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GF观点 | 我国各地“十四五”规划中药产业发展内容梳理及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两个结合”,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医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更应坚持传承,守正创新。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中起到的重要预防和治疗作用,更是在现实层面论证了其在人才、技术领域深入探索的必要性。中药作为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在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样也应予以重视。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本地区“十四五”规划中对中药产业的发展作出相应规划。
一、我国各地“十四五”规划中药重要内容梳理
纵览各地“十四五”规划,各省对中医、中医药以及中药领域发展皆作出相应规划,下表将“中药”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梳理:
表1 各省市自治区“十四五”规划中药重点内容汇总表
地区 | 省市区 | 主要方向 | 具体内容 |
华北 | 北京市 | 人才培养 | 实施基层中药技术人才培育等计划。 |
天津市 | 平台建设 | 高水平建设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 | |
产业研发 | 1、生物医药产业巩固提升化学药和现代中药优势。 2、推动国家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促进中药新药、经典名方研发和产业发展。 | ||
河北省 | 产业体系 | 积极发展植物有机成分提取、中药新药,重点建设安国现代中药等产业基地,打造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 |
农业结构 | 建设燕山-太行山中药材种植带。 | ||
山西省 | 平台建设 | 依托山西(长治) 中药材商贸平台 ,着力打造华北中药材集散中心 。 | |
重要工程 | 深入实施中药资源保护利用、中药材生产和质量提升、中药工业现代化等工程。 | ||
内蒙古自治区 | 产业发展 | 因地制宜发展蒙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 |
东北 | 辽宁省 | 技术创新 | 以化药、生物药、中药等为重点,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水平。 |
产业发展 | 1、以经典名方验方为基础,推动中药新药和中药健康产品发展,加快老品种二次开发。 2、培育开发中药经典名方验方及民族药,拓展“辽药六宝”品牌。 3、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食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务等产业。 | ||
吉林省 | 科研创新 | 1、中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专项 。重点开展道地名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技术体系构建 、 中药材核心功效物质基础及食用安全性评价 、 中药新药创制研究。 2、通化市:突出中药大品种等品种研发。 3、做强中药,推进二次开发和应用。建设高端绿色制药研发平台、国家第三方中药质量检测(北方)中心。 | |
产业发展 | 白山-湖州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重点发展以人参、天麻、五味子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 | ||
黑龙江省 | 种业农业 | 1、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5个、道地产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15个,打造特色“龙”字号道地药材。 2、发展马铃薯、中药材、汉麻等经济作物,延长中药材等优势作物产业链条。 3、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工程:中药材产量100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 | |
科研创新 | 1、依托大型机构,发展寒地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与开发利用、经典名方、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中药创新药等核心关键技术。 2、承接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生物工程药、中药新药等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 3、促进中药新药和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 | ||
对外开放 | 1、培育一批跨境木材、矿产、粮食、中药材等进口商品加工产业集群。 2、在佳木斯建设进口俄中药材加工基地。 | ||
华东 | 上海市 | 无 | 无 |
江苏省 | 产业发展 | 50条重点产业链:包括中药、集成电路、酿造(酒)等。 | |
药品安全 | 推动中药材质量提升,加强中药质量监管。 | ||
浙江省 | 产业发展 | 1、突破发展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等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制造高地、全国重要的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2、加快发展现代中药、生命健康信息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 | |
品牌建设 | 推进“浙里中药”品牌。 | ||
安徽省 | 技术研发 | 针对重大疾病,开展具有中医优势的中药复方、中药组分或单体新药研制,开展高端医疗装备和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 |
产业发展 | 1、建设先进结构材料、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中药、机器人等30个左右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2、重点发展化学制药、现代中药、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和医疗健康服务业。 3、围绕亳州现代中药,铜陵铜基新材料等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 ||
特色农产品 | 1、加快茶叶、水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 2、围绕粮油、中药材、油茶、土特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 3、大力推进茶叶、中药材、果蔬、木本油料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及精深加工,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供应基地。 | ||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 支持亳州打造全国重要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养生文化旅游基地。 | ||
