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五)| 从将军到大使——紧急到外交部报到
小说连载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
(一) “官帽”大楼里不为人知的外交事
(二) 周恩来的传人(上)
(三) 周恩来的传人(下)
(四) 从将军到大使——兵团首长
军令如山倒
1950年春,正当部队修整后准备接受新的战斗任务时,梁烁突然接到命令,要他带爱人4天之内赶到北京报到。兵团司令员、政委舍不得放他,再上面的部队领导同样不想让他走,但这是中央的命令,不能违背。
梁烁自己更感到意外,问司令员、政委要他到北京去做什么,司令员和政委都摇摇头,表示不得而知。显然工作要变动了,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猜想上级会分配他什么新工作?想来想去想不出名堂。
不过,记得有一次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他聊天,说看样子夺取解放战争胜利比原来预料的要快,现在就得考虑胜利后新中国的建设问题。他问梁烁和平后不打仗了,希望去做什么工作?
梁烁想了想,说想去搞工业,他当过工人,觉得发展工业是中国最需要的。当然,他是农民出身,如果要他去搞农业,他也很乐意。不过最好还是留在部队,即使和平了,国家总不能不保留军队,他到底在部队几十年了,舍不得离开。周副主席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4天之内赶到北京也太紧了,什么事情这么急?现在的交通很不好,火车不正常,公路不畅通,战争尚未完全结束,战火破坏的痕迹随处可见,4天赶到北京几乎不可能,骑马也会把马累死。
司令员、政委告诉他,在不久前缴获的一批美国吉普车里,他可以开一辆走,这样才好按上级要求的时间赶到北京。
他倒十分高兴,却并不满足,提出还要把韩刚带走。司令员和政委很清楚他为什么提出这个要求。
小刚是梁烁的一位老战友的儿子,老战友与他并肩打过许多仗,最后为掩护他而牺牲,为此他要把小刚带在身边,要保护这个像他父亲一样打仗勇敢的孩子。新中国眼看就要到来了,他要想方设法使年龄不到20岁的小刚好好活下来,去建设新中国。
司令员和政委不能不同意梁烁带走韩刚,手续方面可以想办法补办解决。
绝尘飞驰
梁烁开着吉普在颠簸的公路上飞奔。李惠被颠得一上一下,双手找地方死死抓住,生怕被颠到车外,常常急得尖叫不止。李惠每喊叫一次,梁烁就立马把速度降下来,但一旦路好些,他就“旧病复发”,不知不觉又把油门踩大。
李惠大概明白了梁烁赶路的心思,也可能慢慢习惯了颠簸,再说她到底也是个军人,后来也就不再喊叫,只是两眼紧盯前方,提醒梁烁注意前面的路又是坑坑洼洼了。
韩刚虽然也坐过几次吉普车,但还从来没有这么坐吉普车长途飞奔过。按说他应该乐得一路痛快,风从耳边呼呼掠过,会心驰神往,十分惬意,但这时他坐在车上却一言不发,脸色阴沉,一反平日好说好动的特点,好像有什么心事不痛快。
梁烁与李惠早看在眼里,知道他不愿离开部队,还舍不得丢下“和平”。
“小刚,你要是会开车多好,也好替替老梁。”李惠说,想逗逗韩刚,使他愉快起来。
“嗯,开车?不行!”韩刚情绪低沉地答道,不愿再说什么。不过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能开车倒是好事,开车飞奔肯定比骑马痛快。
“我知道你小子心里想什么,你丢不下‘和平’不是?”梁烁见小刚仍然不开心,说,“我也舍不得,可北京不是野战军,哪能带只狗去?再说,它是缴获的,一切缴获要归公,我们不能把它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随便带走。”
“缴获要归公”的话使韩刚开了窍,是这个理,这是部队的老规矩,他心里的阴云吹散不少。
“李惠刚才的话提醒了我,我真得教你开车,学会开车今后大有用处。”梁烁对韩刚说,“你一学就会。”
休息时梁烁真的对韩刚讲起了开车的事,把方向盘、油门、刹车、换挡柄一一讲来,把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做什么,注意什么,各种要领讲了个透。韩刚的情绪大振,瞪着眼听,心里痒痒的,真想学开车。
重新上路了,梁烁要韩刚坐到司机的位置试试开开。韩刚以为他不过是说说而已,没有当真,坐到了原来的位置上。梁烁坚持要他坐到司机的位置上。
“开什么玩笑!” 李惠慌了,严肃地说,“要学也得将来有条件找个合适的地方,怎么可以在这样破破烂烂的路上就学,不要命了?再说咱们还得紧急往北京赶呢,耽误了路,违背了命令,如何得了!”
梁烁却说:“我心里有数,误不了。学开车跟打仗一样,我第一次打仗就没有学过,上去就打起来,现在不是就会了?”
李惠说:“学开车与打仗两码子事吧?”
梁烁答:“也有相同的地方。”
梁烁简直是以命令的口吻对韩刚说:“不要怕,按我说的去做,速度不超过5公里,要冷静沉着,两眼看向前方,慢慢加快。关键在于把方向盘、换挡、踩油门、踩刹车掌握好,千万不要慌。我在旁边看着,我看你行!”
