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财富

其他

中美竞争!一场漫长而精彩的较量

君临按:《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下面是卷四第七章。中美竞争!一场漫长而精彩的较量21世纪上半页,将是中美两大强国为争夺人类文明主导权展开激烈竞争的五十年。这场较量,注定漫长而激烈。中美之间,自1979年建交之后,虽然时不时也有些小冲突,但大致是保持了友好关系的。美国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鼓励双方贸易,中国积极加入美国的经济体系,开放市场,欢迎美企来做生意。大家都认为这是“双赢”的好事,既能赚钱,又能一起对抗苏联。当然,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美国独霸天下,渐渐的对中国这个小老弟开始警惕。2000年前后,美国轰炸中国的南联盟大使馆,海南岛军机碰撞事件等,都是其鹰派势力对中国的一种挑衅和试探。但理智的中国领导人,始终保持着克制,并在小布什总统时代找到了新的合作机会。小布什是美国在21世纪上台的第一位总统,在他任内,中国加速崛起。2001年,小布什上任第一年,美国GDP10.58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1.47%,辉煌至极。而中国呢,当年GDP仅为1.34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98%,相当于美国的八分之一。在世界经济规模排名中,中国也位于美日德英法之后,仅仅排名第六位,后面的则是意大利和墨西哥。试想,如果你是当年的小布什,你会对一个经济实力比墨西哥略大一些,仅仅是自己八分之一体量的国家定义为最大竞争对手吗?显然不会。因此,对于小布什未能阻止中国的坐大,实在不能算作是他的失职。2001年的美国,正遭受着纳斯达克泡沫崩溃的危机,2000.3-2002.9,纳指暴跌75%,由克林顿总统发起的历史上最大的科技投资热潮走向终结。那一刻,失望的民意很自然的便转向了拥抱共和党人小布什。小布什是老布什总统的儿子,拥有耶鲁和哈佛大学的双学位,做过能源公司的老板,也经营过一支德州棒球队。他本人形象健康,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又是总统儿子和棒球队老板,活跃在媒体版面上,因此人气很高。凭着这份人气,他在1995年当选德州州长,在任内推行了20亿美元的减税,是得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并在1998年以69%的高选票赢得连任。2000年,经济危机肆虐之下,他进军全国总统大选,再次打出万试万灵的“减税”口号。这份履历和政纲,是否依稀跟当年的“里根和老布什”二人组有点像呢?他的这种既有老布什的高学历+商人经历,又有里根的亲民形象+州长经历,并能成功勾起人们对1980年代美好回忆的政纲,毫无疑问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因此,即使政治资历尚浅,小布什仍然稳稳的当上了第43任总统(2001-2009)。美国老百姓们希望,他能重现1980年代那种低税率与自由繁荣的盛况。很可惜,八年任内,他创造了一场繁荣,又酝酿了一场新的危机,八年过后,似乎一切都回到了原地。应该说,小布什的经济政策跟里根时代是很相似的。首先是大规模的减税。2001-2003年,小布什接连出台减税案,合计减税高达1.35万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减税之一。这些减税政策,降低了几乎所有纳税人的税额,包括针对最低收入阶层的减税、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抵免、降低资本利得税、取消股票红利税、削减遗产税,等等。减税政策在短期内确实立竿见影,2003年开始,GDP增速回到了2%以上,失业率也见顶下降,人人皆大欢喜。但问题是,里根时代的减税能创造非凡效果,是因为当时的税率很高,社会负担极重。里根上任之初,个人所得税最高70%,公司所得税最高46%,是社会困顿之源,因此减税的威力持久而巨大。但小布什时代的形势是不一样的。个人所得税最高39%,公司所得税最高34%,本身税率就不高,也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减税的边际红利很小,三、四年时光就到头了。但问题却是长远的,政府的财政赤字迅速恶化,并在接下来的几届总统任内,逐步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其次,是金融监管的放松。早在里根和老布什政府时期,推进金融自由化,就是一项重要的议程。比如1982年的《加恩-圣杰曼储蓄机构法》,1987年的《公平竞争银行法》、1989年的《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方案》等,核心议题都是金融机构的松绑。这些政策虽然在里根时代也造成了金融监管缺失,投机风气盛行的弊病。但整体来看,在那个僵化保守的时代,这些政策对于释放竞争、激活市场,仍然是利大于弊的。但现在,本身金融监管就很宽松的时代,小布什再点了“一把火”。政府甚至亲自下场,无视游戏规则了。小布什认为,要拯救经济,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撬动房地产。因为地产是百业之母,是钢铁水泥、家具家电、重工业、轻工业、服务业,数百个行业的需求之源。刺激房地产,将让美国经济的复苏事半功倍。因此他提出了一个“美国梦”,一个“人人有房子住”的宏大梦想。但现实问题是:有钱人早都买房了,买不起房的都是穷人。穷人储蓄少,收入也不稳定,怎么样才能帮助他们实现“拥有一套房子”的梦想呢?看看小布什的手段吧——在2003年通过的《美国梦首付款法》中,政府的目标是:每年为首次购房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多达2亿美元的援助,帮助他们支付首付款和贷款手续费。2004年更是直接推出《零首付法》,大幅降低了购房者的贷款门槛和资产审核要求。政府甚至在二级市场上,对两家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进行长期补贴,并要求他们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贷款支持比例。这种情况下,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次级贷款市场迅速繁荣,刺激了地产需求的扩张。2004-2006年,次级贷款连续三年在贷款市场中的占比超过20%,明显高于2002年以前10%左右的水平。短期效果也相当瞩目,美国的住房自有率在2006年达到了69%的历史最高水平,各阶层的住房自有率都提高了5-10个百分点以上。但一切只是幻象。金融监管的放松和扭曲,最终酿成了巨大的风险,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了。这场危机持续了两年多时间,不仅造成了2万亿美元的次级贷款市场崩溃,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五大投行中的三家(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和美林)消失了。而且,美国GDP增速也在2009年出现了-2.6%的负增长,是战后最严重的一次,超过了两次石油危机。失业率在2009年达到了10%的高水平,比小布什上任之前还要高。减税和监管放松,同样类似的政策工具,在不同的时代形势面前,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外交方面,2001年的911事件改变了一个时代。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后,伊拉克枭雄萨达姆被困在国内,再也不敢出来惹事,中东各国被收服,其余势力也被震慑,纷纷拜美国为“盟主”。整体来看,这场战争低成本、高收益,是美国在二战后最成功的一次“亮剑”。但后果也是有的,它进一步激发了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敌视,激进势力们开始通过自杀式袭击等恐怖主义活动来对美国进行报复。其中标志性的事件便是911:2001年9月11日,三架民航客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其中两架撞向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心脏——纽约最高建筑,世贸大厦双子塔,令其最终轰然倒塌;另一架撞向了美国帝国主义的心脏——华盛顿国防部五角大楼,大楼局部损坏并坍塌。事件发生后,小布什政府再次“亮剑”——2000年代,一场声势浩大、持续了十几年的“反恐战争”爆发了。战争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年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主要目标是推翻塔利班政权。第二阶段是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主要目标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小布什认为,这两个政权和恐怖主义龙头——基地组织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基地组织直接策划了911事件。由于基地组织的主要势力在阿富汗,在伊拉克也有分支机构,后来发展成了ISIS伊斯兰国组织,这两个当地政权的庇护是它们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他据此提出了个性鲜明的“布什主义”——由于恐怖主义的活动非常隐秘,对世界的危害极大,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威胁,可以对高风险的目标地区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战争高调开场,很快就将塔利班政权赶到了阿富汗的深山,也将伊拉克枭雄萨达姆活捉并处死。但人们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战争在拖拖拉拉的持续了十几年后,竟然最终走向了烂尾。主要原因在于,核心战争结束后,美国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在当地扶持了一些伪政权来进行统治。这些伪政府缺乏基层组织力,难以实现有效的管治,不仅政治腐败,经济也是停滞不前。而美国输出的民主价值观,和当地的经济基础(农业为主),教育(低识字率),文化(传统宗教势力强大),政治(军阀封建割据)均格格不入,也难以给经济带来帮助。如此,在当地的主导政权被摧毁后,反而导致社会的进一步分裂,困境加剧,恐怖主义也就难以根除。于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又被迫长期驻扎在当地,帮助“剿匪”,造成了持续的恶性循环。就在美国被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中国领导人给小布什打来了电话,表示积极支持美国的反恐事业。这些支持包括:第一,中国将支持美国在巴基斯坦和中亚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和战争物资的运输,让阿富汗战争能顺利推进。第二,中国将立即逮捕逃入国内的涉嫌与塔利班及基地组织有关的人员,以帮助彻底剿灭恐怖主义。对此,小布什感激万分,表示“够朋友”,并答应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场交易,可谓是20世纪初两国国运的重要分水岭。中国方面,获得了一个低成本出口的巨大外部市场,2002-2007年的出口额保持了20%以上的强劲增速,2003和2004年甚至增长高达35%。从此,中国经济迈入“黄金十年”,犹如镀金时代的美国,蒸蒸日上。美国方面,却刚好相反。一方面,长期的反恐战争造成的军事支出、海外政治投入都是巨大的,国力被持续消耗。另一方面,世界和平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果实,却并没有落到美国的口袋中。必须承认,在美国的持续军事压力下,恐怖主义活动的空间是被压缩了,世界也变得更和平了。2000年代,全球贸易变得异常繁荣,跨国公司在各国间做生意,供应链被重新设计与分配,一个商品的几千个零件可能是在几十个国家去研发、生产并组装的,以实现经济效率的最大化。这个时代的全球GDP增速高达2%,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无论是美国、中国,还是其它地方,都变得比以前更加富裕和繁荣了。但问题是,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房地产刺激和减税驱动的,这是不健康,也不可持续的。而美国人民增长的消费,都用来购买了海外进口的低价商品,主要是中国的。跨国公司将大量的高成本生产线从发达地区转移到了低成本的亚洲地区,主要分布也在中国。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经济果实,大部分都进入到了中国的口袋。而美国,不仅收益极少,而且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社会两极分化、消费透支过度、政府财政赤字等一系列的问题。美国的危机再次出现了,而中国却趁势崛起为世界级的经济大国。2001年,小布什上台那年,美国GDP10.58万亿美元,中国GDP1.34万亿美元,中国只是美国的12.66%。2008年,小布什当政的最后一年,美国14.77万亿美元,中国4.59万亿美元,中国达到了美国的30.08%。但小布什政府,正深陷在次贷危机和反恐战争的泥淖中,已无暇顾及中国了。共和党的无力,让民意再次转回到民主党。2009年,第44任总统(2009-2017)奥巴马上台了。人们说起奥巴马,总是津津乐道于他的“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的身份。但在君临看来,这显然不足以准确定义他的历史地位。如果说,小布什的政策和行为,让他有资格以“里根和老布什”的接班人自居(虽然结果差异很大);那么,奥巴马可以称之为“威尔逊和肯尼迪”的接班人。首先,他们都是非典型的民主党人,在当选总统之前,政坛资历很浅。奥巴马的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留学生,在夏威夷大学读书期间认识了他的母亲,一位美国的白人女生。生下奥巴马的第二年,父母离婚,前者去了哈佛大学,后者成为了一位人类学家。跟威尔逊的漫长学者生涯类似,奥巴马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也曾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并且担任宪法教授长达12年。跟肯尼迪类似的地方在于,他们都只有过一段短暂的议员生涯,年纪轻轻当选了总统。肯尼迪只当过5年众议员和8年参议员,然后在43岁的年纪当选总统,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年轻的总统。奥巴马则是在7年的州参议员和4年的联邦参议员后,在47岁的年纪当选,排名第五。备注一下,其余三位同样年轻的总统是:42岁的老罗斯福、46岁的克林顿和格兰特。这些年轻的总统们,最大的优势是活力,精力充沛并思想开放,任上大开大合,均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年轻,再加上漫长的学者生涯,将给奥巴马时代带来什么呢?答案是:理想主义。奥巴马和威尔逊、肯尼迪一样,都是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领导人。他在竞选中就以“变革”为主题,宣称要彻底扭转小布什时代的政治和经济政策。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上任一个月后,奥巴马就宣布了从伊拉克撤军的计划,然后在2010年8月,宣告完成美军的海外撤离。一方面是军事上的收缩,另一方面是金融危机的拯救。奥巴马任内的头两年,积极推出金融救援措施:包括对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对陷入困境的购房者提供还贷期限的延迟,对创造就业的企业进行税收抵免,加强对大金融机构的监管,限制其规模和高风险交易等等。效果是明显的,虽然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巨大,但实际上,美国经济是率先复苏的那一个。美国经济2010年便迎来了反转,当年GDP增速2.71%,2013年美股标普指数创下新高,2016年更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家庭年收入增幅。奥巴马治下的八年,美国经济重新取得了对欧盟的竞争优势。2000年代的时候,由于欧元推出,欧盟的整合加速,经济蒸蒸日上,规模一度曾超过美国。2008年的时候,美国GDP14.77万亿美元,欧盟16.3万亿美元,美国只有欧盟的90.61%。但到奥巴马当政的最后一年,2016年,美国GDP18.7万亿美元,欧盟13.89万亿美元,美国已是欧盟的134.63%。欧盟经济在欧债危机、英国脱欧、欧元持续贬值的打击下,完全失去了十年前的朝气蓬勃。当然,这个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角是中国,2016年时中国GDP已高达11.23万亿美元,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美国的GDP比例,也从2008年的30.08%上升至60.05%。但这算不得奥巴马的“锅”。毕竟,中国的市场体量是惊人的,而且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后发优势非常明显。而且这八年里,中国经济中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比如人口老龄化、产能过剩、地产泡沫、地方债务、影子银行、环保和腐败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中国增长列车的放缓。而奥巴马政府,也及时的关注到了中国的挑战,在任内出台了“亚太再平衡”战略,比如将60%的军舰部署在太平洋,这是后来美国一系列军事和政治围堵的开始。金融救援、军事收缩、亚太再平衡,这些现实主义的政策考量,都展现了奥巴马的领导力。但更值得细说的,是他理想主义者的另一面。奥巴马任内,进行了两项着眼长远的政策推进,注定将在历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一个,医疗改革。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医保的国家,这也是历代民主党总统致力改革的方向之一。但医改,亦是美国政坛最难啃的硬骨头,包括当年才华横溢的克林顿,均铩羽而归。美国医疗市场的问题在于,商业力量太强大了,导致医保覆盖不足、药价昂贵,而两党对这些问题的巨大分歧,又导致改革寸步难行。奥巴马的功绩在于,为了实现最终建立一个全民医保体系的宏大目标,他在许多细节上进行妥协,并尽力协调做到让各方势力都能接受。比如由于共和党激烈反对建立国家垄断的公共医保计划,新政改为建立一个新医保市场,由国家监督并补贴,让审核通过的第三方企业提供医保服务。但新政也立法要求,所有美国公民都必须购买医保,所有保险公司都不能拒绝公民的投保和赔付要求,否则均被视为非法行为。2010年奥巴马医改法案通过后,美国医保覆盖率提升至96%,接近全民医保,被视为是美国福利社会“迈出的一大步”。第二个,环保改革。环保问题,也是历任民主党总统的重要政纲之一。比如小罗斯福总统时大搞造林防沙工程,肯尼迪和约翰逊总统时推出了一系列防治水土污染的立法,卡特总统是节能减排和环保索赔的先锋,克林顿总统则领导签署了减少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奥巴马同样是环保达人,2015年签署通过的《巴黎协定》,被视为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达成的最重要协定。如果说,《京都议定书》还仅仅是一份号召,《巴黎协定》则是通过建立新的碳市场机制来促进减排,可执行性要强得多。不仅如此,奥巴马任内还大大强化了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在2009年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专门划拨了507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支持预算,被视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绿色能源产业推动计划。还有后来推出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2015清洁电力计划》等,支持力度都很大。这些政策,让电动车、页岩气、风电等新能源行业迎来了大爆发,美国也彻底转型成为一个能源独立的国家。至今,美国的能源成本已经处于发达国家中的最低水平,这为其制造业复苏提供了可能性。另外,在他任内特斯拉曾获得大量补贴,最终扛过了金融危机,发展成新能源车革命的龙头,是唯一可以跟中国生机勃勃的新能源车产业进行较量的西方企业。整体来看,奥巴马执政的八年——军事上伊战撤军,经济上金融救援,环保上巴黎协议+绿能革命,福利上医保新政,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在意识到中国正在快速崛起时,他也及时推出了“亚太再平衡”策略,应对得当。在他治下,美国曾经松动的霸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复和巩固——坦诚地说,奥巴马是可以位列“杰出总统”榜单的。唯二的问题在于:第一,金融救援、清洁能源、医保新政,都是要花大钱的项目。比如单是医保新政一项,预计就将使美国政府在今后10年内,需要增加财政支出9400亿美元。也因此,奥巴马任内,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再上了一个新台阶。第二,经济和环保政策对传统的钢铁、煤炭、石油等产业非常不友好,从而导致了社会撕裂。民主党的支持者主要是高端的金融和科技行业,是代表着未来增长方向的,推出相关政策去为他们服务,无可厚非。但是当政策过于激进,严重影响了另一些群体的利益时,反对的声音也会变得强大。社会撕裂便由此形成。也因此,即使奥巴马任内的政绩可圈可点,民意仍然发生了变化。2017年,在中部铁锈带失意群体的支持下,第45任总统(2017-2021)共和党人特朗普上台了。特朗普同样是一个非典型的共和党总统。甚至可以说,他是美国建国史上最另类、最娱乐化的一个领导人。他来自一个亿万富豪家庭,祖父在19世纪末的淘金热时起家,父亲是房地产大亨,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中逆向抄底,从而实现了资产的三级跳。特朗普继承家业后,也有过成功的商业运作——比如1974-75年石油危机期间,买下的纽约中央火车站周边的几块地皮,后来改造成公寓、酒店和写字楼,资产升值了数十倍,成为特朗普集团如今最有价值的资产。2004年美股大熊市时,特朗普以4000万美金在一个破产竞标中买下棕榈泉庄园,以及同期在佛罗里达州买下的几个高尔夫球场,则成为了另一块核心资产。但整体来看,特朗普仍然算不得一个成功的商人。因为他的兴趣实在太广泛了,热衷于多元化运作,四处开花,买入周期也是随机的。比如1983年买了一支橄榄球队,1989年创办“特朗普公路自行车赛”,并收购了美国东方航空公司的包机业务,1996年投资了选美节目《环球小姐》,同期还在大西洋城等地投资了几家大型赌场。这些多元化业务,最终要么破产,要么亏损退出。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两个性格特点:第一,思维跳脱,能折腾;第二,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娱乐业上。也因此,他开始尝试进入影视娱乐业,在经历了一番打酱油角色,拿了几个金酸梅奖之后,终于在2004年制作的真人秀节目《学徒》中,一炮而红。他将自己塑造成一位顶级商人,由于本身富态的气质、滔滔不绝的口才、超级自信的魅力,跟这个形象很搭,再加上幽默感和反差萌,让他迅速出圈。随后,特朗普开办电台节目《Trumped!》,成立特朗普学院,推出特朗普服饰、饮用水、伏特加、高尔夫、大富翁游戏等品牌授权业务,让其影响力继续扩大。他也开始著书立说,单是2004-2006年间就出了多本畅销书:《特朗普:如何致富》(2004)、《巅峰之路——我得到的最佳商业建议》(2004)、《像亿万富翁一样思考》(2004)、《让你赚大钱》(2006)、《如何发家》(2006)、《特朗普的成功之道》(2006)。2009年的《像成功者一样思考》,和2011年的《富爸爸点石成金》,更是化身“成功学大师”,让人顶礼膜拜。讽刺的是,也正是在2009年,他的市值数十亿美元的赌场业务特朗普娱乐公司申请破产了,被迫贱卖给“华尔街之狼”卡尔·伊坎。不过,商业上的失败,并未消耗特朗普的人气,反而激励他跨界得更远。2011年,出版《度过难关:让美国重新登顶》,2015年,出版《跛脚美国:如何让美国再次伟大》。两本政治畅销书,为他打造了一个政治领袖的形象。2016年,借着美国社会撕裂,民粹泛滥的大潮,特朗普以其电视偶像建立起的人气,踏上了总统之路。这样一位平庸的商人、喜欢夸夸其谈的电视偶像、毫无政治经验的人物,竟然意外的当选了总统,实在是普选制时代的美国政治最大的污点。我们看看他四年任内干了哪些事情:第一,全面减税。特朗普2017年签署的《减税和就业法案》,将公司所得税从最高35%降至21%,个人所得税从最高39.6%降至35%,大幅减免遗产税。这次减税,被誉为美国30年来最大规模的减税,远超过了小布什时代。但就像前文分析的,在当下的时代,这是一个弊大于利的政策。短期而言,减税确实对经济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17-2019年美国GDP平均实现了2.5%的发达国家最高增速。但长远而言,这是饮鸩止渴的方法,只会让政府债务问题变得更严重。另外,这次减税的重点是企业和遗产税,主要受益者是资本阶层,也只会造成社会两极分化的进一步加大。第二,放松金融监管。2018年,特朗普对《多德-弗兰克法案》进行了重大调整,免除了对资产规模少于100亿美元的银行在交易、放贷和资本等方面的监管要求,规模少于2500亿美元的银行也大幅度松绑。《多德-弗兰克法案》是奥巴马时代基于2009年金融风暴而推出的政策,目的在于通过加强监管,维护金融稳定。现在好了,松绑政策一出,投机风气复燃。2023年初的美国中小银行倒闭危机,便跟这一次的松绑有着密切关系。奥巴马对此只能叹气。第三,推动废除奥巴马医改计划。虽然未能全部成功,只是废除了部分的医改条例,但也让奥巴马欲哭无泪了。第四,美国优先能源计划。这项政策的核心是加大对本土能源的开发,增加就业机会。尤其是传统化石能源,煤炭和石油行业是特朗普能源政策的重心,为此他废除了奥巴马时代的《清洁电力计划》、《气候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绿色能源政策。奥巴马简直要被气疯了。第五,外交退群。特朗普认为,美国在外交上花钱太多了,收益率太低,不如“一退了之”。在他任内,退出了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万国邮政联盟、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伊朗核问题协议、武器贸易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十几个组织和协议。将美国历届总统上百年的外交努力,一笔勾销。奥巴马已晕倒在家里。第六,限制移民。特朗普任内,将移民指标从每年100万下调到50万,并宣称要驱逐和遣返1100万无证移民;还修建了一条长达100英里的美墨边境墙,对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公民发布“禁入令”,以防止偷渡者和恐怖分子进入美国。表面上来看,这些政策是保护了美国人的利益;但长远来看,也在塑造着美国保守、排外的文化,对美国的科技产业发展百害无一利。第七,打贸易战。特朗普是贸易战的坚定支持者,为了让“美国优先”,不惜挑起跟几乎所有国家的贸易争端。资本主义阵营内的小兄弟们,加拿大的森林产业、韩国和德国的汽车产业、欧盟的钢铁和机械产业,几乎统统被他砍了一刀,大幅征收反倾销税。当然,最让他看不顺眼的,就是日益强大的中国了。按照美国的贸易统计数据,2017年,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它跟中国做了6360亿美元的生意,其中进口高达5060亿美元,出口却只有1300亿美元。这一年里,美国商品贸易逆差总额为7960亿美元,其中与中国一个国家的贸易逆差就高达3750亿美元,占了总贸易逆差的47%。中美之间,中国看起来实在是占了美国太多便宜了。于是在2018-2019年,特朗普挑起了中美贸易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先后将2340亿美元的商品关税提高到25%以上。“中美脱钩”,由此开端。但问题在于,贸易战其实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会造成通货膨胀、经济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弊端远大于好处,因此往往难以持续。自1930年代大萧条以后,这种政策已经很少大规模的出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固然很好,但却用一种落后的手段去应对,同样是愚蠢的体现。第八,新冠不作为。2000年伊始,新冠疫情大规模来袭,全球各国为了减缓疫情,都进行了科学的隔离和防疫。唯有特朗普政府,对新冠放任自流,一方面到处甩锅,宣称都是“别人的阴谋”,另一方面又宣称,“不检测,就没有确诊”。他甚至对公众提议:“我注意到,消毒剂在一分钟内就消除了病毒,只在一分钟内。注射消毒剂进入身体,并让它进入肺部,这将对肺部产生巨大的影响,我认为这非常有趣。”真是无知,且无畏的人啊。第九,煽动叛乱。2021年1月6日,总统大选投票结束,结果尚未出炉,特朗普在白宫前发表讲话,称绝不承认败选,鼓励他的支持者向国会施压。最终,失去理智的抗议者冲进了国会大厦,不仅让大选结果认证程序暂停,而且造成了5人死亡、140人受伤的大规模骚乱。这场胡闹被国会定义为“煽动叛乱”,让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两度遭弹劾的总统。早在两年前,总统大选初期,特朗普就因为被举报涉嫌利用职权扣押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以要挟乌克兰帮助抹黑政治对手,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弹劾案。你看这个人啊,到处点火手段愚蠢,无知且狂妄,信口雌黄又极端偏执,还心思歹毒无视法律……真是集人类的几乎所有劣根性于一身。就是这样一个人,仅仅四年时间,便搅得天下大乱,成为美国政治史上罕见的“特朗普乱政”。自从“民主普选+电视偶像”的模式在1960年代后诞生以来,这是最糟糕的一次呈现。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2000年以来,三任总统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竟然都是政坛经验很浅的非典型政客。除了奥巴马表现不错,另外两位,政绩表现可以说都是不及格的。但没有办法,普选制是政治正确,电视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化都是客观规律。美国社会只能接受这样的游戏规则,无法改变。幸运的是,美国还有一套成熟的政治和社会体系在护佑着,四年轮换、三权分立、两党竞争、新闻独立……这套体系才是美国政治的定海神针。他让坏人无法持续作乱,行为受到约束,并且很快就能换上新的领导人,带来万象更新。2021年,非典型政客,共和党总统特朗普,狼狈下台。传统政客,当了37年参议员,和8年副总统的民主党人拜登,当选第46任总统(2021-)。这位总统,也创下了一个纪录,因为在78岁的高龄才当选,成为了美国史上最年迈的领导人。因为精神状态不太好,经常在台上打瞌睡,也被赐予外号:“睡王”。在高龄总统排行榜上,拜登以下的五位分别是:特朗普(71)、里根(69)、威廉·亨利·哈里森(68)、布坎南(65)、札卡里·泰勒(64岁)。除了里根以外,其余四位的口碑都不怎么样,要么匆匆病逝,要么老糊涂。再对照年轻总统榜单上的前五位:老罗斯福(42)、肯尼迪(43)、克林顿(46)、格兰特(46)、奥巴马(47)。那种活力四射、光彩照人,完全没法比。但拜登仍然来了,并且以大幅刷新高龄纪录的老态龙钟的形象,登上历史舞台。这对于美国的国运而言,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或许对当下的美国民意来说,他们已受够了特朗普的胡闹,拜登可能不是最佳选择,但他的保守和中庸之道,却是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拜登,显然是可预测性最强的那种领导人。他出身寒门,学历一般,就读于特拉华大学和锡拉丘兹大学,两校的QS世界大学排名在450-600名之间。成绩也一般,两段学习经历的成绩排名均在倒数10-20%左右。但不重要,这位年轻人有着足够帅气的外形,和绝佳的运气——1970年代初,政坛电视偶像兴起,大量老迈的参议员被淘汰,于是仅29岁的拜登首次涉足政坛,便一举当选联邦参议员,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之一。此后,他在议员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干了三十多年,还当了八年副总统,任劳任怨,非常踏实的一个人。这些背景和履历,是他一切政策考量和行为模式的出发点——学历和成绩一般,一个岗位能干30多年,说明他是那种“老黄牛”类型的人。循规蹈矩和萧规曹随,将是常态,政策大约都是熟悉的味道,开拓创新的变革就不要指望了。寒门出身,普通学历,加上民主党的背景,漫长的议员+副总统履历,从历史上来看,相似度最高的就是1960年代的林登·约翰逊总统了。林登·约翰逊,在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后,继位当了6年总统,任内成为肯尼迪升级版:一方面,大幅扩张财政赤字,将美国打造为一个福利型的“伟大社会”;另一方面,深陷越战泥潭和经济滞涨的困局,让他成为了1970年代美国国运衰退的关键人物。“奥巴马+拜登”的组合,会成为“肯尼迪+约翰逊”组合的接班人吗?截至2023年,拜登已经进入总统任期的第三个年头了,看看都干了哪些事吧。第一,加税+扩张财政赤字。当年特朗普减掉的税额,拜登几乎全部加了回来,尤其是对富人和大公司进行了重点加税。这回轮到特朗普欲哭无泪了。另外,为了拯救疫情带来的经济创伤,他推出了高达1.9万亿美元的疫苗接种和经济救助计划。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救助计划之一,包括人均2000美元的救助金,还有失业救济、低收入家庭的税收抵免、最低工资提升等等。第二,奥巴马政策的延续。拜登几乎将特朗普废掉的奥巴马政策,原封不动的一个个全捡了回来。特朗普的移民限制被废除了,巴黎协定重新签署了,各种被退群的组织也一一重新加入。特朗普估计正在家里对着拜登头像玩飞镖呢。在奥巴马最重视的医改上,拜登进一步推进“平价药品集采”,让美国“国家医保”之一的联邦医疗保险就药品价格与药企谈判,以降低高昂的药价。能源方面,宣布将投入两万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和气候行动,争取逐步实现全美净碳排放为零。第三,对外避免热战,但保持对中俄的高压态势。这是拜登和约翰逊的主要区别,约翰逊积极扩大了越战的规模,而拜登却并不喜欢战争。越战时,拜登正在读大学,校园里风起云涌的反战运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甫一上任,他就快刀斩乱麻完成了阿富汗战争的海外撤兵。在俄乌战争中,虽然美国国内反俄的民意高涨,但他依然竭力避免直接介入战争,而仅仅将这场战争定义为“区域性的代理人战争”。在中美关系方面,拜登也在国内强大的反华民意中,小心翼翼的往“中间路线”靠拢。一方面,他必须持续向中国施压,在贸易、技术、安全上进行全方面围堵,以遏制中国的实力增长,赢得民意的支持;另一方面,他也极力强调要管控矛盾,避免激化并酿成战争,同时寻求在环保(气候变化)、反恐(防止核扩散)、医疗(传染病)等“中美利益交汇的问题”上与中国合作。他对中美关系的定义是——“赢得竞争,避免战争”。整体来看,拜登是个成熟且理性的领导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稳定的前景都是可以预料的。但问题在于——当下的美国,正处于一个风险积累的漫长上坡路。最大的问题是节节攀升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在未来很有可能酿成大风暴。进入2002年后,克林顿时代好不容易实现的财政平衡再次被打破,并一步步向上攀升。小布什政府时,因为减税+反恐战争,2004年出现了4125亿美元的赤字;奥巴马政府时,因为金融救援+清洁能源补贴,2009年的赤字飙升至14171亿美元;特朗普政府时,因为继续减税+疫情危机救援,2020年的赤字三级跳至31319亿美元;拜登政府时,虽然加了税,财政收入好看了一些,但由于庞大的社会救援支出,导致2021年的赤字依然维持在27721亿美元。随着拜登时代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扩张,失业救济、清洁能源、医疗卫生,样样都要花钱。海外方面,虽然避免了直接介入俄乌战争,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至2023年5月已高达360亿美元,未来开支也不会少。还有高利率对经济的抑制,中小银行危机爆发……各种问题一大堆,也会对税源造成影响。财政赤字的攀升,导致了政府债务的高企,寅吃卯粮,短期内问题不大,但终究有一天要被来个总清算。有人说,美国有美元的强大地位,可以通过汇率的调控,将债务问题减轻。但问题是,反复这样做,只会让美元的信用消耗,加速美元霸权的衰落,也不是什么好事。总之,这是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而危机一旦大规模爆发,很有可能让美国失去20年、30年……但对于这些问题,拜登政府没有解药。他缺乏那种开拓性的智慧。也因此,美国似乎正一步步迈向1970年代那种“停滞的困境”,各种疾病逐渐滋生。而中国,却在改革开放后连续出现了几代奋发有为的领导人——1980年代致力探索市场经济走向开放,1990年代释放经济改革的活力,2000年代加入世贸+西部大开发,2010年代推动产业升级+反腐反垄断。这个国家用四十年的时间,浓缩了美国一百多年的文明进化史,生机勃勃,跟20世纪初的美国如出一辙。日益强大的中国,会像20世纪上半页的美国一样,将衰落的霸主彻底掀翻吗?但似乎,也没那么容易。美国不是英国。第一,它不存在海外殖民地分崩离析的问题。英国失去霸主地位,核心原因是二战后失去了庞大的海外殖民地。自身实力的衰落+海外子民对这一体制的强烈不满,是殖民地体系无法维持下去的关键。但美国不同,它在托夫脱总统(1909-1913)时代就开始了对殖民地体系的革新,转化为由“美元+美军+美企”构成的一套开放式体系。再加上威尔逊总统(1913-1921)时代之后,美国持续的民主输出和联合国体系建设,让它在西方发达阵营中拥有很高的声誉。只要美国振臂一呼,英澳、欧盟、日韩等西方国家都愿意站在它这边。这跟当年大英帝国四处树敌的境况,是完全不同的。第二,它不存在本土资源有限的问题。英国之所以经受不住二战的考验,本土资源贫乏和人口规模有限是一大重要原因。但美国的本土疆域却足够广袤,总面积和中国不相上下,农业和矿产资源丰盛,也能容纳更多的人口。作为一个移民大国,美国的人口增长充满活力,在过去50年里,其人口从2亿增长到3.3亿。按这个趋势,50年后,美国的人口将达到5-6亿。而且这些新增人口,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各国精英人才,年轻、知识技能饱满。未来的全球竞争,说到底是高科技产业的较量,并由市场规模、人才规模、经济效率三方面去支撑。前两者,美国的前景和潜力都并不逊色于中国。第三,美国拥有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最成熟的社会体系和政治制度。美国这个国家,是由一群商人和学霸组成的开国精英建立起来的,历史罕见。逐渐发展起来的选举制、四年任期,三权分立,两党政治,新闻独立,则是持续繁荣和强大的保障。尤其是两党政治,两派的较量和斗争,表面看来虽然造成了党争、撕逼、不和谐等一系列问题。但正是这种内斗,让美国能在危机时刻幡然醒悟,不至于酿成千古大错。再加上高度发达的教育体系,丰沛的人才总量,让其政坛上精英辈出,杰出人物如过江之鲫。自18世纪以来,美国这个国家,每逢危机必有英豪涌现,一次又一次的将国家带出危机。独立革命时,大陆军陷入英军的包围绝境,有富兰克林去法国带回十万大军,成功逆转了战场形势;第二次美英战争时,白宫和国会大厦相继被英军焚烧,有门罗坐镇中央,力挽危局;1837年经济混乱时,有波尔克站出来,恢复金融稳定,拓地千里,扩张市场。奴隶制问题大爆发时,有林肯独撑危局,通过解放黑奴,打赢南北战争,拨乱反正。1929年大萧条时,有小罗斯福的新政,以大政府的有形之手让美国率先走出危机,迎来新一轮繁荣。1970年代遭遇滞涨困境时,又有里根中兴,以减税+简政的组合拳让美国恢复经济活力。这些拯救了美国国运的能人,都并非来自草莽的义士、幻想中的超级英雄。他们都是身居要职的总统或高官。是由美国选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赋予了他们权力的政治领导人。当一个领导人不合格时,成熟的政治制度很快就会将他选下去,并推选出新一批的领导人。不同的党派、不同的理念,让新领导人有机会放开手脚、一展才华。正是这些成熟的社会体系和政治制度,让美国在200多年来一次次的逆转危局,始终保持着强大。当然,今天美国的对手也更加强大了。中国并不是苏联,也不是日本。而是一个拥有日本的经济活力+苏联的军事潜力的双重对手,竞争难度要大得多。中国拥有十四亿人口,市场超级庞大,高等教育在持续普及,科技产业一步步壮大,互联网和新能源都已涌现出了一流的企业。截至2022年,美国GDP25.46万亿美元,中国17.99万亿美元,中国为美国的70.66%。这一比例,已经打破了当年苏联和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天花板。日益壮大的经济实力,让中国有足够能力打造一支辐射全球的军事力量,以保护它越来越庞大的海外投资。假以时日,如果中国能够有效整合亚洲大陆的资源和市场,创造一个比欧盟更紧密的“一带一路联盟”,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为政治实体。那么东西方之间的竞争天平,才将真正走向明朗化。坦率地说,中国内部也有许多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飙升、制度的不健全,等等。中美各有优势与问题,需要两国领导人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只要两国领导人能保持理性,避免大规模热战,那么竞争只会促进两大文明的进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场竞争,注定了漫长而精彩,或许将会持续我们这代人的一生。--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加拿大究竟有多发达!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下面是卷二第二十二章。加拿大究竟有多发达?美加澳新,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四个移民目的地。经济发达,福利好,教育和医疗完善,人口多元,讲英语,融入门槛低,风景也漂亮,气候好,宜居城市多。以世界宜居城市排名为例,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阿德莱德、珀斯,和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卡尔加里,新西兰的奥克兰,常年霸榜前十。当然,也有人会看不上这些地方:比如美国福利差,看病太贵了,加拿大冬天漫长,不适合老人,新西兰太寂寞了,容易得自闭症,澳大利亚则有排外倾向……事实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国家,关键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追求的是什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对移民来讲,四国都有其独特的定位,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美国是奋斗者的天堂,新西兰是躺平者的圣地,加拿大是技术移民的理想跳板,澳大利亚是投资移民的最佳去处。”首先美国,市场广阔、赚钱上限高,对于有技术、有能力,愿意奋斗的人来说,那是天堂。但美国也有另一面,福利少,社会问题严重,税率相对高,并不适合养老,也不适合缺乏技能的普罗大众。因此赚到了钱,去其它地方养老,才是最佳选择。新西兰是人类最后一片净土,风景美、环保佳,同时物价低、文化多元包容,对低收入阶层很友好。另外在失业率方面,新西兰低于美加,法定最低起薪又高于美加一大截,堪称躺平者的圣地。更重要的是,新西兰是四大移民国中,技术移民难度最低的国家,非常适合普通蓝领、低技术阶层的移民。如果你是个性格内向,有社交恐惧症的宅男宅女,那更是完美配对。当然,新西兰也有它的问题。远离主流市场,是这个星球上最孤独的发达国家,导致它的职业天花板较低,也是精神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新西兰的精英人群,都喜欢往澳大利亚跑。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两国居中,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国土面积都很大,人口少,导致人均矿产量极为丰富。因此医疗福利等各方面都比美国好,除了职业上限不如美国,其它方面吊打世界上的几乎所有国家。两国也有几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科技和服务业发达,无论是技术移民还是养老,都合适。相对而言,澳大利亚更适合养老和投资移民。第一是气候环境,加拿大偏冷,风景以雪山、湖泊、瀑布和极光为主,更适合年轻人的探险。澳大利亚偏暖,一年四季都有阳光与海滩,在黄金海岸游泳,在大堡礁潜水,都是世界级的度假选择。第二是福利,澳大利亚政府太有钱了,医疗体系的完善和先进程度,连加拿大都要自愧不如。第三是税率更低,以中等收入群体的平均税负率来计算,加拿大28%,美国27.6%,澳大利亚23.6%。澳大利亚明显比加拿大要低一档。因此综合来看,如果你是个有钱人,澳大利亚会是个理想的投资移民和养老目的地。当然,澳大利亚哪里都好,唯一不好的是跟美国佬类似的白人至上主义,对华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不过这个问题,未来也是可以改变的。由于其人口基数少,只有2600万,离亚洲又近,近年来亚裔占比提升的速度很快,多元文化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相比起来,在文化的多元包容上,加拿大走在了澳大利亚的前面,温哥华更是几乎成为了华人为主的城市。这里的重要区别在于,澳大利亚二战前的移民几乎全部来自英国;而加拿大,是法国人先殖民的,早在1608年就建立了法国的第一个魁北克殖民政府。直到1756-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签订《巴黎和约》,加拿大才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基于这段历史和政治现实,加拿大采取了英法双国语政策,1988年通过了《多元文化法》,多元化从此成为了主流。根据近几年的人口统计,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华裔人口占比都在5%左右。不过,澳大利亚华裔是第二大移民,仅次于英国裔;加拿大华裔却是第四大移民,排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族裔的后面。另外,加拿大的科技产业更发达,就业机会面更广,门槛相对低,可以借此跳转到美国,都是受技术移民欢迎的点。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除了资源行业以外,制造业和科技产业都很发达。在GDP中,加拿大非资源相关行业的贡献度在85%以上,在货物出口中,加拿大非资源商品的占比为60%。在汽车、航天、化工、药品、软件等行业上,加拿大都是澳大利亚仰望的存在。下面,我们对加拿大的资源和非资源产业,逐一扫描:先讲资源产业。农林牧渔方面,加拿大的草原不如澳大利亚,因此畜牧业是比不过的,但其它方面都更强。加拿大的农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6.9%,是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拥有世界第三大森林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巴西),拥有世界三大渔场之一,是第七大渔业出口国。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大麦、燕麦、油菜籽和菜籽油、木材和新闻纸、猪肉、海鲜(龙虾、螃蟹)。矿产资源方面,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矿业国。最有价值的矿产包括:世界第一的钾矿,可采储量42亿吨;还有世界第三的铀矿、第六的铁矿、第九的黄金。在金属矿产方面,加拿大是比不过澳大利亚的,不过油气资源要更丰富。加拿大的原油储量1677亿桶,世界第三,仅次于委内瑞拉和沙特,不过98%以油砂形式存在,提炼成本高,环保问题较大。由于加拿大的环保法规严格,导致它的油气资源都是挖出来直接运输到美国去加工。这就导致加拿大资源类上市公司独特的生态:加拿大有很多能源类上市公司,其中市值最大的两家都是做能源运输的,即安桥能源、TC能源。它们通过建设数千公里长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将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油气运送到美国各地的炼油厂。加拿大也有很多矿产类上市公司,不过TOP4都是从事贵金属黄金业务的,包括巴克里黄金、弗兰科-内华达、Wheaton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究竟有多发达?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下面是卷二第二十一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究竟有多发达?论发达,太平洋上的两个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除了北美之外的世界第二档。以2021年人均GDP为例,美国7.02万美元,澳大利亚6.04万美元,新西兰4.88万美元,高于欧盟日韩平均3.8万美元的数字。事实上,早在战后的1950-60年代,澳新就已经跻身世界顶级发达国家之列。以1960年的人均GDP为例,美国以3007美元排第一,新西兰以2312排第二,加拿大以2259排第三,澳大利亚以1810排第七。澳新为什么能如此发达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资源丰富嘛!确实,这是澳新致富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点,无需否认。以澳大利亚为例,该国面积77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六,可谓地大物博;而人口却仅有2600万人,任何资源被这点人口数一除,那都是妥妥的世界前列。从历史来看,澳大利亚经济在一百多年间有三次重要的转型,其中两次跟资源产业密切相关。第一次转型,靠养牛羊开始致富。澳大利亚在18世纪成为英国殖民地,最早的时候只是一个罪犯流放地。因此早期的经济,主要是政府创办的农场、伐木场、采石场,提供给罪犯一个劳动改造的机会。那时候提起澳洲大陆,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从英国出发,需要跨越半个地球才能到达的,蛮荒的不毛之地,到处是杀人犯,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因此,虽然同样是新大陆的一员,澳洲大陆可不像美洲大陆那么受移民们欢迎。长期以来,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就是澳大利亚的基本特质。转变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爆发,对棉花、羊毛和牛肉等形成了天量的需求,英国本地满足不了,商人们便满世界跑寻找最廉价的资源进口地。一番对比之下,美国成为了主要的棉花进口地,阿根廷成为了主要的牛肉进口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成为了主要的羊毛进口地。它们都通过抱英国大腿,出口自身最有性价比的资源赚到了第一桶金。澳大利亚是世界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合计319万平方公里左右,占了国土面积的40%。如此广袤的草原,自然是放养牛羊的天赐之地。自从1797年英国移民将6只绵羊带到了澳大利亚之后,这个行业很快就发展成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直到今天,澳大利亚依然是世界最大的羊毛出口国,其95%的羊毛都用于出口,新西兰则是世界第三羊毛出口国。当然,后来随着纺织业的技术进化,很多棉花和羊毛的需求都被化纤取代了,地位大大下降。澳大利亚的牧羊人便改行养牛,今天澳大利亚出口最多的农产品是牛肉和乳制品。牛肉出口排名世界第二,乳制品出口世界第四,中国、日本和东南亚是澳大利亚农产品的主要市场。新西兰则是乳制品出口世界第一大国,该国的恒天然集团是世界最大的乳制品出口企业,占了全球乳品贸易的三分之一。澳新两国土地资源足够广阔,因此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很多不起眼的农产品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小麦,澳大利亚是世界十大小麦出口国之一;澳新也是高端水果的主要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的车厘子和橙子,新西兰的猕猴桃和苹果,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因为澳新位处南半球,气候和北半球的中美欧日等市场刚好相反,当北半球的冬天水果紧缺时,澳新的水果刚好大量上市,差异化优势明显。澳新四面环海,也是世界前列的渔业资源大国。不过低成本的陆地资源开发都忙不过来了,高风险的出海打鱼也就没什么人关注了,这个行业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第二次转型,20世纪上半叶的工矿业革命。其实早在1851年,墨尔本发现金矿,就吸引了大量的移民涌入淘金,仅仅十年之间,澳大利亚的人口就从40万上升到110万。不过,工矿业迎来大发展,主要还是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由于战争,欧洲大陆被打残,各国的军火、工业品、食品都需要从海外进口。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些孤悬海外的国家,便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很多人以为澳大利亚仅仅是一个资源出口国,错了!澳大利亚也是经历过完整的工业化历程的——在一战之前,澳大利亚是一个纯农业国家,出口羊毛牛肉,进口工业品,本地商品市场完全被英国货占领。但是到二战之后,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产值比重已经下降到5%,工矿业产值上升到GDP的三分之一,本地的许多工业品需求都完成了进口替代。由于和英美的亲密关系,二战期间,澳大利亚一下子就冒出来了200多家军工企业,军火生意做的热火朝天。澳大利亚也是英美军队的重要物资供应基地,美国在和日本争夺太平洋的时候,百万大军的机枪弹药、食品、服装、日用品,很多都是澳大利亚提供的。1942-1946年,澳大利亚的冶金和器械行业产值增长了80%,制造业总产值增长了40%。当然,澳大利亚能赚到这笔战争财,除了社会稳定、比英美本土更靠近亚洲,有地利之便以外,还跟矿业资源丰富有关。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之丰富,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排名世界前列的重要资源包括:黄金、钻石、银、铁矿石、铝、铀、锂、镍、锌、煤炭、天然气……今天,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大的煤炭、铁矿石、铝矾土、钻石和锂出口国,第二大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黄金出口国。绝大部分的工业资源,澳大利亚都有着丰富的储量,并且以埋藏浅、含量高、提炼成本低著称。因此,要将这些矿产开发成工业品是很容易的事情。澳大利亚今天之所以出现了“去工业化”的现象,并不是不能生产,仅仅是因为人工贵了,不想再去赚这些低利润率的钱而已。同期的新西兰,也是类似的情况。新西兰早在1861年就在南岛的奥塔哥省发现了金矿,并引发了淘金热,当地移民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增加了一倍多。在很长一个阶段,黄金等矿产都是新西兰的重要出口商品。然后在二战期间,新西兰也靠着出口牛肉罐头给美国军队,大发横财,一度跃升为人均GDP世界第二的发达国家。第三次转型,战后的高端服务业大繁荣。高端服务业的利润率是远超过制造业的,有肉吃谁会嫌弃呢?因此在战后和平年代,澳大利亚果断抛弃了制造业,重点发展上游资源和下游服务业两大板块。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资源出口国,为什么绝大部分都只能单吊在资源一棵树上,而无法通过高端服务业的升级进入发达国家阵营呢?资源价格的波动是很大的,周期繁荣时利润丰厚,人人趋之若鹜,造成制造业难以发展;周期大跌时,又对国家财政造成冲击,形成债务陷阱、政府破产的困境。这便是历史上常见的“资源诅咒”现象。最典型的就是阿根廷,一百多年前就靠牛肉出口成为发达国家了,如今依然还是一个半吊子农业国,定语退化为了“发展中”。那么,澳大利亚为什么就如此优秀,能走出“资源诅咒”,成功升级呢?君临认为,关键是制度。澳大利亚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种族和文化一脉相承,交流密切,基本上是照搬了英国的成熟制度。这就使得澳大利亚能创造一个相对公平和自由的投资市场,各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都相对更高。与此相反,其它资源国家虽然资源丰富,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腐败横行、税率高昂,做生意想赚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澳大利亚不仅营商环境好,当地政府还打造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安全、福利完善、医疗和教育水平良好的宜居环境。安全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孤悬海外,远离存在战争风险的地区;第二,社会稳定,不存在军事政变、种族冲突、宗教矛盾、地区分裂、恐怖袭击、难民潮等风险;第三,人身安全,不像美国一样存在枪支泛滥、毒品泛滥等问题,并且被评为全世界对女性和儿童最安全的地方。澳大利亚有口皆碑的福利制度,是穷人少、社会矛盾少的重要原因。在学生时代,你不仅可以享受免费的12年公立教育,并且还可以申请青少年津贴、离家读书搬迁费、助学金、学生起步贷款等名目繁多的资助。毕业了,要找工作,可以申请求职者补贴,每两周的最高领取金额可达642.7澳币。万一失业了,在6个月内,还可以获得政府支付的相当于此前薪资70%的失业金。年轻人结婚买不起房怎么办?政府会提供首次置业者一次性补贴、印花税减免,首付甚至可以低至5%。实在太穷买不起房呢?只要你符合条件,政府会提供租房补助,保证你无需流落街头。还有全民免费医疗,澳大利亚不仅绝大部分的看病、住院环节免费,在其它国家需要自费的昂贵药品这里同样可以白菜价享受。比如原价15.6万的抗癌神药Keytruda,在澳洲只需$37.7一剂(约人民币180元),政府向12-13岁的在校中学生免费提供HPV宫颈癌疫苗接种。政府还跟11个国家签订了互惠医疗保健协议,拿着医保卡可以在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爱尔兰、新西兰、北欧等国家享受跟澳大利亚一样的免费医疗待遇。养老福利同样强大,政府跟30多个国家签订了互助条约,在北美、欧洲、日韩等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生活,都可以领取养老金。澳大利亚的金融、教育、旅游业也很发达。金融方面,澳大利亚有成熟的产权保护制度,监管严格,四大银行(澳新银行、联邦银行、国民银行、西太平洋银行)的理财和资管业务发达。澳大利亚有100多家证券公司、1000多家基金公司,是世界第六大股权市场,有2200家上市公司,流通市值近2万亿澳元。教育方面,根据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澳大利亚有7所高校位居全球前100位,最靠前的排名31。26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至今已有16人获得诺贝尔奖!留学产业已经成为今天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行业,仅次于煤炭和铁矿石。截至2021年4月,在册的国际学生约有52万名,主要来自中国(29%)、印度(17%)、尼泊尔(8%)、越南(4%)。旅游方面,澳大利亚的南部沿海温暖湿润,气候舒适,当北半球被寒冬笼罩的时候,这里处处是阳光与海滩。还有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壮观瑰丽的程度天下第一。新西兰也是如此,该国政治制度承袭自英国,清廉指数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一。新西兰更以环保和美景著称,雪山湖泊、森林城市,被誉为地球上最后一块“纯净之地”。以上所有这些宜居宜商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为了有钱人最向往的移民目的地之一。据一份“2015年百万富翁移民”调查显示,该年度全世界有8.2万名百万富豪移民他国。其中移民最多的目的地是:澳大利亚(1.1万)第一,美国(1万)第二,加拿大(8千)第三,新西兰(4千)第四。富豪、技术移民和外资的涌入,使得澳新两地的高端服务业欣欣向荣,支撑起了一个发达的金融、地产和TMT(科技、通讯、媒体)产业。下面,我们以澳大利亚近年来的一些首富发迹史,一窥相关产业的概况。根据2022年《商业评论周刊》提供的榜单,澳大利亚最富200人的总资产超过5000亿澳元,其中十大富豪占据了总资产的40%。矿业依然是最赚钱的生意,十大富豪中的四位:排名第一的Gina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两位“巴菲特”的顶级较量!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下面是卷二第二十章。两位“巴菲特”的顶级较量!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有许多被称之为“某某巴菲特”的投资高手。其中有两位,沙特王子阿瓦里德被称为“中东巴菲特”,墨西哥首富卡洛斯·埃卢被称为“拉美巴菲特”,他们是离真神·巴菲特最近的人物。1997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首次在前20名出现阿瓦里德的名字,他以110亿美元资产排名第17,彼时的埃卢仅以66亿美元排名第38。此后几年,两人的财富稳步前进:阿瓦里德在1999年挤进前十,并在2000年来到了第6位,资产上升到200亿美元。那个耀眼的千禧年,真神·巴菲特以256亿美元的资产排名第4,阿瓦里德是离他最近的、靠投资赚到数百亿资产的富豪,由此赢得了“中东巴菲特”的美名。2004年,阿瓦里德以215亿美元资产晋升至第4,这是他的巅峰时刻。这一年,埃卢也首次挤进前20,以139亿美元资产排名第17。2005年,埃卢和阿瓦里德分别以238亿、237亿美元资产排名第4、第5位,两人排名出现了大逆转。此后十年(2006-2015)的福布斯榜单上,埃卢进入黄金年代,从未掉出过前三;2010-2013年,埃卢更是连续4年位列全球首富,力压众多股神,站在了投资界的C位,“拉美巴菲特”的称号传遍天下。阿瓦里德的星光却开始暗淡了,2007年跌出前10,2009年跌出前20,2021年跌出前100……截至2022年,“拉美巴菲特”以812亿美元资产创下新高,数十年间始终保持在世界一线,这个成就仅次于真神·巴菲特。阿瓦里德仍是世界顶级富豪,但就投资成就而言——最近20年来,“中东巴菲特”的资产始终徘徊在200亿美元左右,甚至略有缩水,导致世界排名逐级下滑。两位“巴菲特”的投资之路,到底有何差异?为何“中东巴菲特”最终失去了后劲,“拉美巴菲特”却能始终不断地滚雪球?这样一场持续大半个世纪的投资较量,无疑是后来者学习和研究的经典范本之一。我们从两位“巴菲特”的童年说起。阿瓦里德的起点比世界上99.9%的人都要高:他的父亲是沙特开国君主阿卜杜拉·阿齐兹的儿子塔拉尔王子,曾任沙特财政部长;他的母亲是黎巴嫩独立后首任总理的女儿。不过,因为王室的权力斗争,他父亲曾被流放埃及三年,随后父母离异,阿瓦里德跟随母亲回到黎巴嫩生活。1960年代的黎巴嫩,是中东最繁华开放的商业中心,这里曾是法国殖民地,因此首都贝鲁特有“中东巴黎”的绰号。在这里成长的阿瓦里德,跟王宫里的王子是绝然不同的。他叛逆、放浪、自由自在的生长。在阿瓦里德传记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从小阿瓦里德就学会了逃学,而且不回家。即使是个王子,他也会在街上睡觉,而且总在街上寻找没上锁的汽车,只要找到门没锁的车,就会钻上去睡在后座上。”相比起来,埃卢的起点要低得多。埃卢的父亲朱利安也是黎巴嫩人,只不过是个一无所有的流民,并在一战前横渡大西洋跑到墨西哥去谋生。随后,朱利安在墨西哥城开了个杂货店,一家人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安稳生活,日子相当平凡。但在这个低点起步的埃卢,却得到了非常好的“财商”教育。白手起家的朱利安,从小言传身教,给埃卢上了非常重要的三课:第一,记账的习惯。朱利安要求孩子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后,都到店里来帮忙,从中学习做生意的技巧。重点是记账,分门别类地注明各种收入和支出,看每笔钱的花费是否合理,分析如何才能提高每笔钱的利用效率……直到现在,在埃卢办公室的书架上,还留着5本童年的账本,记录他买玉米饼、油炸圈和饮料的每一笔支出。他也曾对媒体表示:“在我的生活中,有两样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一是罗丹的雕塑,还有一件就是父亲留给我的账本。”第二,生意的秘密。8岁开始,朱利安就带着孩子一起上班,本来是可以坐车的,但他们总是步行。朱利安会跟孩子点评经过的每一个店铺,哪些是好生意,哪些是坏生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10岁那年,朱利安给了他一些零花钱,让他批发点饮料和零食,尝试转卖给同学,比同龄人更早的练习做生意。推销的过程中,少年埃卢发现,同学们最感兴趣的商品不是零食,而是棒球卡。这种棒球卡上印的主要是棒球队明星的照片,类似当下小朋友们喜欢收集的各种动漫IP、偶像明星卡片一样。埃卢于是到处搜集明星棒球卡,一到热门比赛的时候就拿出来卖,这种时候通常商店里都会断货,因此能加价卖出,小赚一笔。这次生意的成功,让他深刻的认识到:生意的本质,就像收集明星棒球卡一样,在无人关注的时候悄悄收集这些优质资产,然后等市场关注度高涨的时候,加价卖给他们。11岁时,朱利安建议他进行了人生中第一笔正式的投资——购买国债。许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埃卢的评价是:“那让我弄懂了复合利率。”国债的利率虽然不高,但胜在稳定,许多年下来也能获得可观的回报。很多投资大师都曾经强调过“复利”的重要性,但说的再多,也不如“实践”对一个人的影响深刻。第三,抄底的重要性。20世纪上半叶的墨西哥,是个动荡的国家,1910-1920年代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930-1940年代又爆发了没收外国人资产、国有化和土改革命。这些动荡和混乱,让墨西哥社会长期处于内卷之中,经济远远落后于周边的国家。但就是在这样的国度,朱利安仍然相信国运,在杂货店的小本经营之外,开始将利润投向房地产。每当政治动荡,房价暴跌的时候,他就在首都市中心逆向买入一些房产,然后等到经济复苏后再卖出。通过低买高卖,到埃卢十几岁时,朱利安已经成了拥有数千万美元资产的成功商人。可以说,埃卢从小就见识到了抄底的力量,他后来回忆:“父亲教导我不管危机有多严重,墨西哥都不会完蛋,如果我对这个国家有信心,任何恰当的投资最终都会得到回报。”一个人的成功,跟他的教育经历有着密切关系,毫无疑问,埃卢拥有着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当然,阿瓦里德的父亲也不算太差。13岁那年,他父亲发现阿瓦里德的生活太叛逆了,没有一点王子的模样,于是将他带回到沙特首都利雅得,并送到了一所军校里去读书。阿瓦里德的传记写道:“那段生活改变了阿瓦里德的一生,也是阿瓦里德人生中的第一个关键阶段,从军校出来后,阿瓦里德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和迟疑不决都被一扫而光。”军校毕业后,阿瓦里德开始对商业产生兴趣,15岁起就坚持听BBC电台的新闻,学习商业知识,阅读时政杂志和报纸。1976年,他被送去美国留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打开了全球化的视野。13岁,同样是埃卢的人生转折点。那一年,从小对他严格要求的父亲去世了,这使得埃卢天性中的一些向往自由的因子被释放。由于在兄弟姐妹中,埃卢仅排第五,因此继承家族企业的可能性不大,他开始凭借自己的知识自主打天下。17岁时,他用自己的积蓄第一次买股票。当时正处于冷战初期,国际局势动荡,墨西哥的国有化运动让美国投资者担心这个国家要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于是纷纷抛售股票,引来股价暴跌。埃卢谨守父亲的教诲,“不管陷入多么严重的危机,墨西哥都不会完蛋。”,于是大举抄底买入。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埃卢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他的资产足以让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那时已是1960年代,墨西哥出现了战后最重要的一轮繁荣,到处大兴土木,炒房和炒股成为了市场上人人追逐的发财之道。不跟风,不碰热点,却是埃卢从小就掌握的投资纪律。他卖掉了股票,将资金转向实业,买下了一家生产啤酒瓶的工厂。当时流行的一个词汇是“垮掉的一代”,当美国和墨西哥的年轻人都沉迷在花天酒地的物质享受中,浪费青春时,埃卢开始沉下心来研究企业的管理技巧。时间进入到1970年代,阿瓦里德学成归国,父亲给了他几十万美元去练手。毫无疑问,阿瓦里德是个天赋极高的商人。刚开始的时候,他从事的是贸易代理生意,由于沙特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大发横财,商业日趋繁荣,阿瓦里德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接着,他预见到随着经济的起飞,房地产将是利润最丰厚的行业,于是果断出手在首都利雅得买下大片地产,为他日后成为沙特最大的私有地产业主打下了基础。相反,沙特经济腾飞的同时,墨西哥经济开始遭遇厄运。由于能源价格的高涨,墨西哥多次遭遇经济危机,其中最大的两次是1976-77年、1982-86年。尤其是第二次,墨西哥遭遇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人均GDP从3812美元下跌到1765美元,跌幅高达53%!这种跌幅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可以想象对一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多大的冲击。即使墨西哥是一个如此糟糕的国家,但埃卢却凭借着超常的勇气、对周期的坚定信仰,每当危机出现时便下场抄底,买下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能买实业就买实业,能买股票就买股票,不拘一格,直到满仓。埃卢买下的资产是非常多样化的,包括烟草、餐饮、酒店、购物中心、轮胎、钢铁、水泥、甚至航空公司,包罗万有。原则只有一个:足够便宜。便宜到什么程度呢?相比起牛市时的价格,很多资产都跌去了90%以上,有些甚至跌幅高达95%、98%。也正因此,到1993-94年、周期复兴、经济繁荣的时候,这些资产的平均市值涨幅竟高达300倍!这是一个足以震惊掉所有人的数字。在1980年代,炒房有成的阿瓦里德王子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控股公司”,进军股票市场。当时的沙特同样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由于全球经济低迷,石油需求减少,1986年,油价连续第五年下跌,从1980年的40美元/桶下跌至10美元/桶,跌幅高达75%。同期,沙特的石油也大幅减产,从1000万桶/日下降到250万桶/日,跌幅同样高达75%。量价双杀之下,沙特人均GDP从1981年的17258美元下跌至1988年的5998美元,跌幅高达65%。这个跌幅,甚至比墨西哥更惨绝人寰!1986-88年,危机谷底,阿瓦里德不断买入沙特联合商业银行的股份,直至成为最大股东。这笔抄底买入,后来给他带来的回报高达20倍。此后,阿瓦里德将目光转向美股市场,在1990年前后大量买入美国核心资产的股票。他的投资组合同样是非常多样化的,包括花旗银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迪斯尼、摩托罗拉、时代华纳、福特、亚马逊、eBay、柯达、四季酒店等等。不过,阿瓦里德最爱的依然是银行股。1991年,花旗银行因为深陷加州地产危机而出现巨亏,股价暴跌。阿瓦里德买入了5.9亿美元,据说这笔投资占了他当时一半的仓位,买成了花旗银行最大的外来个人投资者。多年以后,花旗银行股价反转,5.9亿美元变成了100亿美元,这是支撑他进入世界顶级富豪的关键操作,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同期,真神·巴菲特也趁着这次危机,重仓买入了富国银行的股票。两位投资大师,在这一刻达成了惊人的共识。另一个共同点是,阿瓦里德也买入了苹果公司的股票。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在2016年开始买入苹果的,如今已买成第一大重仓股。阿瓦里德买入的时间却要早得多,他是在1997年买入的。那一年苹果跌到了谷底,乔布斯被邀请回来挽救这家濒临破产的明星企业。那时候,又有几个人能想象苹果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间会大放异彩,跃升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呢?阿瓦里德出手了,他以1.15亿美元买入了苹果5%的股份,成为苹果公司最大的个人投资者。还有一个重仓板块是媒体和旅游行业。1992年,迪士尼的巴黎主题公园开业,谁知业绩惨淡,遭遇巨亏,成了迪士尼的烫手山芋。1994年,阿瓦里德花了3.45亿美元买下巴黎迪士尼资产的25%股份。同年,他以1.2亿美元买走了债务危机中的四季酒店25%股份,如今四季酒店的市值约100亿美元。1997年11月,遭遇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的新闻集团股价大跌,阿瓦里德趁机买了4亿美元。不过这笔买入显然早了一些,毕竟这场金融风暴持续了两年多。但阿瓦里德并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到1999年4月,他加仓到6亿美元,押注其未来的反转。1997年阿瓦里德还玩了笔风险投资,他以1.46亿美元买了Netscape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私享版元宵节限时钜惠来袭……

