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准AI时代下,我们如何避免把孩子培养成机器

顶思 顶思 2021-11-12

10月14日,由顶思举办的“国际教育的机遇和挑战”系列访谈,有幸邀请到两位重磅嘉宾:蓝湾未来领导力学校校长石国鹏和荟同学校全球招生和市场传播总经理李婧,就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展开精彩论述。


汇编 / Kate



01

国际化人才的定义和核心素养


主持人:

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国际化人才?他们身上应该具有哪些核心素养?


李婧:

清华经管学院的钱院长有一个人才理念,人才先要成人,才能成才。对这样的观念,我还是非常欣赏的。Harvard Business Review最近发布的一篇文章探讨怎么培养有效的领导者,提到了几大因素,包括技能知识,如何使用工具,如何使用解决方案来解决知识,科技知识和实践智慧。这三个维度总结的企业人才领导观总结得很好。


从学校培养人的角度来说,荟同刚筹建时,我们来自于中国、英国、印度和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在纽约WeWork工作坊讨论未来的毕业生是什么样的,也充分参考了北师大核心素养的文件,做出了未来毕业生的模型。归纳起来是三个世界,WORLD OF SELF如何认识自己,WORLD OF KNOWLEDGE 知识和和技能体系,WORLD OF HUMANITIES是不是具有同理心和关心社会。这也很好地归纳了国际化人才从学校培养的角度。


对于国际型组织寻求的人才也就是用人角度,世界银行的人力资源部门有这样归纳招聘的核心价值观, 归纳得也非常深刻,阐明了在国际社会和多文化领域对国际人才的要求,第一Courage of Your Convictions是你相信什么,而且能把信仰勇敢表达出来。


第二是Leading the Team for Impact带领团队,对社会产生影响。在过去几年,也和许多学生交流,发现不少年轻人缺乏除了短期学习目的之外的一个大目标和大意义。国际化人才能不能把自己的小目标和社会影响的大目标联系起来,我觉得特别重要。


第三是Influencing Across Boundaries对不同种族的人都能产生影响,不仅自己做事能做成功,还能带着不同背景和文化基础的人一起去达成目标,这也是值得深思的话题。第四是 Fostering Openness for New Ideas对新的观点保持开放的心态。


因此三个角度来归纳国际人才观,一个是从企业角度去看,一个是从学校培养人的角度,最后一个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去看。


石国鹏:

我非常赞同李婧老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解读。我们探讨国际化人才,是“人”在“才”之先。我想补充一下对国际化的理解。我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国外就是国际的,这其实是不对的。国际是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交界的地方。


成为一个国际化人才,首先要把他培养成一个中国人,对中国文化有相应的理解,把中国文化作为他的文化根源之一,这样才能更好的走向世界。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仅不矛盾,而且是高度吻合的。在设计国际化学校课程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有文化自信;让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有更好的文化根基。


我用三个词来形容当下的社会,第一个是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开启后的200多年里所创造的价值,比过去的几百万年所创造的价值更多。可是,从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弊端,反思越来越深刻。我们要尊重工业化时代带来的高效率,但同时我们也要反思,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


培养标准化人才是最简易、最高效的方式,适用于在不发达地区快速普及教育。但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应该被重视,这种流水线式的作业形式就出现了严重问题。后工业化时代,人们首先要学会怎么能够更多关注个体,把每个人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第二个形容当下社会的词是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全球都被逐渐融入到一个整体中。今天我们依靠高新技术,可以与美国、欧洲,甚至任何一个地方的人联系,这比我们和邻居之间的联系要多得多。


多元文化、多种族、多宗教,在这种极其多元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成为重要的课题。我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统治全世界,统治全人类。因此,尊重多元化、和平共生,就是未来人类的必修课程。对全球化的理解,能让孩子实现与他人和与社会的和解。


第三个词是人工智能时代,而且它已经到来。虽然不像科幻电影演绎的那样可怕和强大,但我几乎可以断言,在我们看得见的未来,人工智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应该从小让他们与机器人和高新技术一起成长?让他们能够知道,有什么东西是机器所擅长的,是我不擅长的。从这个角度,我们的教学内容,甚至包括我们的教学方法都需要有根本性的变革。


培养未来国际化人才,我们要清楚是哪些是属于人的部分,哪些是属于才的部分。人的部分特别强调与自然和解,与社会和他人和解,与自己的内心和解。


02

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


主持人:

作为一所顶尖国际学校的校长,从您的角度以及整个课程设置和学校管理的角度,为学生培养做了哪些准备?


