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号称来自秦岭的土蜂蜜,到底有几瓶是真的?
秦岭,一座横跨中国版图正中央的神奇山脉,主峰位于陕西宝鸡境内。
古代堪舆家们认为“君山龙脉正洁于此”,所以尊其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她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生物、水系的天然分界线。独一无二的地域孕育出丰富的物种资源,是世界罕见的“生物基因库”。
所谓“秦地自古无闲草”,光是药材就达三千多种。
这座古老山脉,曾经是道家修炼祖庭(天下修道,终南为冠),如今也吸引着大量隐士来此修心。
上古时,炎帝之母女登在秦岭一带驯养中华蜂。开始采草木之华,集百花之蜜,酿出营养丰富的天赐琼浆。
土蜂居于石洞、草窠、木桶之中,采集山中多种零星小花。经过超长时间困酿,才能取出数量很少的土蜂蜜。
隋唐时,药王孙思邈隐居太白山撰写《千金药方》。土蜂蜜成为入方炼丹、闭关养生不可或缺的食材。
近代时,意蜂跨洋过海被引入国内。除了物种争斗上的失败,量大价廉的意蜂产品也迅速占领市场。
随着当下养生意识提高,秦岭土蜂蜜又焕发出勃然生机。但在秦岭一白看来,这更像回光返照的虚假繁荣。
以前,山里的人们用木头做蜂箱,然后在山林中招些野蜂带回来。
蜂群安置在房屋附近,也不用特意去照看。山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然像往常那般生活劳作。
秋末入冬之前打开蜂箱,有土蜂蜜就取点吃,蜂群飞逃也不在意。等到第二年,又开始一场新的轮回。
这种古老的木桶养法,虽然取不了多少蜜,但是顺应蜜蜂自然本性,收获的土蜂蜜真是醇厚香甜。
近些年,随着扶贫力度加大,闭塞落后的秦岭山区成为重点扶持对象。
受山区自然条件制约,只能从农业、养殖业入手。再加上土蜂濒临灭绝的现状,很多中蜂保护区纷纷占山圈地。
山民自古养土蜂的习惯,便成为重点扶贫项目。据秦岭一白了解,每箱蜂群的补贴在100-300之间。
然而,只是对活框土蜂进行补助,因为活框可以形成示范产业(关于活框和木桶的区别,往期文章已有说明,本文不再赘述)。
木桶土蜂一般是几箱乃至十几箱,多为山区留守老人捎带养。取蜜多少全看年景,蜂群飞逃也是常事。
活框土蜂一般是几百箱的专业蜂场,多以合作社的模式运营。对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但产蜜量大得多。
以政策遴选标准来看,靠天收的木桶蜜没法扶持,也不敢扶持。
同样的资金交给活框蜂场,从规模到产量都是明面上的事情。如果交给木桶蜂箱,一点扶贫业绩都看不到。
工业化追求的产业效应不适合自然农业,但是只要做足扶贫产业新闻,谁还在乎蜂蜜的质量等级?
毕竟,超过九成的消费者都不懂。
在扶贫政策导向下,除了上年纪的老辈山民,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转养活框土蜂。
不光有项目补贴,摇取的活框土蜂蜜也不愁卖。因为随着秦岭土蜂蜜的名气高涨,很多外地人都跑来收购。
他们先割取少量木桶蜜,拍下大量图片视频素材,然后灌装活框蜜甚至勾兑假蜜,却对外宣称是一年一取的木桶蜜。
无论是去年火爆全国的蜂蜜霞,还是当下直播卖货的网红,都有以木桶土蜂蜜为噱头而卖活框蜜的现象。
原因很简单:活框成本比木桶蜜低一半,产量却高出好几倍。
秦岭土蜂蜜原本就已面临窘境,再加上这样的操作手法,对源头品质和名声口碑都是致命打击。
但是,只要眼下赚钱就行了,谁还在乎行业的未来?
不像活框蜂场可以大面积集中饲养,木桶土蜂是产量少、分布散。经常在山里跑一天,才能零碎积攒出两三百斤。
何况养木桶土蜂都是些弱势群体,不用投入资金也能得点收入。活框蜜充当木桶蜜的乱象,是对这类山民的伤害最大。
秦岭一白说个故事,就是今年七月份发生的。
有个南方商人来宝鸡收木桶蜜,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十月份才割蜜。七月正是蜂群繁衍时节,割蜜对蜂群伤害较大。
经不住高价诱惑,个别山民开始给他割蜜了。这位买主在群里大发现场照片,声称有多少收多少。
挣钱这事没人肯落后,很多山民担心十月份还不一定有这个价钱,和买主说好之后纷纷动手割蜜。
很多人割好了蜂蜜,但是这位买主不过去收了。
老实巴交的山里人傻眼了,他们在群里核对一下数量,那家伙总共才要了400斤木桶蜜。
买主搞完宣传素材和样品之后溜了,这帮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的人,拿着几百斤巢蜜却找不到任何销路。
有人让我帮忙收下他的十箱土蜂巢蜜(每箱30斤左右),我也只能拒绝:我只要十月份的蜜。
虽然内心很同情他,却明白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开始的。不知道他最后怎么处理,但是折钱是肯定的...
如果大家都能坚守原则,哪会有那么多坑蒙拐骗,这里面都有每个人的因果吧。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讨伐活框蜜,毕竟这给山里人带来很多实惠。
我只是希望各守本分:光明正大卖自己的蜜种,如果没有鱼目混珠,任何行业都能健康长远的发展。
但是目前来看,我的希望还是很悲观的。在工业食品和营销套路的夹击下,天然食材真是举步维艰...
最后,祝愿喜欢秦岭土蜂蜜的朋友,多多掌握一些辨别方法吧。
▼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了解购买 秦岭一白的土蜂蜜
第70篇&往期相关文章
市面上最常见的4种土蜂蜜,你买的是哪一种?别再花高价上大当了!
59.中华土蜂蜜的5000年发展史,吃一辈子蜂蜜的人也不一定知道!
请在“历史消息”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