我们的初衷市场机会纷繁杂乱,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不确定性机会中找到更有确定性的主线行情?如何才能在热点板块中找到最值得投资的个股?什么样的个股,才是真金不怕火炼的好公司、好标的?普通的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能力,面对这些问题,往往无所适从。我们虽然可以通过阅读券商的研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但券商研报的问题也很多:券商研报质量良莠不齐,且数量庞大;据统计,2021年卖方分析师贡献了超过16万份研报,平均每天多达700份。一份研报动辄二、三十页,各种拗口的专业名词让人头大,对非专业投资者来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想从研报中获取投资机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即使是专业投资者,筛选研报已是一件非常庞杂的事情,更不用说跨行业筛选投资机会。基金经理筛选股票,他的背后也是由专业团队研究支持的。鉴于此,君临团队集结资深行业研究员,推出《私享版》服务:只为给中小投资者从茫茫研报中,筛选出最具价值的机会,轻松享受投资经理般的待遇。产品特色1、拒绝水文、只发干货券商研报浩如烟海,然而高质量、有深度的研报匮乏,更多的是跟踪研究、顺势发声。除此之外,券商研究员黑话满篇。部分研报为了考核夹杂私货。私享版研报,由资深研究员筛选近期最具潜在投资价值的公司,为您进行深度解读分析。每篇文章2000字左右,阅读仅需10分钟,拒绝水货,诚意满满。2、更深入的看懂机会A股市场,题材不断、机会轮番上演。但大多数投资者都陷于追涨杀跌的泥淖中,沦为韭菜。主要原因就是对个股背后的上市公司了解不深,看不懂、看不清。君临《私享版》是对公众号内容的延伸,公众号主要提供宏观、行业的分析;而《私享版》,提供的是更深入的个股研究和上市公司分析,帮您更深入的看懂机会。适用人群1.对市场热点主线把握不清的投资者;2.渴望把握关键机会的投资者;3.希望更深度看懂上市公司的投资者。订阅须知1.更新频率:月均10-20篇,在精不在多,机会缺乏时内容会减少;2.《私享版》专栏资讯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订阅,概不退换,请务必理性、慎重选择;3.《私享版》为内容资讯产品,并非投资建议,栏目发布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及栏目作者无关。限时优惠活动时间:2月5日-2月7日
2023年2月5日
其他

在落后地区奋斗,如何逆袭成为大富豪?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下面是卷二第十九章。在落后地区奋斗,如何逆袭成为大富豪?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大部分亿万富豪都来自发达国家。比如马斯克、贝索斯、比尔·盖茨、拉里·佩奇、扎克伯格,还有股神巴菲特……他们的名字轮番出现在媒体头条,估计你耳朵都听得起茧了。但也有一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陌生名字,时不时会出现在首富榜上,让人一脸问号。咦,他是谁啊?比如以下这位:穆克什·安巴尼。在2022年的福布斯榜单上,他以907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十位,也是亚洲首富。穆克什来自印度,妥妥的第三世界,然而在这个贫民窟随处可见的国度,却有着世界上最奢华的一批富豪。以穆克什为例,这位首富最知名的是其27层的世界最贵豪宅。这座豪宅位于印度最大城市孟买市中心,一共27层,总高173米,层高6.4米,耗资75亿人民币建成。内部有9部电梯,可以将人送达豪宅的任意地方:第1-6层,是停车场,光是豪车就放了100多辆,堪称私人汽车博物馆;第7层,是豪车护理中心,日常保养,轻松方便;第8-10层,是私人空中花园,置身其中繁花似锦,品酒喝茶恍若度假;第11-12层,是五星级餐厅,米其林大厨每日奉上最佳菜肴;第13-16层,是家庭医院,随时可以做个全身检查,顶级医疗设施就在家里;第17-18层,是贵宾客房,每间客房的设计风格和用料都各有特色,奢华装修和艺术品装饰堪比六星酒店;第19-22层,是主人卧室,虽然家庭人口只有6位,但卧室就占了4层,打开窗就能眺望阿拉伯海;第23-26层,是佣人卧室,别看主人只有6个,但佣人却有600多个,并且佣人住的房间都比你家的大;第27层,是电影院、水疗中心、健身房、瑜伽室、舞厅,还有一个雪屋,能在酷热的印度体验冰雪奇缘般的幻境。楼顶还有3个停机坪,出门可以直接到楼顶起飞。据说这座豪宅是穆克什专门为妻子所建的,只因妻子曾经表示想要一个特别的家。女儿出嫁的时候,穆克什也耗资大约7亿人民币为她办了一场豪华婚宴,其中一个亿花在了请美国歌手碧昂斯来献唱。有钱,爱家,价值观不坏,穆克什因此得了个“印度王思聪”的绰号。正如这个绰号所表达的,穆克什也曾坦白表示:“我今天拥有的一切,全部应归功于我的父亲。”穆克什的父亲叫德鲁拜·安巴尼,是印度最大私营企业信实集团的创始人。在他2002年逝世的时候,该企业的总资产已高达168亿美元,相当于印度GDP的3.5%,年出口额的5%,印度所有私人企业当年总利润的30%。全印度股民中,每4人就有1人购买了该集团的股票。信实集团主要从事纺织、石化、电信行业,那几年恰好是亚洲金融风暴后的熊市,市道其实很低迷。然而在这低迷的熊市中,德鲁拜却逆周期而行,耗巨资修建了很多大型炼油厂和化工厂;并且,还拿到了电信牌照,大规模铺开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为孩子们铺好了一条金光大道。因此在他逝世之后,信实集团便在大宗商品牛市和数字移动浪潮下实现了股价的飞涨,一路躺赢20多年。印度是一个贫穷且两极分化严重的国度,据《2022年世界不平等报告》,印度收入排名前1%的富豪占据国民收入的22%。在这样的国度要实现人生和阶层的逆袭,难度无疑是地狱级的。那么,德鲁拜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是一个绝对励志的穷小子白手起家,逆境中靠着“印度吕不韦”的豪赌而富甲天下的故事。德鲁拜早年时家境贫寒,1948年飘洋过海来到阿拉伯半岛的也门谋生,开始的时候在一个加油站当服务员。据说,当时金融市场混乱,德鲁拜有一天发现,也门银币的面值竟然低于它的实际含银量价值。这可不得了,德鲁拜马上辞职下海,白天疯狂收银币,晚上就把银币融化提纯,铸成银条卖。3个月后,少年德鲁拜便赚到了第一桶金。1958年,德鲁拜回国创业,主要从事纺织品出口生意,到1970年代便成为了印度有名的大企业。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印度向苏联学习计划经济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日益严重,政治垄断了越来越多的资源,让私营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印度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愈发激烈,1977年,印度的“铁娘子”总理英迪拉·甘地在大选中惨败,被迫下台,随后被政敌逮捕入狱。印度虽然名为“民主选举”的国家,但自1947年建国以来,几十年都处于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统治之下——开国总理尼赫鲁,自1947年担任总理直到去世的1964年,统治时间长达18年;经历了短暂的过渡后,1966年,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继任总理,直到1977年被政敌击败下台;1980年,英迪拉卷土重来,又当了5年总理,直到1984年被身边的锡克教保镖刺杀身亡,合计统治时间长达16年;1984年,英迪拉的儿子拉吉夫·甘地继任总理,直到1989年下台,统治时间也有5年;此后,该家族的影响力才渐渐消散。可以说,一部印度建国前40年的历史,基本就是尼赫鲁-甘地家族三代人的权力垄断史。权力的垄断,导致了印度政治的腐败横行,政令完全按统治者的个人旨意行事,经济发展自然举步维艰。譬如英迪拉在位期间,便要求所有党内人士向她宣誓效忠,不听话的人都要被打击排挤,整个国大党几乎成了她的一人党。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经济的停滞、财政的入不敷出,政府又被迫出台加税政策来饮鸩止渴,最终导致了私营经济活力的一步步丧失。在内卷的愈演愈烈中,英迪拉一度被政治对手击败,不仅民望跌到了谷底,个人也被逮捕关押并审讯。这种情况下,但凡有政治判断力的人都会跟她划清界限,效忠新政府。但独具慧眼的德鲁拜却选择了抄底英迪拉,在她患难时表达效忠,在她复出选举中鼎力支持,挥洒资金,追随左右。1980年,英迪拉再度回归权力之巅。德鲁拜的重仓押注获得了丰厚回报,信实集团获准成为印度唯一的聚酯纤维进出口商,并减免了高达125%的聚酯纤维进口税。这些政策特权和牌照,让信实集团在短短几年内便控制了印度纺纱业的50%份额。随后的20多年,德鲁拜成为了印度历届政府的座上宾,并陆续获得各种能源、电力、基建、通信等行业的特权牌照。据说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也是德鲁拜的老朋友,正是在他的任期内,信实集团拿到了关键的电信牌照,并迅速发展成印度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类似德鲁拜这种依靠政治投资而富甲天下的例子,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家里并不罕见。其中最具有传奇性的,便是俄罗斯寡头群体。在2012年的福布斯十大亿万富豪城市榜单中,莫斯科以78名亿万富豪、3339亿美元的总身家,排名世界第一。三大金融中心纽约、伦敦、香港,则分别以57、39、38名亿万富豪排名第二至第四,屈居其后。相比起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30名)、巴西的圣保罗(19名)、韩国的首尔(19名)、印度的孟买(18名),只能排到第五至第八。显然,俄罗斯寡头的财富之惊人、群体数量之大,放眼全世界都是无出其右的。俄罗斯寡头的集体崛起,源自1990年代的苏联解体。苏联帝国的解体,是人类史上天崩地裂式的大事件,动荡的社会、无序的规则让枭雄们纷纷出笼。不管来自哪个阶层,最初他们都是通过倒卖商品和走私赚到第一桶金。比如别列佐夫斯基,原本是个数学家,通过倒卖汽车积累起原始资本;霍多尔科夫斯基,原本是共青团干部,通过倒卖非现金信用券发家;波塔宁,原本是外贸部高级官员,通过倒卖原材料发家;高层官员由于掌握着权力,很容易拿到批条,搞到低成本的商品,倒买倒卖之间就赚到了高额利润。别列佐夫斯基曾经和俄罗斯副总理卡丹尼科夫一起创建了全俄汽车联盟(ABBA),这个组织拥有巨大的进出口贸易权力。别列佐夫斯基私下按4800美元/辆的协议出口价拿到拉达汽车,随后按照7500美元/辆的社会零售价卖掉,转手间的利润率高达56%。下层大众虽然没有权力,但你只要有胆识、够精明,同样能通过走私财源滚滚。阿布拉莫维奇,就是其中的代表。阿布是个孤儿,由叔父拉扯长大,年轻时曾当兵,靠走私香烟、香水赚到起家的资本。在《阿布拉莫维奇:亿万富翁从天而降》一书中,阿布的走私往事被这样描述:"飞机在首都莫斯科机场的夜色里缓缓起飞,机上一名年轻人宽慰地舒了一口气。因为,他的包里装满了万宝路香烟、夏奈尔香水等违禁品,为了把这些东西带上飞机,他可真没少费劲儿,铤而走险地跟警察和安检人员斗了大半天智力才闯关成功。而这事一旦被发现,他可能被判至少5年的有期徒刑,发配到偏远寒冷的西伯利亚劳教场里服役。自然,这对他来说可是最要命的事。"阿布后来买下了俄罗斯航空公司26%的股权,以纪念他在飞机上的青春岁月。俄罗斯的市场化并不是在苏联解体之后才开始的,事实上,在苏联解体前的1988年,就通过了《个体劳动活动法》和《合作社法》,从这个时候起,私营企业就合法了。几乎所有的俄罗斯寡头,都是在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前后,完成了原始积累。这样,当1992-1996年的俄罗斯私有化浪潮扑面而来之时,他们才能迅速抓住机会,实现财富的惊天一跃!俄罗斯的私有化浪潮,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1992-1994年间,由盖达尔和丘拜斯主导的“休克疗法”和“激进私有化”。1991年苏联解体,叶利钦当选俄罗斯第一任总统,花了一年时间巩固权力后,他邀请两位名满天下的青年经济学家担任俄罗斯经济转型的操刀手。1992年,盖达尔担任总理,丘拜斯担任第一副总理。这两位仁兄,原本离权力中枢都很远,主要靠激进的改革观点赢得社会影响力。比如盖达尔曾在1987-1990年担任了苏联《共产党员》杂志和《真理报》的编辑、经济部主任,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媒体大V,观点激进,在年轻人中粉丝无数。丘拜斯则是奉盖达尔为精神领袖的“青年经济学者”沙龙和“改革”俱乐部的组织负责人,居中串联,也非常活跃。随着叶利钦将这群缺乏实干经验的经济理论家们招致麾下,一场轰轰烈烈的休克疗法改革拉开了大幕。休克疗法的核心措施主要是两条:第一是放开物价,取消计划经济;第二是大规模私有化,将占俄罗斯国有资产总值约三分之一的国企股权无偿赠送给国民。当时俄罗斯的人口约1.5亿,三分之一的国企股权约值1.5万亿卢布,也就是每个俄罗斯人能够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这两条措施,前者的目的是迈向市场经济,后者的目的是通过私有化激活僵化的国企体系。初衷都是美好的,但由于设计者和执行者的盲目激进,缺乏细节配套,使得执行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变了样。举例来说,当时全社会商品奇缺,随着物价的放开,全民哄抢导致价格大幅飙升,俄罗斯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民心惶惶。1992年,俄罗斯的通胀率高达2500%,1993年,通胀率依然高达840%。俄罗斯人这个月领的工资,下个月可能就连一袋大米都买不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下,俄罗斯的国企纷纷停产、关门,1992~1993年,俄罗斯全国工厂生产下降了31.3%。这种情况下,人民连国家货币都不相信了,还会相信那些虚头八脑的国企证券?谁知道明天这些国企会不会就倒闭了呢?!于是,大量的国企证券便被底层老百姓们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卖掉了,以换回急需的粮食或商品。其实,如果俄罗斯高层不是那么冒进——商品物价,分阶段逐步放开,先是小范围试点,再逐步扩大,通货膨胀不会严重到一年2500%的程度;私有化也是同理,如果能在经济相对稳定的时候搞,市场预期向上的时候搞,先从小范围的试点搞起,待市场预期稳定了再逐步扩大。结果,绝不会如此糟糕。但一切都没有如果了,在社会的动荡、卢布的急剧贬值和人心惶惶中,国企证券被短视的人们视若废纸,大量贱卖。而一小部分精明的商人,则趁机悄悄抄底。他们派人到各个地铁站、商业街设摊,用粮油和实用商品来跟人们兑换国企证券,不断收集筹码,从而成为了俄罗斯私有化第一阶段的主要赢家。一些更胆大并且有权力关系的商人,甚至成立了私人银行,通过向国内集资、国外发债融资的方式,加杠杆全力买进国企证券,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了全国知名的富豪。俄罗斯的寡头阶层,由此渐渐浮出了水面。时间进入到1995-1996年,俄罗斯经济仍在低谷徘徊,资产瓜分大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的高潮。当时的总统叶利钦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境和政治风险:首先,在长达数年的经济危机中,政府高层束手无策,一个个被赶下台当背锅侠,权力中枢里可以信赖的人越来越少;其次,俄罗斯各地分离主义盛行,闹独立的车臣地区和中央政府打得如火如荼,花钱如流水,政府彻底没钱了;再其次,1996年即将进行俄罗斯第二届总统大选,由于连年的经济失败,老百姓开始怀念苏联曾经的美好日子,俄共卷土重来的土壤正在形成。没钱、没人、没前途,这三重大山压得叶利钦喘不过气来,头发都愁白了。怎么办呢?为了解决火烧眉毛的危机,叶利钦和七大寡头签署了一份被称为“浮士德交易”的协议。这份协议的居中运作者叫波塔宁,外号“贵族”,早年曾在苏联外贸部工作,后来下海倒卖原材料赚到第一桶金,1993年成立联合进出口银行(Uneximbank),靠加杠杆抄底国企证券迅速冒起。1995年,波塔宁被叶利钦聘为政府顾问,设计出了著名的"贷款换股份"计划。在这个计划里,政府通过将俄罗斯余下的三分之二国企资产,以股权抵押的方式向私人银行和金融机构换取急需的贷款。表面上来看,这个方案是很公平的,但在权力的私下交易中,一切都变得面目狰狞。由于政府的严重缺钱,贷款期限内的股权无法赎回,最终便被私下拍卖,拍卖都是定向的,如此一来便以极低的价格进入到了寡头们的手中。比如俄罗斯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诺里尔斯克镍矿公司,当时西方对它的评估值为40亿美元。但在它的股权拍卖会上,波塔宁的Uneximbank银行被政府指定为主持者,波塔宁仅仅以1.701亿美元,比起始价1.7亿美元高出1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了该企业。随后,波塔宁又以类似的手法,拿到了俄罗斯Sidanko石油,和Svyazinvest电信公司等的股权,一跃成为顶级富豪。不过,当时俄罗斯最富可敌国的,还轮不到波塔宁。排在他前面的,正是号称可以在俄罗斯政坛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七大寡头”。这七个人分别是: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大桥银行总裁古辛斯基、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国际商业银行总裁维诺格拉多夫、首都储蓄银行总裁斯摩棱斯基、俄罗斯信贷商业银行总裁马尔金、阿尔法银行总裁弗里德曼。这七个人不仅仅是当时资本实力最雄厚的银行老板,同时也是媒体业大亨,因此能够帮助叶利钦在1996年的大选中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比如别列佐夫斯基,是俄公共电视台的老板,还是《独立报》、《星火》周刊等多份报纸杂志的幕后持有者。古辛斯基则是“莫斯科之声”电台、《今日报》和《七日》周刊的幕后老板。1996年3月的一天,叶利钦秘密召见了七大寡头,双方签下协议:寡头们为叶利钦的连任保驾护航,叶利钦则承诺维护寡头们的利益。协议签署后,寡头们的媒体全力开动,天天疯狂诋毁俄共,唤起民众对苏联的痛苦记忆,最终把叶利钦再次送入克里姆林宫。叶利钦成功连任后,七大寡头趁机邀功,很快便完成了对俄罗斯核心资产的瓜分。其中,别列佐夫斯基是这轮收割中获益最多的。他联手阿布拉莫维奇,拿下了俄罗斯第六大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51%的股份,以及俄罗斯铝业、俄罗斯航空、伏尔加汽车等一系列核心资产的控股权。1997年,《福布斯》杂志将别列佐夫斯基列为全球第9大富豪,也是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获益也相当丰厚。他以3.5亿美元拿下了排名第一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控股权,当时尤科斯的估值为7亿美元,而不到两年后,尤科斯IPO上市,市值跃升为70亿美元。据《福布斯》杂志统计,到2003年,霍氏的财富增至80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26,跃升为新的俄罗斯首富。然而,财富瓜分大戏完成之后,才是真正的考验。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出发时跑的最快的人未必能笑到最后,财富的增长亦是如此。牛市时,善于进攻、勇于加杠杆的人,资产增长的速度最快;但到了熊市时,这批人也往往最容易倒下,因为在他们的天性中,就缺乏防御的意识。1998年,俄罗斯经济被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出口崩溃,外债违约,进入到了百年经济史上最艰难的时刻。七大寡头中,实力相对较弱、杠杆加得又狠的其中三个,率先跪下。斯摩棱斯基,维诺格拉多夫,马尔金,他们旗下的银行要么宣布破产,要么元气大伤后,影响力式微。挺过了金融危机的,也别侥幸,还有政治风暴在等着呢。七寡头中,首富别列佐夫斯基是在政治上投资最多,和叶利钦家族纠葛最深,个性也最张扬的。盖达尔曾说过:“在最厉害的时候,俄罗斯政府被7-10个商人左右,他们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撤换总理。”别列佐夫斯基则说:“如果我愿意,我可以让一只猴子当上总统。”当时欧洲有一份报纸画了幅漫画,画的内容是——叶利钦在照镜子,镜子里出现的却是别列佐夫斯基,他穿着一身沙皇礼服、头戴着皇冠,狞笑的模样。如此嚣张之人,懦弱的叶利钦能忍,强势的普京大帝又岂能忍?!2000年初,接任总统不久的普京把别列佐夫斯基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一句客气话也没有,直接亮明了底线。大意如此:“你合法经商的话,谁也管不着,但绝对不能碰政治,税款也必须足额上缴,一分钱都不能少。”但嚣张惯了的别列佐夫斯基,又岂会愿意将到手的权力乖乖放弃?于是他暗地里操控媒体,对普京抹黑中伤,甚至悄悄扶植反对派自由俄罗斯党,并跟车臣的恐怖分子有了交往……这便触碰到了普京的逆鳞,杀意顿起。普京是什么人啊,克格勃出身,办事果敢;并且刚刚上任,政治清白,不像叶利钦有一大堆把柄被捏在寡头手里;何况,普京的民意极高,车臣战争后万众归心,拥有强大的军方支持。这样的普京,哪里会怕你一个小商人?2000年4月后,别列佐夫斯基连续被控多项金融诈骗和贪污等罪名,被迫辞去可获刑事豁免权的国家杜马职务,随后更变卖家产,移民英国并寻求政治庇护;2013年,别列佐夫斯基被发现在伦敦的寓所内死亡。其余几位寡头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媒体大亨古辛斯基,2000年6月被逮捕,取保候审后神秘失踪,据说先后流亡西班牙、希腊、以色列,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2003年被捕,因涉嫌诈骗、偷税、侵吞公款、洗黑钱等入刑,一关就是十年,直到2013年被释放。不过彼时已是物是人非。他缔造的商业帝国,尤科斯石油公司曾一度占据俄罗斯原油总产量的10%,和出口总量的18%,堪称俄罗斯油气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但2006年,这家公司被执行破产程序,随后由国企俄罗斯石油公司接手了大部分资产。七寡头中,唯有知名度最低、做生意最为老实低调的弗里德曼躲过了经济上的狂风暴雨,和政治上的暗礁漩涡,安全登陆。这是一个谨守“本分”二字的商人。从始至终,他都表示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只想一门心思做生意,如果国家有需要,他也愿意积极为国奉献。因此,他最终守住了自己的财富,目前资产在100亿美元左右,旗下业务涉及金融、电信、石油、水泥、地产等广泛领域。事实上,普京收拾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有政治野心的、把控着战略产业(能源+媒体)的寡头。只要远离这些高政治风险的资产,谨守本分,俄罗斯依然是富豪们的冒险乐园。七寡头时代结束了,新一代的寡头却在渐次冒出来。他们中,许多都是在旧时代里积累了万贯家财,并在普京时代中安全着陆的,类似弗里德曼的一批商人。比如波塔宁。这位“贷款换股份”计划的设计师有一句名言:“普京在政治和生意之间划了一条边界,而我绝对不会越界。”在几大寡头被逮捕后不久,俄罗斯检察机关也曾对波塔宁的核心资产诺里尔斯克镍矿的私有化过程提出过质疑。作为回应,波塔宁一方面表示交易并无违法之处,一方面迅速追加了1.4亿美元,作为补偿对该公司价值的低估,并藉此表明自己的合作态度。另外,为了响应普京提出的对社会多做贡献的号召,波塔宁成立了慈善基金会,资助数百所学校的修建、数千名学生的教育。在北极圈向北300公里外的边疆区,有一座寒冷的城市诺里尔斯克,波塔宁控股的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公司诺里尔斯克镍矿(Norilsk
2023年2月5日
其他

21世纪回报率最惊人的一笔投资!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下面是卷二第十八章。21世纪回报率最惊人的一笔投资!日本孙正义,南非贝克尔。这是21世纪初,中国互联网行业最伟大的两位投资大师。前者投资了阿里巴巴,后者投资了腾讯,各自获得了数千倍的惊人回报率,堪称风投界的“北乔峰、南慕容”。2001年6月,一家神秘的南非公司MIH来到中国,以3200万美元从腾讯的多个股东手中买下了46.5%的股份。在2018年之前,这些股份一股未卖,锁仓时间长达17年。直到最近几年,才出现了几次减仓动作,截至2023年初的持股为28.74%,仍为第一大股东。2018-2022年,腾讯市值围绕着5000亿美元上下震荡,最高时在2021年初接近1万亿美元,最低时也曾跌到过不足3000亿美元。如果按平均5000亿美元计算,这笔投资带来的收益高达7250倍。由于其持有的腾讯股份,相比孙正义早期持有阿里巴巴约30%的股份更多;持仓成本也更低,孙正义两次买入阿里巴巴可是花了8000万美元的;再考虑到两者差不多的买入和持仓时间,以及现有市值——显然,MIH的这个案例是要超过孙正义的,堪称21世纪最惊人的投资纪录。但奇怪的是:相比起在中国无人不知的孙正义,MIH背后的投资人,其知名度要逊色得多。很多人都知道MIH的背后大股东是南非报业Naspers,却不知道其真正的决策者究竟是何人。甚至在中国,长期流传着这么一个观点:中国工商银行持有20%南非标准银行,而南非标准银行是Naspers的股东,Naspers又是腾讯大股东,所以中国工商银行才是腾讯的真正话事人。这是真的吗?当然是假的。中国工商银行持有20%南非标准银行不假,Naspers是腾讯大股东也不假,问题在于——南非标准银行并不是Naspers的大股东。两者唯一的联系在于,南非标准银行的前董事长Fred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日本财阀竟然如此低调牛X!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从8月份开始写,估计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完成,我会在公众号写一篇发一篇,争取尽快成书。下面是卷二第十七章。日本财阀竟然如此低调牛X!2020年8月31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布公告:在股神巴菲特的90岁生日当天(8月30日),他给自己买了一份生日礼物,以62.5亿美元买下日本五大商社各5%的股份。五大商社分别是伊藤忠商事、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丸红和住友商事,合计出口额占日本40%以上,进口额占60%以上,基本垄断了日本的进出口贸易。我们看看五大商社近几十年来的股价表现:有没有发现,2020-2022年股价都相当强劲,全部涨了一倍以上。股神再次赢麻了!曾记得,日本五大商社最辉煌的时刻,那是1990年代。1995年,世界500强排名前十位分别是:1,三菱商事,2,三井物产,3,伊藤忠商事,4,住友商事,5,通用汽车6,丸红,7,福特汽车,8,埃克森石油,9,日商岩井,10,荷兰皇家壳牌可以看到,五大商社全部挤进了前六名,排名第九的日商岩井也是一家日本商社企业。日本商社的营收规模实在太恐怖了。可是在1990年代后,因为日本企业的衰落,商社模式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仿佛商社这种模式已经过时,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哪曾想到,这20多年来,五大商社的股价纷纷攀上了历史新高,领头羊伊藤忠商事更是在1999年后实现了10倍股的跃升。追溯历史,五大商社都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了,最老牌的甚至已有四百年时光。是什么力量,让这五大商社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做大做强,在经历数百年的动荡后依然常青不败?我们先从住友说起。住友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财团之一,起源自1585年,至今已有430多年历史。这个家族的创始人叫住友政友,其父亲原是日本战国时代柴田胜家的家臣,但由于胜家在与丰臣秀吉的战争中兵败自杀,其父便沦为浪人不知所终。战乱中,住友政友和他的姐姐跟随母亲迁居至京都,12岁时遁入空门,成为一名佛家弟子,称“空禅”,号“文殊院”。经历了几十年的颠沛流离后,空禅还俗经商,先是开了一家名为“富士屋”的药店,后来又创办了印刷所和书店,逐步将事业做大。作为住友财团的创始人,住友政友最大的影响在于他留给后代的一本《文殊院旨意书》。这份住友家族的“家训”,福泽子孙,是住友财团能够不断壮大的精神支柱。要知道,四百多年前,日本还是一个封建社会,政治动荡,治安问题严重,流浪汉和无赖之徒横行霸道。要在这样的时代生存下来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何况持续发展壮大?《文殊院旨意书》于1761年被首次披露并公开,书的开头写道:“以礼从俭,以俭得福,以福惠人,以惠再养福,此为久荣不衰之道也……”该书的五条核心训诫是:第一,一切买卖不要图便宜,不了解商品质量好坏的东西不能买。买进低劣的、便宜的商品如同盗物。经商切勿追求浮利“虚利”,商业买卖须认真、慎重;第二,无论什么人都不能留宿,也不能替他人寄存物品,就算是一顶斗笠也不行;第三,不可作他人的保证人;第四,做买卖时不可以先交货物,后收钱(即不可做赊账买卖);第五,无论与谁说话都不可以说粗话,凡事都要反复仔细解释清楚。这五条训诫,第一条是精神核心,慎重经营、不追浮利、不买低劣商品,从此成为住友家法之根本。这几点,跟价值投资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翻译过来就是:深入研究,不炒短线,只买好公司。第2-5条,不借宿,不寄存,不保证,不赊账,不乱说话,本质是乱世中的自我保护,以保守主义来规避风险。翻译过来就是:不加杠杆。这种低调、保守的经营文化,正是住友财团能够历尽劫波而依然能稳健壮大的关键。住友财团有两个祖先,除了“家祖”住友政友,另一个是“业祖”苏我理右卫门。苏我理右卫门是在京都经营吹屋事业(金属冶炼)的,店名为“泉屋”,这个商标后来成为了住友集团的标志,也是后世“白水会”的来源。据说日本当时的金属冶炼技术很落后,人们通常用木炭将铜矿石加热而析出铜,但是铜矿石内伴生的银成份却白白浪费。从铜矿中提炼出更值钱的银,可以使得利润率大幅提升,这种技术被日本人称为“南蛮绞”,传说只有明朝的中国工匠才掌握。右卫门求教于一位从中国来日本传道的白水先生,是日本最早掌握“南蛮绞”技术的日本商人,从此成为京都有名的巨贾,富甲一方。右卫门娶了住友政友的姐姐为妻子,生下一子理兵卫友以,长大后娶了政友的女儿为妻子,并入赘住友家改名为“住友友以”,继承了两家的财富,完成了“家祖”和“业祖”的结合。住友友以在1652年成为住友财团的首脑,他将总部转移至商业中心大阪,先后投资买入多个铜矿山,将经营范围扩大至布匹、砂糖、药物等等。到住友财团的第三和第四代传人时,他们继续大规模投资于日本各地的铜矿,其中的别子山铜矿自1691年开发,至1973年封山,持续生产了282年,是日本最大的铜矿山。据说这座矿山的成功开采,使日本当年的铜出口从250万公斤,一跃增加到500万公斤。住友财团还开办了外币兑换业务,涉足金融业,逐渐发展成为德川幕府时代200多年日本最显赫的商业家族。当然,住友财团能够在铜矿和金融这样的战略产业占据C位,必须要有权力的保护。当年买下别子山铜矿时,住友财团可没少花钱疏通关系,后来也承诺每年交给德川幕府10%的管理费。1890年,住友用别子山铜矿的铜铸了一尊佛像献给天皇,又捐献50万日元作为海军军费,这些都是有记载在册的。历史上住友家族谁谁的儿子娶了皇室的公主,谁谁的女儿嫁给了皇室的公子,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住友是日本诸多财阀中,跟皇室关系最密切的。但是这种跟政治的紧密结合,也存在风险,一旦权力发生转移,便会出现巨大的危机。明治维新是住友历史上经历的第一场大危机。明治新政府上台之后,一举废除了之前的所有决定和特权,住友因此失去了对大量矿山的控制,现金流几乎断裂。危急关头,住友的掌舵者广宰濑平东奔西走,靠贿赂官员、为政府捐献2000亩土地,获得明治政府的贷款,才终于驾驶住友这艘大船驶出了泥淖。广宰濑平也推动了住友财团的多元化转型,通过进入电线电缆、贸易、航运、制茶、煤矿等行业,以分散风险。这些业务,成了今天的住友金属、住友重工、住友化学、住友电工、住友商事等一系列公司的起源,也让住友得以成为明治时代的三大财阀之一。但不管怎样,在明治时代,站在C位的已不再是住友财团。工业化时代,三井和三菱正一步步的站上浪潮之巅。三井财团是德川幕府时代仅次于住友的第二大豪门,起源自1673年,至今也有350年历史了。创始人三井高利以一家吴服店(今三越百货)起家,后来涉足酿酒、贸易、钱庄,通过官商结合成为特权商人。最赚钱的显然是金融业务,1720年代,在京都、江户(东京)、大阪、长崎都开设了名为"两替屋"的钱庄,不仅从事兑换、放款,而且代征贡米,富可敌国。进入明治维新时代,三井再次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在明治新政权和德川幕府的权力斗争中,三井财团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天皇的一边,倾力资助倒幕派,支付军饷一万多两白银,并协助调度粮草。明治新政权成立后,自然投桃报李,让三井银行掌管政府资金--官银的出纳和汇兑,并获得发行"三井票"的货币特权,成为事实上的“中央银行”。另外,在明治政府把官营企业私有化的过程中,三井财团以低价大量买入各地的煤矿、纺织所、制丝所等,实力再上一个台阶。以三池煤田为例,该地是日本最大的煤田之一,原为政府所有,1888年政府为筹措军饷决定卖掉,三井物产靠着政商便利成功买下。到20世纪初,三井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财阀,旗下公司高达200多家。包括东京芝浦电气、石川岛播磨重工、三井造船、昭和飞机、丰田汽车等,资本金占日本全国的10%,号称“政商三井”。在三井的发展史中,政商结合,押对权力,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很关键。作为三井财团的创始人,三井高利创设了一个“分家不分权”的继承方式,并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家族宪法”来执行。三井高利规定:后代中,不分男女血脉,只尊最有能力者为总领。只要能力出类拔萃,即使是平民窟男孩,也有机会被选为养子、迎娶白富美、出任CEO、继承三井家业。日本在战国时代就有选拔成年男子作为养子,继承家业的传统,或为扩张势力、或为拉拢人心,这种模式跟古罗马时代的风气很像。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如果没有儿子或者儿子没有能力继承家业的时候,都会选择收养有才干的人作为自己的养子,如果自己有女儿的话,会让其成为女婿,进一步取得继承合法性。比如住友财团的第二代住友友以,就是通过婚姻和婿养子方式,将“家祖”和“业祖”两族的财富合而为一,从此走向强大。明治维新时,这种制度进一步发展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了近代化。比如住友家,便是依靠外姓的广宰濑平作为家族“总代理人”,出面奔走斡旋,最终让家族资产平安落地,迎来重生的机会。在这些方面,三井比住友做的更极致。三井高利有6个儿子,但他仍然大量招募婿养子,归入族谱,最后诞生了赫赫有名的三井十一家。据统计,1900~1945年间,三井的总领家、本家和连家的共29名族长里,就有6人是外姓养子,约占21%。三井家族和丰田家族的联姻,也值得一说。比如丰田汽车的现任掌门人丰田章男,便是三井家族第十代总领家的曾外孙。他的母亲为原三井银行董事长三井高长的女儿博子,而他的外婆是三井家族第十代总领家三井高栋的女儿。丰田章男本人,也迎娶了原三井物产副总裁田渊守的女儿裕子。当年,丰田创始人丰田佐吉虽然有自己的儿子,但是却把家业传给了自己的女婿兼养子丰田利三郎(原名玉利三郎)。正是丰田利三郎这位第二代丰田家主的开疆拓土,一手将曾经的“丰田纺织”打造为如今的“丰田汽车”。三井物产和丰田汽车在业务上也结成了极为亲密的关系,丰田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三井的身影,比如三井目前有100多艘船是专为丰田汽车的出口提供服务的。说到三井物产,值得一提的还有它的创始人,增田隆史。增田隆史曾是幕府将军卫队的一员,学过英语,担任过外交官,对新鲜事物拥有巨大的热情和冒险精神。明治维新后,增田隆史进入三井财团,晋升为董事,并主导创办了三井物产。创业第二年,他就来到中国和印度,开设分公司,大量采购低价的棉花,运回日本加工,并从英国进口全球最好的普拉特纺纱机。到1909年,三井物产几乎垄断了日本的纺织业,占到了日本总出口额的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全球风险投资之王!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从8月份开始写,估计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完成,我会在公众号写一篇发一篇,争取尽快成书。下面是卷二第十六章。全球风险投资之王!“你和我一样都是冒险家。”比尔·盖茨曾经这样当面跟孙正义表达敬意。那是1990年代末,比尔盖茨荣升美国首富,孙正义则是日本首富。两位科技与投资界的王者,彼此惺惺相惜,在各自的领域内如日中天,睥睨大地。你很难想象,全球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大师,竟然不是出现在风投热土美国、或者新兴产业蓬勃的中国……而是在以讲究秩序、社会保守著称的日本。时至2023年,20多年又过去了,孙正义激进的投资风格虽然使他的财富大起大落,饱受批评。尤其是愿景基金在2021-2022年这轮熊市中的滑铁卢,让他陷入至暗时刻,不仅财富缩水,甚至在财报大会上公开表示要退休了。但必须指出,经过半个世纪的滚雪球,他的资产依然庞大、根基依然雄厚。君临认为,当经济复苏,牛市归来,孙正义的传奇仍将继续。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他这样的起落屡见不鲜。2001-2003年的大熊市中,软银的股价曾跌去96%;2008和2015年的下跌中,软银的股价也曾一度回撤80%、45%。但所有这些挫折,都没有阻挡他的资产在后来创出新高。因为他深知,风险投资的波动必然是巨大的,这是风险投资者必须承受的代价。但周期过后的回报,同样将非常惊人。在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中,关键的是把握住以下几点:第一,高度关注成长性巨大的赛道;第二,利用信息差来赚钱;第三,分散押注;第四,超长的耐心。在这些方面,孙正义都做到了极致。孙正义1957年出生,祖辈是中国人,南北朝时先祖从福建莆田迁徙到朝鲜半岛,到他祖父一代,又从韩国大邱到日本九州当矿工,从此成为日本人。在这上千年的迁徙流离中,唯一的印记只是苦难。孙正义曾在某次演讲中,描述过小时候的记忆:“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坐在两轮拖车上,车上粘答答的,令人觉得很难受。如今已经去世的祖母当时经常拉着车,在我们家附近搜集残羹剩饭,做为家畜的饲料,因此车上总是滑滑的。她一路辛苦过来……,我也辛苦过来了……”苦难对人生有什么意义吗?除了自我感动,其实没有太大意义。真正改变孙氏家族命运的转折点,是从其父亲经营柏青哥生意开始的。柏青哥,即“弹子赌博机”,这是一个在日本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规模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庞大行业。玩的时候,弹珠被射到盘面里,落下过程中会不断碰撞盘面里的钉子,从而改变轨迹;若是碰巧落入指定位置,就能获得奖励。如此简单的游戏机,却由于轻松的规则、契合赌博的心理,而让无数年轻人沉迷其中。售卖这种弹子赌博机的三共制作所老板毒岛邦雄长期盘踞日本富豪榜前十,无疑是一门非常赚钱的生意。孙正义父亲也靠着这门生意,让孙正义在少年时代成为了一位无忧无虑的富二代。16岁时,父母将他送到了美国读高中,随后考入加州伯克利大学,为他睁眼看世界,接近毕生为之着迷的科技产业投资打下了基础。加州伯克利大学,位处硅谷湾区,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拥有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校友中包括了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苹果公司创始人沃兹尼亚克、特斯拉创始人马克·塔彭宁、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等。身处于这样的氛围中,极大的激发了孙正义的创业想象力。当时的孙正义就非常善于发现日本和美国之间的信息差,通过在两地之间套利来赚钱。比如当时的日本正兴起一种电子游戏机,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深受欢迎,于是他趁着暑假的机会采购了一批货去美国卖,挨个宿舍推销。一年下来,就卖了1000台,帮他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美元。大二的时候,孙正义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介绍英特尔8080芯片的文章——《1英寸将改变整个世界》。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正站在科技革命的中心。当年夏天,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回母校做演讲,他站在台上慷慨激昂,抛出了大胆的预言——“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元器件的数目每隔18-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台下,孙正义听得热血沸腾,据他后来说当时“激动得像是失去了知觉”,他冥冥中感觉“计算机才是人生最后的归宿”。他下了个决心,要将一生都投入到这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去。可是他只是一介普通大学生,怎样才能加入呢?孙正义冥思苦想,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规则,“每天必须想个发明,不管大小”。为了搞创造发明,他每天闲着就翻字典,从里面挑选出一些名词,看看有没有办法组合成一个新东西,有了灵感就记到笔记本中去。一年下来,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竟然有了250多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可以发声的多国语言翻译机”,是从“字典、声音合成器和计算机”三个单词组合而来的。当然,任何人都可以想到这些创意,关键是你能否“落地”。1976年夏天,孙正义听说一位校友在研究“声音合成芯片”技术,他马上联想到自己的语言翻译机有了落地可能,于是立即带着想法去搞合作。半年后,翻译机被研发出来,虽然功能很简陋,实用性也很差,但仍然是破天荒的发明。他激动的跑回日本去推销,最后依靠父亲的关系,将该发明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夏普公司。这是孙正义赚到的第二桶金。19岁时,孙正义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宏伟的人生目标:“20岁时打出旗号,在领域内宣告我的存在;30岁时,储备至少1000亿日元资金;40来岁决一胜负;50来岁,实现营业规模1兆亿日元。”现在,当他大学快毕业时,通过在美国校园里卖日本的电子游戏机,和在日本国内卖美国大学的芯片技术,他已经成功的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利用太平洋两岸的信息差来赚钱的能力。几十年后,这个能力让他的财富又滚大了成千上万倍。1980年,大学毕业的孙正义回到日本,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思考下一步的方向。关于创业项目,他是这么思考的:首先列出40多种可能的创业项目,然后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并做出未来10年的预想损益表、资金周转表和组织结构图。“每一个项目的资料有三四十厘米厚,40个项目全部合起来,文件足有10多米高。”然后对这些项目分别进行打分和判断:1.该工作是否能使自己持续不厌倦地全身心投入,50年不变;2.是不是有很大发展前途的领域;3.10年内是否至少能成为全日本第一;4.是不是别人可以模仿。……标准全部有25项,经过一系列的筛选之后,最终决定从事计算机软件代理业务。这是一门显而易见很有前景,并且孙正义很擅长的生意。软件行业是美国正在冉冉升起的朝阳行业,孙正义通过将美国的先进产品引进到日本,将能够完美复制他在大学时的赚钱逻辑。1981年,孙正义以1000万日元注册了“softbank”(软件银行)。公司成立那天,他慷慨激昂的跟仅有的两位员工发表了演讲,表示好好干,“公司5年之内销售规模将达2.5亿美元,10年之内超过125亿美元,未来公司将是千亿美元,上万人的大公司。”听得两位员工心潮澎湃,跟着老大干了两个星期,然后就全部辞职了。理由是:“天天加班,还不给加班费。”万事开头难啊。在创业的起步期,孙正义踩遍了各种失败的坑,但他仍然凭着闯劲四处尝试新路子。其中两个方法,让公司的规模得以成功做大。方法一,当全国电子产品展销会举办时,软银花20万美元租下会场最大、距离入口最近的展厅,并邀请来夏普公司的佐佐木正先生来给自己站台。佐佐木正,是当年拍板买下他的语言翻译机的人,两人此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情同父子。当时的佐佐木正,已经67岁,因为带领夏普技术团队研发出了首台电子计算器、液晶显示屏、太阳能电池,被誉为“日本电子产业之父”,德高望重。佐佐木正的站台,加上展销会入口的巨大流量,让软银公司的名号一下子打响,很快就跟全国数十家软件连锁店签订了分销合同,打开B端渠道。方法二,创办电脑杂志《Oh!PC》、《Oh!MZ》、《TAG》等,打造C端流量池。由于刚开始的时候缺乏内容创作能力,杂志的销量非常惨淡,第一年就亏损了500多万美元,第二年又亏损了1000万美元。高达85%的杂志退货率,让公司的库房里堆满了杂志,将孙正义急得病火攻心,在家休养了几个月。那段时间,他将自己关在家里,一条一条的阅读读者来信,审视问题所在,最后定下了“从内容做起,完全按读者的要求去改进”的调整原则。几年后,这些杂志大获成功,“以前每月印5万册,其中4万册卖不出去,现在印10万册,3天就卖光了。”媒体的流量帮助软银产品成功建立起了C端品牌影响力,并将后者在1980年代后期推上了日本最大软件代理商的宝座。1994年,软银上市,孙正义在他37岁那年,终于成为了一名10亿美元富豪。孙正义的创业成功,有赖于许多因素的助力,比如梦想、勤奋、抓住风口、借力名人等等。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以下两点:第一,高度关注新兴产业和技术;第二,高度重视流量。有了钱的孙正义,接下来将借助金钱的魔力,进一步加快他的流量收集和技术转化,无意中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风险投资帝国。为什么是无意中呢?因为第一阶段(1995-2000)的惊人投资回报率,很大程度上是运气使然。这个阶段,带给孙正义最大回报的一笔投资,是雅虎公司。1994年11月,刚在斯坦福大学的宿舍里诞生没多久的雅虎网站,受到市场追捧,一夜爆红。那时候,孙正义正在硅谷四处寻觅项目,顺道就约了杨致远出来吃饭,给了他2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一年多后,雅虎网站的流量飞速增长,孙正义又找到杨致远,跟他说:“我这里有1亿美元,想要拿到雅虎公司33%的股份,你看怎么样?”当时的杨致远因为有了广告收入,并不缺钱,本想拒绝,孙正义继续说:“如果你不让投,那我就去投你的竞争对手网景公司,你看怎么样?”杨致远被迫接受。几个月后,雅虎上市,到2000年市值最高飙升到1280亿美元。也就是说,1个多亿美元的投资,五年回报率竟然高达惊人的400倍。这当然是非常传奇的业绩。杨致远也在媒体访问中对他大加赞赏:“那时雅虎的许多人都认为他疯了,在1996年2月花1亿美元是要有很大闯劲才行的,但我却认为他的成功不是靠运气,他是个能前瞻15年到20年的人物。”这更加深了人们对孙正义卓越投资眼光的印象。但事实上,孙正义并没有如此神奇的前瞻能力——要知道,1995-1999年的五年里,孙正义投资的标的高达400-500家公司,雅虎只是其当初投资标的中的500分之一;孙正义投出的金额高达40-50亿美元,平均每家给了1000万美元;实际上,这些钱的分配是极度不均衡的。其中最大的一笔钱,是1995-1996年间以31亿美元完成对美国Interface
2023年1月5日
其他

30年大衰退,日本消费降级的真相!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从8月份开始写,估计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完成,我会在公众号写一篇发一篇,争取尽快成书。下面是卷二第十五章。30年大衰退,日本消费降级的真相!巴菲特认为,消费股是时间最好的朋友。如果我们相信社会是不断向上的,人们的钱包会越来越鼓,消费不断升级——消费股将是穿越牛熊的最佳赛道。但万一,社会忽然天崩地裂,要经历一场30年的大衰退,整个社会的消费都被迫降级。消费行业又将会出现什么魔幻现象呢?消费股还能够穿越牛熊吗?要找到答案,日本是最好的观察窗口。日本的消费产业从明治维新开始,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进化,在非常漫长的历史里都只有一个主题:消费升级。一直到1990年代之前,这个主题都是如此的顺理成章,涨价、升级、龙头集中度提升。一般分析师又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前,主要特点是西方化。农民纷纷洗脚上田,涌进大城市找工作,城市化浪潮兴起。1913-1940年,东京人口由280万增至728万,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由5.3%升至10.1%。新市民对西方充满向往,看杂志、吃猪扒、穿西装、逛百货商场,成了最时髦的生活方式。日本的消费龙头们,大部分都在这个时期诞生。它们的成功,大多数是依靠率先引进西方技术,赚信息差的钱。比如花王,听说宝洁的香皂在美国销售火爆,于是最早进行了仿制,从此成为日化龙头。比如资生堂,是日本最早出售牙膏、化妆水和粉饼的企业。当然,很多产品也需要通过本土化的微创新,才能更符合日本人的需求。资生堂基于日本人对美白的偏爱,发售了日本第一瓶美白化妆水,在成分中添加了具有氧化漂白效果的高酸化氢水,从而一炮而红。三得利引进了欧洲的葡萄酒,发现日本人并不喜欢这种酸涩的味道,于是改良为口感偏甜的赤玉波特酒,从而占有了日本葡萄酒市场60%的份额。后来改良的口感偏甜、更淡的角瓶威士忌,同样大获成功,一跃而成为日本烈酒龙头。第二阶段,战后的28年(1945-73),主要特点是家庭耐用品消费的普及。这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黄金年代,战后重建和婴儿潮带来的人口红利,使得全社会一片欣欣向荣,城镇化率从28%提升到70%以上。伴随着中产阶层的壮大,各种昂贵的耐用品大规模进入家庭。到1973年,日本90%的家庭拥有洗衣机、冰箱、电视三大件,36%的家庭普及了汽车。日本的七大家电龙头:松下、索尼、东芝、日立、三洋、JVC、NEC;八大汽车龙头: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斯巴鲁、三菱、大发,都在这段时间获得了飞跃式增长。看电影、吃汉堡、穿牛仔裤、逛超市的美式生活方式迅速流行。由于冰箱的普及,很多家庭喜欢在冰箱里放一些啤酒,随时享用,麒麟啤酒抓住了这股热潮,重点推广罐装啤酒,到1972年跃升为份额60%的啤酒巨头。花王仿制了宝洁的洗衣粉产品,并相继推出洗发香波、厨房洗涤剂、家居清洁剂、衣物柔顺剂……花王全家桶将宝洁的爆款全部抄了一遍。尤妮佳的创始人去美国考察,发现卫生巾很受市场欢迎,回国后立即从建材行业转型生产女性生理用品,从此成为日本个人护理行业龙头。永旺集团的前身冈田屋,在1968年的金融危机中抄底并购多家零售企业,包括二木公司、西罗连锁等,组建了日本超市龙头吉之岛。第三阶段,1974-95年,进入奢侈和个性消费的时代。石油危机之后,日本的经济增速放缓,但由于产业升级顺利和日元的升值,使得大众的消费力继续提升。这种情况下,富裕阶层的奢侈品消费呈现爆发性增长。1995年日本奢侈品市场规模达978亿美元,占据全球68%的市场份额。1975-1996年,法国皮制品出口日本的占比从11%升到31%。1992年,日本高尔夫运动参与人次达到9450万,要知道日本全国人口也不过1.2亿,覆盖率高达78%。另一方面,家庭人口的减少、单身比例的增加、更多女性参加工作,使得个性化消费成为风潮。女性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化妆品和珠宝需求大幅提升,高田贤三、三宅一生等设计师品牌层出不穷。由于女性的职业化,1975-1995年日本国民在外就餐率从28%增至37%,很多人甚至在便利店里解决一日三餐。1985-1995年,便利店销售额从0.7万亿增至4.9万亿日元,CAGR为21.4%;便利店门店从7419家增至29144家,CAGR为14.66%。1973年,伊藤洋华堂公司从美国引入了7-11便利店模式,1974年开出第一家店,1976年门店数就突破了100家,1980年突破1000家,增速强劲。这个时代,日本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是:看动漫、吃泡面、穿潮牌、逛便利店。当时的日本动画片和特摄片非常火爆,《宇宙战舰大和号》、《机动战士高达》、《龙珠》、《圣斗士星矢》、《哥斯拉》、《奥特曼》等作品风靡市场。日本玩具龙头万代抓住了这股风潮,不断推出各种热门IP的玩具模型,从而成为日本二次元热潮的代表企业。日本消费产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技术引进和模仿之后,终于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日式消费文化。然而,没有人能料到,消费降级的年代忽然降临。1996年后,日本经济盛极而衰,尤其是在亚洲金融风暴、老龄化加重、劳动人口减少、实体产业崩溃等多重打击下,日本消费产业迎来漫长的大衰退。1996-2016年,日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32万日元(3.05万美元)增长至340万日元(3.12万美元),基本停滞不前。但由于日本的消费税,从1989年的3%,分阶段提升至1994年的5%、2011年的8%,使得大众阶层的负担加重,消费意愿低迷。以酒水行业为例,1996-2016年日本酒水消费量从96.6亿升下降至84.1亿升,降幅达12.89%。调味品行业也有所萎缩,2004-2018年调味品市场规模由2.11万亿日元下降至1.89万亿日元,降幅达11.7%。消费降级的年代,风口又在哪里呢?一般媒体的总结,都是强调平价商品的兴起,消费需求回归理性,追求简约舒适的风格。最典型的,就是优衣库、无印良品、堂吉诃德、大创百元店等一批淡化品牌、强调高性价比特色的企业兴起。然而在消费降级的年代,日本企业真的只有降价一条路可走吗?如果市场萎缩,企业们陷入内卷绞杀之中,消费股又如何能实现穿越牛熊呢?这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事实上,日本消费龙头们在这个问题上苦苦探索了30年,各出奇谋。低价并不是唯一选择。甚至,这是四大应对策略中,最少龙头的抉择。君临对日本三大消费板块(食品、零售、日用品)龙头们(市值100亿美元以上)的研究显示——应对消费降级,策略主要有4个:低价、高端化、多元化、走出本土。其中,采取低价策略扩张规模的大市值龙头,极少。最成功的代表是宜得利(NITORI)。宜得利是日本家居龙头,宜家模式的学徒,世界第二大家居SPA(制造零售一条龙)企业。截至2021财年,宜得利实现营业收入7169亿日元,近10个财年CAGR达8.6%;实现净利润921亿日元,净利率达12.8%。跟宜家一样,宜得利也以高性价比著称,自2008年以来已发布了十几次降价宣言,每次降价的幅度都高达15%-40%。产品风格上,宜家强调北欧简约风,宜得利强调日系简约风,基本一个路子。差别在于,宜得利的饰品占比更大,强调通过高频、低价的饰品销售来带动低频、高价的家具产品销售。1988-2017,宜得利的饰品销售占比从30%提升至60%,对流量及复购率促进极大。2012-2021年,宜得利的股价涨了6倍,是日本表现最出色的零售股之一。但低价策略有个弊端:只适合创业型企业。老牌企业的烦恼在于:日本市场的天花板就在那里,很多产品的渗透率都已见顶,降价的结果往往是舍本逐末,越做越小。因此很多老牌消费龙头,都选择了高端化+多元化的策略。日本这几十年,别看整体消费力停滞不前,你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里还存在着一个结构性的机会。就跟大部分的资本主义社会类似,一旦游戏规则确定,在马太效应作用下,两极阶层分化会不断加大。过去日本社会以福利完善,贫富差距小而著称。实际上在最近的30年,由于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日本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统计数据显示,1985-2006年,日本前10%国民的收入占比已经从33%上升至43%。因此停滞不前的日本国民收入,更多是低收入阶层的下滑,而富裕阶层的财富积累仍在稳步增加。意识到这点,包括资生堂、明治控股、朝日啤酒等化妆品和食品龙头都选择了高端化策略。明治是乳业龙头,过去的重点市场是小孩,但在少子化趋势下,前景暗淡。明治的解决方案有三:首先,发力高利润率的酸奶和鲜奶产品,比如推出高端鲜奶品牌Oishii
2022年12月14日
其他

私享版优惠进行时……

我们的初衷市场机会纷繁杂乱,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不确定性机会中找到更有确定性的主线行情?如何才能在热点板块中找到最值得投资的个股?什么样的个股,才是真金不怕火炼的好公司、好标的?普通的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能力,面对这些问题,往往无所适从。我们虽然可以通过阅读券商的研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但券商研报的问题也很多:券商研报质量良莠不齐,且数量庞大;据统计,2021年卖方分析师贡献了超过16万份研报,平均每天多达700份。一份研报动辄二、三十页,各种拗口的专业名词让人头大,对非专业投资者来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想从研报中获取投资机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即使是专业投资者,筛选研报已是一件非常庞杂的事情,更不用说跨行业筛选投资机会。基金经理筛选股票,他的背后也是由专业团队研究支持的。鉴于此,君临团队集结资深行业研究员,推出《私享版》服务:只为给中小投资者从茫茫研报中,筛选出最具价值的机会,轻松享受投资经理般的待遇。产品特色1、拒绝水文、只发干货券商研报浩如烟海,然而高质量、有深度的研报匮乏,更多的是跟踪研究、顺势发声。除此之外,券商研究员黑话满篇。部分研报为了考核夹杂私货。私享版研报,由资深研究员筛选近期最具潜在投资价值的公司,为您进行深度解读分析。每篇文章2000字左右,阅读仅需10分钟,拒绝水货,诚意满满。2、更深入的看懂机会A股市场,题材不断、机会轮番上演。但大多数投资者都陷于追涨杀跌的泥淖中,沦为韭菜。主要原因就是对个股背后的上市公司了解不深,看不懂、看不清。君临《私享版》是对公众号内容的延伸,公众号主要提供宏观、行业的分析;而《私享版》,提供的是更深入的个股研究和上市公司分析,帮您更深入的看懂机会。适用人群1.对市场热点主线把握不清的投资者;2.渴望把握关键机会的投资者;3.希望更深度看懂上市公司的投资者。订阅须知1.更新频率:月均10-20篇,在精不在多,机会缺乏时内容会减少;2.《私享版》专栏资讯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订阅,概不退换,请务必理性、慎重选择;3.《私享版》为内容资讯产品,并非投资建议,栏目发布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及栏目作者无关。限时优惠活动时间:12月14日-12月17日
2022年12月14日
其他

