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忧外患?寻找中国国际教育的未来出路

顶思 2023-12-21

当前,疫情和政策的双重冲击,既给国际教育行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机遇。在2021年12月17-18日由顶思主办的RAISE2021教育发展创新大会上,专家们汇聚一堂,围绕“走出去、引进来,疫情时代·国际教育的新思考”这一主题,探讨新环境下国际教育的前进方向。


整理 | 王动

编 | 天悦


01

眼前的困难遮不住光明的未来



“本次疫情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影响,但同时也是改变人类生存命运、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重大关口。”在疫情和去年国内新出台的教育双减政策的两个大背景下,蓝湾未来领导力学校石国鹏校长认为,有必要对本土化的国际教育做一个新的反思。


▲石国鹏


石校长表示,今年国内疫情的反复和一些教育政策的出台都对国际教育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不止局限于中国,世界范围内的全球交流、留学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面对严峻的国际教育环境,石校长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在未来的三五年内,国际教育的前景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但如果放眼于长久的未来,国际教育仍大有可为。”石校长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国际化学校要不断寻找并实施可行的教育方法,网络技术会给国际教育的实施提供巨大帮助,是教育全球化的重大推动力。


石校长是中国本土化国际教育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他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经验,向大家传达了他的教育理念:今天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该看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移,从哲学、从思想、从文化入手,让孩子远离“空心病”。“国际教育本土化,实际上也是本土教育国际化的过程,双向的交流是其中的关键。要避免全盘西化,既要丰富校园文化,组织国际游学、开设国际课堂、参与国际竞赛等;也要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留住自己的传承。”


石校长总结说,以道德为根基,以“正念”为指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勇气、韧性和领导力,才能使孩子获得真正的成长,获得一生中最重要成就的保证,同时也是本土化国际教育的一条可行之路


02

良善的结构设计是办好教育的前提



谈到如何办好国际教育,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教师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Cory Winters表示:“最重要的是回顾我们的过往,从细节入手,从实践入手。”


▲Cory Winters


Cory Winters首先谈及自己上学时颇喜欢研究建筑,他发现一名建筑师看待房屋与建筑的角度会从选材与结构入手,即使材料发生了变化,但房屋的设计与架构却始终不变,从事教育行业同样如此。在国际教育和新政策变化的背景下,尽管我们的“材料”,比如课堂和学生发生了变化,但这不影响我们重新评估我们的目标,从结构上审视我们的教育。


想要办好国际教育并不仅仅事关做好一门课程,而应该是放眼整个世界,找到最好的创意,并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现在的国际教育中往往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是课堂、行为的管理。”Cory Winters指出,当前的国际教育教师往往没有接受过有关如何管理教室的培训,这也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课堂塑造成为一个有序的学习场所,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下降。这不仅反映出了对学生的管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培训问题。


Cory Winters认为,我们应该针对学生制定有效的评估系统,让老师能够对学生的成长有正确的认识并进一步反馈在学生的学习中,帮助教师据此评估自己的教学并适时进行修正,尊重差异化并将其付诸实践。因此,所有的学科组应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针对不同对象制定出不同的评估系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系统的意义不仅限于教师和学生,对于学校中层管理部门的工作改进也有很大的帮助。只要从业者把握住了这一点,中国的国际教育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Cory Winters说。


03

研究导向性学习

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加速器


“基础教育国际化一定是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尤其是在国家支持教育对外开放的大方向没有变的前提下,国际教育行业未来的前景一定符合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这是长久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发展、培养的战术,如何加快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集思未来教育首席执行官沈聪先生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表达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仍然十分重视。


▲沈聪


沈聪结合自己的从业、科研经历,指出真正优秀的教育水平不一定体现在学校的排名,而在于培养了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因此,明确社会和行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做好国际教育需要首先做到的事情。他认为,研究型学习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研究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符合国际化教育理念的模式。针对此,沈聪先生表示,我们要通过国际化的交叉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沈聪结合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对中外教育重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他表示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培养体系、培养方向和社会、行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或者说滞后性。因此,如何进行交叉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一大趋势。


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必须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这也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沈聪认为,我们应该以兴趣为驱动,从案例来切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形成自己对事物理解。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知识与技能、执行力,还有团队协作等品质。让学生能够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讲好中国共识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04

多元的未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广州荔湾爱莎国际学校联席校长、广州荔湾爱莎文华学校校长李春雷首先从未来的教育方向入手,表示未来的世界会更加多元,因此未来的人才也必须具有超强的文化适应力。他们不仅要精通母语和一两门现代外语,还必须具备强烈的自我效能,如卓越的领导力、沟通力、交往力和合作力,以应对更加具有挑战性的未来生活。


▲李春雷


把握未来教育,关键还是把握未来的学校。”李春雷校长由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谈到广州大湾区的教育改革试点,具体介绍了他所创立的广州爱莎国际教育集团是如何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给到会的嘉宾提供了很大的借鉴意义。


从学校的校园设计到课程规划,李春雷校长高度融合了中国扎实的基础教育与西方显著的创新思维教育,培养学生懂得理解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李校长不仅从顶层设计的层面把握了国际教育的核心要义,同时在学校的具体政策上也处处体现包容、融合的思想。他将国家课程和国际课程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多领域的个性化深度学习的空间,大力推行全人教育,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多元化的选择和出口,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李春雷校长认为,想要做好全人教育,关键是要有高效率的学习模式。爱莎国际教育集团也聘请了多个专家级团队,着力研究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平衡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成果。同时,李校长表示,他准备锻造一支高素质、有爱心、国际化的中外教职工队伍,同时与广州著名高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名师共建、课程开发,教研联动、招生联动、招聘联动、师生交流多个方面进行共享共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观念,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未来的教育应该是守护心灵的知行合一,引领社会发展。”


结语


在疫情和政策的双重影响下,“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从口号转化为行动。正如美中国际学校总校长大王寅所言,本土的国际教育一定要在习总书记所做的顶层设计之下,为国家培养更多拥有国际视野、放眼全球未来的人才。最本质的,国际教育要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才能有所作为。

领取顶思学苑2022年课程简章

请关注顶思学苑公众号👇

往期精选

政策利好、开放合作,这条国际教育新赛道能否“大翻身”?

国际化学校破解素质教育痛点,听听校长们怎么说

国际化素养评估排名第一,新加坡教育为何持续领先全球?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 2021中国国际学校最佳雇主评选

  • 国际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精进训练营

  • 国际学校人才招聘网站平台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