发展工程 | 1、做优做强现代中药产业,培育“十大皖药”品牌,建设大别山“西山药库”等产业集聚区。建设绿色中药材种植及观光旅游经济带。 2、中药产业发展工程。以亳州、大别山等中药产业集聚发展为基础,建设若干个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5个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园区);建设10个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50个“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培育10个以上产值过亿元的中药大品种;新增2个中药领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基于皖产道地中药材的新食品原料和药品的研发;支持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道地药材产区设立站点。 | ||
安全监管 | 积极推进高端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中药材与饮片质量控制实验室建设。 | ||
福建省 | 科研创新 | 重点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新型化学药、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品种。 | |
现代农业 | 发展林下经济、笋业、中药材产业。 | ||
江西省 | 现代产业体系 | 1、以中药加工制造为龙头,以中药材种植和中医药健康服务为两翼,以业态融合为重点方向,大力推动中药制药关键技术、中药制药装备。 2、重点实施中药传承创新、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等工程,加快南昌江中药谷、赣州青峰药谷、南昌新绿色中医药产业现代中药生产基地。 | |
科研创新 | 加强以赣产中药为主体的中药新药研发和二次开发,推动中药经典名方研究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制造水平,加快建设全国道地药材检验检测中心。 | ||
山东省 | 项目建设 | 生物医药:步长中药现代化集成项目 | |
平台建设 | 加快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平台建设。 | ||
中南 | 河南省 | 高效种养业 | 1、加快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2、建设“四大怀药”等重点品种豫产道地药材基地和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濮阳“黄河中药谷”等优质中药材生产种植基地。 |
科研创新 | 推进豫产道地药材和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快经典名方、大品种二次研发和中药新药、器械设备研制,加强中药材全链条质量监管。 | ||
湖北省 | 优势农产品 | 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特色农产品。 |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大力扶持优质中药材、道地药材生产,促进中药质量提升。 | ||
湖南省 | 科研创新 | 医药,推进创新药、首位药、儿童药、短缺药开发及产业化,研发中药新品种。 | |
市场流通 | 1、培育药品流通、医疗器械、中药材和化妆品市场,加快湖南健康产业园建设。 2、建设省级冷链物流平台,以肉禽水产、中药材、果蔬等为重点,构建冷链物流格局。 | ||
特色农业 | 重点发展食用油、茶叶、水产、水果、中药材、竹木等优势特色千亿产业。 | ||
基地建设 | 建设一批区域中药制剂中心和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
| ||
药品安全 | 针对中药饮片、特殊药品、高风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疫苗购销、网络销售药品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 | ||
广东省 | 产业化发展 | 1、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2、支持发展岭南中药、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产业。 | |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 支持珠海依托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加强与澳门在跨境债券发行、绿色金融、中药材现货交易等领域深度合作,推动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 | ||
海洋产业 | 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海洋中药产品。 | ||
科研创新 | 推动岭南中药基础研究、种植、产品研发创新、质量控制等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科研创新 | 1、推进传统医药国际合作,加快中药壮瑶药新药创制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 2、生物医药领域重点研发 中药新药、化学药新药、生物技术药物新药、医疗器械等新产品,完善生物医药产品的创新链。 3、生物医药:重点发展中药民族药、化学药、生物技术药,加强天然药 物提取、中药前沿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研发以及老产品二次开发,支持研发基因工程药品。 4、重点支持重大疾病诊治技术研发、新药创制、中药民族药产业现代化、临床医学检验设备研发。 | |
农业高质量发展 | 1、加快优质稻、玉米、糖料蔗、水果、蔬菜、食用菌、桑蚕、茶叶、中药材等种植业提档升级。 2、将广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糖料蔗、中药材、富硒农产品基地。 3、建设茶叶、桑蚕、中药材、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优势区。 | ||
物流体系建设 | 大宗商品物流发展方面:大力推进金属矿石、钢材、石化、电解铝、 粮食、木材、食糖、中药材、香料等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建设。 | ||
品牌建设 | 打造“桂十味”中药材品牌,建设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推动中药壮瑶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 ||
安全监管 | 加强中药、壮瑶药以及具有地方资源优势的药材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评价研究,完善药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 ||
海南省 | 科研创新 | 推动新型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化学药等发展,发展原料药。 | |
西南 | 重庆市 | 平台建设 | 推进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和区域中药制剂中心建设。 |