失去30年后,日本要掉出发达国家了吗?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从8月份开始写,估计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完成,我会在公众号写一篇发一篇,争取尽快成书。下面是卷二第十四章。失去30年后,日本要掉出发达国家了吗?1995年,日本人均GDP高达4.42万美元,排名世界第五。这个人均数字比美国高出54%,比英国高出90%,是韩国的3.5倍,是那样的令人高不可攀。当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前四名被日本企业霸榜,分别是:三菱集团,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住友集团。第五名是美国的通用汽车,第六名依然是日企:丸红株式会社。整份榜单上,日本企业有149家,约占总数的30%,跟美国的151家分庭抗礼。当时之日本,是如此的霸气侧漏。谁能料到,20多年后的2022年,日本人均GDP已降到3.5万美元左右。不仅要被韩国追上,随着家电、芯片、面板、相机、造船……等产业的衰落,似乎更有要掉出发达国家的危险。放眼2020年代,随着传统燃油车被新能源车取代,作为日本第一大支柱产业的汽车业似乎也崩塌在即。2022年的世界500强,日本只剩下47家企业了。这些企业中,能赚外汇的主要靠20家制造业龙头,包括丰田(燃油车世界第一)、本田(汽车和摩托车双轮驱动)、日产、铃木(印度市场第一)四大车企。以及日本电装(汽车电子)、爱信(制动系统)、普利司通(轮胎)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其它制造业龙头,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营收(20%-50%)来自汽车链,比如住友电工、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日本制铁,皆是如此。如今整个日本的制造业,似乎都已被绑在了汽车业上,万一汽车业沦陷,真是不敢想象。事实上,2022年,除了丰田的营收、净利和市值仍在高位,其余车企都已颓势尽显。本田、日产、铃木的净利润自2017年后,已连续5年(2018-2022)未能创出新高。马自达更是在2014年后,便走向下坡路,逐渐被边缘化。看起来灰暗的前景啊……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我会用长者的话来告诫你——Too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韩国究竟有多发达?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从8月份开始写,估计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完成,我会在公众号写一篇发一篇,争取尽快成书。下面是卷二第十三章。韩国究竟有多发达?1950年代,刚刚打完朝鲜战争的韩国,人均GDP仅有60美元左右,饿殍遍野,跟非洲差不多,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可是半个世纪之后的2021年,韩国人均GDP已上升到3.48万美元,接近意大利的3.56万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30个国家之一。这是二战之后,全球最耀眼的经济奇迹。截至今天,韩国在芯片、面板、手机、家电、汽车、造船、钢铁、石化、核能、电池、电信、游戏、娱乐等产业上都获得了重要的地位。韩国的成就是如何获得的?韩国被外界称之为“三星共和国”,据说由三星、现代、LG、SK等十大财阀控制着国家70%的GDP,背后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从日据时代说起。1910-45年,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对于韩国人来说,这是屈辱的黑暗时代。但必须承认,这几十年,由于日本摧毁了朝鲜的封建王朝,在朝鲜修建铁路、医院、学校,引入资本主义,恰恰又是韩国经济腾飞的起点。日本确实是把朝鲜半岛作为自己的领土来好好经营的。三十五年间,朝鲜人的识字率从10%上升到65%,小学从100所增加到4000多所。韩国的第一代财阀创始人,就是在这个阶段成长起来的。三星创始人李秉喆正是其中的代表,他1910年出生,1930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正是日本的经历开拓了他的视野。回国后,李秉喆就开始创业,搞过运输贸易,开过磨米厂、面粉厂,几次破产,几次东山再起。同期的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也办起了汽车维修厂,一点一点积蓄资本。当然,面粉厂和汽修厂都没啥技术含量,要赚大钱很难。真正让他们实现人生飞跃的,是接下来的1945-1955年,日本战败、朝鲜战争两件大事。日本战败,最大的影响在于,创造了一个低价买入优质资产的机会。当时,由于日本败退,大量的日资工厂和物业被急匆匆的贱卖。凡是在这波混乱中抓住机会抄底的,最终都发财了——李秉喆就是靠着抄底“朝鲜酿造会社”等一批资产,实现了从小散户到大财阀的阶层跃升。郑周永也抄底了一批房产,将轻资产的汽修厂搞成了重资产的地产大亨。如果没能抓住也没关系,还有下一波朝鲜战争的机会在等着——朝鲜战争期间,一百多万美军涌进半岛作战,对军需用品有着强大需求,这些都需要从海外的周边国家采购。后世的财阀创始人们在干什么呢?1951年,李秉喆在釜山开办了三星物产,从香港、新加坡采购军需物资,转运到国内来卖,一年间就将3亿韩元资本变成60亿韩元,增长了20倍;郑周永则当起了包工头,大量承包美军的军营宿舍工程,获利不菲。其余的,卡车司机赵重熏创立韩进商社(韩进海运、大韩航空前身),为美军运送物资。金钟喜创办的韩国火药(韩华集团前身),为军队提供枪支弹药。这些项目人人都知道是肥肉,当然也不是谁都能拿到的,关键是和政府的关系。当时的李承晚政府,靠着美国扶持上台,大搞权钱交易,可以说正是在他任内,韩国的财阀体系逐渐形成。不过,李承晚政府治下,经济混乱不堪,韩国仍然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如果韩国不能走上经济高增长之路,财阀们再手眼通天,能切到的蛋糕也只有很小的一份。因此,做大蛋糕才是关键。光靠财阀们自身,力量是有限的,大家都很明白:我们不过是时代的弄潮儿,这个时代,需要一位强力的领导人,指引潮水的方向。幸运的是,这个人真的出现了!1961年,朴正熙发动政变上台,随后成为了韩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朴正熙执政18年,一手主导了韩国1960-70年代的经济奇迹,期间韩国人均GDP从1960年的158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1715美元,涨幅高达10倍。朴正熙施展了哪些魔法?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那三板斧——第一是大搞出口加工业。当时的口号是“出口第一主义”,依靠韩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向发达国家低价倾销。1962年,韩国的主要出口商品还是大米和渔类,年出口额只有可怜的5000万美元;然而到1977年,主导出口商品已经变成了纺织品和电子产品,年出口额上升到100亿美元,仅仅是电视机等家电产品就超过了10亿美元。除了商品出口,韩国也高度重视劳务出口,1960年代大量护士和建筑工人被派往德国工作。19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在中东工作的韩国劳工高达14万人,1975-79年汇回来的劳务费高达205亿美元,占同期韩国出口总额的四成。第二是大搞基建网络。出口不仅要靠低价,高效率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很重要。当时的口号叫“国土开发”,目标是通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将韩国建成“一日生活圈”。最大的一项工程是428公里长的京釜高速公路,由于要穿越连绵的群山,需要架设300多座桥梁和十几个隧道,投资成本巨大。虽然反对声浪很大,但朴正熙顶住了压力,全力推进,最终为汽车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第三是投资重化工业。基建和城市化浪潮带来了对重化工业的巨大需求,钢铁、汽车、机械、石化、造船等行业迎来大爆发。以钢产量为例,1965年仅有22万吨,到1981年已高达1270万吨,足足增长了50多倍。机械工业,1970年的产值只有5亿美元,到1980年增长至105亿美元,增幅高达20多倍。这三板斧,其实许多地区都用过,为什么韩国的威力尤其惊人呢?关键是政府的执行力。朴正熙是个狠人,优缺点都很明显。为了压制反对派,光是1970年代,他就先后两次颁布“非常戒严令”,两次颁布“卫戍令”,三次颁布“休学令”,将那些人一个个送进监狱。后果也很严重,那些因为宏大的政策未被照顾到的弱势群体,对他咬牙切齿。尤其是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造成的通货膨胀,民生凋零,使得群众运动此起彼伏。朴正熙强硬压制,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被反对派刺杀。但有一说一,当这种狠劲放到追求经济目标的时候,效果也是惊人的。他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精力旺盛,办事雷厉风行。为了推进京釜高速公路,朴正熙亲自制定工程计划,在没有日程安排的日子里,经常会坐着吉普车,奔赴现场监工。为了打赢“出口战争”,他几乎每月都召开“出口振兴扩大会议”,与各部门长官和企业代表们讨论如何实现KPI。有这样的领导人在鞭策官员,GDP增长就像猛踩的油门,一路超车。各路财阀们也纷纷紧跟形势,转型实业,踏着浪潮乘风而上。正是在这18年里,韩国的五大财阀格局渐渐奠定。分别是:三星、现代、大宇、SK、LG。它们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关键是两点:第一是高度追随国家政策,踩准主赛道;第二是优秀的经营能力,以及相对较少的竞争。第一条很好理解,第二条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对比一下欧美和韩国的差异就会发现,在成熟的、规模较大的欧美市场,由于每个行业都有较多的企业在参与竞争,因此专业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在1960-70年代的韩国,情况却完全不同。首先是市场的相对封闭,欧美外资还很少进入;其次是本土有实力的大企业也不多,因此供给侧的竞争是相对不充分的。很多情况下,一个行业只有较少的几个企业在做,领先的企业只要能研发出产品来,就很容易把整个市场给垄断了。所谓的五大财阀,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抓住主赛道,跑马圈地的速度。我们分别来看一下。LG最初是做日化的,产品包括乳霜、牙膏、牙刷、梳子、餐具等。1958年,创始人具仁会带领着公司切入电子赛道,这是韩国第一家电子企业,由此获得了先发优势。1960年代,LG陆续推出收音机、电风扇、冰箱、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电梯等产品,把几乎所有家电都做了一遍。到1970年代,LG将业务触角伸向保险、证券、石化、矿业、电缆,财阀体系形成。你看,几乎是每年都进入一个新领域,而且做一个成一个,如入无人之境。SK本来只是韩国数千家纺织企业中的一家,但它没有满足于现状,是最早选择切入聚酯纤维领域的。1973年它向上游的石化炼油领域进军,到1980年收购大韩石油公司后,便完全垄断了韩国整个石油化工产业。掌权者的关照同样很重要。重工业是朴正熙最关心的战略产业,只要你有经营才华,常常是给钱给项目,不遗余力。当时有个年轻人叫金宇中,1967年才创业,5名员工,一个8平方米的房间。由于善把握机会,敢冒险,短短八年时间,就通过经营纺织品出口做成了一个颇大的企业。但奇迹还在后面。1976年,一家拥有40年历史的亏损企业韩国机械被出售,金宇中冒险抄底,一年后扭亏为盈,博得巨大声誉。1978年,朴正熙亲自点名,让金宇中接管了亏损的玉浦造船和新韩汽车,并为他提供融资便利。这两家企业从此成为了大宇集团的核心资产,并改名为大宇造船和大宇汽车。不到20年时间,这个5人小企业便发展成8万人的大财阀,业务涉及纺织、机械、造船、汽车、建筑、化工、证券、保险、旅游、教育等28个产业。在一个专业领域里,不断通过抄底收购,整合壮大的行业龙头,发达国家有很多。但是在如此繁多、经营能力差异巨大的领域里,都能通过抄底实现做大,往往是相对封闭的发展中国家才会存在的奇迹。现代集团的郑周永,是另一位知名的红顶商人。1967年,在朴正熙的点将下,靠承建军营发家的郑周永承接了京釜高速公路这个国家级工程。项目的高质量完成,让朴正熙非常满意,为其进入重工业大开方便之门。没多久,现代集团便接连进入了汽车业、造船业、核电业,并迅速发展成这些领域的龙头。必须得承认,郑周永能在一众财阀里脱颖而出,还是有其过人之处的。抓住石油危机的红利,是其得意之作。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消费萎靡,几乎各行各业都唉声叹气。但在别人只看到“危"的时候,郑周永看到了“机”。国内的建筑业虽然萧条了,但中东市场的建筑业却得益于油价飙升而热火朝天,于是郑周永带领现代集团打入中东市场,成为当地排名第一的承包商。建筑业的丰厚盈利,给了他进入汽车和造船业的底气。刚开始进入汽车业的时候,现代跟美国福特合资,销量平平,后来石油危机来了,耗油的美国车更是每况愈下。郑周永果断抛弃了福特,转向引进日本三菱技术,生产出经济省油的小马(PONY)车型,从此一炮而红。这款小马车有多成功?1983年,该车型出口加拿大,两年后就以8.5万辆拿下了加拿大进口车的销量冠军纪录,同年在美国卖出了17万辆。由于汽车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到1980年代中后期,现代集团已跃居五大财阀第一名,集团销售额占到了韩国GDP的15%以上。在五大财阀里,三星在这个时期其实是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1950-60年代,三星的主营业务是制糖、化肥和纺织业,没有及时切入当时的主流赛道。1969年,三星电子才成立,比LG电子整整晚了十年。1970-80年代,三星的主营业务全面转向家电行业,电视和冰箱成为主打产品,但这些行业的规模比汽车和石化产业小很多。因此三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星光黯淡,颇有一副好牌被打烂了的感觉。尤其是1965年的三星化肥走私事件中,李秉喆的两个儿子沉迷于宫斗大戏,先后揭发老爸搞走私,闹得满城风雨。老爷子一度被软禁,大儿子被逐出家门,二儿子进了监牢,三星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中。外人一度以为,这个家族要玩完了。没想到,李秉喆通过将化肥厂捐献给国家,为家族保住了一口气;随后的继承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竟然将三星带到了一个令其它财阀望尘莫及的高度。李健熙,李秉喆第三子,外号“木鸡”,是个沉默寡言、胸怀韬略的人。他在日本和美国念过书,更了解科技产业的发展,因此1968年加入家族企业后就力主进入半导体。他认为:三星的家电业跟LG相比,缺乏规模和技术优势,如果能拥有独家芯片技术,竞争力将会变得不一样。当家族中人都在观望和犹豫的时候,他对父亲主动请缨担当重任——“哪怕只有我一个人,也要勉力一试”。1974年,石油危机爆发,当时韩美合资的半导体公司Hankook遭遇资金危机,濒临破产。李健熙敏感的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他全力说服父亲收购了Hankook,并将它改名为三星半导体。事后看来,这笔操作不仅仅是低位抄底那么简单,更是三星在未来几十年能够后来居上的关键一步。芯片是这么一种产品:它遵循着摩尔定律,大约每过18个月性能就会翻一倍,以指数级增长的性能最终主导了家电和电子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成为了电子业的技术制高点。拥有了芯片技术,使得三星家电的性能越来越好,在十多年后逐渐就打败了LG,成为韩国家电行业的龙头。当然,这个逻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因为芯片行业的竞争是残酷而又激烈的——首先,它的竞争是全球性的,美国、日本和欧洲,都是芯片技术发达的地区,作为后来者,三星如何才能超越它们呢?其次,芯片制造业讲求规模效应,如果无法实现规模第一,巨大的研发投入将无法分摊,亏损非常惊人。因此,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电子公司,最终都被迫将芯片部门分拆剥离,西门子、飞利浦、摩托罗拉、东芝……这个名单可以拉得很长。三星在这场世界级的芯片战争中得以胜出,殊为不易,关键是三个因素在起作用:第一,它的人工成本,包括工程师薪资成本低于美日欧,即“工程师红利”;第二,它的资金优势更明显,作为综合性的财阀,三星的其它部门可以在芯片行业低谷时给予支持,韩国的国家体系也会在三星需要融资时给予便利。因此,它更能耗得起,帮助它度过“剩者为王”的芯片寒冬,迎来最终的春暖花开。第三,李健熙对“逆周期投资大法”的极致运用。李健熙掌舵下的三星电子,极度强调“逆向法则”——刚刚进入家电行业的时候,由于不掌握技术,因此先从低端市场的黑白电视做起。这个领域当时利润已经很薄,日本企业碍于高成本,基本退出,同行们认为这已是夕阳产业,也纷纷看衰。但三星人弃我取,将之作为进入家电市场的头炮。这便是逆向法则第一条:在冷门板块中挖掘入市机会。1980年代中后期,三星的产品线逐渐丰富,先后进入了彩电和录像机市场。在这些领域,毫无疑问日本家电的技术更先进,必须要硬碰硬了。三星的策略是,先买来日本最好的家电产品,拆解+模仿,减少研发中的弯路成本。在业界,这通常被称之为:逆向研发。注意:现在仅仅是研究阶段,还不到大规模投资的时候。这是逆向法则第二条:进入热门赛道时优先研究龙头,少量买入,长期跟踪,降低踩坑率。然后便是耐心等待,等到行业低谷时,才大规模进场投资。这点,在半导体产业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半导体是个强周期性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竞争是同质化的,并且依赖于大规模的设备投资。一个工厂从开建到设备入驻、良率测试、商业量产,通常需要2-3年时间。这就导致需求和供给周期经常性的无法匹配,于是整个行业的价格便出现周期性的大起大落。波峰和波谷之间的价格差距甚至可以高达10倍以上!试想一下,当周期寒冬来临的时候,芯片市场的价格只有繁荣时的一折,远远低于成本线。这时候,技术能力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现金流和融资能力,否则生存下去都将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也因此,芯片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对投资能力的考验。有经验的芯片企业CEO,都会在繁荣周期时谨慎扩产,以保证在寒冬时降低亏损,并有足够的现金储备,熬过漫漫长夜。而历史上那些在繁荣时盲目扩产的,基本上都已成为了烈士。1980年的时候,全世界有50家DRAM内存芯片厂商,今天,只剩下三家了,三星独占鳌头。在踩着对手的尸体上位的过程中,李健熙的每一次出手都精准狠辣。第一次出手。1980年代初,日本芯片产业依靠本土家电的强大需求,逐渐超越美国,成为新的芯片霸主。当时占据市场的主要龙头是NEC、东芝、日立、富士通、三菱五大厂商。1984-85年,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加上电子游戏机需求的萧条,导致DRAM芯片的价格从每片4美元,跌到了每片0.3美元。可怕的跌幅,让美国芯片大厂们感到绝望:英特尔直接退出了DRAM市场,转战CPU,开辟新战场;德州仪器也打了退堂鼓,导致张忠谋的离开,飞向宝岛台湾,开启人生下半场;也正是在1984年的寒冬中,三星出手了,融资3.5亿美元大规模投建韩国第一个内存芯片工厂,量产64K
2022年11月2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台湾究竟有多发达?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从8月份开始写,估计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完成,我会在公众号写一篇发一篇,争取尽快成书。下面是卷二第十二章。台湾究竟有多发达?2021年,台湾的人均GDP首次越过3万美元,达到3.3万美元。这个数字,放在欧洲的话,超过了3.0万美元的西班牙,接近3.5万美元的意大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台湾经历了漫漫30年的探索。台湾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期是1992年以前——1951-1992年,台湾GDP平均增速高达9.36%,位居亚洲四小龙之列;人均GDP从154美元跃升至1万美元,一年上一个台阶,脱胎换骨。但在那之后,台湾经济增速逐级下行,再也没有连续两年高于7%。1990年代平均6%,2000年代平均3.8%,2010年代更是降到了2%……很多人都以为,台湾要彻底沉沦,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了。没想到,台湾却静悄悄的过了河,摸到了欧洲发达国家的身边。这30年,台湾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我们将视野推前到1980年代,那是蒋经国当政的奇迹十年,台湾的“十大建设计划”如火如荼,包括中山高速、核电厂、高雄造船、石油化工等大项目不断落成。出口制造业繁荣带来的贸易顺差,使得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台币汇率在1985-1990年间相对美元升值46.76%,由此加速热钱流入押注升值。市场对经济前景的强烈看好,使得同期台湾加权指数从530点起步,一路攀升至12495点,涨幅高达23倍。1989年,台湾的股市成交额竟然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东京和纽约股市。1990年的泡沫顶峰,台股市盈率峰值高达70倍,跟2007年上证指数6000点时差不多。随后,海湾战争爆发,油价飙升,加上日本股市的崩盘,将台股同步刺破,股指从12495下跌至2485,累计跌幅逼近80%。这轮大崩盘,不仅让台湾房价被刺破,也让许多企业的资金链遭遇危机,经营陷入困境。日益升值的台币和工资,压缩了台湾出口制造业的竞争力,世界经济的萧条又带来了需求的萎缩……台湾企业被困在岛内,完全看不到出路。这几年,恰好又是大陆与台湾关系改善的转折点——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1992年,台湾正式开放企业赴大陆投资。同一年,邓公南巡,推动大陆的二次开放,当年GDP增速飙升到14.22%,一个14亿人口的大市场开始崛起。于是台湾的大老板、小老板们排队去大陆考察……像自行车龙头捷安特、电源龙头台达,都是1992年赴大陆投资设厂的。台湾享有盛名的IT代工五虎,广达、仁宝、和硕、纬创、英业达,也在随后几年陆续奔赴大陆建立生产基地。他们利用台湾的出口加工经验+大陆的廉价劳动力+美国的技术和品牌网络,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商业模式。尤其是电脑产业,代工五虎联手接管了全球电脑产业的九成以上出货量,不管你买的是哪一个品牌,最终的组装生产都来自这几个代工商。2003-2010年间的中国出口企业排行榜,这几家的旗下公司常年位居前列,是中国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一的头号功臣。但风光的背后,心酸谁人知。首先,这些产业主要利用了大陆的劳动力资源,工厂都在大陆,导致台湾本土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次,代工行业本身门槛较低,他们彼此之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导致毛利率不断下滑。看2021年的毛利率,广达和纬创略高,分别为5.65%和6.35%,另外三家:仁宝3.43%,和硕4.1%,英业达4.52%。以至于这个行业,被分析师戏称为茅山道士(毛三到四)。这样的毛利率,要挣钱实在是太艰难了。有没有办法改进呢?鸿海精密的郭台铭给出了第一个答案。郭台铭认为,这套商业模式本身没有错,利用了台湾和大陆在那个阶段最有竞争力的资源,如此才能打败全球对手,站上世界巅峰。关键在于两点:第一,要尽早进入到有时代红利的新兴产业,在蓝海市场里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第二,要快,用最快的速度获得更大的规模优势,规模效应是议价能力的关键。郭台铭绝对是一位枭雄,是在最底层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他的学历不高,毕业于一个专科学校,24岁出来创业,开了一个生产电视机旋钮的塑料厂,第一年仅有15名员工。熬了3年,工厂才开始盈利,当时他面临着三个选择:第一是买地建厂,不用再租借厂房,当时的租金可是年年上涨的;第二是在原料面临涨价的情况下,买原料囤积居奇;第三是到日本购买最先进的模具设备,跟竞争对手拉开技术差距。当时正值通货膨胀时期,同行们纷纷选择了第一第二条路,希望赚一笔快钱。有野心的郭台铭却选择了第三条路,进行短期看不到回报,却能带来长期竞争力提升的设备投资。据说设备买回来,模具厂盖好半年后,郭台铭原先想购买的那块土地的价格已涨了3倍,原料也水涨船高。许多同仁都对他的决策表示不理解,但他却一去不回头。几年后,电视机产业衰退,PC电脑产业兴起,大浪淘沙,拥有模具技术优势的鸿海精密得以迅速切入电脑连接器领域,抓住新的机会窗口。不过在1980年代,鸿海精密仍然只是一家二线小厂,离仁宝等大公司还有不小的距离。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郭台铭立即收拾行囊抢进大陆,1988年就在深圳的郊区成立了富士康。这个时间比仁宝进驻大陆早了8年,比广达早了12年,充分享受到了大陆的低成本优势。也因此,郭台铭的鸿海-富士康体系得以不断拉近跟代工五虎的营收差距,最终抓住苹果手机代工的机会,一跃成为世界代工之王。可是,即使已成为世界代工之王,毛利率稍微好看了一些:2021年台股的鸿海毛利率6.15%,A股的工业富联8.31%,另一家鹏鼎控股主营PCB板毛利率有20.39%。但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再想提升已是难于登天。怎么办呢?面对这种困局,宏碁的施振荣给出了第二个答案。施振荣是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的提出者,这个理论指出——产业链利润犹如一条微笑嘴型的曲线,中间是制造生产,左边是研发设计,右边是营销品牌。中间环节的门槛是最低的,全球竞争激烈,供过于求,因此利润率最低。两端环节的门槛相对较高,对知识和创新能力要求更多,因此利润率也会更高。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不断向两端环节靠拢,争取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如此才能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基于这种认识,施振荣带着宏碁往品牌端发力,一度打造成世界第二大PC品牌。施振荣生于寒微,早期创业是靠山寨电脑起家的。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在市场上掀起销售热潮。施振荣后来也推出了IBM兼容机,拿到市场上去卖。当时使用的品牌名叫Multitech
2022年11月17日
其他

香港豪门风云录!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从8月份开始写,估计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完成,我会在公众号写一篇发一篇,争取尽快成书。下面是卷二第十一章。香港豪门风云录!原始资金1万多,怎么样才能赚到1个亿的小目标?如果有人告诉你:开个小风扇厂,两年时间就可以实现,你会相信吗?二十几岁的刘銮雄做到了。那是1978年,大学毕业的刘銮雄和朋友合伙,只投入了以上这点原始资金,雇了几个工人生产风扇,两年就赚到了1个亿。就是这么牛逼。后来他曾经表示,创业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个150平米的房子,存款能够达到100万。可是老天爷赏饭吃啊,27岁时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亿,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梦想。如何做到的呢?原来,1978年刚好发生了一件大事:第二次石油危机。当时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跟西方完全闹翻了,于是停止输出石油60天。伊朗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之一,这一下子就让石油市场乱了套,油价大幅飙升。接着,两伊战争爆发,油价在1979-1980年的两年里从每桶13美元猛涨到41美元。涨幅高达3倍多!这导致整个发达国家都陷入了经济衰退,空调开不起了,就买风扇吧。由此,刘銮雄的风扇厂出口量狂涨,订单根本忙不过来,几年间员工数就从几个增长到了上万人。这种情况,类似于2020-2022年疫情期间卖口罩、呼吸机、检测试剂的。抓住一波机会,财富就自由了。1983年,刘銮雄的公司爱美高上市,市值5亿港元。两年后,他跟合伙人梁英伟闹矛盾,负气出走,并将股份全部卖掉,清仓离场。令他没想到的是,随后的一段时间,因为风扇需求见顶+港元升值导致滞销,股价大跌。跌得相当夸张:从4港元一路跌到了0.7港元,跌幅接近80%。刘銮雄一看,好机会吖,全仓买入,买成了大股东,重掌爱美高控股权。就这样,仅一年的时间,刘銮雄不仅回来了,还实现了资产的大幅增长。他从此悟到了一个道理:抓住周期的机会,在行业低迷之时大幅买入那些股权分散的企业,发起恶意收购,很容易就能拿下一家公司。即使有些企业不愿意卖,跟他在股市上竞价回购股份,也能趁此大赚一笔,潇洒离场。就这样,接下来的1986-1987年,刘銮雄多次在股市上搞偷袭,并频频得手。李兆基的煤气(00003)和嘉道理家族的大酒店(00045),都被他偷袭过,甚至完全收购了有60年历史的地产股华人置业。由此,刘銮雄名气大涨,赢得了“股市狙击手”的绰号。刘当时在香港股坛呼风唤雨,凡是传闻他要染指的股票必然大升,散户们纷纷跟风杀入。但刘銮雄的名声,却在商界臭不可闻,香港豪门对其作为一脸嫌弃。刘是个要面子的人,赚大钱后经常出入风流场所,追求过的女明星数不胜数,例如关之琳、李嘉欣和蔡少芬,都是他的绯闻女友。因此他很快就收手了,转而以华人置业为旗舰,深耕地产行业。1998年金融风暴期间,他联手郑裕彤以35.5亿港元买下香港铜锣湾商业区的地标崇光百货大楼,加上其它抄底动作,最终以12.8万平方米的物业面积成为铜锣湾铺王。2002-2003年的大熊市期间,他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近10个沿海城市发起抄底行动,累计耗资60亿元。单单一个在上海静安寺商区买下的九百百货商场,就花了20亿元。这些投资,最终给他带来了数百亿元的回报。2008年,又一轮金融风暴来袭,当时的中国地产之王恒大遭遇现金流危机,老板许家印奔赴香港求援。他拜访了众多香港富豪,以郑裕彤、李嘉诚为首的香港豪门联手给他投资了一大笔钱,成功为恒大续命。2009年8月,借着四万亿政策的东风,恒大风光上市,并在随后几年股价三级跳,成为世界第一大地产企业。刘銮雄也在那次恒大续命局中投了钱,并在随后几年一路加仓,买成了二股东。到2015年的时候,刘銮雄的财富高达105亿美元,跃居香港富豪榜第六位。2017-2018年,刘銮雄以华人置业公司的名义,继续买入恒大股票,耗资135亿港元。没想到这一次,他的好运气终于用完了。由于恒大的庞大负债在中国2021-2022年史无前例的地产危机中可能最终破产,刘銮雄的数百亿元投资遭遇血亏。以下是华人置业在1989-2022年间的股价走势图,也是刘銮雄在这几十年间命运大起大落的见证者。刘銮雄是香港最近20年财富上升速度最快的黑马。他极擅长抓住市场中转瞬即逝的机会,石油危机中搞风扇出口,股市周期中逆势偷袭,地产大熊市中aii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新加坡和以色列,究竟有多发达?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从8月份开始写,估计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完成,我会在公众号写一篇发一篇,争取尽快成书。下面是卷二第十章。新加坡和以色列,究竟有多发达?亚洲有两个人口不足1000万的小国,经济极为发达。2021年,新加坡人均GDP7.28万美元,以色列5.14万美元,都在世界排名前20以内。它们虽然一个在亚洲的东边,一个在西边,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资源匮乏,靠着自我奋斗而上位的逆袭者。它们成功的秘密又是什么呢?先从以色列说起。以色列有着苦难的历史,其主体民族犹太人的先祖属于闪米特人,跟阿拉伯人同出一源。可是在2000多年前的两河文明战乱中,以色列被灭国,犹太人被迫流浪异乡,竟无意中成就了一段传奇。最近数百年,犹太人在欧美商界和文化界群星灿烂,名人辈出。思想家:耶稣、马克思、托洛茨基、基辛格、维特根斯坦、大卫·李嘉图、萨缪尔森科学家: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冯·卡门、奥本海默、冯·诺依曼、玻尔、赫兹艺术家:毕加索、海涅、普鲁斯特、卡夫卡、茨威格、阿西莫夫、斯皮尔伯格、伍迪·艾伦企业家:扎克伯格、谢尔盖·布林、洛克菲勒、摩根、索罗斯、布隆伯格、安迪·格鲁夫……犹太人虽仅有1400万,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没钱,没资源,跻身顶级富豪圈的秘密!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从8月份开始写,估计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完成,我会在公众号写一篇发一篇,争取尽快成书。下面是卷二第九章。没钱,没资源,跻身顶级富豪圈的秘密!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一个童话般的国度。2021年,人均GDP6.78万美元,世界排名第九。这个顶尖发达国家的人口只有580万,跟其它北欧国家相似。但跟其它北欧国家不同的是,丹麦的自然资源非常匮乏,掘地三尺,也挖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矿产。没有挪威的石油,没有瑞典的铁矿,甚至也没有芬兰的森林。这里地势平坦,全国都是平原,虽然能够种点粮食,但说实在的,它太靠北了。夏天短,冬季寒冷漫长,更要命的是,5月和9月份都会下霜。在农作物生长和收获最关键的时候下霜,对农业生产是毁灭性的。也因此,丹麦在中世纪的时候,天气暖和就养点牲畜,活不下去了就南下抢劫,“维京海盗”的大名那可是让欧洲人闻风丧胆的。这跟蒙古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好像并没有两样。现实,远没有安徒生童话那么美好。那么,它又是靠什么发达的呢?第一桶金,来自畜牧业。是的,正是那些暖冬里没被冻死的牲畜,成了丹麦人逆袭的本钱。丹麦有一个被人忽视了的地理优势:它隔海跟英国相望,直线距离大约600公里左右,是欧洲除了荷兰、比利时、法国以外,跟英国贸易最便利的国家。19世纪中叶,英国已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粮食和工业原料进口需求。对于世界上的其它各国来说,要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搭上英国经济的列车。当时美国向英国出口棉花,阿根廷出口牛肉,澳大利亚出口羊毛,荷兰出口鲜花,德国出口猪肉和培根,都赚了大钱。丹麦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来,开始大力发展畜牧业出口。据统计,1870-1930年,丹麦的牛养殖数量翻倍至300万头,鸡的数量增加4.8倍到2200万只,猪的数量增长7倍达到360万头。逐渐的,丹麦的养猪天赋被挖掘出来,竟然将养猪搞成了支柱产业,一跃成为世界养猪强国。强到什么程度呢?在2007年之前,它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年产量约3000万头,近90%用于出口,最高时占到全球猪肉出口额的30%。考察丹麦养猪产业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并非天生就是第一,早期是有很多对手的。比如德国、西班牙、法国,都是欧洲传统的养猪大国,德国烤肠、西班牙火腿,历史悠久、名气很大。因此在猪肉的出口市场上,丹麦和这些国家曾经杀得难分难解。丹麦最后是怎么脱颖而出的呢?关键是科技创新。创新的前提是教育水平,当时的丹麦政府非常重视教育,1814年就推行了全民教育制。到1850年代,丹麦的文盲率已经降低到10-15%。这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同期德国的文盲率20%左右,英国和瑞典30%,法国40%,西班牙70%,意大利甚至高达80%。一个全民受教育的农民群体,从此开始了在养猪科技上的奋斗。首先是育种。丹麦人天天给各种猪相亲,搞杂交筛选,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培育出一种世界名猪,丹麦长白猪。它体型高挑,骨骼精奇,瘦肉率在60%以上,料肉比达到2.43:1,也就是不到两斤半饲料出一斤肉。同行对手的猪呢,能达到2.8:1就不错了,所以饲料成本就大幅下降。不仅出肉多,长得也快,丹麦长白猪在160日龄就能达到110公斤,而且还很能生,成年母猪每年产的成活猪仔数,平均达到了30头。要知道,一般品种的猪也就80公斤,一年生20来头。然后是饲养环节。丹麦人制定了标准化、科学化的养殖方案:居住条件,必须宽敞、通风条件良好、环境卫生,杜绝疾病瘟疫的发生。作息,实行严格统一的时间表,定点吃饭,定点排便,定点运动,定点体检,保证健康成长。粪便处理,丹麦大部分猪场都使用了粪浆回收系统,通过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实现环保利用。还有饲料中的营养配比,备孕、妊娠母猪的营养标准,母猪的产后护理等等,尤其是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很有讲究。接着是屠宰环节,丹麦有很多专业的屠宰企业,全程自动化流水线,效率非常高。最后是销售环节,统一交由农业合作社运营的机构去打理。丹麦培根是第一个在英国电视上做广告的食品,当时的广告语充满了傲娇——“好培根,上面都写满了丹麦字”。你看,经过这么一番操作下来,在丹麦养猪完全变成了知识型产业,人均产值吊打外国对手,又怎么能不挣钱?但丹麦人还不满足,他们不仅要挣农业现代化的钱,还要挣工业化的钱。1930年代,是丹麦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十年,由于1929大萧条,各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对丹麦经济一度造成沉重打击。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出口国都日子煎熬,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比如南美的阿根廷,过去靠着出口牛肉成为了发达国家,但由于人民受教育水平低,产业又依赖于外资投入,一旦外资撤出,整个国家就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丹麦不一样,它有着更佳的受教育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哥本哈根大学是世界名校,科研经费全欧洲前五,截至2018年已有39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北欧是如何成为顶尖发达地区的?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从8月份开始写,估计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完成,我会在公众号写一篇发一篇,争取尽快成书。下面是卷二第八章。北欧是如何成为顶尖发达地区的?北欧的发达,尽人皆知。2021年世界人均GDP排名,挪威第5,冰岛第8,丹麦第9,瑞典第11,芬兰第14。全部在世界前15名,富得流油。北欧为何能如此发达,你想过没有?君临看过很多网上相关的讨论,绝大多数人都是拍脑袋的认为:“人口少,资源丰富,能不发达吗?!”此言差矣。北欧可不是靠简单卖矿富起来的,它们是货真价实的工业化国家。北欧的发达,关键在两点。第一,从历史来看,北欧抓住了一战和二战的机会,弯道超车。北欧位于德国北部边缘,得益于德国工业化的延伸,起步略晚一二十年。但是,当德国主动挑起一战和二战,跟欧洲各国打得遍体鳞伤的时候,北欧在干嘛呢?尽量在英德之间保持中立,谁强大就跟谁做生意。二战期间,丹麦每年向德国出口10万头生猪,2万只羊,9000头牛所产的肉、羊毛与皮革,此外还有大量乳制品和鱼类罐头。并从德国大量进口能源(石油与煤炭)和重工业产品(机械,机床,化肥,饲料)。瑞典更夸张,二战中一边向德国出口铁矿石和机械产品,一边向美国、英国出口军工产品,两边通吃,简直赚翻了。据统计,仅在1940年到1944年间,瑞典靠铁矿出口从德国国家银行收取了37.3吨黄金,靠轴承出口接受了德国59.7吨黄金。瑞典的博福斯系列火炮,也曾是当时美国航母和战列舰的标配,相当拉风。战后的1960年,世界人均GDP前十的国家分别是:孤悬海外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哈马;中西欧的瑞士+卢森堡;北欧的瑞典+挪威+冰岛。这些国家,很明显都是得益于二战受创伤较少,甚至大有一番斩获的。第二,从产业来看,北欧各国充分抓住了各自的资源优势,打造出了一系列差异化的垂直产业链。任何国家、地区、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我们能否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并赚到大钱,关键在于发掘我们的擅长点,依靠差异化+垂直整合来提升利润率。北欧各国,在这个方面可谓做到了极致。我们从最小的国家冰岛说起,冰岛人口很少,只有30多万人,一战以前主要靠打鱼为生。冰岛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南北冷暖洋流的交汇为其带来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冰岛周边有着非常多的鳕鱼,包括绿青鳕和黑线鳕等,还有鲭鱼和鲱鱼,为了渔业资源甚至跟英国打过三场“鳕鱼战争”。但是靠打鱼,是没有办法成为发达国家的,要想富,还是得工业化。冰岛的地质条件很特别,它有100多座火山,温泉众多,地热资源丰富,被称为“冰火岛”。冰岛人抓住了这个特点,地热可以驱动蒸汽发电,使得冰岛的电力成本很低,于是大力发展耗能型工业,生产出电解铝、钢铁、水泥、油漆等化工品,大力出口。以电解铝为例,冰岛是世界十大铝生产国之一,年产量跟美国处于同一水平。一个30多万人的小国,能够将一个产业做到世界顶级,足矣。而冰岛不仅仅满足于地热发电,它又瞄上了旅游业。火山、温泉、瀑布、冰川、极光,这些极致的风景对游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2017年的访客量高达220多万人,是冰岛人口的5-6倍多。一产有鳕鱼,二产有耗能工业,三产有旅游业,每个都享誉世界,就此将冰岛推上了世界人均GDP榜单前十的宝座。当然,这些产业的探索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十几年前(2003-2007),冰岛有钱了之后就开始作妖,大量投资美国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随后在次贷风暴中赔了个底朝天。金融是一条让财富滚雪球的捷径,但还是要有正确的姿势。挪威在这方面,更值得投资者学习。挪威的人口500多万,比冰岛大很多,国土面积也大得多,但资源环境跟冰岛有相似之处。首先都靠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挪威有6000多艘海洋捕捞船,是世界十大海洋捕捞国之一。但挪威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它们制定了鳕鱼捕捞的配额制,并利用其冰冷且纯净的海水条件,大力发展海洋养殖。挪威挑选了利润率更高,在高端市场上深受欢迎的三文鱼重点发展。挪威如今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深水海洋养殖技术,世界最大的5家三文鱼养殖企业有4家来自挪威,分别是Marine、Cermaq、Leroy、Salmar,还有一家AquaChile来自智利。由此,挪威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海产品出口国,2021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瑞士、爱尔兰、卢森堡是如何成为世界首富的?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在书中,君临将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大概需要一年时间完成。从8月份开始写,估计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完成,我会在公众号写一篇发一篇,争取尽快成书。下面是卷二第七章。瑞士、爱尔兰、卢森堡是如何成为世界首富的?根据IMF世界人均GDP排名,2021年全世界180个国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第一,卢森堡,人均GDP13.57万美元;第二,爱尔兰,人均GDP9.92万美元;第三,瑞士,人均GDP9.35万美元。这三个国家,都是经济一流,民间富庶的地方,堪称世界首富之国。他们为什么如此发达,能够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中遥遥领先?我们从瑞士说起。瑞士是一个位于阿尔卑斯山上的小国,人口只有800多万,不靠海、山路崎岖。按常识,这应该是一个落后的地方才对。但瑞士却创造了奇迹,这是全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全球创新指数位列第一,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瑞士在食品饮料、奢侈品、化工、机械、医药、金融、会展、冰雪旅游、养老产业上均位居世界前列。瑞士的首富之路,跟它的地理和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瑞士位处中欧,四周强权环绕,北边是德国,南边是意大利,西边是法国,东边是奥地利,可谓四战之地。历史上,这些强权都曾经入侵瑞士——最早是南边的意大利罗马帝国数百年的统治,11世纪归属于北边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13世纪,出现了东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入侵,随后西边的法国拿破仑帝国也一度将它征服。在漫长的被征服和奴役过程中,人民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1291年,瑞士中部的三个森林部落秘密签订了一个共同防御条约,缔结永久同盟,这被视为是瑞士立国的开始。这些部落不断打败敌人,取得胜利,并赢得周边越来越多部落的加盟,如此数百年之后,终于取得了独立。在反抗强权的过程中,瑞士人意识到,他们其实处于一个非常好的位置:首先,高耸崎岖的阿尔卑斯山脉其实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强权的入侵成本很高。其次,周边的强权也希望有一个缓冲带,不希望瑞士被某一方所控制,因此当瑞士被入侵时往往愿意提供支援,帮助它独立。就这样,瑞士逐渐变成了一个中立国,从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开始,就拒绝参与任何一方的纷争。我们知道,近代500年的欧洲,是一个强权争霸、战火纷飞的时代,每过几十年就会爆发一场灭国战争。但瑞士自拿破仑战争后,便一直处于和平状态,长达200年之久。普法战争、一战、二战,这些摧毁了数百万人生命的浩劫,都没有蔓延到瑞士。二战的时候,德国纳粹的法西斯军队所向披靡,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却唯一没有攻打瑞士。是元首希特勒良心发现了吗?当然不是,关键还是瑞士的天险,加上瑞士的全员皆兵,让他知难而退了。瑞士不仅拥有深厚的护城河,也有着独特的民主制度。瑞士的政治制度,跟其它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不同——第一,它没有一位最高国家元首,国家行政权力属于联邦委员会,联邦主席由七名委员(部长)轮流担任,任期一年。权力是高度分散的,跟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类似。第二,瑞士是全世界最热衷于“公投”的国家,是直接民主的典范。据统计,自1848年公投被写入瑞士联邦宪法以来,截止2016年6月,瑞士共举行了604次全民公投,平均每年将近4次,这个数字超过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公投次数的总和。如果你是一个瑞士人,对联邦议会的政策不满,那么你可以在100天内收集5万个签名,提交一份提案,争取通过公投来达成目标。如果你抱负更高,比如想修改宪法,只要你能在18个月内搞到10万个签名,接着提案进行公投,也能实现目标。发起公投是如此之容易,主要原因是瑞士立国之初便存在着“部落露天议会”的传统,这跟古希腊的传统也是一脉相承的。直接民主的发达,使得瑞士的权力进一步分散,任何政策的推进都需要达成广泛的妥协和共识,政治纷争再激烈也不会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军事斗争层面。在瑞士,任何涉及公共利益的事情都可以发起公投,小到周末火车站的商场是否有营业的权力,大到医保的预算和福利都会有人发起公投。举几个例子:2012年3月,瑞士以67%的公投反对票,拒绝将原本4周的带薪假期提高至6周;2014年5月,瑞士以76%的反对票,否决了22瑞士法郎/每小时的最低工资标准,瑞士至今也没有全国性的最低工资法;2016年,瑞士举行了“无条件基本收入”公投,以决定政府要不要每月无条件给瑞士成年人发放2500瑞郎(约1.6万人民币)。最终,76.9%的瑞士选民对该项提案说不,26个州全部表示反对。瑞士人有一个朴素的观念,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福利都是以成本支出作为代价的。这种清醒的态度,使得政客很难糊弄人民,将国家带偏。因此几百年来,瑞士一直坚持着“低税收、低福利、自由开放、自主奋斗”的道路,跟欧洲整体高福利的氛围有很大差异。读者们如果记得君临在文明史的研究,汉朝有护城河,罗马有好制度,这是两个帝国能实现400年基业长青的关键。现在,瑞士不仅有深厚的护城河,使得它赢得了长久的和平,还有良好的制度,使得社会和谐稳定,这个国家又焉能不富裕繁荣?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瑞士相当于是一只永续增长的基金,非常稳定,几乎从不亏损,如此在复利效应的驱动下,最终便创造了人类的奇迹。瑞士还有着一个优势:它位于欧洲大陆中心,能够充分享受到工业革命的红利。16世纪时,法国和意大利的一些难民将钟表制造业带到了瑞士的日内瓦;17世纪时,瑞士各地陆续出现丝、麻、棉的纺织厂;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前夕,瑞士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从事纺织业、钟表业,以及瑞士军刀等五金加工业。19世纪时,瑞士的工业化更是飞速前进,比临近的法国和德国都更快。当周边各国仍在搞革命时,瑞士全国人民都在埋头搞经济,大型机器工厂不断落成,铁路网络建设突飞猛进。1847年,第一条铁路在苏黎世和巴登之间通车,30年后,瑞士铁路线已经超过了2000公里。渐渐富裕起来的瑞士人大力投资教育,建设了欧洲大陆最先进的高等教育体系。创建于1854年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爱因斯坦的母校,至今走出了32位诺贝尔奖得主;创办于1833年的苏黎世大学,共有12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荷兰和比利时究竟有多发达?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二,第六章。荷兰和比利时究竟有多发达?《财富》杂志有个世界500强排名,2022年中美日分别拥有145、124、47家企业上榜,位列前三。我们知道,500强公司是按照营收规模来排名的,500强本质上是500大。以上三强的人口多,经济体量大,500强数量多很正常。那么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各国按照人均比例来重新排名500强,前三强又会是谁呢?如下表,答案是:瑞士、荷兰、法国。瑞士与荷兰,每万人拥有的500强比例分别是1.60%、0.64%,远远超出其它国家。法国、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每万人500强比例在0.3%左右,位列第二阵营。其余国家,都在0.1%或以下,差距就更大了。在人口规模2000万以下的小国家中,瑞士与荷兰是跨国公司生态最繁荣的两个经济体。瑞士我们下一篇再聊,今天重点关注荷兰。荷兰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出现了最早的现代银行、证券交易所和上市公司。因此在17世纪,荷兰经济极度繁荣,是仅次于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欧洲第三个海权帝国。不过,跟葡萄牙和西班牙不同,这俩在近代的几百年里从未实现工业化,完全是靠殖民地的矿产富起来的,跟中东土豪类似。因此,葡萄牙和西班牙衰落之后,在数百年里都萎靡不振,直到二战以后才重新通过工业化走上发达国家的道路。荷兰不一样,它是靠贸易、投资、教育和科技进步繁荣起来的。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是依靠以上这些东西发达起来之后,那么即使遭遇短期的困境,也会很快重新站起来。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才是最重要的财富,这些东西没有任何人能够抢走。过去300年里,荷兰屡屡在军事上被英国、德国打败,被战火摧残,但每次战败过后数十年,便又重新屹立于最发达国家之列。英荷四次战争、大同盟战争、法荷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六次反法同盟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强权之间的几乎每一次战争,荷兰都被拖下了水,多次成为主要战场……但它就像寒冬里的梅花,总是在百花凋零之后率先绽放,傲然屹立在风雪中,惊艳了时光。荷兰之所以战败,主要是它人口少,只有周边强权英法德的四分之一人口。但荷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综合实力不可小觑。今天的荷兰,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净出口国,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出口国,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荷兰的化工产业发达,是欧洲最大的炼油中心,是油漆涂料、化纤、工程塑料、维生素和功能性化学品的世界级生产中心。荷兰的科技产业发达,是小家电、光学设备、医疗设备、半导体设备的生产中心。荷兰的服务业也相当发达,银行、保险、法律、物流、旅游,都有很多知名的机构。世界上最早的证交所,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证交所如今已经和法国的巴黎证交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证交所合并,形成世界上第一个跨国境的泛欧交易所。荷兰南边的比利时,跟荷兰民风相似,地理相近,历史上统称为“低地国家”,我们放到一块说。比利时同样很发达,在历史上,它是英国之后第二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比利时有很多的“全球第一”:钻石加工全球第一、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全球奢侈品设计师摇篮、欧洲国际会议中心、外交官数量欧洲第一。荷兰和比利时位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处于英法德三大强权的中心,是欧洲的门户。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荷兰的鹿特丹是欧洲第一大港口,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是欧洲第二大港口。比利时是世界第一大啤酒公司百威英博的总部,荷兰是世界第二大啤酒公司喜力的总部。差异的地方在于,荷兰是欧洲的贸易中心,比利时则是政治中心。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如今是欧盟政治中心、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北约组织总部等1200个政治组织的总部所在地,堪称“欧洲的心脏”。因为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汇聚,这里的文化、时尚、奢侈品等产业很繁荣。比利时号称欧洲的漫画之都,有《丁丁历险记》、《蓝精灵》等传世作品,同时也是顶级巧克力、钻石制作中心。比利时没有钻石矿产,但全世界80%的钻石切割和交易都在比利时发生。比利时还是欧洲重要的生物科技中心,拥有优时比(UCB)制药、Galapagos制药等多家市值百亿美元以上的生物制药公司。君临认为,荷兰和比利时的发达:第一原因是地理位置,欧洲三强之间,水路交通中心,由此衍生出贸易的发达;第二原因是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投资,荷兰有阿姆斯特丹大学,比利时有鲁汶大学,这两个都是世界第一流的大学。前者产生了6位诺贝尔奖得主,后者有600年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学。知识是科技进步的原动力,荷兰和比利时的科技产业发达,跟教育的先进有紧密关系。荷兰的科技有多发达,我们可以从农业切入,窥一斑而知全豹。荷兰国土面积狭小,人稠地窄,是如何做到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净出口国的呢?首先,荷兰选择了一条依靠科技不断升级的温室农业之路。然后,在温室农业的诸多品种中,又选择了利润率相对较高的花卉产业来重点发展。荷兰种植鲜花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跟它的金融产业高度结合。1570年,荷兰从土耳其引进了郁金香,随后在1610到1637年间形成了一轮史无前例的郁金香炒作狂潮,这被认为是现代金融史上第一次泡沫。直至今天,荷兰的鲜花产业依然是由鲜花拍卖行主导着价格的运行。鲜花拍卖行是一个让批发和零售商集中购买鲜花的市场,在这里鲜花被交易、并分装给零售商或者终端客户。大量的鲜花会提前运送到这里,随后通过机器自动分装,然后用于展示和拍卖。荷兰有Plantion和FloraHolland两个大型鲜花拍卖行,每天交易超过2万个品类的鲜花,而且每天有一千多个新品类被引进。据估计,大概80%的荷兰鲜花是通过拍卖形式卖出,而在荷兰拍卖的鲜花占全球鲜花交易的40%。代表两大拍卖行的是荷兰鲜花拍卖协会,它为鲜花行业的知识共享、供应链合作、市场交流、政策法规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协调的平台。荷兰的鲜花主要出口到欧洲各国,占据着中高端市场,截至2009年,荷兰皇家航空每天运送超过1万磅鲜花到美国。最重要的三种鲜花品类,是郁金香、玫瑰和康乃馨,荷兰产的郁金香占到全球出口额的100%,玫瑰也占到了24%。在全球市场上,跟荷兰竞争鲜花出口的国家越来越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肯尼亚、中国是主要的廉价竞争对手。截至2008年,非洲肯尼亚的70%鲜花生产企业为荷兰公司所有,鲜花出口是肯尼亚第三大外汇来源,这些鲜花会被运到荷兰,通过荷兰的拍卖网络再卖往世界各地。跟那些廉价出口国相比,荷兰只能通过技术的进步来维持先进地位。1970年代,荷兰实现了物流管理和鲜花运输上的巨大进步。鲜花在采摘之后,非常容易腐烂,这是长距离运输和销售的最大成本问题。今天,荷兰的鲜花在运输过程中有盒子保护,有各种不同尺寸的盒子能保证鲜花在运输过程中不至于损伤;此外,高度发达的物流系统能控制运输时的温度,让鲜花经过拍卖行,仓库,花店或者超市,最终呈现到消费者面前时依然光鲜亮丽。荷兰鲜花的运输成本只占20%,而像哥伦比亚这样的竞争对手,通常运输成本要占到90%。1980年代,荷兰实现了人工照明、温室气候控制、机械种植和收割的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设施农业最领先的三个国家,分别是荷兰、日本和以色列,其中荷兰的玻璃温室技术领先世界。荷兰的玻璃温室分为四大板块:种植系统、灌溉系统、光热系统、收割系统。它们通过标准化作业,以及无土栽培、循环排水、滴灌、喷雾、LED照明、加热管道、光伏供能、流水线作业等一系列手段,实现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荷兰的种业生态也很发达,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埃德瓦塔(Advanta)是世界十大种子公司之一,强项是油菜和向日葵;瑞克斯旺在蔬菜种子市场排世界第五,“布列塔”茄子、“萨菲罗”菜椒,“塔兰多”五彩椒等产品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安莎是甘蓝(圆白菜)、胡萝卜、洋葱的种子龙头,在甘蓝育种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今天,荷兰的植物种子、种苗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5%,欧洲市场55%蔬菜、50%花卉、40%土豆的种子种苗均来自荷兰。荷兰的农业产值仅为GDP的2%,尚且如此发达,其它产业可见一斑。君临认为,荷兰的众多跨国公司中,堪称核心资产的主要有8家:分别是科技板块的阿斯麦、飞利浦,石化板块的壳牌石油、帝斯曼化工,消费板块的联合利华、喜力啤酒、AHOLD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西班牙和希腊是怎么混成发达国家的?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二,第五章。西班牙和希腊是怎么混成发达国家的?二战之后,西方国家经历了一轮史无前例的经济复苏,许多国家在废墟中崛起,昂首迈入发达国家之列。那么,你猜1960年代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前三名,分别是谁?第一名大家或许都能猜到,是日本。第二、三名是谁,我估计绝大部分人都猜不到。第二名是西班牙,第三名是希腊,怎么样,大吃一惊吧!看下表: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葡萄牙,今天的“欧猪四国”,竟然分别是1960年代西方增速最快的几个国家。在许多人的观念里,这几个国家都是因为好吃懒做,在过去几百年里逐渐衰落到今天这个田地的,好歹祖上也是富过的啊……然而真不是。事实上,在二战之前,除了意大利有一些工业化基础以外,另外三国都是完完全全的农业国。1960年的时候,西班牙的人均GDP是396美元,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还低于它的南美殖民地智利(505美元)、乌拉圭(489美元)、巴拿马(474美元)。甚至连经济起飞之前的亚洲四小龙——香港(429)和新加坡(428)都不如。因此,西班牙和希腊这些欧洲小猪们,其实是和亚洲四小龙几乎是在同样的时间点,从同样的起点上实现经济起飞的。以后再也不要说,它们是欧洲老贵族了。在二战的兵荒马乱中走出来,大家都是一样的农民后代,只要抓住机遇勤劳奋斗,麻雀也有明天。成功的原因,也都很相似:首先是机遇摆在面前:欧洲战后重建,需求旺盛,谁能率先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谁就能赢得市场。接着是自我奋斗:战后的西班牙和希腊,都出现了有为的领导人,以强力手段拨乱反正,领导了国家的经济转型。在西班牙,是佛朗哥在1939-1975年三十多年的统治。这个人的历史评价很复杂,不喜欢的人说他是法西斯独裁统治,残酷的镇压异己。正面的评价则是:他在政治上统一了国家,在同盟国和轴心国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左右逢源,二战后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推动工业化,实现了伟大的民族复兴。1960年,西班牙的人均GDP只有德国和法国的30%,美国的13%;到1975年,他去世那一年,西班牙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德国的50%,美国的40%。西班牙的纺织、钢铁、汽车、造船、旅游,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958到1972年,西班牙的主要城市都修建了崭新的高速公路,汽车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加21.6%。汽车普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完成,1946年,整个西班牙还只有7.2万辆汽车,20年后,这一数字就突破了100万。对于西班牙人来说,那是一个吹着泡泡的梦幻年代。在经济的飞速增长过程中,一些创业者也投身其中,打造出了庞大的财富帝国。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快时尚龙头ZARA。ZARA的创始人奥尔特加,出生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前夕,经历过饥荒、贫穷、被人看不起的种种困窘。他从小就发誓要去挣钱,不再让家人过穷日子。13岁时,他到一家衬衫店当学徒,跑腿、裁缝助手通通做过。1963年,27岁的奥尔特加开始创业,项目是制衣厂,主要生产家居服。十几年后,这家工厂发展到了500名员工的规模,拥有了设计师团队,开始向着更大的规模滚雪球。然后忽然有一天,这家工厂悄悄转型了。据他在传记中自述,“从我开始工作的那一天起,就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为什么我就不能创造出一点儿新东西,和市场上现有的不一样呢?”传统服装行业,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是库存。服装行业是一门很糟糕的生意,企业通常很难做大,主要原因就是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首先,需求非常多元化,每个人都想穿出不一样的风格,心情、社会热点、气候环境,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穿衣需求。这就导致,穿衣时尚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未来难以预测。然而,供给端又必须为需求提前做准备,通常提前4-6个月开始设计款式,然后打样、生产、订货、运输到各地的门店上市。结果就是,如果新款式押注时尚成功,就会成为爆款,大赚一笔;如果押错了,就只能堆满库房,要么跳楼价甩卖,要么破产清算……押注时尚是个非常难的事情,因此大多数的服装企业都是起起落落,像散户炒股一样,很难赚到钱。在过去,在服装行业能赚到大钱的,只有一种人——做奢侈品的,只赚富人的钱,靠提升利润率,来对冲掉那些库存的损耗。奥尔特加决定探索第二条路。一条面向大众的快时尚之路,不预测时尚,只跟风,以快打快。1975年,他在拉科鲁尼亚市中心开了第一家ZARA门店,随后在附近又开了几家。第一步,他要求设计师们紧盯着最新的时尚大牌款式,略加改动,简化工艺,用较低成本的面料替换,设计出“平替版本”。第二步,让设计师们用最快的速度设计出最多的平替版本,越多越好。第三步,让工厂用最快的速度打样、生产出来,每个款式只生产几件。第四步,将这些款式放到一个门店中试销,测试它的“流量-转化效率”。第五步,销售速度快的,马上扩大生产,放到其它店中销售,但每个店也只有限量的几套,卖完即止。第六步,不断循环以上流程。有没有发现,这完全就是一套跟现代AI技术一样的“测试-反馈-扩大”机制!!!只不过,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之前的创新模式,它的核心思路就是一句话:“用最低的成本,跟踪市场需求,并以最快的供应链速度来满足需求。”因为成本要低,就不能搞自主研发设计,“抄大牌”就是最佳策略。因为市场需求是多变的,所以款式要多,通过测试找到爆款,通过限量保证不过季就卖完。这个战略的核心是门店和供应链。门店是销售转化的关键,因此门店如何设计、服装如何摆放都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店址。ZARA的所有店址都要求开在大商场的C位,紧挨着奢侈品大牌的门店。这样囊中羞涩的人们,逛完大牌,再逛ZARA,很快就会被ZARA相似的潮流款式、更便宜的价格所吸引,快速完成销售。供应链更是保证战略成功的前提,如何提升速度和效率是奥尔特加的工作重点。为了快,奥尔特加花巨资打造了数十个高度自动化的染色和裁剪中心,并且要求所有的外包工厂都必须分布在总部周边200公里内,以实现高度配合。为了快,欧洲以外的门店都是用航空物流来实现配送的,虽然成本高很多,但畅销带来的利润最终将证明这是值得的。为了快,所有门店都是直营,所有核心环节都必须可控,通过垂直一体化战略实现每周两次上新,一年上新十几万款,从设计到门店上新压缩到7-12天,库存周转压缩到30天以内。当然,这些供应链记录都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逐渐改进实现的。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让供应链的速度永远保证处于市场的第一位,奥尔特加制定了不打广告,所有钱都投资在供应链建设和门店扩张上的策略。1976-1986年,奥尔特加花了10年时间,让他的ZARA门店开遍了西班牙的每一个城市。1987年,他的工厂不再为第三方客户供货,因为他的店铺网络已经消耗完他的所有流水线产能,他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1988年,ZARA在葡萄牙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跨出了全球扩张的第一步。1990年,在法国巴黎开设第一家门店,打入欧洲最重要的市场。1997年,在以色列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将触角伸到更遥远的亚洲。1998年,在英国、日本、阿根廷、阿联酋等各大洲开店,足迹遍及亚洲、欧洲、美洲。2004年,在香港开设第2000家门店,门店网络突破了56个国家。2012年,由于门店网络的不断扩张,销售额和股价的持续攀升,76岁的奥尔特加财富达到466亿美元,超过了股神巴菲特,成为当年全球第三的富豪。数十年来,服装行业的制造商们因为成本的压力,一直在全球各地迁徙,以寻找劳动力更廉价的工厂所在地。股神巴菲特败给了这个趋势,他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就是一个纺织厂,最后因为高昂的成本不得不关闭。西班牙、意大利的服装厂、玩具厂、家具厂,同样败在了现实面前,在成本上升之后不得不将大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迁走。唯有奥尔特加的ZARA抵抗住了这股风潮,至今仍然坚持在西班牙生产,以实现最快的速度。未来会不会改变呢,我们不知道。时间推进到2022年,中国同样正在掀起一股快时尚的创业风潮,以快打快。比如SheIn,这家中国快时尚巨头正以飞快的速度崛起,它的供应链植根于中国,成本更低,渠道网络以电商APP为主,上新更快。ZARA是否能抵挡住敌人的进攻呢,一切只能留待时间的验证。————就在西班牙经济腾飞的同时,希腊也在经历着同样的进程。这个国家在二战结束后,又经历了三年多惨烈的内战,直至1949年才最终建国。然后,便是艰难的国家建设起步,以及当时政府治下的“经济奇迹”:1961年+13.2%,1963年+11.84%,1965年+10.77%,1969年+11.56%,1972年+10.16%,12年间有5次GDP增速超过了10%。希腊的经济腾飞,源自三大战略:第一是货币贬值+吸引外资,以廉价工业品为重点,实现出口创汇;第二是实施城市化战略,发力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第三是推动重工业发展,化工、水泥大繁荣。有没有发现,这配方闻着跟中国改革开放的路线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确实是这样的。君临认真研究过每个发达国家的成长史,几乎都有过类似的改革开放+廉价工业品出口+城市化+重工业化+产业升级的历史。文明进化的规律都是类似的,就像时间机器一样,在各地不断重复上演。差别在于,有的国家政治领导人给力,保持了更长时间的励精图治,于是能够拾级而上,成为最发达的第一流国家。而有的国家,仅仅在某一个阶段有作为,随后就因为种种问题垮掉,从此沉沦。有的像日本一样,成为第一流国家后沉沦;有的像希腊一样,刚刚成为发达国家后沉沦;也有的像智利、南非、巴西一样,仅仅在中等收入阶段时便沉沦……进化的成功方法都是类似的,沉沦的陷阱、失败的原因却是各有各的不同。看下面这个表:在1980年代,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仍然保持在西方经济增速的前列,希腊却严重掉队了。发生了什么?一切源自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引爆的石油危机。第四次中东战争,本来只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没想到阿拉伯国家同仇敌忾,使出了石油禁运的大杀器。结果短短几个月时间,石油价格就从2.95美元上涨到了13美元,涨幅高达4-5倍!这场石油危机,永远的改变了全球的政经格局——中东产油国一夜间暴富,沙特阿拉伯的财政收入从1971年的14亿美元指数级增长到1000亿美元,从此成为人人艳羡的土豪。苏联借助油价飞涨,财政充沛,在与美国的全球争霸中占据上风,5年后入侵阿富汗。与此相反,这场危机对于工业化国家却是噩梦。1974年,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并迎来了持续十年的滞涨危机。日本当年工业生产下降了20%,GDP下降了3.25%,是七大工业国中最惨的,但它痛定思痛,开始彻底的“省油车战略”转型,从此迎来了产业升级的新一春。欧洲大多数国家也都结束了战后的经济繁荣,英国进入了撒切尔夫人的“刮骨疗伤”时代。希腊虽然不是工业强国,却比以上所有国家都更受伤。1974年,希腊的GDP下降了6.4%,长期执政的军政府被推翻,社会动荡不宁。主要原因在于:希腊的三大支柱产业,旅游、航运、石化,都遭受了重创。经济危机一来,旅游业自然大受打击;航运业更不用说,希腊的商船吨位数排名世界前五,并且主要靠中东石油航线,如今几乎一夜归零;石化业,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在希腊近几十年的出口商品中,石油炼制商品是排名第一的,2021年出口占比甚至高达28%。主要原因就在于,希腊离中东近,可以就近采购原油,加工,并出口到欧洲其它国家。但现在,石油禁运,无油可加工,也没有运输生意可做了,你说惨不惨?并且这种惨,可不是短期的,即使石油禁运解除了,但原油成本高涨+需求的低迷却是持续了漫漫十年……可想而知,这对希腊经济的冲击有多大。就这样,在绝望的政经局势面前,希腊新上台的民选政府走上了跟意大利同款的借债养老的福利政策道路。下面重点讲讲希腊的一个投资高手,船王奥纳西斯的故事。奥纳西斯年轻时靠烟草贸易赚到第一桶金,他租一艘轮船,将希腊的香烟运到南美去,卖给当地的希腊侨民,短短几年便拥有了数十万美元的资产。那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之前最繁荣的几年,奥纳西斯刚刚20岁出头,充满了精明和运气的成分。随后大萧条来袭,这场经济危机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冲击,其中冲击最小的是香烟消费,冲击最大的是航运。香烟是一种成瘾性消费,刚需,利润率高,价格也不贵,因此无论经济景气度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大致稳定的销售收入,这被认为是人类史上最好的生意之一。恰恰相反,航运则是所有行业中最差的生意之一,安全风险大,利润率薄,价格敏感度高,周期波动极大。1931年,全球海运需求比1928年萎缩了65%,无数的航运公司遭遇破产清算。当时,加拿大某轮船公司准备拍卖部分资产,其中6艘货船,10年前价值200万美元,如今仅以每艘2万美元的价格拍卖,价格跌幅99%。别看价格很便宜,但实际上,风险是很大的。首先,你买下来之后,在需求繁荣之前,你是需要一直投入资金去维护的,也就是一直在烧钱;其次,什么时候能需求繁荣呢,没有人知道,你需要有极强的耐心和承受能力。25岁的奥纳西斯决定搏一把,他花了12万美元将6艘船买下,另一边继续经营自己的烟草生意,依靠烟草的现金流来养活航运业务。他的逻辑很简单:烟草生意虽然稳定,但靠它实现超额收益的空间也不大,要实现飞跃式的财富增长,就必须依赖于像航运这样的高波动率资产。买下货船后,他便耐心的等待,一直等到8年之后的二战爆发,才终于迎来V型反转!战争对于航运业而言,通常是牛市的发动机,一方面,大量的军需用品需要货船来运送,另一方面,供给侧紊乱,航运价格必然暴涨。就这样,到1945年二战结束,奥纳西斯已经成为了有名的希腊船王,资产翻了数百倍之多。1949年希腊内战结束后,奥纳西斯将经营的重点转向石油运输。石油运输对于当时的航运业而言,属于成长股投资,不过期间也经历了几番巨大的价格波动。首先是1950-1955年,这属于战后复苏期,需求是在增长的,但货船的供给也在快速增长,因此航运价格相对处于熊市。航运是这么一门生意:它的竞争门槛很低,从长期来看,由于造船的速度总是快于需求的增长速度,因此在长期经济稳定的情况下,航运价格将长期低迷,一般是很难赚到钱的。它的赚钱逻辑,主要是抓住需求和供给的矛盾点。因为造一艘船,通常需要2-3年时间,一旦需求突然暴涨,或者供给出现紊乱,那么价格就会在短短时间内暴涨10-100倍。单靠这短短两三年时间,就能挣到许多行业可能十年都挣不到的利润。因此,这是典型的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的生意。正是在1951-1955年,航运的熊市周期里,奥纳西斯开始了在油船业务上的低调扩张,短短几年油船总吨位就从1万吨发展到5万吨。1956年,好运忽然降临。当时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由此引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运河中断。这意味着,此前从中东经苏伊士运河运输到地中海欧洲的油轮,必须绕道南非好望角了。由于航运距离增加了10倍,运力严重不足,运费价格因此大爆发。奥纳西斯船队的运费,从4美元每吨一下子提高到了60美元每吨,这次押注成功让他的资产再次扶摇直上。此后十几年,奥纳西斯垄断了中东到欧洲的石油航线,1960年油船吨位上升到10万吨,1973年暴涨到300万吨,晋升世界船王。但这一年,也就是希腊船王的巅峰了,随后急速下坠。1974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禁运,以及随之而来的石油危机冲击,使得石油航线迎来了十几年的大萧条。1975年,奥纳西斯去世,将他的遗产留给了几个不成器的后代。航运巨大的波动性,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对周期的把握和投资。网上流传着一篇名为《希腊老船王的智慧》的文章,是对戴安娜航运公司老板西蒙·帕里奥斯的访谈,说得非常到位。帕里奥斯是希腊人,一辈子都在经营家族的航运事业,旗下航运公司戴安娜在美股上市,拥有数十条海船。在航运BDI指数从2008年逾12000点跌到2011年不到800点的情况下,戴安娜航运的净资产却从7.7亿美元增长到12.1亿美元,堪称奇迹。干了一辈子的老船王(当时72岁)对记者表示:“航运市场波动性非常大,但是我们做了几十年,深知其中波动的道理。首先,在美国股票市场的帮助下,我们得以在股价高估的时候增发股票,募集更多的现金。其次,我们在行业景气的时候不扩张,而是收缩船队的数量。再次,我们在危机到来之前会把船龄更新,以便它们能度过即将到来的萧条。那些年轻人看不到这些危机,在我们眼里却是一清二楚。最后,在萧条期里,由于我们有足够的现金和年轻的船队,我们可以收购许多便宜的资产,甚至可以借一些贷款来扩大杠杆。此外,我们永远只和最大的公司合作,这样即使在危机的时候,我们的租船费用也很少被拖欠。”记者追问道,“就这么简单?那么,现在BDI指数如此低迷,你知道它何时反转吗?你们的收购会不会早了点?”“你不可能知道,不可能知道。”老船王诚实的回答道。“但是,它终有一天会反转,我做了一辈子,见惯了航运业的大起大落。你永远不能预测市场何时反转,你所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在资产低估的时候买入它们,甚至可以放一些杠杆买入它们。只要这样做,你一定会有回报。”这样朴素的道理,正是金融投资的奥秘所在,但这些道理往往都是经历过多轮牛熊经验的人才能领悟的。这些船王的年轻的继承人们却未必会懂。因此历史上知名的船王,通常富不过三代,第二代往往便会家道中衰、泯然众人。1970年代的东方,香港有过两位知名的船王:董浩云和包玉刚。他们都是1949年将生意从大陆迁往香港的,1950年代的航运熊市里勇敢抄底——董浩云以100万美元的低价,一次性从美国购买了12艘胜利轮;1955年,包玉刚耗尽家产花了70万美元买下第一条船金安号,第二年从汇丰银行得到了一笔贷款,再次订购了6艘货轮。1956年10月,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苏伊士运河中断,不仅让希腊船王奥纳西斯晋升为世界船王,也让这两个香港的航运界黑马从此平步青云。在1970年代,当奥纳西斯的船队由于石油禁运而面临崩盘危机的时候,两位香港船王则得益于越南战争、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资产仍在不断扩张。不过,到1980年代,长期的和平氛围,使得航运价格逐级下行,危机出现了。董浩云1982年去世,当时他拥有各种船只149艘,总吨位达1100万吨,规模已是奥纳西斯船队的两倍多,晋升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可惜,仅仅是刹那的荣耀,随着他的去世,一切烟消云散。那些船只很多都是建立在巨额贷款之上的,因此公司负债率很高,他的儿子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危机,反而进一步斥资扩大规模。结果到了1984年,全球航运价格持续下行,董氏家族的旗舰——东方海外公司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后来在霍英东的帮助下,公司虽然保住了,但也元气大伤,从此退出了船王宝座的争夺,2017年被中远海控收购。另一位船王包玉刚,则更为睿智,他看透了航运业的巨大风险,知道自己的传人很难驾驭,于是在1980年代初,登陆上岸。1981年底,包玉刚拥有船只210艘,总载重吨位2100万吨,规模比董浩云船队更大,被《纽约时报》列为七大船王之冠。但就在这航运业最繁荣的顶峰,包玉刚忽然上岸,将资产大幅向地产业转移。1980年4月,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包玉刚大量买入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九龙仓地产的股票,耗资20多亿元拿下了控股权。1984-86年,包玉刚继续买入四大洋行之一的会德丰控股权,并成为渣打银行的最大个人股东,“弃舟登陆”战略完成。现在,香港已经再无船王,只有地产业的四大家族继续代代传承。希腊的航运传奇也已经落下了帷幕,欧洲的航运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北欧的丹麦。————1980年代,西班牙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直至1990年代进入繁荣泡沫期。1992年,西班牙举办了巴塞罗那奥运会,世界瞩目,没料到这一年也是现代西班牙的巅峰所在。这一年,西班牙的GDP全球排名第七,是这个人口4000万的中等国家GDP排名最高的时候,排在它后面的分别是加拿大、俄罗斯、中国。其实,一直到十多年后的2007年,西班牙经济依然在稳步前进。虽然它的低端纺织业、制鞋业等已经开始衰退,汽车龙头西亚特也被大众收购了,面临着跟意大利类似的困境。但西班牙比意大利拥有着一些更有前景的产业:它的位置更偏南,气候更温暖,拥有着类似热带的阳光与沙滩,这在欧洲市场上具有着稀缺性。由此形成了三个独特的产业——第一是热带农业。西班牙的水果种植面积占欧洲40.1%,柑橘、橙子、柠檬、桃子、葡萄、橄榄油等农产品统治着欧洲市场。第二是热带度假产业。每逢冬季,气候寒冷的欧洲北部地区的有钱人都会携家带口的南下避寒,环绕着西班牙的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由此成了度假热门目的地,酒店、餐饮和零售业异常繁荣。第三是养老、基建投资和金融市场的兴起。西班牙越来越成为欧洲有钱人的养老目的地,这又推动了财富管理行业、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繁荣。应该说,这个发展趋势跟美国最南边的佛罗里达州、中国最南边的海南岛是一致的,每个发达地区的最南边都会形成这么一个热带养老和财富中心。法罗里奥是这个时期崛起的西班牙基建龙头,创始人拉斐尔·皮诺在2022年的资产超过了100亿欧元,位列西班牙富豪榜第二名,仅次于ZARA的老板奥尔特加。法罗里奥公司1952年成立,早期的几十年发展缓慢,创始人老老实实经营主业,一个接一个的拿项目,承接铁路、公路、大厦的修建。转变来自1999年,法罗里奥在西班牙证交所上市,募到了一大笔钱,并且拿到了加拿大收费公路407ETR的99年特许经营权。这两件事,让法罗里奥意识到:第一,公用事业是比建筑业更好的行业,利润率更高,业务稳定性更强,除了初期的开支较大,中后期几乎就是躺赚。第二,公用事业的现金流虽然好,但成长性较慢,最佳策略就是抓住周期波动的机会,逆向抄底。于是在接下来几年,法罗里奥不断发起对各国海外资产的抄底并购:2000年,抓住东欧市场低迷和混乱的机会,抄底波兰最大的建筑公司BudimexDromex。2003年,抓住全球资本市场低迷的机会,连续收购了英国铁路运营公司Amev,西班牙第二大垃圾回收公司Cespa。2005年,以6.46亿欧元买下机场行李处理和货运服务公司Swissport。2006年,收购英国BAA,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机场公司,运营着包括伦敦希思罗机场的7座英国机场。2010年代之后,继续在北美、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区抄底高速公路和机场资产。高速公路和机场资产是法罗里奥最喜欢的公用事业生意,回想起“法国篇”中我们讲到的万喜公司,它最喜欢的同样是高速公路和机场资产。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个阶段,西班牙另一家崛起的公司是基立福,这是全球血制品龙头。在医疗领域,血液制品是刚性需求药品,被广泛用于急救、感染以及凝血障碍疾病。因其原材料来源特殊且稀缺,所以血制品行业具有技术和政策双层壁垒,在全球市场逐渐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一家位处边缘的西班牙医药企业,凭什么能够在全球强者如云的医药市场上崛起呢?核心秘诀同样是:逆向抄底。基立福的历史非常悠久,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当时,血液学家Josep
2022年10月13日
其他

