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弱标化”击碎名校梦? “背景提升”乱象多?留学变玄学?终结流言,答案在此!

顶思 顶思 2023-12-21

国际教育风云变幻,今年各类国际大考变数频发,“弱标化”的趋势越发凸显。成绩之外,“背景提升”花样迭出、职业导向申请普遍化、留学目的国多样化……当下和未来,国际升学路何去何从?5月26日、27日,由顶思主办的2022年第七届国际学校升学指导峰会精彩收官。两天线上直播以“行远自迩,承助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的升学指导专家相聚云端,直击痛点,重新思考留学价值,数万国际学校家庭获得启发与行动指引。


01

大考变数频发,

“弱标化”击碎名校梦?


近期,牛津发布《本科年度录取报告》,疫情影响下申请量不减反增的态势越发激烈,申请总量攀升约22%,热门专业达到18.6:1的竞争率。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国际高中升学部门主管王王乐认为,申请者标化成绩的全面提升导致名校录取门槛水涨船高。


根据“牛津报告”,68.1%的录取学生有3A*或更好成绩。在赴英留学的“内卷”下,仅靠优秀的标化成绩很难脱颖而出。王王乐指出,针对英国名校申请策略主要是专业选择、标化成绩、背景提升、文书准备四方面。申请时,语言成绩不是必须的,但语言能力是必须的。在一众牛娃的高成绩带来“弱标化”背景下,提升科研竞赛、学术论文等软实力显得尤为重要。


“理解‘弱标化’就需要将它放在疫情期间各项国际大考取消的背景下。”北京一零一中学国际部升学指导主管王维佳说。今年五月,国际教育家长圈经历了“大考取消”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对此,王维佳提醒家长,不必过分焦虑。


自疫情以来,美国不少大学早已实行test optional政策,考试仅是申请的一部分,不是必须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竞争力强的中国学生,标化考试的区分度不大。托福112或114对于大学招生官来说并没太大差别。


在这种情况下,课外实践反映的兴趣广度及深度的重要性凸显。招生官更看重学生如何利用资源,对周围人和事物产生改变。除标化考试外,“一个优秀的申请,是文书、推荐信、面试进行呼应和印证的逻辑闭环。”


而面对大考状况频发,也有应对之策。Nord Anglia中国双语区生涯规划与大学升学主管闫晓辉建议,十二年级的AP考生遇到考试取消的情况,应积极与大学沟通,提交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关于考试取消的官方证明;10、11年级的AP学生应更关注校内成绩GPA的提高,做好标化考试的安排,通过参加竞赛、科研等活动佐证学术能力。A Level的12年级学生如果受到考试取消的影响,需要通过学校提交学习证据集PoE的方式获得正式成绩;10年级IGCSE和11年级A Level学生则需要重视平时学习的积累和巩固,通过IPQ、EPQ项目添彩,并准备好参加秋季考试。IB项目从两年前因为应对疫情就对考试取消等意外情况作出了细致安排,今年受到考试取消影响的华东地区的学校将有条不紊地从考试评估路径转为非考试评估路径,学校将提交学生的预估分来代替考试成绩,这个成绩与校内评估成绩相组合,从而形成学生的最终成绩,并如期发布。


直播现场


02

加分项?更“内卷”?

“背景提升”功与过


根据英国招生服务中心UCAS发布的《2020年英国本科申请数据》,在全球疫情蔓延的的背景下,全球申请英本的人数不减反增。截止2020年6月30日,当届申请入学英本的人数超65万人,达到四年来最高值。其中,中国学生增长23%。此外,美国作为另一留学大热门也表现出相同的上升趋势。在竞争愈加激烈的申请季,如何通过“背景提升”使申请者脱颖而出?在康德教育集团学生发展中心负责人白利民看来,成长比结果更重要,坚持国际教育的长期主义才是正道。


从美国名校的录取逻辑看,课程体系、GPA、标化成绩构成申请硬件,而推荐信、文书、课外活动等是软件。白利民认为,在软件方面,背景活动设计大有可为。活动从哪来,做什么,怎么做?是三个最关键的要素。


白利民说,背景活动设计中,要围绕兴趣爱好,结合家庭资源及校内社团活动,夯实基础,再向外寻求延展。在越来越热的竞赛和科研项目上,他认为结果只是一部分,而学生在竞赛中锻炼的抗压能力,获得的研究方法及探究精神才是最有价值的。背景提升之路漫漫,从容不迫的淡定比竭尽全力的疲惫更可贵。


