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逆向投资,创造奇迹!

君临研究中心 君临财富 2022-11-01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
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
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
——
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七章。

逆向投资,创造奇迹!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部落的统一,加冕成吉思汗。
他的剑遥指南方,发誓要在十年之内将金国用铁蹄踏平,将金国皇帝千刀万剐。
他当然有这样做的理由:金国人和蒙古人有着上百年的血海深仇,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就是被金朝钉在“木驴”上处死的。
“木驴”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这粗看是个木头做成的驴,细看却布满了长达一寸的金属倒刺,犯人坐在驴上,倒刺插进身体,还要被马牵着沿街示众,直到渐渐流血过多而死。
后来,由于蒙古人常常反叛,金世宗时还每过三年就搞一次遣兵剿杀,谓之“减丁”,避免人太多了管不住。
这种血海深仇,金国自然要被列为第一号攻击对象。
成吉思汗也有赢得战争的足够能力。
他18岁起兵,孤身一人将部落壮大,花了十几年时间完成蒙古统一;
背后不仅仅是军事谋略,更是政治智慧:颁布《大扎撒》法典以法治国、推行军民合一的千户制改革、严格训练以一敌百的怯薛军。
为了灭金,他更是做了整整五年的军事准备。
首先将金国周边的附庸部落和小国剪除,偷偷策反金国边境的一些守将作为内应,利用商人和使臣刺探金国情报……
一直到1211年,成吉思汗才正式开始对金国的大规模军事攻击。
然而,打金国的困难之大,依然超出了成吉思汗的想象!
1211年,野狐岭之战,蒙古10万军队打金国45万军队,打得非常艰苦,激战三日,双方都死伤惨重。
随后,金国不敌,退守中都,因城垒坚固,又有重兵防守,蒙古军攻城失利,撤围。
1212年,蒙古军发起第二波攻击,虽然有所斩获,但成吉思汗在指挥攻城时中箭,无奈撤围。
1213年,蒙古军发起第三波攻击,金国布下铁蒺藜百余里,将居庸关、紫荆关等各路关口用冶铁封固关门,严阵以待。
成吉思汗在周边村落抢掠一番后,只能再次无奈撤围。
战争一直持续到1218年,八年过去了,虽然有一些进展,但始终未能将金国打趴下。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是人口的巨大差异:金国有5300万人口,军队100万,而蒙古国只有70万人口,军队15万。
人口差异是75倍,兵员差异是6.6倍,这么悬殊的倍数,金国每人吐口水都能把你淹死。
其次,是装备的优劣对比:金国有常年修建下来的关口、城池,有从宋朝学来的先进火器技术。
蒙古有什么呢?无非是脑袋灵光些,骑兵跑得快一点而已。
开始的时候,蒙古军队搞偷袭,一旦打不下来就佯装撤退,当敌兵来追的时候,忽然掉头反杀,赢下战役。
但后来,金国学聪明了,就是紧闭城门,你敢靠近就用各种火炮轰炸,万箭齐发。
蒙古骑兵也就歇菜了,一筹莫展。
金国的火炮可是相当厉害的,要知道,他们常年跟宋朝打仗,而宋朝却是古典农业时代科技最先进的国度。
宋朝以前,战争还是靠冷兵器的刀枪剑戟来近身搏杀;
但宋朝这代,却出现了一场热兵器技术的革命,包括霹雳炮、震天雷、火箭、火毬、火枪、火炮等相继被发明。
宋朝还发明了水战车船,水军+火炮,让金国就此被长江拦住,无法南下。
还有一种床弩也相当厉害,把三张大弓合并起来,需30人才可拉开,发射的时候箭如标枪,近距离直接钉入城墙里,攻城士兵藉此攀缘而上。
在和宋朝的百年对抗中,金国自然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
这些,已足够蒙古军头痛了。
无奈之下,成吉思汗只能一边组建蒙古炮军,学习南方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一边等待机会。
忽然有一天,大将哲别回来了,禀报:“大汗,我把西辽国灭了!”
“???!!!”
成吉思汗听得虎躯一震!