意大利是怎么混成发达国家的?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二,第四章。意大利是怎么混成发达国家的?近20年来,意大利在世人面前犹如落日黄昏、暮气沉沉。这一方面是由于人均GDP的下滑,常年敬陪七大工业国的末座,被新闻媒体冠以“欧猪四国之一”的头衔;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产业的衰败,那些曾经显赫的知名品牌纷纷被外资兼并收购。比如时尚品牌古驰已卖给了法国开云集团,宝格丽卖给了法国LVMH,范思哲卖给了美国Capri;跑车品牌兰博基尼卖给了德国大众,法拉利和玛莎拉蒂早已卖身菲亚特,后来又在资本的转手中不断变换主人。再加上意大利人向来有慵懒散漫、不守时的坏名声……你很难想象,在更早的1980-90年代,意大利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时刻——1987年,意大利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工业国,欧洲第二大制造业强国。1992年,意大利人均GDP高达2.32万美元,超越英国,紧追法国和德国。这是意大利在20世纪的巅峰时刻,它的汽车、摩托车畅销欧洲,奢侈品牌受到全世界追捧,日本人尤其为之痴迷。近百年间,意大利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崛起,又为什么衰败了呢?如果你能读懂这段历史,那么对于投资必然将有一番深刻的领悟。我们知道,在现代以前,意大利有过两段辉煌的历史,一段是远古的罗马帝国,一段是近代的文艺复兴。11-15世纪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主要依靠从亚洲到欧洲的商业贸易繁荣,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南亚的香料和宝石,一转手到欧洲就是翻倍的暴利。后来,商人们不满足于单纯的贸易,投身于丝绸和瓷器的模仿制造,便有了驰名欧洲的手工业集群,这被视为是现代资本主义的萌芽。不过,17-18世纪欧陆强权崛起之后,意大利却因为分裂,也有过窘迫的日子。佛罗伦萨在1793年成为了奥地利的附庸,热那亚在1805年被法国吞并,西西里则成为了西班牙的属地。幸运的是,意大利位处欧洲腹地,毗邻德法,这使得欧洲工业革命的余波能够很快蔓延到这里,这是它二次崛起的重要基础。1860-70年代,就在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统一战争的过程中,意大利也在名相加富尔的手中实现了统一。随后,在统一大市场的刺激下,德国工业革命轰轰烈烈的展开,意大利也进入了工业化的征程。1853年,安萨尔多公司成立,这是意大利早期最大的能源和军工集团,生产了意大利在一战中一半的大炮。1872年,倍耐力轮胎成立,早期从自行车轮胎做起,1901年开始生产汽车轮胎。1899年,菲亚特汽车成立,这是过去一百年中意大利工业的王者,背后的阿涅利家族被媒体称之为“王族”。当时的菲亚特,在阿涅利家族一代创始人乔瓦尼·阿涅利的领导下,事业不断壮大。一战时,业务从汽车向飞机、航空发动机、机关枪等业务扩张,这是意大利版本的罗罗、雷诺、宝马。二战时,德国在元首希特勒的治下,诞生了生产经济型小车的德国大众;意大利也有一模一样的版本。由于墨索里尼的上台,法西斯铁腕统治下的意大利开始了军工和重工业的飞跃式发展,菲亚特在二战的四年内,员工数量增长了10倍,从4000人增长到4万人。菲亚特的经济型小车也得以占领了国内市场,成为战后德国大众最主要的对手。可以说,表面上散漫的意大利人跟严谨的德国人似乎处处不来电,但在经济上,意大利却是德国的小迷弟。二战之后,意大利再次迎来战略机遇期。由于盟军的占领,不仅法西斯制度被彻底瓦解了,传统自给自足、闭关锁国的经济体制也被抛弃了。意大利从此打开国门,跟欧洲逐渐融合为一个统一大市场。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最不缺的就是需求,缺的是什么呢?供给。由于德国、法国、荷兰都是战争重灾区,制造业几乎被摧残殆尽,因此最先能实现供给的肯定是获利最大的。意大利就此占到了先机。因为意大利在二战中的损失只有13%左右,是欧洲工业国中损失较少的,所以最先实现了“V型”反转。源源不断的意大利工业品打进了欧洲市场,1953-1959年,意大利GDP年均增长5.6%,1960-63年为7.9%,1964-73年为4.9%。这20年,被认为是意大利的经济奇迹,其工业品世界市场份额几乎翻倍。即使是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因为意大利擅长生产经济型小车、大众工业品,其发展依然顺风顺水,号称是欧洲的“小日本”。菲亚特公司在家族的二代话事人贾尼·阿涅利的领导下,业务从汽车、航空扩张到机械、电讯、保险、金融、报章杂志等各大领域,堪称意大利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的超级财阀。1960年代,菲亚特124车型生产了400万辆,甚至被引进到苏联改头换面成为拉达牌轿车。1970-90年代,菲亚特的熊猫微型车、帕里奥小车打进南美和东欧市场,成为巴西、阿根廷、波兰的冠军车型,出口收入占了总销售额的60%。菲亚特之外,也有一批知名的汽车品牌在冒起。比如阿尔法罗密欧,这是意大利跑车届的元老,创建于1907年,是一战和二战期间各种汽车大赛的冠军。1947年,出身自阿尔法罗密欧的赛车手恩佐·法拉利自主创业,由于其领导的法拉利车队赢得了F1史上最多的总冠军,由此成为了跑车界的新一代传奇。还有玛莎拉蒂,1947年首次将赛车发动机配置到轿车上,发明了激情与舒适结合的GT车型,从此引领了高性能舒适跑车的风流。1963年,拖拉机制造商兰博基尼的老板因为买了一辆法拉利跑车,却发现离合器的设计有问题,在投诉后被法拉利老板反驳:“用不着制造农用车的人,告诉我如何制造跑车。”一怒之下,兰博基尼也跨界进入了跑车市场。当一个行业,连赛车手、拖拉机老板都在跨界进入的时候,可见其当年是有多么的繁荣。其它领域,安萨尔多从西门子引进技术,先是成为了西门子燃气轮机的代工厂,后来逐渐壮大成为全球重要的燃气轮机龙头之一。军工龙头芬梅卡尼卡的狂风战斗机和奥古斯塔直升机卖到了全世界。食品龙头费列罗将自主研发带到新的境界,左手一款用金箔包装的榛果威化巧克力,低成本卖出高价格,右手一款能吃又能玩的健达奇趣蛋,可谓盲盒界的祖师爷。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意大利时尚界。1960年代,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华伦天奴首先在罗马举办了第一场时装秀,他美艳妖娆的风格很快就在上流社会引起了瞩目。乔治·阿玛尼则是在1975年成立,这位先锋设计师的作品在时尚界造成轰动,1982年乔治·阿玛尼成为自40年代的迪奥之后,第二个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设计师。范思哲诞生于1978年,通过跟美国先锋摄影大师理查德·艾夫登合作拍摄的一系列标新立异的大片而声名大噪。时尚女王Prada虽然在1913年就创立了,但几十年来其实都是在破产的边缘徘徊,直到1978年由第三代话事人缪西娅·普拉达接手,才崛起为时尚圈的顶级品牌。1970-80年代,羽绒服品牌Moncler在日本掀起购买热潮,古驰将分店开到香港、东京和佛罗里达的棕榈滩……但花团锦簇之下,危机却已悄悄滋长。意大利的关键问题来自两点:第一,意大利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之上的。1970-80年代的奢侈品牌大爆炸,主要是当时意大利纺织业的繁荣,纺织业出口增长的背后则是意大利在欧洲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菲亚特的廉价小车战略、安萨尔多的代工战略能够成功,跟它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同样密切相关。但到了1990年代,意大利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渐渐失去,来自亚洲的廉价工厂们开始兴起,抢走了原本属于意大利的市场份额。诚然,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故乡,是孕育艺术家的沃土,部分企业可以向奢侈品行业升级;但技术工业呢,就没那么幸运了。技术升级是需要优质教育体系做支撑的,这就涉及第二个问题了。第二,意大利的教育基础和投资,长期滞后。首先是基础教育层面,意大利远远落后于德国和法国。你能想象吗,在1980年代,意大利还有27%,约1500万人口属于半文盲。而在高等教育层面,意大利跟德法的差距就更大了。以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为例,法国有4所,德国和瑞士都有3所,连荷兰和丹麦这种小国都有2所,意大利却一所都没有。没有优质教育的普及,又如何向尖端科技产业升级呢?根本就是无源之水嘛……因此,向上打不过德国、法国的高端制造业,下面又被韩国、中国的廉价工业品蚕食,意大利的危机便一日日的深重起来。以前有一种说法是,意大利是中小企业王国,10个人以下的微小企业占了经济生态中95%的比例。认为这反映了意大利经济的活力。但其实,恰恰相反,这正是意大利经济落后的表现。微小企业之所以一直长不大,问题就在于它们缺乏大规模研发的能力。现代工业基本上都是追求规模效应的,没有规模做支撑,又如何去摊销那高额的研发创新投入呢?别看意大利跑车界涌现出了那么多名牌,其实当时的技术含量真不高,很多零件、模板都是可以通用的,就跟中国的山寨机生态差不多。法拉利的那些早期跑车全都是外包设计的,否则也不至于一个赛车手就能打造出一个品牌来。所以当意大利规模最大的工业龙头,菲亚特都只能徘徊在廉价小车领域,并且拉美和东欧市场日渐被韩国车入侵的时候,意大利的日子就难过了。1993年欧共体的关税被取消,1999年欧元区建立,意大利的国内市场也失守,成了德法工业品的倾销地。意大利经济从此全面沦陷,出现了一波工厂倒闭潮,失业率大幅拉升。怎么办呢?能怎么办,意大利政客们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通过福利制度来将失业者们养起来,延缓社会矛盾的激化。但福利制度是需要巨额财富来支撑的啊,所以政客们又想出了加税和借贷的馊主意。结果就是:企业经营的更加困难,和政府债务的滚雪球般壮大。产业衰败,下岗失业,福利养起来,加税和借贷;产业更衰败,更多的失业,更多的福利,税加不动了,那就来更多的借贷……恶性循环之下,2018年意大利的公共债务占GDP比例达到惊人的134.8%,欧猪四国名副其实。意大利的核心资产们,也一个个的倒下,被外资所收购。1998年,兰博基尼被德国大众收购;1999年,古驰被法国开云集团收购;2011年,宝格丽被法国LVMH收购;2014年,安萨尔多燃气轮机业务被上海电气收购;2015年,倍耐力轮胎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意大利虽然陷入了危机,但乌云中也是有阳光的。下面,君临重点跟大家分享意大利三个投资高手的故事。第一个要讲的是菲亚特。在20世纪下半叶叱咤风云的日子里,菲亚特先后收购了法拉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基本上一统了意大利的汽车界。但它背后的阿涅利家族也心存焦虑:廉价车优势渐失,意大利腹地有限,未来何去何从?汽车业,终归是个拼规模的行业,只要你进入了这个行业,就像进入了一场永远不停歇的淘汰赛。只要规模比别人小,你就得面临着高成本、低毛利率,最终亏损的压力。这种压力按照行业排名,一层层往下压。因此,你的规模只有进到世界前两、三位,才能享有较高的利润率,才是安全的。余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都将被末位淘汰。非常残酷。阿涅利家族很清楚的知道菲亚特的弱势处境,也知道靠自主研发实现销量增长的可能性,已经很低。唯一的出路就是投资并购。准备好现金储备,等待几年一次的周期性下行,低位抄底+耐心持有,这是小散逆袭的最佳增长策略。事实证明,阿涅利家族是个优秀的价值投资者。我们重点看看最近20年的两次大手笔。第一次是2009年,当世界经济危机蔓延,美国的克莱斯勒陷入破产危机的关键时候,菲亚特忽然出手,将它收购了。这一波抄底,时机把握堪称精准。当时的克莱斯勒,经过戴姆勒奔驰的收购又甩卖,一番折腾后资产大幅贬值,负债超过了100亿美元,破产清算已是唯一的出路。菲亚特想买下来,又不想背负这巨债,于是一直在耐心等待。2009年4月30日,克莱斯勒进入了破产保护程序,根据美国的破产保护法,如果在45天的执行期内(即6月15日前)未能达成资产处置方案,那么就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菲亚特一直等到了最后时刻才宣布介入,并在6月10日跟债权人达成了出售方案,这无疑是菲亚特能争取到的最低价格了。收购完成后,菲亚特从世界第十大汽车公司跃升为第六大,规模上了一个台阶。当时这笔收购,很多投资者都不看好:首先,克莱斯勒是个晦气的公司,戴姆勒奔驰在之前花了十年时间都没整明白,菲亚特就能行?其次,菲亚特和克莱斯勒,两个汽车世界的弱者,1+1真的能大于2吗?但事实胜于雄辩,菲亚特赌赢了。2012-2013年,一场欧债危机突然来袭,菲亚特的本土沦陷,欧洲业务出现巨亏,差点没扛过去……当然,他扛过去了,主要原因是它的美国业务,也就是子公司克莱斯勒得益于美国经济复苏,为它贡献了十几亿美元的净利润!破产价抄底+V型反转的大回报,问你服不服?另一次出手是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再次进入低谷,美国销量下跌1.3%,中国销量下跌8.2%,日本销量下跌1.5%,英国销量下跌2.4%……阿涅利家族去各大车企询问了一番,销量靠前的几个都不鸟他。最终,同样危机四伏,规模排名靠后的标致雪铁龙,接过了他的橄榄枝。2019年12月,PSA(标致雪铁龙)与FCA(菲亚特克莱斯勒)签署了联合协议,约定双方以50:50的股比成立新集团Stellantis。新公司将控制13个品牌,包括PSA集团的雪铁龙,DS,欧宝,标致和Vauxhall,以及FCA的阿尔法·罗密欧,克莱斯勒,道奇,菲亚特,JEEP,蓝旗亚,玛莎拉蒂和Ram。年销量高达800万辆,成为仅次于大众、丰田、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全球第四大汽车企业。在最重要的欧洲市场上,PSA的16%+FCA的7%,合计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3%,完全追平大众集团(23%),拥有了和老大一掰手腕的实力。在新公司的持股上,阿涅利家族持股14.4%,标致家族持股7.2%,分列第一、第二大股东。就这样,通过20年间的两笔操作,让阿涅利家族旗下的菲亚特实现了从世界第十到第四的规模壮大,避免了淘汰出局的危险。而阿涅利家族旗下,除了现在的Stellantis,还有跑车公司法拉利,知名物业顾问公司高纬环球,农业设备公司凯斯纽荷兰,足球俱乐部尤文图斯等核心资产。如果未来能持续这20年的投资纪录,阿涅利家族的百年荣耀,还能维持很久。接下来,第二个要讲的,是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他最知名的身份,是四度担任意大利总理(1994、2001、2005、2008),也是二战后意大利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这个政坛不死鸟,有什么显赫的政绩吗?没有。政治对于他而言,更多似乎只是成为意大利首富之后,进一步满足他权力欲望的游乐场。我们重点关注他财富实现的方式。虽然在政坛上的名声不太好,但就投资水平而言,老贝是个一流高手。老贝出身于一个普通中产家庭,中学时就显露经商才华。他当时跟后进的同学达成协议,如果补习后,同学的成绩达标,就收取补习费,如果成绩不达标,则分文不取。因此找他补习的同学,非常多。1960年代大学毕业后,他投身地产行业,依靠战后繁荣赚到第一桶金,随后向媒体行业转型。这是非常关键的一跃。1974年,类似于2014年的中国,地产泡沫已经进入尾声,如果继续赖在地产行业,他的未来将会逐渐暗淡。因此他的果断撤出,是明智的。而媒体行业,当时正处于国家垄断向私人放开的转折点,地方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充满生机。这跟2014-2017年中国媒体行业大繁荣的状况也很相似。这种机会下,你的选择会是什么?涌入媒体行业去创业、淘金吗?老贝的操作,突显了他的战略远见——他没有第一时间开设电视台,加入到媒体大战中去,而是悄悄购入了大批好莱坞电视节目。当时由于没有竞争,他的买入价极其便宜。但这个价格不会一直便宜下去的,节目是电视台的上游,当电视台越来越多,节目需求便急剧上升,价格一路上行。他成了卖矿的土豪,大赚一笔。1978年,形势开始反转,想想2018年之后中国发生了什么?由于媒体竞争激烈,节目采购价格昂贵,视频网站纷纷巨亏,媒体行业被资本市场抛弃了。意大利也是一样的,在接下来的几年,老贝入场抄底。1978年,老贝成立了有线电视台Canale5,1979年买下了电视台Italia
2022年10月10日
其他

BBA快被新能源拍死了,德国还有未来吗?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二,第三章。BBA快被新能源拍死了,德国还有未来吗?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了660万辆,是前一年的2.2倍,犹如席卷而来的巨浪。更让全球汽车界感到震撼的是,这次新能源车革命的领头羊,是美国的特斯拉和中国的群狼,它们正在对统治了汽车业一百多年的德国车发出挑战。这让人们不由得想起十年前智能手机革命浪潮的故事。2009年,诺基亚还以39%的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享受着行业最高的利润和溢价。但仅仅一年后,智能机伴随iPhone4的出现迎来爆发,五年后,诺基亚的份额便跌到了"others"的位置。这就是科技界让人闻之色变的"诺基亚时刻"。德国燃油车会重演这个故事吗?难道辉煌了百年的德国核心资产,就这样要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拍脑袋,我们要回到历史中去寻找答案。事实上,别看今天的德国汽车业很辉煌,但也是经历过无数惊涛骇浪才走到今天的。德国是汽车业的起点。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为一辆三轮车装上了单缸汽油发动机,并申请专利,这一天也被认为是汽车诞生的日子。1887年,德国人戴姆勒制造了第一辆四轮汽车。他和卡尔·本茨二人被誉为“现代汽车之父”。1889-1890年,本茨和戴姆勒先后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两家汽车公司。正是有着这段令人骄傲的历史,奔驰后来才能建立起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高端车第一品牌。不过在那时候,由于汽车生产还缺乏规模效应,通常一年才销售几十辆,因此价格非常昂贵。这就跟今天卖私人飞机的差不多,主要的销售对象只能是达官贵人。1908年,美国福特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经济型车-T型车,1913年,研发出创新的汽车流水线。第一轮汽车工业革命开始了。1910-20年代,T型车一共卖出了1500万辆,并且大量出口欧洲,掀起了一股销售狂潮!复盘彼时,你知道两位汽车界的前辈有多艰难吗?由于一战战败,德国经济本来就不好,经济萧条,再加上T型车的冲击,奔驰和戴姆勒都是连年亏损。1920年的时候,奔驰就跟戴姆勒提出了收购建议,希望能抱团取暖,实现规模效应。但戴姆勒没同意,还想坚持一下。然而形势终归比人强,坚持到1926年,戴姆勒实在扛不下去了。于是戴姆勒奔驰就这样成立了。重组之后,奔驰公司重新梳理了定位,决定不在价格上跟福特纠缠,坚定走高端豪华路线,以此差异化竞争,慢慢的才终于找到了生存空间。戴姆勒之后,德国第三家汽车公司也摇摇欲坠了。这家公司叫艾森纳赫,拥有一个叫迪西(dixi)的汽车品牌,业绩糟糕,最终在1928年被BMW宝马收购了。宝马的创办人是古斯塔夫·奥托,他是尼古拉斯·奥托的儿子,后者的简历相当辉煌,既是四冲程内燃机的发明者,同时也是戴姆勒和迈巴赫的老师。从这个角度看,戴姆勒奔驰和BMW宝马可是师兄弟的关系呢。不过那时候,宝马的主业是飞机发动机,是德国在一战时的主要军火商之一,这个出身跟英国的罗罗、法国的雷诺也是一个模子。但结局却完全不同,因为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宝马在一战后只能转型。最先向摩托车转型,一炮而红,继而向汽车发展,买下艾森纳赫,目的就是快速入局。宝马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因为擅长发动机技术,动力强劲,所以主要强调驾驶的乐趣,在高性能车上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位置。1936年宝马推出的328型车,是跑车界的一代经典,至今仍被许多收藏家和老爷车玩家所钟爱。就在奔驰转型豪华,宝马发力跑车的同时,另一件影响德国车坛的盛事出现了。纳粹党上台,元首希特勒跟英美彻底撕破脸,二战即将爆发!在德国国内,廉价的福特车再也买不到了,但市场仍然有很强的需求,于是希特勒授权成立了大众汽车公司,邀请从奔驰辞职的设计师费迪南德·波尔舍来主持大局。这就是1938年,大众汽车成立的背景,强需求+弱供给,没有不赢的理由。波尔舍有一家自己的保时捷汽车设计公司,它为大众汽车设计了经典的甲壳虫车型,一款定价990马克的经济型小车。由于价格便宜(第一批车是亏本卖的),营销策略上还推出了分期付款的模式,即“每周存5马克,存满990马克,就能得到一台甲壳虫汽车。”1939年底,大约有25万人加入了这个计划,从而一炮而红。这款车最终卖出了2300万辆,不仅在德国畅销,后来随着二战被征用为军车驰骋在欧洲大陆,战后甚至被返销北美。它成功取代了福特,成为战后1960-70年代销量最大的经济型车。奔驰和宝马依靠差异化生存,很好理解,那么又是什么力量让大众汽车能够在经济型车领域最终打败福特的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战后大众汽车出现了一位优秀的CEO诺德霍夫。他通过引入自动化机床,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原本生产一台汽车需要400工时,改良后只需要100工时。第二,战后的美国,员工薪酬大幅上升,在汽车的生产成本上远远超过了欧洲。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战后的福特要转型豪华皮卡,将经济型车的市场让给德国和日本了。就这样,德国汽车业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成功抵御住了福特流水线革命带来的冲击,并逆转翻盘。这是第一波冲击,还有第二波。二战的时候,由于战争需要,大众被征用为军工厂,波尔舍被征调去设计坦克;宝马也重返军工届,生产了一系列的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然后二战战败,大众汽车被盟军接管,波尔舍被投进了大牢;奔驰公司此时的大股东和董事长弗里德里希·弗利克,被军事法庭判处7年徒刑;宝马的工厂被炸成了废墟,并被盟军禁止生产飞机和机动车,不得不靠维修设备、生产自行车来维持生存。另一些位处东德的汽车品牌更惨,随着苏联军队占领东德,不得不跑到西德重新创业,比如奥迪。德国汽车业,几乎被团灭,还有比这更惨的吗?然而7年之后,弗利克被释放,重新将奔驰恢复了生机,并带向一个新高度。1958年,踌躇满志的他以4100万马克将奥迪收购了,可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扭亏为盈,在6年后再度失望的转卖给大众。大众最初的几年,也是被盟军折腾的半死不活,直到1948年经营权回到西德政府手中,诺德霍夫上任CEO,才重新渐渐恢复了元气。1960年代,大众将甲壳虫出口到美国,销售大获成功,这才有钱买下奥迪。甲壳虫的大火,还拯救了波尔舍的儿子经营的保时捷公司。因为每卖出一辆甲壳虫,保时捷都能拿走0.1%的版权费,这为保时捷后来的跑车梦打下了基础。当时宝马已经得到赦免,可以重新生产汽车,但是整个1950年代都处于严重亏损的境地中。1959年的股东大会上,股东们激烈的讨论,是否要将宝马出售给奔驰算了?直到最后一刻,大股东赫伯特·昆特才下定了主意,向银行贷款投入名为“New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难怪老被人盯着,法国竟然藏了这么多宝藏资产!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二,第二章。难怪老被人盯着,法国竟然藏了这么多宝藏资产!2018年,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拘留华为高层孟晚舟,刹那间引起了中国人的群情激愤!据说当时,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名为《美国陷阱》的书籍,被眼尖的记者发现了。《美国陷阱》这本书,讲述的是一段法国阿尔斯通高管皮耶鲁齐和孟晚舟相似的遭遇……阿尔斯通,这家成立于1928年的公司,在水电设备、核电站、高铁产业上都曾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尤其是在高铁产业上,它1978年研制出了法国第一列TGV高铁,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科技产业大衰败,英国的核心资产还有什么?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二,第一章。科技产业大衰败,英国的核心资产还有什么?2016年3月,由DeepMind公司开发的AlphaGo程序以4:1击败了韩国围棋冠军李世石,令世人震惊!李世石是韩国围棋界的天才少年,属于攻击型选手,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手的弱处主动出击,此前多次在决赛中以劣势完成逆转。但攻击型选手,通常防御力都要差一些。因此中国人表示不服,中国围棋第一人、此前获得“六冠王”称号、连续四十个月排名人类围棋世界第一的柯洁,主动表示要跟AlphaGo进行一番切磋。切磋的结果是:2017年5月23日至27日,柯洁与AlphaGo进行人机大战,三番棋全败。这再次深深的震撼了中国人。要知道,早在20年前的1997年,IBM公司的电脑“深蓝”就打败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但围棋,因为算法更加复杂,一度被中国人认为是不可能被计算机征服的最后堡垒。如今,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下,这种骄傲也被击得粉碎了。更夸张的是,AlphaGo自我迭代速度极快,一年之后,DeepMind公司发布了AlphaGo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君临的投资三大定律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十章。君临的投资三大定律经常有读者问君临:“我是来炒股的,为什么要看历史呢?”这个时候,我会告诉他:“成功投资的所有秘密,其实都在历史里。”很多年轻人,就是太着急了,只想看股票,看今天明天的涨跌,最多看看上个季度的业绩。然后抓住一个致富密码,一头冲进股市里去。殊不知,这样的操作,偏偏是失败的根源,所有的韭菜行为,都来自无知和短视。因为无知,就会有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A股是不一样的。”“巴菲特来到中国,也要变成巴韭特。”“为什么主力和庄家,总是在针对我?”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所有我们在经历的,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先辈们都已经趟过无数遍。然而年轻人,不经历过一些世事,不撞过南墙,有些事是不会理解的。君临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埋头钻研各种玄妙的K线图、蜡烛图;继而学习财务学知识、估值理论;又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去对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跟踪、业务拆解、小心翼翼的避开雷区。但后来,我忽然顿悟了。当我梳理历史,对照投资大师们的教诲;再回顾曾经的股市人生,打工与创业,阅读与修行的一切;我发现,所有大师们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这些道理放到各行各业,万事万物,也都是成立的。大道至简。真正重要的,是一些简单的道理,并让这些道理上升为我们的信仰。从此,知行合一。————下面,我们对本书第一卷的内容进行回顾,并梳理出君临的投资三大定律。第一章,我们考察了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进化史。获得了两个观点:第一,宇宙万物一直在不停的进化,并且进化速度越来越快。地球的每一次天崩地裂之后,物种生态都进化出了更高级的下一代;最近一次的冰河世纪之后,现代智人主宰地球仅仅过去了一万多年,已经能将沙子提炼成芯片、光伏,开始研发AI人工智能,并迈出了征服火星的旅程。这正是我们对未来保持乐观的理由,尤其是在那些我们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它们吧。在科学的投资指引下,明天一定会更好的。第二,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而且进化到最繁荣的时候,往往就是高风险期。最大的问题是:你根本无法预测、无法想象,风险会从哪个角落里突然迸发出来。巨虫时代被石炭纪燃煤事件给烧没了;即使是逃过去的两栖类和海洋生物也95%被二叠纪的有毒气体事件窒息;恐龙时代被从天而降的陨石给灭绝了;巨兽时代躲过了冰川期,却躲不过人类的长矛围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和中国的元谋人,一度霸占了亚欧大陆,最终却被后浪残杀殆尽……这就带出了投资中的第一个正确姿势:自下而上。我们唯有在谷底,在黑暗的熊市底部进行投资,才是具有安全边际的(确定性)。如果在繁荣的牛市里,从上往下看,那么等待着我们的,或许还有一段时间的繁荣,也或许马上就是悬崖峭壁。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并且很可能结果是不幸的。这是大多数人投资失败的根源。————第二章,我们考察了人类在东非、两河流域、古埃及、波斯的文明中心转移史。东非高原有着最好的人类生存环境,却因为缺乏护城河,导致农业的收益率较低,于是文明进化缓慢,最终输给了其它地区。两河文明和古埃及的对比,同样能清晰的看到:两河文明在农业资源上具有先发优势,因此文明起步更早;但古埃及因为护城河更优越,而逐渐创造出了利润率更丰厚的高端产业链。波斯文明更是一个没有护城河的极致案例:这个帝国总是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必须不断打鸡血,增强力量对外扩张,否则就容易内爆,或被竞争对手打败。结果往往是大热崩盘。因此,在长期投资中,护城河是最值得重视的一个关键点。————第三章,我们考察了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三个早期文明的逆袭史。从三个文明的进化和分化中,我们能总结出以下一些基本规律:第一,落后的边缘文明是可以超越文明中心的。除了外在的客观条件(文明中心的自我衰落、更低的生产成本)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与先进文明的联系,由此获得交流学习的机会。第二,适度的竞争非常重要,这将大大加速新兴地区的文明进化。典型的两个例子,就是古希腊双雄争霸和重商主义,带来教育的繁荣,进而推动了政治改革和科技创新;以及古中国的五霸七雄竞争,带来君主对人才的庞大需求,进而形成了诸子百家和治国之术大流行。反面例子是古印度,虽然在十六国时代也一度形成了宗教、权谋和异端邪说的大繁荣,但护城河的缺失、过于激烈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人才资源浪费的局面,使得繁荣未能持久。归纳来看,适度的竞争+长期的学习再创新,是文明进化的关键要素之一。翻译成投资语言:一个良好的竞争格局,是长期投资获得成功的基础。管理团队的受教育水平、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非常重要。————第四章,我们考察了汉朝和罗马两个文明的基业长青史。主要的启示有两点:第一,最重要的依然是深厚的护城河。第二,在护城河不足的情况下,先进的制度提供了同样重要的价值。纵观历史,杰出领导人的出现,往往是随机的,但对一个文明的影响力又是决定性的。先进的制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人才选拔机制,让好的领导人源源不绝的涌现。因此,良好的企业制度将是长期投资中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点。————第五章,我们考察了公元300-600年间的黑暗历史。公元300-600年这段乱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灾难,却也是一段可以带给我们无穷智慧和启示的历史。从投资的视角来看,这里完整展示了一段大熊市里,各色人等的挣扎和奋斗。温暖的气候带来了农业文明的繁荣,当气温突然下降的时候,农业文明被摧毁,内卷和战争随之而来,大熊市就出现了。在熊市中,也有结构性的行情,主要出现在两个地方:第一,那些受冲击最弱的板块,由于资金的涌入,反而迎来了小牛市行情,比如热带的印度;第二,那些传统蓝筹板块中,受冲击较小的细分领域,也有弱势反弹的机会,比如东晋、波斯萨珊、东罗马帝国。但以上这些领域,都不会是下一轮大牛市行情的主线。大牛市行情一定是出现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尤其是被砸得稀巴烂的,改革成本最低的地方,创新收益率反而最高。但一切,还是要看板块中的那些人的努力。在中世纪,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的文盲体质,让欧洲失落了一千年,只能继续经历漫漫长夜。当欧洲人在拥抱基督教、分封豪族、不断的分裂国家的时候;宇文泰和他的子孙们在推行灭佛运动、打击豪强、不断的增强国家的力量,于是统一最终出现,行情反转!我们以宇文泰为例子,展示了一名长期投资者在熊市谷底,如何通过七次精彩的操作,成为终结三百年乱世的第一人。他是我们每个投资者都值得学习的楷模。————第六章,我们考察了唐宋和阿拉伯帝国两个盛世文明史。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盛世(牛市)为什么在中国和中东两个主要的文明中心再次出现了?结论有几点,首先是气候的回暖,其次是政治的统一,带来社会的稳定和投资回报率的提升。再其次,是适度的竞争、市场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带来了创新大爆发。一般来说,在一个存在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里,人类通过市场交换物品和思想,人口规模越大的社会,集体学习和进化的速度就越快。另外,更多样化的社会,也能增加创新的可能性。其它几个要素都是以前的文明中出现过的,只有市场的规模和复杂性是这个时期才出现的。翻译成投资语言:企业的规模和业务多样化,是经受市场的打击之后,能否焕发新一春的重要因子。第二,盛世(牛市)里应该投资什么?文章以李靖、李绩、苏定方三大名将灭东突厥之战作为案例,衍生出以下几个观点:1,识别牛市主线的重要性——抓住主线的早晚,决定了你的收益率。2,拥有足够的耐心,是实现收益率最大化的关键。3,永远要知道,如何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这是成功投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4,牛市中,也有板块的轮动,因此要能够抓住底层的变化逻辑。————第七章,我们考察了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葡萄牙帝国、西班牙帝国的壮大史。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宋朝是当时文明世界的高峰,相当于是业绩最好的热点板块龙头,金国大概相当于龙二。成吉思汗的蒙古国,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散户,资金量有限。这种情况下,要拿下热点板块龙头、龙二,需要付出的成本无疑是巨大的,投资回报率其实很低。而那些中亚的国家,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相当于是业绩较差的冷门板块。它们的股价处于被抛弃的低位,买入的成本极低。你虽然只是一个小散,但是却可以轻松的买到大量的股份,当经济回暖、板块复苏的时候,你的回报率毫无疑问将吊打其它追逐热点的投资者。在周期的循环波动中,不断复制这个模式,你在全球资产中的份额占比自然不断扩大。这就是逆向投资的道理,也是蒙古帝国得以不断壮大的秘密。其它几个帝国,也是这个道理。西班牙的收益率比葡萄牙更加耀眼,只因为它走了一条更加无人敢于尝试的新路。连经验丰富的葡萄牙航海家们都畏惧的逆行之路。————第八章,我们考察了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史。重点是科尔特斯以几百人征服几十万人的阿兹特克帝国这个传奇案例。这趟征服,最重要的是耐心。逻辑是这样的:第一步,上岸之后,首先征服一个印第安小部落。以他的士兵数量和装备,完全可以实现。第二步,将这些印第安人训练成为自己的士兵,或者结为盟友,让他们提供后勤补给,成为向导和外交人员,壮大自己的实力。第三步,再次征服一个印第安部落,规模略大一点,自己有把握能够拿下的。第四步,再次训练他们成为士兵,或结为盟友,进一步壮大实力。第五步,不断复制上面的步骤,保证每一步都是具有确定性的,逐步壮大实力。这是一个典型的价值投资思路,低位买入具有确定性的资产,耐心等待股价的上涨,长期持有,不断重复。虽然短期来看,收益率似乎不高,但耐心坚持,一年一年下来,长期复利非常惊人!后来的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同样是类似模式的复制。传奇海盗德雷克则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虽然有过辉煌的瞬间,但最终依然失败了。这正是短线炒股必然失败的根源。————第九章,我们考察了十八世纪以来最近300多年的文明史。重点讲述了战神拿破仑这个案例:拿破仑是人类史上最聪明绝顶、勤奋好学的人物之一,但依然在轰轰烈烈中走向了失败。拿破仑的失败,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值得深刻警示的教训:原因可以找到很多,比如后期缺乏耐心,穷兵黩武,盲目自大。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一点:在战略方向上,选择了跟英国、俄罗斯等大国、强国火拼。这就像是我们投资中,过于自信,非要去热门板块中内卷。这里面的不确定性太大了。毕竟这个世界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即使是战神拿破仑,也有能克制他的对手。当我们在战略上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向,那么战术上再多的努力,也将难以挽救失败的结果。其次,我们讲述了大英帝国在经历了辉煌的十九世纪之后,是如何被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追上并超越的。这是一次处于和平年代之间的文明中心转移,完全是非战争方式实现的。一些新兴强国,耐不住性子,试图以战争的方式加速霸主地位的更迭,比如德国、日本,他们最终都失败了。而另一些新兴强国,保持了足够的耐心,坚信时间站在自己的一边,于是顺利实现了超越,比如美国。有些国家,虽然受到人口规模的限制,整体实力有限,但经济也进入到了先进发达水平。比如北欧、瑞士、新加坡等地方。文明的进化似乎进入了另外一个逻辑——第一,对于追赶者来说,不去主动挑衅霸主,才是最好的崛起方式。第二,只要避免发生毁灭性的战争,资本自然会从高成本的地区流向低成本的地区,以提升投资回报率,霸主是拦不住的。于是二战之后,战争出现的频率开始大幅度的减少。尤其是大国之间,那种依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断对外扩张,实现领土占有的场景完全消失了。由于战争的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使得传统的文明争霸模式结束了。人类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状态:一个构筑在更庞大的全球人口规模上,依赖教育、学习、交流、创新的投资,不断实现加速进化的新阶段。————整体上,这本书的第一卷讲的就是一个进化的世界观。宇宙:宇宙万物处于永恒的进化定律中,危机总在繁荣时悄悄的周期性出现,寒冬过后春天总会到来。文明:中东、西方、东方三大文明的进化史,就是一部连接交流、融合创新、并购壮大的历史,未来最终将汇合成一个大一统的地球文明。决定一个文明进化速度的要素,包括:1,地理条件,拥有护城河的保护,位处文明中心的边缘,适度的竞争格局,具备良好的交通和信息条件。2,人口规模,消费端带来更大的市场规模,能降低供给端的生产成本,带来利润的增长,分工协作也能更专业化,带来创新效率的提升。3,政治制度,第一,提供社会稳定保障,减少战争、饥荒和疾病对进化的伤害;第二,保护和促进创新,在法制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教育等方面降低创新成本;第三,提供优秀的人才选拔机制。4,领导人,往往是文明基因突变的关键。当一个杰出的领导人出现,施行改革开放、富国强兵等政策,往往是文明崛起的拐点。纵观历史,杰出领导人的出现,往往是随机的,但对一个文明的影响力又是决定性的。从古至今,制度进化的一个重要考察点,则是人才选拔机制。越优秀的制度,孕育杰出领导人的概率就越高,这正是现代西方文明/跨国企业能保持数百年强盛的关键。而制度的进化,跟人口规模和多样化也有密切的关系。人口规模越大,越多样化,并保持适度竞争,制度进化的速度往往越快,人才出现的概率也越大。在过去的数千年历史中,中东、中国、欧洲文明能够保持领先,跟三个地方的人口规模巨大紧密相关。而西方能够在最近500年脱颖而出,率先进入工业社会,则跟其适度的国际竞争,类似春秋战国的形势有很大关系。文明的进化规律,主要由以上这些要素组成,往往互相推动发展。这些,和投资需要看懂的行业发展、好公司特征是类似的。既复杂,又有着相通的逻辑。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也是相同的道理——我们需要建立起进化的知识体系,不断学习,能够看懂好公司。什么是好公司?处于一个好的赛道里,有良好的竞争格局,拥有优秀的团队和企业制度,业务能够不断进化的。因为万事万物都在不断进化中,因此才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跟上最新的时代变化。这是投资中最花时间的环节。这是“知”,然后是“行”。道理也很简单,那些成功的伟大案例早就明白无误的告诉了我们答案:第一,超额收益通常来自创新和无人区的探索,来自跟大多数人相反的逆向抉择。当所有人都在抛售这只股票的时候,你是否有勇气买入?当我们深切的知道,这是一家好公司的时候,毫无疑问应该回答:必须的。我们在“知”的环节造诣越深,“行”的时候便能越果断。第二,保持耐心,等待最佳的交易时点。只有在两者实力差距最大时交易,才能获得最大的胜利果实。其余时间,就是耐心等待,或者耐心持有。投资最忌讳的,就是在不确定性中,频繁交易,这正是短线投资失败的原因所在。理论上来说,牛熊转换之间,出手不应该超过两次。我们在“知”的环节积累越多,“行”的时候便动作越少。这就是君临的成功投资三定律:第一条,进化:终生学习,看懂好公司。(世界观)第二条,逆向:逆向投资,买在困境时。(价值观)第三条,耐心:耐心等待,最佳交易点。(交易观)道理很简单,做到却并不容易,知行合一,其实是非常难的事情。这正是君临要写那么多内容的原因,希望这些东西都能融化成我们的信仰,成为肌肉记忆。时时提醒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君临投资史》是君临的投资笔记整理,目前大致规划了八卷内容,其余各卷都是以上三条定律的展开。卷一,进化,宇宙--英法的文明进化史卷二,进化,亚欧发达国家的核心资产扫描卷三,进化,美国投资史(知名投资大师系列)卷四,进化,美国核心资产(10家企业和10个板块)卷五:逆向,俄罗斯,美国,中国建国史卷六:逆向,产业投资系列卷七:耐心,中国六段历史卷八:进化,中国核心资产(10家企业和10个板块)——目录链接:序章: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卷一.第一章:仰望星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卷一.第二章:为什么护城河如此重要?卷一.第三章:逆天改命之路!卷一.第四章:四百年的基业长青!卷一.第五章:永远相信人类的智慧!卷一.第六章:抓住盛世的大机会!卷一.第七章:逆向投资,创造奇迹!卷一.第八章:保持耐心,迈上传奇之路!卷一.第九章:战神拿破仑和文明史的终局!--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战神拿破仑和文明史的终局!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九章。战神拿破仑和文明史的终局!1688年的光荣革命,相当于是英国版的改革开放。它标志着:自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持续85年的阶级斗争结束了,英国整个社会转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上来。几乎在同时(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随后又陆续发表了微积分数学,发明了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将英国带进科学革命时代。这些科学定律在当时并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作用,但它们却影响深远,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英国人从此意识到,并非“凡是上帝说的都是对的,凡是上帝的指示都应该遵循”,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于是中世纪的神学枷锁终于被打破了。接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殖民带来了一个庞大的海外市场,1720年的四国同盟战争打败西班牙帝国更是带来空前的大牛市(南海泡沫)。需求繁荣刺激技术创新,工业革命开始萌芽了。1709年,达比发明了焦炭炼铁的技术,使得炼铁业开始摆脱对木材的依赖,煤炭的需求出现了爆发性增长;1725年,哈里森发明了航海精密计时器,使得安全的长距离海上航行成为可能,全球化联系日益加深;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了织布机的飞梭,使得棉花织布的效率大大提升,纺织业逐渐成为英国的支柱产业。政治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当这几件事情同时都在发生的时候,人类文明史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创新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人类开始挣脱农业的周期律,进入到由工业和金融周期主导的阶段。许多年后,一位英国银行家霍顿发现,无论哪个时期,在过了几年相对繁荣的好日子之后,总会经历一场恐慌性的萧条。他记录下来了英国最早的一些经济危机年份:1702年、1705年、1711~1712年、1715~1716年、1718~1721年、1726~1727年、1729年、1734年、1739~1741年、1744~1745年、1747年、1752~1755年。可以看到,几乎每3-5年,就会出现一轮经济危机。每一次,都是经济自我复苏,而且多数时候经济在复苏后都会上升到更高水平的一个状态。但是,每一次复苏都只有几年时间,随后又会发生新的危机,并再次摧毁经济。需要说明的是,经济危机和股市周期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1920年正好是经济危机,因为四国同盟战争还在打着。但是曙光已经看见,人们的预期已经变得乐观,而法国的纸币新政带来了货币放水效应,于是一场大牛市(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便出现了。这些经济周期,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行业库存周期或金融创新带来的小型危机,通常每3-5年来一次;有的是设备更新周期或债务周期带来的中型危机,通常每8-10年来一次;有的是技术创新放缓或两极社会分化带来的大型危机,通常每60-100年来一次。当大型危机出现的时候,意味着社会内卷已经十分严重,战争便成为了最后的解决方案。1752~1755年这场大型经济危机过后,紧接着的便是一场18世纪的世界大战。1756-1763年,英国-普鲁士联盟VS法国-奥地利联盟,在北美洲、印度、西非海岸、欧洲大陆爆发终极的全面决战——七年战争。这场战争波及全球十几个国家,造成140万人死亡,被认为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过后,出现了两个结果:第一个,英国抢走了法国在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广阔殖民地,海外市场更大了。战后,英国经济出现新一轮的繁荣,工业革命正式轰轰烈烈的展开了。1764年,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保持耐心,迈上传奇之路!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八章。保持耐心,迈上传奇之路!16世纪的西班牙真是风险投资界的顶级高手,靠着4笔不凡的投资赢下了整个世界。第一笔是对意大利人哥伦布的投资,发现了新大陆,从此享誉天下。人们从此知道,只要你有好的创意,在别处又壮志难酬,去找西班牙王室就对了,他们的眼光不一样。很快,一个葡萄牙人找上门来了。麦哲伦,16岁入职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所,25岁参加了去东非、印度和马六甲的探险远征队,一直到32岁才回国,曾经被困在一个孤岛上几个月,39岁之前的七八年一直在非洲和东南亚探险。航海经验丰富,孤岛求生能力一流,无疑是当世顶级的探险家。简历非常漂亮,是个值得信赖的人。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很快下了判断,“那么,你的项目计划是什么呢?”“环球航行。”麦哲伦回答,“我相信地球是圆的,我将证明这一点。”他继续说:“如果这一切被验证的话,那么西班牙将能够获得一条新航线,从美洲大陆跨越大海到达东方的新航线。”他很清楚,此时的西班牙虽然已经发现了新大陆,但新大陆上还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矿产,收益率还很低。相比起来,葡萄牙通过垄断东方航线,从印度、中国明朝、东南亚的香料贸易中获得的收益率要高得多。像丁香、豆蔻、胡椒这些东方调味品,能让食物化平淡为神奇,在当时非常受欧洲贵族阶层的欢迎,欧洲售价和亚洲进货价之间通常能达到10-30倍。在1506年,西非的黄金和亚洲的香料占了葡萄牙国家收入的一半以上。正是靠着这条绕行非洲到亚洲的东方航线,才让葡萄牙取代了威尼斯,跃居成为16世纪初欧洲第一强国。西班牙国王当然很羡慕。但是现在的葡萄牙,早已是土豪一个,靠着滚滚财源打造了一个强大的海军舰队,对它的贸易航线进行垄断保护。所以羡慕归羡慕,西班牙也只能干咽口水。而现在,有人告诉他,可以找到一条去往东方的新航线,这真的让他心动。但他还是有些疑虑,“你是葡萄牙人,为什么不去找葡萄牙王室投资?”“我去了,但他们对现有的一切已很满意,认为没有必要再去浪费钱,投资那些路途更远、成本更高的航线了。”“好的,这个项目我投了。”接下来的三年(1519-1522),麦哲伦率领着五艘船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出发,花了两个半月横穿大西洋,绕过美洲的最南端,又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实现了人类第一次横越太平洋……这是个智慧、勇气和耐心合为一体的非凡人物。他所要经历的困难,比哥伦多要多得多。在绕行南美最南端的时候,由于天气寒冷、粮食短缺,水手们甚至发生了叛乱,其中三条船的船长联合造反。麦哲伦用智慧将叛乱平息,造反的船长被刺杀,其中一条船沉没。经过一个陌生海峡的时候,狂风怒吼,巨浪滔天,如此持续了两天,船只差点沉没,所有人面如死灰。麦哲伦用他的勇气鼓励所有人,并将这条陌生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又过了一个多月,当他们终于要进入太平洋的时候,其中一艘装载了最多粮食的船圣安东尼奥号,偷偷逃走并返回了西班牙。麦哲伦仍然保持着极大的耐心,坚持前行。终于在一年八个月的航行(1519.8-1521.3)后,他们到达了菲律宾群岛,这里已经属于亚洲地界。不幸的是,麦哲伦的性格弱点害了他——在菲律宾的宿务,他跟当地土著发生激烈的冲突,暴躁的性格让他失去冷静,最后被土著乱刀砍死。随后,环球航行在新船长埃尔卡诺的领导下,经印度洋绕行南非进入大西洋,回到了西班牙,全程8万公里。出发时的五条船,回到西班牙时只剩下一条船了。这趟航行意义非凡,这是人类史上已知的第一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而对西班牙来说,最大的意义是找到了一条通往亚洲的新航线,并且将菲律宾群岛收为新的殖民地。当然,相比于菲律宾,开发美洲大陆对西班牙更加重要。为他们完成这一切的,是科尔特斯,一位比麦哲伦更具有惊人的智慧、勇气和耐心的人物。他在大学读过法律,后来当过军人,被派来新大陆服役,随后做过农民、公证员、政府财政官、古巴圣地亚哥市长,职业经历相当丰富。1519年2月,34岁的他被派往墨西哥,去征服阿兹特克帝国。(6个月后,麦哲伦才出发环球航行。)当时的新大陆,最早被征服的是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岛屿,像巴哈马、古巴等地方,毕竟这些地方人迹罕至,更容易被征服。而要获得更丰厚的收益,就必须进军大陆,那里有更多的人口和潜在的矿产。传说在墨西哥,有一个上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其中最强大的阿兹特克帝国拥有数十万人口,以及大量的黄金。科尔特斯的目标,就是摸清这个帝国的底细,并寻找到宝藏和黄金的所在地。这个项目是科尔特斯主动向西班牙的古巴总督请缨的,由于资金有限,他甚至抵押了自己的家产来获得贷款。出发时,他招募到了600名士兵,其中弓弩手32名,火枪手13名,还有14门火炮和16匹马,一行人乘坐着11条船浩浩荡荡的在墨西哥登陆了。科尔特斯很清楚前方的困难,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自己手下的几百人大多数是流浪汉、酒鬼和无业游民组成。前途吉凶未卜,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他必须展现充分的智慧——在出发前,他就跟所有人许诺,这趟探险中所发现的黄金和宝藏,20%将献给国王,20%由他分走,剩下的60%都将由探险队成员平均分享。这个股权激励计划,让团队成员非常满意,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光芒。科尔特斯也必须展现充分的勇气——探险队一登陆,他就下令将全部的船舰凿沉,是的,不留一条船。只有这样的破釜沉舟,才能将所有人凝聚在一起,视死如归,不达目的不罢休。他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出发前,他就制定好了详细的计划,他的真正目标根本不是黄金和宝藏,而是征服阿兹特克帝国。这看似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600人VS数十万人的庞大帝国,这怎么可能做到呢?但他却具有足够的信心,否则他也不会主动请缨这个项目了。这趟征服,最重要的是耐心。逻辑是这样的:第一步,上岸之后,首先征服一个印第安小部落。以他的士兵数量和装备,完全可以实现。第二步,将这些印第安人训练成为自己的士兵,或者结为盟友,让他们提供后勤补给,成为向导和外交人员,壮大自己的实力。第三步,再次征服一个印第安部落,规模略大一点,自己有把握能够拿下的。第四步,再次训练他们成为士兵,或结为盟友,进一步壮大实力。第五步,不断复制上面的步骤,保证每一步都是具有确定性的,逐步壮大实力。你看,这是一个典型的价值投资思路,低位买入具有确定性的资产,耐心等待股价的上涨,长期持有,不断重复。虽然短期来看,收益率似乎不高,但耐心坚持,一年一年下来,长期复利将会非常惊人!终有一天,我,科尔特斯,将成为新大陆的主人,将阿兹特克帝国踩在脚下。科尔特斯对此具有十足的信心。接下来的征服之旅,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在推进,很快他就获得了第一个部落。他发现,印第安人十分害怕马和大炮,战马的冲锋和大炮的轰炸,威力巨大,让他们感觉像是天神下凡。他决定利用好这点,充分放大渲染力度,以加剧他们的恐惧心理。然后通过这些第一批效忠的印第安人,他了解到,阿兹特克帝国的统治还非常落后。这个帝国虽然已经出现了文字,但是还很原始,因此知识水平非常低下,大概跟两河文明的苏美尔时代,或者中国的商代差不多。因此,他们的文官管理系统覆盖的范围很有限,与其说是帝国,不如说是几个城邦结成的同盟。对于远离城邦的印第安部落,他们只能采取威慑统治的方式,靠暴力达到目的,其它印第安部落都是敢怒不敢言,怨气极大。这是科尔特斯可以充分利用的。因此,随后他就制定了攻心为上的策略,要求他的手下坚决善待印第安人,禁止施暴于他们。为了管束住手下那些莽夫,他甚至下令绞死了一名抢劫印第安人的士兵,以儆效尤。科尔特斯的策略非常管用,在他的约法三章之下,被征服的印第安人感受到了善意,尤其是跟阿兹特克帝国的暴虐对比鲜明,从此变得忠心耿耿。征服行动越来越顺利,登陆8个月过后,他们已经将帝国之外最大的一个印第安部落,拥有4万多人口的特拉斯卡拉部落给收服了。现在,他的实力已经强大到可以跟阿兹特克帝国抗衡了。1519年11月8日,科尔特斯站到了帝国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外,眼前是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泊,湖泊里有数百块沙洲,沙洲上是农田、房子和林立的金字塔神庙。这是一座水上城市,交通靠桥梁和独木舟,精神气质一模一样的西半球“威尼斯”。看着这座神奇的城市,科尔特斯有点眩晕,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眼下,站在他身后的,是400名西班牙士兵,以及1000名精锐的印第安武士。这次来,他没有全副出动,因为是阿兹特克国王邀请他来的,对方或许是感受到了他的威胁,因此想请他去谈判,摸一摸底细。国王亲自出城来迎接他,展示了盛大的排场,甚至让他住到了王宫里去。当然,谈判是不欢而散的——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本来就不可调和。但没有关系,科尔特斯早就做好了准备,他有更先进的武器,一千多名精锐的士兵,而国王就在身边。这是非常好的机会,他马上就抓住了。科尔特斯将国王绑架,挟天子以令诸侯,并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筹集足够的黄金。直到目前为止都很顺利,甚至顺利得有点让人难以相信,但意外还是出现了,这次意外差点毁了他的整个计划。他的上司,古巴总督,在听说了他的事迹之后,嫉妒不已,于是集结了一支更强大的远征队来讨伐他。这支远征队有1400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同时配备了80匹战马,90名弓弩手,80名火枪手和20门大炮。指挥官被下达的命令是:将科尔特斯以“叛国者”的罪名处死。科尔特斯很快也收到了消息,他评估了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手的先进武器虽然更多,训练也精良,但是人数远不如现在的自己。他手下的印第安人现在有好几万,虽然装备差,但经过改装仍然具有优势——他很清楚对手的弱点。西班牙士兵大多数靠剑盾作战,都是短兵器,只要让印第安人配备长矛就足以打败他们。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对手的指挥官阵亡,一千多名西班牙士兵被收编,进一步壮大了科尔特斯的军队实力。但他还是大意了。就在科尔特斯走后,留在王宫里看守国王的士兵,完全失去了约束,他们在城内为所欲为,激起了阿兹特克人的愤怒。科尔特斯回到王宫没多久,怒火被点燃,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出现了。经历了一夜的混乱之后,国王被石头砸死,三分之二的士兵死去,大炮和黄金被丢弃,科尔特斯失魂落魄的逃了出来。这就像是我们投资中经常会遇到的金融危机,猝不及防,当崩盘忽然出现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对于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一些明显的泡沫是可以躲过去的,但总有些风险防不胜防。人在江湖走,哪能不挨刀?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唯一需要拥有的,只有耐心。科尔特斯决定重头再来,他逐个联系印第安盟友,慢慢的壮大队伍,一年之后,他带着3万印第安大军再次站到了特诺奇蒂特兰城前!三万大军虽然将城市重重包围住,但由于这是一座水上城市,湖水就是护城河,科尔特斯短时间内也攻不进去。但没关系,时间站在科尔特斯这一边。帝国城外的补给线被切断了,十多万人的城市,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没有补给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最后甚至出现了吃尸体的惨状。而科尔特斯这边,需要的只是耐心。他甚至利用科学知识,组织建造了十多艘帆船,虽然制作水平很粗糙,但足以对帝国的独木舟水军进行降维打击。就这样,科尔特斯花了五年不到的时间,实现了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完全征服。科尔特斯的智慧、勇气和耐心,毫无疑问可以比肩那些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即使放到今天,也会是顶级的投资大师。大约十年之后,另一位冒险家皮萨罗,征服了南美的印加帝国。印加帝国拥有600万人口,比阿兹特克帝国要大得多,皮萨罗出发时的军队只有177人和62匹马。两者的差距甚至更加惊人。但皮萨罗拥有一个优势,他认识科尔特斯。科尔特斯不仅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了皮萨罗,甚至还将他引荐给了西班牙国王,国王为他后来的征服行动提供了足够多的政治支持。也就是说,皮萨罗固然是个一流的冒险家,但他更多是在科尔特斯的指引下前进的。这正是价值投资的魅力所在: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加上一些智慧和勇气,在复利的滚动下,每个人都能缔造传奇!————西班牙帝国正是由哥伦布、麦哲伦、科尔特斯、皮萨罗这些冒险家缔造的传奇。印加帝国被征服后,又过了十年左右(1546),南美内陆发现波托西银矿,从此大量的白银被运回西班牙,回报终于出现了。接着,越来越多的金矿和银矿被发现,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西班牙从新大陆获得的金银矿产价值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0万亿元人民币。除了矿产业的繁荣,热带种植业是第二个繁荣起来的产业。在中美洲热带地区,蔗糖种植业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因为糖这种调味品,跟亚洲的胡椒等香料类似,能够让食物产生神奇的味觉反应,当时非常受贵族阶层的欢迎。由于甘蔗只能在古巴等热带地区种植,产量有限,因此价格也一度贵得离谱。在利润的吸引下,成批的西班牙农民向新大陆移民,也有大量的黑奴被从非洲卖到美洲,以取代因为天花流行而死去的原住民劳动力。于是,新大陆的人口、种族和语言,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不断进化,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到十六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帝国已超越了葡萄牙,跃居世界第一强国。这个帝国在欧洲-西班牙-美洲大陆-菲律宾-亚洲之间,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全球性贸易网络。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秘鲁的利马,菲律宾的马尼拉是最核心的三个节点城市。它们将亚洲的丝绸、瓷器、香料集中到马尼拉,然后跨越太平洋运到利马,供应美洲市场,再从美洲收集黄金、白银和蔗糖,跨越大西洋运到塞维利亚,分发到欧洲各地。这个帝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另外,西班牙帝国无意中也产生了两个后果——第一,它将美洲的农业物种带到了世界各地,玉米、土豆、辣椒、南瓜、花生、瓜子、烟草……永远的改变了现代人类的饮食,并且让地球人口从此开始加速增长。世界人口在古代的增长是很缓慢的,1500年4.25亿人,1600年5.45亿人,1700年6.1亿人;但是随后增速明显加快,1800年突破了9亿大关,1900年飞速上升到15亿人的水平,2000年达到了60亿人口……人类文明的进化速度越来越快了。第二,大量黄金和白银的输入,使得西班牙本土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工商业变得无利可图。当时的西班牙确实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繁荣,这些财富让王室财政充裕,可以支撑起一支庞大的军队,一方面保护了它的海上贸易线,另一方面也让它拥有足够的资本在欧洲大陆上争霸。但它没有意识到,本质上,西班牙帝国就是一个土豪财主,跟今天的石油国类似。这让它陷入了“资源诅咒”之中,对工业创新造成了巨大的抑制。上层贵族因为财富来得太容易,慢慢的就失去了冒险的欲望,对于低利润率的工业投资也毫无兴趣。大众阶层缺乏工厂打工的机会,要么呆在本土当农民,要么移民去海外,于是精英都出走了,留在本土的都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两极分化巨大,自然造成社会的动荡,帝国的前途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了。————第一个挑战它的,是英国。1558年,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在她统治的半个世纪里,英国迅速的富了起来。怎么富的呢?重商主义,致富第一。伊丽莎白对于搞钱有极大的热忱,她鼓励搞圈地运动,将农民都赶到手工业作坊去织毛衣,出口到海外市场;她鼓励搞航海贸易,什么走私、抢劫、贩卖黑奴,只要能搞到钱,她都想尽办法去支持。于是,当西班牙冒险家的后代们越来越愿意躺在金矿上,享受稳定收益率的时候,英国的冒险家开始大批涌现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德雷克、雷利、吉尔伯特三位。吉尔伯特是纽芬兰的征服者,他率领着一支殖民远征队深入寒冷的新大陆最北端,打劫当地的渔船,宣布纽芬兰为女王所有。雷利是南美圭亚那地区的发现者,一生经历颇为传奇。他是牛津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学识渊博,温文尔雅,是个诗人,甚至还在监牢里写了一本名著《世界史》。雷利也提出了最早的海权论,下面这段名言就是他说的:“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最终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但他大学毕业后,却去当了一个海盗船的船长,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有文化水平的海盗船长了吧。随后,他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去南美寻找黄金,后来又转战北美洲,试图在那里建立第一个英国的北美殖民地。雷利在英国招募了117名想移民新大陆的人,将他们拉到今天美国的弗吉尼亚州,然后扔下他们,去别的地方继续冒险。一年之后,他回来想看看这批人的境况,却发现他们神秘的消失了。虽然这次北美殖民计划失败了,但他的远见卓识让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跟随着他的脚步,移民到北美大陆去。毕竟那时候西班牙人的关注重点在中南美洲。中南美洲有更多金矿、银矿,适合搞高利润率的甘蔗种植园,温暖的气候也让来自南欧的西班牙人更习惯。西班牙本土就只有几百万人,能来新大陆开拓的就那么丁点人。因此,气候寒冷、缺乏金银矿的北美洲,就被他们战略性的放弃了。这就给了英国人发展殖民地的机会。由于雷利的远见卓识、巨大的贡献和优雅的谈吐,据说后来他成为了女王的心上人,备受宠幸,也因此惹上了杀身之祸。影响力最大的冒险家,则非德雷克莫属。这是第一个指挥了全程环球航行的船长,他的智慧、勇气和耐心甚至比麦哲伦更出色。他没有麦哲伦性格暴躁的缺点,因此能避免在小事上翻船,也让他成就了更传奇的一生: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德雷克10岁时就投身于航海事业,从一名见习水手做起,17岁就买了一艘小帆船,自己做船长,帮人在近海运输货物。这是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日复一日,类似于现在的长途货运司机,这养成了他的耐心。利薄,风险高的职业特性,又进一步磨练了他的细心。直到有一天,他听说表哥霍金斯在三角贸易中获得的巨大财富,毅然的加入到霍金斯的远航事业中去。霍金斯主要是为西班牙人提供服务,后来他得知,新大陆上的西班牙殖民者正急需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大西洋上的黑奴贸易利润率非常高。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西班牙政府的垄断限制,外国人禁止从事这块业务,因此供给端紧缺,价格居高不下。在巨大的利润率吸引下,霍金斯决心排除万难,冒险进行英国人的第一次三角贸易。所谓三角贸易,即欧洲人从家乡出发,装载满船的盐、布匹、烈酒等商品,运到非洲贩卖,然后用这些钱向非洲部落购买黑奴,满载运到美洲大陆,最后再换成糖、烟草、宝石等商品运回欧洲。这条三角形的贸易航线,每一步都是对方急需的商品,均能带来超额利润率。尤其是黑奴贸易,更是其中利润的大头。因此,作为三角贸易的创始人,1563年第一趟远航过后,霍金斯便已经跃居英国富豪榜,甚至英国王室也听说了他的事迹。一开始,伊丽莎白女王表示,霍金斯的这种不道德贸易理应受到谴责,但是当她听说了霍金斯的利润率之后,很快就改变了主意。女王将自己一艘700吨的海船折合为4000磅的股份,偷偷的投资了霍金斯的船队。第二次远航回来的时候,女王非常满意,甚至为他颁发了一枚勋章,勋章的图案是一个被捆绑的黑人。第三次远航的时候,年轻的德雷克加入了进来,但不幸的是,这一次出事了。由于霍金斯的非法走私活动,威胁到了西班牙帝国对海上贸易的垄断,他们决心加大打击力度。当霍金斯的船队逗留在美洲的时候,一支西班牙反走私武装部队发现了船队,并对他们展开袭击和屠杀。结果,三分之二的走私船丢失,损失惨重。回到英国后,霍金斯和德雷克痛定思痛,他们分道扬镳,又彼此合作,决定在后半生用另一种方式打败西班牙帝国。霍金斯弃商从政,先进入国会,随后担任海军财务官和海军给养官,负责主导英国海军的装备升级。他从亲身经验出发,推动研制一种新型的军舰,这种军舰体积不大,但是行驶速度快,掉头灵活,并且装载了一种新型大炮,发射更快、射程也更远。传统的西班牙式战舰,大炮笨重,发射慢,更多只是起到威慑作用,要取胜还是要靠拢敌船,并登上甲板进行近身肉搏。因此以体积大、装载士兵多为特点,行驶速度相对缓慢。两者相比,西班牙传统战舰像是步兵,英式新战舰就像是骑兵,无疑后者的战斗力更强。霍金斯从此成了英国海军现代化的第一人,当然过程是漫长的,绝不是三五载就能看到成果,这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德雷克则开始率领着船队,深入到新大陆的第一线,在西班牙帝国的眼皮子底下,进行无休止的袭击和掠夺。他甚至在当地发展了一个情报网络,与其它黑奴、海盗、走私犯们结为盟友,随时掌握西班牙运送黄金、白银回欧洲的运宝船的踪迹,趁机下手。其中一次大型的抢劫活动,他准备了15个月,获得了2万多英镑的战利品,回国后轰动一时,被英国人誉为“民族英雄”。但德雷克毕竟非池中之物,海盗这个职业远非他的人生梦想。他随后开始升级自己的眼界和认知,积极向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学者们请教,并开始潜心规划一个更大的项目。他认为,大西洋板块由于商业价值大,收益率高,西班牙做了重兵防守。他的海盗行为可以一时得逞,但绝难以持久,随着西班牙军队力量的增强,他终有一天可能失手。要想获得更大的收益机会,必须进入西班牙的冷门板块,太平洋航线。那边同样有不菲的奢侈品,香料、丝绸、瓷器、黄金,但是却缺乏军事保护,就像是落跑的肥羊,这样的机会确定性要高得多。这不就是逆向投资的思路吗?果然是顶级海盗。1577年,德雷克率领着5艘船启航了,横渡大西洋之后,往南走,9个月后抵达了传说中凶险的麦哲伦海峡。在这里,他经历了和麦哲伦同样的风暴,更糟糕的是,一艘船沉没了,另外几艘船在失散后选择了放弃前行,原路返回英格兰。只剩下德雷克一艘船,在前途未卜中驶进了茫茫的太平洋。在行驶途中,他们被风暴吹到了更偏南5个纬度的地方,意外发现了另外一个神秘海峡,后来被命名为德雷克海峡。进入太平洋后,他们沿着大陆海岸一路向北行驶,当抵达秘鲁附近的时候,果然不出所料,这里有着大把缺乏武装保护的商船!一通熟练的流程后,他们赢得了海盗生涯以来最辉煌的战绩:80磅黄金、26吨银块和宝石。随后,他们驾驶着运宝船满载而归,本来想着寻找一条西北航线从北冰洋直接返回英国,但是失败了,于是把心一横,干脆横渡太平洋,重走一遍麦哲伦的史诗级远航。由于缺乏准备,这条太平洋航线让他吃足了苦头——一群人每天只能吃一点长了虫子的干粮,喝发黄腐败的水,由于缺乏新鲜食物,每个人都出现了坏血病,牙龈肿胀、牙齿脱落、鼻孔流血、四肢萎缩.每个人都病恹恹的,身体发出巨臭,耳朵出现幻觉,陷入到了神经崩溃的边缘。直到68天的煎熬后,他们终于踏上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土地,补充了新鲜的食物,随后进入亚洲板块,人烟渐密,行程才逐渐轻松起来。1580年,经过持续3年的航行,他们回到了英国。女王亲自接见了德雷克,她得到了传奇海盗献上的巨额财宝,其中最大的一颗宝石至今还镶嵌在英国女王的王冠上。传奇海盗还给她献出了一套经过深思熟虑后,如何通过深入西班牙帝国的敌后,以游击战削弱对方实力,壮大自己的战争策略。激动的女王为德雷克加官进爵,封他为“皇家海盗”,让他领导英国海军对西班牙帝国发起持续数年的骚扰战。1588年,忍无可忍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决定对英国摊牌。7月31日,130艘舰船+2.9万水兵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和197艘舰船+1.6万水兵的英国海军展开决战。结果是毫无悬念的一边倒,笨重的西班牙战舰根本无法靠近灵活的英国战舰,仿佛被溜猴似的被英国战舰一点点消耗弹药,最终弹药耗尽任凭宰割。无敌舰队遭受了耻辱性的惨败。在这场经典战役中,霍金斯和德雷克都参加了战斗指挥,德雷克作为海军副司令更是名满天下,从此成为海盗传奇中的传奇。故事就此结束了吗?没有。作为人类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哪里是一场战役的失败,就会从此崩盘的呢?!真相是:这仅仅是英国-西班牙百年争霸的第一回合。西班牙方面,它开始反思失败,改进海军装备,从此有效抑制了英国的海盗行为;更重要的是,它有着一个庞大的新大陆,可以为它贡献源源不断的财富,短期的失败还伤不了元气。英国方面,自西班牙的防御体系变得更完善,冒险家们的偷袭行为便日益艰难了。1589年,英国远征队在加勒比海上遭遇西班牙军队狙击,惨败而回;1596年,霍金斯和德雷克率领的远征队在加勒比海上再次战败,两位传奇海盗魂归大海。1601-1604年,英国联合荷兰对西班牙发起多佛海峡之战,西班牙在初期失利后,更换了海军指挥。名将斯皮诺拉指挥西班牙军队对英荷联军发动了血腥的奥斯坦德之围,经过三年的围攻,英荷联军在付出了近5万人的伤亡后最终投降。为什么英国的海盗偷袭战最终失败了呢?君临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海盗这门生意是一个极差的生意模式。它依靠寻找敌人的防御体系漏洞,来获取偷袭机会,因此风险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即使是一个极为优秀的海盗,也难以保证每次都成功。但一次失败,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而且,每次海盗袭击,其面临的市场环境都是变化的,也就无法实现标准化复制,难以长期做大。最后,缺乏独占市场,缺乏护城河,都是它的致命问题。本质上来说,这门生意跟短线炒股类似,投机性很重,因此即使是传奇的交易高手,也只能赢得短期的辉煌。要打败西班牙,英国还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探索。————就在英国的海盗生意陷入困境的时候,荷兰站了出来。荷兰国小、民寡,1588年才成立荷兰共和国,当时的人口不过150万左右。它曾经还是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为自由打了80年的独立战争(1568-1648)。这样的小国,又是如何崛起的呢?核心秘密是:它走了一条和英国完全不同的金融创新之路。荷兰和古希腊、葡萄牙类似,它们都是帝国边缘的海洋小国,因为土地贫瘠,被迫发展海洋贸易;又因为传统产业收益率低下,因此逼着人民玩命搞创新(穷则思变),由此无意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创新策源地。古希腊是制度的创新者,率先出现了立法、共和、民主三大制度改革;葡萄牙是航海的创新者,率先发现了绕行非洲到达东方的新航路;荷兰则是金融的创新者,在这里爆发了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大革命。这一切都要从荷兰的独特地理位置说起。荷兰位处西北欧交通中心,西欧第一大河莱茵河从瑞士出发,流经奥地利、法国、德国,最后经荷兰注入北海。因此,所有进出西欧内陆的商品,都要经过荷兰这个门户。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商人聚集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商人主导的社会。商人们在经营过程中,领悟到要想赚钱,长期来看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依靠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率;第二个,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依靠低成本,获取合理的利润率。荷兰商人没有办法像葡萄牙或西班牙一样获得垄断利润率,于是他们只能想办法在大众市场上创造低成本的竞争力。最重要的是资金成本。围绕着这个核心,荷兰人在如何低成本的获取资金上,进行了一系列前无古人的探索。首先是,降低融资方的信用成本。最早的股权分红思想,是在葡萄牙大航海时期出现的,王室为了鼓励冒险家出海探险,规定冒险家发现的土地和财富,将由私人和王室共同分享利益。葡萄牙当时颁发了很多特许状给私人冒险家,让国家繁荣起来,其它国家自然也跟风学起来。慢慢的,人们发现,多个人合作组成一个公司形式,比一个人冒险的风险成本要低,更具有可持续性。1553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家莫斯科公司,这是一家由英国王室颁发特许状的贸易公司。最初目的是想要开辟一条从英国跨越北冰洋直达中国的新航线,为此船队还携带了一封英国国王写给明朝皇帝的信件。开辟新航线的任务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技术制约而最终失败了。三艘商船中仅有一艘幸存,并在阴差阳错之下漂流到了当时与世隔绝的俄罗斯。幸运的是,它得到了沙俄伊凡雷帝的同意,拿到了与俄罗斯通商的权利,从此这家公司就垄断了与俄罗斯的贸易,因此被称作莫斯科公司。接下来,西班牙公司(1577)、黎凡特公司(1581)、威尼斯公司(1583)、摩洛哥公司(1585)、几内亚公司(1588),东印度公司(1600)也纷纷成立。黎凡特公司是早期影响力比较大的,黎凡特一词源于拉丁语Levare的“升起”含义,指的是日出之地,和中国古代的“日本”“朝鲜”这类词差不多意思。对于英国人来说,日出之地指的是地中海东岸那片地方,由于其经商对象是中东的奥斯曼帝国,当时正处于国力最强盛的时候,因此贸易额是上面几家公司里最大的。当时,女王本人也向该公司秘密投资4万英镑,占了公司全部资产的一半。同期,英国对岸的荷兰,也掀起了公司成立的热潮。其中,从1595年4月至1602年间,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14家公司合并为一,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这家公司后来获得了荷兰议会授权的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贸易垄断权。你可以看到,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几乎是在同时成立的,也同样获得了所在国家颁发的特许垄断权。在开始的时候,他们没有什么不同。渐渐的,一些事情出现了变化。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在荷兰成立,这是世界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银行。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银行出现在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比如1171年成立的最早国家贷款机构“国家借放所”,1580年成立的最早国家银行“里亚尔布市场银行”,后来改名为“威尼斯银行”。但意大利的银行有个问题,它们普遍只为少数贵族和宗教阶层提供服务,只赚有钱人的钱,类似于今天的高端私人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创新在于:它为全民提供存款业务,同时为所有商人提供低息贷款服务。由于客户群更广泛,业务规模自然更大,由此实现了更低的银行经营成本。银行的经营成本低了,就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结果,商人们的经营成本变低了,在跟海外同行竞争的过程中,就变得更有竞争力了。商人们的经营成功率不断提升,还贷质量也就提升了,于是银行的业绩增长,便能提供更高的利率吸引客户存款。越来越多的周边地区有钱人,听说荷兰存款利率高,于是纷纷将钱存到荷兰去。由此,一个不断良性循环的金融信用体系就形成了。这便是荷兰金融创新的核心:面向大众。但银行毕竟是B2C的金融机构,融资是间接的,考虑到经营风险和投资回报率,它往往倾向于给业绩稳定、有信誉度的传统公司提供融资服务。这就产生了高风险高回报的成长型公司对大众直接融资的需求,于是C2C的股权交易市场出现了。1609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诞生,它跟阿姆斯特丹银行是同一年成立的。第一只可上市交易的股票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质变发生了。当时的贸易公司,是一种极为重资产的商业模式:首先,你需要支出大笔资金去买货;然后,你还需要支出大笔资金去买船;接着,运输过程中,你还需要支出资本建立一个安保体系,以保护商品不被劫掠。你看,初始投入成本是很高的,并且,未来的收益还极其不稳定,异国他乡的政治动荡说来就来,翻脸翻得比书还快。这种业务模式,是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型,一般只有王室贵族才敢投资。现在,证券交易所出现了,贸易公司可以方便的对全社会进行资本募集,募集的资金不仅量大,成本低(零利息),还没有还债压力。于是,荷兰的贸易公司从此具有了强大的资金优势,在海外市场迅速后来居上。影响力最大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的业务范围在东半球,因此主要对手是葡萄牙。当时葡萄牙的势力还是很强,要想从他们手上抢到一些贸易据点并不容易,一开始连连失败。1606年,联合柔佛王国攻击葡萄牙的马六甲,战败;1607年,攻打葡萄牙控制的莫桑比克岛,战败;1622年,攻打葡萄牙控制的澳门,战败;1625年,攻打葡萄牙的加纳海岸,惨败;1627年,试图封锁澳门,再次惨败;连续不断的惨败,让公司董事会非常沮丧,于是不断更换管理层,直到1619年新的公司总督科恩上任。科恩是个有战略眼光的狠人。他选择了一个当时还尚未被葡萄牙人占领,远离主航线的偏僻地方巴达维亚,建立了东印度公司的地区总部。巴达维亚,也就是今天的雅加达,位处马六甲海峡南面一千公里远的爪哇岛上,当时仍然相当荒凉。在无人注意的角落,科恩开始一步步打造他的亚洲贸易帝国。首先,他开始探索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的印尼,这里当时只有几个伊斯兰小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原始部落状态,文明水平很低。很快就有了进展,他占领了盛产丁香和胡椒的马鲁古群岛,还有盛产肉豆蔻的班达群岛。为了独享垄断权,他残忍的将班达群岛上的原住民杀死或赶走。英国东印度公司也瞄上了这块地,期间派兵过来攻打巴达维亚,这场仗打了有两年。荷兰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帮助了它,让它得以及时扩大军事力量,保住自己的贸易基地。随后,科恩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个亚洲内部贸易计划:将印尼的胡椒、檀香木运到中国卖,再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运到日本卖,最后在日本装载满船的白银回到总部。这是一个亚洲版的“三角贸易”计划,好处是降低了跨洲运输的成本和安全风险。毕竟,从欧洲绕行非洲到达亚洲的长途航线,现在还处于葡萄牙的垄断之下,随时都有被劫掠的可能性。如果能避开这个风险,投资收益率将大大提高。总部批准了他的计划,于是科恩1622年派兵占据了澎湖列岛,这个列岛处于东亚航线的关键节点上。不过两年后(1624),大明帝国派兵抢回了澎湖列岛,荷兰人只好退守台湾,这里离明帝国更远一些,尚未纳入有效管治范围。1638年,科恩取得了日本的信任,在长崎建立一个贸易站点,成为日本的独家贸易伙伴。1640年,科恩联合柔佛人再次攻打葡萄牙控制的马六甲,成功赶走了葡萄牙人。从此以后,日本-中国-东南亚这条贸易航线就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独家生意,庞大的利润滚滚而来。由于公司每年给政府分红18%,由此让荷兰政府财力日增,1648年终于打败西班牙军队,彻底赢得了独立。1640-1670年的三十年间,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巅峰,它借着资金优势,不断夺走葡萄牙人的贸易站点:斯里兰卡、好望角(开普敦)、孟加拉、波斯、暹罗(泰国)。到166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拥有150条商船,40条战舰,5万名员工和1万人的私人武装。在它的势力范围内,自组佣兵、发行货币,跟一个殖民地政府并无差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为40%,其中日本市场的获利占38.8%排名第一,台湾获利占25.6%排名第二。不过,1662年郑成功将荷兰人赶出了台湾,大大冲击了东印度公司的业绩。除了东印度公司,主要发展奴隶贸易、贵金属、烟草、蔗糖、海盗和殖民业务的荷兰西印度公司也获得了不小的影响力。这家公司成立于1612年,第一大股东是荷兰政府,第二大股东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它的业绩来自北美的贸易站点新阿姆斯特丹(后来改名为纽约),加勒比海上的波多黎各和维京群岛,南美的圭亚那和苏里南。不过,在西半球,西印度公司的对手是实力更强大的西班牙帝国,进展并不顺利。在跟西班牙的长期战争消耗下,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的境地,1674年破产解散,后来那些殖民据点要么被西班牙收走,要么被英国人抢走。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在整个17世纪,依然是荷兰的黄金时代。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在冷门板块印尼的投资,开发香料群岛,随后发展日本-中国-东南亚的贸易线,一步步壮大实力,最终不断挤占葡萄牙的亚洲市场份额。这又是一个经典的逆向投资+耐心扩大战果,最后成就霸业的典范。在17世纪最鼎盛的年代,荷兰区区一个小国便拥有商船队1.6万艘,占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世界运输船只的三分之一,整个西北欧的海上贸易都被它垄断了。就在荷兰人如日中天的时候,善于学习的英国人也在悄悄的摸着石头过河。英国东印度公司登场了。这个公司跟荷兰东印度公司几乎同时成立,发起人是传奇商人兰开斯特,他曾经是德雷克的手下,参与了那场光辉的击败无敌舰队之战。1591年,他率领一支探险队,进行了英国历史上首次去印度的远航,最远到达斯里兰卡,1594年回到英国。随后,他就开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筹办。由于在东南亚贸易上败给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兰开斯特决定将重点放在印度次大陆。17世纪的印度正处于莫卧儿帝国的黄金时代,沙贾汗和奥朗则布都是较为有名的皇帝;而且葡萄牙人也在印度享有很大的势力,果阿是葡萄牙帝国在东方最大的贸易站点,至今已经营了一百多年,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让早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有点无从下手。兰开斯特拜访了另一位探险家拉尔夫·菲奇,后者曾经深入印度内陆探险,拜会了莫卧儿帝国著名的阿克巴大帝,是历史上第一个实现此番壮举的英国人。菲奇告诉他,莫卧儿帝国其实对葡萄牙人的垄断也不满意,他们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海军实力,才被迫跟葡萄牙人合作。如果有另一股力量加入进来,削弱葡萄牙人的势力,是莫卧儿帝国乐于看到的。兰开斯特明白了,从此开始走上层渠道,通过英国国王和莫卧儿皇帝建立联系,再借助莫卧儿的行政力量,一步步在印度发展贸易、开辟站点,挤占葡萄牙人的份额。1612年,英国公司和葡萄牙舰队在印度坎贝湾发生了一场海战,战争的胜利让英国人逐渐开始占据上风。到1650年代,英国公司在印度的金奈、孟买、加尔各答都建立了贸易据点,市场份额已明显超过只在果阿和孟买建有基地的葡萄牙人。但随着英国人势力的增长,他跟莫卧儿帝国的矛盾却越来越大。这就不好办了。没有了印度皇帝的支持和保护,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绩开始放缓,甚至停滞,这是他在17世纪的影响力不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关键。英国人把心一横,干脆自己在印度土地上建立军队、铸造货币,搞独立大计。这让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无法接受。1685年-1689年,双方打了一场英国-莫卧儿战争,东印度公司战败,大量资产被没收,还被迫缴纳15万金卢比的罚款。按照今天的汇率计算,这笔罚款的估值大约高达80-100亿人民币。英国人元气大伤。但东印度公司没有放弃,它依然留在印度,耐心等待新的机会。奥朗则布是一个残暴的皇帝,他采取极端的宗教政策,要求所有臣民都皈依伊斯兰教,激起了许多印度人的不满。在他统治的后期,反伊斯兰教的印度人纷纷揭竿而起,1681-1707年,莫卧儿帝国陷入了20年的德干战争。战后的印度类似于黄巢起义之后的唐朝,从此各地军阀割据,整个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还记得西班牙人科尔特斯是如何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吗?分而治之,从最弱小的部落开始,一个一个征服,在保持确定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对资产版图的占领,直到最终实现目标。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是这么干的。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写道:“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大莫卧儿的无上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摧毁,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塔人摧毁,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摧毁;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都征服了。这是一个不仅存在着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的国家,这是一个建立在所有成员之间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排他思想所造成的均势上面的社会。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社会,难道不是注定要做征服者的战利品吗?”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提出要在“领土霸权的基础上”保卫公司的“商业霸权”。这标志着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功能不再只是扩大贸易,还包括了建立殖民地,公司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再只是英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的有力工具,还是一个集商业、政治、军事、司法四位一体的政商机构,拥有了比以往更大的权力。到1720年,英国15%的进口来自印度,几乎所有亚洲进口都通过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经营着棉花、布匹、茶叶、烟草、鸦片的贸易——廉价的印度棉花被引入英国,让英国的纺织业在欧洲获得了竞争优势,成为工业革命的支柱产业;从中国引入茶叶到印度大量种植,返销英国后,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印度种植的鸦片,后来大量走私出口到中国,利润率惊人,这块业务的收入一度占到了总收入的七分之一。东印度公司还在殖民地内发行货币,收税,维持着一支庞大的军队,这已是一个伪装成公司的国家。要知道,1700年时的印度已经有1.5亿人口了,比整个欧洲或美洲的人口都要多得多。掌控了印度,让英国的实力一下子就上升了好几倍!再加上同期,英国本土正在发生的光荣革命(1688年),荷兰执政威廉在英国议会的秘密邀请下,入侵英国,成为了英国国王。威廉跟英国议会达成了协议,愿意接受《权利法案》的规则,从此进入君主立宪制时代。在新的制度下,共和精英们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是时候,再次发起对西班牙帝国的挑战了!1718-1720年,英国、荷兰、法国、奥地利合力,对西班牙发起了四国同盟战争。战争的结果几乎是一边倒:1718年,在英国海军和奥地利军队的联合攻击下,位于西西里岛的西班牙舰队被摧毁;1719年,一支3万人的法国军队攻入西班牙的巴斯克和巴塞罗那,大肆劫掠;另一支英国军队袭击并占领了西班牙的大西洋港口。1720年,在连续的战争失败下,西班牙国王被迫签署屈辱的海牙条约,从此失去了在欧洲的霸业。英国人终于依靠他们的智慧、勇气和耐心,赢得了对西班牙帝国的决定性胜利。从1596年德雷克魂归大海,至死不能瞑目,到他的弟子兰开斯特筹办英国东印度公司,再到公司后来的掌舵者们学习西班牙人科尔特斯的智慧垄断印度贸易从此强大,并最终联合荷兰、法国、奥地利在1720年击败西班牙。漫长的124年过去了。两代日不落帝国,从此交换了权杖。事实证明,短线投机式的海盗传奇,再耀眼也不过是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要赢得长期的成功,唯有依靠坚韧不拔的意志,向科尔特斯学习,走逆向投资+耐心持有的道路。1720年,在巨大的战争胜利鼓舞下,英国国内爆发了历史上第一场有记载的大牛市,英国议会授予南海公司在西班牙殖民地的贸易垄断权。所有人都在畅想着,在西班牙帝国惨败的土地上,南海公司将获得无与伦比的业绩增长机会!知名散户牛顿也参加了这波炒作,无意外的被割了一波韭菜。——目录链接:序章: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卷一.第一章:仰望星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卷一.第二章:为什么护城河如此重要?卷一.第三章:逆天改命之路!卷一.第四章:四百年的基业长青!卷一.第五章:永远相信人类的智慧!卷一.第六章:抓住盛世的大机会!卷一.第七章:逆向投资,创造奇迹!--
2022年9月20日
其他