石国鹏:

国际化人才首先要有民族文化之根。那么,在中文教学、中国文化教学,用中文学习世界乃至人类文明方面,我们下了很多功夫思考和实践。我们的语文课不是简简单单的中文课。有家长问国际化学校为什么要上这么多中文课?中文课实际上是要用中文把中国文化的精髓以批判式的方式传达给大家,让孩子们既懂得继承发扬,也懂得反思和改造。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充满不停的反思和提升的,这是下一代中国人要学的。


现在有两个极端,一种是以国学为大。但实际上,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东西是需要反思,甚至需要扬弃的。还有一种极端是认为一切都是西方好,我们近两百年是落后的,是一个完全无希望的文明。这就过于妄自菲薄。我希望能取其中,并且找到中国文化中的精髓。


西方文化中有人文主义,中国古典文化中也有。孔子曾经痛骂一种人,甚至用了“其无后乎”的苛刻言辞。是什么人被他骂呢?就是始作俑者,即用人型俑取代真实的陪葬者的人。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孔子痛骂的根本原因是,他认为把人的形象作为陪葬,本身就是对人的最大污蔑。所以说,在2500年前,中国文化中就有了对人价值本身的尊重和认可。我认为,这些好的东西是我们需要继承、传播和把它发扬光大的。


我们的学校名字含有领导力这个词。我们期望把领导力这个概念从幼儿园普及到孩子心中去。领导力就是Change for better,哪怕一毫米、一微米的改善和进步,我们都认为是领导力的体系。我们的孩子在日复一日的领导力课程中,打造价值观,为成人做准备。在企业家精神的课程中,我们更注重实操能力,能够把事情落实和变得有影响。我们也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领悟,成长为我们希望的模样。


主持人:

李校,您曾经任职的三所学校对比,各所学校都为学生提供了哪些支持?


李婧:

我觉得教育界做的比较好的学校,校长都具有一个特质 —— 善于学习和懂得反思。每所学校的课程体系也能体现后工业化时代教育真的需要什么。


包校(包玉刚学校)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 品格课程。这与荟同的社会情感教学(SEL Program)有相似之处。这门课程由中外教师共同开展,在全球的情景下,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核心价值观,把包玉刚先生的事迹都囊括其中。逆商作为一种品格很小就在孩子身上深深扎根。还有一点非常好的是,在看似全球化的背景下谈中国文化,不仅依赖中国老师,还依赖外籍老师来分享他们的理解。


荟同有一门课程叫卓越中心。这种卓越中心的理念在很多跨国企业都有。每个国家机构组织都有一个特别强的优势,比然后在全球各国家进行经验交流互换。我们也是模仿跨国企业去做,在深圳校区设置了工业化设计这块。在荟同深圳校区在,能够看到艺术策展师、科学家,工程师。荟同开设的课程和一般学校的知识类型课程挺不一样的,重在实践去年,创设了荟玩花园项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运用光变来展现未来世界。孩子们能在常规课程外,找到自己的兴趣。


03

国外基础教育的经验与教训


主持人:

请两位谈谈国外学校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石国鹏:

我的一个感触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外最优秀的中小学相比,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这个差距我不认为在短期内能真正追得上。我们期望,借助高新技术和全球开放,能在最短时间内把全球最好的教育资源集合在一起,对我们的教育能带来一些推动。


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很好,我持保留意见。举个例子,我们的好,可能是强调重复性训练和计算的速度。但和美国排名前100的招生官、教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把中国学生拒掉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学生无趣。中国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不懂得问问题,不懂得怎么合作,也不知道怎么和人打交道。很大程度上,他就是一个很优秀的机械化人物。


在AI时代,人脑再怎么进步,也无法在信息存储和计算速度上超过计算机。换言之,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培养孩子成为机器。我希望我们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能有一个意识,我们的时代已经变了,我们的学生群体已经变成一个新兴人类。如果我们还按过去的成熟思路去教,我们是无法拿一个千年不变的状态去应对一年十变的状态的。那样,我们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被学生抛弃,被家长抛弃。


我希望国内的教育能更广泛地打开眼界,打开国门,与世界最先进的理念结合。我曾到很多美国顶级高中参访,惊讶地发现很多课程是我们的大学都没有开设的。有的美国高中仅历史类课程就开了三十门,其中还包括非洲妇女运动研究。这些高挑战的课程在美国顶级高中相当普遍,而且这类顶级中学面临的压力远比我们的高考班多得多。


在南非一所学校,我发现他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教编程。我很奇怪,幼儿园的小孩连语言都还没真正形成,处于最初级的学习阶段,他能学习编程吗?


