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马斯克提到的“认知偏差”,教育也难以幸免
12月20日,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2021年度时代风云人物、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分享了一张图片,内容是50种“Cognitive biases”(认知偏差)。马斯克称,“所有年轻人都应该好好学习这张图(提到的知识)”。什么是认知偏差?它有什么魔力,让马斯克大赞其重要性?它又能带给教育工作者什么启发?
文 | Lynn
编 | 天悦
▲马斯克推特
马斯克为什么会推荐这50个认知偏差?我们一起来剖析它背后的原理及危害,以及我们怎样规避。
01
“认知偏差”的后果会是什么?
从专业角度说,认知偏差是一种在判断中偏离规范的系统模式:个人根据他们对之前输入内容的感知,创造他们自己的“主观现实”。个人对现实的建构,而不是客观输入,可能会决定他们在世界上的行为。因此,认知偏差的后果,可能会导致不准确的判断、不合逻辑的解释。
▲图源:Verywell
举一个教育工作者们切身体会的例子——
有一种偏差叫”Law of the Instrument” (工具定律):“当你只有一把锤子时,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像钉子。”它意味着我们可能会过度依赖熟悉的方法,而忽视了其他更好的、对当前情景更适用的工具的可能性。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你是否经常使用PPT呢?相信每个老师都十分熟悉PPT制作、展示的方法。但你考虑过其他的教学方法吗?数字化学习、视频、现场演示,会不会比起幻灯片更能展示你想表达的东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
像“工具定律”这样的思维捷径,大多是无意识的和系统的。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大脑产生它们,但我们可以对此警觉并采取行动。
也许是时候对你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审视了。跳脱出原有的教学情景,重新思考,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才是抵御“工具定律”的良药。
02
认知偏差对师生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在日常教学中,虽然老师们鼓励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但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却有利于认知偏差的发展,而且它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我们难以想象的影响。
拥有超过15年研究经验的教育设计师Catherine Meilleur在她的文章中提及了多种认知偏差在师生关系中的影响。
皮格马利翁效应(the Pygmalion Effect)
在教育工作中,由于每个学生都不相同,老师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期望是具体的,并定期更新,可以帮助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老师基于不正确的指标进行预判,也许真的会产生不良的结果。
典型例子便是男生擅长理科、女生更擅长文科的刻板印象。也许老师的预判,以及不自觉的暗示真的会使男生的理科、女生的文科学得更好,但学生们因性别被认为不擅长的科目成绩也很可能下滑。
1968年,心理学家Robert Rosenthal和学校校长Lenore Jacobson出版了一本名为《课堂上的皮格马利翁人》的书,讲述了他们在一所美国学校进行的长达一年的实验。他们用错误的智商测试误导老师,让老师相信他们的一些学生很有天赋。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老师对这些学生的看法,使得学生在智商测试和考试成绩的分数都显著提高。
2006年,Trouilloud和Sarrazin承接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实验分析、总结,得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具体发展阶段:
老师受到学生信息的影响,形成对他们的不同期望。老师的期望导致学生的特殊待遇,表现在独特的任务,反馈和情感支持,导致学生的行为变化,学生们感知到了区别对待,并内化了老师对他们的看法。因此,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生了改变。
对此,Trouilloud和Sarrazin的建议是“鼓励老师为他或她的学生有高期望”。他们指出:
老师可以尽量营造一个温暖的情绪氛围;在课堂中展示更多信息,同时给出更多、更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要相应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回答和提问的机会。
知识的诅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
知识学得越多越深,越烦恼?
没错,而且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知识的诅咒,也被称为“知识超载”,它使得专业人士难以想象普通人的理解情况,并及时地预测他们的反应。
优秀的科普读物腰封上总会有诸如“零门槛”“孩子也能看懂”的推荐语。这也恰恰说明了要用尽可能少的专业用语来普及知识并非易事,让复杂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正如老师们常说的“化繁为简”,越多的知识被整合到一门学科中,它被谈论得就越抽象。即使对老师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扩展技能,老师们在教学中也很可能落入知识诅咒的陷阱中。学生听不懂、跟不上、不想听……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要避开知识诅咒的坑,也许要从把自己假想为知识小白开始。
光环效应(The halo effect)
作为成年人,也许我们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想法:长得好看的孩子往往可能会更聪明,长相平平的孩子看起来就很愚钝。这些主观臆断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偏差,以致于我们对他人的认知出现了以偏概全。
这就是“光环效应”——认知对象的某种品质突出,以至于掩盖了对他其他品质的判断。光环效应不仅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看法,也影响我们对他或她的期望。
作为老师,必须警惕这种光环效应,因为它会影响与学生的互动和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这正是在大型考试中我们常用盲改(先遮住学生的个人信息再评卷)的原因。也许我们应该多用“盲改”——不仅是在大型考试中,更应该在平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中,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
如果老师不主动意识并消除光环效应的认知偏差,很可能会导致在教学中,对优秀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无法改正他们的不足;也很可能看不见“坏孩子”的缺点,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03
消除认知偏差,少用类比来推理
此前,马斯克曾经吐槽他的求职经历:毕业后他投了不少简历,但没有一家公司要他。他想,“那好吧,我想我得自己开一家公司了,因为我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工作。”于是,1995年,他与弟弟合开了公司Zip2。
在公司取得成功之前,他买不起公寓,只能租办公室,睡沙发,在基督教青年会洗澡,和弟弟共享一台电脑。“网站在白天运行,我在晚上写代码,一周七天,一直如此。”他表示。
然而,通过他的创新智慧和超常努力,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2002年,马斯克成立SpaceX,并担任CEO与CTO;
2004年,他加入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并担任主席与产品设计师;
2015年,他联合创办了非盈利公司OpenAI,用于研究和推动友善人工智能;
2016年,他联合创办了神经科技公司Neuralink,同年,他成立了研发超级高铁的隧道施工公司无聊公司……
回忆过往,总结经验,马斯克谈及“真正的创新”时说:
“不要用类比来推理——类比是对过去的参考。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你看着事物最基本的真理,从那些几乎无可争议的真理中推理出一个结论。如果你看到这个结论是与人们普遍相信的东西不一致的,那么你就有机会了。”
这不仅是他的成功之道,“first principles”(第一原理)也是消除认知偏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
在教育教学上,老师们想要消除对学生的认知偏差,不妨从意识到可能的偏差的存在开始——少用类比,多一些对自己构建的“主观现实”的质疑。
今日互动
您如何改变教学中的“认知偏差”?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
由顶思教育研究院一年一度倾情打造的最新《2021国际学校薪酬人才趋势报告》《中国国际化特色学校图谱&分析》正式出炉!
想要了解国际化特色学校的行业发展现状,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往期精选
这堂科学课,老师变成“魔法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马斯克吹过的牛都实现了,扒一扒他创办的神秘学校……
风向变了!教育从业者如何保持战略定力?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2021中国国际学校图谱
海南国际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