西辽可是个大国啊,国土面积350万平方公里,跟金国差不多大;
位处中亚,当年金国灭辽,辽国的皇族耶律大石带了一支军队跑到中亚去,拳打脚踢,无意中建立了一个近百年历史的大国。
这个国家虽然是契丹人的政权,但是信佛教,用儒家思想治国,文官系统照搬汉人典章,在中亚和西方有很大影响力。
以至于今天,俄罗斯和东欧、北欧许多国家,还是将中国称呼为“契丹Cathay”。
成吉思汗在打金国的时候,也会不时派些小分队去周边部落扫荡,轻装上阵,能赢固然好,即使输了损失也不大。
这种作风,类似于现在的风险投资。
两年前,哲别就是在这种思路下被派去打西辽的,只给了两万人。
没想到啊,这两万人,两年时间,竟然就把一个中亚大国给灭了,真是奇迹!
为什么哲别能如此轻松的就灭掉了西辽呢?
原来,西辽经过近百年的传承,皇位已传了六代,最新一代的皇帝屈出律是个篡位者,道德败坏,全国上下早已天怒人怨。
而且,屈出律在篡位前,曾经在蒙古草原上跟哲别打过一仗,惨败而回。
所以当听说哲别带领着大军打过来的时候,屈出律吓坏了,马上弃城而逃,在帕米尔山谷中躲起来,然后被山中猎户包围活捉交给了哲别。
就这样,哲别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西辽给灭了。
意不意外?!!!
这场灭西辽之战,竟然赢得如此轻松,一点小投入就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回报,不禁让成吉思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再对照一下自己,重兵打金国八年,除了在郊外打打猎,回报率极其低下……
或许可以再试试……
或许换个方向真的会有奇迹……
成吉思汗也不确定,但他已经下定决心。
1219年,他亲率20万大军西征,分四路进攻另一个中亚强国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由突厥贵族建立,面积3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万左右,拥兵40万,当时正处于国力鼎盛的时候,远非已经没落的西辽可比。
但尽管如此,他们在蒙古骑兵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
一年之后,花剌子模便土崩瓦解了,皇帝摩诃末一路逃亡到里海中的一个小岛上,隐姓埋名。
成吉思汗随后返回蒙古,派哲别带着蒙古军继续西征,看看天花板到底在哪里。
这次西征的战绩更加辉煌——
哲别大军1220年南下波斯先掳掠了一番,1221年转战高加索地区,1222年击败了格鲁吉亚,随后进入东欧的钦察草原,1223年夺取了热那亚共和国控制的黑海港口苏达克,震惊欧洲!
1224年,蒙古大军沿着里海、咸海北岸,大摇大摆的回到蒙古草原,一路征服了整个中亚地区。
这收益率,完全超出了成吉思汗最乐观的预计!
是时候总结投资逻辑了。
君临认为,这次西征能够超预期,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中亚地区,甚至东欧草原,都是游牧民族为主,习惯于打野战对攻。
这种情况下,蒙古骑兵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优势。
第二,在跟金国的对战过后,蒙古组建了炮军。
这支炮军要赢金国很难,但是打中亚那些落后地区,那就是妥妥的降维打击了。
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在其名著《世界征服者史》中,曾经记载了蒙古人西征攻打穆斯林城堡时使用的一种火器。
“当无策可施时,契丹(指的是来自中国的军队)匠人制造的一种牛弩,其射程为2500步,被对准那些蠢货。流星似的射弹烧伤了魔鬼般的异教徒的许多士兵……”
这种火器巨大的威力,让蒙古军队在攻城时轻松了许多,因此得以一路碾压过去。
自汉朝时,匈奴人发明了马镫,东亚文明的军事技术水平跃居世界顶级,这种自东向西的征服便常常发生。
匈奴西迁,成为了瓦解罗马帝国的“上帝之鞭”匈人;
大月氏受到匈奴的攻击,南下中亚和印度,建立了贵霜帝国;
柔然西迁,成为了欧洲的阿瓦尔人;
契丹西迁,建立了西辽,至今东欧和北欧人都称呼中国为“契丹”;
突厥西迁,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等一系列国家;
而蒙古人的西征,则是最新的一个例子。
征服中亚之后,这时候的大蒙古国已经脱胎换骨了,一个疆域上千万平方公里,人口数千万的帝国已悄然形成。
这时候,再回过头来打金国,不是轻松多了吗?