老师给我的解释是,让孩子学习什么是计算机的程序思维。比如,你做一个动作,站起来往右走十步,出去,对于人来说,是可以一气呵成做完,而不需要思考的。但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写成程序。我不希望把人变成机器,但我需要孩子理解机器是怎么思考,怎么操作,怎么去运转。


我很震撼,五岁的小孩在学习编程的时候,如果能往这个方向培养,可能不一定成为程序员或设计师。但是,他会知道机器是怎么思考、怎么执行命令的。放开眼界和胸怀,去拥抱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精髓是什么?从孔夫子开始就是“拿来主义”,中华文化有了这个特色,才能最终形成中华民族这样绵延数千年不绝,在世界文明中占主流地位的文明成果。我也希望我们在国际化和全球化受到一定质疑和阻碍的时候,能坚定我们的信念,在教育中保持充分的开放。这种开放,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我们的自信和成长。


李婧:

我这儿有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借用惠灵顿前校长Anthony爵士的话。当时我们在接受Beijng Review采访的时候,有记者问他,你觉得中国和英国的学校有哪些区别?他看了看我说,李婧,你觉得你所在的人大附中(时任)和惠灵顿有很多区别吗?我会心一笑。我们给的观点是,好的学校相似点特别多,需要提升的学校,它的问题可能千变万化。


我在哥大的法学院也做了一些公立学校的研究,读了一些文献。从美国公立学校和中国公立学校直接去做一些比较,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还是非常大的。为什么呢?从2000年之后,一些法案出来要给公立学校的效应做一些评测。其中有一个评测指标是看孩子的辍学率。在美国,很多州的公立学校,辍学率都非常高,能达到60% - 70%。我们应该承认中国过去几十年在提高基础教育评估水平上取得了比较多成效。对美国的公立学校而言,成绩是一方面考量,学校安全、学生是否能在校进行学习,都是美国基础教育界需要考量的。这是关于平均水平方面。


第二点我特别同意石校说的,如果我们去比较中国和美国、英国、新加坡的顶尖学校存不存在差距,我个人的感受是有差距的。但经过二十年的努力,这个差距在慢慢缩小。因为毕竟很多西方的私立学校都有二三百年的基础和积淀,而对很多国内的国际学校而言,他们还是新生的。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才模式和东南亚国家不太一样。在双语学校,中国的双语学校有一半是外籍老师,还有一半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具有国际背景的老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在这么短的时间段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还是值得庆幸的。


如果说这个差距在哪儿?我认为,在于人。我的直观感受是,中国和其他国家老牌私立学校老师之间的知识技能差距几乎为零,但在人生经历上来说是有一些不同的。一般,国外顶尖私立学校吸引的人才拥有多元化背景。Andover当年最受欢迎的老师是一名日语老师,是他们自己的校友,也曾是安永的合伙人,60岁时还去MIT读了一个硕士。所以你能看到,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子。学校能够吸引什么样的人才,不仅是博士和博士后,还有能不能吸引各自领域学有所长,给学生带来真实世界东西的人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考虑的。总之,我对于国际教育和整个中国基础教育,都觉得蛮有信心的。


还要最后说一点,中国教师其实比国外的教师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特别体现在小学阶段。在国外,小学阶段是全科教育。很多小学老师是能教授全科的,比如一个老师早上能教数学、英文和科学。但中国是有偏学科性的。在国际学校,现在还倡导跨学科学习和超学科学习。把学科的基础打扎实了,又去谈学科之间的联系,我觉得中国基础教育做了挺多事情。


主持人:

最后,我们让石校长和李婧老师给我们一段寄语,来结束今天的访谈。


石国鹏:

我希望所有关注教育、关注孩子未来的家长朋友们,包括学生自己,能够有一个这样的基本思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而成长是要符合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就是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成长跟整个人类的进步要融合在一起。


这个话题听起来很大,但实际上它可以作用到非常小的地方。我们身边的每个细节的转变,实际上都是若干代人努力的结果。现在,我们站在历史转折非常重要的关口上。从民族腾飞,到个人幸福,都与教育息息相关。


关注教育,关注未来是每个家庭、每个父母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去做的事情。作为教育的从业人士,我们需要和家长、孩子、社会实现一个合力,让我们在共同的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指导下,把孩子培养成为他们应该有的样子。


李婧:

如果今天有网友是做教育行业的,是领导或者在这个行业希望有更好发展的人士,我希望无论你是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能够保持一颗当初加入教育事业的初心。


对于家长和老师,我建议在幼年阶段,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社会情绪发展,因为这可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它将影响,我们培养的孩子是不是能够树立人生目标,是不是可以获取幸福,是不是能够管理他和别人之间的关系。我相信好的心理会给孩子带来终生裨益。如果家长课外有时间,可以多看看孩子心理发展方面的书籍。


RAISE2020峰会重磅来袭,

详情见下方海报,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往期精选


昔日“学渣”收获牛津录取Offer,他说“努力比天赋重要”


对比研究我国C9大学与英美顶尖大学后,他们有这些发现


国际教育产业收入锐减 历史悠久难敌现实威胁


被疫情改变的50万国际高中生: 转回普高, 路在何方?


中国学生留学热潮下,国际初中课程成为拉开竞争差距的关键!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2019中国国际学校图谱


● 国际学校薪酬与教师发展报告


● 国际学校服务商名录


专业发展

升学指导高阶证书培训


iPGCE国际教师资格证课程


社群活动

2020第三届RAISE大会


人才招聘

顶思人才-国际学校精准猎聘服务


顶思国际教育行业联合校招


会员服务

SMILE学校会员计划


思选服务商会员计划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