逆向投资,创造奇迹!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七章。逆向投资,创造奇迹!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部落的统一,加冕成吉思汗。他的剑遥指南方,发誓要在十年之内将金国用铁蹄踏平,将金国皇帝千刀万剐。他当然有这样做的理由:金国人和蒙古人有着上百年的血海深仇,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就是被金朝钉在“木驴”上处死的。“木驴”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这粗看是个木头做成的驴,细看却布满了长达一寸的金属倒刺,犯人坐在驴上,倒刺插进身体,还要被马牵着沿街示众,直到渐渐流血过多而死。后来,由于蒙古人常常反叛,金世宗时还每过三年就搞一次遣兵剿杀,谓之“减丁”,避免人太多了管不住。这种血海深仇,金国自然要被列为第一号攻击对象。成吉思汗也有赢得战争的足够能力。他18岁起兵,孤身一人将部落壮大,花了十几年时间完成蒙古统一;背后不仅仅是军事谋略,更是政治智慧:颁布《大扎撒》法典以法治国、推行军民合一的千户制改革、严格训练以一敌百的怯薛军。为了灭金,他更是做了整整五年的军事准备。首先将金国周边的附庸部落和小国剪除,偷偷策反金国边境的一些守将作为内应,利用商人和使臣刺探金国情报……一直到1211年,成吉思汗才正式开始对金国的大规模军事攻击。然而,打金国的困难之大,依然超出了成吉思汗的想象!1211年,野狐岭之战,蒙古10万军队打金国45万军队,打得非常艰苦,激战三日,双方都死伤惨重。随后,金国不敌,退守中都,因城垒坚固,又有重兵防守,蒙古军攻城失利,撤围。1212年,蒙古军发起第二波攻击,虽然有所斩获,但成吉思汗在指挥攻城时中箭,无奈撤围。1213年,蒙古军发起第三波攻击,金国布下铁蒺藜百余里,将居庸关、紫荆关等各路关口用冶铁封固关门,严阵以待。成吉思汗在周边村落抢掠一番后,只能再次无奈撤围。战争一直持续到1218年,八年过去了,虽然有一些进展,但始终未能将金国打趴下。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人口的巨大差异:金国有5300万人口,军队100万,而蒙古国只有70万人口,军队15万。人口差异是75倍,兵员差异是6.6倍,这么悬殊的倍数,金国每人吐口水都能把你淹死。其次,是装备的优劣对比:金国有常年修建下来的关口、城池,有从宋朝学来的先进火器技术。蒙古有什么呢?无非是脑袋灵光些,骑兵跑得快一点而已。开始的时候,蒙古军队搞偷袭,一旦打不下来就佯装撤退,当敌兵来追的时候,忽然掉头反杀,赢下战役。但后来,金国学聪明了,就是紧闭城门,你敢靠近就用各种火炮轰炸,万箭齐发。蒙古骑兵也就歇菜了,一筹莫展。金国的火炮可是相当厉害的,要知道,他们常年跟宋朝打仗,而宋朝却是古典农业时代科技最先进的国度。宋朝以前,战争还是靠冷兵器的刀枪剑戟来近身搏杀;但宋朝这代,却出现了一场热兵器技术的革命,包括霹雳炮、震天雷、火箭、火毬、火枪、火炮等相继被发明。宋朝还发明了水战车船,水军+火炮,让金国就此被长江拦住,无法南下。还有一种床弩也相当厉害,把三张大弓合并起来,需30人才可拉开,发射的时候箭如标枪,近距离直接钉入城墙里,攻城士兵藉此攀缘而上。在和宋朝的百年对抗中,金国自然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这些,已足够蒙古军头痛了。无奈之下,成吉思汗只能一边组建蒙古炮军,学习南方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一边等待机会。忽然有一天,大将哲别回来了,禀报:“大汗,我把西辽国灭了!”“???!!!”成吉思汗听得虎躯一震!西辽可是个大国啊,国土面积350万平方公里,跟金国差不多大;位处中亚,当年金国灭辽,辽国的皇族耶律大石带了一支军队跑到中亚去,拳打脚踢,无意中建立了一个近百年历史的大国。这个国家虽然是契丹人的政权,但是信佛教,用儒家思想治国,文官系统照搬汉人典章,在中亚和西方有很大影响力。以至于今天,俄罗斯和东欧、北欧许多国家,还是将中国称呼为“契丹Cathay”。成吉思汗在打金国的时候,也会不时派些小分队去周边部落扫荡,轻装上阵,能赢固然好,即使输了损失也不大。这种作风,类似于现在的风险投资。两年前,哲别就是在这种思路下被派去打西辽的,只给了两万人。没想到啊,这两万人,两年时间,竟然就把一个中亚大国给灭了,真是奇迹!为什么哲别能如此轻松的就灭掉了西辽呢?原来,西辽经过近百年的传承,皇位已传了六代,最新一代的皇帝屈出律是个篡位者,道德败坏,全国上下早已天怒人怨。而且,屈出律在篡位前,曾经在蒙古草原上跟哲别打过一仗,惨败而回。所以当听说哲别带领着大军打过来的时候,屈出律吓坏了,马上弃城而逃,在帕米尔山谷中躲起来,然后被山中猎户包围活捉交给了哲别。就这样,哲别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西辽给灭了。意不意外?!!!这场灭西辽之战,竟然赢得如此轻松,一点小投入就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回报,不禁让成吉思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再对照一下自己,重兵打金国八年,除了在郊外打打猎,回报率极其低下……或许可以再试试……或许换个方向真的会有奇迹……成吉思汗也不确定,但他已经下定决心。1219年,他亲率20万大军西征,分四路进攻另一个中亚强国花剌子模。花剌子模由突厥贵族建立,面积3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万左右,拥兵40万,当时正处于国力鼎盛的时候,远非已经没落的西辽可比。但尽管如此,他们在蒙古骑兵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一年之后,花剌子模便土崩瓦解了,皇帝摩诃末一路逃亡到里海中的一个小岛上,隐姓埋名。成吉思汗随后返回蒙古,派哲别带着蒙古军继续西征,看看天花板到底在哪里。这次西征的战绩更加辉煌——哲别大军1220年南下波斯先掳掠了一番,1221年转战高加索地区,1222年击败了格鲁吉亚,随后进入东欧的钦察草原,1223年夺取了热那亚共和国控制的黑海港口苏达克,震惊欧洲!1224年,蒙古大军沿着里海、咸海北岸,大摇大摆的回到蒙古草原,一路征服了整个中亚地区。这收益率,完全超出了成吉思汗最乐观的预计!是时候总结投资逻辑了。君临认为,这次西征能够超预期,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中亚地区,甚至东欧草原,都是游牧民族为主,习惯于打野战对攻。这种情况下,蒙古骑兵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优势。第二,在跟金国的对战过后,蒙古组建了炮军。这支炮军要赢金国很难,但是打中亚那些落后地区,那就是妥妥的降维打击了。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在其名著《世界征服者史》中,曾经记载了蒙古人西征攻打穆斯林城堡时使用的一种火器。“当无策可施时,契丹(指的是来自中国的军队)匠人制造的一种牛弩,其射程为2500步,被对准那些蠢货。流星似的射弹烧伤了魔鬼般的异教徒的许多士兵……”这种火器巨大的威力,让蒙古军队在攻城时轻松了许多,因此得以一路碾压过去。自汉朝时,匈奴人发明了马镫,东亚文明的军事技术水平跃居世界顶级,这种自东向西的征服便常常发生。匈奴西迁,成为了瓦解罗马帝国的“上帝之鞭”匈人;大月氏受到匈奴的攻击,南下中亚和印度,建立了贵霜帝国;柔然西迁,成为了欧洲的阿瓦尔人;契丹西迁,建立了西辽,至今东欧和北欧人都称呼中国为“契丹”;突厥西迁,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等一系列国家;而蒙古人的西征,则是最新的一个例子。征服中亚之后,这时候的大蒙古国已经脱胎换骨了,一个疆域上千万平方公里,人口数千万的帝国已悄然形成。这时候,再回过头来打金国,不是轻松多了吗?可惜,成吉思汗已经看不到这一天了。1226年,成吉思汗征伐西夏,灭夏前夕病逝。继位的是他的第三子窝阔台,这同样是个有智慧的人——他按耐住了贵族们对金国的讨伐之心,决定继续西征,以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1229年,3万蒙古军远征波斯,将大蒙古国的边界一路延伸到两河流域、土耳其东部,直接与东罗马帝国毗邻。这次远征过后,蒙古国的疆域已达到1500万平方公里,兵源丰富,实力碾压金国。1231年,窝阔台终于兴起三路大军伐金,第二年占领中原,第三年联合宋军南北夹攻,金哀宗被困孤城8个月后绝望自杀。从1211年第一次伐金算起,至1234年最终灭金,蒙古人花了23年时间才终于完成成吉思汗的夙愿。灭金不容易,灭宋就更难了。如前所述,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拥有大量先进的火器,再加上长江天险,水军封锁,让蒙古人非常头痛。唯一的突破口是长江上游的四川和襄樊方向。不过,南宋也早有防备,名将余玠在四川、重庆等地布置了一个山城防御体系,依山而建了十几座城池,以点控面,连成一线。随后十几年,蒙古人试图从陕西入川,攻打南宋,但每次都被余玠打回去了。一直到1259年,蒙哥大汗在攻打重庆的钓鱼城时,受伤染病死去,也没有能够将四川拿下来。从1234年灭金,到1259年,25年过去了啊,蒙古帝国都换了三位大汗了,也依然没有能打下一个小小的四川。要知道,在这25年里,蒙古的征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1235年,拔都西征,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0年攻占基辅,1241年打败波兰、匈牙利和日耳曼的军队,抵达维也纳的近郊。远征军因为收到窝阔台大汗去世的消息,才撤军东还,随后在欧洲建立了钦察汗国。1253年,旭烈兀西征,1256年征服波斯,1258年占领巴格达,灭亡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1259年占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远征军因为收到蒙哥大汗去世的消息,才撤军东还,随后在波斯建立了伊利汗国。其它远征军也收获不菲,一支灭了高丽,一支收了西藏,然后从西藏入云南,灭了大理国,1258年迂回到越南,准备由此北上攻打南宋。为了打南宋,蒙古大军几乎把整个亚洲都打下来了。接下来,忽必烈在1260年继位大汗,又花了19年,到1279年才终于灭了南宋。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宋朝是当时文明世界的高峰,相当于是业绩最好的热点板块龙头,金国大概相当于龙二。成吉思汗的蒙古国,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散户,资金量有限。这种情况下,要拿下热点板块龙头、龙二,需要付出的成本无疑是巨大的,投资回报率其实很低。而那些中亚的国家,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相当于是业绩较差的冷门板块。它们的股价处于被抛弃的低位,买入的成本极低。你虽然只是一个小散,但是却可以轻松的买到大量的股份,当经济回暖、板块复苏的时候,你的回报率毫无疑问将吊打其它追逐热点的投资者。在周期的循环波动中,不断复制这个模式,你在全球资产中的份额占比自然不断扩大。这就是逆向投资的道理,也是蒙古帝国得以不断壮大的秘密。这个道理,凡是悟到了,理解了,并且用一生去执行的人,都将赢得伟大的奇迹!————忽必烈的元朝建立之后,蒙古帝国的其余地方分裂成四大汗国。其中一个察合台汗国,统治着中亚,后来被一个蒙古贵族帖木儿篡位,随后由他命名的帖木儿帝国不断壮大,成为14世纪一统中东地区的强大国家。这个帝国带来了两个后果——第一个后果,一百多年后,皇族后代巴布尔因为在中亚争帝位,争了20年依然一败涂地。经过冥思苦想、痛彻心扉的反思,他顿悟了。他不再贪恋中亚的那个帝位,转头逆向投资军事技术更落后的印度,没料到,就此打下了一个庞大的莫卧儿帝国。这个帝国持续了300多年,极盛时疆域450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盛产棉花和香料。那不比在大草原上,为了几万头牛羊打得头破血流的收益率,高太多了?第二个后果,帖木儿帝国的西部,有一个小国家,叫奥斯曼土耳其。他们原本是生活在中亚(花剌子模)的突厥人,在蒙古大军西征的时候,逃难到千里之外的土耳其。日子刚刚有点安稳,没想到又被帖木儿帝国欺负,奥斯曼君主沉不住气,率军东征,惨败,死于狱中。随后的几任奥斯曼君主都对帖木儿帝国有点怵,怎么办呢?往西打吧。1453年,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亲率8万大军进攻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鏖战53天,攻克并迁都于此,改名伊斯坦布尔。原来打西方是这么的容易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希腊、东欧、埃及、北非,一路打到了奥地利和直布罗陀海峡。这可不得了,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又出现了,并且这个帝国还无比的长寿,国祚延绵了600年之久。由于奥斯曼帝国在十五世纪的强大,控制了中东和地中海的贸易线,并且过路费收的奇贵——一次新的创造奇迹的逆向投资,再次出现了。————自从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便一直处在漫长的黑暗中世纪。南下的蛮族纷纷建国,但他们的国王和贵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几百年,都是不识字的文盲。没有知识,就无法建立起先进的文官治理体系,于是权力被宗教过度控制,政治处于蒙昧状态;在中世纪时,宗教迫害是欧洲很常见的现象,持续300年的“猎杀女巫行动”,让十多万女性被判处死刑,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这是欧洲人至今都不堪回首的一段经历。没有知识,科技便处于一个极其落后的状态,农业产量太低,养活不了多少人口。14世纪的时候,整个西欧不过3000-4000万人口,其中法国和意大利各有1000万,西班牙500万,英国400万,其余地方人口更少。那时候,欧洲人眼中最大的城市是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其次繁华的是意大利,阿马尔菲、比萨、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都是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它们的繁华很简单,靠着跟东方做贸易。因为在地理位置上,它们是亚洲商品经东罗马帝国、从希腊跨海到达西欧的门户。一船一船的香料、丝绸和瓷器,经地中海,从热那亚或比萨登陆上岸,另一条路线是经亚得里亚海,从威尼斯登陆上岸,随后分发到西欧各地。因为这些贸易带来的财富,它们基本主宰了中世纪欧洲的文明史。阿马尔菲和比萨最早兴起,比萨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资金提供者,并且组织了一支120艘船的舰队提供支援,一度甚至占领了耶路撒冷。热那亚和佛罗伦萨是中期的两个金融业中心,银行家们帮天主教教廷收税,贷款给西班牙王室,供他们在金融危机时进行资金周转。他们也是文艺复兴艺术家们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是佛罗伦萨人。威尼斯共和国则是后期14-15世纪最强大的海洋强国,它趁着东罗马帝国的衰弱,抢走了三分之一的领土,包括希腊和克罗地亚的一系列沿海地区。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13世纪末去了一趟遥远的东方,甚至在元朝当了大官,回来后写了一本畅销书,让欧洲人第一次开眼看世界。当然,威尼斯共和国也意识到了威胁,来自中东奥斯曼帝国的威胁。1416年,两个地中海的强国第一次相遇了。在加里波利半岛附近,威尼斯海军以强大的战斗力几乎全歼奥斯曼海军。威尼斯海军将领在战后高傲地宣称:“他们(奥斯曼人),需要四五艘桨帆船才能与我们的一艘抗衡。”当然,奥斯曼人也没有对手吹嘘的那么弱。1425年,奥斯曼帝国发动反击,派出舰队摧毁了威尼斯共和国在希腊沿海的防御设施,并占领了几座城镇。从此以后,两大强国的百年较量越来越激烈。当然,这时候占据优势的还是威尼斯,毕竟它拥有着3300艘船的舰队,3.6万人的海军。而奥斯曼虽然暂时处于下风,但它拥有广阔的中东腹地,控制了从两河流域到埃及沿线的商路,正处于蒸蒸日上的趋势中。威尼斯的财富完全来自中东的贸易,而现在,奥斯曼帝国已经扼住了它的咽喉。威尼斯哪里会甘心受到奥斯曼的威胁呢?它还有资本,几百年来积累的财富,让它有足够的跟奥斯曼一决雌雄的机会!在整个1420-30年代,威尼斯人下了巨大的赌注。一方面,他们在东方跟奥斯曼激烈的争夺爱琴海沿岸的岛屿和城镇,目的是抑制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另一方面,他们在意大利内陆跟米兰公国争夺波河平原的领地,目的是扩大腹地,获取更多的人口,以跟奥斯曼人长期抗衡。就在地中海强国们激烈较量的同时,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交界处,有一个几十万人的小国葡萄牙。它的首都里斯本在1400年时只有3.5万人。葡萄牙的东边和北边都被更强大的西班牙包围着,西边是浩瀚的大西洋,南边隔着直布罗陀海峡可以登陆非洲。西班牙是打不过的,大西洋里只有鲨鱼,要想发展只能向南,到非洲去。1415年,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带领着一支数百人的军队渡过海峡,向非洲最靠北的一个小城镇休达发起了进攻。战斗在一天内就结束了,休达被攻陷,葡萄牙仅阵亡了8个人。2年后,非洲当地的摩尔人包围了休达,葡萄牙派亨利王子率兵来救援,两支军队对峙了3个月。这是改变世界历史的3个月。呆在休达的日子里,亨利王子从战俘那里听说,有一条古老的路线可以沿着非洲海岸,穿过撒哈拉大沙漠,经过20天左右,就能到达一片森林繁茂、土地肥沃的国度,那里有许多黄金和象牙。亨利王子是个博览群书的人,从小就向往远方的历险,这些话激起了他巨大的好奇心。回家以后,亨利王子就开始了潜心研究。他认为穿越撒哈拉沙漠太危险了,不如沿着非洲海岸线,驾驶帆船航行。远航当然需要有更好的船,于是他资助工匠改进船只,一种船体较小,吃水浅,更轻便灵活的卡拉维尔帆船被研发出来了。这种帆船可以紧靠海岸线航行,不必为了躲避暗礁和沙洲而远离海岸,这一点在以探索陌生海岸为目的的航行中尤为重要。航海仪器也是要改进的,他资助工匠们改进了指南针,象限仪(一种测量高度,尤其是海拔高度的仪器),横标仪(一种简易星盘,用来测量纬度)等一系列设备。他还创办了航海学院,以培养水手;设立了天文观象台,建立了图书馆,广泛收集各地的地图、航海图、探险资料,其中就有《马可·波罗游记》。读完《马可·波罗游记》,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渐渐的诞生了一个更宏大的计划——绕过非洲,找到一条通往东方大国的新贸易路线!当然,这是很耗费资金的投资,凭亨利王子一个人或许难以实现。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兄弟们的支持,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去世后,继位的杜阿尔特一世、摄政王佩德罗王子都是跟他一样有学识、游历过欧洲、眼界开阔的人。他们全力支持亨利王子,这个一生未娶,对政治缺乏兴趣,对航海事业却充满了执着的风险投资人。1418年,亨利王子派出了第一支,仅有一艘帆船的探险队。船被吹出了大西洋外面,无意中发现了马德拉群岛。这个群岛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小麦和甘蔗,后来成了葡萄牙探险队的物资中继站。1427年,在又一次意外的航行中,探险队发现了亚速尔群岛,这是个位于大西洋中心的小群岛,气候温润,水土丰美。从这个群岛出发,继续往西,再航行比返回葡萄牙多一倍的路程,就可以到达美洲大陆了。但葡萄牙人没有继续向西,他们的目标是找到绕行非洲去东方的新路线,因此探险队继续沿着海岸线往南走。1434-1445年,探险队先后到达博哈多尔角、佛得角等地方,这时候他们已经离开葡萄牙本土有数千公里远。这么遥远的地方,欧洲人此前从来没有去过。此前回来的水手都认为那是个可怕的地方,暗礁密布,巨浪滔天,有神秘莫测的急流,仿佛是天涯的尽头。但经过数十次的尝试之后,他们终于穿过了非洲西部的大拐角,进入到了传说中的几内亚湾。几内亚湾的沿岸,有着许多黑人部落,他们体格强壮,以捕猎和挖矿为生,象牙和黄金正是这里最重要的特产,因此又叫象牙海岸。象牙可以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因为不会被风化腐蚀,能放置上百年的时间,因此价值连城。除了黄金和象牙,亨利王子还发现了另一件高利润率的生意。黑人部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由此出现了很多战俘和奴隶,黑人们体格强壮,作为奴隶非常受贵族阶层欢迎。1443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的圣维森特角建起了欧洲本土第一个奴隶市场,从此以后,每年都有数百个黑奴被卖到欧洲。这是罪恶的欧洲400年奴隶贸易的开始。从1418年开始,到1443年,25年过去了,由于亨利王子的探险一直只有投入,没有回报,葡萄牙国内政界早已有许多人对亨利不满。亨利王子一直忍受着他们的指责,耐心的继续投入,现在,他终于可以看到回报了。亨利王子的船队将小麦、铁器、马匹运到几内亚湾,换回黄金、象牙和黑奴,这些商品都是独家生意,转手价格通常能达到两三倍。随着财富的飞速增长,雪球开始越滚越大——一方面,亨利王子有了更多资金投入探险活动,他在非洲沿岸修筑贸易站和堡垒,雇佣武装人员来保护沿途的贸易线,然后不断向更远的地方延伸。另一方面,葡萄牙王室也看到了发财机会,他们想出了一个主意:私人探险家在海外发现的一切,都有权利跟葡萄牙王室分享利益。如此,个人和王室就成了股权捆绑的关系,个人只要敢冒险就有机会发大财,王室也可以不用付代价,就能坐享其成。这真是天才的创意!从此以后,葡萄牙的探险家们便前赴后继的往海外涌去,毕竟国内狭小,农业产量又低,何不去海外冒险一博?!就在葡萄牙人闷声发大财的时候,威尼斯人正忙着跟奥斯曼帝国打仗。1443年,奥斯曼帝国攻打君士坦丁堡,威尼斯投入重金向东罗马帝国提供了一批舰船,协助它抵抗奥斯曼人。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一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东罗马帝国灭亡。威尼斯的所有投资,全部归零。1463年-1479年,威尼斯人亲自上阵,跟奥斯曼在爱琴海沿岸争夺希腊岛屿,打了十几年,终究战败,所有岛屿尽数落入奥斯曼手中。除此之外,威尼斯还要赔款10万金币,年年向奥斯曼进贡,以换取去往亚洲的贸易权。但不屈不挠的威尼斯人不甘心于战争的失败,他们将最后的资本全部拿了出来,投资扩建海军,准备跟奥斯曼做最后的决战。1488年,葡萄牙探险家成功绕过了非洲最南边的好望角,看见了印度洋。1498年,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骗来了一位阿拉伯航海家马杰德为向导,让他的船队得以横越印度洋,成功抵达印度,并带回了一批香料、肉桂和五六个印度奴隶。1499年,威尼斯的164艘战舰浩浩荡荡的驶向希腊海岸,他们遇到了287艘奥斯曼战舰,两大地中海强国在15世纪末的最后决战打响了。双方的火炮、火枪一通乱射和混战过后,威尼斯海军全军覆没,从此彻底衰落。1503年,达·伽马第二次从印度远航返回,带回来13艘船只满载着的香料、丝绸和宝石,所得纯利超过了航行总费用的60倍。与此同时,一位落魄的意大利水手来到葡萄牙,游说王室资助他向西探险,以找到一条穿越大西洋到达印度的新航线。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葡萄牙王室,果断拒绝了这个地理白痴。意大利水手在葡萄牙各地寻找风险投资,找了十几年都没有下文,只好跑到旁边的西班牙王室那里去碰一下运气。西班牙王室此前埋头在搞复国运动,跟统治了西班牙数百年的伊斯兰王国打仗,这场仗一直打到1492年才结束。西班牙女王认为,是时候去搞点风险投资了,说不定会跟葡萄牙一样能大发横财呢?东边的地中海,已经被强大的奥斯曼封锁;南边的非洲,内陆是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沿岸航线已被葡萄牙的舰队垄断;大西洋外面,是如此的广阔,此前从来没有人到达过2000公里远的地方,人们的经验里除了鲨鱼,还是鲨鱼……但,会不会有意外惊喜呢?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航海知识,估计比地理白痴哥伦布更少。但她不是白痴。相反,她是个有大智慧的人物。她3岁的时候,父王去世,同父异母的哥哥继任王位,随后将她和母亲赶出了王宫。在少年时,她的母亲精神失常,她被迫从小自力更生。接下来的宫斗中,她打败了国王,继任王位,并通过和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的联姻壮大了西班牙的实力。随后的几十年,她通过内部整顿、外交战、复国运动,一步步将西班牙打造成了南欧强国。这样的人,绝对不是白痴。她对哥伦布的赞助,同样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早在1486年,她就第一次接见了哥伦布,但是没有下文。1492年1月,复国运动完成。3月,她又一次接见了哥伦布,然后下令成立专家委员会讨论哥伦布的计划。4月,几乎身边所有的专家、贵族,甚至她的丈夫费尔南多国王,都反对赞助哥伦布。但伊莎贝拉女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依然还是赞助了哥伦布。她的考虑或许是这样的:第一,这笔投资,对于西班牙王室来说,只是小本投入,即使失败也伤不了元气;第二,人人都争破头的热门板块,金子早就被人抢光了;要想找到金子,只能在偏僻无人的地方去寻找;第三,逆行者是需要无比的勇气和执着的。女王的一生都在惊涛骇浪中度过,她在眼前这个执着穿越大西洋十几年的水手身上,看到了勇气和耐心。只有逆行者,才会跟逆行者惺惺相惜。8月3日,哥伦布率领着3艘帆船,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一路向西远航。两个多月后,他踏上了美洲新大陆的土地。接下来的一百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垄断了全球贸易。葡萄牙经营着从中国和日本,沿途经过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的一系列驿站,最终回到欧洲大陆的香料、宝石、丝绸和瓷器贸易,享受着超高的利润率。后来,葡萄牙在美洲也获得了一块巨大的殖民地——巴西,这成为了日后欧洲战乱时葡萄牙王室的避风港。西班牙更是成为了整个美洲大陆的主人,美洲发现的黄金和白银,种植的甘蔗和咖啡,无数的财富滋养了西班牙数百年,让西班牙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的收益率比葡萄牙更加耀眼,只因为它走了一条更加无人敢于尝试的新路。连经验丰富的葡萄牙航海家们都畏惧的逆行之路。西班牙在全盛时期的疆域面积达3150万平方公里,此前比它更辽阔的只有一个:3300万平方公里的蒙古帝国。它们,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两个逆向投资奇迹。——目录链接:序章: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卷一.第一章:仰望星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卷一.第二章:为什么护城河如此重要?卷一.第三章:逆天改命之路!卷一.第四章:四百年的基业长青!卷一.第五章:永远相信人类的智慧!卷一.第六章:抓住盛世的大机会!--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抓住盛世的大机会!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六章。抓住盛世的大机会!“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首《将进酒》写于唐玄宗李隆基当政年间,是诗仙李白的代表作。李白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位于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附近,那时候是大唐王朝的安西都护府管辖地。5岁的时候,李白跟随父亲迁居四川青莲乡,24岁的时候离开故乡,“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大唐的辽阔江山里游历过一番后,和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随后进长安,通过玉真公主和名臣贺知章的关系,获得唐玄宗的赏识。在翰林院供职了一段时间,李白厌倦了陪侍皇帝左右的生活,再次辞官远游,过着喝酒写诗的快活日子。当时的大唐王朝,疆土辽阔、经济繁华,也只有这样的盛世,才能承载得了李白纵情狂放的一生。我们将视野拉长,就会发现,整个公元600-1200年,这属于唐宋时代的600年,正是中国文明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段盛世。当时的地球上,中国的唐宋文明和中东的阿拉伯文明交相辉映,堪称绝代双骄。阿拉伯帝国也有着跟李白类似的人物。伊斯兰教明令禁止教徒饮酒,但有趣的是,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却有许多顶流诗人喜欢一边喝酒,一边纵情写诗。比如有“酒诗人”之称的艾布·努瓦斯,就因为他赞美青春、美酒和爱情的诗赋,而得到了皇帝(哈里发)哈伦·拉希德的赏识。而阿拉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诗人:穆太奈比,则有着跟李白类似的经历、个性和诗歌风格。穆太奈比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善剑、骑术,曾经得到国王赛弗·道莱的赏识,陪侍左右,后来厌倦了这种生活,随后在埃及、伊拉克的巴格达、伊朗的设拉子等地游历。他的诗同样狂傲不羁,气势磅礴,比如下面这两首——“活,不能碌碌无为苟活在世,死,不能窝窝囊囊不为人知。纵然在地狱也要追求荣誉;即使在天堂也不能忍辱受屈!”————“什么地位值得我企及?什么伟人值得我畏惧?真主创造和未造的一切,与我的雄心壮志相比,都如同一根毫发,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书写豪情壮志的伟大诗篇,只会出现在伟大的时代。对于古典农业文明而言,公元600-1200年正是这样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来自一系列综合因素的作用——第一,是气候的回暖。跟公元300-600年间的全球平均温度22度相比,600-1200年间的全球平均温度回升到了23-24度。更温暖的气候,使得农业产量大范围提升,经济进入扩张周期。第二,是政治的统一,带来社会的稳定和投资回报率的提升。中国和中东地区,恰好实现了文明的大一统。中国文明自隋文帝一统南北之后,经历了“开皇之治”的短暂辉煌,然后就像秦朝一样忽然崩盘。短暂的混乱后,唐朝重新统一全国,然后缔造了一个近300年的长久和平时期。唐朝的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到达越南的中部,西边临近中亚的咸海,北部覆盖了贝加尔湖。虽然唐太宗时就已经万国来朝,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但疆域最广阔时还是他儿子唐高宗当政的三十年。在650-680年间,将军苏定方越过帕米尔高原,灭亡了西突厥汗国,李绩率军攻占平壤,灭亡了高句丽。唐高宗在中亚设置了安西都护府,朝鲜半岛设置了安东都护府,蒙古设置了安北都护府,越南设置了安南都护府,由此四海清平。宋朝的统一也有300年,虽然疆域不如唐朝,但也基本统一了长城以南的主流文明带。更重要的是,宋朝致力于经济发展,商业、科技和文化更上一层楼,被认为是古典文明的巅峰所在。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文化成就上,唐宋也是一时瑜亮,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座高峰。唐朝,称得上一代宗师的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散文大师韩愈、柳宗元,书法界的“二圣”颜真卿、柳公权,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禅宗祖师慧能。宋朝,称得上一代宗师的有——宋词四大家苏轼(诗词文书画均一绝)、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爱国诗的陆游,散文界的欧阳修(《新唐书》也是他主编),史学界的司马光(《资治通鉴》),画坛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理学宗师朱熹。两代不分伯仲。不过宋朝时,民间书院兴盛,科举取士规模扩大,书籍印刷普及,市民的受教育水平更上了一层楼。在地球的另一边,阿拉伯帝国忽然崛起。这个帝国横跨亚欧非大陆,极盛时疆域达1340万平方公里,甚至比唐朝的1237万平方公里还要大。阿拉伯帝国的文治武功,也跟中国的隋唐宋三朝极为相似。第一阶段,四大哈里发时代(632-661),致力于实现阿拉伯人的统一,大致相当于隋朝(581-618)。第二阶段,倭马亚王朝(661-750),军功最盛,打造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大致相当于唐朝(618-907)。第三阶段,阿拔斯王朝(750-1258),文治巅峰,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大致相当于宋朝(960-1279)。政治上,阿拉伯帝国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我们传统上认知的政教合一的中央集权帝国。而且,这个国家统一了文字(阿拉伯文)、币制、税制、度量衡、通信和驿站,第一次将中东无数个古老文明的后代们,融合成了一个民族。这件事,从此深刻的改变了地球的文明史。经济上,阿拉伯帝国将埃及人耕耘尼罗河流域的经验推广到其它地区,巴格达、大马士革、设拉子和撒马尔罕被誉为“人间四大天堂”。其地位,大致跟中国的长安、洛阳、开封、杭州相似。仅巴格达一地就聚集了4000家玻璃作坊和3万个瓷器店,还有各种纺织品店铺、酒肆客栈,相当繁华。由于国家强盛,阿拉伯帝国的文化风气也十分开放。当时的诗人、学者、艺术家能不受民族和宗教信仰的限制,享有极大的学术自由,巴格达城中乐师和舞女云集。830年,哈里发麦蒙创办了著名的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景教徒学者侯奈因被任命为馆长,那些印度、波斯、希腊、罗马典籍纷纷被翻译成阿拉伯文。第三,是适度的竞争、市场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带来了创新大爆发。一般来说,在一个存在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里,人类通过市场交换物品和思想,人口规模越大的社会,集体学习和进化的速度就越快。另外,更多样化的社会,也能增加创新的可能性。一个全部是农民的社会,显然不如一个有农民、商人和知识分子的多元化社会能带来更多的创新火花。也就是说,当充满自信的领导人愿意建设一个充满包容性的社会,那么,人口规模和多元化,就成了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阿拉伯帝国拥有4000万人口,是波斯第二帝国(萨珊王朝)2000万人口的两倍。中国的唐朝更是达到了8000万人口,而宋朝人口甚至达到了1.26亿——这个人口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上一次文明巅峰,汉朝和古罗马帝国的6000万人口数。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人口多样化,同样令人惊讶。在唐朝,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是,这里活跃着大量的异族将军。比如契丹人李光弼、突厥人哥舒翰和阿史那社尔、百济人黑齿常之、高句丽人高仙芝、靺鞨人李怀光、铁勒人仆固怀恩和契苾何力等等。阿拉伯帝国就更不用说了,中东本来就是个文化大熔炉,这里汇聚了两河文明、古埃及、波斯、古希腊、古罗马、印度、中亚、北非、西班牙,各个地区的种族和文化。更重要的是,阿拉伯帝国和唐宋不是彼此独立的帝国,他们主导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海洋贸易将全球的主要文明地区连接在一起的壮举。在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以前的一百年,由于整个中亚基本上都在唐朝和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范围内,因此陆上丝绸之路还是相当繁华的。从长安或洛阳出发,取道新疆、中亚、波斯,能到巴格达或大马士革。漫漫长路上,大大小小的商队络绎不绝,商人们骑着骆驼穿梭往来,沿途客栈、酒肆比比皆是,好不热闹。但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被游牧民族攻占,渐渐冷清。随后,商业贸易转向了海洋,并逐渐繁荣起来,这条路从广州、泉州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到达波斯湾或红海。在中国被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在中东被称之为“香料之路”。我们知道,水路运输的成本,远远低于陆路。现代水运成本大约是公路运输的10%,古代陆路没有汽车和高速公路,成本无疑会更高。因此,从高成本的陆上贸易转向低成本的海洋贸易,其市场规模也将是指数级的扩大。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由阿拉伯人主导。主要的原因是650-950年的300年间,恰好是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代,而唐朝已进入衰退期。这300年间,阿拉伯海船上的装备已相当先进,比如等高仪、测太阳和星体高度的量角仪、水陀等,都很完善了。他们的航海图上,也绘制了坐标、水深和风向,相当详细。正是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商人们的船队能够航行在烟波浩渺的印度洋上,而不至于迷失了方位。阿拉伯的商船不仅活跃在印度洋、东南亚和东非沿岸,也活跃在地中海和西欧沿岸,甚至最远已涉足到西北欧的波罗的海。当时的中国,广州和泉州都居住着大批的穆斯林商人,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印尼也在这个时期逐渐的伊斯兰化。阿拉伯帝国流行的《一千零一夜》最能反映这个时候的盛况了。《一千零一夜》里有许多传奇故事,包括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其中最知名的无疑是辛巴德的七海传奇。辛巴德每次出海,总是经历九死一生,他穿行于现实与魔法盛行的世界,到处是怪兽巨蟒、妖魔骷髅,然后在一场场宏大海战过后,将异国的奇珍异宝带回家乡。这种历险故事,就是英国《鲁滨逊漂流记》、日本《海贼王》的最早版本。这些故事所讲述的,比如开拓进取、敢于冒险和探索,不正是资本主义商人们的精神核心?不过,在接下来的300年间(950-1250),中国人开始后来居上,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者。主要的原因是,阿拉伯帝国走下坡路了,渐渐分裂成一系列的小国,而东方的宋朝开始建立起大一统的文明。尤其是南宋建立之后,由于金国在北方的军事压力、中原农业区的丢失,使得南宋更加重视海洋贸易带来的税收增加。结果就是,宋朝的造船技术很快跃居世界第一,他们的商船越来越大型化,隔水仓和指南针技术的应用,让商船的安全性和导航能力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福建泉州曾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即使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沉。宋朝是中国四大发明其中两样(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朝代,科技创新能力之强在古典农业时代是独步天下的。我们对比一下阿拉伯帝国和宋朝的进出口贸易主导商品,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差异。阿拉伯的出口商品:香料(乳香、安息香、沉香、檀香、胡椒)和宝石(象牙、珊瑚、玛瑙、珍珠、琉璃)。宋朝的出口商品:丝绸、瓷器、茶叶、五金。整体来看,这些出口商品都是高利润率的奢侈品,主要面向富人阶层的需求。毕竟当时的运输成本还是很高的,大众商品即使运输到异国他乡,价格翻了几倍后,老百姓也买不起。细看就会发现,阿拉伯的出口商品,香料和宝石,更多是原料的稀缺性带来,技术含量不高。宋朝的商品,丝绸、瓷器、五金,都是有技术含量的工业品。可见,当时的宋朝,已是一个垄断了高端手工制造业的产业中心,掌控着那个时代利润率最高的一系列技术。宋朝的科技进化速度是令人震惊的,我们对比一下唐朝就能看出差异。印刷:唐朝还是雕版印刷术,宋朝进化成活字印刷术。陶瓷:唐朝的唐三彩还只有粗糙大块的三种颜色(黄、绿、白为主)。宋朝的宋瓷已经能在瓷器上雕画花纹,划花用刀刻,绣花用针刺,印花用板印,还有锥花用锥尖凿成花纹,堆花用笔蘸粉堆成凸形,上升到艺术品层次了。军工:唐朝首先将火药应用于军事,出现了最初的武器“火箭”。到了宋代,则出现了热兵器技术的革命,包括霹雳炮、震天雷、引火毬、铁火炮、火箭、火毬、火枪、火炮等火器相继被发明。另外,宋朝还发明了水战车船,革新了投石机技术,给它们装上车行炮、单梢炮、七梢炮与旋风炮等。正是这些技术的出现,在后来的13-14世纪深刻的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版图。金融:唐朝的金融,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发生。但宋朝却不一样,它走在了世界金融创新的最前沿。首先,宋朝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是成都一些富商私人印制的,以代替笨重的铁钱在四川使用,名为交子。宋仁宗的时候,改归官办,并定期限额发行。后来改名为“钱引”、“会子”。不过,由于政府缺乏经验,滥发纸币,由此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引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纸币版的金融危机。这场实验以失败告终。纸币创新虽然失败了,但宋朝的铜钱区域化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加上宋朝经济强大带来的铜钱信用良好,于是宋朝铜钱被广泛应用到东亚、东南亚的商业贸易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宋朝版的“东亚铜钱货币体系”。你看,宋朝在金融(纸币交子、铜钱区域化)、军工(热兵器革命)、信息(活字印刷术)、高端制造(宋瓷)上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成就。————如果我们将阿拉伯帝国和唐宋这样的时代,看作是一场大牛市,投资者又能获得些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们看看其中一些人的命运沉浮。唐朝是个将星灿烂的年代,名将辈出,简单数一数就有许多——譬如开国三名将的李靖、李绩、李道宗,中兴三名将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号称“西域守护神”的裴行俭、王忠嗣、高仙芝;还有前后灭三国的苏定方,灭高句丽的薛仁贵(李绩是统帅,薛仁贵是大将);灭高昌国的侯君集,大败倭国的刘仁轨,威震吐蕃的哥舒翰,独撑中唐危局的李晟、雪夜下蔡州的李愬、门神大将秦琼和尉迟恭……唐朝名将之多,能够相提并论的也就只有春秋战国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这三位:李靖、李绩、苏定方。李靖,在开国战争中平定长江流域,打下半壁江山,建国后又灭东突厥、吐谷浑两国,被誉为“军神”;李绩,开国前是李世民麾下第一名将,建国后是李靖的副帅,李靖归隐后,统兵灭高句丽,备受荣宠;苏定方,灭百济、灭东西突厥,都立下了头功,史书上说“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相当传奇的一生。他们无论在生前,还是身后,都达到了古代将军能享受到的最高荣耀。身为一名军人,活在这样的时代无疑是最大的幸福。当时有一首诗,反映的正是这种机会无限的乐观心态——“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啊,时代无限好,只要投入其中,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在代表性的灭东突厥一战中,三位名将集体亮相。629年冬,为祸边境多年的东突厥国内发生了变乱。一边是暴风雪侵袭,马牛羊死伤众多,一边是部落内斗,族人叛离。唐太宗李世民抓住了这个机会,调集十几万大军,分道向北方发起军事攻势。军事统帅是李靖,副帅是李绩。开始的调兵是静悄悄的,毕竟十几万大军,粮草后勤的准备需要些时日。但到了第二年正月,李靖忽然率领三千精锐骑兵,迎着凛冽朔风,在夜幕掩护下,闪电攻入突厥国都。这种出其不意,惊呆了突厥人。突厥可汗仓皇出逃,后来收拾残兵,退守铁山。作为缓兵之计,他派人去了一趟长安,请罪,并请求归顺唐朝。李世民当时还没做出最后决定,于是派了一名使臣去见突厥可汗,以观察他的真实意图。李绩找到李靖,跟他建议说:“突厥可汗虽然战败,但人马还多,如果放他回到漠北,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果他们重新聚集各部落,打败他们就更难了。如今陛下派使臣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这个时候去袭击,必可拿下贼寇。”李靖点头同意:“您的这番话,就是当年韩信灭齐国的策略啊。”于是两人一起定计,率兵连夜出发。二月初八夜,唐军前锋苏定方带着数百人,乘雾秘密行进,纵马突袭,将突厥人杀得人仰马翻。随后,突厥可汗逃跑,半路上又被李靖、李绩的大军在各个方向堵截,全军覆没,从此灭国。回去之后,三名将军都得到了唐太宗的厚赏。灭东突厥这场战争,对唐朝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从此一个强国在东方冉冉升起,开启百年盛世。而对于君临来说,有三个细节想跟大家好好聊聊。第一个细节:三位将军的职位。当时,李靖的官职最高,是唐军的最高军事统帅,李绩次之,是副帅,地位也不低;而苏定方地位最低,仅仅是一名前锋将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看一下他们此前的经历就清楚了——他们最开始都不是李氏唐朝的嫡系。李靖,出身显贵,他的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年轻时甚至想去隋炀帝那里,告密李渊要造反。后来,李渊造反成功,成了唐高祖,反将李靖抓住,要斩他。行刑前,李靖大声疾呼:“明公兴起义兵,本是为天下除去暴乱,怎么没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李渊被他这番话打动,随后放了他,让他跟着亲王李孝恭平定江南,从此步步高升。由于李孝恭能力一般,因此军中大事基本都是李靖在操办,能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这是他能晋升统帅的关键。李绩,原名徐世勣,出身草莽,17岁参加瓦岗军农民起义,是义军首领李密的军师,江湖人称“半仙徐茂公”。后来,李密战败,归顺唐朝,李绩也就跟着来到了李世民部下。跟着李世民,打的可都是硬仗,譬如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没有一个是好惹的。或许因为年轻缺乏经验,或许因为对手太厉害,所以李绩的前半生,也打过几场败仗。功绩不够稳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担任副手。苏定方,同样出身草莽,最开始投奔了窦建德帐下,窦建德败亡后,又去了刘黑闼那里,最终在唐朝建国后的第五年(623年),刘黑闼兵败被杀。可怜的苏定方,只能半生功绩归零,重新在大唐军中默默奋斗。于是到629年,灭东突厥大战的时候,李靖已是执掌数十万大军的统帅,李绩也成为副帅了;出道时间跟他们差不多的苏定方,却只能成为一名统兵数百人的前锋将领。这个细节,放到投资中,反映的就是识别牛市主线的重要性——抓住主线的早晚,决定了你的收益率。————第二个细节,灭东突厥的核心战术:闪电战。自古以来,名将赢得战争无非是两个策略——一种是被别人打的,通常是敌强我弱。关键就是要诱敌深入、设伏围歼,让自己的地利优势最大化,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另一种是主动打别人的,通常是我强敌弱。关键是要耐心等待最佳时机、闪电偷袭,让自己的天时优势最大化,将确定性的收益率提升到最高水平。我们看汉朝武帝时灭匈奴,唐朝太宗时灭突厥,基本上用的都是闪电战。霍去病前后多次率领骑兵,深入漠北数千里,长途奔袭、穿插迂回,歼敌数十万。苏定方灭西突厥之战,也是如此,他领兵踏雪进发,昼夜兼程,从阿尔泰山一路打到吉尔吉斯斯坦,最终生擒其主。打得都很爽,但关键是——前期的耐心准备和等待才是关键。汉朝三代皇帝韬光养晦,愿意忍“和亲之辱”;唐朝太宗忍突厥可汗嚣张三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八月初九刚刚即位,八月十九日,突厥可汗就带兵入侵,趁唐朝没有准备,一路杀到长安附近的渭水边。李世民隔着渭水和突厥可汗对话,斥责他背弃和约,不仁不义。突厥兵回去后,李世民视为奇耻大辱,此后每天亲自检阅禁军将领,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但他没有立即派兵打回去。而是耐心的等待,一直等了三年。627年,东突厥国内大雪,马牛羊大批死亡,开始走下坡路。628年,由于去年雪灾,东突厥国内爆发了大饥荒,史载:岁大饥。629年,东突厥国内又来大雪,六畜多死,但突厥可汗仍在穷征暴敛,致使部落内斗、四散而去。唐太宗就这样一直按兵不动。直到有一天,他判定对方的力量已跌到了最低点的时候,才忽然兴起举国兵力去围剿。而这一战,得益于唐军将帅对时机的准确把握,几乎没有损失什么兵卒,就将北方最强大的敌人一举灭国了。这次“收益率最大化”的操作,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各位投资者,请抚心自问:当你看好一个行业、一家公司的时候,你是否有这样的耐心,愿意等待至少三年,直到它股价跌到最低位的时候,再去买入呢?这个时候买入,收益率才能实现最大化啊!————说到唐太宗和他的三大名将,我们说点题外话。在阿拉伯帝国崛起的过程中,也有一个相似的团队:哈里发欧麦尔和他的三大名将。当年阿拉伯帝国在沙漠里横空出世,短短数十年间,便征服了亚欧非无数的国家,建立起一个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许多人惊诧于,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君临认为,核心贡献在于两个人:第一个是先知穆罕默德,第二个是追随者欧麦尔。穆罕默德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大的,他是一切的原点。当时的阿拉伯半岛,正处于氏族部落阶段,部落之间为争夺有限的水源、牧场和生存空间进行着绵绵不绝的厮杀,内卷相当厉害。游牧部落的原始信仰都是“多神教”,各信各的,一盘散沙。正是穆罕默德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这是一次文明史上罕见的基因突变。他创建了伊斯兰教,以“一神崇拜”代替“多神崇拜”,以同胞和睦代替血亲复仇,由此将所有人凝成一条心,聚拢在同一个旗帜下,才有了后来气势磅礴的统一运动。如果说穆罕默德是那个最先推动飞轮转动的人,那么欧麦尔就是那个让飞轮加速转动的人物。穆罕默德死后,阿拉伯帝国进入“神权共和时期”,先后有4位哈里发继任,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欧麦尔。欧麦尔任内,伊斯兰帝国以空前的速度进行扩张,先后征服了两河流域、波斯萨珊王朝、埃及和北非,基本奠定了帝国的大框架。如果没有欧麦尔,阿拉伯帝国绝对没有今天这么大的影响力。那么,这个人如何能取得这般大的成就呢?君临认为,这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恰好到位的结果。最重要的是人和。当时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刚刚被整合起来,万众一心,都想要向外征服。假如不去利用这股能量,及时的向外扩张,那么一定会因内部蛋糕有限,再次在内卷中分崩离析。因此对外征服,在那样的一个时点,已经是蓄势待发,不得不发。当然,欧麦尔为了能充分的调动军队的积极性,准备也是相当充分——第一是精神刺激,不断向圣战者打鸡血,灌输为主道而战的伟大精神,可以升入天堂的美好愿景;第二是物质刺激,规定在作战中获得的战利品,五分之四分给功勋战士,这成为了战士们勇往直前的动力。其次重要的是地利。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在冷兵器时代具有着极大的战争潜力,这点已是众所周知,就看有没有人能够恰当利用了。第三重要的是天时。当时,阿拉伯北方的东罗马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正处于旷日持久的大战中,两个国家打了上百年,都已筋疲力尽。从528年-631年,东罗马和波斯萨珊一共打了五场战争,平均每场战争打十几年,打得天昏地暗。最后一场战争尤其惨烈,从603年打到631年,打了28年,彼此都重伤吐血。尤其是波斯,打到最后,割地、赔款,国内政变频繁,几乎已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欧麦尔率领着大军忽然从沙漠里杀出,收益率能不高?!据后世史家总结,欧麦尔是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人,他总能在恰当的时机,让军队投入到一个恰当的区域去作战。而且,欧麦尔麾下,也有一批杰出将领,例如哈立德、阿慕尔、赛尔德。哈立德为他征服了两河流域,阿慕尔为他征服了埃及,赛尔德为他征服了波斯。这些名将是如何作战的呢?我们看看号称“安拉之剑”的哈立德在大马士革战役中的表现。这场战役是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中最关键的一战,其意义跟唐朝灭东突厥之战相当。633年,阿拉伯军队发起对两河流域的征服运动,大马士革是叙利亚地区的首府,位置很关键。如前所述,当时东罗马帝国刚刚结束跟波斯的战争,正处于最虚弱的时候。哈立德率领着八百精锐横跨大沙漠,经过十三天的急行军,忽然出现在大马士革城下,发起对东罗马军队的袭击。随后,东罗马军队被重创,大马士革城被围困半年后,被迫开城投降。但东罗马帝国不愿意屈服,于是在第二年春天,派出十万大军试图夺回这个枢纽重镇。哈立德的选择是:主动撤出城市。咦,为什么这么辛苦才打下来的城市,却自动放弃了呢?原来,哈立德的盘算是,他的骑兵善进攻,不善防守,呆在城市里并不能发挥自身优势。他撤出城后,将敌军引诱到一个空旷的河谷中,利用骑兵的优势,发起大规模的集团冲锋,最终将东罗马的十万大军一举摧毁。你看,这就是名将之所以为名将的关键——永远要知道,如何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只打必胜之战!————说回灭东突厥之战,值得关注的第三个细节。李靖和李绩在灭东突厥之战中,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收益率,有一个关键的点——当时正是突厥可汗和唐太宗进行和谈的关键时候,因为见到了唐太宗派来的使臣,才会放松警惕。李靖和李绩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授权,却主动抓住机会,发起攻击。事后,唐太宗不但没有怪罪于他们,反而重重赏赐。正是这种皇帝对将军的完全信任,将军没有后顾之忧的心态,才会有这样的完美结局。这种信任和心态,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原因来自哪里?来自府兵制。差不多一百年前,由宇文泰推动的府兵制改革,让士兵都归政府管辖,平时在家务农,打仗时每家每户征调一个人去打仗。每一次打仗,士卒都是临时征调。由此,士卒和将军在每次战争中都打散重组,完全分离,彼此之间的长期关系就没有了。好处是很明显的,将军没有嫡系部队,皇帝完全不担心将军的拥兵自重。这正是唐太宗敢于充分授权将军们的关键。但是,唐玄宗上任之后,局势渐渐的就发生了变化。因为帝国太大了,每一次战争都从千里之外去征兵,效率实在太低。因此,唐玄宗任内,将府兵制改为了募兵制,在各个边境重镇长期驻扎职业军队。一切就不同了。军阀开始作乱,皇帝不再信任将军。这种不信任感,是如何改变了历史的,我们在安史之乱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安史之乱的八年抗战,同样涌现出了一批名将,但他们的遭遇和结局,跟太宗时已是天壤之别!开始的时候,安禄山的叛军一路杀来,气势正锐,皇帝临时征调名将高仙芝、封常清迎战。两位名将鉴于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采取守势,坚守潼关要害,耐心等待反击机会。结果呢?半个月后,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报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将两位将军一刀斩了。接着派名将哥舒翰上场。哥舒翰的操作一模一样:坚守潼关要害,加固城防,闭关固守,耐心等待反击机会。结果呢?唐玄宗命令哥舒翰立即出战,务必将安禄山人头拿来!哥舒翰被逼无奈,痛哭一夜后,悲壮的领兵出关,最后被安禄山设伏围剿,20万将士全军覆没。随后,唐玄宗逃亡,唐肃宗继位。758年,唐肃宗征召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将军,数十万大军围剿叛军。但是,唐军竟然不设统帅,只是派了一个宦官鱼朝恩作为监军,没有任何的统一调度,粮草后勤更是一团糟。结果就是,围剿失败,名将郭子仪当了背锅侠,从此赋闲。761年,唐肃宗命令名将李光弼尽快收复洛阳,李光弼上表抗旨,认为应该耐心等待更好的出兵时机。结果就是,朝廷再三督促尽快出战,战败,从此也赋闲了。762年,新一任皇帝唐代宗继位,名将仆固怀恩被派去剿匪,又花了一年,才终于将安史之乱终结。但这个时候的安史之乱,真的是被唐朝军队扑灭的吗?八年来,枭雄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被叛将史思明所杀,史思明被他儿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自己上吊自杀。所谓安史之乱,根本就是在自我内斗中覆灭的。唐朝的将军们呢?被推为“战功中兴第一”的李光弼,因为害怕被皇帝加害,两次违旨抗召不敢入朝,在惶惶不安中逝去。最终结束叛乱的仆固怀恩,满门忠烈,也在朝廷的猜忌与诋毁中,被逼谋反。一声叹息。可以说,整个唐朝中后期的历史,皇帝与将军们就是在这样的不信任关系中僵持着,酿成了无数的惨案。社会的运行逻辑已经改变了,将军不再是一个好职业。这就像是一场大牛市中,当将军板块处于最好的时代,那便也是下行的开始。不信任、混乱和冲突,最终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于是到五代十国结束,宋朝建立的时候,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强力抑制武将的潜力值——将军们的发兵权和统兵权被完全分离了,战区司令要由文官或太监担任,改变战略必须得到皇帝的同意。这种情况下,将军这个职业就更不好当了。但,就在将军们纷纷被五花大绑,唉声叹气的时候,一个新的板块开始冉冉升起。文臣们,进入了历史上最美好的时代。有宋一朝,名臣辈出,赵普、吕蒙正、寇准、王安石、范仲淹、富弼、韩琦、吕夷简、包拯、文彦博、虞允文……哪一个不是星光熠熠?那些文化界名人们,司马光、欧阳修、苏辙,都曾担任过副总理以上的职位。这可是李白、杜甫们,做梦都想笑醒的时代啊。历史传奇中,宋朝的将军永远充满了屈辱,似乎宋朝是个多么糟糕的时代。但殊不知,历史其实有着另一番面孔。是的,杨家将抗辽,惨死沙场了;但他们没有做成的事,文臣寇准做到了,他力主推动的“澶渊之盟”让宋辽实现了数十年的和平。狄青抗西夏,却半生受猜忌,抑郁而死;但将军没有完成的事业,文臣范仲淹做到了,他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成功巩固了西北边防数十年。岳飞抗金,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被“莫须有”处死,太冤了;但将军没有完成的事业,文臣虞允文做到了,他在采石之战中大破金军,间接杀死金国皇帝完颜亮。这些文臣们,在宋朝大放异彩,为宋朝又续了两三百年的寿命。但他们,却没有被皇帝猜忌。时代确实变了,正是当年宋太祖的巧施妙手,让将军们被绑住了手脚,才使得军阀割据的问题被彻底解决。宋朝之后,再无分裂之忧。整个社会,从此一心扑在商业、贸易、科技、文化上搞创新,机会在新的板块上纷纷释放。这是中国商业文明,难得的三百年进化机会。宋朝仁宗时,大文豪苏轼来到赤壁,凭吊先人,写下了一篇惊艳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真正的江山,只属于那些在市场的风起云涌中,能抓住底层变化逻辑的豪杰。——目录链接:序章: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卷一.第一章:仰望星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卷一.第二章:为什么护城河如此重要?卷一.第三章:逆天改命之路!卷一.第四章:四百年的基业长青!卷一.第五章:永远相信人类的智慧!--
2022年9月14日
其他