对于这一点,研课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兼CEO,中国首个青少年学术科研项目CIS创始人萧邦平进一步强调了科研对冲刺名校的重要意义。科研是名校看重的申请材料,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进入大学后的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还是大学成绩的重要评估方法之一。传统观念下对科研的理解被窄化为改变世界的重大发明,但实际上,科研是贯穿整个西方教育的一个环节、步骤和工具。


此外,在国际大考频频取消,标化成绩“内卷”严重的情况下,除提高科研实力之外,优异的EPQ成绩同样是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获得梦校青睐的敲门砖。


EPQ全称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拓展项目资质),是A Level官方课程,分别面向小、初、高,以兴趣为基础,过程为导向,考试局通过四项评审(研究计划书、过程日志、论文、答辩)为学生打分,授予EPQ证书。


英国爱德思考试局EPQ考官、中国中心主任刘铠文谈到,当前,中国有大量备战美国留学的学生通过机构发表高难度论文,这种行为有悖于正常高中生的能力,实际功劳来自教授,属于软性造假,而EPQ项目在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还具有高考加分,大学降档录取等明显优势,EPQ是疫情期间唯一未被取消的考试,它作为一门国际最高标准的官方学术背景提升课程受到全球大学的认可,如果EPQ取得A或B的成绩,则能在英国大部分高校得到降分录取的资格,大学建议在PS和面试环节将EPQ作为核心申请素材。


而在艺术和设计专业的背景提升方面,作品集(portfolio)是重中之重。帕森斯预科项目负责人、帕森斯(上海)设计创新中心负责人牛磊多次提到,招生官希望通过作品集看到学生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与表达。在艺术的灵魂面前,技术黯然失色。帕森斯旨在培养的是影响世界的设计师与艺术家,而非艺术技工。作品集恰恰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体现学生的成长、生活、教育、社会、地域等多方面的背景,中国学生更应该思考如何用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背景提升”项目五花八门,该如何选择高校招生官认可的项目?青苗怀柔校区校长、英国牛津A Level考试局IPQ项目制学习特聘专家顾问李文佳强调,单纯一纸证书、一篇论文恐怕并不能打动招生官,大学看重的是项目背后的逻辑、含金量,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和方向,或是对某个社会问题的深入研究、思考甚至是贡献,希望看到学生走出书本,基于兴趣和专业作出更多横向和纵向的探索。


汇学天下教育科技创始人严俊说,不建议学生功利地看待科研,而要基于兴趣和专业,提前两三年做好准备。而如何层层递进,稳扎稳打,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招生升学部门主任吴颖莹建议,10年级需要关注体验、参与和认知探索;11年级重在有规划地行动、反思、深化认知;12年级则需明确自我定位,树立自信心。“对内的自我认知和对外的社会认知应遵循成长规律,升学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直播现场


03

以“生涯规划”“职业导向”

谋划长远未来


申请规划为何越来越偏重于职业导向?北京王府学校升学指导中心主任高奕提到,无论是升学规划阶段还是申请阶段,无论是确定专业还是不定专业,有高质量生涯规划的申请人都有明显的优势。


我国政府对学生的发展指导和生涯规划高度重视。美国学校在学生的生涯规划上多采用综合性的学生指导模式,很多学校甚至将此上升到与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他建议,生涯规划比较理想的起点是不晚于9年级。在高中生涯规划中,生涯觉悟是开启和保持学生升学“油门”的“钥匙”。生涯觉悟可以从清晰的自我认知、准确的社会需求和职业认知、卓越的生涯决策能力和灵敏的资源认知与鉴别能力四个方面解读。招生官意在考察学生专业选择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否有合理的生涯规划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合理的高中路径规划,是大学评估申请人未来在学业以及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也就是决定申请人能否被录取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涯规划通常与职业兴趣紧密相连。什么是“职业兴趣”?上海诺美学校升学指导办主任练佳艳分享到,职业兴趣即对工作活动和环境的偏好。从事符合职业兴趣的工作的人,会在工作满意度的驱动下作出明智的、更具战略性的职业决定,并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探索职业兴趣,就是在发现“你喜欢且有能力做的事情”。