韩刚是个年轻的老兵,打仗勇敢得很,出生入死过,几经可怕的险境而活了下来。他跟首长的时间不算短了,他认为凡首长说行的事情,一定就行,于是就鼓鼓勇气坐上司机的位置。
他按梁烁说的一步一步去操作,真的就开将起来。一开始韩刚确实有些紧张,把车开得歪歪扭扭,把李惠吓得浑身是汗。梁烁则不慌不忙地指挥他,他慢慢冷静放松下来,把车开得慢慢平稳起来,而且越来越稳当。强将手下无弱兵,梁烁就是这样调教韩刚的,韩刚就是这样学会开车的。
“妈呀,你们爷俩就是这么办事的呀!”坐了一段小刚开的车,李惠也不再害怕了,说。
梁烁与韩刚一起听得真切,头一次听李惠这么叫他们“爷俩”。这使他们俩既吃惊又心里热乎乎的,嘴上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革命队伍里不讲个人义气,可韩刚一直把他爹的这个战友视为亲人,梁烁也一直把韩刚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般。
李惠早有此种感觉,只是心照不宣,她同样喜爱小刚有加,却没有说出口。今天竟不知不觉脱口而出头一次这样称呼他们俩。
心系战友
到了河北省界,正在紧急赶路,梁烁却突然把车开下公路,停到一条小岔路上。
“没有到休息的地方,怎么停下来了?”李惠问。
“……”韩刚也觉得奇怪,也想问问,但没有说出口。他看到李惠满脸的尘土,头发有些凌乱,显得年龄大了不少,其惊愕状十分有趣,细看则更加端庄可亲。韩刚突然觉得他娘也许就是李惠这个样子。
“我猛然想起,部队在这一带打过仗……对了,往前走。”梁烁开起车来继续沿着小路前进。
韩刚也想起来了,是在这个地方打过仗。李惠那时还没有与梁烁、韩刚在一起,所以对此役并不了解。
梁烁边开车边说:“李惠,你记得吧,谈恋爱时我给你说过小曲的事吧,他就牺牲在这附近。这里有几名烈士长眠于此。既然路过这里了,说什么也得去看看他们。”
“啊,当然,当然……那就快去,还得赶路,要不怎么能4天赶到北京。”李惠说。
“小刚,我没有单独给你讲过小曲的事吧?”梁烁说。
“没有,但我知道他的英雄事迹,他是咱们部队的英雄,我们都把他当成学习的榜样。”韩刚说。
“不,还有不少你们不知道的事情没有讲过,到北京后我再给你细说。好,现在我交给你一个新任务。到北京后,你负责帮我查找小曲在老家的亲属,听说他家很困难,他牺牲后家属谁管?具体怎么找,到北京我详细告诉你。”
梁烁说,“李惠,我请示一下,查到小曲的家属后,我们每月要给他的家属寄点生活费,建议列入家庭预算,请你最后酌定。”
“我当然同意。不过每月能寄多少,需要全盘计算一下,现在无法确定。”李惠答道。她想,老梁已经把自己的钱给这个给那个不少,还能有多少可以支配得精确计算以后再说。
“那是,那是。谢谢你。”梁烁知道在这样的事情上李惠一向是支持的,他很感激这个理解自己的妻子。
他们终于在一个村庄西南方不远的地方找到了几座坟墓。梁烁下车往四周观察许久,认定没错,飞奔到墓边,先敬军礼,然后趴下把几个墓上就要返青的野草拔拔,双手捧着旁边的土加在墓冢上。
李惠、韩刚一起随着梁烁敬礼、拔草、添土。三人静静地做着这样的事情,谁也没有说一句话。之后他们坐在墓旁,仍然沉默无语良久。
“小刚,到车上拿来我的小本子。”梁烁打破沉默说。
“是。”韩刚知道他的小本子在什么地方,不一会就把小本取回交给梁烁。
梁烁起身向四周再观看一番,然后掏出笔来在小本子上画了起来,附近的村庄,墓地周围的道路、正在长新叶的树木、原野上泛绿的小麦等等,各种标志物画得清清楚楚。
梁烁会画画,这李惠、韩刚知道,但今天他画得特别有水平,简直与实景一模一样,这是出乎他俩意料的。这个本领是梁烁小时候在村里给胡木匠当帮手时学会的,做家具要先画样,画来画去学会了画画。
他的这点本领并无什么了不起,了不起的是他利用这点能耐在红军两万里长征途中画了不少写生画,有景有人,十分珍贵。解放后有人发现了其中的一部分,把这些画汇编出版,但不知道是谁画的,标明作者待考。
“以后再来这里,按图好找。”梁烁说,“要给小曲他们好好修修墓,立个碑。附近的人们未必知道他们的事迹,我担心多年之后人们会漫不经心无意中把他们的墓平掉。”
三人迈着沉重的步子回到汽车旁,上车继续赶路了。
文字 / 青峰石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小说)
图片 / 网络
排版 / 元元
延伸阅读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