可惜,成吉思汗已经看不到这一天了。1226年,成吉思汗征伐西夏,灭夏前夕病逝。
继位的是他的第三子窝阔台,这同样是个有智慧的人——
他按耐住了贵族们对金国的讨伐之心,决定继续西征,以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
1229年,3万蒙古军远征波斯,将大蒙古国的边界一路延伸到两河流域、土耳其东部,直接与东罗马帝国毗邻。
这次远征过后,蒙古国的疆域已达到1500万平方公里,兵源丰富,实力碾压金国。
1231年,窝阔台终于兴起三路大军伐金,第二年占领中原,第三年联合宋军南北夹攻,金哀宗被困孤城8个月后绝望自杀。
从1211年第一次伐金算起,至1234年最终灭金,蒙古人花了23年时间才终于完成成吉思汗的夙愿。
灭金不容易,灭宋就更难了。
如前所述,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拥有大量先进的火器,再加上长江天险,水军封锁,让蒙古人非常头痛。
唯一的突破口是长江上游的四川和襄樊方向。
不过,南宋也早有防备,名将余玠在四川、重庆等地布置了一个山城防御体系,依山而建了十几座城池,以点控面,连成一线。
随后十几年,蒙古人试图从陕西入川,攻打南宋,但每次都被余玠打回去了。
一直到1259年,蒙哥大汗在攻打重庆的钓鱼城时,受伤染病死去,也没有能够将四川拿下来。
从1234年灭金,到1259年,25年过去了啊,蒙古帝国都换了三位大汗了,也依然没有能打下一个小小的四川。
要知道,在这25年里,蒙古的征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
1235年,拔都西征,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0年攻占基辅,1241年打败波兰、匈牙利和日耳曼的军队,抵达维也纳的近郊。
远征军因为收到窝阔台大汗去世的消息,才撤军东还,随后在欧洲建立了钦察汗国。
1253年,旭烈兀西征,1256年征服波斯,1258年占领巴格达,灭亡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1259年占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
远征军因为收到蒙哥大汗去世的消息,才撤军东还,随后在波斯建立了伊利汗国。
其它远征军也收获不菲,一支灭了高丽,一支收了西藏,然后从西藏入云南,灭了大理国,1258年迂回到越南,准备由此北上攻打南宋。
为了打南宋,蒙古大军几乎把整个亚洲都打下来了。
接下来,忽必烈在1260年继位大汗,又花了19年,到1279年才终于灭了南宋。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宋朝是当时文明世界的高峰,相当于是业绩最好的热点板块龙头,金国大概相当于龙二。
成吉思汗的蒙古国,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散户,资金量有限。
这种情况下,要拿下热点板块龙头、龙二,需要付出的成本无疑是巨大的,投资回报率其实很低。
而那些中亚的国家,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相当于是业绩较差的冷门板块。
它们的股价处于被抛弃的低位,买入的成本极低。
你虽然只是一个小散,但是却可以轻松的买到大量的股份,当经济回暖、板块复苏的时候,你的回报率毫无疑问将吊打其它追逐热点的投资者。
在周期的循环波动中,不断复制这个模式,你在全球资产中的份额占比自然不断扩大。
这就是逆向投资的道理,也是蒙古帝国得以不断壮大的秘密。
这个道理,凡是悟到了,理解了,并且用一生去执行的人,都将赢得伟大的奇迹!
