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次海湾战争,科威特大撤侨前有何变故?

北京晚报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7

杨洪林 前驻伊拉克大使

1990年至1992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杨洪林作为海湾危机小组负责人亲身参与处理了与伊拉克问题相关的各项重大事宜,战前直接参与组织中国数千名劳务人员从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千里平安大撤退。

2001年至2003年,任中国驻巴林王国特命全权大使期间,近距离目睹了第二次海湾战争的爆发、萨达姆政权的垮台、伊拉克过渡政府的成立。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战前,科威特和伊拉克曾是我国劳务输出的重要市场之一。伊拉克入侵前,我国在科威特共有劳务人员4885人,大部分是工程技术人员、医务人员,还有约150名台湾、香港同胞以及新加坡华人和埃及华侨,我国政府组织了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海外撤侨行动。

图为科威特战争中,油井起火燃烧

这次撤侨,行动空前,路途遥远,涉及数国,任务十分艰巨。国内外密切合作,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最终将4885名劳务人员分批次安全撤回国,谱写了政府为民的壮丽篇章。

01

不惜代价 平安接回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我在科4885名人员的安危。李鹏总理明确指示:“要争取时间,抓紧采取一切办法,不惜代价,把在科人员(包括香港、台湾同胞)平安接运回来。”

1990年9月 伊拉克和约旦边境两侧的

难民在乞求食物

当时海湾水路已被美军封锁,通往沙特的公路也被伊军管控,唯一可选的撤离路线就是:从科乘车经伊至约旦,长途跋涉约1900公里,然后从安曼乘飞机回国。鉴此,国内决定,由我驻科、伊、约和阿联酋使馆、驻迪拜总领馆分段负责撤离、接送和安排我撤离人员回国。

撤侨行动由外交部牵头,负责对外交涉,并商经贸部、公安部、民航总局、国务院港澳办、海关总署、卫生部等有关部门落实。经贸部负责撤离人员的组织安排,各部门密切合作,制订总体撤侨计划。

02

危机小组 夜夜难眠

外交部在西亚北非司成立了危机应对小组。我当时是海湾处副处长,负责伊拉克、科威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工作。

司里决定危机小组由我来负责,处理与海湾危机相关的各种事宜。工作头绪多,非常繁忙:

一是要密切追踪形势,研究对策。

二是要和国际司协商处理安理会涉伊决议。

三是要处理我驻科、伊使馆撤馆和近5000名劳务人员及侨民的撤出。这次大规模的海外撤侨行动,具体组织实施任务艰巨。

四是接待与海湾危机有关的外国来访团组。

同时,参加紧急出访任务也很重。撤侨工作责任重大,几乎天天加班,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03

大巴被征 劳工失踪

撤退前,驻科使馆向当地一家公司预租了10辆大巴,准备于8月18日使用这些大巴安排我大批人员撤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8月16日情况突变,10辆大巴突然被伊军征用,将从科掠夺的各种物资运回巴格达。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在极端混乱和不安全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重租10辆大车,真不是一件易事。但我驻科使馆不辱使命,竭尽全力,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和人脉资源,多方联系,最终成功租赁10辆大车,解了燃眉之急。

撤退前夕,使馆在核对人数时突然发现,32名劳务人员下落不明。我驻科、伊使馆奉命迅速查找。经与伊方反复交涉,最终找回这32名劳务人员,他们险些被关进伊方监狱。

04

环环相扣 无缝对接

遵照国内指示,我驻科使馆认真周密地做好各项组织工作。要求将撤退人员分好批次,编好队、班、组,并指定各级负责人,将细节落实到班组。要求大家在撤退过程中从始至终都必须严守纪律,听从指挥。提倡团结互助,遇有紧急情况要冷静处置。

我驻伊使馆奉命与伊外交部进行严正交涉,要求伊方为我撤离人员提供一切便利。我驻约使馆政务参赞率使馆人员在约、伊口岸迎接照顾我撤离人员,并提前安排好住宿。我驻阿联酋使馆和驻迪拜总领馆派专人到沙迦机场迎送照料从科撤离人员。

民航总局派24架次专机和包机前往约旦首都安曼接人。这是我国第一次派专机和包机接送海外侨民撤离。飞机先把撤离人员接到沙迦机场,然后再从沙迦分批运回北京。

从8月19日到25日,短短一周内,在科的4885名中国人全部安全撤离。至8月29日中午,4741人(其中包括3名新加坡华人),分别乘我国民航24架次包机和班机平安回到北京。137名台湾同胞和4名香港同胞在撤至安曼后自行返回目的地,另外3名埃及华侨从安曼返回开罗。

第一批撤离人员抵达北京时,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受李鹏总理委托专程到机场向他们表示欢迎和慰问。撤离的全体中国人回国与家人团聚,此次撤侨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

- end -

文字 | 北京晚报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老江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