产业群打造 | 1、围绕……中药材、纺织服装等领域,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打造中药材、茶叶等全产业链。 | ||
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 培育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现代中药。 | ||
特色农业 | 1、打造茶叶、中药材特色经济林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建成粮食、中药材等10个百亿级加工产业集群。 | ||
四川省 | 建设特色农业带 | 1、依托四川盆地大宗药材、秦巴乌蒙山区特色药材、川西北高原民族药材等优势种植区,打造全国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 2、建设中药材标准化基地100万亩。 | |
数字化平台建设 | 鼓励积微物联、云筑网、九正建材网、好医生、中药材天地网等一批垂直行业数字化供需平台加快发展。 | ||
贵州省 | 科研创新 | 1、巩固提升中药民族药,做大做强贵州苗药,加快中药材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重点推动天然原料药有效成分萃取产业化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以道地药材为重点,完善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培育在全国有较大优势的优良品种。加快推动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名方类中药及直接口服饮片等新品开发。 | |
项目、基地建设 | 1、健康医药。推进开阳中药材基地及加工、良济药业喷雾剂合剂中药提取生产线、杭州华东医药贵州公司中药饮品、凯里银杏制品及中药饮片生产加工等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 2、中药与民族药产业集群。重点在贵阳、安顺、黔南、黔东南、铜仁发展民族制药、健 康医药产业,加快推进贵阳—安顺医药康养产业基地、安顺现代中药与民族药产业基地、黔东南大健康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巩固提升中药民族药,持续做好“贵州良药”,加快形成现代中药与民族药产业集群。 | ||
高效农业、林业经济发展 | 1、优先发展道地药材,中药材(石斛)种植面积稳定在700万亩,建成全国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区。 2、大力发展果树、花卉苗木、木本中药材、花椒、皂角、油茶、竹笋等特色林业。 3、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重大工程。①农业规模化提升工程:中药材产量 200 万吨;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培育辣椒、食用菌、中药材、竹、刺梨等 5个产值超 100 亿元产业集群;③林下经济产业培育工程:发展 50 个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 | ||
开放合作 | 产业合作项目。与上海合作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 ||
云南省 | 创新平台建设 | 在稀贵金属新材料、节能减排、中药材等领域高水平建设云南实验室。 | |
西藏自治区 | 优势产业发展 | 推进藏医藏药等领域发展。
| |
科研创新 | 积极争取将符合条件的藏药按规定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支持藏药颗粒配方研发及成果转化。加快藏药材基地建设,建立藏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建设藏药材数字库。 | ||
西北 | 陕西省 | 特色农业 | 以地理标志产品为依托,培育富硒食品、茶叶、中药材、木耳、食用菌、核桃、花椒、魔芋等特色农业。 |
品牌建设 | 推进中药材种养殖规模化、规范化,做大做强“秦药”品牌。
| ||
甘肃省 | 产业发展 | 1、中医中药产业 。优化道地药材种植布局,推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实施陇药品牌行动,推动中药加工产业集聚发展,做强中药精深加工。提升中药材仓储物流能力,完善中药材市场体系,做大中药材市场流通。 2、建设现代中药材种植 、加工 、交易 、健康养生等产城融合项目。 | |
产业、种业发展
| 1、加快小麦、玉米、蔬菜、中药材等优质专用品种选育,提高国家种子生产保障能力。 2、培育壮大种业企业 , 开展玉米 、中药材等种业产业园创建。 3、扩大定西“中国药都”“中国薯都”“西部草都”品牌影响力,建设全国马铃薯和中药材种业基地。 | ||
青海省 | 科技研发 | 1、增强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活力,创建中藏药技术研发中心。 2、加强新型藏药、现代中药的研发和生产,发展中藏药新型制剂。 | |
质量与流通 | 建设道地中药饮片深加工及中草药交易中心。 |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种养业结构和布局 | 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黄花菜、小杂粮、特色经果、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形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适应生态保护和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的特色种养业布局结构。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特色农业 | 大力发展加工番茄、万寿菊、中药材、油料、甜菜等特色种植业。 | |
生物医药产业 | 支持乌鲁木齐、伊犁、阿勒泰等地建设现代化中药产业化基地、原料药基地,支持阿勒泰、和田、喀什等地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特色中药产业。 |
资料来源:课题组成员孔颖根据公开资料梳理编制
通过以上表,各地区“十四五”规划中关于“中药”的重点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科研创新方面,该方面主要内容包括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人才的培育、重点实验室平台的建设、重要科研项目的实施等。如:吉林省政府提出重点开展道地名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技术体系、构建中药新药创制研究;北京市政府提出实施基层中药技术人才培育计划;天津市政府提出高水平建设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二是在农业种业方面,该方面重点在于中药材产业供给侧的数量与质量的把控上,主要包括作为特色农产品的中药材的大规模种植、中药材种子的培育等。如:河北省政府提出建设燕山-太行山中药材种植带;黑龙江省政府提出实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工程;安徽省政府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供应基地;贵州省政府提出优先发展道地药材,把中药材(石斛)种植面积稳定在700万亩,建成全国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区等。