————
忽必烈的元朝建立之后,蒙古帝国的其余地方分裂成四大汗国。
其中一个察合台汗国,统治着中亚,后来被一个蒙古贵族帖木儿篡位,随后由他命名的帖木儿帝国不断壮大,成为14世纪一统中东地区的强大国家。
这个帝国带来了两个后果——
第一个后果,一百多年后,皇族后代巴布尔因为在中亚争帝位,争了20年依然一败涂地。
经过冥思苦想、痛彻心扉的反思,他顿悟了。
他不再贪恋中亚的那个帝位,转头逆向投资军事技术更落后的印度,没料到,就此打下了一个庞大的莫卧儿帝国。
这个帝国持续了300多年,极盛时疆域450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盛产棉花和香料。
那不比在大草原上,为了几万头牛羊打得头破血流的收益率,高太多了?
第二个后果,帖木儿帝国的西部,有一个小国家,叫奥斯曼土耳其。
他们原本是生活在中亚(花剌子模)的突厥人,在蒙古大军西征的时候,逃难到千里之外的土耳其。
日子刚刚有点安稳,没想到又被帖木儿帝国欺负,奥斯曼君主沉不住气,率军东征,惨败,死于狱中。
随后的几任奥斯曼君主都对帖木儿帝国有点怵,怎么办呢?
往西打吧。
1453年,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亲率8万大军进攻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鏖战53天,攻克并迁都于此,改名伊斯坦布尔。
原来打西方是这么的容易啊……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希腊、东欧、埃及、北非,一路打到了奥地利和直布罗陀海峡。
这可不得了,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又出现了,并且这个帝国还无比的长寿,国祚延绵了600年之久。
由于奥斯曼帝国在十五世纪的强大,控制了中东和地中海的贸易线,并且过路费收的奇贵——
一次新的创造奇迹的逆向投资,再次出现了。
————
自从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便一直处在漫长的黑暗中世纪。
南下的蛮族纷纷建国,但他们的国王和贵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几百年,都是不识字的文盲。
没有知识,就无法建立起先进的文官治理体系,于是权力被宗教过度控制,政治处于蒙昧状态;
在中世纪时,宗教迫害是欧洲很常见的现象,持续300年的“猎杀女巫行动”,让十多万女性被判处死刑,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
这是欧洲人至今都不堪回首的一段经历。
没有知识,科技便处于一个极其落后的状态,农业产量太低,养活不了多少人口。
14世纪的时候,整个西欧不过3000-4000万人口,其中法国和意大利各有1000万,西班牙500万,英国400万,其余地方人口更少。
那时候,欧洲人眼中最大的城市是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
其次繁华的是意大利,阿马尔菲、比萨、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都是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
它们的繁华很简单,靠着跟东方做贸易。
因为在地理位置上,它们是亚洲商品经东罗马帝国、从希腊跨海到达西欧的门户。
一船一船的香料、丝绸和瓷器,经地中海,从热那亚或比萨登陆上岸,另一条路线是经亚得里亚海,从威尼斯登陆上岸,随后分发到西欧各地。
因为这些贸易带来的财富,它们基本主宰了中世纪欧洲的文明史。
阿马尔菲和比萨最早兴起,比萨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资金提供者,并且组织了一支120艘船的舰队提供支援,一度甚至占领了耶路撒冷。
热那亚和佛罗伦萨是中期的两个金融业中心,银行家们帮天主教教廷收税,贷款给西班牙王室,供他们在金融危机时进行资金周转。
他们也是文艺复兴艺术家们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是佛罗伦萨人。
威尼斯共和国则是后期14-15世纪最强大的海洋强国,它趁着东罗马帝国的衰弱,抢走了三分之一的领土,包括希腊和克罗地亚的一系列沿海地区。
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13世纪末去了一趟遥远的东方,甚至在元朝当了大官,回来后写了一本畅销书,让欧洲人第一次开眼看世界。
当然,威尼斯共和国也意识到了威胁,来自中东奥斯曼帝国的威胁。
1416年,两个地中海的强国第一次相遇了。
在加里波利半岛附近,威尼斯海军以强大的战斗力几乎全歼奥斯曼海军。
威尼斯海军将领在战后高傲地宣称:“他们(奥斯曼人),需要四五艘桨帆船才能与我们的一艘抗衡。”
当然,奥斯曼人也没有对手吹嘘的那么弱。
1425年,奥斯曼帝国发动反击,派出舰队摧毁了威尼斯共和国在希腊沿海的防御设施,并占领了几座城镇。
从此以后,两大强国的百年较量越来越激烈。
当然,这时候占据优势的还是威尼斯,毕竟它拥有着3300艘船的舰队,3.6万人的海军。
而奥斯曼虽然暂时处于下风,但它拥有广阔的中东腹地,控制了从两河流域到埃及沿线的商路,正处于蒸蒸日上的趋势中。
威尼斯的财富完全来自中东的贸易,而现在,奥斯曼帝国已经扼住了它的咽喉。
威尼斯哪里会甘心受到奥斯曼的威胁呢?
