教育的公立学校不同的是,民办学校的在应试教育上的优势在于灵活化的授课方式(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个性化的分层教学和对综合素质的重视。
因而该方案对评价体系的改革,无疑增加了民办学校在中高考考试上的优势。
然而,民办学校如何利用这一契机把自身的优势与这次的改革相结合,如何把创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运用到应试教育的教学当中,如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进行探索。
本文参考来源:
《改革!教育评价指挥棒将怎样变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 来源:新华社 |,作者:胡浩
《我国首个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方案:禁以中高考成绩奖励师生》|来源: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作者:任敏
《教育评价改革需要新路向》|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范国睿
《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来源:《中国教育报》
RAISE2020峰会重磅来袭,
详情见下方海报,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往期精选
郝景芳的选择:如何避免“折叠”?
最帅总理特鲁多:父亲教会我成长,子女让我蜕变
铁娘子默克尔:出身卑微,何以成为四次连任的总理
4年拿2个顶尖大学的学位,这位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是怎么做到的?!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