永远相信人类的智慧!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目录链接:序章: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卷一.第一章:仰望星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卷一.第二章:为什么护城河如此重要?卷一.第三章:逆天改命之路!卷一.第四章:四百年的基业长青!——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五章。永远相信人类的智慧!周期轮回,是不可避免的。就在汉朝和古罗马如日中天的时候,自有人类文字记载以来最寒冷的冰川世纪,忽然降临了。公元200-600年间,北半球的平均气温比温暖期下降了2度左右。这个结果,对于古代农业文明来说,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雪线南移,北方的农业地区变得不再适合粮食种植,大幅歉收,到处是饥荒,社会变得不稳定,农民起义不断,中央政权的统治被削弱,濒临崩溃。另一方面,更北方的大草原,由于冰雪覆盖期变长,游牧民族无法生存,被迫向南迁徙,跟农业文明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对农业文明天然具有军事竞争优势。主要原因是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农业文明以步兵为主——1)骑兵的机动性很强,来去如风,步兵根本无法追赶,由此失去了主动性,只能被动挨打。2)骑兵的高速冲击力巨大,冲锋排山倒海,气势宏大,特别是身披重甲的重骑兵简直是古代的装甲部队。3)骑兵持续作战能力强,善于长途奔袭,对后勤补给依赖小,只要带少量补给就能奔袭千里。而步兵往往需要携带大量的粮草补给,长途作战消耗极大,一旦后勤被切断,仗就没法打了。当然,骑兵的这种优势是阶段历史的产物。它起于马的驯化,止于西方火枪的发明,一切都是技术进化的结果。最早的骑兵,人和马之间只有缰绳,因此骑得并不稳,骑兵对步兵的优势,仅限于速度。骑兵的第一次技术进步,发生在秦汉交替时期(公元前200年左右),布马镫和软马鞍出现了。软马鞍可以让骑兵在长途奔袭时,坐得更舒服;布马镫意义更重大,它完全解放了双手,骑兵可以靠双脚控制平衡,在马上冲、刺、劈、击,大大提升了骑兵的战斗力。刘邦在“白登之围”中第一次见识到了装备马镫的匈奴骑兵,从此回家韬光养晦,再不敢蔑视北方的蛮族。毫无疑问,马镫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正如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指出的:“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正是因为马镫是匈奴人首先发明的,所以汉朝以巍巍大国的姿态,也不得不承受近百年的屈辱;后来匈奴人被汉朝驱赶,一路向西冲杀,也是望风披靡,甚至打到欧洲,被古罗马人称之为“上帝之鞭”。到汉末三国之时(公元200年前后),骑兵技术出现了第二次升级,铁马蹬、高桥马鞍出现了。马镫,从布料变成铁制,无疑更牢固,更耐用。高桥马鞍意义更重大,它可以让骑兵进一步增加马上的稳定性,以及突刺带来的反作用力,在突刺时可以借助鞍桥为自己增加杀伤力。图:秦始皇兵马俑的软马鞍图:西晋墓葬中的高桥马鞍陶马到晋朝时(公元300年左右),骑兵技术又迎来了第三次升级,重装骑兵的大规模普及。三国时,骑兵已经用上皮甲了,不过还不普遍。一百年后,马铠不断进化,首先是皮甲的普遍化,然后是金属化。金属马铠能将战马保护得严严实实,仅留眼、耳、鼻、口、四肢及尾巴暴露在外,战斗力再上一个层次。由此,重装骑兵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大杀四方,在公元300-600年间,将北半球的农业文明打得奄奄一息。最先受到打击的,是中国文明。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央政权衰败,北方胡人不断南下,数量最多的是匈奴、羌人、氐人、羯人、鲜卑五个民族,后世称之为“五胡乱华”。公元311年,匈奴军队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俘虏晋朝皇帝,杀死市民10万人。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各族之间互相攻伐,烧杀抢掠,北方中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间炼狱。根据当时的文字记载,“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火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最悲惨的记载,是关于“两脚羊”的事情。史书记载羯族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叫做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被驱赶的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有一次,汉人将军冉闵解放了邺都,竟一次性解救了被掠夺的汉族少女20万人。传说有五万少女被当作军粮,一个冬天被吃得一干二净,她们的骨头被堆成一座小山,真的是惨绝人寰。据后世史家估计,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的人口损失高达70%,剩下的人口中,胡人占比已经大于汉人占比了。这种悲惨的画面,跟古印度的十六国时期是很相似的。古印度时,人们悲惨绝望,由此形成了宗教的大繁荣,这一幕,在中国的五胡十六国时期重演了。儒家被抛弃,虚幻的玄学、道教兴起,佛教更是趁虚而入,出现了一轮空前的大繁荣。地球的另一边,古罗马文明同样惨遭蹂躏。自公元前300年前后开始,北方蛮族就开始了一波一波的南下。开始的时候,古罗马帝国在莱茵河-多瑙河沿线也修筑了跟中国长城一样的防线,然而终究还是被冲溃了。随后,匈奴人的后代——匈人越过乌克兰平原进入到中欧的匈牙利盆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日耳曼蛮族在他们的挤压下,被迫继续往南迁徙。公元410年,西哥特人进入意大利,攻陷了罗马城,蛮族军队在城内杀掠三天,罗马城遭到了严重的毁坏。公元455年,汪达尔人再次杀入罗马城,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杀,劫后余生的罗马城仅剩下7000人。随后的20多年里,西罗马帝国的皇帝不断被蛮族领袖所俘、驱逐或是被杀,渐渐土崩瓦解。东罗马帝国也曾试图收复被蛮族占领的领土,公元468年派出了一支规模巨大的舰队向汪达尔人发动进攻。但最终,汪达尔人使出“火烧连营”的战术,用10条空船点上火,让其顺着西北风驶向罗马舰队。大火烧了整整一天,罗马舰队有超过100艘巨型战舰被焚毁。这场地中海世界的“赤壁大战”结束后,罗马帝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欧洲的土地不再属于他们。蛮族部落纷纷占地建国,西哥特人将整个西班牙和法国南部收入囊中,勃艮第人占领了法国东北部,盎格鲁—撒克逊人占据了不列颠,汪达尔人占领了北非……各大部落之间为了扩大领地,同样战火连绵,旷日持久。匈人阿提拉和西哥特人之间的沙隆会战,双方投入兵力30-40万,阵亡高达16万人。王国和部落之下,又有多如牛毛的大大小小的领主,很多地方每相距几里地就会有一个领主。领主们表面上服从国王,暗地里却纷纷修建城堡,训练军队,彼此征战不休,致使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中东文明地区,中亚大草原的嚈哒人(又称白匈奴人)同样开始南下,并不断向印度贵霜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发动攻击。440年前后,在嚈哒人的多次打击下,贵霜王朝彻底灭亡。484年,他们杀死了波斯萨珊王朝的皇帝,一度占领了波斯萨珊的三分之一领土,并迫使波斯纳贡称臣。可以说,整个北半球的农业地带,都进入了黑暗时代。在古典农业时代,这种由于气候变冷,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大规模劫掠的情况,经常周期性出现。一般来说,农业时代的周期规律是这样的:当气候变得温暖,或者出现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和传播的时候,就会带来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而当人口的增长超出了粮食的供给时,就会导致内卷的发生。内卷通常来自两种情形:第一是气候的突然变冷,导致农业大范围歉收;第二是土地集中度的提升,大量的土地被地主占有,导致农民无地可耕、流离失所。前一种情形导致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后一种情形导致了帝国内部的农民起义。在古典农业时代,农业和资源型(盐、铁)产业的创新都是很缓慢的。因此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与其投入资源去创新,不如通过武力来占领,或通过法律来垄断的收益率更高。因此这个时代很少有主动的创新动机和行为。由于创新的缓慢,最终导致了马尔萨斯循环的不断出现,每一次内卷都带来战争和朝代的更迭。在古典文明史上,类似的情形不断出现,因此人们早已习惯。(现代由于主动创新行为的出现,农业时代的马尔萨斯循环已经结束,但金融危机的周期性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副面孔重新出现)当然,像公元300-600年如此漫长,持续三个世纪的黑暗时代,仍然是罕见的。在这漫漫长夜,各地文明之火相继熄灭,人类似乎再无希望了。不,希望仍然是存在的。人类不会灭绝,文明不会完全终结,在最绝望之时,永远要相信人类的智慧!————首先,在温度下降最少、游牧骑兵冲击最小的板块,光明最先出现了。在北半球的诸多文明中,维度最靠南、温度最高的是印度文明,现在,这个板块首先迎来了新生。公元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了笈多王朝,这是印度文明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也是印度历史上唯一一次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巅峰。这个王朝是踩在贵霜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贵霜帝国由月氏人建立,他们最早是居住在中国河西走廊、祁连山的游牧民族,后来遭受匈奴人的打击,沿着中亚大草原一路迁徙向南,穿过开伯尔山口,来到印度的恒河流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再后来,贵霜帝国开始衰落,并在嚈哒人的新一轮冲击下加速灭亡。旃陀罗·笈多一世抓住了这个机会,将众多由贵霜帝国分裂而成的小王国一一消灭,重新统一了恒河流域。经过他的儿子沙摩陀罗·笈多(海护王,约335-380年在位)和孙子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约380-413年在位)三代人的努力,一个版图几乎覆盖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帝国终于建立起来。笈多王朝由于统一带来的社会稳定,和市场化的经济政策+包容化的文化政策,使得印度的经济和科技达到了极高水平,领跑世界。这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出口贸易、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各个方面。农业:小麦、水稻、棉花、甘蔗、亚麻、生姜,各类农作物都出现了产量上的大幅增长。棉花是印度首先驯化的农产品,在此基础上,笈多王朝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棉纺织业,成为印度最大宗的出口产品。手工业:除了棉纺织品,印度还大量生产金银饰品、香料、染料(靛蓝)、象牙制品。造船业也日益发达,笈多王朝以制造多桨帆船著名,商人们从恒河口出海,在东南亚的缅甸、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柬埔寨,建立了一系列商业殖民地和贸易口岸。东南亚开始进入印度化时代,文化、宗教、建筑深受印度的影响,留下了巴厘岛的印度教神庙、吴哥窟的印度教建筑、印尼的婆罗浮屠佛教圣殿、缅甸泰国老挝的大量佛教寺庙。科技上,印度最重要的创新体现在数学方面。笈多王朝的数学家们发明了现代数字系统和零的概念,算出了圆周率至小数位后四个字,并认定地球是在自转的。他们还研究了包括不定方程、不尽根迫近(无理数)等一系列代数方程问题。他们还发明了最早的国际象棋,当时叫“四方棋”,有车、象、马、兵
2022年9月9日
其他

四百年的基业长青!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目录链接:序章: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卷一.第一章:仰望星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卷一.第二章:为什么护城河如此重要?卷一.第三章:逆天改命之路!——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四章。四百年的基业长青!汉朝和罗马是公元前200年-公元后400年间最强大的两个帝国。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先崛起,罗马(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晚一点,两个国家都绵延了400年左右。汉朝疆域面积600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以上,罗马帝国面积500万平方公里,人口在5000-7000万左右。实力在伯仲之间。如此庞大的疆域,如此众多的人口,还能维持如此长的统一时间,在古代史上是罕见的两个案例。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又能给我们的投资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先看汉朝。汉朝最大的特点是:好皇帝非常多。汉朝前后405年,可以称得上是好皇帝的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一共10位干得不错的皇帝。他们合计统治的时间长达223年,占了汉朝历史的55%,超过一半。我们分别看一下他们都有哪些政绩——第一位,汉高祖刘邦。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导致天下大乱,并且秦朝的军队都被调派到了边疆,一支60万大军去了南边征战百越,一支30万大军去了北边抗击匈奴。由此造成中央空虚,一个庞大的帝国仅仅三年时间就被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搞崩盘了。(这很像是加杠杆过狠的投资者,一招不慎,就此资金链断裂而清零。)刘邦顺应形势,起义造反,此后又花了4年时间剿灭群雄,重新统一天下。建国之后,刘邦主要的工作有三件:1)治理国家,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命萧何为丞相,休养生息、轻徭薄赋;2)巩固政权,贬杀韩信、英布等异姓亲王;3)和亲政策,对强大的匈奴以“忍”为主,保持战略定力。第二、三位,汉文帝和汉景帝,合称“文景之治”。两位皇帝是刘邦的最佳接班人,主要政绩也是三件:1)继续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积蓄国力;2)继续巩固政权,对同姓亲王也采取手段,削减他们的封地;3)继续和亲政策,但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开始积极备战,打造骑兵部队。在高祖战略的基础上,再略微进一步,由此得了个“萧规曹随”的成语。第四位,汉武帝。中国帝王榜上通常能进三甲的伟大人物,他的政绩是全方位的,创造力惊人。内政上,发布推恩令,完全解决了诸侯王的威胁,国家从此稳定。军事上,开疆拓土,北边发动三场大规模的匈奴战争,击溃匈奴,疆域扩展到西域;南边灭南越国、滇国,进占海南岛;东北灭卫满朝鲜。文化上,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后世两千年的主流思想,从此中国人有了一个统一的灵魂,称为“汉人”;不过,汉武帝虽然推崇儒家,在施政的时候也并未荒废法治,采用的是“德主刑辅”,即先用道德教化,再用刑法约束,刚柔并济。武帝也非常重视教育,创办了太学,这是中国王朝史上第一所公办学校,到东汉光武帝时期太学生一度多达三万。正是这些努力,使得汉朝文化鼎盛,涌现了《史记》等史学巨著。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让中国和西方的科技交流进入一个繁荣期,中国出口丝绸、漆器、桃、李、杏、梨、姜、茶叶,进口良马、骆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黄瓜、胡豆、胡桃、胡瓜、胡荽、胡萝卜等一系列物产。值得注意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丝绸开始大规模出口,丝绸是古代最重要的奢侈品,主要面向贵族客户,利润率极高。相比起来,其它几个文明,两河文明主打的是羊毛纺织业、古埃及主打麻纺织业、古印度主打棉花纺织业,都是面向大众客户的,利润率要相对低一些。丝绸之路,打通了汉朝-罗马帝国之间的陆上高速路,是文明史上的第一代全球交换网络,大大加速了文明的进化。以上几件功绩,都是开天辟地式的,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第五、六位,汉昭帝和汉宣帝,合称“昭宣中兴”。汉武帝晚年,有些老糊涂,搞出了“巫蛊之祸”,社会出现短暂的混乱。汉昭帝刘弗陵7岁登基,随后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接着让霍光辅政,大搞休养生息,由此四海清平。汉宣帝登基后,将日渐跋扈的霍氏家族清除,并减税赈灾,救济弱势群体,在西域设置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第七位,汉光武帝,“光武中兴”。宣帝死后,西汉走向衰败,内政混乱,权臣王莽篡位,并引发了赤眉、绿林农民起义。皇族刘秀拉起一支队伍,平定天下,再次实现国家的统一。建政之后,大兴儒学,设立地方推举和中央考试结合的察举制,让政府公务员的选拔制度化。第八、九位,汉明帝和汉章帝,合称“明章之治”。两个皇帝在位时,军事上经营西域,派窦固北伐匈奴,西南边境哀牢国内附,实现对云南的完全统治;内政上,兴修水利,救济弱势群体,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文化上,延续了光武帝的儒学兴盛局面,还出版了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第十位,汉和帝,“永元之隆”。这是一位被历史低估了的皇帝,他非常勤奋,每日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内政上,清除跋扈的权臣窦氏家族,重用贤臣郑众、蔡伦等,大力发展经济,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和帝治下,文化科技非常灿烂,有蔡伦研发的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有班固的《汉书》,中国第一本杰出的断代史;还有许慎的《说文解字》,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外交上,派遣甘英出使罗马帝国,一路走到两河流域。军事上,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匈奴战争,北匈奴被迫西迁进入中亚;班超经营西域,降伏贵霜帝国,使汉朝疆域达到极盛。————10位优秀的皇帝密集出现在一个朝代,这在中国文明史上绝对是不多见的。正是如此,才能让汉朝享有400年的长青基业。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是运气吗?肯定不是。君临认为,从他们的上位背景和激励动力来看,可以大致梳理出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立储问题处理的好。10位皇帝中,刘邦和刘秀都是自主创业,靠军功自己打出来的。另外8位,都是继承者。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国自周朝开始就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度”,被儒家认为是伦理典范,汉朝又是儒家兴盛的朝代。但是,上面8位继承者,只有汉景帝一个是嫡长子,其它7个都不是。我们分别看一下。第一位,汉文帝刘恒,是高祖刘邦第四子。他的母亲薄姬,原是敌军俘虏,被刘邦偶然看见,临幸了一次,就有了身孕,但后来也没得到宠幸。刘恒长大后,被封为代王(今天的山西太原),远离首都。高祖死后,吕后摄政,内斗激烈,曾经被高祖宠幸的人都纷纷被杀,刘恒躲过一劫,也养成了谨慎低调的性格。吕后去世,跟着高祖打江山的两位忠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携手诛灭了吕后的势力,并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他们在皇族中考察了一遍,最终选了有着“宽厚仁慈”名声的刘恒。第二位,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子。汉景帝有14个儿子,分别为6个宠妃所生,但他的皇后因为是太后指定,并不受宠爱,所以终生无子。为此,一场精彩的宫斗大戏拉开帷幕。最先上位的是栗姬,在她的媚术攻势下,薄皇后被废黜,栗姬所生的刘荣被立为皇太子。但栗姬太得意了,她以为自己给皇帝生了3个儿子,其中一个当了太子,就能稳操胜券,因此渐渐变得目中无人。当汉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来找栗姬,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成语“金屋藏娇”里的阿娇)嫁给太子时,栗姬一口拒绝了。刘彻的母亲王娡却抓住机会,许诺让刘彻娶阿娇,由此和馆陶长公主结成联盟。三年后,太子刘荣被废,王娡被立为皇后,刘彻成为新的皇太子。第三位,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的第六子。汉武帝晚年老糊涂,发生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诬陷而自杀。之后,又是一场龙争虎斗。皇三子刘旦上书父皇,自愿进京担任皇宫保卫,希望得立为太子,汉武帝大怒,杀刘旦派来的使者,并削其三县。皇四子刘胥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行为举止荒诞,被汉武帝厌恶。皇五子刘髆是李广利将军的外甥,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合谋立刘髆为太子,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氂被腰斩,刘髆郁郁而死。只剩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了,汉武帝认为他聪明伶俐,很像他少年之时,因此有意传位于他。临终之前,汉武帝立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任命霍光等四人为托孤大臣,并将刘弗陵的生母赐死,以防太后干政。第四位,汉宣帝刘病已,是汉武帝曾孙,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一族几乎满门被斩,唯有当时刚出生一个月的孙子刘病已躲过劫难。刘病已被大臣邴吉所救,偷偷送到其外祖母家寄养长大,再加上自幼多病,从小尝尽了人情冷暖。汉昭帝20岁就驾崩了,没有孩子,权臣霍光随后立汉武帝的一个孙子刘贺为皇帝,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仅做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又废掉了。邴吉建议霍光立刘病已为帝,认为他学业佳、品德好,是个好皇帝的材料。在霍光的认可下,半生多灾多难的刘病已迎来了命运的反转。第五位,汉明帝刘庄,是汉光武帝第四子。太子最初是光武帝第一位皇后郭圣通所生的嫡长子刘彊。但刘庄更受光武帝喜爱,一来他母亲是和光武帝经历过患难爱情的阴丽华;二来他自幼聪颖伶俐,“十岁能通《春秋》”,从小跟着光武帝旁听政事,能力过人。十二岁那年,光武帝颁布“度田令”,要求各地官员如实丈量土地,然后根据实际土地征收税款。听取汇报的时候,光武帝发现有个官员写着“河南、南阳不可问”,于是审问是什么意思?官员不敢回答,刘庄猜到了答案,说出实情,“因为河南是功臣居所,南阳是皇帝故乡,所以官员不敢问。”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悟性,自然深得光武帝的欢心。三年之后,阴丽华被立为新皇后,刘庄也成为了新太子。第六位,汉章帝刘炟,是汉明帝第五子。汉明帝时的皇后只生了3个女儿,没有儿子,于是在众多皇子中选了刘炟,过继为养子。第七位,汉和帝刘肇,是汉章帝第四子。这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宫斗大戏!汉章帝的窦皇后,是个貌美如花,却蛇蝎心肠之人。她独宠后宫十几年,却没有儿子。当时,宋贵人生下皇三子刘庆,梁贵人生下皇四子刘肇。最初刘庆被立为太子,窦皇后诬陷宋贵人搞巫蛊之术,导致刘庆的太子位被废,宋贵人服毒自杀。梁贵人心生畏惧,干脆将儿子刘肇送给窦皇后作养子,希望能免祸。虽然刘肇被立为了太子,但没成想梁贵人的外家依然被窦皇后以匿名信诬陷,满门被斩。梁贵人忧愤而死,刘肇便在这刀光剑影的宫中,隐忍生长。————纵观这些皇帝,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在儿时,其母亲曾是宫斗的失败者,因此尝尽了人间冷暖,养成了坚忍的性格。(文帝、宣帝、和帝)当宫斗形势发生变化时,这些低调的王子往往能获得掌权者的赏识,晋级上位。第二类,从小聪慧,品学兼优,有好的名声,因此得到皇帝、权臣、皇后的欣赏,成为政治选拔中的胜出者。(文帝、昭帝、宣帝、明帝、章帝、和帝)有一个细节不应忽略。在汉朝时,虽然有嫡长子继承的传统,但掌权者似乎并没有被这个传统所束缚。一方面,社会上下都认可皇位必须由皇子血脉继承,即使是许多权臣也没有要篡位的打算。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政局不稳,权力中心转移到权臣手中,就像东汉末年-南北朝的动乱局面。中国历史上解决得比较好的,主要是汉朝中前期和宋明清三代。别看这些时代的宫斗很激烈,但当时的社会还是很平稳的,只是茶壶里的风波。这跟波斯帝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动不动就权臣毒死皇帝,军队反叛战火四起的局面,有着很大差异。背后的原因,君临认为跟当时的经济繁荣、社会受教育水平较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全社会的蛋糕是在不断做大的时候,人们大多会愿意遵守规则,而不是通过内斗来抢蛋糕。另一方面,掌权者们也都希望能选拔一位相对更优秀的皇子来继承皇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周勃和霍光邴吉。霍光在立刘贺为皇帝后,发现他道德败坏,火速就把他废掉,重新挑选了刘病已当皇帝。掌权者们当然要慎重,因为他们深知,一个领导人的品德和能力优劣,对一个团队的兴衰荣辱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遇上一个好皇帝,国家繁荣昌盛,遇上一个差皇帝,国家衰败萧条,基本就是一个铁律。有趣的是,中国历史上较好的继承者皇帝,绝大部分都不是嫡长子。唐朝,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是次子,高宗李治(永徽之治)是九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是三子;宋朝,太宗赵光义(统一中原)是二弟,仁宗赵祯(仁宗盛治)是六子,孝宗赵昚(乾淳之治)是三子;明朝,成祖朱棣(永乐盛世)是四子,孝宗朱祐樘(弘治中兴)是三子,穆宗朱载坖(隆庆新政)是三子;清朝,联手开创康雍乾盛世的,康熙皇帝是三子,雍正皇帝是四子,乾隆皇帝是四子。中国大一统王朝中,嫡长子继承占比最大的是明朝,15个继承者皇帝中,8个是长子长孙。而明朝的皇帝,历来是被后世所诟病,平均口碑比较糟糕的。不是说嫡长子就不行,像汉景帝刘启、明宣宗朱瞻基,也都是不错的皇帝。但整体来看,一个朝代,如果能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尽量做到选拔相对贤能的来继承家业,仍然非常重要。————第二条主线,适度的国际竞争压力,是激励他们上进的重要动力。中国文明跟其它文明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护城河深厚。这条护城河是由三重护栏组成的——第一重护栏:北方-西部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天然屏障,阻隔了游牧民族的无数次进攻。中国人在北方山脉上,修筑长城,配合狼烟传递信息,进一步加强了防御力。第二重护栏:四川盆地-长江出海口由西向东的水路拦截,再一次阻隔了游牧民族的强大进攻。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宋,两个时代近500年的历史,南方汉文明都是靠这重护栏得以守护。第三重护栏:庞大的人口数量+统一的民族文化,使得反抗、融化的能力很强大。元朝、清朝时,少数民族两次入主华夏,但最终汉文明依然延续,没有像古埃及那样文字消失,文明断层,关键就是靠这重护栏。这三重优势,在亚欧大陆的诸多古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两河-波斯-古印度文明基本没有屏障,导致护城河缺失,长期战火纷飞。古埃及和古希腊,有一定的护城河,但无奈国家太小,人口有限,导致战略缓冲区不够。跟他们比起来,中国无疑是幸福的。也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明的社会稳定性要强得多,逐渐的便形成了一种自信的底气。这种自信,是中国在汉朝时愿意主动开放,通西域、卖丝绸,大量进口胡瓜、胡桃、胡萝卜的重要社会心理。也是掌权者会考虑“废长立贤”的一个重要心里基础,他们会降低由此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的顾虑。这就像牛市时,投资者通常会降低风险意识,积极买入高风险资产一样。另一方面,在汉朝时,中国也不是一个完全垄断的中央帝国。在东亚地区,汉朝长期面临着北方匈奴的竞争,这种适度的压力是非常重要的。公元前200年,刚刚建国第三年的汉高祖,率领一支大军讨伐叛将韩王信。开始的时候,汉朝大军连战连胜,信心爆棚,一路追击到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当时正是隆冬时节,某日凌晨,天降大雾,刘邦带领一支精兵出城,爬上附近的白登山,以察看远方的敌情。没想到下山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40万匈奴大军团团包围,动弹不得。这便是著名的“白登之围”。刘邦被围困在山上七天七夜,水断粮绝,几乎丧命。危难中,幸好得到陈平的一条锦囊妙计,才侥幸脱险。自此之后,汉朝对匈奴的“韬光养晦”持续了70多年,长期执行被认为是“屈辱”的和亲政策。正是在这种外部压力下,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皇帝一直兢兢业业,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作为最大的执政目标。景帝时期,大力在边境屯田移民,建立了多个牧场驯养马匹,大量制造兵器,强化士卒训练,一切都是在为战争做准备。武帝年间,终于准备妥当,派遣卫青、霍去病为首的统帅对匈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战争,前127年,匈奴入侵,卫青将军率领数万大军迎敌,采取“迂回侧击”的战术,绕到匈奴军的后方,分割包围,逐个歼灭,大胜而回。第二次战争,前124-123年,卫青将军两次率领骑兵进入蒙古草原,将匈奴的主力部队击溃。第三次战争,前119年,汉朝以举国之力,发动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次远征。汉武帝让卫青和霍去病各带领一支部队,合计14万匹战马和50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前锋部队再加上10万骑兵和10万物资运输兵团,一路向北扫荡。这一场战争,匈奴军队几乎被完全消灭,霍去病将军更是深入漠北2000里,让匈奴人闻风丧胆。从此,双方力量形势逆转。但由于蒙古草原气候实在寒冷,不适合农业发展,因此汉朝虽然能通过战争削弱匈奴的力量,却无法做到长期的占领和治理。这就使得随后的数百年间,两国一直处于对峙状态,时战时和,汉朝的边境压力始终没有完全解除。因此才会有了汉朝中后期,一边发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另一边又继续和亲,引发“昭君出塞”的故事。整体来看,立储问题处理的比较好,和适度的国际竞争压力,这两点是汉朝好皇帝多的重要基础。前者,主要原因是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掌权者逐渐形成了“立贤优先”的共识;后者,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深厚护城河下,逐渐形成的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对垒的格局。正是这些因素的结合,使得汉朝绵延了400年之久,是中国统一王朝中维持社会稳定最悠久的。————不过整体来看,汉朝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仍然得益于其护城河。而在亚欧大陆另一边的古罗马帝国则不同,这个国家并没有什么天险可以依赖,护城河很浅,但丝毫不影响其400年统一基业。如果加上帝国之前的罗马共和国、王政时代,之后分裂的东罗马帝国,则整个古罗马文明持续的时间甚至长达2200年(前753年进入王政时代-1453年东罗马帝国结束)。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先看罗马帝国,相比汉朝,罗马帝国要乱得多。从公元180-283年,罗马帝国整整经历了一百年的内斗和混乱,史称“三世纪危机”。在这一百年里,各地军阀混战,纷纷自立为帝。不列颠人(今英国)、高卢人(今法国)、色雷斯人(今保加利亚)、阿拉伯人(今中东),都做过皇帝,他们都自认为是正统的罗马帝国君主。最混乱的时候,一年涌现出了5个皇帝,近卫军居然宣布将皇位拍卖,出价多者就可做皇帝。总有人愿意出价更高,于是近卫军就废掉之前的皇帝,另立新君。帝国甚至一分为三,中央政权几乎瘫痪,皇帝之间彼此大打出手,还要镇压不时叛变的军队、起义的奴隶和农民。由此农田荒芜、城镇萧条,出现数百公里内看不到一个人烟的衰败景象。在北方,蛮族开始一波一波的入侵,270年,汪达尔人甚至已经侵入意大利半岛。这种景象放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文明中,一个朝代衰败的时间在50-80年左右,就铁定是要换江山了。但就在几乎所有人都以为,罗马帝国已经彻底没救的时候,在奥勒良、戴克里先、君士坦丁几位皇帝的努力下,居然神奇般的又活过来了。奥勒良皇帝任内,在北方驱逐了蛮族汪达尔人,在东边摧毁了冉冉升起的帕尔米拉王国的威胁,在西边收复了已分裂14年的高卢帝国,重新统一罗马帝国。因此,奥勒良也获得了“世界重建者”的称号。戴克里先皇帝任内,一直就在各地平息叛乱中。287年远赴西北的不列颠平息军队叛乱;288年横跨罗马帝国,来到最东边的两河流域镇压叛变,下半年又跑到西边的高卢剿匪;290年剿匪结束,再次将大部队拉回到最东边,前往叙利亚镇压阿拉伯游牧民族的叛乱;291年,在最南边的尼罗河上游击退了黑人土著的入侵;292年又跑回到最北边的多瑙河流域,跟跨河南下的日耳曼蛮族展开厮杀。这个皇帝,努力、勤奋,但又真的是太TM累了。痛定思痛,戴克里先做了一个决定,将国家划分成4块,每块交给一个皇帝打理,简称“四帝共治”。当然,每个皇帝还是有高低地位不同的,其中两个叫奥古斯都(正帝),另外两个叫恺撒(副帝);奥古斯都在位20年后必须退位,由原先的两位恺撒继位为奥古斯都,并再各自任命一位恺撒。皇帝还能这样玩?!慢慢的,国家不就一分为四了嘛,谁还听谁的呀?!于是在君士坦丁大帝任内,又从不列颠岛出发,率领着大军一路向东打过去,将意大利、西班牙、北非、希腊、中东,重新收归旗下,成为帝国的唯一统治者。但君士坦丁大帝依然面临着戴克里先类似的问题,各地叛乱此起彼伏,怎么办呢?他想了两个办法。第一个,统一思想,大力推广基督教,试图用灵魂的统一让帝国境内各个地方的人变成一个民族。这件事永远的改变了后世数千年的西方文明。其实在当时的古罗马帝国内,有着无数的宗教,像摩尼教、袄教、犹太教、佛教,还有许多今天已经消失的泛神论宗教。这些教派之间,彼此竞争、互相攻击,让帝国的统治者们非常苦恼。基督教在当时,只是一个小教派,远算不上是主流。君士坦丁大帝之所以选择了基督教,是因为它的一神论思想,更有利于帝国的大一统,因此脱颖而出。第二个,学习戴克里先,任命三个儿子为凯撒,各统治帝国的一部分。这又绕回了原点。没办法,古罗马帝国实在太大了,又没有护城河,四面八方都面临着敌人的进攻。帝国的荣光能维持到四世纪,已经是极限了。说实话,古罗马帝国能够又续了一百年的命,完全要感谢奥勒良、戴克里先、君士坦丁三位皇帝。他们都是行伍出身,靠军功和能力一步步升迁做大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即使是君士坦丁大帝,其父亲是罗马帝国西部奥古斯都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看似是个二代继承者,实际上也没有那么简单。君士坦丁自少年时便随父征战,青年时因为父亲当了帝国西部的皇帝,他被迫作为人质被扣押在东部帝国皇帝戴克里先手下,随后便一直在各地征战中。直到他3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前一年,他才找到个机会逃到不列颠,继承了父亲的皇位。一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军阀,彼此都供奉着罗马帝国这个牌位,以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这种现象并非是兵荒马乱的年代才有的。在最鼎盛的罗马帝国早中期,便一直如此。从独裁者凯撒大帝开始,到帝国中期的奥勒留皇帝统治的230年间(公元前49年-公元180年),是古罗马如日中天的黄金时代。最知名的领导人有7位——第一位,凯撒。凯撒的功绩有三件,第一是征服高卢(今法国),扩大了疆土;第二是削弱元老院的权力,成为终身独裁者,将公民权从罗马城邦扩大到帝国整个疆域,从此奠定了罗马帝国的根基。第三是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养子——屋大维。(注意,这是重点)第二位,屋大维。屋大维的功绩也有三件,第一是征服埃及,并入罗马版图,拥有三千年辉煌的埃及古典文明从此结束。第二是进一步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成为罗马终身执政官,完成罗马帝国的建国大业。第三是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四通八达的道路将罗马帝国的各个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史称“条条大道通罗马”,让帝国的统一根基更加牢固。屋大维死后,帝位传给了他的养子提比略。第三位,涅尔瓦。涅尔瓦是在一系列的短期动荡之后,由元老院推举上任的。这位皇帝尊敬并善待元老,使得元老院的权威得到一定恢复,又认真挑选了一位优秀的继承人,让战功卓著的日耳曼总督图拉真作为养子。从此,拉开了“五贤帝”时代。五贤帝时代是罗马经济最灿烂的年代,涌现出了像塔西佗(著有《历史》12卷)、苏维托尼乌斯(著有《罗马十二帝王传》)、阿庇安(著有《罗马史》)、盖尤斯(著有《法学阶梯》)等文化大师。地中海的葡萄和橄榄种植业日趋繁荣,意大利生产的玻璃器皿、陶器、金银盘、珊瑚、葡萄酒、橄榄油大量向亚洲出口。另一边,亚洲的乳香、没药、胡椒、枸杞、棉花、丝绸,也大量进口。往来于地中海、红海和印度洋之间的贸易路线蓬勃发展,被后世称为“海上乳香之路”。这是跟亚洲“陆上丝绸之路”交相辉映的一段美好时光。第四位,图拉真。这位皇帝出生于西班牙,是从外省贵族爬上皇帝宝座的第一人。任内,他先后征服了达契亚(今罗马尼亚)、两河流域、亚美尼亚、帕提亚(今伊朗西部),使得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全盛时期,地中海完全成为帝国的内海。临终前,他宣布哈德良为养子。第五位,哈德良。这位皇帝是一位优秀的守成之主。他经常巡游四方,在不列颠岛北部修建了“哈德良长城”,以抵御苏格兰蛮族的入侵;命令法学家编成《永久敕令》,作为帝国的法律基础,并重新划分行省、改革兵制,以实现帝国的长治久安。哈德良对继承人问题考虑得更长远,他一方面选择了52岁的安敦尼为养子,让他继承帝位,另一方面又选择了18岁的奥勒留和7岁的维鲁斯作为安敦尼的养子,隔代指定。第六位,安敦尼。这位皇帝勤政爱民,与元老院关系良好,国库殷实,罗马享受了20多年的太平盛世。公元166年,安敦尼派遣了一位使臣来到汉朝的洛阳,见到了汉桓帝,这是中国和欧洲的第一次直接交往。但当时的汉朝已走在下坡路上,外戚当权、十常侍乱政,十几年后黄巾起义就爆发了。第七位,奥勒留。安敦尼死后,哈德良隔代指定的两个养子奥勒留和维鲁斯同时继位,这是罗马史上第一次两帝共治。不过,由于维鲁斯死得早,所以很快又恢复了奥勒留一个皇帝。奥勒留勤政爱民,积极处理政务,守卫帝国边境,著有《沉思录》一书,因此获得了“哲学家皇帝”的称号。————这七位皇帝之间,彼此都没有直系血缘关系,而是养父与养子之间的关系。自从凯撒开始,罗马帝国的前半段逐渐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养子继承制”——掌权者在熟悉的下一代中选择一位忠诚并有能力的人,作为养子,重点培养,扶上马,送一程。如此,使得国家的权力交接相对稳定,继承者也能保证是一个相对有能力的人,不至于将国家搞垮,人亡政息。可以说,这是罗马帝国能在2000年前的古代,实现长久繁荣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咦,为什么古罗马会有如此神奇的操作?放在汉朝皇帝看来,甚至如今的许多中国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这个制度的形成,其实是由两个相互交织的主线影响下的结果。第一个,古罗马文化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即使是最高掌权者,也只有一个妻子。这跟中国古代贵族的三妻四妾,皇帝的三宫六院,差异甚大。只有一个妻子,孩子自然就少,再加上古代瘟疫盛行,医学落后,很容易就造成孩子的夭折,从此无后。像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膝下就没有儿子。这种情况下,古罗马逐渐形成了一股养子之风,养子也被全社会认可是自己的下一代。不过,古罗马的养子跟现代的养子是有很大差异的。现代人领养孩子,通常是从出生没多久的婴儿中去领养,以逐渐培养亲情关系。古罗马人却不这么看。他们的目的更加功利,婴儿从小培养,很有可能在成长中得一场病就夭折了,得不偿失。还不如领养一个成年人方便,直接摘桃子。涅尔瓦领养图拉真作为养子的时候,后者已经45岁,早已是功成名就的日耳曼行省总督。哈德良领养安敦尼作为养子的时候,后者更是51岁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因此,与其说是领养,不如说是利益结盟。第二个,元老院的巨大影响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凯撒倒是有个亲生儿子,是他和埃及艳后克利奥佩特拉的私生子,即凯撒里昂,又被称为小凯撒。埃及艳后本人,也一直希望小凯撒能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但凯撒很清楚,当时的元老院还有很大影响力。以小凯撒的能力,以及在军队中的影响力,肯定驾驭不住局面,一旦他不在了,元老院反攻倒算,并不会有好下场。因此,他死的时候,遗嘱让养子屋大维继承权力。公元前30年,屋大维征服古埃及,艳后自杀,17岁的小法老凯撒里昂被处死。元老院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源自这个制度已经持续了500年之久,自古罗马从城邦时代就开始了,早已深入罗马文明的骨髓。它是古罗马强大的根本保证。最早的时候,古罗马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城邦制小王国,由国王轮流统治。但是在王政时代的200年后,一位残暴的国王引发了社会动荡,最终由一位叫布鲁图斯的公民领袖率领反对派将他推翻,并建立了元老院共和制度。从此,古罗马进入共和国时代,布鲁图斯当选了共和国的第一位首席执政官,被后世称之为“国父”。古罗马的元老院,最早出现在王政时代,由氏族长老组成,那时只有100人,起的是咨询机构的作用。布鲁图斯将它改组为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选举审批权,审批财政、外交、军事,以及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的一系列实权。元老院的人数也增加到300人,成员不仅是贵族,还包括原高级官吏(执政官、监察官、大法官等)的优秀人物,平民阶层也可以进入。首席执行官由两个人担任,一个人掌管行政权,一个人掌管军事权,目的是避免个人专制。首席执政官由元老院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不得连任,同样是为了避免个人专制。还设立了保民官这个职位,保民官同样是一年一任,且必须在公民中选出,刚开始是2名,后增至10名。这个官职的设立,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利益,凡是不利于公民利益的行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权力予以一票否决。保民官的人身安全与否决权,神圣而不可侵犯。首席执政官、元老院、保民官,分别代表了行政权、立法权、监察权,三权分立,彼此制衡。这个完美的制度,被认为是后世西方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的起源。读到这里,你一定在感叹,布鲁图斯怎么如此伟大,能在那么遥远的时代,就想出如此天才的创意?其实,布鲁图斯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只是幸运的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那一年是公元前509年。此前一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正处于全盛期,改革派的克里斯提尼担任首席执政官,轰轰烈烈的开展着共和改革。时间往前推85年,梭伦已经在雅典推行了它的400人公民会议的立法改革,梭伦是雅典的第一任首席执政官。布鲁图斯的共和改革,不过是依着雅典的葫芦,重新画了一个瓢而已。元老院就是公民会议的翻版,首席执政官的名字都没变,都是一年一任,只不过雅典是3人共同执政,罗马是两人共同执政。当时的地中海世界,到处都是古希腊人建立的城邦,布鲁图斯本身也是古希腊人的移民后代。根据古罗马的传说,时间倒退到公元前1200年前,正是从古希腊的特洛伊战争中逃难来的一群人建立了最早的罗马城。即使在数百年之后,古罗马的贵族依然要学习希腊语,凯撒就曾经到古希腊留学,拜入到雄辩大师阿波洛尼奥斯的门下。在古罗马帝国境内,很长一段时间,除了意大利半岛讲的是拉丁语,在地中海的其它地区通行的都是希腊语。本质上,古罗马就是一个逐渐强大起来的希腊化城邦。它趁着雅典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暂时衰落的时候,在文明世界的边缘崛起。这是文明边缘崛起定律的又一个案例。而在当时,古罗马最强大的对手——地中海南岸的迦太基,同样是一个拥有元老院的希腊化城邦。前264-前146年之间,古罗马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征服了迦太基,又通过四次马其顿战争,控制了整个希腊,一步步崛起为地中海的新强权。奇怪的是,如此伟大的成功,竟然没有出现什么知名的征服者流传后世。没有知名征服者,却征服了整个地中海,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罗马的执政官都只有一年任期,真正的决策权是属于元老院的。是集体的智慧,在推动着罗马共和国不断前进。这种智慧,虽然有短期的扯皮、决策缓慢、短视等问题,但他也有善于反思、愿意纠正错误、不会犯大错误的优点。在集体智慧的驱动下,罗马共和国虽然遭受过一些战役的失败;但长远来看,却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最后战争胜利。说来难以相信,打赢三场布匿战争、四场马其顿战争的古罗马兵团,竟然是一支由农民临时拼凑起来的志愿兵。根据古罗马的法规,每次发动战争的时候,统帅都是一年一任的首席执政官之一,士兵都是临时征调的公民,他们甚至都没有提前进行过演练。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罗马军团能不断打胜仗呢?无非是严厉的法制罢了。根据古罗马法规,被征调的士兵,不能逃跑,偷窃,丢掉武器、盔甲,这些都是死刑。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正是元老院的集体智慧,让他们总能选拔出一些优秀的执政官,来实现战争的目标。并且,也正是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得军队和执政官之间缺乏长期关系,让元老院对军队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总之,正是元老院制度,使得罗马共和国走向了强大,也建立了它在古罗马数百年来的权威。试问,这种情况下,凯撒又如何能不忌惮?当然,世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古罗马早期能崛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位处文明世界的边缘,周边的部落城邦也都相当落后。一群菜鸟弱鸡互殴,才使得罗马共和国能靠业余民兵做大。随着共和国的打怪升级,面对的敌人越来越强大,民兵终于要跟中东豪强硬碰硬了。公元前100年,首席执政官马略为了改进罗马的军事战斗力,将临时的征兵制改为职业的募兵制,潘多拉的魔盒就此被打开。职业军队逐渐和指挥官结成了更紧密的关系,军阀出现了,他们不再效忠于元老院,变成了终身独裁者。他们敲响了罗马共和国的丧钟。古罗马的军事战斗力日趋强大,但军阀们已不再愿意被驯服,罗马帝国的统治反而更加的动荡,甚至最终四分五裂,再也没有办法统一起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罗马共和国虽然逐渐的向帝国转变了。某些东西变了,权力从元老院向皇帝手中转移了。但某些东西是不变的,皇帝依然要跟元老院进行某些妥协,依然要打着罗马帝国的旗号去实施统治。罗马帝国,从来就不是某个家族的家天下。本质上,这是一个公共政治平台,皇帝之间自古以来就没有多少血缘关系。因此无论内部权力斗争多么激烈,一旦上台都会打着罗马帝国这个旗号,来实现自己的统治。这就类似于现代的企业,即使由于资本争夺,控股权转移了。但企业依然在,品牌和渠道依然在,企业仍然能够不断发展,继续壮大。这个伟大的制度设计,才是罗马帝国能够生生不息数百年,甚至灵魂维持两千年而不灭的一个关键所在。————古罗马和汉朝的四百年基业,能够带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呢?第一,最重要的依然是深厚的护城河。汉朝再一次给出了范例。护城河带来长期的社会稳定和自信底气,由此衍生了开放的社会风气、教育的普及、权臣们对皇室权力的自觉维护,这才有了多次的“废长立贤”事例。第二,在护城河不足的情况下,先进的制度提供了同样重要的价值。纵观历史,杰出领导人的出现,往往是随机的,但对一个文明的影响力又是决定性的。先进的制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人才选拔机制,让好的领导人源源不绝的涌现。古罗马的元老院,其本质是精英共和,让享有财产的贵族和优秀官僚组成的一群人共同选拔领导人。这个制度架构,已经很接近现代企业的董事会选举。君临认为,这个制度不是现代的民主制,却比现代的民主制更能避免民粹化、福利化的问题。毕竟,有恒产者有恒心,有学识者有智慧,精英的集体决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获得较优的解决方案。正因如此,古罗马帝国虽然没有护城河可以依赖,但凭借着先进的体制,他们能不断选拔出优秀的领导人,以此实现了王朝的长期兴盛。这个因素,在未来的文明进化和投资案例中,我们会看的越来越清晰。--
2022年9月7日
其他