它还有资本,几百年来积累的财富,让它有足够的跟奥斯曼一决雌雄的机会!
在整个1420-30年代,威尼斯人下了巨大的赌注。
一方面,他们在东方跟奥斯曼激烈的争夺爱琴海沿岸的岛屿和城镇,目的是抑制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另一方面,他们在意大利内陆跟米兰公国争夺波河平原的领地,目的是扩大腹地,获取更多的人口,以跟奥斯曼人长期抗衡。
就在地中海强国们激烈较量的同时,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交界处,有一个几十万人的小国葡萄牙。
它的首都里斯本在1400年时只有3.5万人。
葡萄牙的东边和北边都被更强大的西班牙包围着,西边是浩瀚的大西洋,南边隔着直布罗陀海峡可以登陆非洲。
西班牙是打不过的,大西洋里只有鲨鱼,要想发展只能向南,到非洲去。
1415年,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带领着一支数百人的军队渡过海峡,向非洲最靠北的一个小城镇休达发起了进攻。
战斗在一天内就结束了,休达被攻陷,葡萄牙仅阵亡了8个人。
2年后,非洲当地的摩尔人包围了休达,葡萄牙派亨利王子率兵来救援,两支军队对峙了3个月。
这是改变世界历史的3个月。
呆在休达的日子里,亨利王子从战俘那里听说,有一条古老的路线可以沿着非洲海岸,穿过撒哈拉大沙漠,经过20天左右,就能到达一片森林繁茂、土地肥沃的国度,那里有许多黄金和象牙。
亨利王子是个博览群书的人,从小就向往远方的历险,这些话激起了他巨大的好奇心。
回家以后,亨利王子就开始了潜心研究。
他认为穿越撒哈拉沙漠太危险了,不如沿着非洲海岸线,驾驶帆船航行。
远航当然需要有更好的船,于是他资助工匠改进船只,一种船体较小,吃水浅,更轻便灵活的卡拉维尔帆船被研发出来了。
这种帆船可以紧靠海岸线航行,不必为了躲避暗礁和沙洲而远离海岸,这一点在以探索陌生海岸为目的的航行中尤为重要。
航海仪器也是要改进的,他资助工匠们改进了指南针,象限仪(一种测量高度,尤其是海拔高度的仪器),横标仪(一种简易星盘,用来测量纬度)等一系列设备。
他还创办了航海学院,以培养水手;设立了天文观象台,建立了图书馆,广泛收集各地的地图、航海图、探险资料,其中就有《马可·波罗游记》。
读完《马可·波罗游记》,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渐渐的诞生了一个更宏大的计划——
绕过非洲,找到一条通往东方大国的新贸易路线!
