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十一)| 来自农村的外交官——另类大学

青峰石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6






要求去学习英语


研究室除两三位一般工作人员外,其他的同志都级别较高,由一位部领导兼任主任,副主任好几位,其他也多为专员、处长级别。确如有的人所说,这里是一个“秀才班子”,部里的重要文章都要通过这里过目修改,然后再上报到部领导。






赵民康想:能在这么一批老同志手下工作实在是机会难得,他们的级别都相当高,在地方上见到这么高级别的领导很不容易呢,在他们手下定能学到不少东西,今后一定要多留心好好学习。

研究室的领导和老同志对新来的三位年轻人非常热情,有的给他们介绍情况,有的关心他们的生活,有的把他们请到家里做客。

赵民康在这种环境里工作生活得很愉快。他每天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打开水、打扫卫生,上班后帮老同志查资料、剪报刊、抄稿件。





那时候没有电脑,写文章、抄稿子都是用笔。赵民康在抄老同志的稿子时特别留心,一是不能抄错,二是字迹要干净、整齐、清楚,三是他总是非常用心地去琢磨整篇文章为什么如此布局,为什么某句话、某个词要那么写、那么改。就这样天长日久,他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收获颇丰。如此等等,不必一一细说。

到外交部没有多久,赵民康就感到自己外语不行是个严重的问题。他上学期间,国家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同苏联的关系是高于一切的,所以从中学到大学一直学的是俄语。







到他大学毕业时,中苏关系恶化,两国关系处于谷底,很多专门学俄语的都用不上了,像他那样虽然学过俄语,但并不过关的就更不行了,所以他向研究室领导提出请求,希望能允许他到附属外交部的外交学院学习英语。

他一生极少就个人的事情向上级提要求,却几次提出要求去学英语,因为他深知在外交部外语不行等于瞎胡混

研究室的领导对他的这一要求很支持,但这事需经干部司批准,一来二去两年没有办成。学英语的愿望没有实现,却迎来了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暴雨。



另类大学



赵民康要求去学英语没有成功,却在“五七干校”一下子待了4年,正好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







也许提到“下干校”,常说是“被发配”或者是“被关牛棚”,赵民康却不这么说,因为到干校是他自己坚决要求的。他出生在农村,干农活对他来说不困难,在干校多出几身汗总比在机关搞“文革”乱斗一通强得多。

他也不认为在干校全是浪费光阴,因为他在这里审视了人生的许多方面,学到了许多过去没有学到的东西。他丢掉了过去的许多幼稚思想,明确了党内上层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林彪这样的坏人,明确了毛主席也会看错和用错人。过去知道党内出过王明、张国焘这样的人,但那是历史,现在是目睹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感受很不一样。









他成熟了很多,学会了独立思考,为最终克服个人迷信和清除脑子里的“极左”影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文革”中也有人曾红极一时,不久又身败名裂。从他们身上赵民康看到做人千万不要有野心,对人不要有坏心,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实实在在,是什么就是什么,万不可胡思乱想、胡说八道。

由于在干校劳动不论级别职务,大家都一样,所以人与人的关系平等、融洽,多少远离了“文革”中的尔虞我诈。结果,他在这里进一步巩固、培养、提炼和升华了从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那里遗传下来的为人善良的基因

在干校劳动真正放下了身段,当上了农民、工人,使赵民康更好地学习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能粗能细,不像大部分干部那样书生气十足。这对他以后担任领导和高级外交官是有益的,使他学会了应付各种情况,可以同社会各个层次的人交往和相处







再说,他真的在那里学起了盖房子、修路、烧砖瓦、种水稻、种柑橘等等生活本领。他想,人生难料,今后万一被打到社会最底层也完全能活下去。赵民康有这个特点,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在别人看来多么糟糕的环境下,他都能从中总结和学到对自己有用的道理和经验。这使他后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麻烦,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都能从容应对。

赵民康之所以在干校待了4年,并非是因为犯了什么大错,也不是因为站错了队、受到得势者的压制,而是因为他原来所在的政策研究室被取消了,回到外交部没有归宿




从字母开始学英语



他的外语不行,需要外语人才的部门没有点他的名。干部司曾将他推荐给信使队,认为他外语虽然不行但政治上可靠,当信使应该可以,但信使队负责人认为他身体单薄,万一遇到紧急情况,甚至要同敌人搏斗时,不是别人的对手,所以也不接收。赵民康不得不一等再等。






结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好遇到了外交部利用“文革”时关门的外交学院开办的英语短训班招生,赵民康有了学习英语的机会,坚决要求去那里学习。干部司痛快地批准了。赵民康提出的这项要求历经9年得以实现,这时他已32岁了,从字母开始学英语。




一位旧同窗



到外交学院学习后,赵民康想起一位要好的同学,叫刘时先,到干校后几年没有见面了,于是计划约他出来。他找出了几年前记下的电话号码,拨通后,对方问他找谁。赵民康说找刘时先。






对方以非常生硬的口气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

赵民康说明了自己的单位和姓名,对方又不客气地问:“你为什么要找他?你找他有什么事?”

赵民康听了很不高兴,也以不客气的口气回答:“我是他的老同学,几年没有见面了,想见一见,怎么了!

对方说“不知道,你去问政治部”,说完“啪”的一声把电话挂上了。

赵民康感到事情很不正常。那时“文革”还没有结束,估计刘时先出了事,那年头,这一派那一派,昨天的英雄、今天的囚犯是常有的事。

赵民康赶快向别的同学打听,得知刘时先利用出国的机会叛逃了,当了叛徒,已到了某敌对国家。这让他吃了一惊。刘时先在学校时表现很好,是团干部,贫困农民家庭出身,同他很要好,到北京后还经常保持联系,如果是因为“文革”出了什么事是不奇怪的,他怎么会叛逃当了叛徒呢?实在太出乎意料了。

由这件事赵民康想到,什么人都不能看死,人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连林彪这样的人都会叛徒,刘时先当叛徒也是不值得奇怪的。人走到不要自己的祖国这一步,实在是最可耻、最没有人格的,不管有多少理由都是应该予以谴责的。


— 未完待续 —



文字 / 青峰石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小说)

图片 / 网络

排版 / 元元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小说连载)


 (一) “官帽”大楼里不为人知的外交事儿

 (二) 周恩来的传人(上)

 (三) 周恩来的传人(下)

 (四)从将军到大使——兵团首长

 (五)从将军到大使——紧急到外交部报到

 (六)从将军到大使——毛主席的决策

 (七)从将军到大使——大使培训班

(八)从将军到大使——大使夫人培训班

      (九) 来自农村的外交官——不幸与万幸

      (十) 来自农村的外交官——外交部报到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