三是在安全质量监管方面,该方面内容重点在于中药材产业供给侧的质量上,主要包括质量控制实验室的建立、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等。如:江苏省政府提出推动中药材质量提升、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安徽省政府提出中药材与饮片质量控制实验室建设;湖南省政府提出针对中药饮片疫苗购销、网络销售药品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提出加强中药、壮瑶药以及具有地方资源优势的药材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评价研究,完善药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等。
四是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该方面主要包括对外交易平台的建设、物流平台基地构建、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以及与其他城市以和国家的交流合作等。如:山东省政府提出加快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平台建设;湖南省政府提出以中药材、果蔬等为重点,构建冷链物流格局;四川省政府提出鼓励积微物联、云筑网、九正建材网、好医生、中药材天地网等一批垂直行业数字化供需平台加快发展;黑龙江省政府提出培育一批跨境粮食、中药材等进口商品加工产业集群,在佳木斯建设进口俄中药材加工基地;贵州省政府提出与上海合作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等。
五是在产业建设发展方面,主要包括品牌建设、产业群、产业基地建设等。如:河北省政府提出重点建设安国现代中药等产业基地,打造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庆市政府提出围绕……中药材、纺织服装等领域,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提出支持阿勒泰、和田、喀什等地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特色中药产业;辽宁省政府提出培育开发中药经典名方验方及民族药,拓展“辽药六宝”品牌;浙江省政府提出推进“浙里中药”品牌;安徽省政府提出做优做强现代中药产业,培育“十大皖药”品牌,建设大别山“西山药库”等产业集聚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提出打造“桂十味”中药材品牌,建设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推动中药壮瑶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政府提出推进中药材种养殖规模化、规范化,做大做强“秦药”品牌等。
除了以上五方面内容,部分省份还将中药与金融产品、生态旅游、海洋产业、养老产业以及本地区民族特色相结合,如:广东省政府提出支持珠海依托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加强与中药材现货交易等领域深度合作;安徽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中药材种植及观光旅游经济带;广东省政府提出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海洋中药产品;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提出因地制宜发展蒙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西藏自治区政府提出推进藏医藏药发展等。
二、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中药产业发展相关资料查阅以及各地“十四五”规划中中药重点内容的梳理,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在获得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一是我国中药产业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分布不均以及产业发展不均衡。从地理因素来看,我国土地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形差异大,东部、中部、西部间中药产业的规模、市场占有率、现代化水平等各不相同。此外,从产业角度来看,中药在种植、育种、流通、贸易、科研等领域发展呈现出极不均衡状态。我国中药材种植强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比如贵州、陕西、甘肃等,这些省份也是我国道地药材出产的主要省份。但由于这些地区的整体的发展水平比起东部地区较为滞后,其生产能力易受当地劳动力的文化、技术水平的限制,故而导致产业发展不均的现象;而一些发达地区,比如上海市,由于受地理环境制约,又难以发展诸如中药种植、良种培育等产业。故而这种不均衡性又呈现出不可控性和可控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是产业发展与智力技术支持的脱节。这一问题在供给侧上表现为中药材供给质的把控。在各种中药材、中药饮片充斥市场的的情况下,如何使得地道中药材流入市场,使得人民享受到地道药材的良好药效,这就需要一定的安全监管体系和质量检测机构,以及相关的数字化信息平台。此外从中药材种植土壤环境上来分析,由于环境污染、化学产品的滥用,中药材的种植土质发生恶化,无论是一些千金难求的野生药材抑或是如今大量人工培育的中药材大多药效显然低于先前;而生态环境的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在现有的土壤条件下,如何培育中药材良种就是一大科技攻关难题。同时,这一问题在需求侧上表现为如何迎合多元化的消费者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便捷性、有效性成为人们对于药品的主要要求,而中药本身的难以长久储存、煎熬时间长就难以满足这些要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技难题,此外,针对重大疾病,如何开展具有中医优势的中药复方、中药组分或单体新药研制,如何开展高端医疗装备和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也是关键问题。
三是中药进出口市场低迷。虽然近年来,中西结合的治疗手段使得中医药文化大放异彩,但其国际化程度仍未得到根本改善,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首先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药类商品的出口意味着首先要推广中医药文化,而西方文化主导的现代社会使得我们难以将这种文化向国际推广。其次是严格的质检标准影响中药出口。由于中药本身成分复杂,国外对中药的进口又有严格的甚至近乎苛刻的质检标准,而适用于西药的质检标准又未必适合中药,故而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的一大壁垒。再次是与亚洲其他一些地区的中药进出口国家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一步阻碍了我国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比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发达地区也是较大的传统医药市场,他们凭借自身的科技和资金的优势,积极开发中成药,率先抢占国际市场。而由于我国前些年对于中药产业发展一直没有足够重视,失去了抢占市场的先机的同时,也导致国内中医药人才匮乏、研发水平有限,使得内地出口的中成药无论是外观还是质量都与他们有明显差距。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国以及各地区政府对中药产业的发展予以应有的重视,提出相应的对策、做出相应的措施。