当然,这是很耗费资金的投资,凭亨利王子一个人或许难以实现。
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兄弟们的支持,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去世后,继位的杜阿尔特一世、摄政王佩德罗王子都是跟他一样有学识、游历过欧洲、眼界开阔的人。
他们全力支持亨利王子,这个一生未娶,对政治缺乏兴趣,对航海事业却充满了执着的风险投资人。
1418年,亨利王子派出了第一支,仅有一艘帆船的探险队。船被吹出了大西洋外面,无意中发现了马德拉群岛。
这个群岛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小麦和甘蔗,后来成了葡萄牙探险队的物资中继站。
1427年,在又一次意外的航行中,探险队发现了亚速尔群岛,这是个位于大西洋中心的小群岛,气候温润,水土丰美。
从这个群岛出发,继续往西,再航行比返回葡萄牙多一倍的路程,就可以到达美洲大陆了。
但葡萄牙人没有继续向西,他们的目标是找到绕行非洲去东方的新路线,因此探险队继续沿着海岸线往南走。
1434-1445年,探险队先后到达博哈多尔角、佛得角等地方,这时候他们已经离开葡萄牙本土有数千公里远。
这么遥远的地方,欧洲人此前从来没有去过。
此前回来的水手都认为那是个可怕的地方,暗礁密布,巨浪滔天,有神秘莫测的急流,仿佛是天涯的尽头。
但经过数十次的尝试之后,他们终于穿过了非洲西部的大拐角,进入到了传说中的几内亚湾。
几内亚湾的沿岸,有着许多黑人部落,他们体格强壮,以捕猎和挖矿为生,象牙和黄金正是这里最重要的特产,因此又叫象牙海岸。
象牙可以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因为不会被风化腐蚀,能放置上百年的时间,因此价值连城。
除了黄金和象牙,亨利王子还发现了另一件高利润率的生意。
黑人部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由此出现了很多战俘和奴隶,黑人们体格强壮,作为奴隶非常受贵族阶层欢迎。
1443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的圣维森特角建起了欧洲本土第一个奴隶市场,从此以后,每年都有数百个黑奴被卖到欧洲。
这是罪恶的欧洲400年奴隶贸易的开始。
从1418年开始,到1443年,25年过去了,由于亨利王子的探险一直只有投入,没有回报,葡萄牙国内政界早已有许多人对亨利不满。
亨利王子一直忍受着他们的指责,耐心的继续投入,现在,他终于可以看到回报了。
亨利王子的船队将小麦、铁器、马匹运到几内亚湾,换回黄金、象牙和黑奴,这些商品都是独家生意,转手价格通常能达到两三倍。
随着财富的飞速增长,雪球开始越滚越大——
一方面,亨利王子有了更多资金投入探险活动,他在非洲沿岸修筑贸易站和堡垒,雇佣武装人员来保护沿途的贸易线,然后不断向更远的地方延伸。
另一方面,葡萄牙王室也看到了发财机会,他们想出了一个主意:私人探险家在海外发现的一切,都有权利跟葡萄牙王室分享利益。
如此,个人和王室就成了股权捆绑的关系,个人只要敢冒险就有机会发大财,王室也可以不用付代价,就能坐享其成。
这真是天才的创意!
从此以后,葡萄牙的探险家们便前赴后继的往海外涌去,毕竟国内狭小,农业产量又低,何不去海外冒险一博?!
就在葡萄牙人闷声发大财的时候,威尼斯人正忙着跟奥斯曼帝国打仗。
1443年,奥斯曼帝国攻打君士坦丁堡,威尼斯投入重金向东罗马帝国提供了一批舰船,协助它抵抗奥斯曼人。
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一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东罗马帝国灭亡。
威尼斯的所有投资,全部归零。
1463年-1479年,威尼斯人亲自上阵,跟奥斯曼在爱琴海沿岸争夺希腊岛屿,打了十几年,终究战败,所有岛屿尽数落入奥斯曼手中。
除此之外,威尼斯还要赔款10万金币,年年向奥斯曼进贡,以换取去往亚洲的贸易权。
但不屈不挠的威尼斯人不甘心于战争的失败,他们将最后的资本全部拿了出来,投资扩建海军,准备跟奥斯曼做最后的决战。
1488年,葡萄牙探险家成功绕过了非洲最南边的好望角,看见了印度洋。
1498年,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骗来了一位阿拉伯航海家马杰德为向导,让他的船队得以横越印度洋,成功抵达印度,并带回了一批香料、肉桂和五六个印度奴隶。
1499年,威尼斯的164艘战舰浩浩荡荡的驶向希腊海岸,他们遇到了287艘奥斯曼战舰,两大地中海强国在15世纪末的最后决战打响了。
双方的火炮、火枪一通乱射和混战过后,威尼斯海军全军覆没,从此彻底衰落。
1503年,达·伽马第二次从印度远航返回,带回来13艘船只满载着的香料、丝绸和宝石,所得纯利超过了航行总费用的60倍。
与此同时,一位落魄的意大利水手来到葡萄牙,游说王室资助他向西探险,以找到一条穿越大西洋到达印度的新航线。
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葡萄牙王室,果断拒绝了这个地理白痴。
意大利水手在葡萄牙各地寻找风险投资,找了十几年都没有下文,只好跑到旁边的西班牙王室那里去碰一下运气。
西班牙王室此前埋头在搞复国运动,跟统治了西班牙数百年的伊斯兰王国打仗,这场仗一直打到1492年才结束。
西班牙女王认为,是时候去搞点风险投资了,说不定会跟葡萄牙一样能大发横财呢?