从高中开始探索职业兴趣有利于学生定位自我,做好应对多变世界的准备,及高效化升学的准备。练佳艳认为,从长远来看,职业兴趣的准确定位,能让学生认知上更开阔,在心态上更积极,在学业上表现更佳,在合适自己的生涯赛道上创造更卓越的表现。


“人活着要有意义感,目标给人意义感。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苏州海归人才子女学校升学指导中心主任金天宁说。基于这样的理解,她认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学生实现有计划、有掌控地自我实现的过程。此外,金天宁还特别提到优势才干在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性。


优势才干是自然而然、反复出现,并能被高效利用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模式,是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所共同塑造的,许多人的优势才干都处于“自动驾驶”的状态。而职业生涯规划,教的就是应变之道,要在“无常”的状态中找到“常”的那部分,以此在优势视角中汲取有效的方式方法。


事实上,IBCP课程作为IB四大课程项目之一,正是为寻求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设计的。上海浦东万科高中执行校长尹丹介绍,IBCP的核心课程包括反思性项目、语言发展、个人和专业技能以及服务型学习四方面。目前这一项目已在全球306所学校实施,其中,亚太27所,中国大陆地区仅两所。相比于遵循多元成长路径的IBDP,IBCP偏重专才成长通道,适合专业方向确定的学生,更专注于兴趣特长,将学生的职业发展前置。但这两个课程都可以通往海外大学升学,增加学生的学术研究技能并丰富他们的社会实践体验。


直播现场


04

留学目的国新思路:

英美之外谁是完美“备胎”?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美等老牌热门留学目的地热度不减。同时,许多小众国家逐渐映入眼帘。在青苗怀柔校区校长李文佳看来,就业与个人未来发展要与国家战略契合,“一带一路”是国家顶层合作倡议,而欧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选择欧陆国家也契合整体方向。因此,升学老师需要开拓眼界,具备多元化世界观,同时将其传递给学生。特邀嘉宾金辉先生推荐挪威、瑞典、丹麦、芬兰为代表的北欧四国,毕业后即可获2-3年工签是留学北欧的优势,且其学历认可度高。欧陆各国之间接受相互转学,灵活性强。


北京中杉学校国际高中校长兼升学指导中心主任李俊娜分享了非英美国家留学新思路。在西班牙IE University,有超过75%的在校生来自全球各地;Jacobs University是德国唯一一所全英文授课的顶尖大学,文化背景多元;而日本SGU(Super Global University)囊括13所提供英文授课项目的日本知名大学,这些都是非英美留学的不错选择。


天元公学国际部生涯规划主任郭璐宁认为,当前国际局势变化,非英美留学不仅只是“备胎”。留学目的地的选择需综合考虑环境友好度、学生匹配度和规划提前量,以及家校合作等因素。对于“举棋不定”的孩子,应与背后“举棋不定”的家庭紧密合作。以共同目标引领家校合作,实现家校命运共同体,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学生规划未来。


结语


作为国际教育行业的服务者、思考者和创新者,顶思连续第七年组织国际学校升学指导峰会,希望为教育从业者和学生家长提供准确、及时、多维度的参考数据。


顶思联合创始人、CEO徐康乐表示,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国际教育就成为中国顶尖人才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培养了无数名扬中外的杰出人才,为中国近现代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的国际教育正走在十字路口,一方面是继续肩负着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发展百年战略培养人才的使命,另一方面是疫情防控的重任及全球政治和经济贸易摩擦加剧带来的不确定性。


国际教育是一个多向度、多选择、多文化的价值体系,意味着尊重文化差异、支持个性发展、成就更好自我的教育取向,在“后疫情时代”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中国一直是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过去的留学生来源地,到现在的留学生目的国,中国的莘莘学子、教师和院校在国际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虽然国际教育不等同于出国留学,但大学的录取数据和趋势,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学生的全球竞争力,而且可以指导优化我们的人才培养路径和方式。两天的线上直播,从来自学校的资深升学指导老师、大学面试官和招生官、国际教育机构负责人等20多位嘉宾的分享中,我们看到科研力、认知力、就业力不断刷屏,成为当下顶尖人才发展的关键词。而面对各种不确定性,中外教育从业者依旧初心不改,帮助学生在多元评价体系中探索和选择最优发展路径。

往期精选

国际教育十字路口,升学指导大咖集结,直击留学痛点再思考

ISCS2022第七届国际学校升学指导峰会即将线上召开!

引领升学正确航向,寻找ISCS灯塔升学指导官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 第二季双语教师线上招聘会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