逆天改命之路!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目录链接:序章: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卷一.第一章:仰望星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卷一.第二章:为什么护城河如此重要?——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三章。逆天改命之路!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率先进入城邦文明时代,其先进的农业技术很快就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第一个受益的是古埃及,几乎同时进入了城邦时代。第二个受益的是古希腊,在前2850-前1450年出现城邦、宫殿、雕刻,沐浴在文明的晨曦中。从地理位置来看,两河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分别位处地中海的东边、南边、北边,彼此挨得很近。三地海路通畅,贸易往来便利,古希腊获益早本就合理。但令人疑惑的是,在后世人们的印象中,古希腊和古埃及明明就是两个时代的故事。古代世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公元前776年举办,此时才算是拉开了古希腊的黄金时代。数十年后荷马写下他的不朽诗篇《伊利亚特》,200年后毕达哥拉斯学派创办,250年后希腊戏剧开始繁荣;280年后马拉松战役爆发,370年后苏格拉底被处死,400年后柏拉图写下名著《理想国》;430年后少年时的亚历山大拜亚里士多德为师,又过了10年,大帝统一希腊,铁蹄指向东方,黄金时代落幕。这些古希腊传奇,大多发生在前800-前300年左右。古希腊的黄金年代与其童年时期,隔了足足2000年。这就不得不说到古希腊的伤心之处了——跟古埃及不同,那里尼罗河水定期泛滥,大平原上将小麦种子撒下去自己就会长出来,天然的农业沃土。古希腊这边,却是以小岛和半岛为主,地形破碎、土地贫瘠,农业的长期收益率极低。也因此,古希腊虽然很早就有了文明的迹象,但发展一直营养不良。低ROE、低PE,跟其它几个文明中心是没法比的。古印度比古希腊也好不了多少。从地图上看,由两河文明的中心巴比伦城向西可到古希腊,向东可到古印度,两者的地理直线距离都是2000公里左右。牧民们驮着小麦种子,沿着印度洋北边的海岸线一路迎着朝阳走,就能来到印度河流域。约公元前2500-前1750年,皮肤黑黝黝的达罗毗荼人建立了摩亨佐达罗、哈拉巴等城邦,后世统称为“哈拉巴文化”。他们发明了本土的文字,但现在已无法解读,他们也驯化了一些本土特色的农产品。但总的来看,大部分仍然是来自中东地区的小麦、大麦、牛、羊、青铜器、金银饰品等等。令人悲伤的是,这个发达的远古文明,在公元前1750年,忽然灭绝。城市被摧毁,本土族人被大量杀戮,文字再无人能识别,根子完全断掉。摧毁这一切的,正是中亚草原上的雅利安人。他们沿着印度河一路冲杀,将辉煌了750年的古印度——资产一夜归零。这是护城河水太浅的悲剧。当然,起步最晚的还是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历史学家都以为中国是在遥远的东亚大陆上独立演化的文明。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出土遗迹表明,这并不是事实。公元前3000年前后,从中亚、新疆、甘肃、蒙古草原,自西向东陆续出现了黄牛、绵羊、小麦的生存遗迹。公元前2000年前后,驯化的马、板车、青铜器等遗迹也陆续在中国西北境内被发现。公元前1000年前后,铁器冶炼术、双轮战车等先进技术开始进入到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里,中国人确实独立探索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农业技术,比如水稻、粟、黄豆、猪和鸡的驯化。中国人也将养蜜蜂-获得蜂蜜,养蚕-提取蚕丝,养乌龟-制作甲骨文,这些小众技术玩出了新境界。不过,就影响力最大的几种农业技术来看,中国人仍然是两河文明的学生。比如小麦。中国的黄河流域相对干旱,并不适合种植水稻;因此先祖们将野地里的狗尾巴草驯化,获得了粟,也就是我们今天还时不时喝上两碗的小米粥。小米当然是种很棒的健康食物,无奈产量太低,热量值不高,于是在小麦、大麦引入后,很快就被这些收益率更高的外来物种给取代了。从两河流域的文明中心,到波斯高原,到中亚的草原、戈壁和沙漠间杂,再到蒙古大草原,最后来到黄河流域,中间大多是文明的荒漠和无人区。一路上遥遥相隔数万里,只能依靠游牧民族的长途迁徙,一点一点接力传递。要获得这些先进技术,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也因此,让中国文明的生根发芽,落后了中东的文明中心大约2000年。你看,跟两河文明与古埃及相比,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这仨明显先天不足,屌丝气息浓郁。一个土地太差,拿到块烂牌,世代赤贫;一个护城河太浅,不幸被蛮族入侵,早早团灭;一个离先进文明太远,留学不易,见的世面太少。然而在随后的一千多年,三个少年靠着自我奋斗,开始了逆天改命之路!从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这个地区忽然迎来了群星灿烂的时代,文化大师层出不穷,让中东的文明中心黯然失色。古希腊:诗人荷马(荷马史诗)、智者伊索(伊索寓言)、毕达哥拉斯(数学之父)、苏格拉底(理性主义)、柏拉图(理想国学说)、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人物)、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古印度:释迦牟尼(佛教)、伐达摩那(耆那教)、富兰那·迦叶(无作论)、末伽梨·俱舍罗(宿命论)、删阇夜·毗罗胝子(不可知论)、阿耆多·翅舍钦婆罗(顺世论)古中国:老子(道家/道德经)、庄子(道家)、孔子(儒家/论语)、孟子(儒家)、墨子(墨家)、韩非子(法家)、孙武(孙子兵法)、屈原(离骚)、鬼谷子(纵横术)你可以看到,这三个文明的风格差异是非常鲜明的:古希腊追求的是理性和理想主义,古印度追求的是宿命和躺平思想,古中国追求的是入世和治国之术。究竟是什么底层逻辑的改变,让这三个文明得以脱颖而出?又是什么命运的经历,让他们从此分道扬镳?这一切都要从亚述帝国(前935-前612年)的崛起展开,亚述是两河文明史上最强大的军事帝国,第一次将整个新月沃土和古埃及都纳入到版图之内。这归功于他们对铁制兵器的首次大规模使用,使得武力值大幅度飙升。但另一方面,亚述帝国又是个极其残暴的帝国,每征服一个地方,都要搞一轮屠城仪式,将金银财宝运走后,再一把火把城市烧掉。以至于犹太人将亚述首都尼尼微,称为“血腥的狮穴”。在亚述帝国统治中东的三百多年里,生灵涂炭、人口衰退,文明之火变得一息尚存。亚述覆灭后,新巴比伦好不容易恢复了些生机,没多久就又迎来了充满宫斗、阴谋和叛乱的波斯帝国。简单来说,中东文明是被自己的过度内卷,自己把自己给搞残废了。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文明边缘崛起定律,指出新兴文明通常会在文明中心的边缘地带崛起,主要有4个逻辑——1,文明中心对边缘地带的控制力较弱,崛起阻力较小;2,边缘地带和文明中心有一定接触,能够获取先进的科技和文化;3,边缘地带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低,在经济竞争中具有优势。4,如果文明中心的政治出现衰弱,则将加快新兴文明的崛起速度。既然中东大哥已废,周边的小弟自然就趁势而起了。最早崛起的是古希腊,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更容易学习到先进知识,像毕达哥拉斯就曾经去巴比伦、古埃及广泛游历。当然,自我奋斗也是不可或缺的。古希腊人穷则思变,逐渐放弃了农业,转向海洋贸易。他们从埃及进口小麦和亚麻布,出口到小亚细亚半岛,又将塞浦路斯的铜矿和亚美尼亚的葡萄酒贩卖到米索不达米亚的上流社会。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种两头赚差价的生意,投资回报率非常高,逐渐就跃升为地中海的发达地区。不仅如此。古希腊从来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相反只是数十个城邦的统称,它们分散在爱琴海沿岸,被悬崖峭壁和破碎的山谷所分割开来。为了生存和生意争夺,它们彼此结成联盟展开较量——一个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另一个是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概有四百多年,这种较量都是良性的。两大联盟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前者的案例,是希波战争。当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数万大军压境时,雅典紧急派出长跑健将星夜从马拉松跑到斯巴达求救。斯巴达同意了雅典的请求,并以盟主的姿态将周边30多个城邦团结起来,形成抗敌统一战线。后者的案例,则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斯巴达的同盟小弟底比斯和雅典的同盟小弟普拉提发生火拼。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但由于两个盟主的领导人当时都过于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最终酿成一场持续十年的漫长战争。这场战争让雅典几乎沦为废墟。不过必须指出,类似规模的内战在古希腊历史上是罕见的。放眼整个古希腊时代,冷战才是常态。也正是这种适度的竞争,使得古希腊的城邦们既不会因过度内卷造成大失血,又不至于被过度统一所窒息。适度的竞争,使得每个城邦都存在一定的压力,大家必须不断改革创新,长期以往便大大加速了生产力的进步。在政治领域,这种竞争带来的好处非常明显,各城邦纷纷开展制度创新,形成了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等各种政治实验。在经济发达的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会议。这种公民会议是由原始部落的会议演变而来的,是家庭会议的放大版。公民会议的开会地点在雅典卫城以西的一片空地上,大约8-10天开一次会,开会的通知一般会提前五天公布。雅典不大,虽然整个雅典城邦有20-40万人,但奴隶人口占了一半,外邦人口和妇女儿童是没有公民权的,因此实际享有公民权的只有3-5万左右。并且很多偏远村落的公民、有工作要忙的公民都没法参加,因此实际到场人数往往只有两三千。遇到紧急的临时会议,官吏们在卫城内沿街大喊几下,转一圈,公民们就都知道了。公民会议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提案宣读,然后有意见的公民登上讲台,轮流发言辩论,最后投票表决,一般用举手(公开表决)或投石(秘密表决)的方式进行。这些提案包括:选出称职的官吏,讨论粮食和国防问题,检举揭发官吏的不法之事,宗教问题和世俗其他事情。从讨论到表决,常常要花费一个早上的时间,表决完成以后,雅典人就算行使了一次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会议定期选出议事会、主席团和执政官,作为雅典的行政机构。担任主席团职务的人可以从国家领到一笔钱,一起用餐,然后召开议事会和公民会议。执政官先为终身制,后改为十年一任,最后又改为一年一任;执政官人数也逐渐由1人增至3人,分别为王者执政官、军事执政官和司法执政官,后来又增为9人,称“九执政官”。执政官中有一人为首席执政官,雅典第一位首席执政官叫梭伦。梭伦早年经商,财务自由后四处读书访友,在一次游历中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但是,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可见这是一位有高尚情操的人物,他随后从政,指挥军队打赢了萨拉米斯岛战役。赫赫的军功使他赢得了政治声望,随后被选为雅典的第一位首席执政官,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进程。这些改革包括:第一,按财产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谁的财产多,谁的等级就高,如此便让商人阶层取代了世袭贵族,成为新的统治阶层。第二,设立400人会议制度,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它各级公民都可当选;第三,设立了陪审法庭,每个公民都可被选为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陪审法庭成为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梭伦制定的这一系列法律条文均刻在木板上,镶在可转动的长方形框子里,公诸于众。许多年后,梭伦被称之为“伟大的立法者”。政治改革家克里斯提尼紧接着登场。这位首席执政官在公元前509年联合平民推翻了一位贵族的寡头统治后,深切感受到寡头政治对雅典的伤害。他进行了力度更大的改革:第一,撤销四大部落,将雅典划分为10个小部落和139个自治区,让基层权力分散化。第二,重组议会,将400人会议制度扩大到500人,每个小部落选出50人。第三,建立十将军委员会,10个小部落各选一人,一年一任,轮流统帅军队。第四,设立陶片放逐法,公民以秘密投票的方式,表决流放有可能危害国家的分子,防止阴谋家篡权。也因此,克里斯提尼被后世称之为“共和之父”。伯里克利是雅典最后一位伟大的首席执政官、政治改革家,他的母亲是克里斯提尼的侄女,自幼享受良好的教育。这位执政官早年也曾担任投资人,出资承办了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所创作的《波斯人》一剧的演出。在政治改革上,他的手段同样是开天辟地式的:第一,剥夺贵族掌控的战神山议事会的政治权力,使之分别归属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第二,所有公务员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抽签、选举、轮换录取,即使是第四等级的公民也能担任首席执政官。第三,公职实行公薪制,贫苦公民入职也可以得到生活津贴。也因此,伯里克利被后世称之为“民主之父”。在一篇演说中,伯里克利写道:“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有能力为国家服务的人,不因地位卑微而受妨碍。我们可以畅通无阻地从一个职位走向另一个职位;我们无所顾忌地共享亲密无间的日常生活;我们既不会为邻人的我行我素而烦恼,也不会面露不豫之色——这有伤和气,却无补于事。这样,我们一方面自由而善意地与人交往,另一方面又不敢以任何理由触犯公益,因为我们遵从法庭和法律,特别是那些保护受害者的法律,以及那些虽未成文,但违反了即为耻辱的法律。另外,为了陶冶身心,我国法律还规定了十分频繁的节假日。赛会和祭祀终年不断。届时美不胜收,蔚为大观,欢愉的气氛驱散了忧郁。”在这三位伟大的领导人治理下,雅典经济蒸蒸日上,大师荟萃,享受了长久的繁荣。可以说,古希腊文明之伟大,跟这三位政治领导人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考察这三位领导人的背景和成长经历就会发现,他们普遍出生于商人和知识分子家庭。商人需要广泛游历,由此开拓了视野,商人的获利来自于对商品稀缺性的认知,因此通常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商人要赚到钱还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和魄力。因此,正是古希腊先天不足的土地贫瘠,使得农业收益率长期较低,人们被迫转向海外贸易;破碎的地形使得古希腊长期保持适度的城邦竞争,重商主义氛围又让国民长期重视教育、视野开阔、具有创新的意识和魄力。多重因素作用下,终于迎来了古希腊的黄金时代,人类理性和理想主义的第一次巅峰。————与古希腊文明兴起几乎是同时,中国进入到了诸子百家的黄金年代。中国文明跟古希腊差异巨大,这里有着定期泛滥的黄河水,土质肥沃,广袤的华北平原,农业的收益率很高。华北平原的四周,环绕着一系列崇山峻岭,将游牧民族的入侵抵挡住,并且黄河流域离先进而又兵荒马乱的中东地区隔着万里黄沙,护城河十分深厚。因此,古中国可以看作是古埃及的加强版。古埃及文明中,注重伦理、追求“雅”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也能看到类似的影子。比如周朝初年,周公旦这位改革家便主张以“礼”治国,
2022年9月5日
其他

为什么护城河如此重要?

本周,热门赛道股纷纷跳水重挫,资金开始向消费股流入。我在今年7-8月份的时候便一直提醒赛道股的风险,认为下半年A股将向低位的消费股切换。目前看来,还难以最终确定,但风已经起来了。欢迎回看:6月28日,《眼前就是最好的时候,风暴或许已逼近!》7月11日,《恐慌从煤炭向新能源上游蔓延!》7月14日,《全球经济危机正在引爆中!》7月19日,《不赚烫手钱,耐心等待大机会!》7月26日,《地产、消费、新能源,反转逻辑逼近!》8月2日,《风口一个一个消失了!》8月5日,《新能源车的危险信号!》各位读者或许不知道,当时的公众号后台几乎都被新能源粉丝们的口水淹没了。但现在回看,谁站在正确的一边已经很清楚了。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目录链接:序章: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卷一.第一章:仰望星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二章。为什么护城河如此重要?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投资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我们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至少在1.2万年前,最后一批现代智人就已经抵达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大陆。今天我们知道,不久之后,分布在各地的人类就开始逐渐探索从狩猎采集向定居农业的生活方式进化。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地球上诞生了几个重要的独立农业起源地。以下列表展示了主要的食物和农产品的最早驯化地:第一档:中东:小麦,大麦、洋葱、胡萝卜、大蒜、韭菜、扁豆、豌豆、西瓜、猫、狗、牛、羊、驴、骆驼中国:水稻,小米、黄豆、白菜、姜、橘子、桃子、茶叶、猪、鸡、鸭、蜂蜜、蚕丝————第二档:北美:玉米,瓜子(向日葵)、红薯、南瓜、辣椒、火鸡南美:花生、土豆、番茄、烟草、羊驼印度:棉花、茄子、黄瓜、莲藕————第三档:南欧:西兰花、生菜、芹菜、薄荷、甜菜东南亚:芋头、甘蔗、香蕉东非:高粱、咖啡————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早期农业起源地大致划分成三个档次,重要性和影响力依次下降。第一个问题来了:假设我们将每个起源地都看作是一家公司,一直保持领先的东非,怎么就在农业革命中被弯道超车了呢?要知道,东非可是人种大爆炸的中心啊!从200万年前第一个南方古猿人开始,不仅所有在其它大陆上生活过的人种都起源自非洲,而且非洲还有更多仅仅在非洲生活,其它地区并不熟悉的人种。比如俾格米人、科伊桑人、班图人,现代基因学证明,现代非洲拥有世界上最多样性的人类基因。所有走出了非洲的人类,都仅仅是非洲人种里的一小撮而已。而这些丰富多彩、差异化极大的非洲人种,又绝大部分是在东非大草原分化而来的。这里所说的东非草原,核心区是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向东,横越塞伦盖蒂大草原,穿过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一直抵达非洲最高的乞力马扎罗雪山所囊括的区域。辐射区沿着东非大裂谷南北向延伸,南可达莫桑比克的马拉维湖,北可抵埃塞俄比亚,西部的边界则是从维多利亚湖流出,一直蜿蜒流淌到古埃及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雪山、湖泊、草原、河流,这是多么宜居的画面啊。甚至气候也跟你想象中差异极大,别一听到“非洲”两字就以为这里是酷热之地。一想到非洲到处是黑人,就以为他们都是被晒黑的。实际上,这里并不炙热。由于这块地方属于东非高原,海拔约1200米,是个跟云贵高原一样“四季如春”的地方。以8月份为例,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气温基本保持在15-25度之间,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气温则在12-22度之间。要知道这里是赤道线附近呢,完全不知冬天为何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不正是理想的人居之地嘛!由于适宜的气候,丰富的野生食物,使得这里也成为了全世界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BC纪录片中的动物世界大多数都是在这里拍摄的。但,东非的人种进化了一拨又一拨,等到农业革命的时候,却大大的落后了。起源自东非的两种主要农产品,咖啡起源比较晚,主要是娱乐休闲用,在早期也缺乏商业价值。并且,是在公元6世纪阿拉伯帝国入侵时被引入到亚欧大陆才逐渐重要起来的。真正重要的,提供了主粮价值的只有高粱一种。高粱一度也曾经被认为是中国起源的,但现代基因学研究已经证明,中国高粱和东非高粱拥有基本一致的遗传性,很可能是在商周时代传入到中国。这就令人困惑了。东非率先爆发农业革命,至少具有三大优势:第一,具有先发优势,这里有着最漫长的人种进化历史,领先了世界200万年。第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东非能够成为人种大爆炸中心,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这里有着丰富的猎物,由此提供了高蛋白质,以及养育了更大规模的狩猎人口。第三,地理环境和气候,都属于最适宜人类栖息的地方之一。这么多优势集于一身,东非在农业革命中却令人失望,以至于在8个主要的农业起源地中,排到了最末。《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关键答案:东非缺乏适合驯化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先看植物。现代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证明:在世界上几千种野生禾本科植物中,种子最大的56种,即投资回报率最高的56种野生粮食作物中,新月沃地占据了32种。其余的,南北美洲加起来有11种,东亚有6种,非洲撒哈拉以南有4种,澳大利亚有2种,英国有1种。新月沃地占据压倒性的野生粮食作物资源优势,是中东地区能在农业革命中拔得头筹的关键。新月沃地,即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和周边地区,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温差变化大的气候。如果是四季如春的气候,太舒适了,植物通常不需要担忧如何繁衍下一代。但是四季分明的气候就不同了。由于野生草本植物大多只是一年生,植物种子要经历秋落、冬眠、春天再发芽的一生。因此植物繁衍最大的担忧就是:种子如何能熬过漫长的寒冬,直到春天来临。在一代代的进化中,温带的种子越来越大,饱满结实,以储存更多的能量。也只有这些种子的籽粒,才是最优质的粮食。事实上,今天的世界农业带主要分布在温带国家,跟这种气候特点适合粮食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第二,富于变化的地形。新月沃地面积不大,但是从地球最低点(死海)到海拔1500米的高原山地应有尽有。高山的近旁,则是河流纵横的低地、泛滥的平原、以及适合灌溉农业的沙漠绿洲。这就使得新月沃地一方面拥有了更多品种的野生植物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得作物农业可以错开时间收获。高地作物成熟得晚一些,农民可以沿着山坡向上一路收获,这让农民的收益率大大提升。以上两点,恰恰是东非的劣势。东非高原地势平缓,通常展现的画面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植物资源品种自然单一;气候四季如春,缺少变化,虽然野草的数量很多,但适合驯化成高产粮食的野生植物品种不多。意不意外?!曾被认为是最适合农居生活的地方,偏偏成了阻力所在。再看动物。适合驯化的野生动物资源,同样是很不均匀的,它们绝大部分集中在欧亚大陆。现代野生动物资源的研究证明:在全世界作为驯化候补者的148种陆生食草类大型野生哺乳动物中,只有14种通过了试验。而其它的134种全部驯化失败了,可见驯化家畜是一件失败率极高的事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类问题:第一种,是吃得太多、长得太慢的,缺乏投资回报率。第二种,有些动物天性不喜欢在众目睽睽之下性交;或者性情过于暴躁凶险;或者一看到人就惊慌逃跑,甚至撞墙自杀;或者习惯于独居,一旦群居就会互相残杀。这些性格的动物,就没法圈养了。适合驯化的野生动物本来就少,但现代家畜的祖先普遍来自欧亚大陆,其它大陆仅仅驯化了极少案例,则又跟缘分有关系。现代智人是从非洲-亚欧大陆-澳洲和美洲,这样的路线迁徙的。非洲的野生动物跟人类有着最长的共同生活经历,结果是早期跑得慢的一小撮动物,基本都被人类吃掉了;剩下来的品种数量虽然多,但要么学会了躲避人类,一点风吹草动就撒丫子跑;要么就是极凶狠的家伙,让人无法靠近。比如非洲野马早已灭绝,生存下来的野生斑马都是桀骜不驯的主,攻击性极强,同时又敏感多疑,极易受到惊吓。非洲野牛同样是所有野牛品种中,性情最凶悍的,甚至敢跟狮子单挑。澳洲和美洲则是另一个极端,由于是最后被人类征服的,结果就是人类的捕猎技术已太先进,野生动物们又太迟钝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型哺乳动物就几乎全部灭绝。亚欧大陆由于在人类的迁徙史上刚好恰到好处的位置,猎人们跟动物的共存经历没有足够长,猎人们跟动物的进化差距也没有足够大,使得更多适合驯化的野生动物得以生存了下来。以上的解释,当然是令人信服的。但君临认为,还不是全部。举例来说,东非适合驯化的野生植物资源虽然少,但也不比东亚差多少,上面列出的优质野生粮食种源里,东亚有6种,非洲南部有4种。高粱这种早期的高价值农作物,便是起源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但当地并没有发展起大规模的高粱农业,反而是传到亚欧大陆之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从投资的视角来看,这本质上是一个收益率的问题。第一,东非大草原上,有着足够丰富的猎物。猎人们出门打猎,每天都能满载而归,完全不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东非高原四季如春,没有气候变冷带来的食物减少困扰。温带地区的人类,一旦进入冬天,动物们都躲起来冬眠,往往要为食物减少而困扰。并且每过几百年,就会出现一次小冰期,那样饥荒问题就更严重了。第三,东非高原一马平川,易攻难守,根本没有能抵抗敌人进攻的护城河。结果就是,农业收获的时候,很容易就被敌人给收割了,收益率极差。所以你看,对于温带地区的农民来说,农业是一个回报确定性更高的生意,能帮助它们熬过寒冬,以及野生食物资源大大减少的小冰期。而对于东非的猎人们来说,则刚好相反。打猎的收益率已经很高,而地形又缺乏护城河,使得农业的投资回报率反而更低了。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缺乏向农业生活方式进化的动力。以后我们会看到,在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上,收益率问题正逐渐上升为主线,取代了宇宙和地球史上核心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毕竟人类是有思想的动物,收益率的计算是人类行为模式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在很多情况下,当科技出现突变,传统商业模式的高收益率往往成为了人类转型的障碍,在赛道的洗牌中被弯道超车。————人类从东非大草原出发,沿着尼罗河一路北上,很快就能抵达亚欧非大陆的十字路口——中东地区。我们知道,这里孕育了人类早期最辉煌的两个文明中心,两河文明(新月沃地)和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所在的新月沃地,驯化了人类早期数量最丰富的农产品,跟它比起来,古埃及文明其实要逊色得多。无论是小麦、大麦等主粮,豌豆、扁豆等经济作物,还是狗、山羊、绵羊等家畜,最早的起源地都已被证实在新月沃地。而古埃及被确认为唯一起源地的农产品并不多,主要是驴、家猫、西瓜等几种相对次要的。第二个问题来了:我们假设有两家公司,一家叫两河文明,另一家叫古埃及,你更愿意买入哪家的股票?这依然是个收益率问题。如果仅看早期阶段,毫无疑问资源更丰富的两河文明更值得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你会发现,答案变得不那么确定了。公元前1万年左右,最早的野生大麦和小麦的驯化在新月沃地出现,两河文明率先起跑。公元前7000-前6000年,两河文明领跑进入村落时代,最早期的村落遗址已经出现了食物储藏室、石磨、烤面包的简易炉灶、陶器,大量农具和牛、羊和驴的骨头。这个时候,古埃及人跑去新月沃地偷师学艺一番,引入了大麦和小麦的农业,但仍过着半农半猎的生活。直到公元前5500年左右,才出现了埃及的定居村落遗址。起步期,古埃及晚了3000-500年。但逐渐地,古埃及后来居上。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两地同时进入城邦时代,私有制和阶级出现,发明文字。两河文明的苏美尔人或许更早一些,他们发明了独特的楔形文字,雕刻在粘土泥板上,现在已经消亡了。古埃及在差不多时间也出现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圣书字,写在莎草纸上。有学者怀疑它是借鉴了苏美尔文字才发明的,但没有证据。埃及圣书字虽然后来也消亡了,但它的文字系统逐渐流传开来,逐渐演变为腓尼基人的表音字母。腓尼基字母后来向西传入欧洲,演变为今天的希腊字母--罗马拉丁文--法语--德语--英语;向东,则发展成为希伯来语、阿拉伯语、蒙语、藏语、泰语等多种表音文字的源头。在文化影响力上,埃及似乎已变得更大。然后进入政治影响力的较量: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开启法老统治时代,建立起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帝国。而两河文明,直到公元前2400年左右,才由萨尔贡大帝领导的阿卡德王国实现了第一次统一。此时,两河文明已被古埃及抛离了600年。接下来,古埃及延续了3000年,共32个朝代,直到罗马征服之后才结束。他们的制度跟古代中国很像,是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大多数王朝的更替都源自宫廷内斗,只引发了短暂而轻微的混乱。相比起来,两河文明就要混乱得多了,战争和动荡才是这里的主题。自阿卡德王国之后,又轮番兴起了无数个王国,较知名的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赫梯(发明冶铁技术)、亚述(骑兵军事强国)、新巴比伦(修建空中花园)等。大多数王国都由来自不同地区的异族统治者,通过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而来,血腥而残酷。萨尔贡大帝曾先后出征34次,将苏美尔城邦几乎尽数摧毁,然后“洗剑于波斯湾”,自称“天下四方之王”。亚述国王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在他的碑文上写道:“我把他们的青年人和老人关为囚徒,并砍下手脚,割下耳朵、鼻子、嘴唇,青年人的耳朵和老年人的手堆放在他们的城市面前,我把他们的青年男女统统投入火中烧死,并焚毁他们的城市。”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灭亡了犹太国之后,将耶路撒冷全城洗劫一空,拆毁城墙、神庙、王宫和民居,并下令将国王和全城居民俘往巴比伦城囚禁,史称“巴比伦之囚”。最终,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灭亡,标志着古典两河文明的结束。这个时间,比古埃及早结束了500多年。两河文明虽然曾创造过辉煌的文化,修建了宏伟的巴比伦城,但他们的宫殿(空中花园)和神殿(巴别通天塔),都已在连绵的战火中化为焦土。不像古埃及的金字塔、神庙、方尖碑,穿越数千年,一直屹立至今。在精神世界上,两河文明的人们卑微的活着,相信人是为了服侍神而降生的,假如神发怒的话,他们将使用地震或风暴来惩罚人类。古埃及的人们却是乐观而幸福的,认为肉体的死亡只是为灵魂开启通往永生的大门,因此精心的制作木乃伊。在科技创新和支柱产业上,两河文明先起步,一度在生产力和军事技术上遥遥领先。两河文明的三大产业(创新):农业(大麦、小麦、鹰嘴豆、扁豆、椰枣、洋葱、大蒜、韭菜,山羊、绵羊);手工业(轮子、锯子、锤子、钉子、大头针、铲子);军工业(刀、剑、匕首、长矛、箭、盔甲、靴子)。但两河文明并未对古埃及形成持续的军事压力,反而是古埃及抵御住了北方强邻的屡次入侵,然后在吸取两河文明养分的基础上创造了更高级的产业。古埃及的三大产业(创新):新材料行业(脚踏风箱冶炼青铜,铁锡铅等金属冶炼,石材加工);消费和医疗(黄金饰品,玻璃杯和镜子,眼影和假发等化妆品,啤酒,牙刷和牙膏等口腔护理品,外科手术器械);研究型服务业(十进制数学,度量衡;历法,现代历法沿袭自古埃及)。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古埃及掌握了上游的新材料和研究型服务业,以及下游的消费和医疗产业,控制着微笑曲线的两端,利润率无疑丰厚得多。这样一看,两河文明掌握的都是中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率是相对较低的。两个文明在后期已拉开了质的差距。何以如此?关键在于两个文明的地形位置差异。埃及的南部和西部都是撒哈拉大沙漠,北边是地中海,东边是红海,东北角和两河文明之间隔着连片的山地和戈壁。一连串的沙漠、海洋、山地,构成了一个围绕四周的完整护城河。这使得埃及这片地方,易守难攻。但埃及又不像澳大利亚那样的遗世独立,过于自我封闭。它与先进文明之间恰到好处的距离,使得它能够通过贸易联系有选择的吸取养分。两河文明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它位处四战之地,却没有任何屏障。在农业革命之前,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马和骆驼都没有被驯化,平原上的农民依靠人口数量优势可以保护住自己的收益。但是,当马和骆驼被驯化之后,一切就逆转了。北边是来自土耳其、高加索、伊朗的山地游牧民族,隔三岔五骑着战马下山去劫掠一番;南边是来自阿拉伯半岛的沙漠边缘游牧民族,经常骑着骆驼发起冲锋。这太要命了,社会的不稳定,将造成各行各业的投资回报率直线下降,于是只能不断内卷,畸形发展军工业和低端产业。一个缺乏确定性前景的社会,是不会有闲情逸致去发展奢侈品和化妆品产业的。护城河的重要性,在两大文明的分化中,看的格外清晰。————自前538年,波斯帝国征服两河文明之后,这个横空出世的军事强国继续四面扩张。国力最盛时,疆域北至中亚大草原(今乌兹别克斯坦),东至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南至撒哈拉大沙漠(今埃及和利比亚),西至多瑙河下游(今保加利亚)。第一次完成了中东文明的统一。这个成就是空前的,波斯帝国还有很多重要的制度创新,包括行省制、法院系统、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驿道、开凿运河、设立邮递制度。还有宗教,波斯帝国将琐罗亚斯德教(又叫拜火教、摩尼教)定为国教,并将它推广到中东每个乡村角落,统一了思想文化。更难以置信的是,以上所有这些制度创新和思想统一的事情,都是在大流士一世手中完成的。大流士一世这个传奇的领导人,将分裂的帝国重新统一起来,并且开疆拓土,对制度和思想进行大改造。这相当于把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个人干的事,一个人就办成了。但令人困惑的是:从后世影响力来看,大流士一世是不如秦始皇的。关键的原因是,大流士一世和他的先辈居鲁士大帝等人,虽然合力缔造了一个空前的帝国,但这个帝国并不稳定,成果也难以保存。两千年后,中国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遵循着儒法道的行为思想;但波斯已沦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三流国家,当年的信仰也已经永远的被改变了。本质上,波斯帝国只是一个加强版的两河文明而已。波斯,是希腊人对他们的称呼,他们自称伊朗,即雅利安人的意思。他们原本只是在中亚大草原游荡的猎人,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驯化了最早的马,从此跨着战马一路呼啸南下,征服了伊朗、阿富汗、印度等广阔的地区。在古典的两河文明时代,波斯人就建立了埃兰、米底等小王国,但存在感并不强。终于有一天,基因忽然突变,先后出现了居鲁士大帝、冈比西斯二世、大流士一世三代杰出的领导人,实现了中东文明的大一统,缔造了无上的荣光。基因突变是个玄妙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会在哪里,突然就发生了。也因此,这成了投资中令人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我们永远无法预测哪只股票会突然爆发,成为黑马;也永远无法预测,大牛股是否会一路长红,短线究竟是调整还是从此向下。短期左右股价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但从长期来看,一些确定性的东西又是值得重视的。它们在历史中,一遍又一遍的出现,反复提醒我们:你必须重视这件事。回到波斯。波斯帝国的突然强大,这是波斯的幸运;但将波斯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它也是不幸的。波斯帝国所在的位置,包括今天的伊朗本身,处于一片广阔的山地高原中,地形支离破碎,四周缺乏护城河。这就使得这片土地易攻难守,极其容易分裂。波斯历史上,曾经建立过波斯帝国(前558-前330,第一帝国)、萨珊波斯(224-651,第二帝国)、萨法维帝国(1501-1736,第三帝国),三个波斯人的王朝。算一下,从前558年-1921年近代突厥人建立的王朝倒台,这片土地上约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被异族统治着。它们包括了希腊化时期、里海游牧民族建立的帕提亚-安息帝国、伊斯兰化时期、蒙古汗国时期、突厥人征服时期、西方入侵时期(英国和俄国曾在此展开世纪大博弈)。何等屈辱的历史。即使是波斯帝国的前半段,本是一个热血的征服故事,却也屡屡发生大热崩盘的惨案。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就像一只超级成长股,虽然有着优秀的管理团队,前期业绩连年飙升,但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公司缺乏护城河,随时都会炸雷。这种股票拿在手里,你能睡得香?!波斯帝国的创始人是居鲁士大帝,是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一生南征北战,先后打败了米底(今伊朗+东土耳其),吕底亚(今土耳其西部),新巴比伦(今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三大王国,统一了中东的大部分地区。在自传铭文中,他骄傲地写道:“我,居鲁士,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仰望星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目录链接:序章: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一章。仰望星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决定了这个世界将如何跟你相处。有些人,每日蝇营狗苟,看见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无非是些鸡毛蒜皮、庸俗八卦。工作之外,就是刷朋友圈,看视频打游戏,追求即时的满足。这种人,在股市上通常便是短线交易者,热衷于猜测市场明天的变化,为三五个点的涨幅欣喜若狂。也为当天五六个点的下跌,忧心不已,夜夜难眠。他们中的大部分,如果不能提升自己,一旦进入股市,只能沦为韭菜。有些人,读过书,进过城,看见了更大的世界。他们在工作中积极拼搏,在事业上略有小成,或晋升了管理岗位,或开始创业奋斗。他们能看到一个行业的繁荣与机会,行业中哪些是龙头,哪些是垃圾。这种人,已经不满足于三五个点的涨跌,而是为了更大的收益将持股周期拉长到三五个月。他们将自己称之为,中线的趋势投资者。但实际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也不过是老韭菜罢了,市场对他们的收割仅仅晚一点而已。有些人,经历了岁月的沉淀,读了更多的书,视野在不断扩大。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家立业,甚至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他们看着这个国家在一天天变好,看到各行各业的机会,野心也在不断增长。他们进入股市,或许是为了财务自由,或许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这种人,耐心更长了,投资周期通常会拉长到半年至一两年。他们渴望能捕捉到这个国家最好的赛道,赛道中最好的龙头,股价上涨最猛烈、收益率最肥美的那一段。他们将自己称之为,长线的价值投资者。但实际上,他们中的许多人依然还是韭菜。因为他们通常过于自负、目空一切,野心太重了,往往会反噬到他们。一次金融风暴的突然来袭,就有可能重创他们,随着熊市股价的不断下跌,漫长的阴跌,信心持续低落,最终痛苦的割肉在地下十八层。又或者看不惯某只大牛股的天天上涨,一时热血,做空锤死他!……结果资金被迫清零。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因为你读的还不够深。真正把书读透了的人,书是越读越薄的。我们人生的修炼,投资的升级,都是如此,年少时的读书只是第一层。还需要去这世上走一遭,看过更大的天地,踩过最多的坑,将人生越走越厚。然后回炉重造,读大师的经典,理论与现实结合。就像张无忌学太极剑,需要全忘了,才能进入“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如果你已经在股市上沉浮搏杀了一段时日,依然感到无力。从今天开始,刷新你的世界观。。。。。。。在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焦虑难眠的夜里,你一般是如何熬过来的呢?是跟朋友倾诉,借酒消愁,还是吃安眠药?你有没有试过仰望星空呢?我曾经试过。在漆黑的夜晚,睡不着了,一个人来到阳台上,凭栏遥望。夜凉如水,星星点点,似乎永恒不变。虽然画面很美,但我知道,“永恒”只是错觉。根据现代科学的知识,138亿年前,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它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物质和能量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形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即,物质可以视作静止的能量。在极度高温下,物质可以转换为能量。当它膨胀的时候,就会迅速的冷却下来,并转换为物质。这类似于水蒸气,冷却时转化为液态水。宇宙大爆炸,就是奇点的裂变和冷却的过程。随着大爆炸的开始,进化也就开始了。早期的宇宙,非常简单,到处都是充斥着氢原子与氦原子的星云,一片漆黑,暗淡无光。牛顿定律指出,引力随着质量的增多而增强,随着质量之间的距离扩大而减弱。由于原子之间的分布是随机的,存在距离差异。于是在引力作用下,近距离的原子互相吸引,聚集成密度更大的星云,一步步演化为星系、恒星和行星。恒星的物质巨大,在引力作用下,密度不断增加,温度升高,内部的原子因高温而获得能量,运动的速度更快,互相激烈碰撞。最终,导致了电子脱离质子,重新形成早期宇宙中的等离子体状态。这种状态的温度升高到1000万摄氏度时,核聚变发生了,即爱因斯坦的E=MC²。也就是氢弹爆炸的过程。恒星本质上是氢元素的聚集,并持续发生核聚变,少量热和光逃逸到太空的状态。进化到45亿年前,太阳形成了。理论上,它会存在80亿年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正处于中年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恒星形成,宇宙逐渐变得明亮起来。宇宙里存在着无数的星系、恒星和行星,它们的中心太热,边缘又太冷。因此复杂的事物,只会在两者之间恰到好处的地方出现。你是否想象过,宇宙中,会不会有类似地球一样适合生命成长的行星?我猜测,必然很多。我们彼此之间,只是由于相隔实在太遥远,以及科技能力的局限,暂时还处于隔离状态罢了。要知道,最近的,也有数亿光年的距离。读过历史的都知道,500年前,旧大陆和新大陆的人们,曾经有数千年彼此隔离的状态,他们从来没想过那么遥远的地方会有那样一个异样的文明。但最终,旧大陆上进化速度更快的文明,将新大陆上的异质文明消灭了,一统全球。我相信在宇宙的未来,就跟1500年前后的地球一样,那些规模更大、进化速度更快的文明,也将率先有能力殖民其它行星,并最终出现宇宙的大一统文明。这是宇宙进化的终极归宿。当然,那些都太遥远了,或许是数万年,数亿年之后的事情。毕竟太阳的形成也不过80亿年而已,有一些生命已经开始准备在太阳系里进行殖民了。我要说的是火星。瞧,那颗通常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之一,就是它。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通常会在手机上打开一个观星的软件,对着天上的星星去辨认,发现最容易识别的就是火星和木星。木星上的卫星木卫二,以及火星,恰恰又是被认为太阳系内最适合生命存在的两颗地外行星。人类的生存,通常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适宜的温度,有氧气,有水。木卫二和火星都大致接近能满足这三要素。木卫二的表面虽然极其寒冷,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但是温度也勉强能接受,好的时候能到达零下26度左右。木卫二上也有一层稀薄的氧气,能支撑人类的生存。更重要的是,科学家已大致确定,木卫二的冰层下面,是一个温暖的环绕整个星球的液态水世界。由于木卫二的内核热量传导,让冰层融化,据估计这片地下水世界的含水量将是地球海洋的两倍,是已知太阳系中最大的水源所在。当然,木卫二也有一些自身的问题。比如,虽然地下水世界的温度可能适合生命的存在,但表面的冰壳大陆依然太寒冷了。最冷的时候,赤道可以达到-163℃,两极更低,只有-223℃。这样的温度,即使人类能够抵达,建立一个科考站,但想要大规模移民,发展殖民文明是不太可能的。不过还好,我们还有火星。如果说木卫二是个困难版的南极大陆,那么火星就是个困难版的非洲大陆。砾石和沙丘铺满大陆,还有峡谷和陨石坑,非洲戈壁总是个比南极洲生存环境好很多的地方。火星气温最高为20℃,最低为-129℃,平均约为-50℃,算是更温暖宜人了。氧气虽然稀薄,但由于大气层中占比95%的二氧化碳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完全可以分解出氧气,这个问题不难解决。火星上虽然至今还未找到海洋湖泊,但种种迹象证明,这里是有可能存在水的。过去20几年,人类发射了数十个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怀着极大好奇心和耐心,希望能找到水源。雷达数据显示,火星的两极和地表下疑似存在着大量的水冰。卫星照片也拍摄到,许多像树枝状一样的被水流洗刷过的远古河道遗迹。2008年的美国凤凰号火星车曾经挖掘到8粒白色的冰晶,4天后它们凭空消失了。科学家相信这是冰升华了,如果是盐粒,不会有这种现象。因此,经过一定时间的技术改造,假以时日,火星完全有可能变成一个宜居星球,适合人类文明的迁徙繁衍。更重要的是,火星离我们很近,飞行器半年左右就能到达。地球上的几个大国,目前都已做出了在2030-2040年之间将人类送上火星的计划。这真是有生之年系列,想想就让人有点小激动。多年之后,史书上记载人类第一次登陆火星的年份,大概将会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或者古代类人猿第一次从森林里走出来的重要性,相提并论。————那么我们人类又是如何进化成今天这个状态的呢?让我们的思绪回到地球,这里的进化速度明显更快,一刻不曾停歇。大约45亿年前,地球形成。在早期,重金属比如铁和镍沉入中心,处于极度高温的熔浆状态;较轻的物质比如硅和铝,上升到表面,冷却凝结为地壳,类似于蛋壳的状态。地壳很薄,海底平均只有8千米,高原大山也不过数十千米,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数千度,越靠近中心,在高压高密度下,温度越高。由于地壳的下面,是炽热的熔岩,因此地壳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板块。这便是板块漂移学说,由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分布不均衡,推动了板块的运动,由此造成地震、火山爆发、造山运动、海洋的形成、矿产的沉积。那时候的地球,极度不稳定,地表都是火山喷发,没有空气。犹如炼狱一般。然后,一些较轻的元素从地心浮上来,经火山喷发到天空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由于二氧化碳很多,因此天空是红色的,这跟今天的火星很像。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此地表温度很高,高达数百度。这就导致,地表是没有水的,水都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于乌云中,地表没有海洋。渐渐的,地球开始稳定起来,地壳变得更厚,隔绝了地心的热量,火山渐渐沉睡。空气的温度降到100℃以下,水蒸气冷却,变成雨,这场暴雨浩浩荡荡,连续下了几百万年之久。雨水注满了地表的凹陷之处,形成了海洋。进化在继续。天空中不停的闪电,使得无机物分解,重组为更复杂的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病毒出现了,病毒是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过渡形态。它含有蛋白质和DNA/RNA(即分子,它携带关于如何维持自我和复制其它病毒的化学指令)。当病毒单独存在时,不具有生命的特征,仅仅是一种蛋白质;当病毒注射自己的遗传物质(DNA或RNA)进入其它生命有机体中时,它就获得了生命的所有特征。病毒的DNA或RNA会控制被它感染的有机体的细胞,然后利用细胞机制复制自己的蛋白质,从而实现增长和繁殖。一些病毒繁殖非常快,最终杀死了它们的宿主,自己也跟着失去了生命;一些病毒会消极的寄居在宿主内,不造成生命的威胁,于是就跟宿主实现了共存。进化再升一级。在海洋里,最早的生命出现了,它是单细胞微生物,即最小的细菌。它们通过分裂进行复制,因此不会死亡;通过吸收含碳的分子(糖分)来获取能量,并通过发酵来进行新陈代谢。这种新陈代谢不需要氧气,因此可以在无氧环境中进行,代谢物是酸和乙醇。发酵酸奶、酿酒、蒸馒头,利用的都是这些细菌。细菌如今占据着地球生物量的50%,一个人体包含的细菌是细胞的10倍,每个人的肠道里都有大约1000种细菌。后来,一些细菌进化出了光合作用,能从阳光处获得能量。光合作用,是食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太阳能使水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分离,氢原子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结合形成碳水化合物(糖分),然后将氧气释放到空气中的过程。这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具有细胞核,结构更复杂,并且具有叶绿素分子,被称为藻类。藻类继续进化,就变成了植物,植物的叶子布满了叶绿素,就像一张太阳能板,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糖分,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从30亿年前--20亿年前,漫长的十亿年过去了,大气中氧气的比例发生了变化,从大约1%增长到20%。地球至今每天都在发生光合作用,其中一半由海洋表面上的微生物藻类进行,另一半则是遍布陆地上的植物进行。随后,另一些细菌进化出了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即吸收氧气来消化碳水化合物,释放能量,并将二氧化碳和水排放出来。这是和光合作用相反的过程。因此,相当于细菌进化出了一套循环系统,使得氧气、二氧化碳的比例被大致稳定下来。细菌不断进化,细胞变得更复杂,有了器官和骨架,从简单分裂的无性繁殖变成会死亡的有性繁殖……大约5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出现了。这个时期忽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原始动物,主要是各种无脊椎动物,包括三叶虫、草履虫、变形虫……这些动物现在大多都灭绝了,但它们进化成了海洋上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星、海胆、鱿鱼、贝类、虾蟹、鱼类,以及陆地上的昆虫等等。一些动物进化成了脊椎动物,走出海洋,来到陆地,成为了两栖动物和昆虫。最典型的两栖动物是青蛙,它们虽然生活在陆地,但是要返回水中产卵。接着,更适应陆地的爬行动物出现了,它们的干性皮肤能留住水分,卵有一层坚硬的外壳,在陆地上可以得到保护。为了离开水域进行繁殖,爬行动物进化出了先进的插入式性行为。雄性器官必须插入到雌性体内,才能让卵子受精,这样的目的是更好保护脆弱的卵子,提高成活率。因为子宫内的环境类似于海洋,能让卵子的生长处于一个非常舒适的状态。早期的爬行动物是海龟和鳄鱼,后来一步步进化出了体型更庞大的恐龙。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恐龙统治了世界1.5亿年,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被繁茂,体型巨大的鱼龙、暴龙、翼龙盘踞着海陆空三界。这时候,体型较小的真骨鱼类,有袋的哺乳类动物,鸟类都已经出现,但仍然被恐龙压制着。然后忽然间,在最繁盛的时候,恐龙集体神秘的消失了。它们只留下了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化石遗骸,诉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没有科学家能100%确认,恐龙时代到底是如何结束的。人们猜测,恐龙的灭绝,主要原因应该是气候忽然变冷,进入了冰河期。爬行动物没有完善的保温装置和体温调节功能,能量容易丧失。所以当气温变冷时,大型爬行动物或者被冻死了,或者因为食物大量减少,被饿死了。你一定以为,恐龙灭绝是地球生物史上大规模灭绝的唯一案件。我们必须谴责,那次传说中撞击了地球的巨大陨石,由此造成尘埃布满天际,日月无光,地球才进入了冰河世纪。不要惊讶了。这种灭绝,在地球的漫长一生中,不过是常规级别的风险。自寒武纪以来,至少出现过五次的生命大灭绝,以及无数次的小灭绝。大灭绝时,生命物种会减少70-99%。灭绝的原因包括: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交替主导形成的全球变暖、变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陨石撞击,细菌病毒带来的瘟疫……恐龙时代以前,地球纪元属于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这是昆虫、两栖类动物,和蕨类植物大繁盛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地球是非常魔幻的,由于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非常高,含氧量高达45%,是今天的两倍。结果就是,虫子都长得非常大,比如巨型蜘蛛,有足球那么大,还有巨型蜻蜓,翅膀展开有一米长,飞行时速高达60公里,是森林中无可置疑的霸主。以及体长两三米的巨型蟑螂、巨型独角仙、巨型蜈蚣……因此,那个时代也被称之为“巨虫时代”。由于陆地上的森林太繁盛,数亿年来,地表积聚了厚厚的一层煤炭。在高含氧量大气层、高温气候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最终一次山林大火漫天遍野的燃烧了数十年,将陆地上大部分生物都烧成了一片焦炭。接下来,全球气温的大幅波动,饥荒,使陆地上的巨型昆虫全部灭绝了,50%的物种消失。这便是著名的石炭纪燃煤事件。两栖动物由于能躲到水里去,熬过了这场浩劫,但幸福没能持续太久。二叠纪晚期,地壳运动忽然变得极其不稳定。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地壳的硅铝层是漂浮于硅镁层之上的,全世界的大陆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盘古大陆),在它的周围是辽阔的海洋。二叠纪晚期,盘古大陆在天体引潮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破裂成若干块,在硅镁层上分离漂移,逐渐形成了今日世界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剧烈的地壳运动,导致了火山大爆发,海床底下释放出浓密的甲烷和有毒气体,山林火海再次熊熊燃烧。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扩散到了大气中,遮天蔽日,全球气温剧烈升高。最可怕的是,大气层和海水中的含氧量都出现了剧烈下降,这对于依赖氧气生存的动物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二叠纪生物大灭绝,95%的地球物种都永远的消失了。类似毁天灭地的物种灭绝事件,往前推还有泥盘纪大灭绝,70%的物种消失,奥陶纪大灭绝,85%物种消失……地球诞生45亿年,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显生宙下面又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每一代下面又分为若干个纪元。比如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这些纪元都不是随便划分的,每个纪元背后都预示着一次剧烈的地质变动,或自然大灾难。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四季轮回、亘古不变的美丽地球吗?真是难以相信。但这才是我们这个宇宙的真相:第一,永恒的进化一直在持续,并且进化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复杂……第二,进化的背后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导致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但每一次危机,在造成物种灭绝过后,也为新的物种大爆发提供了空间。这就是:一鲸落,万物生。————大型恐龙灭绝之后,只剩下三种爬行动物生存下来:一种是比较早期的小型爬行动物,包括乌龟、鳄鱼、蜥蜴和蛇。它们更小,可以回到浅水区生活,这里更温暖,也有更多的食物来源。一种小恐龙进化成了鸟类,获得了飞翔的本领。鸟类的羽毛,让它适应了寒冷的气候,飞翔的本领,让它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一种进化成了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同样长出了羽毛,让它能适应寒冷的气候。它们不再产卵,胚胎在子宫中发育,直到幼仔长得更大,有一定活动能力后再生下来;它们的汗腺进化成了乳腺,乳房可以储存奶水,哺乳幼仔。这种情况下,它们的后代成活率又提高了,各种具有专门功能的器官也得到了进化。它们用肺部呼吸空气,用四肢获得与处理食物,牙齿和消化系统提升了食物的利用率,视觉和嗅觉高度发展,脑容量也增大了,变得更聪明。大型恐龙的灭绝,让哺乳动物获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间,日渐繁荣,并统治了地球。哺乳动物的进化同样是个九死一生的故事,你或许不知道,地球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大型哺乳动物,90%都已经灭绝了。最早兴起的是有袋类哺乳动物,比如袋鼠。今天我们认识的有袋类动物几乎只剩下袋鼠、考拉(树袋熊),但在大约60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遍布着各种有袋类动物,包括袋狼、袋鼬、袋熊、袋貂、袋兔、袋獾……后来随着气候变迁,胎盘类动物兴起,由于胎盘能够大大提升动物的生存率,进化具有优势,于是在物种的竞争中将有袋类动物PK掉了。今天我们认识的有袋类动物几乎只存在于澳大利亚,这是由于澳洲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分离漂移恰巧是有袋类动物繁盛,而胎盘类动物尚未兴起的关键时点。于是澳洲大陆之上,有袋类动物由于幸运的没有天敌,得以生存了下来。时间在这里似乎突然停滞了下来,几千万年里,袋鼠、袋熊、袋兔、袋貂等动物过着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这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呢?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在其它大陆,进化加快,始祖马、始祖貘、貘犀、恐角兽等千奇百怪的动物出现。最开始的时候,这些有蹄类动物的体形都非常之小,充其量相当于现代的家犬。但随着冰川期过去,气候又逐渐变暖,进化到后来,它们中的一些却变成了块头比现代的非洲象还要大几倍的庞然大物。这是距今5000万年到2500万年左右,又一个物种大爆发的年代,我们称之为“巨兽时代”。巨兽时代由于七大洲已经渐渐分离,于是各洲都开始了独立的进化历程,出现了各种今天的人们大多闻所未闻的奇形怪状生物。在澳大利亚,依然是有袋类动物的天堂,不仅有袋鼠、袋熊、袋狼,体型更大的袋狮也出现了,它除了名字中有个“狮”以外,跟现代狮子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样貌跟狮子也很不同。这种关系就跟袋鼠和老鼠名字相似,但本质完全不同一样。另外,鸭嘴兽也在澳大利亚出现了。还有巨型蜥蜴,体长可达7米,是迄今地球上最大的陆地蜥蜴。图:袋狮想象图在南美大陆,出现了最奇幻的一副景象。体型像大象,脸却像猪的焦兽;脸像大象,体型却像牛的闪兽;体型像犀牛,头上长着梅花鹿一样的角,还有一对剑齿的雷兽;体型像鸵鸟,不会飞,脖子更粗壮,头像老鹰,拥有更锋利的嘴巴和爪子的骇鸟;还有裂齿兽,多瘤齿兽,岳齿兽,古猪兽,数不胜数……这些上古神兽纷纷在南美大陆涌现,由于没有外力干扰,进化体系自成一派。图:部分南美上古神兽化石复原亚欧非大陆由于彼此连成一体,和北美大陆在当时也更接近,因此动物形态跟今天的更像。比如大象、马、牛、羊、骆驼、犀牛、长颈鹿、斑马、猴子、熊、熊猫,都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当然,也有一些今天已经消失的动物,比如剑齿虎、鬣齿兽……还有长颈犀形兽,这是地球史上体型最大的陆上哺乳动物,站立时高度可达7米,体重15吨,体型像犀牛,却有一副像长颈鹿的脖子。你发现了没?巨兽时代和更远古的巨虫时代、恐龙时代有着诸多相似点:温暖的气候、茂盛的森林、大气层中含氧量高,动物由于新陈代谢快+食物量丰富,体型普遍变得非常巨大。而当气候剧变,导致含氧量下降+森林消失,庞然大物便普遍灭绝了。能熬过这段艰难时期的,通常是那些体型更小,生存方式更灵活,智力更高的生物,它们会在下一个时代成为地球的主宰者。大约2500万年前,地球进入更新世,剧变再次开始了。气候变冷,森林大幅减少,全球陆地面积的30%都被冰川覆盖,非洲的热带森林也大面积的退化为草原。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冰川世纪,它塑造了今天的世界面貌。亚欧和北美大陆的许多庞然大物纷纷倒下,一些动物进化出了更厚的长毛,得以生存下来,例如猛犸象、牦牛。非洲草原上,则成为了奔跑能力强大的野牛、羚羊、斑马、角马、豹子、狮子的天堂。一群猴子也被迫从非洲森林里走出,来到了东非大草原上。最早的猴子出现在大约6000万年前,已经演化了漫长的历史。它们来到树上,摘果子吃,脚爪进化成了更灵活的手,爪子变成了手指头;它们的眼睛进化到前面,视野得以交叠,可以在树上攀援时提供三维视野。当气候变冷,树上的果子不够吃了,一些猴子又回到了地面寻找食物,这时候它们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大草原上的食物丰富得惊人,那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开始的时候,它们在森林边缘活动,白天下地找些小蚂蚁、小虫子吃,晚上还是回到森林的树上睡觉。慢慢的,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将腰伸直,抬起头,直立行走到更远的地方去,尾巴也消失了。它们具备三维视野的眼睛,灵活的手指头,能让它们抓起石头精确击中兔子、土拨鼠的头部,吃上更肥美的大餐。蛋白质摄入的增加,使它们的智力开始加速进化,它们已不再是猴子了。它们现在的名字,叫猩猩。当猴子面对镜子的时候,它是无动于衷的,似乎那里面只是另一只猴子;猩猩却不一样,它清楚的知道,镜子里的那只猩猩就是自己。猩猩在过去的2000万年时间里,沿着红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的方向不断进化。黑猩猩的基因组跟现代人类的相似度已经高达99%,它们的智力已近似于人类小孩3-5岁时的水平,拥有情感,有自我意识,会简单的加工工具。它们通过族群协作,一起出去围猎,利用地形和环境,设置陷阱,有时甚至能捕捉到更大的瞪羚和野猪。200万年前,它们终于完全离开了森林栖息地,走进东非大裂谷,进化成了人类。人类和猩猩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呢?人类已完全习惯于直立行走,双手被解放出来,学会了制作工具(例如斧头),以及使用火。火能够驱赶动物,还能烹饪食物,这使得人类能够获得更多肉类(蛋白质),并提升了食物的消化能力。这对于提升人类的智力发育非常有好处。随后,语言出现了,人类的语言比动物之间要丰富得多,也精确得多,这使得人类能够更高效的分享信息和思想。信息在群体中传播,协调彼此的行为,使得人类就像拥有了众多相互联系的眼睛、耳朵和头脑的组合,自然比个体动物的能力要强大得多。这种信息共享被称之为集体学习,随着知识在人类社会中一代代流传、积累,进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就像“飞轮效应”一样,人跟其它动物的能力差距越来越大。当然,在200万年的时间里,猩猩进化成人并不是一天变成的,期间经历了无数次迭代进化。小时候学历史,讲到中国有很多远古人类遗址,比如元谋人(170万年前)、蓝田人(60-80万年前)、北京猿人(20-70万年前)。我一直以为我们中国人都是他们的后代,并为之而骄傲。直到后来才知道,我们跟他们之间,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他们早已在进化的长河中被后浪血腥的杀戮殆尽。从猩猩到现代人类,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猿人(200-100万年前)、晚期猿人(100-20万年前)、早期智人(20-5万年前)、现代智人(5-1万年前)。这四个阶段的猿人和智人,都可以定义为人类。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已经非常相似,但他们彼此在基因组上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异,因此存在生殖隔离,并不能杂交繁衍下一代。这跟山羊和绵羊、羚羊,虽然都属于羊,但彼此并不能杂交是一个情况。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他们对生存领地的争夺,只能是一场又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早期猿人的代表,包括鼎鼎大名的发现在非洲的南方古猿,还包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元谋人。南方古猿出现在距今20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在距今170万年前。可见那时候,最古老的猿人已经走出了非洲,在数十万年的漫长历史里一路迁徙到了亚欧大陆的最东边。然后晚期猿人来了,他们包括欧洲的海德堡人、印尼的爪哇直立人、还有中国的蓝田人、北京猿人。他们在数十万年的时间里,一步步挤占了早期猿人的生存空间,让前者走向了灭绝。接着,早期智人出现,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中国的金牛山人、马坝人等等,他们再一次从非洲走出,一路迁徙、征服、杀戮,散布到整个亚欧大陆上,让前浪消失殆尽。直到5万年前,最新一批的现代智人出现了。他们拥有更高级的智力,已经会用兽皮缝制衣服,会将石器打磨成刀片,用骨头制作成长矛、标枪、鱼叉。他们一路走出非洲,征服了欧洲和亚洲,将尼安德特人和其它早期智人一一灭绝;4万年前,他们来到东南亚,制作了一种小木筏,一路飘洋过海经马来西亚、印尼、新几内亚,最后到达80公里海外的澳洲大陆。自从6000万年前,澳洲大陆和亚欧非大陆分离,这里一直是有袋类动物的世外桃源。忽然间,拥有更先进技术的人类登上了这片大陆,这些动物完全不知道要恐惧和躲避,他们依然慢悠悠的吃着自己的午餐,休闲的晒着太阳。于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99%的有袋类物种灭绝了。2万年前,穿着兽皮的人类抵达寒冷的西伯利亚,将猛犸象和其它所有的上古巨兽一一灭绝,他们穿过冰封的白令海峡,抵达美洲大陆。在接下来的一万年里,他们从北美大陆穿过中美洲地峡,一路南下到南美大陆。那些上古巨兽们也随之一一灭绝,大型哺乳动物消失了70%。传说中的长毛象、长颈犀形兽、袋狼、袋狮、剑齿虎、巨型蜥蜴、犀鸟,曾经在地球上生活了5000-6000万年之久。没想到,短短的几万年时间里,忽然全部只剩下了化石残骸。现代智人从此成为了地球的主宰者,再无竞争对手,并一直繁衍到今天。一部宇宙-地球-生物-人类史,就是一部永恒不息的进化史,而在进化的历程中,风险又是无处不在。进化到最繁荣的时候,往往就是高风险期,而且你根本无法预测、无法想象,风险会从哪个角落里突然迸发出来。巨虫时代被石炭纪燃煤事件烧没了;即使是逃过去的两栖类和海洋生物也95%被二叠纪的有毒气体事件窒息;恐龙时代被从天而降的陨石给灭绝了;巨兽时代躲过了冰川期,却躲不过人类的长矛围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和中国的元谋人,一度霸占了亚欧大陆,最终却被后浪残杀殆尽……但是,每当想到宇宙一直在永恒的进化;地球的每一次天崩地裂之后,物种生态都进化出了更高级的下一代;最近一次的冰河世纪之后,现代智人主宰地球仅仅过去了一万多年,已经能将沙子提炼成芯片、光伏,开始研发AI人工智能,并迈出了征服火星的旅程。一万年,在生物进化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而已。我们的进化速度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快!在那漆黑的夜里,仰望星空,一闪一闪的微光中,历史一页页的在眼前翻过。我知道明天一定会更好,焦虑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治愈了。--
2022年8月29日
其他

要出书了……

最近的股市,仍在磨底阶段,缺乏趋势性的机会。拿着消费医疗的,继续耐心等待,保持好心态最重要,对于那些三五天热度的概念股炒作,君临是越来越难以提起兴趣了。由于行情寡淡,索性给自己放了一个假,休息几日。这两天忽然起了个念头,不如趁着空闲,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一下,写成一本书,分享给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接下来,公众号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下文是这本书的序章。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据传智商高达190的牛顿,也曾经在股市里被割过韭菜。牛顿是什么人物啊?他是科学界的一代宗师,不光定义了物理学三大定律,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创立了微积分,擅长冶金术。不仅学术成就牛逼,牛顿老师还会做官,官至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皇家造币局局长,被女王封为爵士,人称牛爵爷。毫无疑问,牛顿是真的牛,科学界和政坛两道通吃的天才人物。但这样的牛顿,依然逃不过成为一名鲜嫩的韭菜。事情是这样的:77岁的牛顿,人生经验值已经赚足,正处于无敌是多么寂寞的状态。拔剑四顾,发现股市是唯一未被征服的领域,于是在技痒之下带着7000英镑入市了。7000英镑是什么概念呢?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大概500英镑,7000英镑也就是相当于他14倍的年薪,或许已是半生的积蓄。他的买入标的是南海公司,著名的国企龙头。他看到的研报上是这么说的,英国南海股份公司(south
2022年8月26日
其他

新能源车的危险信号!

