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9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批评方方日记的人,犯了三个常识性错误

雨中红莲 2020-08-17

Editor's Note

问题不是方方写了从她的视角看到的悲观,问题是你们这些反对方方的人,竟然不写、写不出又或者不敢写这些积极正面的日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杯咖啡 Author 咖啡侍应生


来源: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微信公号ID:coffeecenter)
作者: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当代女作家方方因为在武汉封城期间坚持书写“日记”,饱受关注。关于她的这篇“日记”,评价可谓冰火两重天:

表扬她的人,把她当作了“文学的良心”,认为她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和社会价值。

而批评她的人,对她写的内容,从文字表现形式到具体记载事项都进行了大量的质疑,并且还强烈质疑她的写作动机。

我想这个结果大概是方方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在我看来,一个已经65岁的老年人,被关在家里长达2个月,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写日记无非是她无所事事之下,打发日常的一种方式,当然,从心理学的角度,也是一种纾解心理压力的方式,事实上,很多普通人也是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纾解压力的。

把这样的作品刻意拔高,不符合实际,当然过度地抨击,更不合适。

特别是过度抨击的声音,我要重点批评一下你们。

你们的本意大概是觉得方方日记没有许多人看得那么重要,所以总是在提这篇日记里有多少内容并不严谨等等,然而你们的愚蠢恰恰也体现在这里。

一个不太重要的日记,本来就不需要多么严谨。方方日记,就是方方写的日记,不是方方在写《史记》。

你们现在的标准,是用审视《史记》的标准去看方方日记,无形中是在拔高日记的价值。

事实上,有许多人关注方方日记,并且转发方方日记,并不是对方方日记有多么认同,而是对你们这种抓住一两句文字错漏就猛烈抨击的行为感到反感的无声表达。

如果说,方方日记确实很有影响力的话,我觉得一半是被你们骂出来的。

当然,你们还犯了三个常识性的错误:

第一,方方没有垄断写日记的权利。日记谁都可以写。

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感受,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其实,只要经历这一场灾难的人,都可以写他自己的日记。这个权利,不是只有方方才有的,更不是只有作家、作协主席的专利。

武汉900万人,人人都有资格写自己的封城日记。中国14亿人口,只要有这个毅力,也可以写自己所在地方的疫情日记。

当然,日记是公开还是自己看,自己决定。我相信,哪怕不写在纸片上,我们每个人都对这段特殊时期,有自己独特的“日记”。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呼吁因为疫情感到心情波动的人,也可以尝试和方方一样写日记这种方式。心理治疗中,也有一种书写疗法,就是通过写作去治愈自我,这是很简单上手的方式,具体操作就是把内心的郁闷和心情,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因为你们对方方的各种抨击,也让我很犹豫是否要公开介绍和推广这种疗法,因为写作的后果如果是方方式的待遇,这明显会影响这部分人写日记,并与大家分享的意愿。从这个程度看,你们伤害的不仅仅是方方,也是许多本来可以依靠书写帮助自己的人。

必须要说,你们对方方日记的穷追猛打,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方方才有这个权利去记录、去用日记的方式表达。

事实上,如果你们觉得方方写的不好,完全可以自己去写。如果觉得方方记录的不对,完全可以写出你认为更客观和完整的内容。

为什么不呢?你也有这样的权利,并没有任何人剥夺你的这种权利。

这是你们犯的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你们过于看重方方日记了,进而把方方日记塑造成一种“专利”。

事实上,方方自己从来没有赋予自己这种地位,正是你们不断的批评,却又不去自己书写自己满意的日记的方式,才让方方日记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专利”。

如果你们换一种思路,去写你们的“XX正能量日记”,也能吸引来很多读者,获得武汉广大市民的认可,那方方日记就没有什么市场了。

为何不呢?

还是你们写了,但是没有人看。还是你们根本就写不出来?

那么,你们就要反思一下,为何写了没人看,为何自己写不出来了,因为这不是方方的问题了。这笔账不应该找方方去算。

如果你们写不出,或者写了没人看,所以你们只有追着方方骂才有人去看你们写的文章,那么用一句你们喜欢说别人的话“蹭别人的流量”回赠你们:你们这么猛烈的抨击方方,是不是一种蹭流量的行为?

第二,写日记不用每一句话都精准无误。

写日记是一个很个人的行为。

不知道你们写没写过日记。日记是很随性的,不用考虑什么章法,写到哪是哪里,这才是日记。日记是主观的,我怎么看,我怎么想,不用考虑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所以,哪怕里面记载的一些东西,是道听途说的,也无所谓。谁能保证自己的日记,记得每一件事情都是准确无误的?