东边的地中海,已经被强大的奥斯曼封锁;
南边的非洲,内陆是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沿岸航线已被葡萄牙的舰队垄断;
大西洋外面,是如此的广阔,此前从来没有人到达过2000公里远的地方,人们的经验里除了鲨鱼,还是鲨鱼……
但,会不会有意外惊喜呢?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航海知识,估计比地理白痴哥伦布更少。
但她不是白痴。
相反,她是个有大智慧的人物。
她3岁的时候,父王去世,同父异母的哥哥继任王位,随后将她和母亲赶出了王宫。
在少年时,她的母亲精神失常,她被迫从小自力更生。
接下来的宫斗中,她打败了国王,继任王位,并通过和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的联姻壮大了西班牙的实力。
随后的几十年,她通过内部整顿、外交战、复国运动,一步步将西班牙打造成了南欧强国。
这样的人,绝对不是白痴。
她对哥伦布的赞助,同样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早在1486年,她就第一次接见了哥伦布,但是没有下文。
1492年1月,复国运动完成。
3月,她又一次接见了哥伦布,然后下令成立专家委员会讨论哥伦布的计划。
4月,几乎身边所有的专家、贵族,甚至她的丈夫费尔南多国王,都反对赞助哥伦布。
但伊莎贝拉女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依然还是赞助了哥伦布。
她的考虑或许是这样的:
第一,这笔投资,对于西班牙王室来说,只是小本投入,即使失败也伤不了元气;
第二,人人都争破头的热门板块,金子早就被人抢光了;要想找到金子,只能在偏僻无人的地方去寻找;
第三,逆行者是需要无比的勇气和执着的。
女王的一生都在惊涛骇浪中度过,她在眼前这个执着穿越大西洋十几年的水手身上,看到了勇气和耐心。
只有逆行者,才会跟逆行者惺惺相惜。
8月3日,哥伦布率领着3艘帆船,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一路向西远航。
两个多月后,他踏上了美洲新大陆的土地。
接下来的一百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垄断了全球贸易。
葡萄牙经营着从中国和日本,沿途经过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的一系列驿站,最终回到欧洲大陆的香料、宝石、丝绸和瓷器贸易,享受着超高的利润率。
后来,葡萄牙在美洲也获得了一块巨大的殖民地——巴西,这成为了日后欧洲战乱时葡萄牙王室的避风港。
西班牙更是成为了整个美洲大陆的主人,美洲发现的黄金和白银,种植的甘蔗和咖啡,无数的财富滋养了西班牙数百年,让西班牙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西班牙的收益率比葡萄牙更加耀眼,只因为它走了一条更加无人敢于尝试的新路。
连经验丰富的葡萄牙航海家们都畏惧的逆行之路。
西班牙在全盛时期的疆域面积达3150万平方公里,此前比它更辽阔的只有一个:3300万平方公里的蒙古帝国。
它们,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两个逆向投资奇迹。

——

目录链接:

序章: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

卷一.第一章:仰望星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卷一.第二章:为什么护城河如此重要?

卷一.第三章:逆天改命之路!

卷一.第四章:四百年的基业长青!

卷一.第五章:永远相信人类的智慧!

卷一.第六章:抓住盛世的大机会!

-- END --





任何订单问题
长按识别二维码
在线咨询客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