近期A股仍在持续调整,虽然偶有反弹,但力度不大。在君临看来,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长期来看,海外加息持续,流动性收缩,经济前景悲观。这是最大的主题,在这股阴云笼罩之下,很难有大机会,因此只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找些结构性的机会。第二,中期来看,自国内高层在7月初释放了“不搞大水漫灌,不追求GDP目标”这个基调以后,市场的人心也就散了。因此稳增长的大腿是抱不住了,只能向下寻找安全垫。第三,短期来看,百无聊赖,情绪完全被政治因素主导。台湾的大戏,让军工股高潮了两天,美国要签芯片法案,让今天的芯片股又激动莫名。但这些都只是情绪。搞一夜情可以,入戏你就输了。今天跟大家聊聊新能源车板块,一些危险的信号正在出现。1这周7月份的各大车企销量数据陆续出炉,有悲有喜。先说超预期的,比亚迪16万销量,同比增长183%,以一打十,这个无敌了。二三线新势力,哪吒、零跑、广汽埃安,傍上华为的赛力斯,集体上位,纷纷开啤酒庆祝。悲剧的是原来的一线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在销量上停滞不前,领先势头已经消失,这就很尴尬了。数据显示,蔚来、小鹏和理想三家在7月,分别同比增长26.7%、43%、21.3%,增速令人失望,更全部跌出了新势力销量前三。环比来看,则是分别减少了2909、3771、2601台的交付,下滑22%、25%、20%。这是今年以来,“蔚小理”第三次出现月度销售环比滑落的情况。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一些负面新闻集体出笼:理想的自燃、空气悬挂出现问题;蔚来汽车坠楼,安全员身亡;以及小鹏的降价。消息显示,小鹏汽车的线下门店已经开始有优惠活动了,其中包括了小鹏G3、P5和P7全系车型。优惠幅度在5000元到15000元不等,而且在优惠过后还送选装包和辅助驾驶软件包等服务。安全问题会影响品牌声誉,降价更是令投资者疑窦丛生:新能源车市场的内卷要开始了吗?这里面要清晰界定的是:究竟是新能源车市场不行了,还是蔚小理自己不行了?先看整个市场。7-8月的汽车市场是喜忧参半的。理性的看,7月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市场预期太高了。6月份销量爆发,是有特殊性的,一方面是4月份疫情问题,导致一部分订单延迟交付,推迟到了6月;另一方面是政府补贴政策出台,让市场情绪激昂,各大车厂也加大了促销力度,类似一场车市版的618活动,部分透支了7月份的需求。但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第二是7-8月本来就是车市的淡季。汽车业淡旺季分明,通常9月到来年的1月是旺季,2-8月则是淡季。所以,没有利好的7月,销量环比略有下滑,也是正常的,9月份开始进入旺季,销量上应该还会有一波高峰。第三,虽然有各种政府补贴加持,但现在经济大环境毕竟还处于萧条期。想要一个行业处于持续的高增长、超预期状态,终究是不现实的。当前的局势下,下半年车市能够保证平稳就不错了。因此,下半年降预期是必然的,随之而来的,就是降估值。————再看第二个问题:蔚小理还行不行了?当销量增速放缓,内卷必然加剧。内卷是多个维度的。第一,随着油价的下跌,传统燃油车在一定程度上挤压新能源车的泡沫。今年上半年,由于通胀影响,油价一路上调,92号汽油一步步从7元水平上涨到9元水平,这是新能源车销量爆发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那么下半年呢?截至目前,油价已经出现了三连跌,重新跌回到8元的水平。市场上对高油价的恐惧正在消失。第二,BBA们虽然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光环,但降价力度大啊。那些曾经从不降价的德系豪门,奥迪A4L、奔驰C级、宝马3系,现在几乎都在八折促销,终端优惠5-8万元。这样的价格,难道它不香吗?可以说,BBA们挑起的价格战,正是价格处于同一档次的蔚小理销量萎靡的重要原因。第三,高端新能源车的火爆,让竞争越来越激烈。7月份,在“蔚小理”主打的中高端市场,赛力斯上市问界M7、比亚迪有腾势D9杀入,它们的竞争力都很强。还有吉利旗下的极氪,上月刚开始交付的智己,也在悄悄发力。下半年,比亚迪还有海豹和护卫舰07两款大杀器,整个市场正渐渐进入红海状态。过往新势力们靠着堆料,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概念吸引购车者尝鲜。当尝鲜的先行者、最激进的一批消费者过去后,市场已经迎来了最主流的消费者,他们并不会只看新势力。回归到本质,汽车毕竟是个耐用品,质量、安全性、品牌,缺一不可。现在到了拼综合实力的时候了,光会堆料可不行。毫无疑问,7月份是新能源车的一个分水岭,整个行业正从百花齐放,向集中度提升的逻辑转化。不再是闭着眼买,都能躺赢的上半年了。2下游销量增速放缓,对中上游同样是个不妙的信号。因为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产能,正在高速扩张中,短时间内是刹不住车的。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比亚迪、欣旺达、中创新航等为代表的锂电池企业相继公布了多个新投建项目。整体投建资金超4391亿元,建设年产能达1069GWh,相比去年同期进一步加速。看下面这张表: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六大电池厂的装机量都是同比翻倍以上的增速。下半年到明年,预计它们的产能落地速度还将更快。股市的上半场,看的是需求,高增长+产能扩张=业绩预期。每个企业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似乎产能落地,业绩就能到手。初入股市的韭菜们,纷纷被这些动听的故事忽悠,巨大的市场,狂热的销量增长,离渗透率见顶还很遥远……于是敲锣打鼓的进场接盘。殊不知,股市投资哪有那么简单啊,如果那么简单,人人都是股神了。股市的下半场,最重要的指标是供给。当供给的增速超过需求的增速,产能就会出现过剩,价格战就要开始,下行周期也就出现了。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不仅仅是面向国内的,同时还要考虑海外的需求。以宁德时代为例,其海外销量占比20%,国内增速放缓,大家的目光很自然的转向海外。但海外的行情同样很不好,今年7月,英国的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了9%,德国同比下滑了13%,挪威同比下跌31%。整个欧洲一片风雨飘摇。国内需求放缓,国外需求负增长,国内的产能却在狂飙。未来结局只有一个可能:车毁人亡。3上游的资源价格也开始下跌了。钴的价格在二季度一直处于下行走势,5月初至今已经下跌了40%。碳酸锂的价格更坚挺,但同比增速大幅放缓,8月份的同比增速从7月的423%明显回落到304%。--
2022年8月5日
其他

风口一个一个消失了!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桃花扇》里的这句话,形容近期的A股热门板块可谓相当贴切。虽然资金仍在拼命往新能源车和光伏板块里挤,但这道门实际上正越来越窄。去年曾和新能源并称的一些赛道股,近期正一个接一个的凉下来。1首先是CXO板块,最近崩的有点惨。最近一个月,博腾股份跌了30%,康龙化成跌了28%,凯莱英跌了28%,药石科技跌了24%,泰格医药跌了20%,药明康德跌了19%……基本上领跌各大板块。这么惨是让人有点没想到的,去年,CXO还被认为是比新能源更好的赛道,公募一姐凭借着抱团CXO晋身千亿顶流。上个月公布的财报其实普遍都不差:表现最佳的是博腾股份,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增高达455%-465%,预计为11.91亿元-12.12亿元。没想到却是跌得最多的!凯莱英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今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6.44亿元-17.43亿元,同比预增282.99%-305.97%。龙头药明康德:营收177.56亿元,同比增长68.52%,归母净利润46.36亿元,同比增长73.3%,延续高增长态势。唯一有点掉队的是康龙化成,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5.67亿元-46.65亿元,同比增长39%-42%;但归母净利润预计5.65亿元-6.10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8%。业绩好的跌,业绩跟不上的,同样是跌。发生了什么?康龙化成委屈巴巴的表示,今年上半年业绩不及预期,主要是海外运营基地扩张,临床团队扩容,导致成本上升所致,以及一点小小意外的理财收益减少。非战之罪啊!但事实,可能没有那么简单。7月21日,药明康德发布了一份公告,其表示要将2022年全年收入增长目标由65%-70%上调至68%-72%。告诉大家:形势仍然是一片大好!诡异的是,在发布业绩上调2-3个百分点的目标公告同时,药明康德却在悄悄忙着减持。早在2022年6月10日晚,药明康德便发布公告称,大股东将自7月4日后的不超过90日期间内,合计减持不超公司总股本3%的A股股份。以公告当日的收盘市值计算,上述减持市值最高将达91.2亿元。既然业绩这么好,为什么要减持呢?因为作为业内最资深的从业者,他们很清楚的看到,这个高速增长了四五年的行业,即将进入下行周期了。CXO是创新药的上游卖水人,得益于过去这些年的创新药投资热潮,CXO们赚的是盆满钵满。但奇怪的是,这两年,在集采政策的冲击下,创新药投资早已熄火,CXO们又是怎么延续着高速增长的繁荣的呢?因为一场世纪大疫情的出现,让CXO们超预期的续了命。CXO分两种,一种是小企业,主要接的是国内创新药企的订单。而CXO龙头们,主要做的还是国外药企的生意,这两年,疫苗、新冠药的研发和代工是一笔非常大的生意。比如药明、凯莱英、博腾股份,都是辉瑞、默沙东等新冠药的代工厂。今年上半年的业绩爆炸,正是这几笔订单的贡献。凯莱英,客户默沙东、辉瑞,3笔订单金额分别为4.81
2022年8月2日
其他

地产、消费、新能源,反转逻辑逼近!

本周地产板块领涨大盘,跟一周之前凄凄惨惨的状态完全反转。主要原因是外媒报道,高层将设立一个房地产基金,筹集最高达3000亿元资金收购烂尾楼,协助开发商解决债务问题。这项由中国央行支持的基金,初期由国有的建设银行出资500亿元,并由中国央行拨出300亿元再贷款。如果这个模式可行,其他银行也将跟进效仿,目标是筹集2000亿元至3000亿元。基金将用于购买未完工的房地产项目并完成建设,之后作为政府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一部分出租给个人。这项房地产基金将支持10多家开发商,包括陷入债务困境的恒大集团。另外,多地也传出二手房指导价明显放松的信息,贝壳统计的7月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4.35%,二套为5.07%,分别较上月下降7个、2个基点,平均放款周期25天,较上月缩短4天。随着放松政策加码出台,相信未来2-3个月地产销售将迎来一个比较明显的回暖。在上周的文章《不赚烫手钱,耐心等待大机会!》中,君临便指出——这个时候最好保持耐心。有经验的、勇敢的投资者,可以抄底地产链上的优质公司,优选建材、家电、家居板块。胆子小一些的,可以拿着食品饮料、消费医疗、大金融板块。泡杯下午茶,耐心等待通胀回落之后,周期下游的业绩大反转行情,这是价值投资者不应错过的机会。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了。今天的文章,我们就这个话题继续深入。1我们曾分析过,上半年的核心主线是两条:国外,俄乌战争导致通胀再起,上游资源股的涨价和下游消费股的成本高涨;国内,疫情封控导致消费低迷,地产、大众消费、非新冠医疗板块,收入大幅下滑,而制造业受影响较少,并在出口助力下业绩亮眼。但下半年,行情很可能反转。国外,俄乌战争的常态化使得边际风险减少,一些供应链问题逐渐得到改善,比如最近俄乌土三方达成协议,让滞留乌克兰的粮食可以经黑海出口。美国加息逐渐上升为新的主线,加息导致经济衰退、消费减少、通胀风险解除、上游的资源股开始下跌。截至7月中旬,原油、铜、铝的价格自3月高点已分别下跌超过20%、30%、40%。因此,下半年押注通胀下行的消费板块,将是胜出的一大逻辑,而出口制造业将出现较大的风险。国内,政府吸取了上海的教训,通过常态化防控机制来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比如15分钟核酸采样圈,在一线城市和人口千万以上的大城市,现在几乎都在实行“最短48小时、最长7天”一次的核酸检测。这就使得疫情能及早发现,及早控制住,类似上半年的困境,应该不会再犯了。另外,今天首款国产新冠药获批,防疫又多了一个重要的武器,未来相信社会对病毒的恐惧将逐渐变轻,这对消费板块同样是一个大利好。这也是今天旅游酒店板块大涨的核心逻辑。那么,哪些消费板块最值得看好呢?君临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条逻辑线——第一,从需求端看,由于当下社会失业率还比较高,大众消费复苏缓慢,因此服务于有钱人的细分板块最值得关注。比如白酒、免税店、化妆品、医美、消费医疗等板块,像眼科、牙科、生长激素等行业,逻辑跟医美类似,有望率先迎来复苏机会。尤其是医美、消费医疗,暑假刚好是学生“摘镜潮”、“整牙潮”的消费旺季,值得重点关注。另外,暑假旅游也将带来餐饮业的复苏,卤制品、调味品都将迎来业绩的反转。第二,从供给端看,通胀回落将给成本敏感的大众消费品带来业绩改善的机会。这些板块包括:食品饮料、家电、家具、文具、纸制品、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这里的食品饮料,通常不包括白酒,毕竟白酒的毛利率太高了,成本不是关注对象,相反,毛利率越低的受益程度越大。一般的食品饮料,像调味品、卤制品,农产品的成本超过了40%,像饮用水,瓶子的成本比水的成本更高,而瓶子是石油炼制的化工品。其它的家电、服装等,铜铁金属和塑料、化纤等石化材料的成本占比也很高,一旦通胀成本下降,都会迎来业绩的爆发。而航空、快递等交通行业,也将显著受益于能源降价。这样看,高端消费更受益于经济复苏,大众消费更受益于通胀消退,到底谁的机会更大呢?有券商研究了历史上PPI-CPI剪刀差收敛的类似行情,认为下半年的这波机会跟2015年1月-12月、2019年4月-10月的基本面比较相似。在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猪价上涨而核心CPI稳定、PPI回落、剪刀差收敛的一系列相似因素。核心经验就是:第一阶段:交易猪周期的上行,持续1-2个月。(今年6月猪价明显上涨,截至7月18日养殖板块6-7月上涨超过25%,显著高于其他消费行业。)第二阶段:由于成本缓解带来的利润率改善更为确定,市场交易通胀消退逻辑,成本项敏感的家电、食品、日用品等大众消费开始跑赢。第三阶段:消费回暖趋势明朗,白酒、医美、化妆品等涨价能力强的板块后来居上。另外,今年啤酒和家电板块也出现了明显的涨价潮和高端化趋势,以冰箱/集成灶/清洁电器为例,截至6月三者价格分别较年初上涨10.5%/5.9%/11.9%。当然,每个阶段基本面形势有差异,逻辑也会有差异,这里仅供参考。2新能源和汽车等赛道股,当然也受益于内需复苏和通胀下行这个大逻辑。但是,这些板块始终要面临三个风险点,不得不提防:第一,估值太贵。经过5、6月的上涨,赛道股的估值和交易拥挤度已经重新回到了历史最高位,只有短线韭菜才敢去接盘了。第二,产能过剩。由于过去两年上马的产能将陆续投产,光伏和新能源车的上、中、下游将分别在三季度、四季度、明年一季度,逐渐进入到产能过剩阶段。第三,出口萎缩。这是最大的风险,当下已经进入交易逻辑。本周,意大利总理德拉吉辞职,欧洲政治再度陷入动荡,动荡的背后反映的是意大利将陷入债务危机的困境。在美国加息的大背景下,欧洲债务危机正迎来2009年之后的2.0版本。在十年前的“欧猪五国”风波中,规模较小的希腊率先爆雷。尽管当时欧元得到了维系,但希腊还是发生了主权债务违约。眼下,意大利的债务危机要比当年的希腊复杂得多。首先,意大利政局四分五裂,随着总理辞职,迫在眉睫的问题根本没人来解决。目前,意大利的债务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0%。今年6月,意大利的债务高峰甚至达到2.88万亿欧元。相比之下,十年前欧债危机爆发时,希腊3000亿欧元的债务就引发了主权债券投资者的恐慌。其次,意大利是欧盟经济第三大国,一旦出问题,波及面要大得多。意大利的债务规模足以拖垮欧元区其他边缘国家,其近3万亿欧元的政府债务规模,超过了当年其他欧猪四国的总和。规模太大了,目前没有任何国家敢于救助这个烫手山芋。6月,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4%,这是自2014年以来的峰值,意大利的危机正在一步步加深。那么,在众多的出口制造业中,哪些最受影响呢?综合来看,风险最大的就是消费电子、光伏、新能源车,三大行业。最受冲击的是消费电子板块。我国是世界工厂,其中占有率最大的板块包括手机、电脑,基本垄断了全球的下游制造环节。包括电子元件、光电子、芯片封测、面板、消费电子代工等产业链,2021年海外收入占比均在40%以上,需要重点关注。其次是光伏板块。光伏也类似,早已是我国出口大户。2021年欧洲、亚洲、美洲是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的前三大地区,占比分别达到43.9%、29.8%、17.8%。以去年的财报数据为例,隆基绿能的海外占比47%,晶澳科技占60%,天合光能占63%,阳光电源占38%,晶科能源占78%,锦浪科技占53%。不过光伏好一些的是,国内景气度高,能对冲部分风险。最后是新能源车板块。虽然我国的新能源车主要还是以内销为主,影响相对少一些。但这两年,我国新能源车出口也在大幅增长,尤其是特斯拉中国工厂建成投产后,其出口数量占比最高达到30%。特斯拉的零部件基本已国产化。另外,我国的动力电池板块在全球具有竞争优势,欧洲、美国的汽车厂不管用的是中国的电池,还是韩国的电池,上游原材料也基本是来自中国。以去年的财报数据为例,宁德时代的境外收入占21%,亿纬锂能占50%,欣旺达占47%,当升科技占32%。————以2010-2011年的欧债危机为例,当时出口占比较大的电子产业链,海外衰退造成的冲击就很明显。比如TCL科技、京东方A,从2010下半年开始即出现利润负增长,2011年进一步扩散到深科技、环旭电子、中兴通讯等企业,海外收入增速下降,有些甚至负增长。当时出口制造业的股价表现也普遍疲软,除了个别业绩优秀的龙头,基本上都是单边下行。参考:研究报告:广发证券-“此消彼长”系列报告(六):消费接棒制造,重估中国优势-220719研究报告:东吴证券-策略深度报告:高景气赛道出口能否脱敏海外衰退-220724--
2022年7月26日
其他

不赚烫手钱,耐心等待大机会!

17月份的A股,犹如足球赛的中场休息时间,稍显沉闷。一方面,资金依然不断往赛道股上涌入,但有经验的投资者都能看到,势能正在下滑。这波赛道股炒作,核心是两个逻辑:第一个逻辑,是复工复产带来的订单回补;第二个,是经济低迷之下,政策的超预期发力。许多个股龙头,便在这样的逻辑之下,从底部翻了一倍以上。但时间进入到7月份,动力电池、光伏等传统龙头,便有点涨不动了,毕竟估值那么高,大家都有点怕了。于是资金们迫切开始寻找新的逻辑。新的故事有两个:第一个,新能源车从上游往下游炒作,锂矿--动力电池--整车--汽车服务。既然锂价已经高处不胜寒,动力电池也涨不动了,那就往下游整车和汽车服务走。汽车服务在过去一直是业绩差的垃圾板块,但一来估值低,二来汽车下乡、政策发力,还有一定空间在。第二个,光伏同样是从上游往下游炒,炒储能概念,炒铝电池、钒电池等新概念。上游炒不动,核心逻辑就是美国加息,带崩了通胀概念。虽然国内的锂价、硅价还在高位,但风险已经很大,机构资金都在且战且退了。上游反转,受益的必然是下游,光伏的最下游便是储能。我们不否认储能赛道未来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当下的储能,更类似于元宇宙,处于从0-1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只有概念,没有业绩,往往是鱼龙混杂,一通瞎炒。因此高潮过后,便是一地鸡毛,散户很容易沦为接盘侠。————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是,一个赛道一旦进入到炒概念、炒垃圾股的阶段,行情往往就是到尾声了。君临曾总结过牛市的经验:行情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普遍的萧条与恐慌,估值处于十年最低点,有经验的投资者开始悄悄进场、埋伏。第二阶段:行情回暖,股价大幅拉升,业绩释放,估值不断上行,公募资金进场抬轿子。第三阶段:路边摆摊的都知道,这个赛道能火十年,机会不可错失,散户们热情参与垃圾股的击鼓传花。很明显,新能源赛道股便处于这第三个阶段。泡沫还能再炒多久,不好说,但这种火中取栗的烫手钱,君临建议还是回避为好。27月的另一个极端,是萧条了两年多的地产板块,出现新一轮的信用违约事件。近期的地产板块,风声鹤唳,引发新一轮的抛售潮,主要是源自一批业主的强制停贷。对于这件事,君临的观察点有三个。第一,停贷事件只是茶壶里的小风波,不建议无限放大恐惧。从目前已经发布了业主停贷告知的150多个楼盘来看,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其中,河南最多,有42个楼盘(29个在郑州),其余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等中部省份。这些省份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知道,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沿海发达省份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这里面有两个背景:第一,沿海省份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一批先进制造业基于成本考虑,沿着长江、陇海线两条大通道向内陆转移。第二,国家为了平衡国内经济差距,推动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资金向中西部转移的意愿进一步上升。可以说,在过去十年,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之一。以郑州为例,2008年后,富士康将苹果手机的生产基地从深圳迁往郑州,一下子就带来了数十万人的就业增长,以及数千亿元的上下游产业链。周边的房价也一路走高,带动了一波繁荣的地产开发热潮。但2018年之后,形势变了。一方面,智能手机产业渗透率见顶,在继续高涨的成本压力下,富士康开始向东南亚转移产能。另一方面,新能源革命开启,无论是动力电池的生产,还是光伏工业硅的冶炼,都是能源密集型产业。于是资金进一步往西部迁移,在水电资源丰富的西南云贵、四川,煤炭风光资源丰富的西北新疆,都出现了新能源产业的大规模落户。中欧班列铁路开通,也加大了西部地区的地理竞争优势。恰在此时,地产政策压力加大,各地房产龙头纷纷出现销售下滑、债务压顶的困难。相对来说,东部这两年得益于疫情后的出口热潮,西部得益于新能源革命和中欧班列开通的制造业落户热潮,日子都过得不错。中部就有点绷不住了。一来,七八年前形势好,开发的楼盘更多;二来,智能手机和电子产业链的衰退,使得失业率升高,消费力下滑。这就有点像高估值的成长股,一旦渗透率见顶后的业绩、估值双杀,伤的有点重。但总的来看,这只是结构性的区域事件,就像股市上某个行业出了问题,继续蔓延的可能性不大。————第二个观察点,信用违约潮,通常是一个行业进入萧条尾声的标志。历史上有过很多次类似的信用违约潮,通常都是发生在一个行业的萧条尾声。比如2015年底,山水水泥、天威集团、中国中钢等多家处于钢铁、采掘、有色、化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出现债务违约。第二年的春节之后,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违约潮便渐渐消失,行情反转。比如2018年,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政策收紧,高杠杆的环保行业出现大面积违约事件。最知名的案例是东方园林在5月的暴雷,违约潮持续了半年左右,直到2019年初才进入行情反转。后面还有2019年的包商银行信用危机、2020年的永城煤电债务违约事件等。整体上来看,经验有两点:第一,违约潮出现之后,1-2个季度,大部分行业都会进入到反转阶段。第二,凡是暴雷的企业都不要碰。一个企业之所以暴雷,主要的原因便是其管理团队过于激进,追求高成本、高杠杆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就类似炒股玩短线,再上个几倍的杠杆。短期行情好的时候,回报率当然很高,只是一旦出事,本金也就化为乌有,被逐出牌局了。你别看这些公司历史业绩很好,估值也便宜,但其实一文不值。————第三个观察点,行情反转的核心逻辑,是决策层对社会风险的容忍度。这次的业主停贷事件,从逻辑链上来看,是这样的:地产泡沫--政策收紧--市场下行--房企出现周转不灵--市场持续低迷--房企违规挪用资金--市场持续低迷--部分楼盘停工烂尾--业主停贷。在这个逻辑链中,表面是房企违规挪用预售资金的监管问题,本质是市场的长时间、超预期持续低迷。本质问题的症结,则是政策的收紧。其实,无论预售房资金的监管,还是地产的政策松绑力度,都取决于决策层的判断。要解决预售房资金的监管,问题不大。比如7月14日晚间西安市住建局率先发文,要求从加强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等六个方面,有效防范商品房延期交房增量问题;同日,银保监亦做出回应,表示将加强与住建部门、人民银行工作协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要挽回业主的信心,保证停贷事件不扩大,也可以通过出台预售房保险、国企收购烂尾项目等方式来解决。但是要实现社会上不再出现类似的恐慌和动荡事件,关键还是房地产行业的回暖,房价的上升。只要政策松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房价上升了,以上的所有问题都会消失。因此,归根结底,还是看决策层对社会风险的容忍度。这周一,人行将七天期逆回购操作量金额,由前两周的30亿元上调至120亿元,地产板块的股价便大幅回暖,正是这种逻辑的体现。3整体来看,如今的A股处于一个很微妙的状态。泡沫化的赛道股仍然受到资金的青睐,但势能正在下降,大资金已经在悄悄撤退,上游的锂硅板块不时出现闪崩。散户们仍浑然不觉,蜂拥炒作下游的概念股、垃圾股。这是赛道行情进入尾声的信号。另一方面,处于大萧条尾声的地产板块,仍然在信用风险的暴雷中,加速市场出清。大资金不敢进入,小散们更是避之不及。市场便在这极致的分化中,进入到了中场休息阶段。君临建议,这个时候最好保持耐心。有经验的、勇敢的投资者,可以抄底地产链上的优质公司,优选建材、家电、家居板块。胆子小一些的,可以拿着食品饮料、消费医疗、大金融板块。泡杯下午茶,耐心等待通胀回落之后,周期下游的业绩大反转行情,这是价值投资者不应错过的机会。--
2022年7月19日
其他

全球经济危机正在引爆中!

这周海外有三件事值得大家关注:第一,斯里兰卡爆发骚乱,总统下台;第二,德国出现近30年来首次贸易逆差;第三,美国的6月通胀数据创下1981年以来最高纪录。这三件事,对接下来的全球宏观格局,以及A股下半年的走势,有着重要影响。1我们一件一件说。首先,印度洋小国斯里兰卡爆发大规模社会骚乱,导致总统被迫下台,目前已坐飞机离开了斯里兰卡。今年以来,斯里兰卡一直动荡不宁,全国能源短缺,公共交通停摆,居民被迫烧柴做饭,缺少药品和食物,饿殍遍野。如此糟糕的境地,跟全球大环境有关,也跟自身的作死有关。斯里兰卡是个小国,高度依赖全球贸易,通过出口茶叶、旅游业、老百姓出国打工,换取外汇,然后进口能源和粮食,过着还算小康的日子。但2020年疫情来了,各国纷纷关闭边境,旅游业收入直接归零,老百姓也很难出国打工,于是外汇收入锐减。撑了一年,眼见外汇越来越少,钱包空空如也,斯里兰卡政府为了省点外汇,要求全国农业禁止进口化肥和杀虫剂,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这招“七伤拳”一出,直接导致今年农业歉收,全国出现大饥荒。所有的出口创汇收入都没了,偏偏又迎来罕见的俄乌冲突,导致需要进口的能源和粮食价格创下新高,你说悲剧不悲剧?!今年6月,斯里兰卡通胀率达到创纪录的54.6%,食品通胀率更是高达80.1%,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在挨饿。3月4日之后,斯里兰卡卢比对美元汇率也从200左右的水平一路暴跌,截至7月13日已跌去82%。汇率大幅贬值的结果是,几乎所有需要进口的商品都买不到了,外债也还不起了,政府被迫宣布违约。这成了2022年第一个破产的国家。第二件事,德国自1991年以来持续30年的贸易顺差被打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金额为10亿欧元。逆差金额虽然不大,但却有标志性意义。毕竟德国可是全球发达国家中,最顶尖的出口制造业强国。如果德国都顶不住了,其它国家在今年的困难情况可见一斑,事实上,环顾全球,逆差确实普遍存在。今年5月份,各大主要经济体的逆差数据如下:韩国贸易逆差17.1亿美元;越南贸易逆差17.3亿美元;法国贸易逆差60.1亿欧元;英国贸易逆差155亿美元;日本贸易逆差178亿美元;印度贸易逆差242亿美元。美国贸易逆差855亿美元;美英法,日德韩,印度越南,全在逆差。在主要的制造业国家中,中国是唯一的亮点,仍然保持着较大的顺差地位。因此,最近君临看到许多自媒体在为中国唱赞歌。君临在此想说,先别盲目骄傲,环球同此凉热,如果不能清醒应对,中国或许就将是下一个。第三件事,美国通胀数字继续突破新高。7月13日晚间,美国披露的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增长9.1%,大超市场预期的8.8%,增幅创1981年以来最高。毫无疑问,这将使得美联储加息的压力更大。CPI公布后的美国利率互换市场显示,美联储7月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达到三分之一;另外,美国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将在9月再次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升至80%。加息幅度过大,必定会导致下半年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大,风高浪急下,全球经济的前景阴云密布。2斯里兰卡因为自身的作死,成了今年倒下的第一个国家,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历史经验证明,全球债务危机和美联储加息密切相关,一个倒下之后,类似问题的国家通常会连片倒下,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从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阿根廷债务问题,到2015年之后的新兴市场货币危机,都和美联储加息密切相关。美联储加息,一般来说会通过外贸、外债两个维度对其它国家形成冲击。外贸方面,美联储加息,全球资本就会流入美国,导致美元走强、其它国家货币贬值。于是其它国家的出口额便缩水了,进口成本飙升,结果就是贸易逆差、外汇储备缩水。外债方面,美联储加息,一方面导致其它国家的债务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由于货币贬值,就更还不起债务了。结果就是债务违约,国家破产。那么,接下来还有哪些国家可能会面临国家破产的危机呢?我们通过通胀水平、汇率贬值、贸易逆差程度、外债规模,几个方面来观察一下。从通胀水平来看,2022年年初至5月,泰国最严重,CPI增幅高达120%,其次是埃及、菲律宾、印尼、土耳其等国;从汇率贬值幅度来看,2022年年初至5月,土耳其最严重,贬值23.31%,其次是阿根廷16.4%、埃及、匈牙利、捷克等国;从贸易逆差幅度来看,目前最值得警惕的是埃及和土耳其两个国家,印度的逆差规模也很大。从外债规模超过外汇储备的倍数来看,比值越大,债务违约风险越大,目前位居前三的分别是阿根廷7.32、土耳其6.21
2022年7月14日
其他

恐慌从煤炭向新能源上游蔓延!

17月以来,市场乐观情绪渐渐消退,转向震荡调整之势,经济复苏结束了吗?君临认为,下行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带来:第一,各地疫情散发,消费衰退担忧再起。7月以来,6省15地接连出现疫情,新冠病毒就像牛皮藓一样,阴魂不散,这对消费板块带来了较大打击。第二,7月底美联储加息临近,海外衰退交易加速。7月26日,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市场对于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强烈。一旦落地,经济衰退更进一步,全球大宗商品的下行走势将加速,资源股将继续被抛售。第三,周末欧洲和日本政局动荡,不确定性增加。周末海外政治混乱,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辞职,同时安倍晋三在进行演讲时遭遇枪击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这两件事,背后反应的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出了问题,社会内卷加剧,这跟欧洲和日本货币今年大幅贬值的趋势是一致的。短期或许只是情绪扰动,但长期来看,必然导致海外消费的下滑和贸易壁垒的增加,这对出口板块不是个好消息。第四,连续两个月大涨之后,A股的全球估值优势消失了。在4月底的时候,万得全A、上证指数、创业板指PE分位数分别低至23.2%、14.7%、27.4%,沪深300的PB分位数甚至达到了历史性的1%以下。对比一下,当时美股的估值,道指、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PE分位数分别高达84.2%、65.8%、34.6%。当时A股不仅相对自身便宜,相对美股的估值优势也非常突出,因此吸引了外资精明的目光,5月以来外资流入高达一千多亿元。但现在呢,这种估值优势已经大幅拉近。上周创业板的PE分位数61.4%,更是大幅高于纳斯达克指数的PE分位数17.2%。第五,国内政策宽松持续性的担忧。上周央行持续5天开展30亿元逆回购,这是很罕见的情况。要知道,2010年以来,单日逆回购低于100亿元仅有19次,这是否说明政策宽松要告一段落了呢?结合我国高层偏谨慎的政策取向来看,不排除这个可能性。毕竟上半年的停工停产危机,目前看已经走出来了,并且猪肉开始有涨价苗头了……货币宽松缓一缓,未尝不是好事。2在以上原因中,近期最值得警惕的是资源股的下跌。自6月份以来,资源股的下跌一浪接一浪,正在不断从核心板块向外围扩散。第一波,油价和铜价,率先拉开下跌大幕。6月下旬,美联储加息75BP,为28年来最大幅度,以应对失控的通胀水平。油价和铜价率先跳水,并且跳水的幅度最大。近一月,原油、天然气、铜和棕榈油等商品价格分别回落13.66%、33.43%、18.96%和31.82%。这些商品的共同点在于:海外是需求大头,因此价格由海外市场决定,海外经济衰退对它们的打击尤其大。第二波,煤炭和钢铁等黑色系商品跟跌。煤炭和钢铁的需求,主要来自国内,因此价格由国内决定,国内的经济复苏对它们的需求带来了一定支撑。但资源品毕竟是互相传导的,石油需求下跌,煤炭也会跟着跌。近一月,动力煤价格最具韧性,仅下跌2.10%,但焦煤、螺纹钢等商品跌幅均超10%。第三波,或许要轮到新能源上游的锂和硅了。锂和硅的下游主要是新能源车和光伏,中国是全球生产制造的大本营,景气度正处于历史顶点。从商品价格来看,目前都处于高位,未有明显的下跌。但今天的相关板块股价,都出现了大幅抛售,恐慌已经开始蔓延。这种没有明显基本面信息的下跌,要么是板块估值已经处于泡沫状态,一点风吹草动便草木皆兵。要么是有产业链内部的人提早嗅到风险,开始撤退。目前还很难评估,但一般来说,估值过热的情况下,股价的下行总是早于基本面的。上周,新能源相关板块的换手率、成交额和估值水平,都已经接近去年12月的水平。相对来说,锂电板块由于今年下游需求超预期,估值相对合理之外,光伏和风电都属于明显高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个时候还炒新能源是没有道理的。3从历史来看,上游资源股的下跌,必然会迎来下游消费股的上涨。2011年,欧债危机,海外衰退。当年3月-12月,铜价跌幅20.27%,油价跌幅9.03%,螺纹钢跌幅12.2%。同期,A股也处于四万亿退出的衰退周期中。不过,食品饮料跌幅-7.46%,是申万一级行业中表现最佳的行业,其中白酒是申万二级行业中唯一取得正收益的板块。2014年,美国页岩油革命,能源价格战爆发。2014.8-2015.3,布油价格下跌65%,天然气下跌50%,金属现货指数下跌38.7%。同期,A股处于货币宽松带来的水牛行情中。除了当年热炒的计算机板块涨幅235.5%一马当先,建筑装饰(227.1%)、非银金融(186.1%)分别排名第二、第三。2018.6-2020.4,又一轮海外衰退,大宗商品熊市。这轮长达两年多的大宗商品熊市,跌幅漫长而惨烈,尤其是疫情初期罕见的负油价,让人印象深刻。同期,白酒、调味品、美容护理和生物医药行业领涨大市,饲料、装修建材、塑料行业的涨幅同样靠前。为什么资源股的下跌,必然会带来消费股的上涨呢?原因主要是三点:第一,原材料成本下降,利润率上升;第二,油价下跌带来的运输成本下降;第三,海外衰退过程中,资源股和出口股的业绩下跌,导致资金涌向内需消费股。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估值切换也不会完全复制历史。比如在当下,新能源车得益于政策加码与技术的进步,内需大爆发,中短期内估值仍将高高在上。地产板块虽然会逐渐回暖,但房住不炒的政策框架在,似乎也很难出现十年前那种火爆局面。但不管怎样,大方向在此,投资是需要耐心的。重点关注:食品饮料、免税旅游、医美化妆品、消费医疗、家电家居。参考:研究报告:东兴证券-A股策略专题报告:焦点从全球衰退转向国内复苏-220710研究报告:财通证券-A股策略专题:大金融回归-220710研究报告:国海证券-策略专题研究报告: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哪些行业有望受益?-220710研究报告:东北证券-策略专题报告:结构性行情和新能源主线能否持续?-220710--
2022年7月11日
其他

眼前就是最好的时候,风暴或许已逼近!

1近期的市场交易,主要围绕着两条主线在轮动:一个是新能源车代表的科技赛道板块;包括光伏、军工、机器人等,龙头代表长安汽车、理想汽车。理想汽车前面写过,主要是发布了爆款新车L9,3天预定超3万,号称500万以内最好的SUV,狠狠刷了一波屏;长安汽车,主要是旗下阿维塔科技与华为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按协议,阿维塔科技与华为将基于CHN智能电动车技术平台,合力打造系列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至2025年将推出4款全新车型。首款车型阿维塔11已开启预订,并将于今年8月8日正式上市,年内实现交付。由于5月份的新势力销量数据中,华为与小康股份合作的问界M5超过5000辆,大超预期,股价两个月翻倍。市场不由得对长安汽车接下来的华为新车也产生了巨大的乐观情绪。上下游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个股自然也是跟着吃香喝辣,像天赐材料、先导智能、三花智控等产业链龙头都涨的不亦乐乎。另一个主线,是旅游酒店代表的消费复苏板块;包括餐饮、食品、医疗、建材等,龙头代表中国中免、长春高新。中国中免,一个主要的消息刺激是上海疫情管控放松,比如餐饮恢复堂食,外出消费减少核酸检测频次。有媒体报导,由于海南放松对上海、北京等城市低风险地区管控,上海-三亚航班迅速回暖。“上海飞三亚爆满,航司换大飞机驰援”甚至登上了6月27日的微博热门话题榜。去哪儿网提供的数据,刚刚过去的周末,全国飞赴海南的客流量环比上周末几乎翻番,酒店预订量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6.25日-6.26日飞赴三亚的机票出票量环比上个周末(6.18-6.19)增加93%,其中,上海-三亚出票量增幅尤为显著,近1.5倍。从机票价格走势来看,7月1日起,上海-三亚机票最低价已经从700元左右涨至1000元以上。中国中免自从疫情之后,业绩逻辑就从机场免税店转向了海南免税店,2020年一年6倍的涨幅就是拜三亚游所赐。从这些数据来看,今年下半年,中国中免是有机会再小爆一波的。当然,很多其它消费复苏股其实也有类似的机会。尤其是富人需求支撑的奢侈消费行业,在资金流动性宽松+不受失业担忧影响下,恢复速度会更快。长春高新就是典型例子,生长激素的一个疗程要几万块钱,相当一部分的买单者是内卷之下的医美需求。这种消费行业,一旦政策的风险减弱,疫情管控放松,将是最快复苏的。————我们从更大的宏观角度来看,两条主线包括了几层逻辑在支撑:第一层基本面,主要是促销费稳增长的政策利好+复商复市带来的经济复苏预期+五月出口数据亮眼;第二层资金面,主要是政策宽松利率下行+机构资金的入市加仓+中强美弱大背景下外资顺势流入;第三层情绪面,内需在恢复性好转,外需还有韧性,估值才刚走到半山腰,容易线性外推,阻力暂时还看不到。总结:眼前或许就是最好的时候,能持续到何时难以预测,暂时享受泡沫吧!整体来看,7月中报发布,赛道股景气度更高。比如新能源车板块,既有科技增长属性,又有促消费补贴,双重plus加成,短线业绩和资金关注度更高,弹性可能更好。而消费医药股,由于估值更低,消费复苏的确定性强,将会是中长线持有更令人放心的方向。2当下虽然市场很强势,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保持点警惕性,总是没错的。比如从上半年的交易来看,虽然每个阶段都有领涨的结构性小行情,但也每个季度都有前期高景气度的板块被抛弃。比如6月份,最典型的就是一度火爆的周期资源股,突然大幅下行。下半年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关于美国衰退的交易正在逐步增强,成为主要变量。美股三大指数,均已在今年1月初见顶,并连续6个月下行。跌幅较大的纳斯达克指数,当下的指数已从年初的高位下跌了27%左右……由于美国国内的通胀至今还在高位,因此市场预期加息还会持续。6月份,美联储强势加息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数字货币爆发!

关注君临,获取福利到公众号回复“投资”可领取专属大礼包今天市场在四季度GDP增速公布、微降息政策的支持下,A股指数全面爆发,其中领涨的就是我们昨天文章提示的数字经济(参见《数字经济最确定方向!》)。2021年,虽然我国GDP的全年增速高达8.1%,相当亮丽,但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个增速是在2020年疫情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的。实际上,去年四季度的增速4.0%,已经出现“断崖式”的走势。因此,决策层果断的出手,出台了微降息的操作,一次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10个基点。降息的力度不大,但向着衰退预期下的全面降息,又往前走了一步。背后的决策逻辑,可以参考我们在上周五的文章《春季行情结束了吗?没有!》可以说,今天股市的走势,基本是在我们的预期之中。今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数字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子版块:数字货币产业链。1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这里面,金融是A股的第一大板块,也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石,因此金融产业的数字化,是重中之重。我国提出要搞数字货币已经有很多年了,为什么今年要格外重视呢?一句话:今年将是大规模落地推广的一年。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数字货币的发展史。货币的数字化,早期有三个源头:第一个,是民间的第三方支付,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依靠市场的力量基本上占领了我国的各种民用支付场景;第二个,是地下的区块链加密货币,像比特币、以太坊等,依靠先进的区块链技术,在地下的灰色产业中被广泛应用,像跨国的赌博、洗钱、军火交易等。第三个,是国际间的货币流通体系,像美国支持的SWIFT、CHIPS银行结算系统,基本主导了全球金融的流动。前两者的问题在于,它们存在监管失控的问题,比如洗钱、违规超限从事现金贷、消费贷等业务,往小了说是会加大银行机构的坏账风险,往大了说是会导致我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对民间的第三方支付,我国的政策是,短期先规范起来,比如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以及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长期来看,终归是要融合到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体系中的。对地下的区块链货币,由于难以监管到位,因此一刀切,禁止使用是最终的结局,就像现在的禁止挖矿产业一样。而考虑到国际间的竞争风险、主权安全性,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更是刻不容缓,如果能结合区块链技术率先在国际间推广数字人民币,或许更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步妙棋。因此,法定的数字人民币对我国的主权安全性和经济稳定性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势在必行的政策举措。有了共识,后面就是如何推进的过程。我们将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2014-2018年是酝酿期。央行从2014年起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在2016年搭建了中国第一代央行数字货币原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是,央行意识到数字货币的发展,不是一个机构的事情,必须尽可能的扩大生态圈,于是从2017年起,加大了和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的研究合作,试图通过搭建利益共同体来加快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2019-2021年是试点期。目前的试点城市有十多个,比如成都、苏州、深圳等。官方数据是,截至2021年10月22日,我国已经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1.5亿笔,交易额接近620亿元。规模好像很大,但在我国巨量的货币流通体系中,不过一朵小浪花,绝大部分人在实际生活中,几乎都感受不到。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目前的试点,主要存在于一些封闭式的场景,比如国企央企用它来发补助补贴,发相关的政府补助和福利。当然,你也可以去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6大行的网点申请,但申请之后你会发现一个尴尬的现状,你有钱都没地方花。那么,微信支付、支付宝当初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三招:(1)推出统一便捷的交易APP;(2)大规模改造各地线下商铺的POS终端和基础设施;(3)结合高关注度事件,进行营销推广,比如打车大战、微信红包、芝麻信用等。眼下,央行正有意按照这个路径,在今年大规模的推进数字人民币的落地。2我们一件件说。
2022年1月17日
其他

数字经济最确定方向!

关注君临,获取福利到公众号回复“投资”可领取专属大礼包开年两周,指数颓势,市场基本延续了12月份的题材和妖股行情,数字经济、预制菜、新冠检测成为当下热点。由于海外疫情消息不断催化,这周走的最强的个股仍以新冠检测概念股为主,包括森萱医药、雅本化学。但整个板块有明显加速赶顶趋势,换手率高企,周末又流出雅本化学停牌核查、九安医疗合同存在无法全部履行风险的公告,在里面的小伙伴需要多一份警惕。尽管开局不顺,但君临并不悲观,以往1月份下跌的年份,后续都陆续出现结构牛或全面牛行情。降准的“信号弹”已经出现,咱们对后市还是可以有所期待的。通常而言,在信用企稳初期,风格倾向于价值蓝筹,信用企稳中后期成长会慢慢恢复。行业板块上,短期风格会倾向于低估值稳增长板块,包括基建地产链的家电、金融、地产,也包括新基建领域的计算机、通信。以及业绩改善的消费板块,包括必选消费、医药,农林牧渔里受益猪周期的子行业。后期的成长主线,包含持续高景气的高端制造和战略科技行业,新半军等板块待调整充分后再关注。数字基础设施前不久的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中高度肯定“十三五”期间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成果,明确“十四五”将继续坚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并且,首次提出了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占GDP10%的阶段目标。没隔几天,关于数字经济,周末又出了一项重磅消息。1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最近密集的政策出台及决策层的表态,都反映出一个信息,就是产业数字化势在必行。数字经济涉及的内容很多,发展规划中的主要目标也涉及多个领域。其中的核心指标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其他还包括IPv6活跃用户数,千兆宽带用户数等。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指标和规划,但最先要建设的肯定是数字基础设施,这正好也符合“兴基建、稳增长”的大方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底层基石,过去几年时间,国内通信基础设施“超前建设”的状况比较明显,“技术”跑在了“应用”前面。因此,“十四五”期间,5G基站、宽带接入、骨干传输网等投资或保持相对平稳,不会呈现明显的周期起伏。通信行业估值的“点燃”,需要关注元宇宙等C端应用的流行以及各垂直细分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按照规划中的内容,智能化改造包括光纤网络的扩容提速、5G网络规模化部署、IPv6规模部署应用、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几大方面。
2022年1月16日
其他

春季行情结束了吗?没有!

关注君临,获取福利到公众号回复“投资”可领取专属大礼包开年以来的下跌,让许多投资者哀叹:“春季行情已经结束。”真的结束了吗?开年至今才走了两周呢,不过春季的六分之一,这么快就要下定论了?今天君临对历史上的春季行情做了一个复盘,跟大家聊聊今年可能的行情走势,以及投资策略。1通常我们将1-3月视为春季,但因为A股有“五穷六绝”的说法,4月份的行情走势通常是2-3月的延续,甚至处于一个阶段性的景气高点,所以我们将1-4月视为春季行情的常规月份。我们回顾过去十年的上证指数走势,将单月指数涨幅超过3%,视为春季行情发生的月份。2012-2021这十年,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种走势类型。
2022年1月14日
其他

储能爆发的黎明时刻!

压缩空气储能工作原理目前,在美、德等国家建设有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地下几百米的废弃洞穴中连续充气七八个小时,需要发电时,将压缩空气释放到燃料(一般是天然气)中,混合燃烧,进行2-8个小时不等的放电。
2021年7月29日
其他

万亿级的光伏产业,泡沫又要破了吗?

各位投资者,五一节快乐!小长假期间,君临为您准备了几篇经典文章,值得你再度重温,必有收获!今天的文章首发自:2021.03.172011年的冬天,空气里裹挟着北方特有的寒冷。此时的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时任英利集团老总的苗连生做东,联合了尚德电力的施正荣、天合光能的高纪凡、阿特斯的瞿晓铧正在举办一场针对欧美双反的发布会。晚上,老苗做东,请大家吃了个饭。并提议说:“我们以后每隔两个月都要聚一次”。参加饭局的这四个人,彼时正是中国光伏产业界的几大领军人物。这世间的悲欢离合,总是常常有之。提议每两个月聚一次的苗连生,2015年底,因为进军多晶硅项目失利,陷入巨额亏损而宣告重组。几经反复后,重组委员会问苗连生有什么诉求时,苗连生说:“没有诉求,把我从失信人名单中解除就行了。”2014年,施正荣离开了尚德电力董事长职位,据阿特斯老总瞿晓铧回忆,施离开的时候,给对方发了一条短信:“自古江东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几年前的那次聚会,也注定成为了几位大佬的最后一次聚会,也是一个光伏时代的缩影。历史的车轮来到了2020年。光伏周期的叠加,牛市的推动,“谈达峰”、“碳中和”概念的走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光伏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接着是2万亿元,紧接着又突破了3万亿元。而突破千亿元市值的光伏企业也一度达到5家。春天来了,牛年来了,牛没有来,等来的却是一头熊。被熊踩踏的最厉害的就是光伏板块。过完年开市以来,截止3月16日收盘,整个光伏板块市值跌去3000亿元左右。跌幅英雄榜中——保利协鑫下跌了35%,锦浪科技下跌了38%,阳光电源下跌了42%,晶澳科技下跌了43%,通威股份下跌了44%,隆基股份下跌了35%......人们都在问,光伏发生了什么?今后的光伏板块将何去何从?实际上,这次光伏板块的暴跌,表面上看,是由于成长股牛市按下的暂停键、A股指数回调、货币供给预期等因素引发。深层次上,却蕴含着中国光伏发展20年的历史逻辑。12011年北京那次聚会的时间节点,恰是中国光伏发展迎来的第一个10年。这10年岁月里发生的光伏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和今日的光伏也颇为相似。参加晚餐的施正荣几乎是开中国光伏产业先河的人物。2000年,因为在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科研上的成就而获得博士学位的施正荣回国创业。带着技术和40万美元辗转了多个城市,在与投资人或者地方政府谈判的过程中,都会说一句:“给我800万美元,我可以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最后,无锡市政府看好光伏产业这片蓝海,双方开启了合作,2005年,尚德在纽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后的尚德老总施正荣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2007年,英国的《卫报》将施正荣评论为“拯救地球的五十人之一……”光伏产业也一度成为无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尚德电力总部,那一面世界上最大建筑面积的太阳能幕墙,更是成为了无锡市标志性建筑。2011年,君临路过尚德总部,那种气派,至今仍觉得够前卫够大气。在光伏产业链中,按照现在主流的划分方式,可以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图片来源:隆基股份年报简单的说,就是将硅矿进行提取产生硅粉,由多晶硅工厂进行化工产生多晶硅,多晶硅的用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伏,另外一种用途就是电子级多晶硅,也就是芯片。二者的区别是纯度不同,电子级的多晶硅的纯度比太阳能多晶硅要高出2-3个数量级。多晶硅料制造完毕后,会进行铸造产生多晶硅锭和单晶硅棒,到了这个制造环节,也就产生了所谓多晶硅和单晶硅。对应的,单晶硅棒用于单晶硅片的切割,多晶硅锭用于多晶硅片的切割。再往后,就是在硅片的基础上进行电池片制造。电池片后面的环节,就是通过玻璃、盖板、框架将多个电池片进行封装产生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再配上支架或者浮漂、逆变器等辅件,也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光伏电站。在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料的生产属于化工行业,投资规模大,项目建设周期长,毛利率也高,技术多年来一直掌握在德国、日本等国家手中。多晶硅生产环节中,关于多晶硅料化工采取的技术和工艺有很多,包括硅烷法、流化床法等。前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颗粒硅,其实在过去十几年中,也是其中一种技术路线。但当前主流的工艺是改良西门子法。而硅片、电池片的制造看起来简单,但设备和工艺至关重要,也几乎被国外公司掌握,硅片毛利率也相对较高,隆基这几年的毛利率一直在30%左右,高的时候一度达到40%多。电池片和组件,特别是组件环节,门槛就相对低了很多。如果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将四大环节进行排序的话,毛利率的高低分别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其中,电池片最容易受到两头利润挤压。尚德从事的光伏业务是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有点类似于早期中国个人电脑的组装销售。就在尚德快速发展的那几年,中国光伏产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全球变暖、气候问题、污染问题是人类工业革命后讨论的最多的问题。2004年以后,欧洲方面也加大了对光伏发电装机的补贴力度,更是带动了光伏产业发展。也开启了光伏企业的上市潮和全球化。2007年,我国围绕光伏组件制造的企业就多达200家,而到了2008年,就增加到了近400家。上市融资,规模扩大,产能扩张十分疯狂。在一次能源峰会上,某光伏企业老总在台上演讲,针对台下政府官员和行业大佬的质疑,直接指着他们回复道:你们该回去好好反省反省。产业下游的扩张意味着对硅料和硅片的需求扩大。而上游多晶硅料是一个化工行业,技术门槛高低先不说,仅仅是项目投资、建设、竣工、投产、产能爬坡的周期就得至少2年。况且硅料的制造还掌握在瓦克、MEMC、三菱等国外企业手中。因此,多晶硅料的价格一路飙升,从2000年的9美元一公斤涨到2008年的500美元一公斤。硅料端的企业一度占据了光伏产业链中70%的利润。于是2007年,尚德大手笔与MEMC公司签订了10年期锁量锁价方式硅片采购合同。硅料价格涨,硅片价格也跟着上涨,关键是供给还十分短缺。技术又掌握在人家手里。今天我们半导体产业遇到的“卡脖子”问题,就有点类似于那个时代的硅料硅片“卡脖子”问题。不幸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了。资金链断裂、国外光伏需求锐减,直接导致了很多处在低端的光伏产能淘汰出局。400多家光伏组件企业,破产的破产,关门的关门,剩下了连50家都不到。这也迎来了我国光伏发展历史上第一次行业洗牌。这段时间的光伏发展是一个初步成长期,行业调整主要针对的是光伏组件企业。在光伏产业链中,电池片和组件是最容易受到挤压的环节,原本就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再加上严重依赖补贴,潮水褪去之后,自然可以看到谁在裸泳。用光伏人的说法就是,这是一个原料、技术、市场“三头”在外的局面。而变局中开新局。客观的看待,这次行业洗牌也预示着新一轮光伏发展格局的到来。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资本是逐利的。就在下游光伏企业疯狂扩张的时候,2005年开始,有一些德国和日本的企业要转让多晶硅技术,这也为多晶硅料的国产化提供了基础。国内很多地方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也都将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写进了年度工作报告中。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内一些多晶硅项目也纷纷上马。一些光伏企业家多年后回忆:在那个时代,各地都把光伏列为战略新兴产业来扶持,多晶硅价格涨的又这么厉害,怎么能不诱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彭小峰在江西投资120亿元的全球第一个单体万吨级多晶硅赛维LDK项目诞生。大全集团投资40亿元的中国最大多晶硅基地也在重庆开工。保利协鑫也开展了万吨级多晶硅项目。中国大地上,到处都冒出了多晶硅工厂。搞饲料的东方希望和通威来了,就连中化、川投能源、国电这样的国字头企业也来了。到了2010年前后,全国上下生产多晶硅的企业近50家,总产能超过了10万吨,总投资规模也达到了千亿元。天合光能老总高纪凡后来回忆道,那时候计划在连云港投资一个万吨级多晶硅项目,总投资10万美元,很多的省市领导也参加了项目奠基仪式。签了协议后,天合光能请了一家在全球做多晶硅整体解决方案的美国公司专家,并去他们公司总部参观。那家企业跟他们讲哪家哪家公司有多少吨产能,高纪凡当时一看那些数字就傻了:这些项目加起来的数量,几乎是市场未来需求量的三倍以上!高纪凡说,三个晚上连续失眠!后来找到地方政府:“这个事我不干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洲政府在光伏补贴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不得不大幅削减了光伏财政补贴,海外的光伏装机量锐减了近乎九成。屋漏偏逢连阴雨。更可怕的是,2011年,欧美国家又拿起了贸易大棒,对中国光伏企业的产品进行“双反”。需求的下降是灾难性的,一方面挤压了下游厂商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硅料价格一路暴跌,到了2011年底,只有100美元每公斤左右。整个光伏产业几乎陷入了全行业亏损局面。到了2012年,尚德也因为那个为期10年的多晶硅采购合同陷入巨额亏损,不得不抽刀断水,赔偿了MEMC公司2.2亿美元违约金后进入惨淡低谷期,最终于2014年宣告破产。而江西那个世界最大单体万吨级多晶硅项目,也因为投产迟到了一步,因资金链断裂而卷入历史的车轮中。彼时的中国光伏产业界,300多家企业破产。而50多家上游的多晶硅企业中,幸存到今天的也只有通威、保利协鑫、大全、东方希望、新特5家。如果说时间是一条流动的河,那么,在岁月的沙滩上,总有一些瞬间被定格为永恒。2000——2011,是中国光伏大规模产业化的第一个10年,是中国光伏产业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行业洗牌。也是以往最惨烈的一次。这一次行业的调整,更多的是针对多晶硅料的调整,严重过剩的产能,不成熟的制造工艺,外部环境的恶化,都对行业层面产生了严重打击。3欧洲光伏装机量下降,国内的光伏企业一度经营惨淡。但好在国内市场出现了新的转机,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指标也在不断创新高。国家层面也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加码,整个国内光伏企业的热情再次被点燃起来。2014年到2017年,光伏装机量不断突破新高,在2017年达到一个阶段性峰值,当年国内光伏装机量达到53GW。很多光伏企业在这一年都赚的盆满钵满。往日的烦恼也一扫而去,烦恼没了,热情刺激下多少有点冲动。无视光伏发电的竞争力和产业发展现状,一批又一批的光伏电池、组件项目上马,各地的集中式光伏电站也一个接一个建设。这期间,一项又一项世界纪录被刷新。世界最大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世界最大单体多晶硅项目、世界最大光伏组件制造企业……什么事情,如果作的太狠了,必然是要遭殃的。那几年的光伏产业投资规模明显出现产能过剩,好在国内政策支撑,每年的光伏装机量有保障,大家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2018年5月31日这一天,国家能源局发布新政:光伏电站装机要标杆上网电价,光伏补贴大幅削减,当年不再安排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这就是后来有名的“531”新政。这就意味着,严重依赖补贴的企业,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遭遇“减奶”直至“断奶”。“531”后,全国600多家光伏企业破产。整个国内光伏产业又是哀鸿遍野。几天之内,光伏板块上市公司跌停,总市值萎缩近30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号称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汉能集团也陷入了讨薪事件中。员工拉着横幅索要工资的图片满天飞,一个世界薄膜太阳能企业也在慢慢走向深渊。至此,国内光伏产业第三次行业调整又开始了。尽管这次调整在力度上都不及前两次,但影响也是非常重要。让一些裸泳者在退潮后,再次暴露在沙滩上。如果对这十几年光伏发展作一个教训总结的话,那就是:产业链中下游,低端产能扩张无序,在制造工艺和技术并不成熟条件下,资本任性的吹大泡泡,在金融危机和“双反”两根大棒中留下伤感和记忆。但从整个光伏产业来看,经过市场的洗礼,行业层面确实出现了不少革新。首先,经过洗礼后的国内光伏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多晶硅企业在中国,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硅片制造企业在中国,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电池和组件企业在中国,乃至于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设备企业也在中国……上游出现了以通威、保利协鑫、大全等为代表的国内多晶硅“五虎”,并且在制造工艺上和成本上,与国外企业相比,都十分具有竞争力。过去90%的多晶硅料由国外企业控制,如今已完全倒置过来。瓦克化学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上,首席执行官施拓芝抱怨道:“仅去年一年,我们就不得不额外承担约3500万欧元的电费开支。德国目前每度电的价格超过5欧分,而我们在中国的竞争对手只需为每度电支付低于2欧分的费用。”而中下游环节,硅片、电池、组件无论在技术升级还是成本控制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其次,技术路线经过多次迭代推进光伏走向市场化。最值得提起的就是两件大事,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的成熟,大幅提高了多晶硅料的制造竞争力。另外一个,隆基率先使用金刚线切割技术,大大优化了切割硅棒的效率,使得单晶硅片逐步替换多晶硅片,光伏的转化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成本也进一步降低。再次,光伏产业的发展出现了纵向一体化趋势。一些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在多晶硅和硅片环节取得领先优势以后,开始向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端进行延伸。例如隆基股份就是在2014年前后,立足于硅片,向组件和电池环节进军,试图打开更多市场。另外一些处于下游的企业,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并提高产品毛利率,也在往上游进行拓展,例如近几年来,就有不少下游企业进入到硅片制造环节。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他的著作《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中写道:现在在中国光伏行业崭露头角的,几乎都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草根企业。今天,站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的确可以自豪的说,过去的20年,经过中国光伏人不懈的努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见证了一代人的为“Made
2021年5月2日
其他

你能想象茅台跌到50块吗?

无论是红、金、紫、黄土味色彩的产品包装,还是热衷于邀请唐国强、陈宝国、陈道明等帝王领袖演员担当代言,无一不在说明,白酒文化就是权力文化。
2021年3月23日
其他

芯片科技股什么时候反转?

1月28日,工信部发布公告称,海思、紫光展锐、中芯国际等90家单位正申请筹建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月29日,工信部再次印发《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显然,国家对半导体仍是满满的爱。然而,并没有什么L用。自大基金22日密集发布减持公告后,刚有点起色的半导体又崩了。讲真,减持这三瓜两枣并没那么可怕,如果是新能源和消费股,无非是“增加点流动性”,疯狂的资金能打爆所有空头,买到断货。如此羸弱的走势,皆因我国半导体行业正处于至暗时刻。
2021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