如果要这么写日记,就不是日记了,而是新闻作品。方方日记不是方方日报,方方即便是新闻人,也没有义务和责任把日记写成日报,并且充当记者和总编辑。

日记的真实,就在于日记不是新闻报道,是有主人的情感和日常的。甚至不同天的日记,对一件事可能有不同看法,才是读者想看的,因为这才比较真实。

谁不是第一天对跟自己怄气的张三气呼呼的,第三天开始对张三有了新的认识?

你要求日记里每句话写下来都不能改,那不如让方方去写教科书去。何况教科书若干年后也会修订的。

我相信,大多数读方方日记的人,可能也没有这样的期待,即把方方的日记当做新闻报道,他们大多数就是想看看从这个女人的视角,可以看到什么。

至于事实是什么,他们也会看新闻报道。别把读者看成傻瓜,他们不会只听一家之言。

事实上,你们既然对如实记录有如此高的追求,那么你们的主攻方向,不应该是方方,应该诉诸于媒体和官方渠道。因为他们才有这个法定义务如实地告知大众,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这正是我要问你们的:

你们这股对事实真相的探究精神,有多少用在努力地推动媒体和官方说真话上面?

你们对他们的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有没有这样的毅力和精神,去逐字逐句地质疑?

如果没有,你们为何没有?

请回答!

请不要告诉我,因为你们不敢,只敢欺负一个老太太哦!

第三,日记当然可以写悲观,不用积极。

你们批评方方日记,总是记录悲观的一面,就是不写积极的一面,这点让你们很看不下去。

日记能不能写悲观的,能不能只写悲观的?

当然可以。因为日记就是个人化的表达,尊重日记主人的视角:我看到的是悲观的,我就写下来悲观,我怎么感受的,怎么写。

一个人的感受是很主观的,我们谁都无权去剥夺另一个感受。方方可以感到不开心,你们也可以感到开心。当然,方方也没有资格去剥夺你们的感受。如果她剥夺了,我会支持你们去批评她对你们的剥夺。只是,目前看来,好像只有你们想剥夺和没收方方的感受。如果你们觉得方方的感受和你们的不一样,你们要做的不是反对方方的不开心,而是去写自己的开心。

如果你们的主观感受是很开心的,你当然也可以写你感到的开心,并且开发一系列的日记作品,如“武汉封城开心日记”、“武汉封城正能量日记”、“武汉封城爽爽爽日记”,你们为何不写?

所以,问题不是方方写了从她的视角看到的悲观,问题是你们这些反对方方的人,竟然不写、写不出又或者不敢写这些积极正面的日记。

试问,你们为何不写,或者写不出,又或者不敢写这些积极正面的日记?

请回答!

如果你说忘了写,那么你们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一篇一篇补充写。如果有人愿意支持你们写的,我想他们也会转发支持这样的作品。

还是,你自己也不好意思写呢?

既然你们这么讨厌方方日记,为何不去写你们的日记呢?也让方方阿姨看看,你们心中满意的日记是什么模样的,不是更好吗?

请不要用“不能制造冰箱,还不能评论冰箱”这一套作为说辞,写日记和冰箱能是一回事嘛,另外你确实不能制造冰箱,但是写日记是个小学生就会啊!
事实上,你们用来批评方方日记的气力,如果用来写与方方日记记录的完全不同的日记上面,我想也能写出不少字了。
我强烈呼吁你们把藏起来的日记,赶快拿出来让大家也开心开心。看不到你们写的这些正能量日记,才是方方和她支持者的遗憾啊!

延伸阅读



点击荐读:方方的日记60篇合集(通过这条推送可以读到全部日记)
方方日记比诺贝尔文学奖分量更重
你让我去骂方方,我也配?
那些骂方方的人,为什么从来不骂蔡莉?
方方:知识分子从未像现在这样堕落
南大教授:方方日记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方方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围绕方方及其日记的网络攻防蔚为壮观
方方:我很担心活着的人,把死者为何而死全都忽略掉
方方:我为什么一直在写底层
站在方方一边,就是站在“人”和良知一边
爱国者方方
方方日记,是对风骨最精彩的演示
身边若有撕咬方方的人,请与他们保持距离
嘲美日骂方方,先摸摸自家米缸
方方阿姨,您为何让那么多人烦!
方方遭围攻,崔永元急了
方方被威胁,要以一个“好大的罪名”调查!
方方,一个没有私敌的人
说说方方、六六、艾芬、廖君这四个女人
同济教授声援方方:我觉得应该站出来说几句话,不能装作若无其事
方方给那个高中生孙子的回信
批斗方方,雄赳赳气昂昂
那个渣渣太残忍:不能用孩子的手放冷枪
是谁伪装“高中生”向方方“开枪”?
谁炮制了《一位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
湖北大学教授声援方方:在中国当代灾难史上,方方日记会留下特殊的一笔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阅读原文”关注支持雨中红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