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哪些条款让清政府感觉最屈辱?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闲看银瓶梅1 Author 闲看奇书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里,今天的人看来,有哪些条约很不平等呢——
一是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二是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原文为: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的江面和岛屿。
三是五口通商。
可当初,清政府和清朝子民,对赔款和割地,觉得不是很大的屈辱,他们觉得最大的屈辱是啥?说来大家不敢相信。是第一条——
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安全。
为啥?这条不是说两国人民彼此友好,有保护两国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吗?怎么不平等了。
现在看来很平等,但当初却是屈辱。
因为将中国皇帝和英国君主并列在一起。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才是人,外国人被我们之为蛮夷。所谓夷狄异类,近于禽兽,与鸟兽无异。
近于禽兽的这些人,他们的君主居然与我们的皇帝相提并论,那还了得?所以,签约签订的时候,双方来来回回纠缠了很久,搞得英国人一头雾水,不知道我们到底是为啥,香港说割就割了,赔款说赔就赔了,可两个国家的君主相提并论就不行了。
《南京条约》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之前,天朝上国的观念在中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觉得我们国家,处于世界的中心,其他国家,则是蛮夷之地。
任何其他国家的人,只要来了中国,必须进贡称臣,下跪叩头。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后,因为不愿意给乾隆下跪叩头,僵住了。后来有大臣随机应变,告诉乾隆:英国人不是不愿意叩头,而是他们的膝盖是直的,不能弯曲,不能向您叩头。您看看,原谅他们吧?乾隆想想,哦,原来是这样,那就免了吧。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只要是个正常人就明白,再难强迫实力比自己强大得多的人向自己下跪了。
这怎么办?按说清朝的官员真不是吃素的。他们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不许洋人和皇帝见面。
谈得再多,我们付出的代价再大,但有一条底线:我们现在既不敢也不能要求你们向我们的皇帝下跪了,只得要求你们不和皇帝太后见面。甚至,不许外国派公使进驻北京。这样就免了双方的尴尬。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清朝的皇帝甚至脑洞大开。你们不是要钱嘛?钱我可以给你们,但是不许派公使来北京。
于是,咸丰皇下了圣旨:此时须将合免税课一层,明白宣示,使知中国待以宽大之恩,此后该夷获利无穷……
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答应我们不派公使来北京,不让我见到你们,以后就可以免了你们的关税,让你们获利无穷,但千万不能派公使来北京,动不动就能和我见面。
当时,因为连年战乱,清朝的内务府仅余数万两白银,而清政府的海关关税,可以收取数百万两白银。宁肯每年给数百万的关税给对方,也不让这些不愿下跪的人跑来北京。
清政府的官员,虽然比较糊涂,但明白人还是很多。于是他们纷纷上奏表示异议,要知道当时还是农业社会,利税比本来不多,如果少了这笔钱,我们还玩个屁啊。
咸丰皇帝一见有人居然敢反对,非常愤怒,愤怒的后果很严重,严厉训斥了反对的大臣:试都没试,你们怎么就知道不行?
后来,明白的大臣们告诉他,如果没有关税就没有钱,没有钱,什么颐和园之类的工程建不成,甚至太后的大寿盛会也办不成。这样,皇帝才稍稍松了口,勉强收回自己不要关税的主张,不惜一战。
战后的结果,就是北京被占,咸丰皇帝北去狩猎……
100多年过去了。已经今非昔比。今天再回头看看那段屈辱的历史,仍然倍感屈辱。屈辱之余,又啼笑皆非。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