三、关于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2年3月、10月和11月相继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国办发〔2022〕5号)、《“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22〕7号)和《“十四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社〔2022〕234号)三个文件进一步表明我国“十四五”期间在文化人才和技术领域对于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而中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扶持、质量监管、人才的培养、技术的研发、贸易交流合作等,本文对中药产业的发展拟出以下几条政策建议。
(一)增加中药产业的金融支持
对于中药农户,精准支持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筑牢群众增收基础,对从事中药材初加工、销售等生产活动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返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和一般户进行优惠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对中药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收账户管理费和年费,实施优惠信贷政策;在金融安全保障方面,研发中药材特色险险种,对于中药材种植、质量保证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采取险种费率给予优惠、降低保险起赔点等措施。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上,围绕知识产权贷、信用贷、中期流贷、供应链金融、特色农险等领域研发金融产品,扩大金融供给,充分发挥金融产品在中药产业中的支持作用。
(二)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
中药材质量的把控是中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提供道地的中药材并让人民真正享受到中药的良好疗效,中药质量监管体系的建构必不可少。从科研创新上来说,要建设高端绿色制药研发平台、国家第三方中药质量检测中心等,加大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经费投入,推动中药基础研究、种植、产品研发创新、质量控制等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从政策规范来说,要设立市场准入质量安全条例、地道地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等。总的来说,要做好“四个全”:要全链条加强中药质量管理,守牢安全底线;全过程审评审批加速,不断积聚发展新动能;全方位推进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效能;全球化监管合作协调,构建中药发展新格局。
(三)优化中药产业布局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地理与自然资源禀赋、消费市场、文化等皆各具特色。东部以及西北地区如浙江、安徽、广东、山东、辽宁、陕西等省份应当进一步加强中药产业的品牌建设,如“辽药六宝”、“浙里中药”、“桂十味”、“秦药”等品牌,进行市场推广,进一步加强产品的用户粘性等。同时,部分国内知名的中药生产企业如康美药业、步长制药、东阿阿胶等,应当注重优化中药产品的品质质量,提升中药产品研发能力,强化自身企业的技术壁垒。此外,一些比较适合发展中药种业和种植业的地区,如安徽、甘肃、贵州等地,应充分发挥中药材本身的生态优势以及经济价值,以中药材种植维稳生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药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速度密切相关,我国中药相关产业的总体科技实力偏低。比起相邻的韩日两国,国家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还停留在传统产业阶段,对于中药的科研项目、质量检测、安全检测、生产监管等领域尚缺乏统一指标,缺乏相关体系的建设。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大对医药行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对重点中医院校和科研机构给予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从而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优良的智力人才支持。其次,在新药的科研创新上,既要吸收古方、验方的内容精华,也要结合传统药方运动现代科学技术,在传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五)加强中药国际贸易学术交流合作
在国际贸易方面,要高水平建立中药材贸易平台和物联网体系,开拓更多中外中药贸易的流通渠道。在学术科研交流上,鼓励和支持有关中医药高校、科研机构和团体以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中药文化海外传播与技术国际推广相结合。在国际合作方面,深度运用“一带一路”倡议、运用数字化平台,与有合作潜力和意愿的国家共同建设一批友好中医医院、中药产业园、中药文化交流区;鼓励发展“互联网+中医药贸易”,助力中药企业“走出去”,推动中药类产品、品牌的海外注册和应用。
总而言之,中药产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在国际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我国应当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加大政府扶持,采取有效措施方可促进我国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五届健康金融课题组和养老金融课题组已经组建完毕,相关研究成果将在每月第二个和最后一个的周四定期刊出,敬请支持和关注。)
相关文章:
2.IIGF时评 | 关于长三角推动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的思考
3.IIGF时评 | 《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解读与建议
4.IIGF时评 | 云南依托生物多样性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基本模式与政策建议
作者:
孔颖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健康金融实验室助理,铜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思政教师
指导: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资源库)主任、课题组组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陈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